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沃尔塔瓦河》

试析《沃尔塔瓦河》
试析《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写于1874年。当时的斯美塔那遭到了耳鸣的不幸,但还是继续完成了此杰作。这部套曲由六个独立乐章构成,分别是《维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沙尔卡》、《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波尔》与《布朗尼克》。1作曲家通过统一的构思和主题贯穿的手段联结起来,形成了这一部展现爱国情结的交响套曲。其中《沃尔塔瓦河》是最能体现套曲主题,大众最喜欢的一个乐章。

整个乐章大致分为九个部分,引子部分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暖。慢慢合二为一出现“沃尔塔瓦河主题”,在森林、草地、田野穿梭…...在这过程中有热闹的乡村婚礼,有水仙女的翩翩起舞。因此,“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水仙女之舞”三个主题相继出现。之后,河流继续奔跑,主题再现,顺着圣约翰峡谷奔泻而下,此处为乐章的展开部。最后经过维谢格拉德堡,流入易北河,由再现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主题”步入尾声。作曲家热情的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示了沃尔塔瓦河的瑰丽与壮美。对于母亲河的赞美,作曲家融入了深刻的民族情感、民族艺术风采,创新的交响音乐写作手法和个人风格特征,谱写了这脍炙人口的美丽乐章。

笔者反复聆听这首曲子,被作曲家具有特色的创作特点所吸引,从而产生了一些想法和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点的阐释。

一、音乐中的民族性

《沃尔塔瓦河》体现了作曲家的民族情结,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上半叶,是捷克民族文化复兴时期,音乐与文学重新走向繁荣,为提高捷克人的民族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批的艺术家和文1毛宇宽,《斯美塔那及其不休巨作<我的祖国>》,《音乐研究》,1980年第2期。

学家开始发掘和整理民间艺术瑰宝,斯美塔那也不例外。因此,他的音乐带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当然,作品中深刻的爱国情结,与他跟随捷克民族文化教师多年的学习有直接关系。在此期间,他接触了许多祖国体裁的绘画、文学作品和民间音乐,使他的才能在充满革命、爱国的气氛基础上成长起来。2

民族特色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多个主题都采用生活气息很浓的民歌曲调和民间舞曲。

“沃尔塔瓦河”主题就像一首捷克民歌,双簧管和第一小提琴连绵不断的旋律将人们引入到使人陶醉的而又美丽的河面上。e小调的旋律温暖而柔和,好似一首赞美诗,在温柔的歌唱着。从它的音调、调性色彩、旋律特征可以看出,它是捷克民间歌曲的发展变化,其调式和声的结构朴素而新鲜,开始是e小调,然后是G大调Ⅰ—Ⅵ—Ⅲ的音级进行的和声倾向,这是斯拉夫民族曲调的特色。3由于它的旋律朗朗上口,后来人们将它填词,成为好听的捷克民歌。

谱例1:

在这里,它代表了捷克民族在作曲家心里伟大的形象。

“乡村婚礼”这个主题中是由单簧管和小提琴演奏的一首民间波尔卡舞曲,它纯净、明朗、典雅、活泼。“波尔卡”起源于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米亚。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

2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3(苏联)列维克著,翟学文译,《斯美塔那》,《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谱例2:

斯美塔那最先将这种舞曲形式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波尔卡”平稳而纯朴的曲调,伴着热闹喜庆的乡间婚礼,仿佛看到了人们快乐的翩翩起舞。轻松愉快的乡村气息弥漫着整个主题。

二、主题形象

《沃尔塔瓦河》主题形象的表现也是该乐曲的一大亮点。多主题的精心设计使乐曲活起来。

1、沃尔塔瓦河主题

乐曲一开始,长笛奏出轻快的e小调十六分音符,好似两股清泉从山中涌出,长笛上下波动音型的奏出,和着弦乐声部和竖琴的拨奏,犹如涓涓溪流和岩石中不断滴落的水珠。两只长笛用递进的手法连贯不断地演奏,使河流不断壮大,音量不断扩大。单簧管的进入使第二条小溪出现。随着音乐的发展,长笛与单簧管的音型越来越紧密,中提琴的加入使溪流更加逐渐宽广扩大。在流水动机的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奏出抒情宽广的歌唱性主题——“沃尔塔瓦河主题”。明朗清澈、气息悠长。小调的旋律和悠长的旋律线条形成起伏的波浪外型,象征着美丽宽广的沃尔塔瓦河水奔流不息、源远流长。(见谱例1)

2、猎号主题

河流继续向前奔流,圆号和小号同时奏响狩猎的号角主题,沃尔塔瓦河的两岸,森林密布,狩猎的情景在音乐中形象的展开。弦乐组用分解和弦的结构,以小提琴拉奏快速密集的流水音型来衬托号角的主题。生动而充满动感的音乐仿佛让听者身临其境。

谱例3 :

主题

3、乡村婚礼主题

河水流过一个村庄,两岸传来欢快的乡间波尔卡舞曲,乡村婚礼主题出现。主题在节奏上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基本节奏型,小提琴的跳弓和连弓似的旋律的动机具有灵活、跳跃的特点。4将人们在河流两岸欢快舞蹈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4张积良,《独具匠心的构思——析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一期

谱例4:

人们合着跳跃而富有弹性的二拍子音乐在尽情舞蹈,一幅欢快的婚礼场景展现在听众眼前。随着音乐由弱渐强,沃尔塔瓦河好似无比陶醉地欣赏着河岸的风光,静静地又恋恋不舍的向前流去,婚礼的场面逐渐远去,两岸景象也渐渐模糊。

4、水仙女舞蹈主题

在弦乐声部的衬托中,长笛奏出如同幻影般的十六分音符,潺潺的流水在此时显得那么的柔美,在如此平静的气氛中,第一小提琴奏出柔和的水仙女舞蹈主题。柔美的月光下,水仙女舞蹈的形象映入眼帘。其中,竖琴伴奏的加入加深了平静水流动荡的感觉,河流偶尔中水花的跳跃在月光下增添了浪漫的气氛。5谱例5:

5、圣约翰峡谷主题

5王岗,《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赏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22期。

随着河流的不断向前流动,沃尔塔瓦河主题又一次出现,在这主题没有完全结束时,小号和长号的加入使音乐突然有了变化,圆号强有力的吹奏八分音符,使音乐气氛突然高涨。圣约翰主题主题旋律由长号奏出。

谱例6:

圣约翰峡谷的急流险滩,使河水激起巨大的浪花。水与岩石的撞击形成了一副险象环生的景象。

斯美塔那将音乐赋予了美好的画面,犹如播放一部电影,听众随着沃尔塔瓦河的奔流前进感受了捷克民族风土人情的瑰丽画卷。

三、《沃尔塔瓦河》的几个写作特色

1、曲式结构

多主题的写作手法有利于音乐推陈出新的发展,但也很容易造成结构散乱,缺乏统一性,而该曲在结构安排上有独具匠心的运用。全曲是自由回旋曲式。作曲家在总谱的各个段落都标上文字说明的提示,使听众可以按照他那富于描绘性的音乐去理解、想象。作曲家以沃尔塔瓦河为主线,又要把它流经的各个地方、各种情景表达出来。因此,他选择了具有自由回旋曲式特点的结构。全曲结构如下:

2、调性分析

乐曲以e小调开始,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由潺潺小溪融汇而成,轻柔的流淌着。接下来“沃尔塔瓦河主题”出现,此时在e小调上首次呈示,中间转为G大调,使音乐更加雄壮、明朗,当它继续的反复呈述时,将三级音(g)临时升高,造成一种调式上色彩的变换。这对在E大调上的再现主题是种暗示。最后主题转为E大调,把情感的浪潮步步向前推进。

C大调圆号和小号奏着狩猎的号角声,象征着沃尔塔瓦河正流过一片茂密的森林,岸边在村民在举行婚礼,同样在C大调上奏出欢快的波尔卡。音乐逐渐转弱,管乐宁静柔和的和弦恰似夜幕徐徐降临,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优美动听的降A大调慢板旋律,好似水仙女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天渐渐亮起来,e小调的“沃尔塔瓦河主题”再次出现,河水在经过圣约翰峡谷时惊涛骇浪猛烈地冲击着岩石崤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一幅惊心动魂的景象。调性多次强调小调的属和弦,又进行离调,向大调靠近。终于,滔滔河水冲出险境,景色拥然开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由开始时的e小调转为明朗的E 大调,它显得更加宽广妩媚动人。

全曲大小调之间的转换,形象的描绘了沃尔塔瓦河的跌宕起伏,从源头缓缓流出,途径捷克民族没好的风光,最后奔腾向前的壮丽景象。

3、“流水动机”的运用

作为一条由小溪汇合而成的河流,水的形象在全曲中非常重要。它有几个不同的动机,第一个出现在引子中,并贯穿全曲:长笛在e小调上弱奏吹出的流水动机,二度上行的十六分音符描写了小溪流畅、灵活的形象。

谱例7:

之后,长笛与单簧管同时吹奏,它们声部交错、反向进行而交织在一起,逐渐靠拢,合二为一。直至推出沃尔塔瓦河主题。其中弦乐声部一直演奏流水动机,来衬托沃尔塔瓦河的美丽宽广。

谱例8:

在“猎号主题”这一部分,小提琴演奏音阶式的上下行反复的十六分固定音型,上面飘着圆号主题,以此来表现河流与森林(见谱例3)。

在“圣约翰峡谷主题”这部分中,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以叠入的方式交错演奏短小的十六分音符固定音型,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快速上行为其特点,用ff的力度演奏使其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塑造了鲜明的流水形象。

谱例9:

4、主题变形

受到好友李斯特的影响,斯美塔那在创作中也用到了主题变形。李斯特的主题变形手法,是以一个主题核心为基础,派生出一系列表现不同音乐形象的主题来,同时又保持着音调上的联系。而斯美塔那对其进行了革新。他以一个主题核心为基础,经过变形来表现同一主题的不同形象。

和传统的回旋曲式不同,沃尔塔瓦的主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在成长中的,斯美塔那运用同一主题核心经过变形表现了沃尔塔瓦河不同的形象。一开始,“沃尔塔瓦河主题”以e小调出现,以快板演奏抒长优美的沃尔塔瓦河旋律,表现河流绵延不断的流向前方。乐曲的结尾处,采用同样的主题核心,音型结构进行演变,演奏速度加快,调性变为E大调,演奏力度上更为加强。突出了沃尔塔瓦河的又一形象,滔滔流水奔腾向远方。沃尔塔瓦河从一开始的抒情歌唱到最后颂歌般的辉煌,使人联想到河流的壮大,同时也是爱国情感的充分表达。

结语

《沃尔塔瓦河》这部近似音画的标题性音乐,文字成了表现音乐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家在总谱的各个段落都标上文字说明的提示,使听众可以按照他那富于描绘性的音乐去理解、想像。斯美塔那受到了李斯特“交响诗”创作的影响,强调音乐的文学性和描绘性,以显示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这种新的音乐体裁富于文学性,它以诗歌等艺术形式的内容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在音乐形式上也更为自由,结构不同于一般的管弦乐曲,音乐的标题明确显示出了与其他艺术之间密切有机的联系。

从开始的“沃尔塔瓦主题”到后来“乡村婚礼”、“水仙之舞”等主题的出现。通过作曲家的文字提示,我们看到美丽的沃尔塔瓦河奔腾着流着,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曲,在岸边嬉戏。河流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奔泻而出,冲击着岸边峭壁,掀起浪花,它的河面更加宽阔,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旁边流过,最后逐渐消失在远方……这些标题让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跟随作者感受捷克民族的大好河山和幸福愉悦的生活。对于音乐附加标题这一形式,有些人认为音乐不是能完全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标题会给听众扣上一个死的概念,不能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失去了欣赏音乐的意义。在我看来,两者的差别是相对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在音乐中寻求一种享受,音乐是供听者欣赏的,标题音乐只是对欣赏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有无标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作者传达的精神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毛宇宽. 斯美塔那及其不休巨作《我的祖国》.[J]. 音乐研究. 1980.02

[2]于润洋主编. 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3]列维克著翟学文译.斯美塔那.[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4.03

[4]张积良.独具匠心的构思——析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J].华南师范大学学

报.2006.01

[5]王岗.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赏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2

[6]沃尔塔瓦河交响诗总谱.[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孔子的政治思想观念

儒家孔子的政治思想观念 儒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最早、影响最为广泛的一学派,其创始人是孔子。他以后,"儒"又成了以孔子学说为宗旨而形成学派时的称谓。生于春秋晚期的孔子系统地整理,继承和丰富了以往的历史遗产,创立了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相信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而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主要反映在他与弟子的言论集《论语》一书中,另外"六经"也反映了这一政治思想。 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由于思想上的分歧,或对孔子学说理解的各异,出现了各立门户的情况,孔门分化了。分化的情况,韩非在《显学》中说:"儒分为八",即分为八个派别。战国时期的许多学者都出自孔门,如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等等。两汉以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成为我们民族的传统政治观点的主干。 孔子的政治思想观念较为保守,他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曾说他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于礼与仁作了系统的阐述,并构成了孔学的理论基石。他特别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和伦理结合。对儒家说来,政治是伦理的扩大,伦理是政治的基础,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梯,犯上作乱者鲜矣。"(《论语,学而》)忠是孝的扩大。他们认为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理想的君和"圣"是一致的,政和"正"是相联的,儒家所提倡的"礼",既是政治准则又是道德规范。在“德治”方面,孔子相信只要执政者在伦理道德做出了榜样,政治自然就能搞好。当然,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从孔子起就不大探究"无"或自然的奥秘,《论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他的弟子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可见孔于是很少讲关于夭命鬼神一类的问题。 一、“仁”义之说 孔子继承了前人的观念,把尊亲敬长、爱及民众,忠于君主和仪文美德都称为仁,并且把它发展成为系统的仁说。提出要推己及人。他说:"失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就是自己想站得住、行得通,也要使别人能做得到这一步。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把这两个方面合起来,叫着"忠恕"之道,也就是"仁道"。这是一种忍让和与人为善的精神。孔子把它提到"一以贯之"的"吾道",即贯串一切的核心观念或孔学的根本宗旨。 二、“礼治”的推行 孔子主张推行“礼治”的言论很多。如在他回答言偃之问时,就明确表示:“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又如颜渊“请问其目”,孔子又答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礼和仪又是统一的,礼是根本的,仪是从属的,仪是礼的"节文"或形式,或者说仪是用行动规范和礼节的形式来巩固和体现社会的秩序和制度。因此,礼的实现既靠强制的力量,又靠习俗力量,是内外结合,所以礼又和乐相连。孔子,"克已复礼"实际上是主张建立如周朝一样的"礼仪社会",即"秩序和制度社会"。 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先进》)。即用礼来治国。就是主张建立一种"礼制",

《沃尔塔瓦河》教案设计

《音诗音画》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主题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演奏形式、音乐声势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3、通过赏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民族乐派作品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民族感情的音乐共性。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出作品场景中使用的主要乐器。 2、感受体验乐曲中所蕴含的艺术内容及音乐风格。 三、教材分析 《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也是斯美塔那交响诗中最通俗、最易于为人们所理解与接受的作品之一。《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主题旋律优美流畅,情感深挚,深得世界乐迷的喜爱。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PPT展示沃尔塔瓦河的美丽图片,同时背景音乐为《沃尔塔瓦河》但学生不知情,让音乐提前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一定印象。 欣赏完沃尔塔瓦河的风光图片然后提问?刚才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是哪一条河流?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而听到的音乐就叫《沃尔塔瓦河》。 新课讲授 2、教师介绍《沃尔塔瓦河》。 (1)简介捷克共和国的沃尔塔瓦河。 (2)引出作者斯美塔那及作品创作背景介绍。 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他出生在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六岁就举行钢琴演奏会,八岁开始作曲。斯美塔那的名字算不上最著名作曲家之一,但在捷克波希米亚民族中,斯美塔那却被称之为"捷克近代音乐之父"。斯美塔那一生致力于复兴民族文化,

壮丽的诗篇——沃尔塔瓦河赏析教案

《壮丽的诗篇——沃尔塔瓦河赏析》教案 慈溪新城初中孙霞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之父斯梅塔那的代表作及主要贡献。 二、引导学生从力度,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 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位和修养。 三、通过作品的赏析聆听,引导学生感受作品内涵,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乐曲聆听感受 教学难点:力度,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对作品的表现及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段音乐,请同学们聆听音乐,根据音乐不同的力度,情绪及旋律,选择与之相符合的字,并说说理由。 片段一:52〞 片段二:24〞 片段三:1′04〞 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好,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三个音乐片段都出自同一部音乐作品《沃尔塔瓦河》,奔流不息的沃尔塔瓦河,从幽深的溪流,迂回曲折的流向捷克的心脏,纵贯捷克南北,是捷克的母亲河,人们对它的感情,就象我们对于黄河的感情。正如同学所说的,它时而深情如歌,时而欢畅、奔腾,时而又咆哮着、抗争着。她养育了捷克人民,更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沃尔塔瓦河,共同领略作曲家笔下奏响的壮丽篇章。 揭示课题《壮丽的诗篇——沃尔塔瓦河赏析》 二、介绍作曲家 这位著名的作曲家是斯梅塔那,在他幼年的时候,就在音乐方面显露出了非凡的才能。1848年、捷克爆发了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革命的思想和

激情深深的感染了他,他不仅亲自投身到革命之中,还在短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在他50岁的时候,患上耳疾未能治愈,全聋后,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作品,为捷克的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现代捷克音乐之父”、“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这是他饱受耳聋折磨,以顽强的毅力完成的一部巨作,共有六个乐章,今天,我们主要来欣赏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让我们随着作曲家的诗篇来到沃尔塔瓦河的源头。 三、欣赏作品 (一)、引子 1、初次聆听引子(音频59〞) 思考:倾听音乐家用什么乐器来刻画源头?呈现在你眼前的源头是怎么样的?并选择与音乐形象相符的图谱。 2、再次聆听(视频59〞) 源头是流经森林的两个小溪,一条清澈,一条温和,作曲家用长笛和单簧管来描 绘。 (二)、主题 1、主题欣赏(音频51〞) 小溪迂回曲折的向前奔流,随着弦乐器的相继加入,一股又一股的小溪汇合在一 起,这时候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沃尔塔瓦河?主要乐器是什么? 2、再次聆听(视频50〞) 思考:表达了作曲家什么样的情感? 3、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 学生模拟拉小提琴姿势 4、唱一唱主题 (三)、三个音乐片段

《沃尔塔瓦河》教案

《沃尔塔瓦河》教案 三亚榆林八一中学王立亭 教材:人音版《音乐》教材第17册第一单元 课题:《沃尔塔瓦河》 课型:音乐欣赏课 年级:初中三年级 教具:钢琴、电视机、音响、VCD机、录像机、投影仪、CD(沃尔塔瓦河主题歌)、VCD (索尔第指挥巴伐利亚广交乐团演出实况)、VCD(民族乐派介绍,斯美塔那介绍)、VCD (日本HHK拍摄的沃尔塔瓦河实景音乐风光片)、画图(德国史密斯先生为“沃尔塔瓦河”所作7幅插图)。 教学目的: 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 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材分析: 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教学方法: 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放CD,由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演唱) 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 (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4单元 欣赏《沃尔塔瓦河》教案1 人音版

《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审美情感与态度: 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艺术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段欣赏,使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更深一步了解交响诗相关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3、过程与方法: 音乐之旅的形式进行欣赏,通过聆听、感受、模唱、朗诵、表演等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对作品理解和体验。 教学重点 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在有限的资料中,理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条大家都没有去过的河流旅游,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 二、新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1、游源头(引子部分) 1)初听: 师:先让我们到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去看看,仔细听辨,它是由什么主奏乐器演奏的?源头是由几条小溪汇合而成的? 2)再听: 旋律线是小波浪起伏还是激流澎湃? 2、游沃尔塔瓦河(主题部分) 1)初听: 师: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形成了宽广的沃尔塔瓦河,请听沃尔塔瓦河的主题。

思考:这个充满民歌风格的主题贯穿了全曲,你想象到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对比引子部分乐曲的力度和节奏的舒缓是怎样的? 2)再听: 欣赏交响乐队演奏。 思考:主要用了哪类乐器? 3)唱主题: 师:作者采用朴素的捷克民歌素材,旋律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美,让我们一起唱唱贯穿整首曲子的主题曲吧。 3、斯美塔那生平简介: 1)Bedrich Smetana (1824-1884),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说:“歌曲通向心灵,心灵通向祖国。”代表作: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自传体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 2)思考:斯美塔那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沃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民心灵的呼唤,呼唤着他们心中的祖国。”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总结 1、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作描绘的母亲河中蕴含斯美塔那对于生命和祖国的无限热爱。 2、你能说出哪些我们所热爱的自己的河流吗?有没有描绘这些河流的作品呢?我们家乡有没有河流呢?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 论文关键词:《论语》孔子政治思想 论文提要: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其自成体系的政治思想。通观《论语》,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要提高领导阶层的素质;其次,在治国方略上要以“德治”为根本原则;再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以“仁”为精神内涵;最后,要以“礼”为国家和公民的行为准则。四者相联系,“德治”是实现“仁”和“礼”的前提,“仁”是“德治”和“礼”的精神内涵,“礼”则是德治和“仁”的具体形式,而领导阶层的素质提高是“德治”、“仁”和“礼”具体实施的前提。 一、孔子所处的政治环境 要想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就要看看孔子所处的政治环境。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政治上混乱、军事上诸侯国互相征伐。自从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衰微,地位一落千丈,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差不多。各国为了在众多的诸侯国中得到一块生存之地,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大国不断崛起,先后出现“春秋五霸”。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犯上现象屡见不鲜。 在这种情况下,周代从文王武王及周公等人时期传下来的礼乐制

度也随之崩溃了,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①]这段话中孔子所说的“天下无道”的情形就生动地描绘出了春秋时期混乱的政治局面。 随着礼乐制度的崩溃,人们的道德也逐渐沦丧。春秋是一个讲究实力的时代,凡是讲实力的时代,道德都是没有市场的。 面对这样混乱的社会,孔子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造社会的政治思想。 二、孔子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 为了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恢复文武时代的统一局面,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以下四点内容。 一、要建设优秀的领导阶层。 孔子很注重政治生活中领导阶层的作用,他要求领导者必须首先在道德和修养上作出一定的成绩,否则就无法领导下层的民众。同时,孔子把社会上的人分为两个阶层,即“君子”和“小人”,这里的“君子”和“小人”的意义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君子”和“小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孔子这里讲的“君子”和“小人”实际是分别有两层含意,第一层含

交响诗套曲沃尔塔瓦河

交响诗套曲《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沃尔塔瓦河》是《我的祖国》整部交响诗套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尤其是沃尔塔瓦河主题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这首交响诗所体现出的交响音乐写作技法、民族艺术色彩与个人风格特征,连同整部套曲一起为捷克音乐树立了一座里程碑,成为交响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音画的作品《沃尔塔瓦河》,它运用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描绘了发源于舒马瓦山的两条小溪,汇合后成为沃尔塔瓦河,流经了森林、田野、峡谷、布拉格,最后归入易北河的全部流程。它描绘了两岸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神话传说。 《沃尔塔瓦河》 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与结构: 引子:两个源头 A:沃尔塔瓦河 B:森林狩猎 C:乡村婚礼 D:水仙女之舞 A1:主题再现 E:圣约翰峡谷 A2:宽阔的沃尔塔瓦河 尾声:流入易北河 乐曲为e小调6/8拍子自由曲式,全曲由引子及六段音乐加尾声组成。引子: 先由两支长笛互相衔接奏出波动的音型,不久又加入两支单簧管以同样奏法奏出与长笛反向流动的音型,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由数条小溪溶汇而成:第一段是单三部曲式,小提琴深情地奏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沃尔塔瓦河主题: 乐曲一开始,表现两股清澈的泉水从山涧涌出:一股寒冷,一股是暖流.寒流由长笛的音色和上行波动的音型奏出,不久,单簧管以温暖的音色携下行波动的音型进入,表示暖流前来汇合. 与此同时,小提琴清脆的波奏、竖琴晶莹的泛音犹如飞溅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辉.两条小溪欢悦地向前流淌,渐渐地,水流越来越大,水势越来越猛,最后终于会聚成一条波涛翻滚的河流—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主题由一个宽广的、律动性很强的旋律来表现,由全体乐队演奏.这支旋律接近捷克民歌,它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炽热的爱,以一种不可抵御的力量向前翻滚、奔腾。 河水经过一片茂密的森林,这里采用狩猎的号角声和乐队浓重厚暗的音响来塑造森林的形象,同时印发人们对阴暗、广袤和神秘莫测森林的联想.号角的主题由小号和圆号奏出:中间部主题转为G大调,使音乐更加雄壮、明朗。再现时又通过主题的大小调交替.把情感的浪潮步步向前推进。圆号和小号奏着狩猎的号角声,象征着沃尔塔瓦河正流过一片茂密的森林,C大调: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奏比经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村民在举行婚礼的欢闹场面,C大调、2/4拍子: 转瞬间,号角声在沃尔塔瓦河水的喧嚣声中消失.一个乡村民俗场面出现了,这是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表现热闹喜庆的乡间婚礼。 乐声渐渐远去,静谧的夜幕降临了.月光下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音乐中,长笛和单簧管奏着起伏波动的音型,竖琴拨响串串琵因音,圆号以极其微弱的力度在长音上爬

【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 》模块 沃尔塔瓦河主题赏析精品教案

《音乐鉴赏》模块 《沃尔塔瓦河》主题赏析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高中二年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沃尔塔瓦河》的段落结构,有感情地背唱主题旋律 2、过程与方法: 能用音乐要素复述《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的基本特点,对比教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曲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沃尔塔瓦河》各主题的段落表现手法 四、教具准备 《沃尔塔瓦河》视频,钢琴 五、作品分析 1、作者简介 斯美塔那(1824~1884) 捷克作曲家。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与钢琴。1843年去布拉格师从著名音乐教师普洛克什学习音乐理论与作曲。1848年,捷克爆发了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血气方刚的斯美塔那积极响应,创作了歌曲《自由之歌》、《布拉格大学生进行曲》、《国民近卫军进行曲》等。革命失败后,斯美塔那被迫流亡国外达5年之久。1861年,斯美塔那回国后,为发扬民族音乐文化而奔波,他筹建了“捷克民族剧院”,创办了“捷克艺术家协会”等。1874年,斯美塔那患耳疾未能治愈。全聋后,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作品,为发展捷克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捷克近代音乐之父”。斯美塔那一生创作有8部歌剧,其中《被出卖的新嫁娘》最著名,其他代表作有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小提琴和钢琴二重奏《我的故乡》等。他的音乐作品同捷克民间艺术有密切联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乐观的爱国主义精神。

2、背景资料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这部交响诗套曲创作于1874年9月,当时,可怕的耳疾残酷地折磨着他,但斯美塔那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完了这一巨作。它由六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标题交响诗演奏,也可整体联接起来演奏。这部作品以捷克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斗争历史和传说、波希米亚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为题材,经过精心的构思,以宏伟的气势和充满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捷克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风土人情。它简直就是一部用声音描绘的壮丽画卷。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纵贯南北的最大河流,捷克人民把它比作民族的摇篮。乐曲《沃尔塔瓦河》描绘了河流两岸美丽景色以及风俗人情,并以此表达斯美塔那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3、乐曲分析 音乐开始,两支长笛用波动的音型交错地演奏。随后,加进两支单簧管,表现了一寒一暖两股山泉潺潺而流的音乐形象: 在音乐进行中,小提琴用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的泛音相配合,有如溅起的浪花银光闪耀。接着,弦乐器相继加入,以深沉的律动描绘小溪汇合成宽广的河流。沃尔塔瓦河主题由小提琴奏出: 这个主题深情如歌并富于变化,它抒发着作者对沃尔塔瓦河、对祖国无限的深情及真挚的爱。这个主题形成了整首交响诗的灵魂,经过以大小调交替出现的方式在全乐队中反复呈示之后,乐曲响起了模仿号角的圆号声,表现了河岸旁“林中狩猎”的情景: 接着,一个村庄出现在河岸上,那里传来了捷克民间舞蹈波尔卡的音调: 这是村民们正在欢乐地举行婚礼。波尔卡舞曲由弱而强,然后又逐渐减弱,最后乐声逐渐消失,暗示夜幕降临了。月光下,一群仙女在河面上翩翩起

《沃尔塔瓦河》教学反思

《沃尔塔瓦河》教学反思 《沃尔塔瓦河》教学反思 《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很显然的《沃尔塔瓦河》是一首交响曲。针对现在的学生而论,现在的学生对古典交响音乐根本就不感兴趣,如果一节课要学生们静静的按照书本内容一段一段的听下去,也许没过5分钟大家就睡着了。那么要上这样的一节课到底要如何设计呢? 一、课堂的导入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认为每节课的导入都是非常的重要。曾经尝试,一节课直接进入课堂新课,学生的激情会减少。但是一旦在新课以前加入导入,学生会满怀期待的进入新课。 课堂的导入有很多种,要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式。我每次都会先对新课内容进行一番思考,找出一个贴近新课内

容的介入点,并且最好的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点子。一步一的进行导入新课。例如在“沃尔塔瓦河”的一课中我运用了提问法作为导入手段。通过一些简单的地理小知识抢答来激发学生的激情,最后问:“捷克中最大的河流是那条呢?”从而引入课堂的“沃尔塔瓦河”,对沃尔塔瓦河进行介绍,进行引导,让学生进入一个期待的状态。 原本“沃尔塔瓦河”这交响曲让学生听起来会非常的沉闷,但是经这个方式导入却让学生进入了另外一种积极想了解、想知道的欲望状态,而且这样的状态能为课堂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新课的发展 《沃尔塔瓦河》这首交响曲如果一整首听下去需时10多分钟,如果按这样去听,学生肯定会没有兴趣听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把整首交响曲分段欣赏。首先介绍《沃尔塔瓦河》的曲式---奏鸣曲,奏鸣曲分为引子、呈现部、发展部、再现部、尾声几个部分。那么

在欣赏的过程中也按照本曲的发展让学生去听,每听一小段前都要求学生进行想象,边听边思考本段所表现得内容,再听完了以后提问学生对音乐的印象与感受,让他们口头描述音乐表现的画面。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都尽情的说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法相学生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表现比较积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不设标准答案,因为同一段音乐不同的人听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另外再以举手回答便可加分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为组队争光。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听古典交响乐还是不错的方法。 三、课堂中的拓展 完成了新课内容以后我想应该让学生得到思维性的拓展,那么在课堂中我会设计一点点给学生思维性发挥的拓展内容。例如:在音乐课堂中引入画画的内容,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姐妹课程融合教学的方法。在学生欣赏了一首经典的音乐以后,我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把自

沃尔塔瓦河音乐欣赏

沃尔塔瓦河音乐欣赏 沃尔塔瓦河是流经捷克一条大河,被捷克民族称为“母亲河”。 《沃尔塔瓦河》是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交响诗。 这首富有感染力的、流畅自然的e小调旋律在全曲中起着主导的统一的作用。而森林狩猎的音乐乡间婚礼的民间波尔卡与主题音乐有机的结合。乐曲最后转为F大调,显示了沃尔塔瓦河流向布拉格的更加壮阔于气势雄伟。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村庄,岸边传来了轻盈欢快的波尔卡舞曲。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载歌舞地举厅婚礼。 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

木管乐器宁激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着流动音型,朦胧的月光倾泄,沃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 黑夜将逝,表现沃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出现。音乐渐强,乐队的全奏,铜管乐肆虐的喧嚣,木管乐尖锐的啸叫,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峡谷中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 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大调的基本主题由乐队全奏着,显得更加宽广妩媚而感人至深,充满了欢乐利力量。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布拉格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第一首交响诗中史诗般的“维谢格拉德”主题两次响起,这个主题象征着捷克人民的伟大和光荣,整部交响诗集也有机地贯穿在一起。最后,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动的旋律,宛如河水从容地流向天际,流向远方……

孔子政治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探微 摘要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政治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起到了的重要的奠基作用,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耀千古,昭示后人。本文拟将其政治思想有关理论相结合作一初探,以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孔子论语礼仁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他积极地对社会动荡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试图找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试图改变“无道”的政治现实,他试图全面地说明和解决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及政治本质、国家政治制度、统治方针和方法、统治人才的使用和培养等基本的政治问题,它的理论完整自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他的思想和学说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并一直延伸到今天,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历尽曲折,但依然光芒不减。 一、仁—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仁”、“仁政”是借家政治伦理思想中的核心范畴。“仁”是孔子所发现的人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自觉性畜他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入手来建立“仁”的范畴。从以“孝锑”为特征的亲亲人伦开始,他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孝梯原则的荃础上,孔子又进一步把这一原则推广、扩大到由关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到关切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一切人,进而便又形成了孔子“爱人”、“爱众”的主张,这也是孔子“仁”的第一个含义即爱人为仁:“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孝”进行阐释,反映了对孝文化多种功能的重视,并希望以此来构成一张维护社会和谐温馨的伦理秩序网络。 孔子所说的仁的概念,还有另一种含义,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同样是《论语·颜渊》记载了颜渊请教老师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的这句话,重点在于克己,也就是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孔子一方面强调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阶级应该在政治上采取服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统治者宽以待人的必要性。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孔子仁学的实质,是从道德的层面上理解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生活的。 二、礼—“仁”的表现形式和人的行为准则 要确保仁者“爱人”这一根本思想得到贯彻,必须在鼓励人们自觉行仁的基础上,对各阶级阶层、各社会范畴的行为,提出规范,予以约束。孔子将“礼”视作“仁”得以实现的方式和得以表现的手段,同时认为礼在规范人们行为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人们树立“仁”的思想。因此,他说“克己复礼为仁”由于礼的这种作用,孔子便把礼由社会伦理规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伦理规范。他认为所有的统治者都应该遵循礼的规范治理国家,即“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软户。统治者根据礼的规范治理国家民众,就能够获得民众的薄敬和服从,正所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沃尔塔瓦河赏析

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第二首 沃尔塔瓦河赏析 交响诗组曲 《我的祖国》是斯梅塔那在1874年9月已明显感到耳聋灾难来临时创作的,他以顽强的毅力于1876年完成了由六首交响诗组成的全曲。当第一次公演时,他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了。这六首交响诗分别是:第一首“维谢格拉德城堡”,描写古代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古城,并再现出古代捷克人民的光荣形象;第二首“沃尔塔瓦河”,描写了纵贯南北的捷克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及诗一般的传说;第三首“美女沙尔卡”,写的是民间传说中民族女英雄的故事;第四首“波西米亚的森林”,生动地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第五首“塔波尔城”及第六首“布朗尼克山”,描写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英勇斗争,和对未来胜利的讴歌。 沃尔塔瓦河乃是南北纵贯捷克全国、。并流经首都布拉格的一条著名的河流。作者用音乐刻画沃尔塔瓦河水缓缓地流往成乡僻壤,展现其沿岸的优美景色及农民们生活习俗,从而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刻画了捷克的秀丽风光,倾吐了作者对于祖国的深忱的爱。 沃尔塔瓦河全区可分为八个部分: 一、 “沃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 沃尔塔瓦河的水源原是由两条小溪汇合而成。乐曲先是在弦乐、竖琴伴奏下,竖笛奏出了一个委婉曲折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一;再用单簧管奏出一个与长笛音调反向行进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二。 然后,管弦乐的配器逐层加厚,音乐不断加强,表现出由涓涓细流逐渐汇合成滚滚的合川。接着,在潺潺水声的伴奏下,小提琴声部唱出了一个民歌风的优美旋律,宽阔而又舒展,它成为贯穿全曲的“沃尔塔瓦”的基本主题 二、 “林中狩猎” 在抒情主题未结束时,突然,四支圆号齐声奏出了嘹亮的号角式音调,它与小提琴走出的流水音调交织在一起,使人恍然若见在河边的树林里,鼓角齐鸣,犬马奔驰,正在进行一场紧张而热烈的狩猎活动的场景。 三、 “乡村婚礼” 当狩猎的号角声逐渐远去,河面恢复了片刻的宁静。不久,又传来了一阵轻快、活泼的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这大概是村里的农民们正在庆祝一对青年那女的婚礼吧:那样充满了欢乐,似乎是沃尔塔瓦河也受到了感染,随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呢!

儒家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一)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一、孔、孟政治思想的相同点: 孔子是儒家是想的开创人,孟子是孔子的继承和发展者,所以孔子与孟子的政治思想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都主张“仁”的思想,其具体表现在: (一)、孔子、孟子政治思想基础是一致的,主要从“仁、爱、善”角度思考问题。 孔孟都主张“仁者爱人,人恒爱之”。也就是说,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认为“仁”对一个人的情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自身的“仁”,才能靠这种魅力影响和感化他人,也才能凭此效力于社会奉献于他人,否则“为人者难成君子,为王者难得天下矣”。 翻开《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在很多场合和自己的学生说教时都会涉及到“仁”的理念。比如说,他曾针对对自贡提出的什么是“仁”时回答说“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尔达人。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在回答曾子提出的问题“仁以为己任”时,孔子解释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这就是说,为了实现所谓的“仁”,人们可以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由此可见,孔子理解“仁”就是爱人,同情人,舍身处地的体贴人。 翻开《孟子-离娄》一文,孟子就明确提出了“君子所以易于仁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显而易见在这里分明强调了“仁”对一个人的情操培养的重要性。 孟子提出“性善论”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孔子直接说过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从这句话看不出从皆有的那个“相近的”“天生”的人性是善还是恶,但加上他实际上认定了仁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品性,而仁的本质规定就是“爱人”,所以他心中本有“人性本善”的意思事实未予说明而已。 所以说,孔子与孟子都是从“仁、爱、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其思想基础是一致的。(二)、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一致的,主张“仁治”和“法治”。 孔子主张“德治”即“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思想中揭示了一个基本原则,即为人君者当以德治国,为政与为德是根本分不开的。他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上之风必偃。”①孔子主张的“礼治”与“德治”并无不同,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统治者,领导者要重德轻政即要通过自身为榜样作用和对人民实行道德教化来引导人民。其德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惠民的方式巩固统治权,要求“为政者正身”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②其要求“正身”的思想最终是为了达到“德治”的效果。孔子考虑政治问题基本精神理念就是“德治”思想。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典型的“德治主义”,故而和孔子政治主张完全一致。他们两人的政治思想都是道德的延伸,都想使政治手段和目的都是以道德为依归,而他们的道理思想又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其“仁政”思想的基本精神理念与孔子相同即用“仁政”、“德治”,来教化人民,用道德理念使人们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比如他提出的“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等,看到了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这些都是他“德治”的表现。 所以说,孔子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基本精神理念是一致的,都主张“德治”。

沃尔塔瓦河(交响乐)赏析培训资料

拨响串串琵因音,圆号以极其微弱的力度在长音上爬行,在这迷迷朦朦、水波荡漾、阵阵涟漪飞溅的背景下,小提琴在高音区咏唱出晶莹优美的象征水仙女的主题. 沃尔塔瓦河水继续向前奔流,当它穿越圣·约翰峡谷时,巨浪猛烈的冲击着石头、峭壁,发出雷鸣般的吼声.这里的音乐没有旋律,只有紧张、阴暗、严峻的音响在不断增涨,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加入,使音乐更加凶险. 河水终于冲出了险滩,这时速度加快、力度增强,音乐骤然明亮、坚定,沃尔塔瓦河主题由原本柔和、暗淡的小调式转为明朗的大调,它波澜壮阔、满载胜利的喜悦向前奔腾. 最后,沃尔塔瓦河来到了离布拉格不远的城堡—维谢格拉德,所有的管乐器高昂地奏出这来自第一首交响诗中的古老城堡的主题,象征着捷克民族历史的悠久. 滔滔河水依旧向前奔流,并渐渐地消失在远方. 作品内容: “1.两条小溪从源头始流,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2.汇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3.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响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4.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5.黎

明时刻,沃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6.沃尔塔瓦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7.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带着涛涛的波浪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的旁边流过。8.河水流向天际,流向远方。” 从来没有一首曲子像这样细腻的描写一条河流,它让捷克人引以为傲的沃尔塔瓦河更富灵性。 乐曲为e小调 6/8拍子自由曲式,全曲由引子及六段音乐加尾声组成。 引子.先由两支长笛互相衔接奏出波动的音型,不久又加入两支单簧管以同样奏法奏出与长笛反向流动的音型,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由数条小溪溶汇而成: 第一段是单三部曲式,小提琴深情地奏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沃尔塔瓦河主题: 中间部主题转为G大调,使音乐更加雄壮、明朗。再现时又通过主题的大小调交替.把情感的浪潮步步向前推进。 圆号和小号奏着狩猎的号角声,象征着沃尔塔瓦河正流过一片茂密的森林,C大调:

伏尔塔瓦河教案

《伏尔塔瓦河》音乐欣赏课 教学内容: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教学对象: 初中生 教学目标: 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图片——中国的黄河。“有历史悠久的河流的地方,沃野千里,灌溉便利,使得农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代居民很早便在这些地区生产劳动,生息繁衍,所以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中国有这样一条历史悠久的黄河,捷克亦有一条历史悠久的伏尔塔瓦河,是孕育捷克这么有特色的民族的摇篮。” 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出示地图和伏尔塔瓦河图片) 捷克(?esko)是捷克共和国(?eská republika)的简称,是一个中欧地区的内陆国家,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 “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就是一部以伏尔塔瓦河命名的交响曲。” 作者介绍 (出示斯美塔那相片) 提到了一部交响曲,我们肯定要了解到作者的资料和创作背景。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oichSmetana)(1824-1884),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人。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的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以及特异的民族风格。 体裁 “这部作品的体裁是交响诗!” 交响诗:以音乐的形式表达诗歌的内容。 斯美塔那曾为《沃尔塔瓦河》的内容写了如下文字:“……两条小溪汇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响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沃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带着涛涛的波浪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的旁边流过……流向远方。 将关键词列出:两条小溪、(主题)、森林、农村婚礼、水仙女、斯维特扬峡谷、布拉格古堡、远方。 欣赏 播放音乐。

浅析孔子与老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业 题目:浅析孔子与老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学号: 20121105635 姓名:胡玉霞 2014年 11 月 16 日

浅析孔子与老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姓名:胡玉霞学号:20121105635 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一、摘要 孔子与老子在共同的时代和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反思“礼崩乐坏”和大道隐退之后的世道人心问题。总体而言,就不同之处来说,孔子强调礼治与德治,提倡仁礼并重,以维系社会,安定民生。孔子认为,在“礼崩乐坏”之后,需要人为地提倡、规定一定的道德规范。老子则认为应该遵循大道自然无为的原则,实行“无为而治”。而相同之处,为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生,他们都提出了优良的民本思想,譬如孔子的富民、平均主义思想,老子的均平思想。但是他们的思想也有消极的地方,负面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最终都为后来极端专制的体制所利用,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键词:为政以德无为而治克己复礼 不同点 (一)核心价值追求不同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是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他曾说:“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果统治者自身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依据优良的道德品质治理国家,以优良的道德品质影响民众,就可以获得民众在心理上的支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并不否认刑政之于治理国家的有效性,但是,刑与政也只能使民众免于犯罪,并不能使社会大众的道德良善。所以他把道德的良善视为政治目的,而道德的良善主要是社会大众道德的善化。主张“以德治国”,也是引导民众趋于善良最有效的途径。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是一种消极的政治态度。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好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理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颁布制定以后,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化。但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为,其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二)政治哲学基础不同 孔子的哲学基础是“仁”和“礼”,即借助伦理道德与政治道德的规范,抑制或缓和个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阶层与阶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之间的种种矛盾,以求得社会与国家的稳定与和谐。 关于“仁”的概念,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仁”有一百余处,基本含义有二,一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仁”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爱,相互帮助。认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实现“仁”的根本。二是“克己

沃尔塔瓦河音乐赏析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乐曲的主题部分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由弦乐器奏出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取自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史诗般咏唱的美,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沃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作者使用圆号、小号来表现猎人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和八六拍的节奏来表现猎人正午时分的狩猎场景。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河流流经了村庄,岸边的村庄里传来轻盈欢快的乡村波尔卡午曲,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举办婚礼,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们载歌舞的婚礼场面。这时候的音乐以轻柔舒缓为主,意在表现。在配器上,作者用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木管乐器宁激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这时的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着流动音型就如同那仙女的舞姿,伴着朦胧的月光倾泄,沃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音乐逐渐的紧张起来。基本主题以第一小提琴和双簧管共同演奏,其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变化,以造成逐渐紧张的音乐气氛,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黑夜将逝,表现沃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出现。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音乐渐强,乐队的全奏,铜管乐肆虐的喧嚣,木管乐尖锐的啸叫,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峡谷中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从而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以此来喻示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大调的基本主题由乐队全奏着,显得更加宽广妩媚而感人至深,充满了欢乐利力量。这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波澜壮阔的形象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了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