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历程研究

合集下载

军工行业分析报告

军工行业分析报告

军工行业分析报告在中国,军工行业一直都是备受重视的行业之一,这个领域的发展也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在该行业中,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对中国军工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针对其发展的建议。

一、定义军工行业是指国防军事工业、科技工业和国家安全工业等领域,主要负责国家安全和军事事务的研发和生产。

这个行业通常被认为是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和高度机密性的领域。

二、分类特点1. 此行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军用产品,例如武器和装备等。

2. 其产品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并有很高的机密性。

3. 军工行业具有高附加值,其产品的利润率较高。

4. 由于军工行业与军事相关联,其公司面临着对国家安全各方面负责的压力。

三、产业链军工行业产业链主要由军品组件制造、设备集成、工程建设、工程支持、科研开发、设计、训练和出口等环节组成。

其中,军品组件制造和科研开发是整个军工行业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四、发展历程中国的军工行业起步于1950年代。

自那时以来,该行业一直在稳步发展,并于1993年开始实行国有企业改制和股份制改造。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工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并逐渐开展了许多重要的计划和项目,如神舟系列飞船、歼-20战机等。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 《国务院关于支持国防工业和科技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主要关注于鼓励国防工业和科技工业的发展,鼓励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对国防工业和科技工业的支持。

2. 《国家技术创新中长期规划纲要》:该文件主要规定了军工行业应该加强核心技术领域创新,面向民用市场加强创新研究、推广应用以及保障国防安全。

3. 《关于加强军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该文件主要关注于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军工企业改革、转型升级,推进企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4. 《中国制造2025》:该文件主要规定了军工行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包括增强军工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推广民用化产品和设备等。

军工行业研究报告

军工行业研究报告

军工行业研究报告军工行业是指军事装备制造和军事技术研发领域。

军工行业的发展与国家安全和国防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实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行业概述、发展历程和前景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军工行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防需求的增加,军工行业也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军工行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特点,其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军工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军事装备的研发与生产始终在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起到重要作用。

在现代军工行业的发展中,军事科技和工业技术的交叉融合推动了军事装备的创新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军工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军工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升级,军工行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军事装备的研发和升级将成为各国军队提升作战能力和保证国家安全的关键。

其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军工行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需求。

在现代战争中,各国间的军工贸易和技术合作已成为普遍现象,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军工行业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国家政策和法规对军工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导向作用。

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引导将直接影响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其次,军工行业的发展还受到军事科技的进步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影响。

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将推动军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军工行业的发展还受到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和合作机会的开放与否将直接影响军工行业的发展格局。

总之,军工行业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防的重要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政府的支持和投资、技术进步和国际市场的开放将促进军工行业的发展。

同时,军工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共同应对国际安全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军工仿真企业前景分析报告

军工仿真企业前景分析报告

军工仿真企业前景分析报告1.引言军工仿真企业是指以军事领域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仿真技"2.1 军工仿真企业概述":,"2.2 军工仿真技术应用":,"2.3 军工仿真企业发展趋势":,"3.结论":"3.1 军工仿真企业前景展望":,"3.2 挑战与机遇":,"3.3 总结":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json"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对军工仿真企业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发展历程和行业特点。

接着,我们将探讨军工仿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在军工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最后,我们将深入分析军工仿真企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市场前景、技术趋势和竞争格局,以提供读者对军工仿真企业前景的全面了解。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军工仿真企业的前景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当前军事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

通过对军工仿真企业概述、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旨在为企业和军事相关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对军工仿真企业前景的展望,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发展策略参考。

2.正文2.1 军工仿真企业概述军工仿真企业是以军事工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企业,主要从事军事仿真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军事仿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仿真软件等技术手段来模拟实际战场环境,实现对武器装备、作战行为、战术战法等方面的仿真和模拟。

军工仿真企业通过研发和应用军事仿真技术,可为军队提供训练、评估、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军事作战能力和效果。

在当前信息化战争的背景下,军工仿真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军事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解析

企业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解析

企业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解析企业研究院的发展历程企业研究院是一个为企业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科技咨询、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随着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研究院也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军工领域成立了第一批研究院。

这些研究院起初的任务是为军队提供科技支持,但随着军工工业不断向民用领域转化,这些研究院的任务也逐渐转向民用领域,逐渐成为企业研究院的先驱。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对科技事业的投入逐渐增加,企业纷纷成立自己的研究院,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实施“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企业研究院逐渐成为重要的创新主体之一。

近年来,企业研究院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研究院的趋势解析1.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人才是企业研究院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企业研究院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2. 搭建开放性的创新平台企业研究院需要更加注重知识共享和开放创新,建立和推广开放性的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效率。

3.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企业研究院不仅要关注科学研究,也要注重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

未来,企业研究院需要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加强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落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

4. 探索国际化合作模式随着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研究院需要加强国际化合作。

未来,企业研究院可以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合作研究机构等方式,与国际先进科技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展开积极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5. 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企业研究院也不例外。

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研究院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数字化转型也能够推动企业研究院参与数字产业生态系统,从而获得更多商业机会。

6. 推进跨领域创新跨领域创新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发展研究

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发展研究

第 4个时期 : 从合到分。6 o 年代,与苏联 关系破裂 安

寓军于民
军民结
中围分类号: 2 文献标识码: F 4 4 A 文章编号:0 4 4 1(0 90 — 7 — 2 10 — 9 42 0 )2 0 8 0

需剧 反 势 划有1更 求收 需央 展地 生 急 工 减技 自发 弹 有计 立展 求 国开 , ,工 中 中/ 强 步 防 科 骤 央
202 0 10)
素的变化 , 我国国防科技 : 工业产业发展思路历经几 次转换 。 根据发展思 路的调整 , 可以将建 国后 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 。 1以提高供给能力为 中心的阶段( . 建国至 2 O世纪 7 O年代末 ) 。这一 阶段 , 就总体而言 , 国际国内形势严峻 , 薄弱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庞大 的军品需求之间的矛盾 比较突 出, 提高供给能力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 主要方面。 这一阶段内 , 我国处 于计划经济体制下 , 国防科技工业也处于 高度集 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 , 于当时“ 对 一穷二 白” 的中国 , 这种体制对 集 中有限资源 , 迅速建立和发 展国防, 曾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但这一 体制存在种种 弊端 , 加上 国防科 技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等多种因素 , 国 使 防科技工业的产业发展在整体上呈现 出一种非均衡状况。 就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而 言 , 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生 产能力不足 , 而落 后武器装备生产能力过剩。由于安全形势很不稳定 , 国防科技工业基础 十分薄弱 , 中央决定集中力量, 加快建设步伐 , 使武器装备生产数量迅猛 增加 , 国防科技工业快速扩张的过 程中, 在 低水平的武器装备过度膨胀 , 但 高技术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却严 重不足 。 然“ 虽 两弹一星” 等一批重点项 目, 带动 了国防科技工业科 研生产 能力 的提升 , 但从总体上看 , 现代武 在 器装备高速更新换代情况下 , 我们的科研生产手段老化 , 工业水平滞后 , 基础设施不完善 , 使中国国防工业 的科研生产能力与武器装备 的高技术 化趋势不相适应 , 武器装备总水平与国防发达 国家存在严重的时代差 。 就军 民关系而言 ,分” “ 是这一 阶段 的主旋律 。由于国际国内安全形 势很不稳定 , 较长时期处于战争或战备状态 , 品需求庞大 , 军 所以国防科 技 工业部 门和军工企业专注于军品生产 , 很长 时期内军工封 闭, 自成体

新常态背景下国有军工企业发展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国有军工企业发展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国有军工企业发展研究王 键(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36)[摘 要]“新常态”既是党中央对新时期下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又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企业发展的客观大环境、大背景。

“新常态”决策一提出,就引起了全社会人民的强烈反响,各领域专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具体发展措施提供全方位的分析与建议。

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国有军工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如何适应经济转型、调整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值得深思谋划。

文章从几个方面对新常态背景下国有军工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相信对现实经济运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军民融合;“一带一路”[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15 083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是党中央首次将“新常态”作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正式提出。

2016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

“新常态”之所以“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传统的依靠资源、人口红利等的竞争优势由强转弱,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

新常态下,对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求虽然降低了,但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却更加重视,这就要求经济运行结构要更加注重提高效率和质量,即是指经济结构要不断优化升级。

三是经济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传统动力主要是依靠投资驱动以及低成本的大量资源投入,而新常态就是要改变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这就要求经济的增长再不能像传统一样依靠投资驱动,而是应该以创新为驱动。

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

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

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
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下是主要的发展阶段:
1. 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中国在这一阶段主要依赖外国进口的军事装备,国内没有形成独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但是,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军事技术的重要性,并在一些地方建立了军工企业。

2. 创建阶段(1949年-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国防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系列军工企业,并组建了核武器、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的研究机构。

3. 壮大阶段(1966年-1976年):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军工企业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

中国政府注重自主研发和创新,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军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得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4.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政府鼓励引进外国军事技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军工企业的改革和管理,提高了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5. 现代化阶段(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提高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地位。

中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军事装备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突破和创新成果。

军工研究报告优秀范文

军工研究报告优秀范文

God will not treat hardworking people badly, nor will he sympathize with fake hardworking people. It knows howhard you work.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军工研究报告优秀范文篇一:中国军工行业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报告摘要及目录军事工业是指与军队或战争(战备)有关的工业方面,在我国,主要是指主要为国防建设服务,直接为部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其它军需物资的工业部门和工厂等军需单位。

军事工业主体,指军工产品与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中的当事人,主要有企业、中央政府和军队,有时涉及某些特定中介机构。

军工行业具有巨大的民用前景。

由于国家长期的重点投入,军工行业技术实力很强,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最先应用在军事领域,一旦进行民用,则具有很高的外部效益。

浅析军工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浅析军工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摘要:本文从企业信息化的定义、军工企业信息化特点和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谈起,依据军工单位信息化组成的情况,描述军工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所涵盖的六个子系统,并着重对信息安全标准系统进行论述,使军工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标准建设内容和重点上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关键词:军工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1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在企业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辅助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信息的控制和管理,使企业经营过程对有价值信息感知、筛选和使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降低管理、运营等成本。

1.1信息化水平运用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软件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研制和行政管理等过程进行辅助,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②实施一些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③使用互联网作为基本工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在特定类型的企业中,不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1.2信息标准化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信息化标准体系参与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

1.3信息化体系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形成过程有指导和手册性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研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纲领性作用,并且是技术依据和标准的提供来源,至关重要。

1.4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较多,企业信息系统规模和需求是较为典型的基础信息系统,涵盖了一般信息系统根本的六个要素: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1.5信息化体系组成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组成分析,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标准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运维管理过程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和遵循的标准汇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各军工企业只是盲目 地引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分散开发,独立运营,没 有进行统筹协调和安排。因此,在企业内部各种数据信 息难以有效流转,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虽然 这些相互独立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经营和生产的 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收效甚微,没有为企业带来太 可观的利润。企业斥资购置的微机和信息系统反而成了 高投资低回报的不良资产,这极大地挫伤了部分企业对 于信息化的积极性。 (三)企业级信息系统集成应用阶段
时间进入 2000 年,功能更加丰富的 ERP(企业资源 计划)逐渐取代了 MRP Ⅱ,陆续在多个领域的军工企业中 引进并应用,尤其是那些生产、服务复杂,供应链较长的 行业。ERP 在 MRP Ⅱ的基础上,将物流、人流、资金流和 信息流整合到一起,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高度集成的职能系 统,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但是,ERP 需要同企 业的业务流程融合到一起才能成功。部分企业在引进 ERP 时,未能理解 ERP 的真正内涵,没有以企业原有业务流程 重组为目的,反而仅仅停留在以计算机操作代替手工操作 的初级阶段,导致 ERP 系统效率低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洪波 . 军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探讨 [J]. 微电子学,
2013(12). [2] 邓颖慧 . 浅析军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J]. 管理论坛,
2013(23). [3] 周宏仁 . 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 [M]. 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白万纲 . 军工企业:战略、管控与发展 [M]. 北京:中国
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军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自 70 年代开始起步,80 年代掀起了高潮, 90 年代进入快速 发展阶段,2000 年以后在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已基本得 到普及,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40 多年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但就 信息化的规模、层次和总体水平而言,同西方发达国家 相比,我国军工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内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 件的问题,硬件投资特别多,对员工的激励和培训却严重 不足。信息化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实现,企业只有把握好人 才这个核心资源才能加快自身的信息化进程。在选聘人才 时,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为信
· 99 ·
企业管理
息化人才提供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平台。一方面可以提高 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能充分调动他们的 积极性,从而留住人才。此外,企业也要注意招收一些既 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可以担任管理层和技 术人员、企业和技术提供商沟通的桥梁,提高沟通的效率, 让信息更畅通。在大规模招聘信息化人才之前,企业自身 原有的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还应做好对这 些员工的信息化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人 才队伍,企业才能获得长期持久的发展动力。 (四)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制定正确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80 年代,国内出现了“微机热”,以 CAD、CAM 为代表的产品设计制造技术、以 DBASE 数据库管理系 统为代表的管理(决策)信息技术、以 MRP 为代表的物 流管理技术开始进入我国。与此同时,军工企业开始重 视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设备逐步走向自动 化和现代化。许多企业也购置了少量的微机,并分配到 各个业务部门。
事实上,早在 1981 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就从德国工程 师协会引入了第一套 MRP Ⅱ软件,后来各大军工集团也先 后引入,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 90 年代中期,在航空 航天、装备制造、电子等领域,MRP Ⅱ才真正得到大规模 的推广和应用。大多数企业在应用 MRP Ⅱ之后都获得了或 多或少的收益,然而由于缺少整体规划,MRP Ⅱ的应用范 围仍然只局限在制造业中,并且仅限于在企业内部管理和 应用,在某些环节上甚至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尝试,并没有进行普及推广。因此,这些信息技术的应 用虽然在提高操作精度、降低劳动强度方面取得了良好 效果,但对企业整体效益的贡献较小。这也与当时我国 的经济体制有关,军工企业的管理者虽然察觉到了信息 化对于改进传统生产流程的巨大作用,但是对信息化建 设的认识还不充分,仍然停留在基于计算机文件系统的 简单技术引进和应用上。 (二)单项信息技术和局部系统应用阶
社会出版社,2011. [5] 李洪彦 . 国防信息化建设研究 [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9. [6] 吴伟仁 . 军工制造业数字化 [M]. 北京 : 原子能出版社,
2005.
(上接第 97页)
持了市场准入问题的解决。 目前,海尔全球设立了三十多个设计中心、制造基
地和贸易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等手段,海尔在提升企业 的国际化经营规模同时,有机地整合了当地的优势资源, 并带动了产业跨越海外市场的技术贸易壁垒阻碍。
90 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 局域网的出现,为那些受累于“信息孤岛”的企业带来 了希望。出于对内部业务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需求,
作者简介:史猛(1992- ),男,籍贯:山东郓城,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备项目管理 .
· 98 ·
企业管理
国内军工企业开始发展功能更为强大的、基于局域网技 术的 MIS 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制造业则采用了面向过程 的软件技术来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MRP Ⅱ。MRP Ⅱ是一种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将统 一的管理信息传达给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各部门的数据 变动也可以通过 MRP Ⅱ快速反馈给其他部门,克服了过 去那种部门间信息不通、盲目决策的困难。
总第 576 期 第 13 期
管理观察 Management Observer
2015 年 5 月 上旬出版
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历程研究
史 猛,刘国庆,孟凡宇
(装备学院,北京 101416)
摘要:军工企业既承担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任务,又背负着军队装备研制、生产的重要使命。在国防工业 市场需求的牵引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军工企业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的进程,科研水平及 生产制造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笔者将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 行了总结,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军工企业 信息化 历程
一、军工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一)信息技术引进阶段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沈阳飞机制造厂就开始应用
计算机技术进行歼击机零部件设计和机床改造。70 年代, 部分军工企业在初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改进生产方面取 得了一些成果。如,1972 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采用 国产计算机和符号指令编程技术进行刀具设计、机床编 程、计划编制以及定额管理;1978 年,沈阳鼓风机厂在 全国率先引进了 IBM 计算机系统等。当时主要进行的是 单项业务数据的处理和辅助管理,这类系统功能简单、 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而且只是在某个职能部门进行
对于一些资金实力不太雄厚、业务较为单一的军工 企业来说,他们缺乏进行大规模信息化改造的动力。尽 管没有应用诸如 CIMS、ERP 等涉及企业经营全过程的 大型信息系统,但一些单项和局部的信息系统在这些企 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根据《中国信息化形势分 析与预测》报告,自 2002 年以来,CAD 在机械企业中 基本得到普及,重点骨干企业 100% 甩掉了图板,广泛 应用了 CAE、CAPP、VA 等技术。部分企业实现了 CAD/ CAE/VA 的集成,少数企业实现了 CAD/CAPP/CAM 的集
成,很多企业实施了 ERP,开展了电子商务。相当多的企 业应用了 MRP Ⅱ、PDM、SCM 等,一些先进的企业已 经可以通过网络对客户所使用的产品进行远程诊断。[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推进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结合自身实际推进信息化 有调查显示,许多国有军工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还
停留在表面,认为“只要投入资金购买设备就是搞信息 化”,毫不注意改良企业自身的制度和环境建设。有的 企业在选择信息系统时不管企业自身的现状和条件,一 味倾向于国外的提供商。某些企业甚至认为信息化是技术 人员的职责,管理部门仍然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考核和管 理,造成了技术和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因此,企业在 进行信息化改造时,首先要做的即是转变原有的陈旧观念。 只有让所有员工都参与进来,信息化才能推进下去;再者,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长期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在进 行全面信息化改造时,企业必须慎重决策。不仅要广泛 借鉴、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还要对企业自身的状况 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不可贪大求全,贸然实施。 (二)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法律制度
三、结束语
我国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
探索,为加速国防工业现代化、实现数字军工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尽管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力, 有时甚至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无数的成功案例已经证 明了信息化在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 的积极作用。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在发 展速度和规模上同国外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走向 全面信息化的道路上,军工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从基础 设施建设和流程优化改造做起,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 法,努力开创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以支撑国 家完成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军事变革”,为国防建设 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过程,涉及企业各个方面 的问题,必须统筹协调,科学谋划,运用系统工程的思 想全面建设。切不可因为看到某一技术或系统的优势,盲 目引进,从而造成企业整体效益的下降。在某些企业中一 直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正是盲目引进信息化单项技术的 后果。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美军“需求革命”的经验。 在规划和引进信息化技术时,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思想, 加强顶层设计,使企业实行的各项信息化技术做到“生 而联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各个系统间的隔阂。此外, 在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时,既要考虑企业今后长远发展 的方向,又要兼顾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 也是破解我国军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瓶颈的一种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