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说明
子宫内膜异位症解释名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解释名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一种由内异位生殖组织(外植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症状是经期疼痛,如经痛、下腹部疼痛、腹痛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子宫外膜腔病 (Endometriosis cavitation),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发病率为3%~17%,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以25~35岁的女性发病最为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残余细胞、系统性免疫紊乱或者遗传因素等原因而发生,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除了子宫内膜外,它还会影响其他内脏,比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症状多样化,表现为经期痛、腹痛、痛经、囊肿、腰酸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腹部检查、B超、MRI、CT等影像检查和子宫腔镜检查,病情稳定时,根据症状及体征可采用经前口服避孕药疗法,做激素替代治疗,对症状较明显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如化学免疫抑制疗法、生物治疗等;若症状严重时,应考虑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期较长,注意休息和及时随访。
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有:
1.健康饮食:应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坚果,少吃油炸食品及甜食,少喝咖啡,多喝水,减少摄入富含热量的食物,以减少体重。
2.适当运动:多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降低体重,改善体质;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加重疾病。
3.保持心理健康:应少压力、注意休息,减少精神压力。
4.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做妇科检查,及早发现病情,避免病情
恶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经期疼痛,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影响受孕,甚至会导致不孕不育,因此,女性要及时就医,如果被发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要接受及时科学的治疗,并坚持疗程,注意保护自身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忌拖延病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享|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点击数:4137 次字体:小大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宫腔被粘膜覆盖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
EMT以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为主要表现,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15%,占痛经妇女的40%~60%。
在不孕患者中,30%~40%合并EMT,在EMT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40%~60%。
该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多见。
绝经后或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故EMT 是激素依赖性疾病。
EMT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浸润和种植生长能力。
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以侵犯卵巢和宫底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子宫直肠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故有盆腔EMT之称。
一、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异位子宫内膜的来源,目前有多种学说。
1.种植学说妇女在经期时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倒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盆腔其他部位,并在该处继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EMT。
但已证实90%以上的妇女可发生经血逆流,却只有10%~15%的妇女罹患EMT。
剖宫产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瘢痕EMT,占腹壁瘢痕EMT的90%左右,是种植学说的典型例证。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EMT可能就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反复经血逆流、炎症、机械性刺激、异位妊娠或长期持续的卵巢甾体激素刺激下,易发生化生而成为异位症的子宫内膜。
4.免疫学说免疫异常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种植、粘附、增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表现为免疫监视、免疫杀伤功能减弱,粘附分子作用增强,协同促进异位内膜的移植。
子宫内膜异位症
B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流产
A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不孕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疼痛:子宫内膜 异位症可能导致
1 严重的痛经,影 响日常生活和工 作
心理压力:子宫 内膜异位症可能
3 导致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影 响生活质量
不孕:子宫内膜
2 异位症可能导致 不孕,影响家庭 幸福和生育计划
治疗负担:子宫 内膜异位症需要
03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通过显微操作将单 个精子直接注入卵子胞浆内, 帮助男性不育症患者实现生育。
04
辅助孵化技术(AH):通过 在胚胎移植前进行辅助孵化, 提高胚胎着床率。
谢谢
03 辅助治疗:如物理治疗、心 理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的心 理压力和痛苦。
04 预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后 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 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有关。一 般来说,经过积极治疗,大部 分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
2
子宫内膜异位 症的危害
对生育的影响
D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
C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早产
3
子宫内膜异位 症的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01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03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和抑郁
定期体检和筛查
01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及时发现子宫内膜异
位症的早期症状
02
定期进行B超检查,了
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
发展情况
03
03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检查 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长期预防措施:短期GnRH-a后联合LNG-IUS
有研究表明GnRH-a联合LNG-IUS在术后预防疼痛复 发方面较单用GnRH-a有更为长久稳定的作用。 但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试验来进一步论证。
➢EMs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采取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来预 防症状和病灶的复发是必要的。 ➢停药后复发仍是目前无法克服的问题。 ➢因此如果暂时没有生育要求,药物治疗应尽可能持续。EM s应被视为一种需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 ➢根据2014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协会(ESHRE)指南, 作为术后二级预防措施,EMs的药物长期治疗定义为用药 时间≥6个月,但更加推荐至少应用18~24个月。
➢研究显示术后长期应用OCs(≥24个月)在EMs症状复发的预 防上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痛经的复发方面; ➢连续性用药又较周期性用药有明显的优势。 ➢术后长期应用OCs是卵巢囊肿复发的保护性因素。卵巢囊肿的复 发率与OCs使用时间的长短之间有剂量-效应关系,即应用时间越 长,复发的概率越低。 ➢连续性与周期性应用OCs卵巢囊肿复发率相当,但是,从复发囊 肿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来看,连续性用药组优于周期性用药组。 ➢OCs中不同种类的孕激素在预防卵巢囊肿复发上效果相似。
长期预防措施:短期GnRH-a后联合长期OCs
➢GnRH-a短期应用后联合OCs,多数研究是评价对于病灶复 发的效果,而对于症状的复发,目前尚缺少大样本临床研究的数 据。 ➢研究表明,卵巢囊肿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短期应用GnRH-a联 合OCs的长期治疗在降低远期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独短期应用 GnRH-a ,但无法确定GnRH-a的短期应用是否进一步增强了长 期口服OCs的治疗效果。 ➢目前尚缺少有关GnRH-a联合OCs的长期治疗与术后单用O Cs长期治疗间疗效的差异比较以及是否与GnRH-a的应用周期 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
1 2
长期随访和复发监测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跟 踪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情况,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和辅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3
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合理 的运动锻炼和生活方式调整,促进身体康复,提 高生活质量。
疾病预防与日常管理
预防措施
01
02
03
定期体检
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以及时发现子宫内膜异 位症等妇科疾病。
避免高危因素
避免多次流产、剖宫产等 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 的因素。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 ,减少炎症的发生。
饮食注意
均衡饮食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 的蛋白质、纤维、维生素 和矿物质。
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
通过调节患者内分泌水平,抑制 异位内膜的生长,常用药物包括 合成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
素激动剂等。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常 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抗凝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栓形成,需要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
手术治疗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通过腹腔镜进行异位内膜的切除或烧灼, 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1
目录
•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介 • 诊断方法 • 治疗手段 • 疾病预防与日常管理 • 特殊人群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 • 前沿研究与展望
01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介
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一、引言: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部器官或盆腔中异位生长。
这种异常生长导致了严重的疼痛、月经不规律及不孕等问题,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2.1 病史采集与详细询问: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性生活史以及相关疼痛表现等信息,在理解患者主诉和个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判断;2.2 体格检查:包括盆腔检查、肛门指检和直肠指检等,通过探测异常灶块和固定感,协助制定进一步的检查计划;2.3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核磁共振(MRI)等技术辅助诊断,这些检查可观察盆腔器官的异常情况,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2.4 病理学检查:通过行腹腔镜手术或活检获取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3.1 保守治疗:3.1.1 非药物治疗:包括调节生活习惯、改善饮食结构、适度锻炼等生活方式干预措施;3.1.2 药物治疗:通过合理应用黄体素、口服避孕药等药物来抑制排卵及月经,缓解盆腔压力和防止异位灶扩散。
3.2 手术治疗:3.2.1 内窥镜手术:通过微创技术,在保护子宫功能的同时剥离异位灶组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3.2.2 子宫切除术:对于无法保留子宫的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手术,但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等。
3.3 中医中药治疗:可选择一些有理论和临床支持的中医中药方剂或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中药有温经活血、调经止痛等作用,能缓解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四、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4.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伴随性其他疾病等因素,制定符合其个体化特点的治疗方案;4.2 综合治疗策略:结合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方法,并选择最适合该患者的方案;4.3 长期随访管理:对患者在接受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后,均应进行长期随访管理,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恰当调整和评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机制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机制分析引言: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以外部位生长并产生功能性反应。
尽管该疾病已经广泛关注,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机制进行分析,包括激素异常、免疫调节紊乱、遗传因素等。
一、激素异常1.雌激素水平失衡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和增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素异常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组织过度生长和迁移,并引发相关的临床表现。
例如,雌激素受体突变可能导致对雌激素反应的过度敏感,从而促进异位组织的增殖。
2.孕酮代谢异常孕酮是一种重要的孕激素,在妊娠期间起着调节月经周期和减缓子宫内膜生长的作用。
孕酮代谢异常可能导致月经失调,进而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些研究表明,孕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水平较低,可能与细胞凋亡、血管生成和神经发生异常有关。
二、免疫调节紊乱1.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稳态和抵御外界侵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免疫调节紊乱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存在免疫活性细胞增多、细胞因子异常分泌等现象,这可能导致对自身组织的攻击和炎性反应。
2.自身免疫性一定比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性肢端坏死等。
这说明免疫系统异常有助于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导致免疫细胞对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的攻击,进而引发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
三、遗传因素1.遗传易感性家族聚集现象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表明遗传易感性在该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患者对激素异常和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的生长与迁移。
2.EP300基因突变EP300基因编码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在胚胎早期器官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近期一些研究发现,某些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存在EP300基因突变,这可能导致胚途叶形成和器官分化过程中出现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情说明指导书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部位,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
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继发性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虽然属于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转移和种植能力,且易复发,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英文名称:endometriosis,EMT。
其它名称:内异症。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某些患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子宫,生殖部位。
常见症状:逐渐加重的继发性痛经、月经异常、不孕。
主要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清CA125测定、人附睾蛋白4(HE4)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重要提醒:子宫内膜异位症疗程长、比较容易复发,患者应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卵巢型内异症、腹膜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和其他部位的内异症。
1、卵巢型内异症卵巢是最易被侵犯的部位,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50%患者双侧卵巢受累,根据病灶特点可分为微小病变型和典型病变型。
(1)微小病变型:为位于卵巢浅表层的红色、蓝色或棕色等斑点或小囊,病灶只有数毫米大小,常导致卵巢与周围组织粘连。
(2)典型病变型:又称囊肿型。
异位内膜在卵巢皮质内生长、周期性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典型情况下,囊内陈旧性血液形成咖啡色黏稠液体,似巧克力样,故俗称卵巢“巧克力囊肿”,若出血新鲜,囊内液也可为暗红色,稀薄状。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多在5~6cm以下。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及冶疗方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及冶疗方案第1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案一、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系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外生长、发育,并伴随月经周期性出血的病症。
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痛,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践,制定本治疗方案。
二、症状1. 痛经: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可放射至腰骶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
2. 不孕:内异症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影响卵子与精子的结合,降低受孕几率。
3. 性交疼痛:性交时,疼痛加剧,影响夫妻生活质量。
4. 月经异常: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5. 下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触及下腹部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
6. 慢性盆腔疼痛:非月经期,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等症状。
三、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药物治疗:口服避孕药、孕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症状,降低疼痛程度。
(2)中医治疗: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方法,调整机体气血,缓解症状。
2. 手术治疗:(1)保守性手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切除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保留生育功能。
(2)根治性手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切除子宫、卵巢等患部组织,以达到根治目的。
3. 术后辅助治疗:(1)药物治疗:术后继续使用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药物,防止病情复发。
(2)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健康教育:(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
(2)合理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3)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四、疗效评估1. 症状缓解:痛经、性交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2. 生育功能:患者术后怀孕率提高。
3. 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心理状况良好。
五、随访及复查1. 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南课件
要保留生育功能者。保守性手术以腹腔镜为首选。
• 2. 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以及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
适合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 效者。
• 3. 子宫切除术: 切除全子宫,保留卵巢。主要适合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
• 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但年龄较轻希望保留卵巢内分泌功
• 3. 不孕: 40%~50%的患者合并不孕。
• 4. 盆腔结节及包块: 17%~44%的患者合
并盆腔包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5. 其他表现: 肺及胸膜内异症可出现经期咯
血及气胸。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会阴切 口内异症表现为瘢痕部位结节、与月经期 密切相关的疼痛。
9
四、诊断
• 1. 临床症状和体征。 • 2. 影像学检查: 彩超检查,主要对卵巢子宫
疗;
• (2)未合并不孕及无附件包块者,首选药
物治疗;
• (3)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内异
症相关疼痛的诊治流程见图 1。
24
25
• 2. 经验性药物治疗:对无明显盆腔包块及
不孕的痛经患者,可选择经验性药物治疗。 一线药物包括:NSAID.口服避孕药及高效 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等)。二线药物 包括 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LNG-IUS)。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改二线药 物,如依然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所有 的药物治疗都存在停药后疼痛的高复发率。 痛经也可考虑中药治疗。
endometriosis)包括瘢痕内异症(腹壁切口及会 阴切口)以及其他少见的远处内异症,如肺、胸 膜等部位的内异症。
7
三、临床表现
• 1. 内异症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 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盆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 顾东风.enl , 3 Ryo s 杨文杰 先兆流产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因素 dK
研究[ . J 中华心理学杂志, 08 1( :8 】 2 0,3 )11 3 【】 蒋丽华 对先兆流产孕妇的心理指导【】国外医学, 4 J 心理疾病分册 .
尿 管子 宫 内膜 异位 症6 , 例 输尿 管 下段 占位 病 变I , 道子 宫 内膜 异位 症 1 。 倒 尿 例 结果 : 例行手 术 治疗, 中膀胱 部分 切 除3 ; 9 其 例 输尿 管病 变部 位切 除 输
尿管膀胱吻合术2 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l 结论 : 捌. 例, 洲。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少见且 多无特异性表现, 故常被误诊或漏 诊 。 以 早 期诊 断 非 常 重 要 。 术切 除 病 灶 效 果好 , 助 药 物 治疗 可 预 防 复发 。 所 手 辅
6 6 9
《 求医问药 ) 半月刊 S e e kMe i l dA k h Me i n 2 1 年 第 l 卷 第 4 dc An s T e dc e 0 2 a i 0 期
显高于对照组( <O0 )提示先兆流产孕妇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P .5。 存在较严
重的 心理 问题 。 l 见表 22 先 兆流产孕妇 心理 护理影 响 因素 的L t 回归分析 结果 : . o i c
2 0 .76:7-34 0 92()33 7
【】 杨惠云 张华华. 5 张瑞丽等.先兆流产孕妇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 护
理 学杂志 ,09 46:5- 5 20 ,2()44 4 5 【】 Se nEM ri ,e t , l s c t nbtenainci ad 6 tf ,a k FKr i Ge a As i i ewe dp et n a ee sn t oao i n mdao fi l m t ni o s wmn【】 Dae s .0 15() ei r o na ai n b e oe Jl i t 2 1 ,24: t s fm o e be
的名词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名词解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也被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病等。
该病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其他部位生长,并伴随着相应的生理反应,如月经紊乱、盆腔疼痛等。
这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许多女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几种假说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
其中最常提到的是“位错假说”,即月经血经过输卵管逆流到腹腔,使得子宫内膜组织植入在腹腔内。
还有“凝固假说”,认为子宫内膜组织通过淋巴或血液途径传播到其他器官。
此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因素也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盆腔疼痛、月经异常、性交疼痛等。
盆腔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以出现在月经前后、排卵期以及性交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有的患者还伴随血块等,甚至有些患者在排卵期出现中周期性出血。
性交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另一个常见的症状,使得患者在性生活方面面临诸多困难。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目前主要依靠病史及体检,但最可靠的确诊手段还是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镜下观察,确定异位病灶的存在,以及判断其组织类型,有助于明确诊断。
此外,还可以辅助应用超声、MRI等影像学技术,帮助医生更好地观察病灶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在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类药物等,可以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增生,减少月经量和疼痛感。
对于病情较重、症状明显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宫腔镜等技术,切除或破坏子宫外异位病灶,以及修复或切除子宫内的病灶。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症状、反复发作等,可能需要行子宫切除手术。
同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有助于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表现
一、症状:约20%患者无明显不适。
(一)痛经和持续下腹痛 特点:继发性痛经、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 部位: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
或大腿。 时间: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以后逐渐
减轻,至月经干净时消失。 程度:与病灶大小不一定成正比。
不育或 早期流产
免疫排斥受精卵 破坏内膜细胞抗着床
EMT与不育—内分泌学说
应激 内膜异位灶
神经内分泌
影响卵巢LH受体合成与维持 L
功能失调
PR 卵泡对LH反应迟
刺激腹膜神 L 经传导
钝 直接抑制E2、P分泌
U
通过多巴胺抗促性腺激素 F
腹腔液中E2、P
卵泡不破裂
不排卵
S
LUF
对内膜细胞抑 制力降低
内膜异位症
② 未 破 卵 泡 黄 素 化 综 合 征 ( LUFS ) : 内 膜 异 位 症 患 者 LUFS的发生率较正常妇女显著增高,故多并发不孕。
③自身免疫反应:患者体内B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抗子宫内 膜抗体,可干扰早期受精卵的输送和着床,腹腔内巨噬细胞增 多亦可吞噬精子和干扰卵细胞的分裂从而导致不孕。
EMT与不育—前列腺素学说
临床表现
(二)月经失调 表现:15%~30%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
经前点滴出血。 原因:可能与卵巢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或同时
合并有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有关。 (三)性交痛
临床表现
(四)不孕症:内膜异位症患者高达40%。 相关病因:
①黄体期功能不足:患者卵泡和黄体细胞上的LH受体数 量少,以致黄体期黄体分泌不足而影响受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PPT演示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精准医疗在子宫内膜 异位症领域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将更加精准、 个性化,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技 术将应用于该领域。
02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的推广
领域前沿动态关注
新型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关注新型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如生物标志物检测、影像学诊断等,提高子宫内膜异位 症的早期诊断率。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探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定制化的药物治疗、微创手术等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生育问题的研究
体征检查
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有压痛 、反跳痛等体征,以及盆 腔检查是否有异常包块或 结节。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腹部或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及附 件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以及是否 有异常回声或包块。
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 的患者,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 信息。
实验室检查
等。
发病机制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有多种理论,如经血逆流、医源性种植、淋巴及静脉播散等。其中 ,经血逆流学说被广泛接受,认为经期时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 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在该处继续生长、蔓延,形成盆腔
内异症。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期 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约为 10%-15%。
深部浸润型和其他部位型。其中,卵巢型最为常见,占80%左右。
03
内异症病例分析
病例思考
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特别是涉及肠道、泌尿系和多重疼痛等方面时)需要多学科的合 作。手术可切除或缩小病灶,恢复盆腔脏器正常解剖结构,是快速、有效的治疗措施。鉴于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率高的特点,建议通过术后辅以药物的降阶梯治疗,实现子宫内膜 异位症的长期管理。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规范中4大类治疗性药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激动剂、避孕药、合成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无一不是以干扰性腺轴、抑制卵巢功能,影 响异位子宫内膜生长为其作用机制。故在药物选择上要把握卵巢功能抑制与保护的平衡点, 如果药物选择不当、使用时间过长等均可造成对性腺轴的过度干扰、卵巢功能过度抑制,即 使停药卵巢功能也难以恢复。
病史资料
•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 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 个人史:14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律,5-6/28-30天,量多,痛经明显。未婚无性生活史。
• 家族史:父母体健,系独生女,无家族遗传史。
• 一般查体:T 36.4℃,P 78次/分,R 19次/分,Bp 115/78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腹平 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谢谢
病史资料
•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系统性疾 病史。无吸烟饮酒史。
• 孕产史:G1P1A0,顺产1次。 • 家族史:无特殊。 • 体格检查:身高:160cm,体重:70kg,BMI:27.34kg/m2。余无阳性体征。 • 专科查体:外阴无异常,阴道畅,分泌物正常,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触血(-),宫体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与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与分析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正常子宫被覆粘膜以外的部位生长所致的疾病。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认为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全身性、非肿瘤性质的疾病。
好发于生育期妇女,主要病变部位为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是引起盆腔疼痛和不孕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过去此病较为少见,所诊断及处理的多为一些症状重、病灶较大的患者。
近些年来,临床上此症的诊断率明显上升。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约1/3患者可表现为突出的典型症候,但是也有部分病人虽然患病但并无症状,或仅间接地表现为生殖功能异常,只是因其他原因行剖腹手术时发现。
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如下:1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周期性的痛经、性交疼痛或慢性非周期性盆腔疼痛。
疼痛多限于盆腔。
少见于胃肠道、泌尿道和肺部系统。
因疼痛是患者的主观症状,很难精确地估计其发生率。
腹腔镜下诊断有明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约30%~50%的患者有疼痛。
而微小病变可能会更高些。
有人报道在一系列无明确病变的盆腔疼痛患者,约有50%的患者从阔韧带、宫骶韧带和子宫直肠陷凹等处的活检证实为微小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程度与病变部位以及浸润深度等有关,与病灶的大小无明显关系。
内膜异位症引起疼痛的原因包括局部压力增加、炎症、粘连、前列腺素产生增加以及病灶侵及神经、心理因素等。
腹腔液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可增加溶酶体酶的释放、诱导组织损伤和疼痛。
2 不孕30%~50%的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不孕。
内膜异位症并发不孕的机制有:(1)机械性盆腔因素: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粘连直接干扰卵巢排卵或影响输卵管拾卵功能。
(2)腹腔液异常: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腹腔液对精子的活动有抑制作用,对受精后的胚胎的卵裂也有抑制作用。
腹腔液中巨噬细胞及其产生的IL-1.IL-6.TNF、前列腺不等增加,巨噬细胞能吞噬精子,降低精子的活力及直线速率,IL-1.IL-6.TNF等细胞因子通过对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及精子活动力的影响而导致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完整版)PPT课件
日常护理建议
保持会阴部清洁
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清洁,可以 减少感染的风险。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可以减轻身体 负担,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 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注意事项
化疗
对于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 症,医生可能会推荐化疗 来缩小肿瘤体积。
手术治疗
保守手术
保留子宫和卵巢的手术治疗,通过切除异位内膜组织来治疗 疾病。
根治手术
切除子宫和卵巢的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
辅助治疗
物理治疗
如热敷、按摩等,可缓解疼痛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心理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帮 助。
相关知识点回顾与总结
重点回顾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和分类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
异位内膜的来源和种植学说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总结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 妇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和复发率
异位内膜的种植和扩散是其主 要发病机制,而遗传、免疫、 内分泌等多个因素均可能参与 其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与诊断
主要症状
继发性痛经
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和腰骶部, 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 大腿,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
。
腹部包块
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 ,直肠子宫陷凹、宫底韧带或 子宫后壁下方可扪及触痛性结 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
实性包块,活动度差。
不孕
内异症患者不孕率高达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说明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宫腔被粘膜覆盖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简称内异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22 EMT以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为主要表现,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15%,占痛经妇女的40%~60%。
在不孕患者中,30%~40%合并EMT,在EMT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40%~6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33 该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以25~45岁妇女多见。
绝经后或切除双侧卵巢后异位内膜组织可逐渐萎缩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暂时阻止此病的发展,故EMT是激素依赖性疾病。
EMT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肿瘤远处转移、浸润和种植生长能力。
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见的种植部位是盆腔脏器和腹膜,以侵犯卵巢和宫底韧带最常见,其次为子宫、子宫直肠陷凹、腹膜脏层、阴道直肠膈等部位,故有盆腔EMT之称。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55 一、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关于异位子宫内膜的来源,目前有多种学说。
1.种植学说妇女在经期时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倒流,经输卵管进入盆腔,种植于卵巢和盆腔其他部位,并在该处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续生长和蔓延,形成盆腔EMT。
但已证实90%以上的妇女可发生经血逆流,却只有10%~15%的妇女罹患EMT。
剖宫产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瘢痕EMT,占腹壁瘢痕EMT 的90%左右,是种植学说的典型例证。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子宫内膜可通过6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淋巴或静脉播散,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EMT可能就是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表面上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反复经血逆7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流、炎症、机械性刺激、异位妊娠或长期持续的卵巢甾体激素刺激下,易发生化生而成为异位症的子宫内膜。
4.免疫学说免疫异常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种植、粘附、增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表现为免疫监视、免疫杀伤功能减8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弱,粘附分子作用增强,协同促进异位内膜的移植。
以巨噬细胞为主的多种免疫细胞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异位内膜的种植、存活和增殖。
EMT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明显变化,患者外周血和腹水中的自然杀伤细胞(NK)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降低。
病变越严重者,NK细胞9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活性降低亦越明显。
雌激素水平越高,NK 细胞活性则越低。
血清及腹水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均增高,还出现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卵巢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
因此,个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对异位内膜细胞的抑制作用,对本病的发生起关键作用。
10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1111 5.在位内膜决定论中国学者提出的“在位内膜决定论”揭示了在位子宫内膜在EMT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在位内膜的组织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特质,与EM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其“黏附-侵袭-血管形成”过程,所谓的“三A程序”,可以解释EMT的病理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又可以表达临床所见的不同病变。
二、病理EMT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为靠近卵巢的盆腔腹膜及盆腔器官的表面。
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腹膜EMT、卵巢EMT、子宫腺肌病等。
12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1313 1.腹膜EMT 腹膜和脏器浆膜面的病灶呈多种形态。
无色素沉着型为早期细微的病变,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呈斑点状或小泡状突起,单个或数个呈簇,有红色火焰样病灶,白色透明病变,黄褐色斑及圆形腹膜缺损。
色素沉着型为典型的病灶,呈黑色或紫蓝色结节,肉眼容易辨认。
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灶反复出血及纤维化后,与周围组织或器官发生粘连,子宫直肠陷凹常因粘连而变浅,甚至完全消失,使子宫后屈固定。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EMT最多见,约80%的内异症位于卵巢。
多数为一侧卵巢,部分波及双侧卵巢。
初始病灶141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表浅,于卵巢表面可见红色或棕褐色斑点或小囊泡,随着病变发展,囊泡内因反复出血积血增多,而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称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因囊肿内含暗褐色粘糊状陈旧血,状似巧克力液体,故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大多在10cm以内。
卵巢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15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连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特征之一,并可借此与其他出血性卵巢囊肿相鉴别。
3.子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部位处于盆腔后部较低或最低处,与经血中的内161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膜碎屑接触机会最多,故为EMT的好发部位。
在病变早期,子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或子宫后壁下段有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
由于病变伴有平滑肌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坚硬的结节。
病变向阴道粘膜发展时,在阴道后穹窿形成多个息肉样赘生物或结节样疤痕。
随着病17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变发展,子宫后壁与直肠前壁粘连,直肠子宫陷凹变浅,甚至完全消失。
4.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直接累及粘膜较少,偶在其管壁浆膜层见到紫褐色斑点或小结节。
输卵管常与周围病变组织粘连。
18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1919 5.子宫腺肌病分为弥漫型与局限型两种类型。
弥漫性的子宫呈均匀增大,质较硬,一般不超过妊娠3个月大小。
剖面见肌层肥厚,增厚的肌壁间可见小的腔隙,直径多在5mm以内。
腔隙内常有暗红色陈旧积血。
局限型的子宫内膜在肌层内呈灶性浸润生长,形成结节,但无包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故不能将结节从肌壁中剥出。
结节内也可见陈旧出血的小腔隙,结节向宫腔突出颇似子宫肌瘤。
偶见子宫内膜在肌瘤内生长,称之为子宫腺肌瘤。
6.恶变 EMT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少数可发生恶变,恶变率约为0.7%~1%,其恶202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变后的病理类型包括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腺棘癌、浆液性乳头状癌、腺癌等。
EMT恶变78%发生在卵巢,22%发生在卵巢外。
卵巢外最常见的恶变部位是直肠阴道隔、阴道、结肠、盆腹膜、大网膜、脐部等。
212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2222 三、临床表现㈠症状1.痛经是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多为继发性,约占EMT的60%~70%。
多于月经前1~2天开始,经期第1~2天症状加重,月经净后疼痛逐渐缓解。
疼痛多位于下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深部及直肠区域,以盆腔中部为多,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渐加剧,但疼痛的程度与病灶的大小不成正比。
2.性交痛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
当性交时由于受阴茎的撞动,可引起232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性交疼痛,以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最明显。
3.不孕 EMT不孕率高达40%~60%。
主要原因是腹水中的巨噬细胞影响卵巢的分泌功能和排卵功能,导致黄体功能不全(LPD)、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早孕自然流产等。
EMT可使盆腔内组织和24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器官广泛粘连,输卵管变硬僵直,影响输卵管的蠕动,从而影响卵母细胞的拣拾和受精卵的输送;严重的卵巢周围粘连,可妨碍卵子的排出。
4.月经异常部分患者可因黄体功能不全或无排卵而出现月经期前后阴道少252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量出血、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内在性EMT 患者往往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
5.慢性盆腔痛 71%~87%的EMT患者有慢性盆腔痛,慢性盆腔痛患者中有83%活检确诊为EMT;常表现为性交痛、大便26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痛、腰骶部酸胀及盆腔器官功能异常等。
6.其他部位EMT症状肠道EMT可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
泌尿道EMT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等。
肺部EMT可出现经前咯血、呼吸困难和/或胸痛。
㈡体征272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2828 典型的盆腔EMT在盆腔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骶韧带或子宫颈后壁等部位扪及1~2个或更多触痛性结节,如绿豆或黄豆大小,肛诊更明显。
有卵巢EMT时,在子宫的一侧或双侧附件处扪到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偏实不活动包块(巧克力囊肿),往往有轻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痛。
若病变累及直肠阴道膈,病灶向后穹窿穿破时,可在阴道后穹窿处扪及甚至可看到隆起的紫蓝色出血点或结节,可随月经期出血。
内在性EMT患者往往子宫胀大,但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多为一致性胀大,也可能感到某部位比较突出犹如子宫肌瘤。
如直肠有较多病变时,可触及一硬块,29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甚至误诊为直肠癌。
四、诊断㈠病史凡育龄妇女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303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重和不孕史、性交痛、月经紊乱等病史者,应仔细询问痛经出现的时间、程度、发展及持续时间等。
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