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车驱动系统分析研究
国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现状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8b0d6325c52cc58ad6be04.png)
第2 4卷, 第4 期2003年8月文章编号: 1001 4632 ( 2003) 04 0012 07---中国铁道科学CH INA RAIL WAY SCIENCEVol1 24 N o14August , 2003国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现状及分析李平, 张莉艳, 杨峰雁, 贾利民100081)( 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摘要: 从运营管理、列车控制、安全、电子付费等多个角度对国外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对日本最新提出的智能铁路系统的规划进行了全面追踪。
从系统的角度规划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总体结构。
提出了以/ 高服务、高安全、高效率0 为核心, 以/ 先进的用户信息服务系统、铁路电子商务系统、多式联运系统、综合化的营运管理系统、先进的运输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智能化紧急事件救援与安全系统0 为基本组成的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构想。
关键词: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RIT S) ; 智能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 IT S) ; 综述中图分类号: U292142文献标识码: A1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其相关技2 国外铁路在运营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鉴于运营管理是整个铁路运输系统的核心, 国外发达国家从铁路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特别是高速铁路诞生之后对运营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促使各时期的先进技术不断地融入到铁路运营管理中, 使得铁路运营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其中尤以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研究更为引人注目。
[ 1~ 7]211 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ERTMS 为建立全欧洲铁路网统一的铁路信号标准、保证各国列车在欧洲铁路网内的互通运营, 提高铁路运输管理水平, 欧洲共同体于1989 年12 月设立了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项目( European Rail T raff icM anagement System, 简称为ERT M S) 。
半挂牵引车的空气动力学与制动阻力分析
![半挂牵引车的空气动力学与制动阻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fa85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c.png)
半挂牵引车的空气动力学与制动阻力分析半挂牵引车是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重型卡车,由牵引车和挂车组成。
在运输业中,半挂牵引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具有较大的载货能力和灵活的操控性。
然而,半挂牵引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空气动力学和制动阻力的影响,这对其性能和燃油效率都有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来分析半挂牵引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对物体的作用力,它对于移动物体的阻力、升力和抗侧风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在半挂牵引车的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是其最主要的阻力来源。
半挂牵引车的外形设计对空气动力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半挂牵引车的尾部是一个圆润的形状,这有助于减小后方的气流紊乱和压力差距,从而降低空气阻力。
此外,牵引车与挂车的连接处通常采用斜面设计,以减小空气的阻碍。
挂车的形状也会对空气阻力产生影响。
一些现代化的挂车通过在车头和车尾安装空气动力学部件,如空气流流线型引导装置和尾部挡风板,可以更好地引导和阻止气流,从而降低半挂牵引车的空气阻力。
除了外形设计,行驶速度也是影响半挂牵引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因素之一。
随着速度的增加,空气阻力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因此,控制速度是提高半挂牵引车空气动力学性能的一种方法。
制动阻力是半挂牵引车行驶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制动阻力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减速所需要的能量。
半挂牵引车的制动系统通常包括空气制动和液压制动两种方式。
空气制动是半挂牵引车主要的制动方式之一,通过利用空气压力来驱动制动器达到制动的效果。
空气制动系统包括制动阀、制动弹簧、制动鼓和制动垫等组件。
当半挂牵引车需要制动时,驾驶员通过踏下制动踏板,释放气压,使制动器与制动鼓接触,从而产生制动力。
制动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制动器的设计和制动鼓的摩擦系数。
液压制动是半挂牵引车的另一种制动方式,它通过利用液压能量来实现制动。
液压制动系统包括制动主缸、制动器、制动鼓和制动油等部件。
当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时,制动主缸内的液压油将被推送到制动器,从而产生制动力。
重载汽车传动轴系统动力学分析
![重载汽车传动轴系统动力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628e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c.png)
重载汽车传动轴系统动力学分析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重载汽车逐渐成为物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而传动轴作为汽车动力传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汽车安全运行和动力性能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重载汽车传动轴系统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一、传动轴系统的概述传动轴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部分,主要由万向节、传动轴壳体和联轴器等多个部件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到驱动轮以推动车辆行驶。
在重载汽车中,传动轴系统承受着很大的扭矩、冲击和振动等各种不利因素,因此其稳定性和耐久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二、传动轴系统的动力学分析1. 扭矩与扭转角扭矩是用来表示传动轴系统承受的力的大小的物理量,它与驱动轮的径向载荷、路面摩擦系数、路面坡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而扭转角则是传动轴在运动时所发生的扭转变形的角度。
最大扭转角的出现往往会给传动轴系统带来较大的应力,并对传动轴的寿命和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2. 振动重载汽车在行驶时,会因为路面不平而产生较大的振动,而传动轴系统本身也会因为不平衡和偏转而产生振动。
这会对传动轴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从原材料、工艺、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传动轴系统的抗振性和耐久性。
3. 动平衡动平衡是传动轴系统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消除传动轴系统在运动中的振动和噪声,提高传动效率和传动轴寿命。
传动轴在生产时,需要进行精密的加工和校正,以保证其动平衡性。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传动轴系统中的问题。
三、传动轴系统的优化方案为了提高传动轴系统的性能和耐久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包括:1. 优化材料和工艺,选择高强度、高抗疲劳性材料,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以提高传动轴的抗扭矩和抗振性能。
2. 优化设计,使用CAE技术对传动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加强金属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控制,优化系统的强度和刚度。
车辆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
![车辆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60aa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0.png)
车辆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在当今社会,车辆作为人们出行和运输的重要工具,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体验和经济效益。
而车辆动力系统作为车辆的核心部分,对于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对车辆动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车辆动力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等部件组成。
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新能源动力系统,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车辆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发动机的优化。
通过改进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燃油喷射系统和燃烧过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功率输出。
例如,采用涡轮增压技术可以增加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可以使燃油更加均匀地喷射到气缸内,提高燃烧效率。
此外,优化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和气门正时系统,也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变速器是车辆动力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根据车辆的行驶工况,将发动机的动力合理地传递到驱动轮上。
对于手动变速器,通过优化齿轮比和换挡策略,可以提高换挡的平顺性和动力传递效率。
对于自动变速器,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和换挡逻辑,可以实现更加快速和平顺的换挡过程。
此外,无级变速器(CVT)由于其连续可变的传动比,可以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工况点,从而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除了发动机和变速器的优化,传动轴和驱动桥的设计也对车辆动力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设计传动轴的长度、直径和材料,可以减少传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优化驱动桥的齿轮传动比和差速器结构,可以提高车辆的驱动力和通过性能。
在进行车辆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后,还需要进行实验研究来验证设计的效果。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台架实验和道路实验。
台架实验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进行单独测试,获取其性能参数和工作特性。
货运索道驱动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货运索道驱动系统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f7b62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0.png)
科技资讯2017 NO.09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动力与电气工程4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货运索道对自然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大,能够适应险峻陡坡,跨越峡谷、河流等天然障碍,与其他运输工具相比,具有破坏植被少、占地少、污染小、保护景观、投资少、低能耗等突出优点。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关键部件之一的驱动系统,存在一些容易发生的故障,限制了货运索道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比如在煤炭系统中货运索道技术依然停留在20世纪水平,驱动功率小、运量小,被认为货运索道是一种落后设备,被迫由其他运输方式取代,比如:带式输送机、汽运等,如果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这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投资的运输方式将来在国民各领域中一定会得到更广泛应用[1]。
1 驱动系统常见故障货运索道驱动系统由电机、减速器、驱动轮、制动器、联轴器等组成,是货运索道中的关键系统之一。
目前货运索道驱动系统的常见故障有轴承损坏、减速机过热、驱动轮对钢丝绳磨损大、启动和制动加速度可控性差甚至失灵、运行打滑、大轮破裂等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运索道系统的运行安全,而且这些因素也是制约大运量货运索道难以投入使用的主要因素,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针对目前货运索道驱动系统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找到对应解决方法。
2 对应解决方法2.1 轴承损坏常见的轴承损坏大多为润滑不良引起。
传统的润滑依靠人工定期加注润滑脂,与企业的管理和工人的技术有关,而自动润滑系统可以定时、定量地自动加注润滑脂到各润滑点,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具有故障监测、报警和状态记忆等功能实现快速诊断,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电力、煤炭行业中带式输送机、风机等设备的主要轴承应用非常良好,对于索道系统驱动轮等关键轴承也可以采用自动润滑系统装置,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并设置实时监控系统检测其温度等运行状况,有效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公路运输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优化研究方案
![公路运输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优化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61503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4.png)
公路运输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优化研究方案一、引言公路运输在现代物流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车辆管理是保障公路运输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路运输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应运而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公路运输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提高公路运输车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公路运输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现状(一)系统功能目前的公路运输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车辆基本信息管理、车辆运行监控、运输任务管理、车辆维修保养管理等功能模块。
这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车辆管理的基本需求,但在功能的完整性和深度上还有待提高。
(二)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主要依赖于车载设备和传感器,如 GPS 定位装置、油耗传感器等。
然而,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有时受到设备性能和通信条件的影响。
数据传输方面,部分系统存在传输速度慢、数据丢失等问题。
(三)信息共享与协同不同地区、部门之间的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困难,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形成统一的监管合力。
(四)用户体验系统的操作界面不够友好,功能布局不合理,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同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也有待提升,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公路运输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的问题(一)系统集成度低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协同,数据流通不畅,导致信息重复录入和管理混乱。
(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无法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不能准确预测车辆故障、优化运输路线等。
(三)安全防护机制不完善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如车辆位置、运输货物等,但部分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薄弱,存在数据泄露和被恶意攻击的风险。
(四)缺乏移动端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移动端应用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现有的公路运输车辆管理信息化系统大多缺乏便捷的移动端应用,无法满足随时随地进行管理的需求。
煤矿井下智能化运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煤矿井下智能化运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5d64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5.png)
煤矿井下智能化运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产业作为能源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恶劣和危险性,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强度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煤矿井下的工作效率和保障矿工的安全,煤矿井下智能化运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成为矿业科技领域的热点。
一、智能化运输系统的概述煤矿井下智能化运输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煤矿井下的矿石、物料等进行智能化运输和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对井下矿石、物料的实时监测、控制和调度,提高运输效率,并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智能化运输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1. 自动运输车辆智能化运输系统中的自动运输车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车辆通过激光导航、视觉感知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在井下道路上自主行驶和物料运输。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驾驶方式,自动运输车辆不仅提高了运输的效率,还减少了矿工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2. 智能化运输控制中心煤矿井下智能化运输系统需要有一个运输控制中心来进行整个系统的监控和管理。
该控制中心通过实时接收和处理井下传感器的数据,控制和调度自动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和速度,确保煤矿井下物料的安全运输。
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煤矿井下智能化运输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运输车辆和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和学习,可以实现对煤矿运输过程的优化和智能化。
例如,通过预测矿石和物料的需求量和运输路径,智能化系统可以自动调度和分配运输任务,提高运输效率。
三、煤矿井下智能化运输系统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1) 提高工作效率:智能化运输系统可以实现对井下矿石、物料的实时监测和调度,避免了传统人工调度的局限性,提高了作业效率。
(2) 降低劳动强度:自动运输车辆的应用减轻了矿工的体力劳动,降低了作业强度和劳动风险。
(3) 提升安全性:智能化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井下环境和设备状态,可以提前预警和避免事故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分析
![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e0bb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c.png)
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分析摘要: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是煤矿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使用无轨胶轮车在井下进行矿石和物资的运输,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对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煤矿运输;井下;无轨胶轮车引言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矿山运输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与传统的轨道式运输相比,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井下无轨胶轮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能耗、安全隐患等。
因此,对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进行系统性分析,探讨其特点、优缺点以及改进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的基本特点井下无轨胶轮车不需要依赖固定的轨道,可以在不同的路线和地形间自由行驶,适应性强。
这意味着它可以满足矿山或地下工程中复杂的运输需求,并能够适应地质条件的变化。
相比于传统的有轨运输系统,井下无轨胶轮车的建设成本较低。
它不需要铺设轨道和相关设施,降低了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此外,胶轮车的制造和维修费用相对较低,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
井下无轨胶轮车通常具有较大的载重量,能够一次性运输较多的物料,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为了保证安全运输,也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载重量,以避免超载导致的危险和损坏。
由于采用无轨设计,井下胶轮车的操控相对简单。
操作人员只需掌握基本的驾驶技巧即可进行运输工作。
2井下无轨胶轮车运输存在的问题(1)能耗较大:井下无轨胶轮车通常使用电力或者燃油作为动力源,其能耗相对较大。
这可能导致能源成本的增加,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安全隐患:在矿山或其他地下工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井下无轨胶轮车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面临意外事故的风险,如碰撞、侧翻等。
此外,不当的操作和不合理的载重量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3)维护困难:由于无轨胶轮车在矿山或地下工程中承担重负荷的运输工作,车辆的磨损较快,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传动系统的分析与动力匹配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传动系统的分析与动力匹配](https://img.taocdn.com/s3/m/078c7c0abed5b9f3f90f1ca5.png)
f 减速 机速 比。 一
Mm M I = 6 2 .4 43 3 9N・ = 5 82 x1 .= 8 m i 1 4 () 5
将 设计 参 数— — 搅 拌容 积 ( 1 )带 入 上 V= 0
式 ,得
.
5 1 8 4N・ 62 . 2 m
式 中 : —液 压马 达驱动 搅拌筒 转动 的所需 ^
汽 车 实 用 技 术
3 . 2
・
设计 ・ 算 ・ 究 ・ 计 研
要 的最大 输 出扭矩 ,N・ m。
g 一 =
’ 且 , 月 x
9 × 1 316 0 7 .
:
1 2 Lmi . / n 9 4
( 1 1)
g 警 — 一× =.L ( 式 中: 一 m × 61/ 6 0 ・ o 2m 8 . 9 )
部 分传 动 系 统 的设 计 方 案 和 主 要 参 数 的 确 定 ,以及 各 元 件 的选 型 ,并对 整 个 系 统 的扭 矩 和 功 率 进 行 了计 算 及 校 核 ,确 保 了设 计 的合 理 性 和 运 行 的可 靠 性 。 关 键 词 :混 凝 土 搅 拌 运 输 车 传动系统 动 力 匹 配
On t eTr ns iso y t m n w e a c f n r t ii gCa re h a m sin S se a d Po rM th o Co c eeM x n r ir
WANG ifn t l Ha ・e g e ・ a
LI CHUN-i - l
p we f h oes se , setiigtert n l f e ina drl bl f p rt n o ro tewh l y tm ac rann ai ai o d sg ei i t o o eai . h o y t n a i y o
关于单轨吊运输系统调研报告)
![关于单轨吊运输系统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40791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7.png)
关于单轨吊运输系统调研报告)关于单轨吊运输系统使⽤情况调研报告2013年6⽉24⽇,根据公司安排机电、地质、设计、通防防冲等专业共计11⼈,到临矿集团古城煤矿对井下采⽤单轨吊运输进⾏调研学习,下⾯我们就把这次调研的感受,并结合⾼煤公司⽬前井下运输设备装配的情况及下⼀步在辅助运输⽅⾯的建议作出如下汇报:⼀、调研⽬的(⼀)主要学习和调研古城煤矿单轨吊辅助运输设备的使⽤范围、条件、效果及冲击地压的治理情况。
(⼆)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为下⼀步的运输装备升级和改造提供规划和设想,从⽽达到以装备置换⼈,以新装备、新技术实现运输本质安全的超越提升。
⼆、古城煤矿简介⼭东能源临矿集团古城煤矿是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国有⼤型现代化矿井,1996年5⽉开⼯建设,2001年投⼊⽣产,设计年⽣产能⼒90万吨,核定年⽣产能⼒220万吨,系统最⼤⽣产能⼒300万吨,现有职⼯2780⼈。
与矿井⽣产能⼒相配套的有铁路专⽤线,年⼊洗量180万吨的精煤洗选⼚、装机容量为24MW的综合利⽤电⼚。
矿井开采深度最⼤达1300⽶,应⼒集中程度⾼,属于超井深、厚煤层开采、强冲击地压,受冲击地压威胁较⼤。
三、古城煤矿地质采矿及⽀护⽅式(⼀)古城煤矿主采煤层为⼭西组3煤,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厚度、底板岩性厚度,矿井整体划分为3个⽔平,即-500⽔平、-850⽔平、-1030⽔平,开采最深的地⽅达到负1000m以下,主要采⽤建下宽条带开采⼯艺。
(⼆)古城煤矿⼯作⾯到采区到全矿井顶、底板岩性进⾏深⼊了解:1、古城煤矿3205⼯作⾯该作⾯标⾼-1000~-1220m、地⾯标⾼+52.86~+54.75m、煤层倾⾓8°~11°。
3煤顶、底板情况见(表1)(表1)2、古城煤矿33采区该作⾯标⾼-640~-1050m、地⾯标⾼+55.37m、煤层倾⾓5~25°平均14°°、3煤厚度8.75m,硬度系数f=2-4。
物流运输中的智能调度系统研究
![物流运输中的智能调度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a3f09b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0.png)
物流运输中的智能调度系统研究在当今全球化和电商蓬勃发展的时代,物流运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高效、准确的物流运输调度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智能调度系统作为现代物流运输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正逐渐改变着物流行业的运作模式。
智能调度系统的出现,是对传统物流运输调度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
过去,物流运输调度往往依赖人工经验和简单的规则,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和不合理的安排。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调度系统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运输任务和相关信息,从而实现更加优化的调度方案。
智能调度系统的核心在于其强大的算法和模型。
通过对历史运输数据、车辆信息、路况信息等多方面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系统能够预测运输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例如,在考虑货物的重量、体积、运输时间要求以及车辆的载重量、行驶路线等因素的基础上,系统可以为每一次运输任务分配最合适的车辆和路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智能调度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不同的物流企业有着不同的业务规模和运营模式,因此智能调度系统需要能够与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同时还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和业务变化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扩展。
这就要求系统开发者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和开发方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智能调度,系统需要实时获取准确的信息。
这包括货物的实时位置、车辆的行驶状态、路况的变化等。
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运输过程的全程监控和数据采集。
通过这些实时数据,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运输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车辆故障、交通拥堵等,并迅速做出调整,重新规划运输路线或安排备用车辆,以确保货物按时送达目的地。
然而,智能调度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并非一帆风顺。
一方面,部分物流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担心系统的投入成本过高,或者对系统的效果存在疑虑。
叉车研究报告
![叉车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6e063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d.png)
叉车研究报告叉车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叉车是一种用于搬运和堆垛物品的工业车辆,广泛应用于物流中心、仓库、工厂等场所。
研究叉车的目的是改进其操控性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1. 叉车的分类和结构:研究不同类型的叉车,如手动叉车、电动叉车、内燃叉车等,以及叉车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叉车的驱动系统:分析叉车使用的不同能源,如电力、液压和燃料等,研究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3. 叉车的操控性能:研究叉车的操纵系统,包括方向盘、油门、刹车和液压操作等,以提高叉车的操控性和响应速度。
4. 叉车的安全性能:探讨叉车的安全设备,如警示灯、倒车雷达和安全防护装置等,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 叉车的智能化技术:研究叉车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如自动导航、自动堆垛和智能识别等,以提高叉车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叉车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存在的问题。
2. 实地调查:到物流中心、仓库等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叉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存在的挑战。
3.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1. 叉车操控性能的改进方案:提出改进叉车操纵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提高操纵性能和操作的便利性。
2. 叉车安全性能的优化措施:提出改进叉车安全设备的方法和技术,以增加叉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叉车智能化发展的展望:对叉车的智能化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展望叉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
五、研究意义:1. 提高叉车工作效率:通过改进叉车的操控性能和安全性能,提高叉车的工作效率,缩短物品搬运的时间。
2. 降低运输成本:叉车具备自动化功能,可以减少人工操控的需求,降低运输成本。
3. 提升工作安全性:通过改进叉车的安全设备和智能化技术,提升叉车的工作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推动叉车行业发展:研究叉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为叉车制造商和使用者提供发展方向和参考依据。
中型货车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
![中型货车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ddc52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a.png)
中型货车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项目背景中型货车是一种常见的运输工具,驱动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驱动桥的设计对于车辆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型货车驱动桥的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中型货车驱动桥的设计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升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包括:1. 研究不同驱动桥结构对车辆性能的影响;2. 分析驱动桥材料选择对车辆性能的影响;3. 探讨驱动桥的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设计;4. 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调研和文献综述:对现有的中型货车驱动桥设计进行调研和文献综述,了解各种驱动桥结构和设计要点;2. 分析驱动桥结构:比较不同驱动桥结构的优缺点,包括传动轴、差速器、齿轮传动等;3. 材料选择:研究不同材料对驱动桥重量、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4. 传动系统设计:探讨传动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考虑驱动力分配和转向特性;5. 悬挂系统设计:分析驱动桥对悬挂系统的影响,研究悬挂系统的设计优化;6. 改进和优化方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以提升驱动桥的性能和安全性。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 对中型货车驱动桥设计的深入了解和分析;2. 提出可行的改进和优化方案,以提升车辆性能和安全性;3. 为中型货车制造商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调研和文献综述,收集和整理中型货车驱动桥设计方面的相关信息。
然后,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驱动桥结构进行优化和仿真分析。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和测试,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进度安排本研究的进度计划如下:1. 第一阶段(一个月):调研和文献综述,收集相关信息;2. 第二阶段(两个月):数值模拟分析,优化设计;3. 第三阶段(一个月):实验验证和测试;4. 第四阶段(半个月):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5. 第五阶段(半个月):撰写研究报告。
《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及实验研究》
![《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及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b114a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3.png)
《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及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重型载货汽车在运输行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重型载货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驾驶平稳性、乘坐舒适性以及动力传输效率。
因此,对重型载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匹配分析以及实验研究,对于提升车辆性能、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等组成,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平稳、高效地传输至车轮,同时减少振动对整车的影响。
该系统匹配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车的NVH (噪声、振动和刺激)性能。
三、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分析(一)匹配原则1. 动力性原则:系统匹配应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确保传动效率最大化。
2. 平稳性原则:悬置系统应能够有效地隔离和吸收振动,减少对驾驶室和乘坐空间的振动影响。
3. 兼容性原则:系统各部件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确保整车的集成性和可靠性。
(二)匹配要素分析1. 发动机选型与参数匹配:根据车辆使用需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发动机类型,并匹配相应的发动机参数。
2. 传动系统设计:包括变速箱、传动轴等部件的选型和设计,确保动力传输的平稳和高效。
3. 悬置系统结构设计: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和性能需求,设计合理的悬置系统结构。
四、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车辆的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理论建模: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2. 仿真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预测其性能表现。
3. 实车测试:在实车上进行动力性能、NVH性能等测试,验证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 动力性能测试:通过实车测试,发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各种工况下均能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传动效率较高。
《2024年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优化分析与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优化分析与实验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2b9c3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3.png)
《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优化分析与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物流和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伸缩臂叉装车作为一种重要的装载和运输设备,其性能的优化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操作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行走系统作为叉装车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叉装车的整体作业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对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其优化效果。
二、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概述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主要由驱动轮、导向轮、行走马达、减速器等组成。
其作用是使叉装车在各种路况下能够稳定、高效地行驶。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行走系统常因设计不合理、零部件磨损、路况复杂等因素导致性能下降,影响叉装车的作业效率。
三、行走系统优化分析1. 驱动轮与导向轮的优化设计针对驱动轮和导向轮的优化设计,可以通过改进轮胎材料、优化轮距和轮宽等措施,提高行走系统的抓地力和稳定性。
此外,采用更先进的轮系结构,如差速轮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叉装车在复杂路况下的行驶性能。
2. 行走马达与减速器的优化配置行走马达和减速器是行走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叉装车的动力性和能耗。
通过优化马达和减速器的匹配,采用更高效的传动系统,可以降低能耗,提高叉装车的动力性能。
此外,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如智能调速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行走系统的运行效率。
四、实验研究为了验证行走系统优化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1. 模拟实验在模拟不同路况的试验台上,对优化前后的行走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的行走系统在抓地力、稳定性、动力性能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2. 实地测试在真实工况下,对优化后的伸缩臂叉装车进行实地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叉装车在各种路况下均能稳定、高效地行驶,且能耗降低,作业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五、结论通过对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的优化分析,我们发现通过改进驱动轮和导向轮的设计、优化行走马达和减速器的配置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行走系统的性能。
《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优化分析与实验研究》范文
![《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优化分析与实验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09cd6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8.png)
《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优化分析与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伸缩臂叉装车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流设备,在生产制造和运输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行走系统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叉装车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
本文以伸缩臂叉装车的行走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优化分析并开展实验研究,旨在提高其工作效率和降低故障率。
二、伸缩臂叉装车行走系统概述伸缩臂叉装车的行走系统主要由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组成。
驱动系统负责叉装车的行进和后退;转向系统则使叉装车在行进过程中实现灵活转向;制动系统则保证叉装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行走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能耗高、稳定性差等。
因此,对行走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行走系统优化分析1. 驱动系统优化:通过对驱动电机进行性能优化,提高电机的效率,降低能耗。
同时,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使电机在最佳状态下工作,从而提高行进速度和稳定性。
2. 转向系统优化:通过对转向机构进行结构优化,减少转向过程中的阻力,提高转向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此外,引入先进的转向控制算法,使转向更加精确和稳定。
3. 制动系统优化:采用高效的制动装置和先进的制动控制策略,保证叉装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优化制动系统的散热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实验研究为了验证优化后的行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本文开展了以下实验研究:1. 性能测试:对优化后的行走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包括行进速度、转向灵活性和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与优化前进行对比,验证优化效果。
2. 实际工况测试:将优化后的行走系统应用于实际工况中,观察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
通过收集实际数据,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3. 故障率分析:对优化前后的行走系统进行故障率统计和分析,比较两者的故障率差异。
通过故障分析,找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并加以改进。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驱动系统优化后,电机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能耗降低,行进速度和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轻型货车驱动桥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轻型货车驱动桥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9399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c.png)
轻型货车驱动桥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物流行业及电商发展的蓬勃壮大,轻型货车作为物流运输的利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轻型货车驱动桥作为货车的动力源,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轻型货车驱动桥的当前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1. 轻型货车驱动桥的发展现状轻型货车驱动桥是指驱动轮与发动机之间的传动桥系统。
它直接影响货车的操控性、能效和耐久性。
当前,市场上主要采用的轻型货车驱动桥有后驱动桥、前驱动桥和全驱动桥。
1.1 后驱动桥后驱动桥是轻型货车常见的驱动方式。
它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和足够的承载能力。
后驱动桥适用于乘坐型轻型货车和运输型货车,广泛应用于城市物流配送、建筑材料运输等领域。
1.2 前驱动桥前驱动桥将动力直接传递到前轮,适用于小型货车。
前驱动桥相较于后驱动桥具有更好的牵引力,适用于低摩擦和低陡坡的路面。
此外,前驱动桥还可以提高货车的紧凑性和转向灵活性,适用于城市运输。
1.3 全驱动桥全驱动桥同时驱动前后轮,具备更强的越野性能。
全驱动桥适用于恶劣路况和崎岖山路的运输需求,如农村物流、采矿行业等。
全驱动桥能够提供更多的牵引力和稳定性,但多个驱动桥的复杂结构也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和维护难度。
2. 轻型货车驱动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轻型货车驱动桥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轻型货车驱动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2.1 节能环保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未来轻型货车驱动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例如,采用新一代高效电动驱动桥,通过电能传动来代替传统的燃油驱动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
此外,轻型货车驱动桥还可采用混合动力技术,将传统发动机与电动机相结合,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
2.2 智能化与自动化未来,轻型货车驱动桥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采用智能差速器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调整输出扭矩,提升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另外,轻型货车驱动桥还可以加入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车辆的自主行驶和智能交通。
(完整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完整版)交通运输系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5db86f83d049649a665833.png)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单选题和多选题1系统的整体性是什么任何一个元素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元素之间的联系、作用以及阶层分布也不能离开整体的协调去考虑。
脱离了整体性,元素的机能和元素间的作用以及层次分布便失去了意义。
系统的整体性应保证在给定的目标下,使系统元素集、元素的关系集以及其阶层结构的整体结合效果为最大。
2 系统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系统科学的发展)把系统环境作为一个外部环境,系统的输入和目标作为子系统,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建立转换过程的系统。
3 系统工程是怎么样的一门学科由于通信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基础,形成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合理地结合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科学、现代数学的最优化的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其他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开发的程序与方法去研究和建造最优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
4 系统结构分析的核心是什么找出系统构成表征方面的规律,即系统应具备的合理结构规律。
5 在综合运输的组织和管理中,综合管理和协调的重点是什么1 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2 地区间各运输方式的协调3 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4 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的协调5 运价和运输费用的协调6 货运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取决于什么货物发送量,货物发送吨数,货物周转量,货物平均运程。
7 均衡运价是怎么样随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当需求和供给都增加时,均衡交通量将增加很多,新的均衡运价则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原来的均衡运价。
8 交通运输通道可以分为哪几类1国际通道2区际通道3区内通道9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承担哪些交通流1区内流2区际流3国际流4中转流10 我国高速公路应该采用怎么样最合理的收费系统世界各国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通常有4中制式:均一式,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
我国采用的是封闭式收费系统。
11 系统工程的方法具体包括哪些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方法、系统仿真方法、系统预测方法、和系统决策方法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二章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二章系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5b09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c.png)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二章系统分析首先,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系统分析中,我们需要明确系统的边界和范围。
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包括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个交通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设施、设备、车辆、人员等。
我们需要界定出我们所关注的范围,以便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次,我们可以从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构组成方面,交通运输系统可以从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组织等多个层次进行划分。
功能特征方面,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运输、服务、安全、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结构组成和功能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机理和特点。
第三,我们可以运用系统动力学等方法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模拟和仿真分析。
系统动力学是一种研究动态系统行为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系统的运行过程和结果。
在交通运输系统中,我们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交通流的分布、交通拥堵的形成与演变、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预防等问题。
最后,我们还可以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评价和优化分析。
评价分析可以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
优化分析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寻找使系统达到最优状态的决策方案。
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优化分析可以应用于路网规划、交通信号控制、车辆调度等方面,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中的系统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机理和特点,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从而推动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n zo N w D fn e v n ut cec & T c n l y C . Ld, Z e gh u 5 0 4 C ia Z e gh u e a g H ay Id s y S i e a r n eh oo o, t. h n zo 4 0 6 , hn ) g
所示 。
图1 全车工作原理框【 矧
n n
由图 l 知 , 动机 通过 联 轴器 与 主泵 联 接 , 轴 可 发 联 器后 装 有 l台主泵 并 串联 1 转 向悬挂 泵 。主泵 产 生 台 的高压 液 流驱 动行 驶 马 达 ,转 向悬 挂泵 驱 动转 向液 压 缸 和悬 挂 液压 缸 。主 泵 、 动马 达 、 向液 压 缸 和悬 挂 驱 转
I 】 京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出 版 社 ,0 6 M. 北 北 20.
【 李 壮 云 . 压 元 件 与系统 【 】 京 : 械工 业 出版 社 ,0 5 2 】 液 M. 北 机 20. [ 秦 贞超 , 志 鸿 . 于 A Sm 的 无 人 机 起 飞 弹 射 液 压 系 统 3 】 周 基 ME i 的建 模 与 仿 真 『1 压气 动与 密 封 ,0 0 9 . J液 . 2 1() [ 邵 森 寅. 装 式 顺 序 阀 及 背 压 单 向 阀 动 态特 性 的 研 究 [I 4 1 插 D. 杭
m an fa u e o he drvng s se n d a i o p ne t ee to n i r mee s s ta e bre y de c i d. i e t r ft i i y tm d hy r ul c m o n ss lc in a d ma n pa a tr e r if s rbe c l
轮胎 规格/ 量 :20 R 02 : 数 1 . 2 /4 0
作者简介 : 贺瑞 (9 2 ) 女 , 南 驻 马 店 人 , 程 师 , 学 学 士 , 要 从 事 18 一 , 河 工 工 主 工 程 车 辆 及 特 种设 备 的液 压 系统 的 设 计 工 作
空载 平地 车速 :~ 2 m h 0 1k /:
参 考 文 献
[】 何压 传 动 【 . 汉 : 中科 技 大 1 张 液 M】 武 华
学 出 版社 。0 2 20.
州 : 江 大 学 ,0 8 浙 20 .
f1 付 永 领 , 晓 野 .ME i 系 统 建 模 和 仿 真 一 从 入 f 剑 精 j 5 祁 A Sm J l i j
液 压 气 动 与 密 封 / 01 2 1年 第 l 0期
运输车驱动 系统分析研 究
贺 瑞
( 州新 大方 重工 科技有 限公 司 , 南郑 州 郑 河
摘
4 06 ) 504
要 :本 文 分析 了运 输 车 驱 动 系 统 液 压原 理 , 绍 了 运输 车 驱 动 系 统 及 主 要 特 点 , 对 液 压 元 件 的选 及 主 要元 件 参 数 设 定 做 r简 介 并
l 主要 技 术 参 数
额定 承载质 量 :5 0 k : 1 0 0 g 0
自重 :9 0 k : 3 0 0 g 总 质 量 :8 0 k ; 190 0 g
轮系 : 列 3轴线 : 2纵
收 稿 日期 :0 1 0 一l 2 1— 4 2
驱动 轴/ 动轴数 量 :/ ; 从 24
O 概 述
D Y1 0型运 输 车高 技 术 含量 的“ 电一 ” 体 C 5 机一 液 一 化产 品。全 车 所有 动作 均 采用 液 压传 动 . 即液 压驱 动 、
液压 缸均 由微 电系统 控 制 、协 调 工作 ,以 达到 性 能最 好, 工作 效 率最 高 。
全 液压悬 挂 、 压 升 降 、 液 液压 转 向和 车架 自动调 平 等技
Ke W o d : ta s o t e il ; cr u t n ma n e tr o t e rvn s se y r s rn p r v h c e i i c a d i f au e f h d ig y t m; h d a l p i c pe i y ru i c rn i l
Ab t a t T e p p r a ay e h i u t a d w r i g p i c p e o h y r u i rvn y tm f ta s ot v h c e a I i t d c s sr c : h a e n l z s t e cr i n o k n r i l f t e h d a l d ii g s se o r n p r e il . 1 r n c c n c r ( r o l
单说 明。 关 键 词 :运输 车 ; 动 系 统 及 主要 特 点 ; 驱 液压 原 理
中图 分 类 号 : H1 79 T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 8 3 2 1 ) 0 0 1 — 4 0 8 0 1 ( 0 1— 0 6 0 1
D rv n S se s a Is H y ru i Prncp e iig y tm nd t d a lc i i l An ltc l I vetg to o Trns o t Ve il ay ia n si ai n f a p r h ce
术 。各 系 统均 由微 电脑进 行 控 制协 调 ,以实 现各 项 功 能, 使整 机运 行 非常 机 动 、 活 , 灵 在较 小 的场 合 , 可实现 无滑 移 或少 滑 移行 驶 。多用 于港 口运输 和 船舶 制造 以 及 以一些 大 型物件 的运输 中。 车工作 原 理框 图如 图 1 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