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关于老旧社区自治的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老旧社区自治的工作总结
按照XX市开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综合治理工作战略,践行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思路,XX市XX区XX街选取历史形成的单位型社区为工作对象,将基层党建与居民自治有机结合,初步构建起以社区党支部为引领,以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为主体、以民生实事为载体的社区自治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基本背景和情况
XX街位于XX市XX区北部,面积约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6万人。XX历史上既是老居民区,又是旧工业区。经过近年来的城市更新,XX的社区演变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新开发的商住社区、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宿舍楼房改后形成的单位型社区,以及其他原有的城市社区。该街之所以选取单位型社区为突破口,是因为其相对第一种社区而言,民生问题更突出。相对第三种社区而言,熟人社会特点更明显。
目前,XX街单位型社区约有居民楼262栋,涉及到大大小小近60个单位。其中社区居民约10025户,30480人,约占该街居民人数的50%。单位型社区普遍存在楼龄长,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在该街262栋单位型社区居民楼中,楼龄在20年以下的仅有9栋,而超过30年楼龄的则
有156栋。由于物业管理长期缺位,化粪池堵塞爆管、自来水管网老化水压低、消防设施缺失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居民生活。此外,单位型社区也愈来愈呈现出老龄化和底层化趋势。据2014年数字统计:该街双低家庭227户,其中在单位型社区有170户,占比75%;失业人员总数864人,其中单位型社区701人,占比81%;残疾人总数559人,其中单位型社区403人,占比72%;流动人员总数8389人,其中单位型社区4693人,占比56%;60周岁以上老人总数8290人,其中单位型社区6644人,占比80%。从中不难发现,各项占比都远远超过单位型社区总人口在全街的比重(50%)。这样一个人口结构现实,也必然要求政府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二、工作思路和日常管理模式
(一)转变思路,创新开展基层工作
面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基层过去的普遍做法是“发现、拍板、实施”这三步曲。这种做法的优点是速度快,见效快。因此基层常常流行“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的戏谑。但同时,其缺点也很明显。由于缺乏与居民的充分互动,居民之间的利益公约数没有最大化,或者沟通理解不够,往往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甚至做了好事还被骂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民生事项,在缺乏居民参与时,往往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譬如化粪池堵塞爆管问题,过去常常是问题出现后
就采取协助抽粪补管等措施。但后期居民如何建立长期保养维护机制问题并未触及,出现重复堵塞爆管的情况自然难以避免。
思路不应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的。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居民对生活的追求早已从温饱转向质量,对涉及自身利益民生事项的参与意识也愈来愈强。因此,有效解决涉及居民的民生实事,离不开广大居民的广泛参与。推进村(居)自治,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应有之义。前文提过,自治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具体到XX街,其思路与措施主要如下:
一是构建好社区自治工作主体。既然是社区自治,就自然不能再是政府大包大揽唱主角,而必须有一个社区自治工作主体。首先,这一主体的自治范围应具有可行性。范围的确定,要优先考虑该社区居民是否符合熟人社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不能过大,否则难以形成居民群体利益最大公约数。其次,这一主体的人员组成应具有代表性。不仅包括社区居民,还应有居委会代表,甚至可以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以便形成社会合力。并且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对其自身而言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履职。最后,这一主体的功能定位应具有递进性。这一工作主体,可以定位为政府基层治理的有效组成部分。为此,最初功能可定位为填补物业管理缺位,优先解决眼前困扰居民生活的民生问题。随着自身在居民中的被认可,则再考虑更高层次的自治内容。譬如社区文化建设、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重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