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悟道专用诗词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100首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100首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无尽藏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安分庵主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香严智闲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
——草堂清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
——石屋清珙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石屋清珙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灵澈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永嘉玄觉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志芝山高不碍白云飞,竹密不妨流水过。
——大慧宗杲湖上春光已破悭,湖边杨柳拂雕栏。
算来不用一文买,输与山僧闲往还。
——道济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
古镜不磨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
——草堂清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吴承恩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法演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柴陵郁禅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古灵神赞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堂智愚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关于悟道的诗词
关于悟道的诗词游刃有余《大智度论卷十七》禅为金刚铁,能遮烦恼箭;虽未得无余,涅盘分已得。
此偈是说,禅定是最坚固的铠甲,可以抵挡烦恼的利箭,纵然尚未达到无余涅槃,但已在走向涅槃之路了。
乞食清-元龙说经酬饭价,回施合凡情。
果腹便归去,寒山万木平。
此乃禅诗也。
写作者自己参禅之生涯。
化缘吃斋乃僧人的日课,但诗人将此入诗,写出一番道理,表达自己的胸壑,实非易事。
没有一番禅悟,断难出此诗语。
无有皆同唐-香严智闲四威仪内不曾亏,今古初无间断时。
地狱天堂无变异,春回杨柳绿如丝。
禅的世界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枯荣等等相对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立身立命的所在在。
溪上月皎然秋水月娟娟,初生色界天。
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
何事无心见,亏盈向夜禅。
像秋水般的月色多么娟秀美好,初升起时,遍照着色界九天。
又把它的光芒,挥洒在江水之滨,它卧在水中的素影,更掀动着水波沦涟。
是如何的机境啊,让人无心而见道,这有亏有盈的溪月,就是向夜的禅心机源。
放松心情唐-龟山智真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
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镜高悬未照时。
只有内心清净,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人生。
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地位,过哪一种阶层的生活,只要他内心清净、安谧就可以过得幸福。
寄韬光禅师白居易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
东涧水中流着西涧的水,南山云叠起了北山的云。
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上界的钟声下界听得清。
遥想我的宗师行道的地方,飘着天香的桂子落纷纷。
廛居元-明本足迹无端遍海涯,现成山水不堪夸。
市廛既可藏吾锡,城郭何妨著吾家。
四壁虚明连栋月,数株红白过墙花。
见闻不假存方便,只么随缘遣岁华。
《船居》、《山居》、《水居》、《廛居》乃作者有名的《四居》诗。
十首经典禅诗大全
十首禅意诗词,既有禅理,又有美意1、《悟道诗》
宋.柴陵郁禅师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2、《山居》
宋代释志芝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3、《禅悦二首·其二》
清代.张问陶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4、《天童山溪上诗》
北宋.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5、《拨棹歌·其一》
唐.德诚禅师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6、《六十年来狼藉》
宋·道济
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
于今收拾归去,依然水连天碧。
7、《示徒》
五代.南台守安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8、《琴诗》
北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9、《寒山月华白》
唐.寒山子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10、《裁缝诗》
元. 石屋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前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时量?。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 偈子76首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偈子76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历代禅师开悟诗句
历代禅师开悟诗句
1. 《菩提偈》
作者: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 《悟道诗》
作者:无名禅师
空携空满袖,归来在云中。
一行到天末,万象入诗筒。
3. 《证道歌》
作者:永嘉玄觉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向人间争宠辱。
几度寻仙访隐沦,归来只见空山绿。
4. 《牧牛颂》
作者:普明禅师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风穿白月月光通。
5. 《无题》
作者:丹霞天然禅师
我把虚空一杵破,笑他空子空满袖。
归来插向牛头角,吹起芦花满宇宙。
6. 《山居》
作者:寒山禅师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7. 《颂平常心是道》
作者:马祖道一禅师
平常心是道,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8. 《空携空满袖》
作者:大愚禅师
空携空满袖,归来山中宿。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9. 《悟禅》
作者:无名禅师
一悟即心空,无物非真我。
万象丛中得自由,无拘无束乐无疆。
10. 《布袋空携空满袖》
作者:布袋空携禅师
布袋空携空满袖,去来飘忽似云流。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高僧悟道诗100首
高僧悟道诗100首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安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明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亘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家一钵盂。
(死心悟新禅师赞六祖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梵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历代高僧大德 开悟顿彻 诗100首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牧歌读书吧珍藏版)每天精读10首但愿开悟顿彻1首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 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禅悟诗百首(值得收藏)
禅悟诗百首(值得收藏)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汉文化背景下,以“无门”为法门的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被认为是最适合现代人根基修行的法门。
古往今来,禅门涌现了无数高僧大德,无数修行人通过禅宗的修行方法证得佛果,亦留下了大量生动活泼、蕴含生命终极答案的禅诗作品。
本文精选一百首禅诗以飨读者。
1.神秀禅师示法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2.六祖大师示法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神照本如禅师开悟诗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4.文偃禅师诗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5.分庵主开悟诗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6.本寂禅师诗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7.灵云志勤禅师开悟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8.五祖清演禅师开悟诗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9.神赞禅师蜂子投窗诗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10.虚舟普度禅师墨梅诗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11.程颢题淮南寺诗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12.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13.寒山禅师吾心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14.刘长卿送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5.王梵志我有诗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16.守安禅师南台静坐诗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17.悟新诗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18.惠洪禅师诗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悟道人生七言诗
悟道人生七言诗青松掩映碧山晴,碧海白云拱天清。
把心挂紫气外,真道洞见明微行。
岁月总会伴千变,旅途却有终点营。
磨砺情操把心境,撩开谜底在人生。
多把苦乐相提并,保证心境平稳情。
身在深处禅开处,把握机遇看真精。
轮回岁月浮沉涌,丰收自有苦果惊。
以慈悲心成全佛,把握灵机看苍生。
无量劫山有洞天,天地虚空不可言。
世事变化定得道,把握节外思苦苦。
入定自性悟真理,浮生方觉后难归。
婆娑好景登斯台,只求清心念佛祝。
把握灵机入涅,坚定修道走真路。
觅得大道悟真谛,证得人生最明智。
对于求真悟道的人来说,把握灵机才能真正悟道。
向《悟道人生七言诗》这首诗里所描述的境界向前奔跑,不断进步,把握机遇,把握人生,踏上悟道之路。
一句诗,一个愿景:把握灵机,看透苍生,悟道人生。
把握机遇,把握人生,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
把握灵机就是将智慧的光芒投射到个体的行为上,提醒人们要认真对待人生,用心去探索、去感知未知的世界,去感受身边的一切。
任何一个行为或者决定都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因此,要把握机遇就需要积极地思考,准确地判断,慎重地做出选择。
要把握人生,就意味着对自己赋予责任,从而有更大的自信,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我实现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实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把握灵机,把握人生,就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实现理想的生活。
就是要在这个世界上,积极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有温度的、有智慧的、有品质的人,从而为自己、为社会、为世界,赢得更多的价值。
在实践中,不断地修炼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才能真正悟道人生。
其实,修持之路也是如此,修持的道路就是经由不断的坚持,不断的打磨,不断地去感知,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持水准。
走这条路,虽然有利有弊,但是,只有坚定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追求,才能够走出最美的风景。
把握灵机,把握人生,实践出真智慧,也就是将心灵和肉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智慧牢牢地把握住人生,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厚重,也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成长。
开悟诗
14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 (刘长卿送上人诗)
15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 不入县。 —— (王梵志我有诗)
16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 (守安南台静坐诗)
30 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 (寒山众星诗)
31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 (王梵志禅诗)
32 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 (牛仙客沼寺诗)
33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 (梅花尼嗅梅诗)
9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10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 (虚舟普度墨梅诗)
11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 (程颢题淮南寺诗)
12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2 菩提本无树,明境变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六祖示法诗)
3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 (神照本如开悟诗)
4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
5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 (分庵主开悟诗)
七首著名悟道禅诗,一句禅语一种人生!
七首著名悟道禅诗,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一、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此诗摘自《禅诗》三百首高僧篇,是一首用寻春咏梅来譬喻悟到本来面目的绝佳禅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首两句描绘诗人尽日寻春,踏破芒鞋,入岭穿云,但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
二、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这首诗录自费衮《梁溪漫志》卷十。
这首诗真实地或略带夸张地写出了世人行为和心理上的某种通病,令人忍俊不禁,于笑中又有所反省。
这首诗作劝人知足看便浅,作中庸者的漫画象看,则维妙维肖。
三、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
四、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出自明-苍雪禅师的《南台静坐一炉香》。
在南台每天点一柱香、禅坐。
一天到晚都无所挂怀,心无所住,一切东西都不在萦怀于心了。
心禅达到“凝然”的状态,自然万虑偕忘。
什么是与非,有与无,菩提与烦恼,佛与魔,生死与涅槃,所有的一念头都已不起五、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禅师的这首诗是六祖大师的悟道偈,机锋犀利,显示了其超凡的智慧。
六、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出自唐·王梵志的《无题》。
荣华富贵皆浮云,你走亦或是我走,只有早晚先后而已。
“城外土馒头”,以土馒头这样的大白话来喻坟墓,让人忍俊不禁,“土馒头”弃之城外,可见世人身死之后的孤寂,而生时的荣华富贵显而易见是没有意义的了。
七、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是说,吹向一棵树的春风分为两股,一股是暖风吹向南枝,一股寒风吹向北枝。
历代高僧开悟诗精选
历代高僧开悟诗精选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众多高僧大德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对佛法的体悟,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开悟诗。
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他们在修行道路上的心灵境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指引。
唐朝的永嘉玄觉禅师,其《证道歌》流传甚广。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此诗直白地阐述了对佛法真谛的理解,认为无需刻意去除妄想,也不必刻意追求真理,因为无明的本质就是佛性,虚幻变化的身体也就是法身。
这种对佛性与自性的深刻洞见,体现了玄觉禅师的高超智慧。
唐朝的黄檗希运禅师曾言:“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首诗用梅花历经严寒绽放香气来比喻修行者要摆脱尘世的烦恼并非易事,需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炼。
只有经过这样的考验,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深意。
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有诗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在这首诗中,他以农夫插秧为喻,低头插秧时能看到水中倒映的天空,寓意着只要心地清净便能悟道。
而插秧时的退步,实则是向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诉人们在生活中有时候后退一步并非退缩,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此诗简洁而富有禅意,四季各有其美好之处,如果内心没有烦扰之事,那么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这是一种对心境平和、无牵无挂的境界的向往。
还有宋朝的慈受怀深禅师的“万事无如退步休,本来无证亦无修。
明窗高挂菩提月,净莲深栽浊世中。
”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退让和放下才是解脱之道,无需刻意去证明和修行,只要内心保持纯净,如同明月高悬于窗,莲花生长于浊世而不染。
明朝的憨山德清禅师也曾留下佳作:“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这首诗描述了在瞬间停歇狂妄之心后,对内外世界的透彻领悟,打破虚空,洞察万物的生灭变化。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偈子首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偈子76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高僧悟道诗100首
高僧悟道诗100首1、《偈一》唐·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2、《菩提偈》唐·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诗三百三首·其八十八》唐·寒山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5、《光明崖五首·其三》唐·敦煌曲子有求皆有苦,少欲必心安。
冤亲悉平等,世乐暂时间。
眷属相结伴,历劫受饥寒。
恩爱如泡影,贪者不归还。
6、《光明崖五首·其四》唐·敦煌曲子一言难可喻,坚修须向前。
居山甚奇妙,勤心作意看。
渴饮无生水,饥食法喜餐。
忍辱大随体,不羡世间官。
7、《送僧归日本》唐·钱起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8、《牧童》唐·栖蟾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9、《送上人》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10、《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1、《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2、《诗二首·其一》唐·王梵志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13、《题大隋》唐·景遵了然无别法,谁道印南能。
一句随他语,千山走衲僧。
蛩寒鸣砌叶,鬼夜礼龛灯。
吟罢孤窗外,徘徊恨不胜。
14、《莫归乡偈》唐·马祖道一禅师为道莫还乡,还乡道不成。
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
15、《金屑眼中翳》唐·文偃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惊心听禅语 佛渡有缘人——令人开悟的禅诗
令人开悟的禅诗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
(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一、唐·寒山《寒山诗》水清澄澄莹。
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心若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寒山,居浙江天台始丰县西四十公里的寒岩幽窟中,因不详其姓氏,故以「寒山」称之,又称寒山子或贫子。
寒山常至国清寺,有僧名拾得,与寒山交友。
传说其为文殊菩萨之化身,与丰干(弥陀化身)、拾得(普贤化身)号称「三圣」。
又以三者皆隐栖天台山国清寺,故亦称「国清三隐」。
二、唐·庞蕴阴《联灯会要》卷六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庞蕴(?—808),唐代著名在家禅者。
字道玄。
世称庞居士、庞翁。
湖南衡阳人。
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
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齐峰、百灵、松山、大梅法常、洛浦、仰山等禅林硕德频相往来。
后参礼马祖道一,于言下领旨,顿悟玄机。
元和年间,偕家人躬耕于鹿门山下,其妻、子均因之彻悟。
遗有《庞居土语录》。
三、唐·大梅法常《景德传灯录》卷七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法常大师(752-839),唐代僧。
湖北襄阳人。
师志于禅,初于马祖道一处参学。
后隐于大梅山(浙江鄞县)静修。
一日,一僧奉马祖之令,至大梅山对师道:「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师云:「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马祖闻之而谓:「梅子熟也!」自此法誉大彰,学人四至。
四、唐·黄檗希运《宛陵录》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一850),唐代僧。
福州闽县人。
幼出家于洪州黄檗山,聪慧利达,学通内外,人称黄檗希运。
相貌殊异,额肉隆起如珠。
至洪州谒百丈怀海,得百丈所传心印。
后于黄檗山鼓吹直指单传的心要,时河东节度使裴休镇宛陵,建寺,迎请说法。
门下有临济义玄、睦州道踪等十数人。
所述有《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广行于世。
五、唐·香严智闲《景德传灯录》卷十一一击忘所知,更禾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偈子首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诗偈子76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郞来;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牛仙客沼寺诗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梅花尼嗅梅诗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司空图牛头诗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守端蝇子透窗诗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德诚船居寓意诗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山居诗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留得古斜阳;何振贷铁塔诗53、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曼殊本事诗54、刀斧斫不开,灵机绝点埃;清风扫残雪,和气带春回;退谷云诗55、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普明禅师牧牛颂诗56、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57、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没澈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圆瑛常州天宁禅寺定后口占58、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山下路,却听泉声恋翠微;孟浩然过融上人兰若诗59、香芭冷透波心月,绿叶轻摇水面风;出守出时君看取,都芦只在一池中;佛鉴勤禅师诗60、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虚堂智愚禅师古梅诗61、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至今寂寞禅心在,任起桃花柳絮风;栖白寄白山景禅师诗62、西禅寺古振唐风,百丈怡山一脉通;坐破薄团卷帘笑,风光不减荔枝红;苏渊雷题西禅寺诗63、放出沩山水轱牛,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怀海沩山牯牛诗64、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世,便是人间无事人;杜荀鹤赠质上人诗65、四大由来造化工,有声全贵里头空;莫嫌不与凡夫说,只为宫商调不同;人人谂鱼鼓颂诗66、青灯一点映窗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王安石和诗赠女67、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契此播秧诗68、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卧自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可止精舍遇雨诗69、一念空时万境空,重重关隔豁然通;东西南北了无迹,只此虚玄合正宗;日本一山国师牧牛颂诗70、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志芒千峰顶上诗71、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王安石天童山溪上诗72、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做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慧寂诗73、大梅梅子熟,庞老已先知;正眼验真妄,相逢拍手归;桦源岳禅师诗74、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冈开智慧花;白居易僧院花诗75、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方四午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苏轼赠东林揔长老诗76、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古镜不磨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无名禅师诗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宋江与看了,不已;众领视鲁智深,焚香拜礼;城内张招讨并童等众官,亦来拜礼;宋江自取出金帛,散众僧,做个三昼夜功果,合个龛子盛了,直去请径山大惠,来与鲁智深下火;十刹,都来诵经;迎出龛子,去后烧化;那径山大惠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指着鲁智深,道几句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两只放,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人生者,太极也。
太极幼而生阳为火。
火者,神也。
静而生阴为水。
水者,精也。
神火精水妙合,而凝在两肾之间,为元气之根。
夫吾人未生以前,气禀之清浊,从天所赋,人不得而与焉。
既生以后,人品之邪正,由人自造,天不得而司之。
天地生人,上智固少,下愚亦少,惟中人最多。
中人能自强,与上智不二;中人若自弃,与上愚何殊?今夫人只知我是父母之所生也,不知我与父母与天地皆道之所生也,是故君子必求得道而后无愧于天地,无忝于天地。
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
”在人非止在春秋之人,亦在今世之人;非止在今世之人,亦在后世之人。
一人生来有一身,一身皆有一真人。
真人灵妙通天地,真人清静无尘埃。
真人自古不增减,真人从来莫死生。
但能养得真人就,胜如贫子获万金。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存之者,成圣成贤;去之者,为禽为兽。
是去之时,即变为禽兽,不得死后与来生也。
今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
不止谓之行,一时稍止,不可谓之行矣。
今夫人有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不变谓之常,一念稍变,不可谓之常矣。
是五行也,是五常也,具于人身之中,则为五脏,心、肝、脾、肺、肾是也。
五脏也者,生人之大本也,伤此大本,则不能以有生,是故明医治之,必先调和五脏。
发于日用之际,则为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也。
五伦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废此达道,则不可以为人,是故先王教人,先明五伦之理。
而今世人有堕肢体、去人伦以求道者,彼固不知其非也,世人惊以为贵,而尊奉之,此亦不知其非也。
白鬓老人曰:气禀之清浊从天,人品之邪正由己,此固说得好;一时稍止,不可谓之行,一念稍变,不可谓之常,说得尤好。
天地大道无形,天地是个有形底道;天地不言,圣人是个能言底天地。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未尝不见经书,见经书而能明其理义,与见圣人何殊?天生我形,天赋我性,内外皆天,我何敢紊?我在天中,天在我心,见天地而效其清静,与其大道不二。
少有私意,获罪匪轻。
形、色,天性也。
率天性而行,自无人欲之累。
日用常则也,顺帝则而动,必无逾矩之愆。
人之道,无时不与天地相合,一动一静是也;人之气,无时不与天地相通,一呼一吸是也。
尝见日入地中,心火下降之象;月到天心,肾水上升之象也。
仰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名曰天枢。
夫天固有枢,以为造化之本;人亦有枢,以为性命之源。
均是人也,有所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试察我之心并我之性,其合乎天地者有几?合则加勉,不合则速改,而至于大人不为忧矣。
天生地成,吾人之大父母也;天动地静,吾人之大师教也。
已往圣人,天地之肖子也;未来圣人,天地之慈孙也。
能爱其亲者,大德必受命;能敬其师者,下学而上达。
白鬓老人曰:人不畏天,皆因把天看远了。
此篇最吃紧处,莫过“天在我心”一语。
人若真知天在我心,敢不畏乎!敢不敬乎!畏敬既久,可以明心,可以见心,可以成佛,可以作祖,所患者随知随忘耳。
老人皆曰:人上六十,一年老如一年;人上七十,一月老如一月;人上八十,一日老如一日。
予今八十有余,将如之何?自今以后,多活一日,是天假道之一日也,敢虚度乎!今纵得道,已是迟了,岂容再迟!昔有三个老者,言及无常。
有一老曰:“今年酒席筵前会,不知来年又少谁?”又一老曰:“你说底远了。
今晚脱下鞋和袜,不知天明穿不穿?”又一老曰:“你说底还远了。
这口气既然出去不知进来不进来?”智者不失时,勇者不再计,今日知道,今日就该下手;此时得知,此时就是下手之时。
若今日不暇,姑待异日,只恐你要做时,却又做不迭了。
人有三宝,曰精,曰气,曰神。
老来之精惟恐竭,精竭则死;老来之气惟恐泄,气泄则死;老来之神惟恐离,神离则死。
精何以不竭,必也远色乎?气何以不泄,必也寡言乎?神何以不离,必也无欲乎?神不可以强留,心息相依,则神自留矣;气不可以轻泄,忘言守中,则气不泄矣;精不可以漏失,还精补脑,则精不漏矣。
或问人老血气既衰,如何可补?曰:慎言语,可以补肺;节饮食,可以补脾;绝思虑,可以补心;去嗔怒,可以补肝;断淫欲,可以补肾。
请益曰:不患不补,惟恐补而又损。
我故尝曰:百日补之,不见其有余;一旦损之,遂觉其不足。
视彼草木,其叶蓁蓁;秋后落叶,生理归根;归根不死,来春复生。
由是观之,生生不已,天之道也;各归其根,物之理也。
知其理不悖其道者,其惟真人乎!故真人之息以踵。
踵尤根也,三冬归根之时,宜静养之。
白鬓老人曰:心息相依,忘言守中,还精补脑,则三宝固矣;慎合语、节饮食、绝思虑、去嗔怒、断淫欲,则五脏足矣。
三宝即固,五脏又足,有不延年益寿之理乎!死人当血气强壮之时,驰志六欲,无所不为,及血气受伤,百病生焉。
死期将至,纵有满堂儿女也替不得,无数金银也买不得,至死方悔迟了。
谁不怕死,当怕之于未死之先,若待将死之时而怕死,则死难免矣;谁不怕病,当怕之于未病之先,若到有病之时而怕病,则病难治矣。
试观天下之物,有重于性命者乎?试思天下之事,有大于生死者乎?人莫不好生也,但不好长生之道;人莫不恶死也,但不恶取死之事。
人在世上,事事相续,必死而后已,直等到临死,有甚方法可以躲得?不如急早回心,将种种尘缘一齐放下,做个长生出世之人,不亦善乎!或问尘缘缠绕日久年深,一旦就要放下,不亦难乎!曰:只是你不肯放下,是以难说。
设若你死,还有不放下底么?今虽未死,权当已死,一齐放下,有何不妙?又问:放下个甚么?曰:放下四大五蕴、情识种子。
真修行人,恰似大死一番却活才好,大死人也,无世界缠绕也,无玄妙道理,如此大休歇,方为了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此吾夫子教人急切之语,盖谓上士闻道,了生死于片晌之间也。
白鬓老人曰:昔人云: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若有人能向死前休者,不但其死必迟,而且可以了生死。
苦人只为一个爱字,不能除却。
爱名利,遂为名利所缚;爱酒色,遂为酒色所缚;爱身家,遂为身家所缚;爱子孙,遂为子孙所缚。
将此真性缚得七颠八倒,往来人间,受无限之苦。
受父精母血,始结成胎,衣胞犹如囹圄拘束其身,母吃热底,如滚汤浇身;母吃冷底,如寒水逼体。
及至气满胎全,急要撞出,必将衣胞先挝抉数日,衣胞才破。
人只知为母底腹痛之苦,不知为子底更受无数底苦楚。
至于分娩,“呱”底一声,受苦于胎中才尽,又有一身之苦随至,内患饥渴,外畏寒热,变蒸痘疹相继而作,此童蒙之苦也。
及至成人,事业临身,为君王者忧社稷,为士庶者忧身家。
昼夜惟劳,坐卧不安,五火俱动,焚其天和,随身疾病不禁。
夫人也始成病苦,终至死苦,后有报苦,历劫轮转,无有休息。
释氏曰: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今人苦恼都是自作自受。
有不知是苦,而误入其中者;有明知是苦,而脱离不得者。
语曰:莫言婚配早,婚配后事难了;莫言中会高,中会后业大了;莫言耕种饱,耕种后苦多了;莫言僧道好,僧道后心难了。
或问:世人之苦多在身,学人之苦独在心,无绳而自缚,无事而自忙,要收收不来,要放放不下,如之何则可?曰:学人未得真传,其苦有如斯也。
苟得真传,收放由我,何苦之有?况学道貌岸是个安乐法门,凡说下苦,便是个外道。
白鬓老人曰:世人常谈谓人生下时,必“呱”的一声,可见从此皆是苦境。
余谓不然,皆因迷了真性,纵欲不遂,是以百苦丛集。
若肯回心向道,万物皆备于我,乐莫大焉,何苦之有?性命学道入门,先须理会性命二字。
性有性源,心地是也;命有命蒂,真息是也。
命蒂要固,性源要清。
或问性源如何清?曰:内外两忘则清矣。
命蒂如何固?曰:神气相守则固矣。
性即神也,命即精与气也。
《太极图》曰: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而人始生焉。
所谓性,即无极之真也;所谓命,即二五之精也。
无易子曰:性具于心,心空一分则性见一分,心空十分则性见十分,性见则性尽矣。
是止念即所以尽性也。
性尽一分则神气凝一分,性尽十分则神气凝十分。
为学别无工夫,不过从容至之而已。
大抵工夫全在止念,心息相依,此法最为直捷。
何也?气乃神之母,神乃气之子,心息相依,如子母相见,神气融浑,打成一片,紧紧密密,久久而成大定。
此之谓归根复命根深蒂固,长生久视之道也。
邱祖师曰:息有一毫之未定,命非己有。
我则曰:心有一丝之未忘,息不能定。
夫人有天地之性,有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太极之全体也,才到阴阳五行处,便是气质之性,即此太极之体,堕在气质之中,非别有一性也。
张子曰: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或问:善反有道乎?曰:有。
愿闻焉。
曰:儒曰洗心退藏于密;佛曰观自在;老曰复归于朴,是善反之始也。
儒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佛曰照见五蕴皆空;老曰复归于婴儿,是善反之中也。
儒曰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佛曰无眼、耳、鼻、舌、身、意;老曰复归于无极,是善反之至也。
人性本善,有不善者,气质之性也。
知是气质而不为其所使,便是变化气质之方。
八十五岁大老汉,每日静坐无事干。
道义明了没底说,经书见了懒待看。
识得一性是主宰,照破万缘皆空幻。
散淡逍遥自在活,再不与人闲扯淡。
白鬓老人曰:无极之真,理也,性也;二五之精,气也,命也。
从古多少大儒,发明一理二气之奥。
可见天下无无理之气,亦无无气之理。
其在人也,无无命之性,亦无无性之命。
奈释道二教弟子各执一端,纷纷聚讼。
究之总因太极之理并未深明,是以性命之源裂成两片,遂至释门崇性学,道家重命功,分门别户,如道冠僧帽之不同,殊令大彻大悟者喷饭。
吁!胡不取此篇而玩索之。
心人只一个心,向外是情,向内是性,顺去是识,逆来是智。
今要将顺去向外者转而逆来向内,必也反观乎?盖反有能回能复之义,而观有能照能了之功。
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机在目,故目用在内而心亦随之在内。
不但在也,而且定矣。
此心一定,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饵甘津,足蹑火晰,其妙有不可尽言者。
人只一个真心,因何而妄?迷则似有,觉则还无。
我故曰:知妄无妄,要放即放。
诚是去个伪,敬是去个慢。
当妄想纷起之时,不用止绝,直反看其心,看他想底是甚么,自可想底了,当处即寂。
学道别无法,时常反照便是学,无了妄想便是道。
朱子曰:有一分心向里,得一分力;有两分心向里,得两分力。
若紧紧收拾,不要逐物去了,安有不得其正者?虽半月间可验也。
又曰:求放心者,非是别求一个心来存着,只才觉放心,便想此心是我底心,须要由我使,不得信从他往外去了。
虽锢蔽之久,猛可醒来,大吓一声,百邪皆退。
继之以观心,心无,继之以依息;息住,而神随之俱住焉。
此之谓真人之息以踵。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惟此心耳。
佛言作恶之人,来生变为禽兽;予谓丧心之人,当时变为禽兽。
何也?形虽是人,心已不是人了。
见境心不动,则名不生,不生即不灭,则此心不为尘缘所缚,无缚即解脱矣。
白鬓老人曰:《大学? 正心章》前言四样“有所”,是有心之病,则心不得其正;后言“心不在焉”四句,是无心之病,心亦不得其正;究竟并未指出正心功夫,教学者无从下手。
此篇既指出正心之功,又指出心正之效,条分缕析,字字金针。
吾人诚能遵而行之,不但可以希圣希贤,并可以成佛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