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社团的特点及发展思路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专业社团的特点及发展思路探析

摘要专业社团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专业社团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制约专业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专业社团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校专业社团社团管理发展思路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求学观念的转变,学生管理的思路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社团成为了承载这一变化的重要载体,并在传播知识、提高专业认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专业社团的特征专业社团是学生自愿加入,围绕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传播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为主的学生组织。专业社团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1.专业特色突出专业社团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目的性,社团的成立往往是围绕学生的专业需求、以专业学科为依托,以专业活动为载体。社团定位于帮助会员增强专业认知、提升专业素养,有效地将专业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2.社团管理依靠对口院系力量专业社团相较于其他社团,更加倚重院系提供的支持,如专业教师的辅导、实践基地的搭建等,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型社团挂靠在院系,院系和专业社团的相

互渗透对推进相关专业的发展与创新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实践性强,能更好地与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专业社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一些研究也证实了专业社团开展的活动,更加着眼于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用性强。专业社团中校企联合举办的活动数量逐年增多,合作形式多样、领域也更加广泛。

二、制约专业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山东省两所高校36个大学生社团进行调研,结合相关社团的发展现状,总结得出制约专业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1.专业社团定位不明确,没有良好的传承理念专业社团在高校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相对固定统一的模式,在访谈中,仅有28%的社团有着清晰、明确的理念;大部分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使得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多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2.低年级学生占比较高,社团发展陷入两难困境从社团人员构成比例的情况来看,参与社团活动的主要力量为大一学生,学生进入二年级之后,社员很少参与社团活动。社团中主要负责人为三年级及以上学生的比例仅为14%。这样的人员构成比例造成了专业社团发展中的两难困境。一方面,作为参与活动的主体――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专业知识有限,缺少实践经验,一些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活动难以参与到其中;其作为组织者,开展的活动又难以保证质量。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往往对社团活动的热情减退,在社团中没有形成较好的互动

氛围,失去了专业社团建设的真正意义。3.社团活动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指导与帮助学生认为社团指导老师指导的专业性是社团发展的最大动力,另外是物质帮助以及主要负责人的素质和领导力。经过调研发现,现有的专业社团中专业指导教师的比例较低,且70%以上为青年教师,受到个人科研任务紧、课时量较多等影响,对社团的指导力度不够。从学校层面,对导师的激励措施不足,更多地依靠老师的热情和责任感维系,学生大多通过主动交往才能得到指导,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局面尚未形成。4.物质条件匮乏,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专业社团活动一般都需要相应的资金和场地,但学院对学生社团的经费支持有限,同时学生社团大多采取了免费入会的措施,活动经费上基本维持运转的需要,但无法满足专业性社团开展高品质活动的需求。在所调研的36个社团中,仅有一个社团有集中会议的场所,其他社团活动需要提前申请学校的公共教室,且受到活动场地、学校教学安排、活动时间等多方面的限制,社团内部的交流次数非常有限。

三、专业性社团的发展思路1.建立校团委、学院协同管理的双主体管理模式结合专业社团的特点建立院校协同管理的机制。首先,明确两个管理主体在专业社团指导方面的分工,各负其责。其次,团委可根据相关政策,统一落实对社团进行量化考核等;院系需要充分发挥学科、师资、硬件等方面的优势,从专业角度为社团发展提供资源。通过专

业社团,可以在学校范围内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院系师资、实验平台以及学科资源,给专业社团接受更多的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及专业性。2.健全指导老师配备,发挥专业教师在社团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及鼓励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如通过计算教学工作量量化激励、引入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奖励优秀的指导老师等形式,鼓励更多学科带头人、有较多实践经验的老师参与到社团指导工作中,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更好地发挥社团在育人方面的功能。3.完善各类管理制度,推进社团整体工作的体系化与规范性专业社团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特长,避免社团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已成立的社团,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考察社团的发展方向是否与高校思想教育、人格培育、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一致等因素。从数量和质量上对专业社团进行规范。4.做好学生骨干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推动社团工作的传承专业社团有别于其他类型社团的发展,在专业性和学科知识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要摆脱以往社团成员“大一进、大二退”的现状,吸纳更多高年级的会员以及硕士、博士生的加入。发挥在专业知识积累、专业实践、学科竞赛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并通过以高带低、以优帮新的模式,将社团的文化、精品活动等进行传承,有效促进社团的发展以及会

员的成长与培养,帮助社团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研究实例[J].青年研究,2005,(4).

[2]余芳等.我国高校学生团体的现状、比较与管理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3]郭永邦.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定位与思考[J].职业教育,2009,(9).

[4]朱文艺.论构建大学生专业文化与专业社团的桥梁[J].文教参考,2008,(3).

[5]孟昭萍,李文静.财经类院校专业型社团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