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试卷调研答案
一、文学阅读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悲剧命运主要由以下哪些原因造成?答案:贾宝玉的悲剧命运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1)封建社会的束缚;(2)家庭环境的熏陶;(3)爱情生活的坎坷;(4)个人性格的缺陷。
2. 请简述《呐喊》中《狂人日记》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
答案:《狂人日记》采用了日记体的写作手法,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揭示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主题思想是批判封建礼教,呼唤人性解放。
3. 《边城》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具有哪些特点?答案:《边城》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具有以下特点:(1)纯真无邪;(2)含蓄内敛;(3)命运多舛;(4)悲剧色彩。
二、文言文阅读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A. 然后乃敢上食于太牢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C. 谁谓荼毒天下,反谓人之仇D.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答案:D2. 下列关于《左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左传》是一部历史小说B. 《左传》是一部军事史书C. 《左传》是一部政治史书D. 《左传》是一部国别史书答案:C3. 请翻译下列句子:“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缶破,有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答案:于是秦王不高兴,让人打碎了一个瓦罐。
瓦罐破碎,发出声响,士兵们都瞪大了眼睛,头发都竖了起来。
三、现代文阅读1. 下列关于《百年孤独》的描述正确的是:A.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B. 《百年孤独》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C. 《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D. 《百年孤独》是一部科幻小说答案:C2. 请简述《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孙少平的成长经历及其对读者的启示。
答案:孙少安和孙少平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贫困、挫折和磨难,但他们始终坚持信念,努力拼搏,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对读者的启示是: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保持信念,勇敢面对,努力奋斗。
3. 请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及其对读者的启示。
答案:方鸿渐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人,但他在爱情、事业等方面屡屡受挫。
语文高考调研高二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wǎng)惊愕(jié)面面相觑(jù)B. 璀璨夺目(cuǐ)沉鱼落雁(liáo)雕梁画栋(diāo)C. 悠然自得(yōu)雅俗共赏(sù)气贯长虹(guàn)D. 蕴含(yùn)轻歌曼舞(màn)惊心动魄(p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长时间缺乏锻炼,他的身体机能严重下降。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种课外活动。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D.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队的表现十分出色,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天上的星星,像无数颗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B. 她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C. 他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心扉。
D.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得如诗如画。
B. 他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C. 这篇文章文笔优美,如行云流水。
D.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如夜莺啼鸣。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B.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如夜莺啼鸣,如黄鹂欢叫。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D. 他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心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歌声婉转动听,如夜莺啼鸣。
B.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D. 他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的心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2024年苏州市高三语文1月新高考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苏州市高三语文1月新高考调研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和底线原则,是媒体的立身之本。
16世纪,“事实”一词最早在英语中出现,当时它的定义是:“真正发生或真实存在的事物;因此,与纯粹的推断相反,它是一种经过实际观察或可靠证据证明的特殊的真相。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成为大众传媒内容产业运作的核心,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去中心化和平权化的网络空间激活了行动者的传播行为,以人为媒的传播结构随之产生,这一结构极大冲击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并对原有的新闻价值理念和新闻实践产生一定影响。
虚假新闻的泛滥、反转新闻的产生、新闻边界的游移以及受众的信任降低等问题,都指向了社交媒体时代真相悬置这一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真相悬置作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一种景观,与数字技术对新闻业所产生的严重威胁不无关系,并表现为多重因素结构性运作机制的结果。
20世纪90年代,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分析新闻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和理论起点。
场域以隐喻式的抽象概念,通过关系的角度阐释社会结构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行动逻辑。
从分析的角度来看,每个场遵循自身特有逻辑,不同位置的占据者依据掌握的资本种类和数量,运用包括惯习(性情系统)在内的各种策略进行权力斗争,旨在维续或变更场域内的力量构型。
新闻界是一个场,但却是一个通过收视率被经济场加以控制而难以自主的场,同时又以其结构,对所有其他场施加控制力。
罗德尼·本森首先将新闻场域定位在其最为直接的环境,即文化生产的场域中。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新高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新高考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
元和元年,召入输林为学士。
迁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蹋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宪宗颇采纳。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摧,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
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
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久之,徙忠州刺史。
入为司门员外郎。
时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居易乃丐外迁。
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六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四》)材料二: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等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
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2024年湖北省高三语文4月高考模拟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湖北省高三语文4月高考模拟调研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04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已经讲过,户是基本经济单位。
但一户中并不是全体成员都参加农业劳动;孩子只是有时候到田地里去,女人通常也不参加农业劳动。
农业主要是男人的职业。
男人和女人的这种劳动分工是产丝地区的一个特点。
它说明了蚕丝工业的发展是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
在家庭缫丝业兴旺时期,女人忙于缫丝时,男人正忙着准备稻田。
另一方面,从丝业得到的收入可与农业收入比拟。
这也使人们有可能靠小块农地生活下去。
因此农田的大小一直保持在有限的范围内,农业所需的劳动量也相应地有所限制。
为说明村里的劳力和土地是如何恰当安排的,我可引用几个统计数字。
成年男子是实际的或潜在的农业劳动者,年龄在15至55岁之间,总数共450人。
如果将2758.5亩耕地平均分配给劳动者,每人将得6.1亩。
上文我已经说明了工作速度、稻的生长所需时间,以及得出一个人可耕种约7亩地的结论。
从技术上来说,我已经表明了使用铁耙耕作使得大部分劳动成为非常个体性的。
集体工作不比个体劳动增加多少收成,效率也不会提高很多。
目前的技术已决定了这样大小的一片土地需要多少劳动量。
因此,我们也有了每个农业劳动者能种多少亩地的近似数字。
这一事实对土地占有、对农田分散的制度、对分家的频率以及对小型的户都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丝业的衰落打乱了传统协调的经济活动。
缫丝工业被现代工厂接收后,农田的大小仍然同过去一样。
由工业变化而剩下的妇女劳动力不能为这种小块农田所吸收。
这种失调的情况可以从妇女在村里闲暇时间较多这一情形中观察到,也可以见于妇女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高度流动性中。
在邻近的村庄里农田较大,在适应工业变化的新情况过程中,妇女劳力被农业所吸收。
这说明传统的劳动分工是出于实践的安排,而不是由于非经验的原因。
高二高考调研语文试卷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ōu)B. 喜出望外(chī)C. 气壮山河(qi)D. 振聋发聩(zhèn)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B. 他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充分证明了他的实力。
C.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比赛推迟举行。
D.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需要请教老师。
答案:D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落红不是无情物C. 长风破浪会有时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答案:A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他的言谈举止,让人敬佩不已。
C. 她聪明伶俐,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
D. 那位老者,满头白发,精神矍铄。
答案:A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他把这件事看得非常重。
B. 她对学习很用心。
C. 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
D. 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答案:B二、填空题6. 下列诗句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山行》《登鹳雀楼》《江雪》答案:①杜牧②王之涣③柳宗元7.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diàn)B. 风华绝代(huá)C. 雕梁画栋(diāo)D. 莺歌燕舞(yīng)答案:B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他的言谈举止,让人敬佩不已。
C. 她聪明伶俐,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
D. 那位老者,满头白发,精神矍铄。
答案:A三、简答题9. 请简述以下词语的含义:① 望梅止渴② 水滴石穿③ 青出于蓝答案:①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②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
③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高考试题调研语文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试题调研语文选择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风貌。
B.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家乡变化的深刻感慨。
C. 文章主要讨论了科技进步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D. 文章中提到了作者在家乡的所见所闻。
答案:C2. 文章中提到的“老街”具有哪些特点?A. 老街是作者童年记忆的载体,充满了怀旧色彩。
B. 老街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 老街的改造过程中,作者感到了深深的失落。
D. 老街的改造完全摒弃了传统,没有保留任何历史痕迹。
答案:B3.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项不是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感受?A. 家乡的变化让作者感到惊讶。
B. 家乡的变化让作者感到自豪。
C. 家乡的变化让作者感到困惑。
D. 家乡的变化让作者感到怀旧。
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共15分,每小题3分)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B. 诗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
C. 诗歌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赞美。
D. 诗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留恋。
答案:A5. 这首诗的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A. 对秋天景色的赞美。
B. 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A6. 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A. 孤独寂寞。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异乡的好奇。
D. 对异乡生活的不适应。
答案:B三、语言知识运用(共20分,每小题4分)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以“绿色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B.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安徽省部分高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部分高中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材料二: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①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②也。
”(《论语·雍也》)(注)①逝:前往。
②罔:糊涂。
1.“冕衣裳者”是指_____。
孔子遇到上述三类人,“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体现孔子_____之心。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仁者”的理解。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离不开戏曲。
而我是在用写话剧的方式学习中国传统小说的白描手段。
①戏曲作为一种艺术的基本形式,也是长盛不衰的。
②可以说,小说和戏曲所追求的最根本的东西都是深入到人物灵魂当中。
③但是它能够通过白描表现人的最丰高的内心世界。
④它曾是老百姓学习历史、培育道德的最重要的课堂和教材。
⑤戏曲虽然不能让观众直接读懂角色的内心活动,A.②④①⑤③B.①④②⑤③C.②⑤③④①D.④①⑤③②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上的生物需要适应地球的自转,而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生物钟来预测和适应昼夜变化。
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分离出了一个调控生物钟的基因。
2023年11月高考调研(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11月高考调研卷(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要了解作为“技术”的ChatGPT,有必要先说一说对“技术”的理解。
广义的“技术”,按照著名法国社会学家埃卢尔在《技术社会》一书里的阐述,不只是一个可以用来实现我们目标的中性工具,还是塑造我们价值观的一种强大力量。
技术是一个由其自身内部逻辑驱动的系统,其运作往往独立于人类的意志或意图。
例如,互联网开始于“自由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的理念,塑造了我们关于信息和知识自由交流的价值观,虽然后来被扭曲和滥用,但这个价值观并没有消失或死亡,只是没有实现而已。
埃卢尔的一个关键观点是,技术是一个自我延续的系统,它寻求无限制的扩张和增长。
技术社会产生了自主技术,在这种条件下,技术的价值驱动着技术,继而技术将决定社会的其他部分.在自主技术的条件下,“外部需求不再决定技术.技术本身的内部需要是决定性的”。
一旦人类进入技术社会,技术就不会被任何东西控制,而且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环境和生活。
因此,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ChatGPT会不会加速改变人类的思考、知识、智慧、学术、艺术创作?当技术不再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而开始成为一种目的或目标而趋向于自我延续和难以停止时,它就变得自主了,而且使人类变得更加依赖技术,最终被困在一个我们无法控制的系统中。
因此,抵制技术力量的唯一方法是发展对其影响的批判意识,并积极努力限制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这需要我们愿意质疑对技术的假设,并对我们如何使用它作出慎重的选择.对埃卢尔来说,技术不仅适用于经济或国家,还适用于体闲活动、精神分析、管理组织、人类技术等等,“今天,没有任何东西能逃脱技术的束缚”。
2025届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调研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很多地方凡是有地位的人是不愿做保长的,传统的绅士为了他在政治结构中的特殊作用不能进入行政机构。
他一旦走了进去,唯一的自下而上的轨道就淤塞了。
保长对于县长是下属对上司,他的责任是执行命令,不能讨价还价。
为了维持这传统方式,当保长的常是社会没有声望的人,等于以前的乡约。
可是事实上保长和乡约是不同的,乡约是没有权力的,而保长却有权力。
以并不代表地方利益的人来握住地方的权力,而且他是合法的地方公务执行者,他有权来管理地方的公款,这变化在地方上引起的迷惑是深刻的。
结果是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和保长处在对立的地位而没有桥梁可通。
乡村里有声望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地方立场加入行政系统,较为合算。
他当了保长之后还是可以支配地方自治事务。
但是事实上,他的地位改变了,因为他不能拒绝上级命令,不能动用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这类地方也就完全成了下情不能上达的政治死角。
保甲制度不但在区位上破坏了原有的社区单位,使许多民生所关注的事无法进行,而且在政治结构上破坏了传统的专制安全阀,把基层的社会逼入了政治死角。
而事实上这种新的机构并不能有效地去接收原有的自治机构来推行地方公务,旧的机构却失去了合法地位,无从正式活动。
基层政务就这样僵持了,表现出来的是基层行政的没有效率。
中央延长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目的是在有效促进政令。
中央的政令是容易下达了,可是地方的公务却僵持了。
中央下达的政令中,除了要钱要人之外,凡是要在地方上建设的事,好比增产等等,却因为地方社会结构的紊乱和机构的僵持,公文停留在保公所里,走不出来。
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才能有多高,绝没有施展的机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重建》)材料二改朝换代之际,地方纷乱,士家大族败亡,盗贼横行,灾害频发,传统的儒家纲常伦理和礼治秩序遭到破坏,张履祥的家乡也在所难免。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九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九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联对、匾额,在中国园林中,正如人之有须眉,为不能少的一件重要点缀品。
苏州又为人文荟萃之区,当时园林建造复有文人画家的参与,用人工构成诗情画意,将平时所见真山水、古人名迹、诗文歌赋所表达的美妙意境,撷其精华而总合之,加以突出。
因此山林岩壑、一亭一榭,莫不用文学上极典雅美丽而适当的辞句来形容它,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
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与留听阁,同样是一个赏荷的地方,前者出自于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句,后者出自于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雀雍崔衮》“留得残荷听雨声”句。
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又都是根据该处所种的树木来命名的。
有些游者至此,能回忆起许多文学艺术的好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园林的一个特色了。
我希望今后在许多旧园林中,联对、匾额里如果无封建意识的文字,仅是描写风景的,就应该将它们好好保存下来。
苏州诸园皆有好的题辞,而怡园诸联集宋词佳句,与各处景观配合尤为相得益彰,可惜实物皆不存了。
联对、區额所用材料,因园林风大,故十之八九用银杏木阴刻,填以石绿;或用木阴刻后裂漆敷色,不过色彩都是冷色。
亦有用砖刻的,雅洁可爱。
字体以篆、隶、行书为多,罕用正楷,取其古朴与自然。
中国书画同源,联对、匾额本身是个艺术品,也必定让园林生色。
(摘编自陈从周《清雅风范———苏州园林鉴赏》)材料二:以自然风景著称的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摹写了自然山水之美。
明代造园经典著作《园冶》就曾开宗明义地提出,园林要“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然而,作为一种艺术,园林的写真不是机械地照搬自然,而是经过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表达了造园家的主观情思和理想真实。
园中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皆要使“望者息心,览者动色”,这使得欣赏者“息心”“动色”的不仅是花草树木的外在形式,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风景所表现出来的造园家的审美情趣,以及由此情此景交融而形成的独特的抒情意境。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三)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三)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肚子长期填饱时,他的愿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比生理需要更为高级的需要立即显现,这些需要而不是生理需要将控制这个生物。
当这些需要依次被满足后,更为高级的需求将出现,以此类推,进行下去。
如果生理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对首先出现的一套新的需要,我们可以将其概略地归类为对安全的需要。
我们前面谈到的那些生理需要同样也存在,只是它们相对于这些需要处于更低的层次罢了。
我们也可以说,所有的感受器官、反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力都主要是谋求安全的工具。
此外,在饥饿的人身上,我们发现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目标不仅强烈影响他当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决定他未来的人生观。
事实上,也有人认为其他一切事物都没有安全重要(甚至有时得到满足的生理需要现在也被低估),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一个人,如果他对安全的需要持续强烈的话,就可以说他只为安全而活着。
我们起初只关注成人的需要,但通过观察婴儿和儿童可能对了解成人的安全需要更有效,因为在婴儿和儿童身上,这些需要表现得更简单更明显。
威胁或危险之所以在婴儿身上表现得更清楚,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会抑制自己的反应,但社会上的成人被教会要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反应。
因此,即使成人感到安全受威胁时,我们也可能不会从其外表上看出来。
当婴儿被打扰或突然跌倒,因巨响或闪光而受惊,或者其他不寻常的感官刺激,被粗暴对待,从母亲怀中跌落,或感到失去依靠时,他们就如同遭遇了危险一样做出完全的反应。
2023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调研试卷(三)
2023年重庆市高考语文调研试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故事日渐进入国际社会视野,西方媒体的“矜争之心”与“喧嚣之慢”日渐增上。
由于西方世界长期掌握着政治话语、学术话语、新闻话语等诸多方面的话语权,使得西方政界、媒体、学界对中国问题和中国故事的诠释并不客观。
近年来,西方国家利用其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利用“中国威胁论”“中国例外论”等不实言论抹黑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既是重要且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亟待突破的难题。
鉴于此,我们需探寻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根基,挖掘中华文化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现代叙事范式。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文化有自身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和现实依据。
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书写于新时代中国,而新时代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底蕴与历史根系的文化传承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故事的叙事而言,既是文化母体与历史记忆,也是发挥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现实。
自先秦起,华夏一隅超越了血缘、地缘等外部因素藩篱,将礼乐文明作为认同标志,使中国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延续5000多年而未曾中断文明历史的国家发展至今。
现今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守正中华文化立场不仅是中国故事高度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体现出中国故事叙事真理性的科学表述。
作为现代叙事,中国故事有叙事的普遍性原理和独特性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辩证把握中国故事叙事规律的密码。
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急遽变化,在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的片面解读下,不仅国际受众对中国的历史与当代认知度很低,中国民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下中国的文化与现实也存在着些许误解。
中国故事的中国叙事在聚焦中国创造、中国成就、中国问题进行叙事的同时,还注意分析中国奇迹的历史基因,破解中国成就背后的文化密码,理性看待中国问题的来龙去脉,对于增进中国故事的文化塑形与力量聚焦大有裨益。
高考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ē è)沧桑(cāng sāng)悲怆(bēi chuàng)B. 窥豹(kuī bào)遒劲(qiú jìng)骄傲(jiāo ào)C.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D. 惊鸿一瞥(jīng hóng yī piē)惊涛骇浪(jīng tāo hài làng)疲软无力(pí ruǎn wú l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
B. 为了确保高考的顺利进行,学校对考场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监考老师进行了培训。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但由于对手过于强大,最终没有取得胜利。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条河,仿佛一条银色的丝带,静静地蜿蜒在山间。
B.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明媚。
C. 这本书,犹如一位智者,向我传授了人生的道理。
D. 她的歌声,宛如夜莺,在寂静的夜晚响起。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帆风顺B. 画龙点睛C. 雕虫小技D. 良辰美景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喜欢看电影吗?”他问我。
B.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三遍了。
”她自豪地说。
C. “这里的风景真的很美。
”我不禁赞叹道。
D. “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讨论吧。
”他说。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下列名句默写,要求填写上句:(1)______,然后知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伎.俩觊.觎济济..一堂心有余悸.B.嗜.好谥.号侍.奉恃.才傲物C.亢.奋炕.席伉.俪情深引吭.高歌D.蝎.子谒.见揭.发歇.斯底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隔阂桅杆和颜悦色青山绿水B.嬉闹萦绕熙熙攘攘临渊羡渔c.新颖辐射洗耳躬听不修边幅D.和谐造诣惟妙惟肖大相径廷.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陈水扁之流通过什么“废统”“终统”的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这是行不通的。
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下来,有利于睡眠。
③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A.企图松弛从而B.企图松懈进而C.妄图松弛进而D.妄图松懈从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雪上项目不仅运动员少,而且没有标准的训练场地,为了备战冬奥会,几名运动员背井离乡....,来到奥地利,开始了为期数月的艰苦训练。
B.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C.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竟成为我们中国人一种奇怪的积习和癖好,也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D.经过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思潮熏陶的新生代作家,文学观念已经和他们的前辈左.提右挈...。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B.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C.尽管没有什么征兆表明近期会有严重的太阳风暴,研究所的专家还是表示,我们“决不能受到迷惑,对太阳的活动你永远无法担保。
”D.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C.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感。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鄂东丘陵地带有一座铜绿山,这里北、东两面紧靠大冶湖,水运可达长江,交通便利。
此山每当暴雨过后,可见无数铜绿如雪花小豆般点缀在土石之上,因而得名铜绿山。
显然,铜绿山是铜矿石富集地区,现代矿山就建在这里,而古铜矿遗址的发现正是现代矿山开采中的另一收获。
1965年,在铜绿山矿山生产建设中不断发现古代采矿、冶炼的遗物和遗迹,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3年,当时某矿将一件铜斧寄送中国历史博物馆请求鉴定。
中国历史博物馆当即派专家前往湖北,对发现古物的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
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窿”的古代矿坑在矿山露天开采的工地上几乎遍地都是。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处在现代露天采矿场场区,矿场由于长期的开采,形成一个低于海平面16米的巨大深坑,这些老窿就是在采矿过程中发现的。
调查组清理了一个残存的老窿竖井,发现了大量用来支护井壁的圆木和采矿用铜斧、铜锄、铜锛、铜凿等用具。
经初步调查、试掘,认定这是一处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矿冶遗址,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
商周时代是我国矿业大发展的时期。
当时的楚国就不止一地产铜,湖北阳新县港下、安徽铜陵、南陵大工山、江西瑞昌铜岭、湖南麻阳九曲湾等地,都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古铜经营的。
从考古发现来看,当时铜绿山已能提炼出红铜。
那么,由这里炼出的红铜又到哪里去了呢?1973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东周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6000多件,总重量达10万多它所用的铜原料取自铜绿山。
商王朝为了直接控制这里的矿山开采,在矿山通往中原的重要交汇之地长江北岸曾建立盘龙城。
盘龙城与铜绿山仅一江之隔,又与其他几处古铜矿在同一条长江运输线上,矿山产出的红铜在商王朝的控制下源源北上,到达都城的铸造铜作坊。
在铁器出现以前的青铜器时代,铜产量就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春秋时期,楚国能够问鼎中原,争霸天下,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丰富的矿藏和发达的矿业。
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开采时间最长并且也是最完整的一处矿冶遗址。
其采掘和冶炼工艺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堪称矿冶史上的里程碑。
矿井支护、排水、通风和选矿等技术,对于现代矿山生产仍有借鉴意义。
6.根据上文,下列对“老窿”有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1965年,在“老窿”不断发现古代采矿、冶炼的遗物和遗迹,但当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B.“老窿”是现代矿山开采中发现的古铜矿遗址,在铜绿山几乎遍地都是。
C.专家初步认定被当地群众称为“老窿”的古代矿坑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D.调查组在“老窿”中发现了许多古代采矿用的遗物,如铜斧、铜锄、铜锛、铜凿等。
7.对铜绿山矿冶遗址发掘的作用,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获得了古代铜矿采掘和冶炼的实物资料,了解了古代的矿冶技术。
B.了解了古代对铜绿山矿区铜矿开采的时间与规模。
C.了解了古代官府对矿山开发实行垄断经营的原因以及楚国对私自采矿的处罚。
D.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对现代矿山生产有借鉴意义。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铜绿山是铜矿石富集地区,这里交通便利,开采的铜矿可以通过水运源源不断地运送出来。
B.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铜矿不止一处,对铜矿的开采和冶炼,都已经拥有了精湛的技术。
C.盘龙城是商王朝为了直接控制铜绿山的矿石开采而建立的一座城邑,这座城处在长江运输线上。
D.大冶铜绿山矿冶遗址表明,古铜矿对该地区的开采,为现代矿山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徽铜陵、江西瑞昌铜岭、湖北麻阳九曲湾等地都曾是楚国统治的地区。
B.铜绿山提炼出的红铜主要用在了曾侯乙墓出土的总重量达l0万多吨的青铜器上。
C.春秋时期,大冶铜绿山矿区对楚国问鼎中原、争霸天下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D.大冶铜绿山古铜矿对商周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有着不容低估的贡献。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小题。
朱碧潭诗序〔明〕王慎中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
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
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
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
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
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
吏人至门,强君入谒。
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
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
守独出访之。
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
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
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
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
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
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
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
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
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
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
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从父薄.游薄:虚词,动词词头B.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易:轻视C.怀.诗数十首为贽怀:怀藏D.煮茗以饮.守饮:喝茶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诗不行于.时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B.顾.谓人莫知我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C.人之.不知重其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说明朱碧潭“以诗为娱”的一组是①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②君不为怒,亦不变也③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
④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⑤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⑥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A.①③⑤⑥ B. 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碧潭学习做诗是在登临庐山,游赏赤壁,观览古圣贤隐居逃世歌啸咏唱的遗迹后,激发了志气才开始的。
B.朱碧潭写诗并不受大家理解,直到知府慕其诗名,发告示寻找他并和他交往之后才渐渐出名。
C.朱碧潭的诗虽然后来为人们知晓,但是人们并不看重他的诗,反而诽谤他,但他自己对做诗仍是很自信的。
D.作者认为朱碧潭刻苦专心,爱好做诗,不计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是也并没有真正达到不追求虚名的境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四.(21分)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3分)(2)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5分)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1)三、四两句写得曲折而有层次,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微妙转换,请说说你的理解。
(5分)(2)这首诗题为“访城西友人别墅”,但似乎丝毫没有涉及友人和他的别墅,是不是拟错了题目,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