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d51f8d83d049649b6658c8.png)
绪论部分习题一,填空题1、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它包括(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和(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和影响)两层含义。
2、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贸易利益的获取),根本原因是(比较优势)、(规模经济)。
3、保护主义性质的贸易政策主要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4、开放经济体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目标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5、汇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实质是(价格),而且它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间接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内经济均衡)。
6、一个开放的国家,政府制定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会带来两种效应,即(溢出效应)和(回振效应)效应。
7、国贸纯理论部分旨在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易的产生、贸易利益的分配),国贸政策理论部分旨在说明(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
8、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共同点在于(研究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二、问答题1、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非常重要?答:①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二战后随着技术创新和制度的不断演进,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人民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开放度,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和发展,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使各国国内市场不断延伸和扩展,分工和交易活动不断广化、深化、细化。
各国经济之间的的相互联系、依赖和影响程度不断加强。
因此,专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的国际经济学应运而生,并且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经济学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②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在一国范围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国际经济学研究在国际格局下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而国际经济学则主要研究国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各国制度、法律、语言、文化、宗教、习俗、货币、汇率、各种人为政策等复杂影响使其与国内经济活动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律,故需要一种不同于国内经济活动的理论解释,这样经济学理论才算完整。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4c2742336c1eb91a375d45.png)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92aa0767f5acfa0c7cd18.png)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
苹果的单位产品 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时 2。
a.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 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答:a.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直线,在400( 1200/3)处与苹果轴相截,(1200/2 )处与香蕉轴相截,如图 2-7所b.用香蕉衡量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3/2。
单位苹果需要3单位的劳动,生产1单位单位的劳动可以被用来生产 3/2单位的香蕉c.劳动的流动性可以使得各个部门的工资趋同,竞争可以使得商品的价格等于它们的生产成本。
这样,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而相对成本等于工资乘以苹果的单位劳动产品投入。
因为各个部门工资相等,所以价格比率等于单位产品劳动投入的比率,即生产苹果所需的3单位劳动与生产香蕉所需的 2单位劳动比率。
(2)假设本国的情况和习题 1相同。
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 单位劳动投入是5,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 1。
a. 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需要2单位的劳动 如果放弃1单位苹果的生产, 这将释放国生产可能勺劳动。
一条 在600 示。
生产1香蕉b. 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
答:a.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是一条直线,在160 (800/5 )处与苹果轴相截,在800(800/1)处与香蕉轴相截。
如图2-8所示b.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可以由苹果和香蕉的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量绘出。
如图2-9。
从图2-9可以看出,苹果对香蕉的最低相对价格是3/2图在这个价格相对供给曲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曲在3/2的木酣价格上世界相国对苹果的最大供给量是400,外国对香蕉的供给量是800,这时,相对供给量为1/2。
只要相对价格保持在3/2和5之间,产量相对供给量就不变。
如果相对价格成为5,两个国家都会生产苹果,香蕉的产量为零。
这时,相对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c6e70ef242336c1fb95e69.png)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2.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4.理论,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专业化生产,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这不仅可以从Sachs 和Warner 对78个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中的得到证实,单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可以得到说明。
5.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 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800 1200(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eee17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b.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目录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3)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7)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3)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6)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传统贸易理论研究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层面,假定企业同质;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firm)层面,假定企业异质。
2.答: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
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3.答:北京师范大学李翀教授认为,马克思曾经有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准备研究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研究工作。
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城。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国际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因此,应该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
在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国际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等基本范畴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生产资本本质的角度重新构建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习题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8982e13186bceb19e8bb86.png)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
2、国际贸易的专业化利益:是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5、开放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着广泛的联系。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二、是非判断题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正确)2、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上的。
(正确)3、国际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自由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学理论多层面发展的三个阶段。
它是伴随着国际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正确)4、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贸易理论在分析上也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
(正确)5、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不涉及货币因素,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错误)6、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较多体现。
(错误)7、没有贸易价格差的存在,就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正确)三、单项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B )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3、若贸易的开展导致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则判定贸易对该国是( A )A、有益B、有害C、不变D、不能判断4、消费点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移动,表示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C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判断5、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下列不属于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的是( D )A、生产达到均衡B、消费达到均衡C、市场出清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6、国际贸易建立的基础是( B )A、绝对价格B、相对价格C、不变价格D、以上三种都不是7、在封闭经济条件下,A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 B )A、绝对优势B、比较优势C、没有优势D、以上三种都不是8、一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利益的多寡取决于( D )A、市场占有率B、技术优势C、竞争优势D、贸易条件四、简述题:1、试用图形分析国际贸易的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
![国际经济学的课后答案及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7e25e57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4.png)
第一章绪论(一) 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是以〔D.政府〕作为根本的经济单位来划分的。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D 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C人员〕流动最容易〔二〕问答题1.试述国际经济学和国内经济学的关系。
答案提示:〔1〕联络: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活动是相似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相似的;〔2〕最主要的区别是国际经济的民族国家性。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一〕选择题本国消费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消费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拟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拟优势?〔〔c〕A、D〕答案:C〔二〕问答题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奉献有哪些?答案提示:亚当·斯密的主要奉献是:〔1〕鞭挞了重商主义;〔2〕提出了绝对优势之一概念;〔3〕强调国际分工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最重要手段。
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拟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提示:〔1〕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劳动消费率的绝对差异导致的技术程度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2〕比拟优势理论强调,劳动消费率的相对差异导致的技术程度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问答题2.假设A、B两国的消费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展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拟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展国际贸易的动机。
3.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拟优势。
答案提示:假如ax>bx,那么称A国在X消费上具有绝对优势;假如ax/ay>bx/by,那么称A国在X消费上具有比拟优势。
当 ay=by或者ay<by的时候,由ax>bx可以推出ax/ay>bx/by,但是,当ay>by的时候,ax>bx不能保证。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181068700abb68a982fbab.png)
第一章绪论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第二版 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第二版 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6cc12bc1c708a1294a4403.png)
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一) 选择题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是以()作为基本的经济单位来划分的。
A. 企业B.个人C.政府D.国家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A国际商品流动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C国际收支平衡D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A商品B资本C人员D技术答案提示:1.D 2. B D 3.C(二)问答题1.试述国际经济学和国内经济学的关系。
答案提示:(1)联系: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活动是相似的,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相似的;(2)最主要的区别是国际经济的民族国家性。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一)选择题本国生产A、B、C、D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 )(a)D、A (b)C、B (c)A、D (d)B、C答案:C (二)问答题1.亚当·斯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有哪些?答案提示:亚当·斯密的主要贡献是:(1)抨击了重商主义;(2)提出了绝对优势之一概念;(3)强调国际分工是使国民财富增加的最重要手段。
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提示:(1)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导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2)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导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
(三)计算题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国 B国X Y 621512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国 B国X Y 1045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
![(完整word版)《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5091ff9c0029bd64783e2c84.png)
《国际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纯文字答案题目)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二:简答简述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答:(1)意义:①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基础;②解释了贸易产生的部分原因;③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有益。
(2)缺陷:不具有普遍性。
(比如: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或者劣势)4、对比较优势理论有哪些误解?答:①劳动生产率和竞争优势。
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利;②贫民劳动论。
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③剥削。
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使其福利恶化;6、专业化分工会进行的那么彻底吗?为什么?答:不会。
原因:①多种要素存在会减弱分工的趋势;②国家保护民族产业;③运输费用的存在(会导致非贸易品)。
7、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答:①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现实中不存在;②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分工的影响,并据此认为一个国家始终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③忽略了各国资源不同也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仅认为技术不同导致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不同)④忽略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原因。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答: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行情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
因此,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的,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需求相等的水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5c72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9.png)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这个概念。
第三世界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
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过去都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附属国,它们取得政治独立后,还面临这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它们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相对来说,第三世界国家都是不怎么发达且较贫困的国家。
5.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即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6. 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答:贸易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
其特点是对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规定得比较具体,有效期一般较短,签订的程序也比较简单,一般只须经过签字国的行政首脑或其代表签署即可生效。
贸易协定的内容通常包括:贸易额、双方出口货单、作价办法、使用的货币、支付方式、关税优惠等。
二、习题1.GDP不是解释两国贸易量的唯一重要因素,距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考虑到距离,澳大利亚的进出口运输成本相对更高,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吸引力。
因为加拿大与美国相邻,而澳大利亚不与任何一个大经济体相邻,这使得加拿大更加开放,而澳大利亚更加自给自足。
2.墨西哥与美国毗邻,但是距离欧盟很远,因此它与美国的贸易量很大。
巴西离美国和欧盟都很远,因此巴西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量大致相当。
墨西哥贸易量比巴西大,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墨西哥离大经济体(美国)近,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北美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一。
巴西远离任何一个大经济体,与它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经济规模都比较小。
3.如果这每个国家的GDP都增加一倍,并不意味着贸易会增加四倍,可以用教材表2-2中的例子说明。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下册)
![国际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7524005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1.png)
04
全球化与发展经济学
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全球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全球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全球化使得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
全球化对就业的影响
全球化使得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 找成本更低的劳动力,从而影响本国 的就业市场。
05
国际经济政策与合作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总结词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是国际经济政策中的 重要手段,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VS
详细描述
关税是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旨在 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然而,过高的关税 可能导致贸易伙伴采取报复措施,引发贸 易战。非关税壁垒包括技术标准、卫生检 疫、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这些措施可能 对进口商品构成隐性限制,影响国际贸易 自由化。
• 详细描述:跨国公司经营策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拓展、资源配置、技术创新 和组织管理等,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竞争优势。跨国公 司对于推动全球化进程、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 总结词:跨国公司经营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目标市场、竞争 环境、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等。
比较优势理论
• 总结词: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其机会成本 较低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机会成本较高的产品。
• 详细描述: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他认为 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如果它在生产某 种产品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那么它仍然可以选择生产这种产品 并出口。
详细描述
市场寻求是指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 、获取更多消费者而进行的投资;资 源寻求是指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材 料供应而进行的投资;效率寻求是指 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 率而进行的投资;技术寻求是指企业 为了获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而进行的投资。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d700a4dd88d0d233d46a69.png)
4、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 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即商品的进出口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 反应要大。
3、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组织较低层次的形式,即一体化密切程 度较差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取消关税壁垒,对其他国家各自仍然保持 独立的关税。
4、 关税同盟:经济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除了在成员国 间取消关税壁垒,而且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关税收入按照既定的比例 进行分配。
7、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 认定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着差距,
技术差距的产生于缩小会改变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从而使国际贸 易中所谓比较利益从静态发展成为动态即比较利益从一个或一类国家 转移(传导)到另一个或一类国家,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优势因而从一 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国际贸易的价格也因而发生变化。
第5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与当代理论(II)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理论,主要针对国 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并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产 业内贸易理论,有其理论的假设前提、相应的理论解释。对产品的同质 性、异质性与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 算方式。
2、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 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3、绝对利益:在某一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 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 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 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P16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1-8章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1-8章](https://img.taocdn.com/s3/m/6133e7ed763231126fdb11e7.png)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 . 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 仿效图1—6和图1—乙试推导出丫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 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 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 如果改用丫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 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 —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 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 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 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9* .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ch04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萨尔瓦多
![ch04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萨尔瓦多](https://img.taocdn.com/s3/m/5d2552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0.png)
ch04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萨尔瓦多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与习题第一章介绍国际经济学1. 概念与定义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资金流动和其他经济交往,探讨国际经济活动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政策措施。
2. 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国际经济学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交往的现象和规律,为国家、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依据。
它能揭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国际贸易的利益和风险,并提供决策者制定政策的理论支持。
第二章国际贸易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它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以获取其他商品。
这个理论说明了国际贸易的潜在益处。
2.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效率高于其他国家,而比较优势则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
比较优势是基于机会成本而产生的。
第三章国际金融1. 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制度是指国家对其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进行管理和调整的体系。
汇率制度根据不同的货币政策和国家经济状况而有所不同,如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等。
2. 随机汇率与管理型汇率制度随机汇率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汇率,在市场上自由浮动。
管理型汇率制度是由政府或央行干预市场来控制或影响汇率的变动。
第四章国际投资1. 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或建立企业、工厂或设施等方式,在境外进行经济活动。
证券投资则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来获得收益。
2. 外国企业与政府投资外国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其他国家建立子公司或扩大在其它国家的经营规模。
政府投资则是指政府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国际投资活动,以增加国家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
结语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国际经济交往的规律,为决策者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8章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8章](https://img.taocdn.com/s3/m/8a611a81a1c7aa00b52acb68.png)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九版 课后习题答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九版 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06fdd852458fb770b56ad.png)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九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
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
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
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
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2、亚当.斯密主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3、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在哪点上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有优势?贸易的比较优势所带来的收益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在每种商品中均处于低效率的国家怎样向另一国出口商品?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这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有优势;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样就会比以前享受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比较优势的收益;一个在每种商品中均处于低效率的国家可以向另一国出口其相对劣势最小的商品。
4、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2)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3)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4)发展中国家工人只能在较差的工作环境中劳动,并且所获得的工资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参与国际分工并出口产品,这是否是一种剥削?5)如果竞争优势建造在低工资的条件上,这种竞争是否公平?是否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1、为什么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会出现不完全分工(在小国也是如此)?固定成本和递增成本条件下得出的结论有什么区别?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出现不完全分工的原因为:当一国专门生产X时,他生产X的机会成本也不断提高。
同样地,随着B国生产Y的产量的增加,它生产Y的机会成本也不断提高,这样随着每一个国家专门生产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同时,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就会互相接近,直到该价格在两个国家中相等。
在相等的均衡点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继续扩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这通常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生产上达到完全分工之前。
固定成本下不会出现不完全分工,而递增成本下会出现不完分工。
2、什么是交易所得?什么是分工所得?如图在没有分工的情况下通过贸易, 一国的消费可从A点增加到T点,从A点到T点的增加就是交易所的;在分工的条件下, 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线2上的点E, 此时该国获得了更大的收益.消费从无差异曲线1上的T点到无差异曲线2上的E点的增量就是分工所得(见课本60页)练习题3、在一个坐标系,画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无差异曲线切于生产可能性曲线较平坦的地方。
在另一个坐标系,画另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另一条无差异曲线切于生产可能性曲线较陡直的地方。
(1)画一条表示各国的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的直线(2)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分别是什么?(3)在什么情况下,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A 如图3所示B 国家1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国家2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C? 如果两个国家的相对商品价格线有相同的斜率则不存在比较优势或劣势4、在一坐标系,画一条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再画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其相切于平坦的部分。
标出该国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记为PA,假设该曲线表示一小国,其对外贸易并不影响世界市场的相对价格Pw,在图上标出生产专业化过程、贸易量和贸易所得小国的生产将从A移到B,出口X换回Y以到达点E〉A5、假设图3.4 中B国是一个小国,画出区分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
如图7所示第四章要素禀赋与H-O 理论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在哪些方面扩展了我们前几章使用的贸易模型?古典经济学家对这些扩展有什么看法?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在两个方面扩展了前几章的贸易模型: 1 解释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2国际贸易对两国要素收入的影响 .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比较优势的产生是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差异.2、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含义是什么?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含义是什么?资本/劳动比率的含义是什么?为生产一定产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比例(资本-劳动比率低)的商品即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为生产一定产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资本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比例(资本-劳动比率高)的商品即未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劳动比率表示商品生产中投入的资本要素与投入的劳动要素的比例3、资本丰裕国家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因素决定各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如果一国资本的相对价格(资本租用价格和劳动时间价格的比率)低于另一国,则该国就是资本丰裕国家.? 要素丰裕度决定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4、什么因素决定两国生产各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哪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均使用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原因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各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时的资本/劳动比率相同?要素丰裕度决定着两国生产各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资本丰裕的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时均使用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因为在资本丰裕的国家资本相对比较便宜,较多的使用资本可以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故使用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要素价格均等的情况下各国生产两种商品时的资本/劳动比率相同?5、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对其的一些可能解释是什么?人力资本对解释这一问题作出了什么贡献?里昂惕夫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其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30%,由于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这一结果与赫—俄模型所预测的完全相反,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对其的可能解释为(1) 1947年不具有代表性意义(2)使用了两要素模型(3)美国的关税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与了保护(4)计算中没有考虑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的解释为: 由于美国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的出口相对于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大, 从而解释了里昂惕夫之谜6、要素密集度颠倒的含义是什么?它和生产要素替代弹性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果要素密集度的颠倒普遍存在就会推翻赫—俄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在现实世界中,对要素密集度颠倒的普遍程度所作的经验检验的结果如何?要素密集度颠倒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生产要素替代弹性与要素密集度颠倒的关系: 两种商品生产中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差异越大,要素密集度的颠倒就越容易发生当要素密集度颠倒发生后: A国分工生产商品X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A国(低工资国)的相对和绝对工资就会上升.另一方面,由于B国不能向A 国出口X, 它就不得不分工生产和出口商品Y,而在B国Y是相对劳动密集型商品,故B国对劳动的需求以及工资率也会上升.两国相对工资和绝对工资之间的差异将如何变化取决于各国工资上涨的快慢程度. 在国际贸易存在的条件下,两国相对和绝对工资差异会缩小\ 扩大或保持不变,故要素价格均等理论不再成立.经过明哈斯\里昂惕夫\鲍尔等多人的检验证明了要素密集度颠倒在现实世界上很少发生。
7、在中国过去的20年中,国际贸易对工资不平等的加剧是否起到什么作用?应怎样解释?在中国过去的20年中,国际贸易加剧了工资不平等. 首先,进出口的快速发展使得各部门的工资水平及增长率产生较大差异;其次, 国际贸易造成了中国地区间工资水平的巨大差异; 最后,国际贸易造成有技能员工与无技能员工的工资差异加大.8、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9、试画图分析具有相同PPF但需求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10、试画图分析需求条件相同但生产条件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11、美国劳工组织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