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新闻的生产(产制)系统(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Q3: Did high-profile crime stories have more anonymous sources than other big stories?”
• 结果发现,几乎71%的广为人知的犯罪新闻中 都包含了匿名消息来源,而其他重要新闻中则 只有55.8%含有匿名消息来源,两者之间差异 显著(p<0.01)。
2. 从被报道者的角度看,因为新闻条线结构的存在, 被报道者就与新闻媒体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日常的、 稳定的互动关系。换句话说,这些被报道者就获得 了稳定的“媒体能见度”(即得以在媒体上露脸)。
• 新闻场域之中不同新闻媒体的条线结构之关系: • 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的新闻条线结构有否不同? • 同一类型的新闻媒体的新闻条线结构有否不同?
• 我国学者争论不休的两个概念:“新闻价值”和 “新闻的价值”
• 新闻价值要素(又称“新闻价值标准”): ◊ 重要性 ◊ 显著性 ◊ 接近性(地理、心理、文化) ◊ 时新性 ◊ 反常性 (最经典的说法:“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 是新闻”) ◊ 趣味性
……
四、几个新闻把关人模式
• (1)怀特的把关人模式 • (2)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一种共生关系(symbiosis),即相互依赖的关系。 • 事实上,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也经常出现“对抗”。
• 记者-消息来源之间共生关系的一种后果: 久而久之,记者会对消息来源产生认同。这会妨碍他
们进行客观地报道。
• 为此,新闻媒体的一种通行的对策就是:
条线的轮换,即“调线”。
有何利弊?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处理消息来源的基本做法:
第五讲 新闻的生产(或产制)系统(上)
•一、新闻条线结构(newsbeat structure) •二、记者-消息来源(journalist-source)的关系 •三、新闻价值观(news values) •四、几个新闻把关人(gatekeeper)模式
一、新闻条线结构
• 任何一家现代新闻媒体都必然有自己的一套新闻条线结 构。假如没有新闻条线结构,几乎无法想象它能够正常 地运行。
路透社记者关于消息来源使用的技巧:
• 当必要时,路透社将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即他们提供的有关市场或公众利益 信息不能被公开地利用。我们为这种信息的准确性单独负责。
·当同消息来源交谈时,永远要确信双方谈话的基本规范是清楚的。访问时 要记笔记,并录音。
·只要有可能,应反复核实信息。两个或更多消息来源好于一个消息来源。 评估匿名消息来源时,应权衡该消息来源的业绩记录、职位和动机。运用你 的常识。如果信息听起来是错误的,应进一步核实。
· 路透社将给予遵守消息来源指导方针和相应批准程序的记者以支持。
• (来源:A handbook of Reuters journalism)
美联社使用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其他新闻机构报道的规定
当我们认为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其他新闻机构的报道适合我们报道时,需要对它们作最小 心的详细审查: (1) 资料必须真实,并且没有其他方式能获得。 (2) 报道必须真正重要,并且具有新闻价值。 (3) 所获资料的使用必须经主管授权。 (4) 报道必须平衡,且必须予以解释。 (5) 必须真正作出努力使它公开发表,或者最低限度,通过自己的消息来源证实它。 (6) 如果有任何疑问,不应再用此报道。 (7) 如果资料最终被采用,必须将它归属于原创人员,并注意他们对消息来源的描述。 (来源:The Associated Press Statement of News Values and Principles)
源自文库
纽约时报关于匿名消息来源使用的规范
•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必须直接知道其所提供的信息。 ·消息来源必须是为时报所知的了解这种信息的权威人士。 ·事情高度敏感,消息来源可能因提供消息面临法律诉讼危险或因此丢掉生计。 ·由于政策的原因,权威政府官员不能代表政府讲话。 • 在下列情况下不准予匿名: ·平常采访中,禁止不经思考的匿名或者把匿名作为一个假定条件。也就是,日常报道不
• 具名消息来源(named source):明确交代消息来 源的身份信息。当然,这种交代的详略程度有所不同。
• 匿名(不具名)消息来源(anonymous /unnamed source):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严肃 的新闻媒体普遍不愿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因为匿名消 息来源容易令媒体的公信力遭受损害。
B. 同一个新闻条线上来自不同媒体媒体的记者之间 的关系:
•又竞争又合作;
•记者帮(群)(reporter pack)
•记者之间的“串稿”现象
二、记者-消息来源的关系
• 何为消息来源?
• 消息来源就是向记者提供信息的个人、群体,或者 机构。
• 记者-消息来源之间的关系: • 新闻社会学中最经典的说法是: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是
• 晚间新闻:ABC World News Tonight, CBS Evening News, NBC Nightly News
• 早间新闻: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CBS The Early Show, NBC The Today Show
• 其中,第三个研究问题关注的是匿名消息来源:
分类
收进电讯稿(%) 采用比率(%)
犯罪
4.4
3.2
灾难
3.4
3.4
政治
19.2
22.6
(州)
(4.7)
(6.8)
(全国)
(14.5)
(15.8)
人情味
35.0
23.2
国际性
22.5
23.7
(政治)
(15.1)
(13.6)
(经济)
(3.4)
(4.5)
(战争)
(4.0)
(5.6)
劳工
5.5
5.5
全国性
• 何为新闻条线结构?
新闻条线结构指的是新闻媒体策略性地把记者部署 在某些重要的社会位置以确保自己的新闻采集活 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新闻条线结构的基本社会功能:
1. 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通过部署新闻条线,媒 体能够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进行 新闻信息的采集工作,向受众报道社会的最新变动。
• 这种偏向与大众化媒体所处的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紧密相关。政治权力通过刚性的宣 传管理和柔性的信息补贴,直接影响了新闻报道及消息来源的选择,特别是当政府新闻发 言人开始成为一项制度性机制时,政治权力对媒介的影响将更为微妙而细密。市场逻辑成 为大众化媒介生存发展的另一重要法则,在对广告、受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媒介的新闻 生产和消息来源一次次地偏向。同时,媒介在对不同社会阶层的表述中呈现了不同的逻辑, 从而维护重构了主导意识形态。 媒介和记者与消息来源的关系、媒介组织常规以及媒介 组织之间等因素,也贯穿在媒介消息来源偏向的具体实践之中。尤其值得考察的是,人情 社会中的中国媒体记者与消息来源的关系或“交情”作为一种非制度性的因素,在特定政 治经济利益作用下,弥漫渗透于对消息来源的使用之中。 当消息来源的偏向成为常态,就 影响了媒介公共利益的实现,使得新闻的功能与可信度受到严重伤害;也将继续扩大、恶 化现有社会中资源与权力的分配不公情形。
《当前我国大众化报纸消息来源偏向研究》
(武大王芳的博士论文,2007)
• 摘要:
本文以我国当前大众化报纸为样本,以考察其消息来源的使用情况为切入口,意在分析媒介 消息来源偏向的情形,探究偏向背后的制约因素及其后果。以此呈现我国大众化媒体上特 有的话语空间,获得对媒介利益表达状况的整体性描述,也进一步体察社会转型过程中新 闻生产领域的各种利益和权力的实践。 研究统计显示,媒介消息来源总体上呈现偏向情 形:在职业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经济精英以积极而主动状态被呈现在新闻报道中,成 为消息来源中的强势者;而一般民众作为消息来源的几率极少,而且往往角色单一、模糊 与被动。在性别上,男性消息来源是绝对的强势者,他们在媒体中更多地扮演着理性、权 威、公共领域活动者的主导形象,而女性则常常是被动的、感性的、点缀式的。 在强势 来源中,官方占据绝对的优势,是新闻事件中的主要定义者;专家来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 体上,但却往往是在代表政府和资本权力而非社会公众说话;当媒体和记者以各种形式成 为消息来源的时候,隐含着媒介角色的越位、缺位与错位;精英来源在新闻报道中会以一 种“策略同盟”的方式来定义国家的主要问题,而民众则越来越无力去影响这种媒介议程。 即使这些弱势来源走进媒体,却常常是被他者言说,有时更要付出特别的牺牲与代价。
· 同消息来源有约定的是路透社,而非记者。如果有合理的编辑理由,期望 记者向主管透露其消息来源。保护消息来源的秘密,对记者和主管都是极为 重要的。
· 在做首创性报道时,努力证伪和证实你的报道。
· 准确始终是第一位的。出错比时效慢更糟糕。在播发稿件前,应考虑你将 怎样应对挑战或否认。
· 始终保护权威消息来源。
•差异化策略?趋同化策略? •特权与歧视?
• 分别有何后果?
• 不同的条线记者(newsbeat reporters)之间的关系?
A. 在同一家新闻媒体内部,不同的条线记者之间拥 有的地位有所不同。
例如,在西方国家,“政治记者”地位往往最高。娱乐 记者尤其是小报的“狗仔队(又称“帕帕拉 奇”paparazzi)最被人看不起。在我国目前的媒体环境 中,财经记者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娱乐记者同样地位低 下。
一个研究案例: 美国电视网的犯罪新闻报道对于消息来源的使用
• Serena Carpenter,Stephen Lacy, & Frederick Fico (2006). Network News Coverage of High-Profile Crimes During 2004: A Study of Source Use and Reporter Context.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83 (4).
·采访交易、争论、谈判或冲突的各方的消息来源。
·在使用消息来源以及获得信息方面应诚实。尽可能多地提供有关消息来源 的背景和资料以鉴别他们提供的信息,无论是具名消息来源还是匿名消息来 源。对你不知道的东西也应态度鲜明。
• 在例外情况下,当新闻来自于直接了解情况的可信赖的消息来源并且信息可 靠时,路透社会播发来自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新闻。单一消息来源报道要 经过特别的批准程序。
9.9
18.5
(农业)
(2.5)
(6.0)
(经济)
(2.5)
(3.3)
(教育)
(3.2)
(3.3)
(科学)
(1.7)
(4.9)
总计(条数) 99.9%(11,910条)100.1%(1,297)
守门人舍弃稿件的理由
三、新闻价值观
• 何为新闻价值(news value)? 我国学者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有“客观 说”、“主观说”、“效果说”等。其中:
(客观说):新闻价值观是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 的各种素质的总和。 (主观说):新闻价值是记者编辑用以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 (效果说):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之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 单一消息来源(single source):
即一则新闻报道中只有一个消息来源。当记者只诉诸于单 一消息来源时,其新闻报道很难做到平衡公正。
• 多重消息来源(multiple sources):
即一则消息报道中诉诸——直接引述或间接撰述——两个 及以上消息来源。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 多重消息来源 ≠ 多元的观点 (多重消息来源不一定会建 构出一个多元的意见气候)
应准予消息来源匿名。 ·当消息来源容易得到时,不应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不应准予投机商匿名,“除非其投机行为真实并具有新闻价值,并能清楚地表明事实真
相”。 ·利用匿名做掩护进行个人或党派攻击。 ·价值不高或寻常的评论。 • (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Confidential News Sources)
• (3)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
怀特的把关人模式
大卫·怀特:《把关人: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1950
N1
N
N2 N3
N4
N1 N4
N2 ’
M
N3 ’
N=新闻的信源 N1、N2、N3、N4=新闻 N2’、N3’=选择的新闻 M=受众 N1、N4=舍弃的新闻
把关人(Mr. Gate)取舍电讯稿的分类比例
• 结果发现,几乎71%的广为人知的犯罪新闻中 都包含了匿名消息来源,而其他重要新闻中则 只有55.8%含有匿名消息来源,两者之间差异 显著(p<0.01)。
2. 从被报道者的角度看,因为新闻条线结构的存在, 被报道者就与新闻媒体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日常的、 稳定的互动关系。换句话说,这些被报道者就获得 了稳定的“媒体能见度”(即得以在媒体上露脸)。
• 新闻场域之中不同新闻媒体的条线结构之关系: • 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的新闻条线结构有否不同? • 同一类型的新闻媒体的新闻条线结构有否不同?
• 我国学者争论不休的两个概念:“新闻价值”和 “新闻的价值”
• 新闻价值要素(又称“新闻价值标准”): ◊ 重要性 ◊ 显著性 ◊ 接近性(地理、心理、文化) ◊ 时新性 ◊ 反常性 (最经典的说法:“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 是新闻”) ◊ 趣味性
……
四、几个新闻把关人模式
• (1)怀特的把关人模式 • (2)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
一种共生关系(symbiosis),即相互依赖的关系。 • 事实上,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也经常出现“对抗”。
• 记者-消息来源之间共生关系的一种后果: 久而久之,记者会对消息来源产生认同。这会妨碍他
们进行客观地报道。
• 为此,新闻媒体的一种通行的对策就是:
条线的轮换,即“调线”。
有何利弊?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处理消息来源的基本做法:
第五讲 新闻的生产(或产制)系统(上)
•一、新闻条线结构(newsbeat structure) •二、记者-消息来源(journalist-source)的关系 •三、新闻价值观(news values) •四、几个新闻把关人(gatekeeper)模式
一、新闻条线结构
• 任何一家现代新闻媒体都必然有自己的一套新闻条线结 构。假如没有新闻条线结构,几乎无法想象它能够正常 地运行。
路透社记者关于消息来源使用的技巧:
• 当必要时,路透社将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即他们提供的有关市场或公众利益 信息不能被公开地利用。我们为这种信息的准确性单独负责。
·当同消息来源交谈时,永远要确信双方谈话的基本规范是清楚的。访问时 要记笔记,并录音。
·只要有可能,应反复核实信息。两个或更多消息来源好于一个消息来源。 评估匿名消息来源时,应权衡该消息来源的业绩记录、职位和动机。运用你 的常识。如果信息听起来是错误的,应进一步核实。
· 路透社将给予遵守消息来源指导方针和相应批准程序的记者以支持。
• (来源:A handbook of Reuters journalism)
美联社使用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其他新闻机构报道的规定
当我们认为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其他新闻机构的报道适合我们报道时,需要对它们作最小 心的详细审查: (1) 资料必须真实,并且没有其他方式能获得。 (2) 报道必须真正重要,并且具有新闻价值。 (3) 所获资料的使用必须经主管授权。 (4) 报道必须平衡,且必须予以解释。 (5) 必须真正作出努力使它公开发表,或者最低限度,通过自己的消息来源证实它。 (6) 如果有任何疑问,不应再用此报道。 (7) 如果资料最终被采用,必须将它归属于原创人员,并注意他们对消息来源的描述。 (来源:The Associated Press Statement of News Values and Principles)
源自文库
纽约时报关于匿名消息来源使用的规范
•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必须直接知道其所提供的信息。 ·消息来源必须是为时报所知的了解这种信息的权威人士。 ·事情高度敏感,消息来源可能因提供消息面临法律诉讼危险或因此丢掉生计。 ·由于政策的原因,权威政府官员不能代表政府讲话。 • 在下列情况下不准予匿名: ·平常采访中,禁止不经思考的匿名或者把匿名作为一个假定条件。也就是,日常报道不
• 具名消息来源(named source):明确交代消息来 源的身份信息。当然,这种交代的详略程度有所不同。
• 匿名(不具名)消息来源(anonymous /unnamed source):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严肃 的新闻媒体普遍不愿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因为匿名消 息来源容易令媒体的公信力遭受损害。
B. 同一个新闻条线上来自不同媒体媒体的记者之间 的关系:
•又竞争又合作;
•记者帮(群)(reporter pack)
•记者之间的“串稿”现象
二、记者-消息来源的关系
• 何为消息来源?
• 消息来源就是向记者提供信息的个人、群体,或者 机构。
• 记者-消息来源之间的关系: • 新闻社会学中最经典的说法是:记者与消息来源之间是
• 晚间新闻:ABC World News Tonight, CBS Evening News, NBC Nightly News
• 早间新闻: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CBS The Early Show, NBC The Today Show
• 其中,第三个研究问题关注的是匿名消息来源:
分类
收进电讯稿(%) 采用比率(%)
犯罪
4.4
3.2
灾难
3.4
3.4
政治
19.2
22.6
(州)
(4.7)
(6.8)
(全国)
(14.5)
(15.8)
人情味
35.0
23.2
国际性
22.5
23.7
(政治)
(15.1)
(13.6)
(经济)
(3.4)
(4.5)
(战争)
(4.0)
(5.6)
劳工
5.5
5.5
全国性
• 何为新闻条线结构?
新闻条线结构指的是新闻媒体策略性地把记者部署 在某些重要的社会位置以确保自己的新闻采集活 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新闻条线结构的基本社会功能:
1. 从新闻媒体的角度来看,通过部署新闻条线,媒 体能够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进行 新闻信息的采集工作,向受众报道社会的最新变动。
• 这种偏向与大众化媒体所处的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紧密相关。政治权力通过刚性的宣 传管理和柔性的信息补贴,直接影响了新闻报道及消息来源的选择,特别是当政府新闻发 言人开始成为一项制度性机制时,政治权力对媒介的影响将更为微妙而细密。市场逻辑成 为大众化媒介生存发展的另一重要法则,在对广告、受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媒介的新闻 生产和消息来源一次次地偏向。同时,媒介在对不同社会阶层的表述中呈现了不同的逻辑, 从而维护重构了主导意识形态。 媒介和记者与消息来源的关系、媒介组织常规以及媒介 组织之间等因素,也贯穿在媒介消息来源偏向的具体实践之中。尤其值得考察的是,人情 社会中的中国媒体记者与消息来源的关系或“交情”作为一种非制度性的因素,在特定政 治经济利益作用下,弥漫渗透于对消息来源的使用之中。 当消息来源的偏向成为常态,就 影响了媒介公共利益的实现,使得新闻的功能与可信度受到严重伤害;也将继续扩大、恶 化现有社会中资源与权力的分配不公情形。
《当前我国大众化报纸消息来源偏向研究》
(武大王芳的博士论文,2007)
• 摘要:
本文以我国当前大众化报纸为样本,以考察其消息来源的使用情况为切入口,意在分析媒介 消息来源偏向的情形,探究偏向背后的制约因素及其后果。以此呈现我国大众化媒体上特 有的话语空间,获得对媒介利益表达状况的整体性描述,也进一步体察社会转型过程中新 闻生产领域的各种利益和权力的实践。 研究统计显示,媒介消息来源总体上呈现偏向情 形:在职业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经济精英以积极而主动状态被呈现在新闻报道中,成 为消息来源中的强势者;而一般民众作为消息来源的几率极少,而且往往角色单一、模糊 与被动。在性别上,男性消息来源是绝对的强势者,他们在媒体中更多地扮演着理性、权 威、公共领域活动者的主导形象,而女性则常常是被动的、感性的、点缀式的。 在强势 来源中,官方占据绝对的优势,是新闻事件中的主要定义者;专家来源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 体上,但却往往是在代表政府和资本权力而非社会公众说话;当媒体和记者以各种形式成 为消息来源的时候,隐含着媒介角色的越位、缺位与错位;精英来源在新闻报道中会以一 种“策略同盟”的方式来定义国家的主要问题,而民众则越来越无力去影响这种媒介议程。 即使这些弱势来源走进媒体,却常常是被他者言说,有时更要付出特别的牺牲与代价。
· 同消息来源有约定的是路透社,而非记者。如果有合理的编辑理由,期望 记者向主管透露其消息来源。保护消息来源的秘密,对记者和主管都是极为 重要的。
· 在做首创性报道时,努力证伪和证实你的报道。
· 准确始终是第一位的。出错比时效慢更糟糕。在播发稿件前,应考虑你将 怎样应对挑战或否认。
· 始终保护权威消息来源。
•差异化策略?趋同化策略? •特权与歧视?
• 分别有何后果?
• 不同的条线记者(newsbeat reporters)之间的关系?
A. 在同一家新闻媒体内部,不同的条线记者之间拥 有的地位有所不同。
例如,在西方国家,“政治记者”地位往往最高。娱乐 记者尤其是小报的“狗仔队(又称“帕帕拉 奇”paparazzi)最被人看不起。在我国目前的媒体环境 中,财经记者拥有比较高的地位。娱乐记者同样地位低 下。
一个研究案例: 美国电视网的犯罪新闻报道对于消息来源的使用
• Serena Carpenter,Stephen Lacy, & Frederick Fico (2006). Network News Coverage of High-Profile Crimes During 2004: A Study of Source Use and Reporter Context.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83 (4).
·采访交易、争论、谈判或冲突的各方的消息来源。
·在使用消息来源以及获得信息方面应诚实。尽可能多地提供有关消息来源 的背景和资料以鉴别他们提供的信息,无论是具名消息来源还是匿名消息来 源。对你不知道的东西也应态度鲜明。
• 在例外情况下,当新闻来自于直接了解情况的可信赖的消息来源并且信息可 靠时,路透社会播发来自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新闻。单一消息来源报道要 经过特别的批准程序。
9.9
18.5
(农业)
(2.5)
(6.0)
(经济)
(2.5)
(3.3)
(教育)
(3.2)
(3.3)
(科学)
(1.7)
(4.9)
总计(条数) 99.9%(11,910条)100.1%(1,297)
守门人舍弃稿件的理由
三、新闻价值观
• 何为新闻价值(news value)? 我国学者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有“客观 说”、“主观说”、“效果说”等。其中:
(客观说):新闻价值观是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 的各种素质的总和。 (主观说):新闻价值是记者编辑用以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 (效果说):新闻价值是新闻传播之后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 单一消息来源(single source):
即一则新闻报道中只有一个消息来源。当记者只诉诸于单 一消息来源时,其新闻报道很难做到平衡公正。
• 多重消息来源(multiple sources):
即一则消息报道中诉诸——直接引述或间接撰述——两个 及以上消息来源。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 多重消息来源 ≠ 多元的观点 (多重消息来源不一定会建 构出一个多元的意见气候)
应准予消息来源匿名。 ·当消息来源容易得到时,不应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不应准予投机商匿名,“除非其投机行为真实并具有新闻价值,并能清楚地表明事实真
相”。 ·利用匿名做掩护进行个人或党派攻击。 ·价值不高或寻常的评论。 • (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Confidential News Sources)
• (3)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
怀特的把关人模式
大卫·怀特:《把关人: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1950
N1
N
N2 N3
N4
N1 N4
N2 ’
M
N3 ’
N=新闻的信源 N1、N2、N3、N4=新闻 N2’、N3’=选择的新闻 M=受众 N1、N4=舍弃的新闻
把关人(Mr. Gate)取舍电讯稿的分类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