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1)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总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作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不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首先,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
(3)政策主张不同。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认为应该采
取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其中财政政策尤其重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政策主张的分歧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是两个观点十分对立的学派。
凯恩斯学派认为利率是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以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而货币学派则十分强调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认为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中央银行应该确定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以这种“单一规则”保持物价的稳定。
(2)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主张的主要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采用相机抉择的货币正常还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很不稳定,长期增长速度与短期增长速度往往互相背离,这就导致经济的波动。若短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长期增长速度,社会的有效需求就超过有效供给,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反之,社会有效需求少于有效供给,这又会发生经济萧条和失业。因此,他们主张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发挥稳定经济、保证充分就业的作用。因为这种调节是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的,所以称之为“相机抉择”的政策。而货币主义则认为应该采用“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虽然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并不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即货币政策长期无效,但他们认为固定的货币规则可以促进形成稳定的经济环境,提高人们的信心,从而有助于长期计划和投资。
②货币政策时滞方面。货币政策的时滞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对凯恩斯主义者来说,由于他们断言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是间接的(即通过利率的变化间接影响实际经济变量),而财政政策是直接的,因此他们认为,货币政策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显
示出其作用和效果;其全部效果发挥出来则需要四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货币政策收效比较慢,而财政政策收效比较快。虽然他们承认货币政策具有较长的时滞,但他们仍然坚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即货币政策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比较有效地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稳定经济运行。
而货币学派虽然认为货币政策的收效比财政政策要快,但是由于长而不确定的时滞的存在和人为判断失误等因素,“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往往不能稳定经济,反而成为经济不稳定的制造者。即货币政策在长期是无效的。
③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方面。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影响市场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因此凯恩斯主义非常重视市场利率,强调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重要性。而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因此货币主义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的差别
新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都坚持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重大差别:
(1)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即假定如凯恩斯所言,“劳工间有公开协定或默契,不愿接受较低工资而工作”,“劳工确实不愿意接受较低货币工资而工作,现行货币工资减低时,确实会引起罢工等现象”,“劳工们坚持不让货币工资降低”(凯恩斯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二章),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十分缓慢,须耗费相当时日。
(2)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使非市场出清理论有了微观基础,突破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差别
答:货币需求函数指表示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 =MV 和PT MV =,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 =kP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认为货币数量是解释价格水平涨落的基本因素。在基本肯定传统货币树林论的结论的基础上,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
⎨⎧⎭⎬⎫⋅=u y w dt dp p r r p f M e b ,,,1,,,,式中,M 表示名义货币量;P 表示价格水平;b r 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e r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dt
dp p ⋅1表示物价的预期变动率;w 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y 表示货币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3)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说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k
1)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