德日苏联合起来进攻美帝
二战期间德日轴心国合作的原因
![二战期间德日轴心国合作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e69cb74f242336c1eb95e4d.png)
2008年05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May.2008第14卷 第3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14No.3二战期间德日轴心国合作的原因Ξ李晓芸(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 要〕德国、日本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伙伴。
相距万里之遥的两国为了实现各自的野心,不顾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走到了一起。
两国合作能够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战胜国为了瓜分战败国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国都是深受此体系约束的国家。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对这两国的冲击使得他们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极点,终于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
出于战略考虑,两国也需要彼此在各自区域内的援助,达到分散同盟国力量的目的。
相同的境遇使这两国易于结成同盟。
〔关键词〕德国;日本;合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图分类号〕D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149(2008)03-0009-03 德日这两个大西洋两端的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野心结成轴心国,共同发起了一场令全世界生灵涂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整场二战中,德日的合作对它们的战争进程起到了重大作用。
因此研究德日关系中的合作方面,是国际关系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对完善二战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有重大作用。
这两个相距遥远的国家能成为伙伴,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为了瓜分战败国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德日两国正是此体系重点瓜分的对象。
因此两国对此体系都存在着不满的情绪,为了摆脱它,德日共同走上了反抗此体系的道路。
德国作为战败国,在欧洲受到了凡尔赛条约的束缚。
由于军事条款的束缚,严厉限制德国的军备,使之保留了仅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兵力;在经济上德国遭受到了竭尽全力地搜刮,德国还得背着必须赔偿战争损失的沉重包袱;在领土上,凡尔赛条约规定了一战后德国的新疆界,使德国的领土减少了1/8〔1〕,由于把边界地区移交给法国和波兰,德国因而受到钳制;德国所有殖民地都被战胜国瓜分殆尽;在外交事务上,德国一点享受不到意大利和日本所享有的行动自由。
20世纪的世界三八线的真相
![20世纪的世界三八线的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b8b2d8a46137ee06eef9181a.png)
3、1945年8月 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下原子弹,苏联出兵后的最 终抉择。
苏联方面的考虑:历史 VS 现实
1、历史的记忆: “ 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俄国的战败, 给人民留下了沉痛的回忆…… 俄国人民相信并在等待着总有一天 日本会被打败,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 等这一天等了40年。”
——《斯大林文选》
2、现实的“交换”: 北海道以北成为苏军“受降区”
——毛泽东(1950年10月8日)
中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53年7月27日,即经过747天的艰苦谈判后,有关四方 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结束。
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被俘/失踪人数
(资料来源:新华网)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 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 事故死亡、运输死亡和病故等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在战 斗中负伤22.1万余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非战斗负伤 38万人。
“三八线”的形成
提案:林肯 博尔斯蒂尔 腊斯克 决定: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 发布:麦克阿瑟及《总司令第一号》 斯大林接受“三八线”的条件
苏德战争:人类史上最惨烈的国运相赌
![苏德战争:人类史上最惨烈的国运相赌](https://img.taocdn.com/s3/m/544e22a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1.png)
苏德战争:人类史上最惨烈的国运相赌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5月9日,整整1418个日日夜夜,两个世界级工业强国以死相拼,从北极圈打到高加索山脉,从伏尔加河打到欧洲心脏地带的易北河,战线绵延几千公里。
每场重大战役,双方都投入百万大军,坦克数千辆,火炮数万门。
参战的士兵来自整个欧亚大陆数十个国家,平均每天都有数万官兵伤亡,一直打到一方的国土全部被占领,武装力量几乎全军覆灭。
战争彻底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并且把胜利者打成了超级大国,主宰半个地球的命运五十年。
战争的双方对这场战争有着不同的称谓。
在苏联,它叫做伟大的卫国战争。
在德国,它就叫做东线。
一1942年1月,卫国战争刚打了半年,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写下了一首诗,题目为《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等着我吧我会回来只是你要苦苦的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忧伤满怀等到大雪纷飞等到酷暑难耐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等到遥远的家乡不再有家书传来等到一起等待的人心灰意冷都已倦怠…等着我吧我会回来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说我侥幸感到意外那些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亏了你的苦苦等待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是你把我从死神手中拯救出来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等待”这首诗,道出了无数苏联士兵和平民的心声,许多人都把这首诗当成护身符放在贴心的口袋里。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许许多多的红军官兵告别了亲人以后,再也没有回来。
他们的人数不是几百、几千,也不是几万、几十万,而是将近一千万。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损失统计数字,二战期间,苏军阵亡、伤重死亡、病亡和被俘后死亡相加,共计866.48万人,再加上动员入伍途中死亡的50万人,总计军人死亡916.48万。
苏军受伤人员为1520万人,总伤亡数达到2400多万。
除了军人的伤亡,还有数量惊人的平民伤亡。
俄罗斯统计,二战苏联和平居民死亡1740万人,总计军民死亡约2660万人,相当于全国人口的七分之一。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前后中苏美关系的演变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前后中苏美关系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7eaa9cc49649b6648d7478e.png)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前后中苏美关系的演变作者:杨云若文章来源:《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6期更新时间:2008年06月14日一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和秘密附属协定。
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这个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矛头直指苏联和各国共产党。
苏联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采取谨慎态度,竭力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很快决定采取援华抗日的方针,依靠中国牵制日本兵力,自己则集中力量对付德国法西斯。
十年内战时期,蒋介石集中精力“剿共”,对日本大举侵华,思想上和物质上均缺乏必要的准备,只好依赖外援,等待国际形势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
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23日,蒋介石任命军委会参谋次长杨杰为特派军事代表团团长赴苏争取援助。
同年12月,第一批苏联援华军械包括急需之飞机,陆续到达中国。
1938年1月,他又派出立法院院长孙科赴苏联进一步商谈中苏合作问题。
蒋介石这时向苏联提出的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军需物资,尤其是飞机。
1937年12月30日,蒋介石致电杨杰,要求苏联在3个月内支援装备20个师的全部武器,并提出每月需150架飞机。
当所需飞机陆续运华后,蒋介石又于1938年1月3日嘱杨杰请苏方加派驱逐、轰炸飞行人员各一大队,苏联当即决定派空军志愿参战员一大队约150人来华。
这段时间,蒋介石不断向苏联告急,提出各种要求。
另一方面,希望苏联出兵抗日,减轻日本对华压力。
10月22日,蒋介石电嘱杨杰向苏联表达此意。
11月11日,斯大林答复:目前尚未到苏联与日本开战时机,若苏联现在向日本开战,日本人民误以苏联企图分沾中国利益,刺激他们反抗,反助日本国内团结,甚至引起更多国家对苏开战。
伏罗希洛夫更为明确地告诉杨杰:苏联敌人甚多,东西兼顾,恐无胜利把握,故不能立即对日出兵。
斯大林和伏罗希洛夫均向中国代表郑重表示:出兵虽非其时,军事物资如飞机、重炮、汽油、坦克等物之接济,当竭尽所能;还表示,中国要抗战到底,必须建设重工业及军需工业。
人教课标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优秀ppt课件1 (1)
![人教课标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优秀ppt课件1 (1)](https://img.taocdn.com/s3/m/f294033303d8ce2f0066234b.png)
哪些因素导致苏联在战争初期出现如此战况? 2、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
①缺乏有能力的指挥员(肃反运动) ②苏联对德国进攻估计错误,战备迟缓。 ③主力部队的部署过于靠近国境线。
我们曾估计敌人大约有200个师。现在已经查明仅 有番号的就有360个师……他们的武器和装备不如我们, 战术指挥官的素质也很差。但是……如果我们消灭十几 个师,俄国人就会又投入十几个师……时间……对他们 有利,他们靠近自己的资源,而我们却一步步远离自己 的资源。 ——(德)哈尔德将军的战地日记
“红色间谍”阎宝航:获取德军将进攻苏联情
报
3次重大情报的获取:1941年成功获取德军即将对苏联发 起全面进攻的情报;截获了日军策划偷袭珍珠港的情报; 1945年,他还取得了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战略部署。
1940年4、5月间 比利时 荷兰 卢森堡 挪威 丹麦 建 立 东 方 阵 线
绕过马奇诺防线
二战海报
法国 --团结一致,撕碎法西斯!
美国 1941年--睁开你的眼睛
美国 1942年--决不让那 些死去的人白白牺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希特勒集团的蝗虫:描绘出德国纳悴集团及其帮凶肆意掠 夺欧洲其他国家财富。图中一群蝗虫的法西斯分子贪婪地 吞噬着挪威的鱼、荷兰的乳酪、罗马尼亚的玉米等。
讲授者:吕准能
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大战争也是不断将其自己套进绞索
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
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2、过程:
①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 ③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 ④1941年,美英苏第一个协定书。 ⑤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
第20课 美苏冷战
![第20课 美苏冷战](https://img.taocdn.com/s3/m/63f1b82a0066f5335a81212b.png)
第20课美苏冷战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⑴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⑵了解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和华约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形成的内容⑶了解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
2、能力培养⑴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辨政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⑵归纳冷战的大致进程,培养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⑴初步理解美苏冷战是美苏两强争霸世界的实质。
⑵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安全和进步的威胁。
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美苏冷战的过程,具体包括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对峙:马歇尔计划(经济方面)北约和华约(军事方面)激化: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终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冷战爆发的必然性和战后初期冷战的实质。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谈话式,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是什么关系?(盟友,共同对抗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又怎样呢?(教师用肢体语言展示:对手;部分学生也能据课本答:对手)他们的关系为什么会有盟友变成对手呢?(教师提示:从美国苏联不同的政治制度、战争爆发前夕他们的关系来考虑),美国苏联的政治制度不同,苏联是一个信奉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从共产主义诞生那天起,资本主义国家便把他当成了敌人,当苏俄革命成功的时候,英美等国便进行过武装干涉,当干涉失败后,他们就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
二战中,处于对抗法西斯的需要,英美暂时的跟苏联联合起来,二战结束后,美苏没有了共同的敌人,思想意识领域里的对立便再度成为双方关系的重大障碍。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而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变得强大而有影响力,在法反法西斯的过程中,苏联帮助东欧各国建立了人们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在战后大为加强。
这样苏联就成了美国称霸的障碍。
所以他们变成了对手。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处于冷战状态。
(释题)何谓冷战?就是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二战期间美英曾计划联合德国对付苏联_木子
![二战期间美英曾计划联合德国对付苏联_木子](https://img.taocdn.com/s3/m/f085b06225c52cc58ad6be06.png)
世界报/2009年/4月/1日/第023版内幕曝光二战期间美英曾计划联合德国对付苏联本报专稿木子俄罗斯历史学博士瓦连金・法林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果盟国真诚地履行盟友的职责,如果他们的战略出发点不是为了牵制苏联,那么战争本可以提前一两年结束。
盟国担心苏联强大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现代史料中,人们对战争最后阶段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
一些专家认为,二战本可以提前结束,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另一些专家则认为,二战有可能继续持续至少一年。
在军事观察员维克多・里托夫京看来,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于今天的历史文献中。
政治家和军事家们从1942年起就开始谈论这个问题了。
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内的大多数政治家都认为苏联最多能够坚持4至6个星期。
只有捷克斯洛伐克的流亡总统爱德华・贝奈斯确信,苏联将顶住纳粹德国的进攻,并最终打败德国。
后来,当这些对苏联坚强战斗力的轻蔑预言落空,也就是德国军队在莫斯科遭受到第一次战略失败时,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西方国家开始担心,在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苏联可能会变得十分强大。
如果这成为事实,苏联就将确定未来欧洲的面貌。
这是美国副国务卿、美国情报机关协调人伯尔列说的。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幕僚们,包括战争前和战争期间负责制定英国军事行动和整个国家政策的高层人物,也都这样认为。
这就是丘吉尔不同意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的主要原因。
不过艾森豪威尔和美国其他军事领导人认为,盟军有能力在1942年打败德国。
当时德军的大部分力量被牵制在东方,事实上,法国、荷兰、比利时、挪威以及德国本身总计长达2000公里的海岸线都有利于盟军的进攻。
当时德军在大西洋沿岸没有任何长期防御工事。
另外,美国军人们一直在劝说罗斯福总统,开辟第二战场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可能的。
开辟第二战场原则上将可缩短欧洲战争的时间并且迫使德国投降,而且最迟在1943年。
然而这样的计划无论如何也不能使英国和美国保守派人士满意。
课件3: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课件3:第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https://img.taocdn.com/s3/m/98d23f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7.png)
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原因 (1)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 度构成严重威胁。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 会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均要求联合行动。 (2)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联盟的 形成。
2.过程 (1)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为英国购买 军火打开了方便之门。 (2)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同时确定了美国参战后 “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3.意义 (1)性质: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形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 战线。 (2)作用:①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 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在战争中他们互相配合,并赢得了最后胜利。
【易混易错】 1.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而不是苏德战争。 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 胁,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苏 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联盟的形成。
2.概况 (1)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 步扩大。 (2)战争初期,苏军扩大! 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原因 (1)德国在欧洲侵略的得手刺激了日本的野心。 (2)日本对侵略东南亚蓄谋已久,于1940年提出建立“大东亚 共荣圈”的侵略计划。 (3)美、英、荷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使美日矛盾激化。 (4)1941年日本主战派代表东条英机组阁,积极准备进行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40年”“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 伟大兵工厂”可知,美国准备从军事上为遭到法西斯国 家侵略的国家提供援助,为此美国通过了《租借法》, 故选B项。
第34课美苏冷战
![第34课美苏冷战](https://img.taocdn.com/s3/m/31346f6f16fc700abb68fc79.png)
(4)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已经破裂,美国正式推行遏制苏联的
政策。
(4)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什么影响?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5)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 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最终达到称 霸世界的目的。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1)时间:1948年
(5)标志: 这是杜鲁门主义在军事上的贯彻,标志
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联盟的形成。
• 2.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1)时间: 1955年
(2)成员国: 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
(3)华沙条约的内容: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 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4)实际控制华约组织的国家: 苏联
(2)目的:马过歇援尔助计西划欧原恢名复经“济欧,洲稳复定兴资计本划主”义,制企度图。通
(3)实质: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
(4)评价: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5)应对:苏联组织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法国占领区 美国占领区
2.什么原因导致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 歧越来越大? 杜鲁门主义出台
3.柏林危机
(1)危机出现: 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 准 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 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 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1)背景:
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 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 国的援助。
高三历史知识点苏美冷战
![高三历史知识点苏美冷战](https://img.taocdn.com/s3/m/b32e83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4.png)
高三历史知识点苏美冷战苏美冷战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美国之间的持续紧张关系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对于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国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冷战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历史学科考试的复习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三历史知识点中的苏美冷战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一、冷战的起因与原因苏美冷战的起因较为复杂,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和政治制度之争。
一方面,苏联试图通过占领东欧国家,并迅速推行共产主义政权来扩张势力范围,将其看作是自身生存和安全的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西方阵营的领导者,反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并试图通过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的示范效应来遏制苏联的影响力。
由此,冷战谱写了苏美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二、冷战的主要事件与对抗1. 杜鲁门主义与杜鲁门宣言杜鲁门主义是指哈里·S·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政策。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中提出了一揽子对外援助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国家稳定经济、恢复重建,并抵制共产主义的侵略。
其中包括希腊和土耳其援助计划,以及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宣言则将冷战责任归咎于苏联,并宣称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抵御苏联的威胁。
2. 柏林封锁与柏林空中运输1948年,苏联封锁了进入柏林的所有道路和铁路,试图将柏林纳入东德领土。
面对苏联的封锁,美国、英国和法国联合发起了柏林空中运输行动,通过空运投送必需品和物资给柏林居民,最终成功阻止了苏联的封锁企图。
3. 韩战与美苏代理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成为冷战期间苏美之间的一次代理战争。
苏联支持朝鲜战争,而美国则出兵支援韩国。
尽管这场战争没有直接导致苏美之间的全面冲突,但它凸显了冷战期间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敌对态势和冲突。
4.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举动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对此作出了坚决回应,宣布封锁古巴,并准备对苏联进行军事打击。
3.2.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3.2.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https://img.taocdn.com/s3/m/edf64d73783e0912a2162af2.png)
珍珠港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本土遭到入侵 1941年12月7日(罗斯福称为美国国耻日)
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 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 谋划者。 1941年1月7日,山本五十六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 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山本 指挥日本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 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①德军有着充分的战争准备、丰富的现代化作战经验, “闪电战”的突袭方式更是其巨大优势。 ②苏联对德国发动战争的判断失误,在战略战术、武器 性能等方面也处于不利地位。
4、苏德战场——莫斯科保卫战
时间: 1941.9-1942.2 经过: 德军两次向莫斯科发动进攻。
朱 可 夫
双方指挥
博 克
朱可夫: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 是苏德战争中继斯大林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军统帅 ,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代表作品《回忆与思 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在柏林方向上》 等。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1年6月22日 闪电战 消耗战 “巴巴罗萨”计划 莫斯科保卫战 苏联获胜:苏联军民同仇敌忾; 借助天时地利,防御得当,保障有力 德国战败: 侵略战争,引发对方顽 强抵抗; 决策上过于乐观,战略准 备不足。
概况 结果 探因
珍 珠 港 事 件
第二次 世界大 战达到 最大规 模
美国媒体对珍珠港事件的报道 罗斯福在对日宣战文件上签字
3、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丘吉尔首相得知珍珠港事件后当夜提前就寝, 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也许是对德宣战以来最安 稳的一觉。 戴高乐将军知道此事后高兴地说:“现在,战争 肯定无疑地打赢了。日本人将被碾成粉末。”
德黑兰会议简介
![德黑兰会议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ba778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6.png)
● 会议还就战后世界安排问题进行磋商。关于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波兰边界问题,未达成具体协议。美英都主张分割德国,美国主 张将德国一分为五,英国则主张将德国东南部与别的国家合并组成联邦。苏联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较慎重,斯大林认为应当摧毁的 不是德国,而是“纳粹主义和希特勒国家”。所以,斯大林主张,必须彻底肃清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势力。会议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 有结果。(最后在波兹坦会议达成共识,德国被一分为四。美苏英和重建的法国各占一块,达成肢解德国,柏林也被肢解为四份, 苏美英法四国各占一部)
●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 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 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这项决议的落实:盟军于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8 月在法国南部登陆。苏军在1944年6月22正式开始了。罗斯福主持了第一次会议,他首先致词说:“俄国人、英国人 和美国人第一次作为家庭的成员相聚一堂。我们所抱的唯一目标,是赢得战争的胜利。希望自由讨论, 畅所欲言。”丘吉尔接着说:“这次会议也许象征着人类有史以来,整个世界力量空前的大聚会,人 类的幸福及命运已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斯大林也说:“美英苏三大国的友谊是非常重要的,希望 大家很好利用这个机会。”在第二次会议以前,丘吉尔奉英国国王之命,向斯大林赠授了为纪念光荣 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特别设计铸造的宝剑。斯大林把宝剑举到唇边,轻吻剑鞘,然后把宝剑交给身 旁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再由他交给苏联的仪仗队捧出去。这些言辞和举动都为会议创造了友好的气氛。
苏联与德国联手发动二战
![苏联与德国联手发动二战](https://img.taocdn.com/s3/m/40c3498d8762caaedd33d452.png)
苏联与德国联手发动二战苏联与德国的军事勾-结并不是从斯大林希特勒时代开始的,而是存在历史传统。
早在二战爆发二十年前,苏联和德国的勾结开始了,1918年3月3日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苏俄)与德意志帝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将芬兰、爱斯特兰(爱沙尼亚)、里夫兰(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地区割让给德国,苏俄军队和俄国赤卫队从这些领土上撤出。
以换取德国对苏联政权的支持。
可惜后来德国战败,苏联立即就撕毁了条约。
一战后,英法联盟全力对付苏联,而苏联也一直与西方国家敌对,同样德国,奥地利等协约国也被占领,沦为悲惨的半殖民地,同样也敌视英法联盟。
由于拥有共同的敌人,即使后来的希特勒仇视共-党,希望仍然与苏联建立良好关系.苏联和法XS德国的真正G结是从西班牙内战开始的,苏联和德国各自派出志愿军来支持内战的2方面,后来,苏联欺骗很多左翼人事去西班牙卖命,但是到了后来与德国法西斯结盟,无耻的出卖了西班牙左派阵营,令其彻底失败。
著名西班牙电影:『以祖國之名」(Land and Freedom)讲述苏联如何出卖西班牙的故事.佛朗哥说的第五纵队,明指叛徒,实际上指向的就是在世界红色中心的邪恶苏联。
以上就是二战前苏联德国的勾结史,而1939年,因为波兰战争而爆发的二战才是真正说明了苏联和帝国都是二战的策源地为了称霸世界,吞并波兰,德国多次发出威胁,而波兰政府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在1939年3月30日得到英法的承诺保护,同时另外一方面,苏联与德国秘密结盟,两国外长在1939年8月23日在莫斯科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在这个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将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分为德国和苏联控制区。
在条约的秘密附件中,两国划分了在波兰和波罗的海的势力范围,德国独霸西欧,苏联独有东欧。
苏联以条约形式确定德国后方安全,让德国方向攻打欧洲,自己其后占领东欧多个国家,大规模扩大版图。
这个条约奠定了的二战爆发的基础。
在1939年9月1日04:40,德国发动了波兰战役,苏联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条款,同时侵入波兰。
德国 日军
![德国 日军](https://img.taocdn.com/s3/m/7471d80176c66137ee061995.png)
思考:亚洲战场序幕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日军以仅损失5艘自杀性 小型潜艇和29架飞机的轻微
代价,击沉8艘美国战列舰和
10艘其他战舰,击毁击伤美 机260多架,美军伤亡3 300 多人。偷袭使美太平洋舰队 失去作战能力,从而确立了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绝
对海空优势。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这一战役是德国陆军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 重大失败,宣告了希特勒闪 电战的破产。 苏联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 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大 东 亚 共 荣 圈
1,日本将太平洋划分为自己的实力范围:美国便成为了日本最大的障碍。 2、日本资源匮乏成为其称霸世界的致命弱点。日本维持战争所需的石油 和橡胶主要从美国进口,而当时美国向中国提供物资援助,对日本实施禁运。
2,美国放弃孤立政策,对日宣战。
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影响:对美国
对日本 对世界
记忆口诀
德意英法慕尼黑,绥靖政策到顶峰。 德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来呈凶,进攻波兰挑战争。 攻占法国又攻英,攻苏企图未得逞。 日本偷袭珍珠港,战争扩到太平洋。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之后 的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德国陆军一级上将 装甲兵之父
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活动家 政治家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 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 来保卫城镇和乡村。 ——斯大林
莫斯科保卫战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 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 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5fdf5927d3240c8447ef62.png)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第3课美苏争霸12
![第3课美苏争霸12](https://img.taocdn.com/s3/m/e1944d30a26925c52cc5bf7c.png)
60中--70末
80年代
基本态势 缓和 紧张
攻 / 转攻为守 强硬 /全面收缩
①对奥和约 承认西德 苏: “缓和”,扩张①争夺第三世界,
表现
赫鲁晓夫访美
从越南撤军 核竞赛;
②柏林墙
古巴导弹危机 美 与中国关系
②裁军 ,撤军, 与中国正常化
原因 优势在美
经济 军事状况 经济 科技
与中国关系 恶化 / 遏制
基本态势 缓和 紧张
①对奥和约 承认西德
表现
赫鲁晓夫访美
苏联为什么在古巴设置导 弹?为什么能够设置?在
美说战国明战了略争什优恐么吓?势下乖在乖美撤走
②柏林墙 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 优势在美
与中国关系 恶化 / 遏制
一、争霸格局成因
1.苏:改变,提出 2.美:欲霸全球,但力量有限
二、争霸的三个阶段
时间
50中--60初
第3课 美苏争霸
回顾: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
重大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各国实力对比是否发生重大的变 化,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 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 决定的。
一、争霸格局成因
1.苏:改变,提出
1、经赫济鲁晓方夫面答:美19国50记年者苏话联:的国民收入占 美 小了国2的如7着承个3果“1担2百%我0我6到0“分0们0们年多保1点为9都代个护6。和0是末军义年平世,美事务上联界国基”升合上在地,美到起最全,为国5来强8世许对%,大,界多全那的1维国球么0国持年家干就家内,缩 2、军不事涉会方欲有面望战:无争5限0,年但那代力时苏量,联有如限的果.军有事某编个制疯达到 550万子人想以挑上起,战而争美,国我在们1只94要7年用到手1指95吓0年间, 只维持唬全1他4球0一万干下人涉,左是就右美足的国以规经使模济他。衰平退静的下直来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日苏联合起来进攻美帝,大概也只能喂鱼
要说这美帝实在可恶,二战工业能力压倒其他全部国家,战斗力碾压任何军队就算了,光地理优势就能把德国苏联比出翔来。
单个的任何国家,日本也好,德国也好,想打到美帝都是非常困难的,还只是打到哦,不说什么胜负之类的,打到就算数。
历史上也只有日本真正打了一下美帝的海外小岛夏威夷,可能扔过个把炸弹炸到过美帝本土,其他的国家连想都没法想。
如果一定要假设二战打美帝,只能这样:
首先美帝海军一炮不打,站在边上看,因为如果海军参战,这仗又没法打了,美帝海军会把德日苏的军队一船一船送到海底喂鱼。
其次,从41年底开始算吧,这个时间点正好各国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了,虽然美帝41年底陆军规模不大,坦克制造也还没有完全运转起来,但德日苏的运输船也远远没有准备好。
让德日苏准备个3年造船,美帝也准备3年强大海防,扩充陆军,德日苏在美帝海军观望的情况下,有无机会成功占领美帝大陆?
个人觉得很难,3年里德日苏造的船大概能运个100万军队上北美大陆就谢天谢地了,而三年时间美帝可以武装至少1000万陆军,还不算海防力量,德日苏登陆部队只能纯喂鱼。
另外,苏联人从白令海峡过去是纯送死,美帝会用远程轰炸机把苏联人一路的补给点全部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