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道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0T14:27:42.0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4期作者:刘光艳[导读] 分析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贵州省水城县人民医院 553000 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胃肠道类癌患者22例,收集所有2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类癌标本,全部标本经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观察所有胃肠道类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22例患者中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为胃肠道类癌结论: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胃肠道肿瘤的认识,在治疗诊断之前及诊断过程中对患者体内出现的可疑病灶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患者的肿瘤性质,尽早治疗,减轻患者的生理疼痛。

关键词:胃肠道类癌;临床病理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榜单上,胃肠道肿瘤高居第二位,死亡率位列前三。大量相关医学报道表明,胃肠道肿瘤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国民的健康,胃肠道类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组织形态类型以及转移情况有密切联系,而之后的治疗则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故对我国国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诊断,意义重大,现将本次诊断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的选取

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胃肠道类癌患者22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年龄范围:36-76岁,平均年龄56岁。患者纳入标准(1)经过手术前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确诊为胃癌患者;

(2)患者意识清楚,无其他精神性疾病,有基本理解能力以及言语表达能力;

(3)无其他严重的并发性疾病;患者排除标准(1)患者有其他肿瘤;

(2)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3)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或患者意识不清楚,无基本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1.2病理诊断方法

采集所有22例患者的原始就诊病历,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主要仪器设备:切片机、生物组织脱水机、生物组织自动包埋机、恒温烤箱、冰箱、不锈钢高压锅、微量移液器以及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等。

肿瘤组织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里切片,所有切片经HE染色,观察所有切片、组织学类型,观察切片浸润深度,记录胃肠道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量、浸润生长情况。

1.3术后随访

患者出院后,临床医师每月对患者开展1-2次左右的电话随访,22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失访,2例胃窦部类癌患者及3例回肠类癌症患者由于术后复发和癌细胞广泛转移于2年死亡,1例回肠类癌症患者存活11个月,其余13例患者随访3—6年至今健在。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差别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诊断结果

肉眼:肿块位于胃底2例,胃窦部1例,阑尾盲端8例,回肠8例,直肠3例;形状:结节状12例,息肉状6例,溃疡状4例;胃和肠病变范围直径范围在0.5—5.0cm之间;阑尾结节直径1.0—2.0cm,边界清楚;肿块切面实性,呈灰黄色,质中等,界限清楚,无包膜;显微镜下:癌组织位于黏膜内或黏膜下层,有6例浸润至浆膜层,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大都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大小中等,形态一致,边界不清楚,胞浆内含有酸性颗粒;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较少见;癌细胞大都呈巢片状或条形状排列,部分呈腺管状。

类癌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本组病例病程5—20个月,由于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由于类癌早期主要表现为黏膜下肿块,而且病理特征十分复杂,核分裂像和异性增长规律不够普遍,给临床病理诊断加大了难度,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病理诊断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与类癌生物学的相关因素如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组织形态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等,这些都有助于胃肠道癌症的临床病理诊断的开展,早期诊断意味着为患者治疗争取了有效时间,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结果: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疾病谱也受到了影响有所变化,现如今,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经由过去医疗领域重点防治的各项传染性疾病转变为了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些年来,各类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已经变成了一种最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对于胃癌患者所开展的治疗方法主要就是外科手术治疗,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我们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目的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率这个层面上了,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更应该成为临床治疗上应该考虑的指标因素。对胃癌患者开展临床病理诊断,对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王勇.与癌并发的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4):7-8.

[2]刘洪羽.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1):37.

[3]张静芳,杨海军.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37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5,7(03):221-224.

[4]耿振宏,孙希印,魏超,韩莹,董艳光,李新功.24例与癌并发的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1):1368-1373.

[5]李辛辛. 89例胃肠质瘤临床病理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

[6]邓晶晶. 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7]李玉明,詹文华,韩方海,何裕隆,彭俊生,蔡世荣,马晋平,赵刚.胃癌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和外科治疗效果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02):127-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