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利弊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利弊问题”不等同于讨论“网络利弊问题”,本次辩论双方重点是网络对一个群体的影响。

“大学生”与“网络”两者相互作用产生影响,这一影响受两者本身性质、特点或功能、内容等,以及两者的环境共同作用。

大学生是主体,网络是客体;从人与环境关系角度,大学生是影响的接受体。

如果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负面大于正面,就是弊大于利。判断是“负面影响”还是“正面影响”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网络影响与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是两个不同概念,内涵和外延相距都很远。如讲网络影响可能涉及网络文明的概念,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重在现象和事实。

四、立论依据:

1.从事物的两面性分析网络本身的固有顽疾会造成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如网络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

2.网络现状造成的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巨大:语言、不良内容、不良文化侵蚀、邪教、虚假信息、政治攻击、垃圾邮件等;域名主机控制、易受攻击性、网络安全漏洞;网络堵塞、网络自身依赖性;网络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问题、技术壁垒;网络不良环境、网络法制、标准的缺陷。

3.大学生身心特点使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虚拟环境,身心受损:高知识的群体,易于吸收新的知识,易于接纳新鲜事物,对许多不良的东西具有良好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同时,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好奇心理、猎奇心理使他们同样具备年轻人的一些弱点,在网络中自控能力差。

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折时期,成人感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常常深陷其中。

4.网络接触、使用的环境造成网络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现在大学生接触、使用环境主要有三种渠道:网吧、校园网、家庭上网。网吧是大学生最主要的使用网络环境。5.事实依据:大学生在上网时间中用在学习教育方面的时间不到10%。90%以上学生用过QQ聊天,约有10%左右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聊天。网络不良内容对大学生影响面。据有关调查,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玩游戏、网聊、网恋,网络成瘾。

"按对方的逻辑,现在大学生生活时间有那么多放在了网络上,那么这个益处岂不是很大,甚至难以估计,那现在的大学生岂不是个个都是无以伦比的人才,教授级别的人物吗?可现实却又是什么……"

五、攻辩方向

反方重点辩论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论证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所以弊大于利。多已事实为依据。

六、辩论的可能关键点

正方可能多从理论层面进行阐述,我方从多角度阐述,重在讲事实层面的影响。

正方可能以网络的功能和发展为论述重点,我方重在论述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负面的远大于正面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正面影响有哪些?负面影响又有哪些?正方如果始终证明大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人与工具的关系,并不能证明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利大于弊。

网络的作用双方都会论及,正方可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但证明网络作用大,好处多,并不能证明观点。正方必须证明:网络对大学生好处多、影响大、正面影响更大。

我方将着重从大学生面对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本“职”、大学生使用网络现状等角度论证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他们根本听不进教师的教育,各科学习成绩极差,甚至被勒令退学。学籍管理资料也显示,心理障碍和网络成瘾是大学生休、退学的二大主要原因。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由于大学生恋网,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表1显示,有288人,占11.4%的学生因上网而对日常的人际交往越来越淡漠;248人,占9.8%的学生发现自己投注网络而减少了与身边朋友的交流;有192人,占7.6%的学生因上网和家人的交流减少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只满足精神需求。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造成人际关系障碍,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学会共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一些学生网上游戏或聊天时间过长,星期五、星期六更是如此,有176人,占7%的学生睡眠时间不到4小时。平时有36.7%的学生因上网而不按时就餐。这些学生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杰.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植物神经紊乱;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精力和体力的透支,即使下网后,神经的高度兴奋也无法一下子平息,网上刺激的画面和字语还在眼前晃动,使上网者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神经衰弱等“网络综合症”。网上聊天使一部分学生陷入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使美好的心灵扭曲,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

上网养成不好的习惯,产生依赖(生理,心理)

大脑多巴胺升高,调节的失控,增加,兴奋类物质

无法控制的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调,尤其是青春期,大脑的功能到25岁才会趋于成熟,而这个重要的时间段,正是我们大学生成长的年龄关键时段。

模仿犯罪,狂躁症。

1.成瘾性

对于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颠覆曾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习时间,大部分时间在网络遨游中。这是互联网对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一个影响。这个影响,必然导致很多大学生沉浸其中,无法平衡现实和虚拟世界的关系,从而迷失自我。

(自互联网风靡世界以来,全球至少发现了2至3亿整天沉溺于网络的“成瘾”者。近年来,中国媒体也不时出现有关落入网络陷阱一类事件的报道。今年4月,南昌市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17岁高三学生在网吧上网玩游戏时,因心理过度紧张、激动而猝死,更是引起各界议论纷纷。上网主要是打游戏或聊天的至少达90%,中国大学生上网率为84%,沉迷度也达到了73%)

2.虚拟性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大学生较多的将原有的学习时间分配到了互联网中,尤其是再挫折下,无法体会现实的充实感,从而在网络中寻找充实感,久而久之,他们便于现实生活产生脱节。也就不可避免的让他们失去了容入现实世界的能力。如:交际,沟通的能力。也就更不用说来迎接现实生活的挑战。事实上,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在其大学期间遭遇挫折,沮丧,悲观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或境遇。网络为他们提供了逃避这些的渠道。因网络固有的新鲜刺激,必然攻陷大学生本来就不明确的自我规划。

3.传染性

互联网浩如烟海的信息量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找打自己感兴趣的,而对于大学生,他们很少与社会全面接触。外加,这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隐藏着无数的虚假负面资料,而恰恰是这些挑战了大学生的自律极限。大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接触新奇事物异常的敏锐。喜欢感受身心的冲击诱惑。所以这些负面信息,对大学生来讲极有吸引力,如色情信息,赌博信息,极端意识形态。大学生的群体相对集中,年龄相仿,抗诱惑能力较弱,所以容易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传染效果。一旦这种效果形成连对方辩友也不否认的互联网危害将被放大无限放大,这是极其可怕的事件。

4.威胁性

(金山泄密时间,曝600多万用户的数据库信息被黑客公开,随后天涯、开心网、人人网、新浪微博等都相继被曝密码泄露,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泄密事件就此拉开帷幕,)

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互联网发展到目前,从程序到系统到语言都存在漏洞。包括互联网的沟通方式,这也就使得别有用心者找到了攻击的突破口。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弱势群体,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远远不够,更无从谈起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去应对互联网的威胁。如大学生求职中的虚假信息,网络交友中介的虚假信息,防不胜防。之所以这些信息会是虚假的,说明这些信息的制造者一定带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利益(例)。甚至大学生也会成为制造互联网威胁的始作俑者。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