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作者:陈静王朝霞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30期
【摘要】生物化学课程是高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基础、前沿的部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
本文通过分析我校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探讨生物化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进一步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
【关键词】生物化学; 课程教学; 改革; 实践
【基金项目】本科教学工程“双真教学”课程(群)建设项目(2017jy64),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项目(gxgnfx201902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MH263)。
【中图分类号】G642;Q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115-02
前言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从生命化学与物质代谢角度研究物质构成组分的化学结构与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的基础科学,同时,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理论成果与技术方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核心学科。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深入,对一些抽象的问题较难理解,主要原因在于生物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理论较为枯燥、课上较难将抽象的概念简单化等等。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生物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授课教师需要对生物化学课程中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并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来制订相应的对策,保证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生物化學课程知识。
1.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生物化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辅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重要的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因此,改革教学方式需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生物学探究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优化的课程培养方案围绕实际生活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块。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互联网平台等
教学手段,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培养认真、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生物化学研究的兴趣,满足科研、事业、企业、医疗等用人单位需求。
与此同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需深入挖掘生物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生化课堂需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其科学人文精神,重点强化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人文关怀和生命健康教育,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2.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2.1突出重点,简化难点,巧用案例教学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学习时不仅要进行理解,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记忆[1]。
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感觉到该门学科的知识太过繁杂,且知识点较为混乱,因此,在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
而如何将繁杂的知识简单化与系统化,就成为了现阶段生物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2]。
任课教师在课程内容讲授的过程中,需要先对学生进行本节课重难点的概括与讲解,并指明教学目标及要求,在进行新课程讲解之前,要先对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知识主线,而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就是该条知识主线上的关键点。
除此之外,在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提出相应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生之间的互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对知识点的记忆效率。
例如在进行静态生物化学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将结构及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结合,在蛋白质这一章,我们引入了“胰岛素”的教学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介绍了不同动物胰岛素的一级结构,胰岛素的变性与复性的问题,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加强了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相关知识的认识,加深了对蛋白质的变性和复性理论和维持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的理解。
而在进行动态生物化学的讲解过程中,譬如通过对三羧酸循环(TCA)来展开教学,进而帮助学生理清物质代谢间的关系,实现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
我国自古就有“醋能医治百病”之说。
基于近几年国内外对饮醋的热衷,及醋被隆重推出的降血脂、软化血管、减肥等保健效应都与糖、脂代谢有或近或远的关联,引导学生试图用糖、脂代谢的知识去解释这些原理:(1)饮醋与减肥。
(2)饮醋与血脂代谢的关系。
经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同学们得出饮醋之所以能达到减肥的效果主要是饮醋可促进体内TCA的顺利进行,使基础代谢加强,从而使体重下降。
这一发现使同学们对体内重要代谢TCA有了很深的印象。
进一步的探索发现醋被吸收后少量的醋酸可在肝脏中与CoA 结合生成乙酰CoA,大部分的醋酸与草酰乙酸反应合成柠檬酸,乙酰CoA和柠檬酸都是TCA的底物,它们的增多可促进TCA 的进行,使葡萄糖燃烧完全,不会因营养过剩而转化成脂肪。
在案例分析中同样发现饮醋降低血脂的可能原因是饮醋促进了三羧酸循环的进行,从而使糖、脂肪、蛋白质转化成热能散发,使血液稀释,血粘度下降,血流速度加快,从而使血脂成分得到改善。
通过此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不但能用生物化学观点来解释醋对于人体的有益之处,从而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乙酰CoA
是代谢调控的重要物质。
因此进一步的延展性分析使学生对以乙酰CoA为中心的代谢调控有了更具体的理解记忆。
2.2教书育人,课程思政化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科学,它从分子、基因水平去探索平时肉眼看不到的世界,这个看似与生活遥远而又抽象的课程,其实每个人都能从中收获乐趣。
当教学局限于书本,厚重的书本,繁多的文字很容易让学生第一眼就对生化失去兴趣。
若在课堂中融入生活点滴就能使理论落地,让生涩的理论知识与生活接轨,一定程度上拉进学生与生化的距离,并培养学生一些思辨方法和思维习惯。
生物化学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着重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打开一扇扇生化与生活相联之门,让他们领略此趟旅程的风景与奥妙,明白学习生物化学的真正意义,并能真正做到究其根,探其源,透过现象看本质,让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大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强调价值引领,深入挖掘生物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3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生物化学课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知识量也极为庞大,因此,教师一般会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进行教学,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较为枯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会因此而感到乏味。
当前学生的思维都较为活跃,且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因此会对填鸭式教学而感到反感,教学效果也就远远无法达到预期[3]。
基于此,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策略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采用“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综合地、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不降低教学水平情况下使之以学生喜欢的面目出现、发展和深入下去。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全程引导和监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能动性,构建有效课堂。
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有归纳总结、形象记忆、比较分析、编制口诀、实例分析、讨论互动等;在学法方面,在授课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平台的利用,慕课、智慧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育领域逐渐兴起。
微信小程序、超星、中国大学MOOC平台等工具能够及时采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相关学习数据,通过统一后台帮助教师统筹管理线上与线下课堂。
本课程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教学,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指导学习,批改、点评作业。
采用抢答、主题讨论、分组讨论、问卷、测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开展课堂互动交流。
采用了“课前预留作业+课堂讲解+课后巩固提升”的“三部曲”方法,激发学生转变
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增强师生深度对话、交流和共感。
2.4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不仅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而且对学生及其学习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对课程学習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根据课程性质,设计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把考试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上,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科研素质。
目的是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做有益的探索。
传统的课程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确定,忽视平时考核。
这种现象在我校和其他高校中普遍存在。
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模式,忽视平时学习考核,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死读书、读死书”。
既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无法准确测试学生真实学习能力,更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鉴于此,我们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评价中采用“小结+考试”模式,同时在期末考核中增加案例分析题分值比重,目的是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通过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建设,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促进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永斌,金太成,郭海勇,等.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6): 82-84.
[2]张楷正,邹伟,边名鸿,等.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农业工程,2016(2): 105-106.
[3]李玉珍,肖怀秋.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职教通讯, 2013(3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