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力学教学 第五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3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DING11

3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DING11

围岩应力重分布特征
径向应力随着向自由表面的接近而逐渐减小,至洞壁 处变为零。
切向应力在一些部位愈接近自由表面切向应力愈大, 并于洞壁达最高值,即产生所谓压应力集中,在另一些部 分,愈接近自由表面切向应力愈低,有时甚至于洞壁附近 出现拉应力,即产生所谓拉应力集中。
这样,地下洞宝的开挖就将于围岩内引起强烈的主应 力分异现象,使围岩内的应力差愈接近自由表面愈增大, 至洞室周边达最大值。
3.2.2 脆性围岩的变形破坏
1、弯折内鼓
这类变形破坏是层状、特别是薄层状围岩变形 破坏的主要形式。
从力学机制来看,它的产生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是卸荷回弹的结果;二是应力集中使洞壁处的 切向压应力超过薄层状岩层的抗弯折强度所造成 的。
1、弯折内鼓
由卸荷回弹所造成的变形破坏主要发生在初始应 力较高的岩体内(或者洞室埋深较大,或者水平地 应力较高),而且总是在与岩体内初始最大主应力 垂直相交的洞壁上表现得最强烈.故当薄层状岩层 与此洞壁平行或近于平行时,洞室开挖后.薄层状 围岩就会在回弹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回弹应力的作用 下发生弯曲、折裂和折断,最终挤入洞内而坍倒。
从这类变形、破坏的发生机制和发育特点中可 以看出,在现代地应力或构造剩余应力较高的薄 层状岩层内修建这类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与 洞室轴向相对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位有密切关系。 通常.轴向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洞室,其稳 定性远低于平行于最大主应力方向者。
这是因为:在洞轴垂直于水平最大主应力的条 件下,当洞体平行或近于平行地通过陡倾岩层时 强烈的卸荷回弹会使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洞 壁发生严重的弯折内鼓,而当洞体通过平缓岩层 时,高度的应力集中又会使平行于最大主应力的 洞室顶底板,特别是顶拱,因弯折内鼓的发展而 严重坍塌。

岩体力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岩体力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把应力重分布影响范围内的岩体称为围岩。 围岩内的应力称为围岩应力或二次应力(相对与天然
应力)或重分布应力,也就是地下开挖扰动后在围岩 中形成的新的应力。
重分布应力与围岩性质、洞形、洞室受外力状态有关。
(一)弹性岩体中圆形水平洞室的围岩应力计 算及应力分布特征
假设条件:
(1)围岩是均质、各向同性、线弹性、无蠕变 特性;
(6)如果定义应力集中系数k:
开挖后的应力 次生应力 k 开挖前的应力 原岩应力
则周边的k=2。为次生应力场的最大应力 集中系数;
(7)如果定义以>1.05p0或r<0.95p0为 巷道影响圈边界,则影响圈半径约为5R0 ;工程上有时以10%作为影响边界,则影 响半径约为3 R0。
原问题的解=问题I的解+问题II的解。—叠加原理
问题I的解前面已经知道了。问题II可以再分解为 两个柯西课题(参见弹性力学)。
求解得原问题的解为:
r

1 1
2
K0 p01

R02 r2


1 2
1
K0 p0 1 4

R02 r2

3
R04 r4
§5.1 §5.2 §5.3 §5.4 §5.5
概述 围岩重分布应力计算 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围岩压力计算 围岩抗力与极限承载力
地下洞室是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中作为 各种用途的构筑物。
地下洞室的分类 按用途:矿山巷道(井)、交通隧道、水工隧 道、地下厂房(仓库)、地下军事工程 按洞壁受压情况:有压洞室、无压洞室 按断面形状:圆形、矩形、城门洞形、椭圆形 按与水平面关系:水平洞室、斜洞、垂直洞室 (井) 按介质类型:岩石洞室、土洞 按应力情况:单式洞室、群洞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89页PPT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89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

地下硐室围岩应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PPT课件

地下硐室围岩应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PPT课件
mb p
将上式代入(3-8):
p m ( m 2 ) c 2 o s s 2 2 i s i m n p 2 n c ( 2 m 2 1 o ) s 2 s i m 2 n c 2o s
p 1( 12 )co 2 sssi2 i2 n n ( 1 )(2 2 c o 2 1 )ssi2n ( 1)2co 2s
1p (1 m 2) p (1 2 b a )
(a)
坑道周边顶底板中点处(θ=3π/2,π/2)切向应力为:
2 p ( 1 2 m ) 1 p ( 1 2 a b ) 1
(b)
若(a)=(b),即σθ1 =σθ2, 则可得:
a 1 q
地下硐室围岩 应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本章内容
§3-1 §3-2 §3-3 §3-4 §3-5 §3-6 §3-7
概述 弹性理论计算坑道围岩与衬砌应力 坑道围岩应力分布的弹塑性力学分析法 坑道围岩位移 围岩压力计算 坑道支护 竖井围岩应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本章的重点难点:
1、圆形坑道围岩应力弹塑性理论分析方法; 2、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原理; 3、弹塑性理论计算围岩压力 4、块体平衡理论计算围岩压力; 5、压力拱理论计算围岩压力; 6、太沙基理论计算围岩压力; 7、喷锚支护的力学作用; 8、圆形竖井围岩应力分布与稳定性评价。
p q a 2 q p a 4 2(1 r2)2(1 3 r4)c2 os
(3-1)
rq 2p(12a r2 23a r4 4)si2 n
(1)当r→∞时,
r
pqqpco2s
22
p2 qq 2pco2s
r
qpsin2

围岩稳定性评价ppt课件

围岩稳定性评价ppt课件

天然最大主应力的量级。其与洞轴的关系对围岩变形破坏
有显著影响。
在最大主应力(压)方向 上,围岩破坏概率及严重 程度比其他方向大。
估计其值并设法消除其对 洞体的影响或设法利用它 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最大主应力多系水平向的,在选择洞线 时,应尽量使二者平行而非垂直。
28
4、地质构造 关注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褶皱轴部 ➢避开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
➢ (5)长引水隧洞的水力学问题研究 ◈ 长引水隧洞水力过渡过程的试验研究;研究长引水
隧洞不衬砌或喷砼段减少糙率的措施;长引水隧洞 调压室的设计。
23
补充:洞室位址选择的地质论证
一、围岩稳定性分析
岩性-影响洞室稳定性最基本的因素
地 质
岩体结构-对岩体变形破坏起控制作用
方 面
天然应力状态-取决于垂直洞轴的水平应力
第四章 地下工程
4.6 围岩稳定性评价
1
第四章 地下工程
➢ 第1节 ➢ 第2节 ➢ 第3节 ➢ 第4节 ➢ 第5节 ➢ 第6节 ➢ 第7节
概述 围岩应力分布 围岩变形破坏 围岩分类 围岩压力 围岩稳定性评价 地下工程超前预报
2
➢第6节 围岩稳定性评价
❖围岩稳定性是地下建筑工程研究的核心 ➢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进行。
4
➢第6节 围岩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评价
一、定性评价 1、围岩稳定性
浅埋洞室(小规模)的 稳定性取决于岩体强度 →有无破碎带等因素。
深埋洞室(大规模)稳定性因素 复杂,地应力条件很重要。
5
➢第6节 围岩稳定性评价
2、洞室易失稳部位--
⑴破碎松散岩、软弱 岩-强风化岩、易软化 岩、膨胀岩体、构造 破碎带;

岩体力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岩体力学教学课件 第五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地质勘查与监测措施
加强地质勘查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 了解围岩的分布、性质和结构,
为设计提供依据。
施工监测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及 时发现围岩变形、位移等异常情
况,采取相应措施。
长期监测
在洞室使用过程中进行长期监测 ,了解围岩稳定性的变化情况,
为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有限差分法
将连续的岩体离散成有限个差分网格,通过差分方程近似描述岩体的 运动规律,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
边界元法
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数值方法,适用于求解具有复杂边界条件的围岩 稳定性问题。
无单元法
不需对岩体进行离散,而是通过节点信息直接建立数学模型,对围岩 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分析。
物理模拟方法
解析方法
01
02
03
04
极限平衡法
基于力的平衡原理,通过分析 岩体的滑移、倾倒等极限状态 ,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赤平投影法
利用赤平投影原理,对岩体的 节理、断层等结构面进行投影 分析,评估围岩的稳定性。
块体理论
将岩体离散成若干个块体,基 于块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关键块体分析法
支护设计
根据围岩稳定性评价结果,进行支护 设计,包括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 土等支护措施的选择和设计。
围岩稳定性监测与预警系统
位移监测 应力监测 声发射监测 预警系统
通过位移传感器对围岩的位移量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水平位移 和垂直位移。
通过应力传感器对围岩的应力状态进行监测,包括压应力、拉 应力和剪应力。
排水降压
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压 力对围岩的影响,提高围 岩稳定性。

岩石力学课件围岩稳定优秀课件

岩石力学课件围岩稳定优秀课件

8.4.1 隧道支护
二、喷锚支护的力学作用
2、锚杆支护的力学作用 (1)锚杆群的力学作用
8.4.1 隧道支护
二、喷锚支护的力学作用
2、锚杆支护的力学作用 (1)锚杆群的力学作用
A、组合悬吊作用
8.4.1 隧道支护
二、喷锚支护的力学作用
2、锚杆支护的力学作用 (1)锚杆群的力学作用
B、挤压加固作用
可见,在原岩应力(p,λp)一定的条件下,σθ随轴比m而变化。 为了获得合理的应力分布,可通过调整轴比m来实现。
当 1 时,矩
形洞室周边均为
压应力
矩形洞室
周边角点
应力远大
于其它部
位的应力
a
当 时,洞 1
室周边出现拉应力
返回
8.2 弹塑性力学分析法
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状态 根据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可将坑道周围岩体分为4个区域: 1、应力松弛区 2、塑性强化区 3、弹性区 4、原岩应力区
8.2 弹塑性力学分析法
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原理
围岩应力分布的共同特点
(1)无论坑道断面形状如何,周边附近应力集中系数最大,远离周 边,应力集中程度逐渐减小,在距巷道中心为3-5倍坑道半径处, 围岩应力趋近于与原岩应力相等。
(2)坑道围岩应力受侧应力系数λ 、坑道断面轴比的影响,一般 坑道断面长轴平行于原岩最大主应力方向时,能获得较好的围岩应 力分布;而当坑道断面长轴与短轴之比等于长轴方向原岩最大主应 力与短轴方向原岩应力之比时,坑道围岩应力分布最理想。这时在 巷道顶底板中点和两帮中点处切向应力相等,并且不出现拉应力。
1、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围岩既是生产支护荷载的主体,又是承 受岩层荷载的结构,支护-围岩作为整体相 互作用,共同承担围岩压力。摒弃了过去岩 体作为对支护结构的荷载采用厚衬砌的传统 做法。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PPT课件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PPT课件

的围岩易于变形或滑动,造成很大的偏压,逆倾
向一侧围岩侧压力小,有利于稳定。因此,在倾
斜岩层中最好将洞室选在均一完整坚硬的岩石中。
此外,岩层的倾角对围岩的稳定性也有影响。
.
38
水平及倾斜岩层中的地下洞室
.
39
陡立岩层中的地下洞室
.
40
2.褶皱的影响

褶皱剧烈地区,一般断裂也很发育,特别
是褶皱核部岩层完整性最差。在背斜核部,岩
.
11
.
12
概述
.
13
概述
.
14
概述
.
15
北京复兴门车站
.
16
二滩电站的大坝:高240米
.
17
二滩电站的引水隧道
.
18
二滩电站的尾水隧道
.
19
.
20
水工隧道
.
21
地下电缆隧洞
.
22
概述
.
23
隧洞开挖图
.
24
地下式水电站洞室布置剖面示意图
.
25
鲁布革水电站隧道施工
.
26
.
62
块 状 结 构 岩 体 的 块 体 滑 移
.
63
三 类 典 型 的 分 离 体
.
64
3.层状弯折和拱曲
• 岩层的弯曲折断,是层状围岩变形 失稳的主要形式。
• 平缓岩层,当岩层层次很薄或软硬相 间时,顶板容易下沉弯曲折断。
• 在倾斜层状围岩中,当层间结合不 良时,顺倾向一侧拱脚以上部分岩层易 弯曲折断,逆倾向一侧边墙或顶拱易滑 落掉块。
附近没有发震构造,地震基本烈度应小于8度。理 想的建洞山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高压和高温,原岩应力有时可认为是静水压力状
态。
适用问题:原岩应力是静水压力状态加上上述假设 条件,就构成了结构和荷载都是对称的轴对称平面 应变圆孔问题。常见的工程中,圆巷和圆井为此类 问题。
求解方法:这个问题在弹性力学中已经得到了解决 ,即按照弹性力学中的厚壁筒受均匀压力求解。
由于是轴对称的平面问题,为便于 研究,通常将要研究的对象置于极 坐标系中,坐标原点在圆形巷道的 中心。在围岩中一点(r,)处取 一微小单元体,是宽度为dr、内弧 长为rd、厚度为单位厚度的圆环 体的一小段,如右图(仅考虑自重 应力,且侧压力系数K0=1)。对 这个微元体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 衡方程为:
能自稳的岩体,当然不需要支护。岩体处于峰后 破坏状态时,不可能自稳,要依靠支护才能达到 人工稳定。因此,凡有支护的场合,支护背靠的 或紧邻的岩体一定是破碎的,而不会是弹性状态 或弹塑性状态没有破裂的岩体。
解析方法可以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是很有限的, 但通过对解析方法及其结果的分析,可以获得一 些规律性的认识。
(1)围岩是均质、各向同性、线弹性、无蠕变 特性;
(2)巷道断面为圆形,其半径为R0。 (3)巷道深埋(Z20R0),忽略围岩内的岩体
自重,即巷道顶、底板处的天然应力是相等的;
(4)巷道的长度远大于巷道断面尺寸,可作为 平面应变问题来研究。
1、静水压力式天然应力

静水压力式天然应力场产生的条件:地壳深处,由
洞室围岩力学问题
围岩应力重分布问题——计算重分布应力 围岩变形与破坏问题——计算位移、确定破坏范围 围岩压力问题——计算围岩压力 有压洞室围岩抗力问题——计算围岩抗力定性分析
§6.1 §6.2 §6.3 §6.4 §6.5
概述 围岩重分布应力计算 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围岩压力计算 围岩抗力与极限承载力
—径向和环向应变。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边界条件可表示为:
内边界:r=R0,r=0(无支护,在巷道壁面上,径向应力 完全解除,临空,径向上无约束);
地下工程的稳定性问题目前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 分析解决,即解析分析方法、数值分析方法和实 验方法。
解析方法是指用一般数学力学方法通过计算可以 取得闭合解的方法。当地下工程围岩能自稳时, 围岩处于全应力-应变的峰前曲线段,岩体属于变 形体范畴,可以使用任何变形体力学方法研究。 对于应力应变不超过弹性范畴时,适宜用弹性力 学方法研究;否则采用弹塑性力学或损伤力学方 法研究。一旦岩体的应力应变超过峰值应力和极 限应变,围岩进入全应力应变的峰后曲线段,岩 体处于刚性滑移和张裂状态,此时适宜采用刚性 块体力学的方法,或实验力学的方法,有时甚至 可采用初等力学的方法研究。
第五章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5.1 §5.2 §5.3 §5.4 §5.5
概述 围岩重分布应力计算 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围岩压力计算 围岩抗力与极限承载力
地下洞室是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中作为 各种用途的构筑物。
地下洞室的分类 按用途:矿山巷道(井)、交通隧道、水工隧 道、地下厂房(仓库)、地下军事工程 按洞壁受压情况:有压洞室、无压洞室 按断面形状:圆形、矩形、城门洞形、椭圆形 按与水平面关系:水平洞室、斜洞、垂直洞室 (井) 按介质类型:岩石洞室、土洞 按应力情况:单式洞室、群洞
3)深埋的水平巷道长度较大时,可作为平面应 变问题处理。其他类型巷道或作为空间问题, 或作为全平面应变问题处理。
对于地下工程稳定性问题,首先要分析研究岩体 在工程开挖后的应力、位移的分布特征及其规律 ,并作出稳定性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决定 是否采取支护加固措施以及如何支护加固和加固 的形式。
洞室开挖后,周围的岩石在一般情况下(侧压力系数 <3)必然会在半径方向上发生伸长变形,在切线方向 上发生压缩变形,这就使原来径向上的压缩应力降低, 切向上的压缩应力增高,而这种降低和增高的程度随 着远离洞壁逐渐减弱,达到一定距离后基本无影响。 通常将应力的这种变化称为应力重分布(即原始的应 力状态变化到新的平衡的应力状态的过程)。
在岩体中开挖地下洞室,必然会破坏原来岩体内 相对平衡的应力状态,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岩体 天然应力状态的重分布。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是否适应重分布以后的应力状态,将直接影响地 下建筑物的安全。为了正确评价地下建筑的稳定 性,除进行必要的地质分析外,对围岩应力分布 特征的分析和计算,也是评价围岩稳定性所必须 的环节。
把应力重分布影响范围内的岩体称为围岩。 围岩内的应力称为围岩应力或二次应力(相对与天然
应力)或重分布应力,也就是地下开挖扰动后在围岩 中形成的新的应力。
重分布应力与围岩性质、洞形、洞室受外力状态有关。
一、无压洞室围岩重分布应力计算
(一)弹性岩体中圆形水平洞室的围岩应力计 算及应力分布特征
假设条件:
dr r 0
dr r
其中,r、——径向应力、切( 环)向应力,压为正,拉为负。
微元体在应力的作用下必然要发生
位移,位移与应变之间根据应变的
定义有:
r
du r dr
——几何方程
ur r
几何方程与平衡方程通过广义虎克
定律(本构方程)联系起来:
r
1 2
E
r
1
1 2
E
1
r
其中,ur——径向位移;r、—
地下工程自身影响范围达不到地面的,称为深埋 ,否则称为浅埋。
深埋地下工程存在如下力学特点:
1)可视为无限体中的孔洞问题,孔洞各方向的 无穷远处仍为原岩体;
2)当埋深Z达到巷道半径或宽高之半的20倍及 以上时,巷道影响范围内的岩体自重可忽略不 计;原岩水平应力可以简化为均匀分布,通常 误差不大(在10%以下);
在地下工程(井巷、隧道、洞室等)工作期内, 安全和所需最小断面得以保证,称为稳定。
地下工程稳定性可分为两类:
1)自稳——能长期自行稳定的情况 ,如天然石灰岩溶洞、某些金属采矿 场等。通常不需要进行支护。
2)人工稳定——需要依靠支护才能 达到稳定的情况,如煤矿中的软岩巷 道、表土洞室等,由于次生应力场的 作用形成破碎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