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
摘要: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的体会是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

关键词:
练习内容;素材;命题能力;联想;未知;已知领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正文):
指导学生练就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的体会是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

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精选练习内容,整理收集习作素材。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明确的目标。

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

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远大理想;③传统美德;④奉献精神;⑤弘扬正气;⑥见义勇为;⑦艰苦奋斗;⑧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⑨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等等。

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
多,也可交融。

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

二、强化训练命题能力,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作文题目甚至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的作文,都不会给高分。

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

那么如何拟题呢?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

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

《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这个作文题目,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

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母亲为儿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

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

这样,作品也因之而增添了无穷的亮色。

⒉由所给材料展开联想,围绕联想内容拟定文题。

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写作,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联想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强烈的美感效应。

如余秋雨的散文《腊梅》,文中写了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使众多身患绝症的
病人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

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结合在一起,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

这样拟题,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深化主题。

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

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

三、转未知入已知领域,打破难以下笔的局面。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是学生能形成有形的考场素材库。

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有时学生也会难以下笔。

此时,能够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则成了作文成功的关键。

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写成文章。

如前几年全国考题要求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自拟题目,写出文章。

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

这样写,固然可以,但难出佳作。

因为有多少学生能对这一涉及科技发明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就必然陷入握笔难书的境遇。

而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三位不孝儿女,原想通过移植记忆,摸清母亲遗留下
来的家底,可记忆移植之后,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

这样,作品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位作者就是把未知领域转入了入已知领域,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的孝的素材进行了重新整合,从而写出了好的文章。

以上体会,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愚见,望同行们斧正。

参考文献:
[1]范淑君《积累和储备——作文教学的有效途经》
[2]叶圣陶关于作文教学的50句箴言
[3]韩箫《学以致用返璞归真-----作文教学我之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