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心得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联合国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后提出又一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人类非物质遗产,,的传承由于依靠人的口口相传,其保护难度要比以实物形式存在的人类遗产大得多。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3-0238-01
通过这几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切身感受,我认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供我们使用和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出更好、更实用的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分层次教学或者说因人施教。
1 信息技术的特点要求必须分层次教学
1.1学生起点不均衡。
高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参差不齐的。
现在有条件的小学、初中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从理论上讲,高中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高中学生一般都是由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区县的学生组成,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这就导致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起点也是不同的。
我在教学中对这一点的感受尤为深刻,一般来讲,城区学校毕业的学生基础明显的要高
于乡镇学校的学生。
1.2学生学习条件不均衡。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学校硬件条件的好坏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
城区学生所在的学校硬件条件好,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家里已经有了计算机,他们使用计算机的时间相对就比较多,所以他们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就要好一些;而一些来自农村乡镇中小学的学生,由于学校和家庭条件有限,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所以他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自然就要差一些。
我曾带过的一个班,这个班上的学生90%的学生都是农村子女,他们中有很多人在高中以前从未摸过计算机,更谈不上对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操作了。
1.3学生重视程度不均衡。
信息技术是一门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科,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以高考成绩评价一个学生12年的努力的时代,使得学生和学校不得不围着高考科目团团转,所以很多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就会不重视信息技术课,认为它是一门“副课”,学好学坏无所谓。
但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不能不重视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不但要想方设法把信息技术课上得更生动,更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要经常鼓励学习态度好的同学继续努力。
除此之外,课余时间我们还要经常和那些不重视这门学科的学生交谈,告诉他们学习这门课对以后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让已经毕业的学生来个现身说法,让他们谈谈掌握了
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他们继续在大学学习或在社会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
2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生占大多数的学校,所以高中学生计算机的整体水平就要低于城区其他学校。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一本教案讲到底”,而是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
教学内容既不能讲的太简单,那样就会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以基础好的学生为起点来讲,那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觉得如同在听天书,不知老帅讲的是什么,久而久之,不仅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使他们失去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在我所教的班级中,直升班的学生和平行班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上明
显的有所不同,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案和教学方法,直升班可以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之后,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而平行班就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掌握上,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继续学习。
2.1教学中多采用协作式教学。
协作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组织在起,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来完成某个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班上都有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和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上课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安
排一两名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这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等他们掌握了以后,再由他们去辅导本小组的其他同学,像这样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辅导会使他们对知识学习掌握起来更容易。
采用这中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2.2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堂练习。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就更要因人而异布置上机练习。
如在讲新建文件夹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们掌握文件夹新建的方法,可以不规定创建的位置,而中间部分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们出几道具体的题目进行练习,而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在掌握了文件夹新建的方法后,举一反三,进一步学习掌握文件的新建,如word文档、文本文档的新建等。
这样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觉得人人都有练习做,人人都能学到新的内容。
2.3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开展活动课。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活动课,多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时间,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改革中“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如在讲计算机附件中的几个应用程序时,我们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组分给他们不同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先预习、准备,上课时再让学生分组来讲每个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让他们自己体会当“老师”的感觉。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