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理论与技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理论与设备
考核方式
• 总分=100 %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 平时成绩 = 30%
=作业10%+实验10% +考勤10%
人类用火的历史
燃烧工程的产业背景
人类的能源动力系统全景
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37.6亿吨标煤, 其中非化石能源比重9.8%
2013年全国发电量52451亿千瓦时, 折合标准煤6.6亿吨
汽车尾气污染物:微粒 (PM)
微粒富集了各种污染元素, 如多环芳烃、苯并 芘等都是至癌物质。 • 微粒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与微粒大小及其组成 有关。微粒愈小,停滞于人体肺部、支气管的 比例愈大,对人体的危害就愈大。较大的微粒 ( 例如大于 5 μm),不能深入呼吸道,常到鼻、 喉处便被阻住。由于柴油车排气微粒粒径分布 的峰值通常在 0 . 1 μm 左右,故处于能在大气 中长期悬浮的尺寸范围内,因而对人体健康有 很大威胁。
能源视角下的三类企业
能源生产企业:供应商品能源(电力、热力、商品燃料) 能源消费企业:采购并使用商品能源 能源消费兼生产:使用商品能源并副产另一种能源产品
能源生产
将一次能源加工为商品能源
—— 产出:商品燃料、电力、热力
商品燃料生产与供应
电力生产与供应 热力生产与供应
能源消费:生活消费
采购商品能源,用于日常生活
热能消费:
用作工艺热源
机械驱动系统全景
电网 配电系统
电动机 变速箱 使用机械能的设备
无灰燃料 发动机
商品燃料
锅炉 蒸汽机
热源系统全景
电网 配电系统
电热装置 热泵 热媒系统 热用户
商品燃料 燃烧器
换热器
热网
典型的工厂供热系统
锅炉(煤、气、油、电)
热媒管网 蓄热器 热媒 导 蒸 热 热 热 汽 水 风 油
用热设备 余热回收
工厂动力系统分类
只消费机械能的企业 消费热能为主的企业 同时消费热能与机械能的企业
减排背景下的工厂动力系统
SOX、NOX、颗粒物等排放指标越来越苛刻
消费商品燃料的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商品能源的相对购入比价
商品能源
煤 锯末、稻壳、蔗渣 秸秆压块 木炭、木质颗粒 重油 天然气 电
电网 配电系统 发电机
厂内供电
无灰燃料 发动机
商品燃料
锅炉 燃烧器
蒸汽机
使用热能的设备
余热回收
新型工厂动力系统的主要内容
新型发动机 新型燃烧器 清洁燃料
低排放锅炉与窑炉 小型热电联产系统 余热回收系统
有机废弃物能源利用 动力系统联产副产品
新型换热器
新型压缩机 大容量蓄热器
新型热媒
燃烧技术的工业应用领域
汽车尾气污染物:碳氢化合物(HC)
• 碳氢化合物,包括未燃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 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物,如苯、醛、 稀和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200多种复杂成 分。饱和烃危害不大,不饱和烃危害性很大, 甲烷气体无毒性。当甲醛、丙稀醛等醛类气体 浓度超过1×10-6时,就会对眼、呼吸道和皮肤 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浓度超过25×10-6时,就 会引起头晕、恶心、红血球减少、贫血,进一 步增大浓度时会急性中毒。苯是无色气体,但 有特殊气味。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带多环的多芳 香烃,如苯比芘及硝基烯,是强烈致癌物质。
窑炉( 燃烧器 + 炉膛) 机械热泵 ( 压缩机 + 换热器 + 热媒系统 )
高效系统—— 热电联产、余热回收
廉价清洁燃料—— 生物质、洁净煤
企业的对策
燃料成本占比低、高附加值产业
——煤改气、煤改油、煤改电
燃料成本占比高、附加值低的产业
出路之一:大幅度提高系统能效
出路之二:改用廉价的清洁燃料
热电联产与余热回收系统全景
——采购并使用商品燃料、电力、热力 终端能源消费的能量形式:机械能、热能、光
光能消费:用于照明等
机械能消费:用于机械驱动
热能消费:
用作生活热源
能源消费:工厂动力
使用商品能源,用于动力系统
——采购并使用商品燃料、电力、热力 终端能源消费的能量形式:机械能、热能、光
光能消费:用于照明等
机械能消费:用于机械驱动
• 煤烟型污染 • 石油型污染
排烟:燃煤
SOx、NOx、PM • 燃煤是雾霾的重要成因 • 燃煤是酸雨的基本成因
排烟:汽车尾气
• 机动车的有害成份分担率: CO 86% 60% HC 90% 86.8% NOx 56% 54.7%
• 上海 • 北京
内燃机排放的毒性
• HC、CO、NOx、PM、醛类化合物等
现代燃烧技术使命
• 揭示燃烧现象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其机理 • 达到对燃烧过程的精确控制 • 达到高效、清洁能量转换
化学能向热能的转换
燃烧过程涉及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变化 •形成浓度合适的可燃混合物。 •形成具有连续传播火焰能力的火焰核心。 •急速的燃烧化学反应,释放热量。 •火焰的传播。 •燃烧产物的生成。
课程的主要内容
燃烧理论:
• 化学热力学 • 化学动力学 • 传递过程
着火机理 火焰传播 热量传递(温度分布)
传递过程
质量传递(浓度分布) 动量传递(速度分布)
燃烧设备:燃烧计算,火床、火室、流化床设计
我国的煤炭消费
• • • • • 火力发电 冶金 工业动力与热力消费 日常生活热力消费 工业原料
我国的成品油消费 动力机械大量消耗成品油
货车、轿车、 客车 (46%) 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44%) 铁路、海运、渔业、石油机械(8%) 其他用途 (2%) 内燃机 (61%) 其他 (39%)
大气环境现状
• 内燃机
• 燃气轮机 • 锅炉
• 工业炉 • 消防
能源危机下的燃烧科学与技术
燃烧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进步。 目前人类消费的热力、电力和动力绝大 部分由化石燃料转换而来(转换过程通 常都要经历燃烧过程),化石燃料的储 存量有限的。 —— 能源危机
燃烧科学与技术的新挑战
• 燃料燃烧过程会产生有害的排放物质: SOx、NOx、CO、HC、PM • 燃料燃烧过程会产生温室气体CO2。 —— 环境压力
汽车尾气Fra Baidu bibliotek染物:氮氧化物(NOX)
• 氮氧化物是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氮氧化物有 NO、NO2、N2O3、N2O5等,总称NOx。NO是 无色无味气体,只有轻度刺激性,高浓度时会 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轻度障碍,NO可以被氧化 成NO2。NO2是一种棕红色强烈刺激性的有毒 气体,1×10-6就感到恶臭,它对人体健康毒害 较大。NO2吸入人体后,和血液中的血红素蛋 白(Hb)结合,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对心、 肝、肾都会有影响,还会使植物枯黄。
光化学烟雾,刺激眼睛和喉咙,毒害植物
• 微粒物
可入肺,含有致癌物
汽车尾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
• 一氧化碳是燃油在空气不足情况下的燃 烧产物,是汽油车排放中浓度最大的有 害物质。一般说来,汽油车排放中的一 氧化碳浓度约在3~4%范围之内;一氧化 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窒息性有 毒气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以后,因为 一氧化碳比氧气与血红素结合的亲合力 要大210倍,就会使人感到头痛、头晕, 出现中毒现象;
单价(¥/MJ) ~ 0.030 ~ 0.027 ~ 0.033 ~ 0.062 ~ 0.072 ~ 0.11 ~ 0.17 ~ 0.19
相对值 1.0 0.9 1.1 2.1 2.4 3.7 5.7 6.3
柴油
工厂动力系统的核心设备
发动机、燃烧器、换热器、压缩机、蓄热器
组合装备
锅炉 ( 燃烧器 + 换热器 + 热媒系统 )
考核方式
• 总分=100 %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 平时成绩 = 30%
=作业10%+实验10% +考勤10%
人类用火的历史
燃烧工程的产业背景
人类的能源动力系统全景
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37.6亿吨标煤, 其中非化石能源比重9.8%
2013年全国发电量52451亿千瓦时, 折合标准煤6.6亿吨
汽车尾气污染物:微粒 (PM)
微粒富集了各种污染元素, 如多环芳烃、苯并 芘等都是至癌物质。 • 微粒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与微粒大小及其组成 有关。微粒愈小,停滞于人体肺部、支气管的 比例愈大,对人体的危害就愈大。较大的微粒 ( 例如大于 5 μm),不能深入呼吸道,常到鼻、 喉处便被阻住。由于柴油车排气微粒粒径分布 的峰值通常在 0 . 1 μm 左右,故处于能在大气 中长期悬浮的尺寸范围内,因而对人体健康有 很大威胁。
能源视角下的三类企业
能源生产企业:供应商品能源(电力、热力、商品燃料) 能源消费企业:采购并使用商品能源 能源消费兼生产:使用商品能源并副产另一种能源产品
能源生产
将一次能源加工为商品能源
—— 产出:商品燃料、电力、热力
商品燃料生产与供应
电力生产与供应 热力生产与供应
能源消费:生活消费
采购商品能源,用于日常生活
热能消费:
用作工艺热源
机械驱动系统全景
电网 配电系统
电动机 变速箱 使用机械能的设备
无灰燃料 发动机
商品燃料
锅炉 蒸汽机
热源系统全景
电网 配电系统
电热装置 热泵 热媒系统 热用户
商品燃料 燃烧器
换热器
热网
典型的工厂供热系统
锅炉(煤、气、油、电)
热媒管网 蓄热器 热媒 导 蒸 热 热 热 汽 水 风 油
用热设备 余热回收
工厂动力系统分类
只消费机械能的企业 消费热能为主的企业 同时消费热能与机械能的企业
减排背景下的工厂动力系统
SOX、NOX、颗粒物等排放指标越来越苛刻
消费商品燃料的企业,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商品能源的相对购入比价
商品能源
煤 锯末、稻壳、蔗渣 秸秆压块 木炭、木质颗粒 重油 天然气 电
电网 配电系统 发电机
厂内供电
无灰燃料 发动机
商品燃料
锅炉 燃烧器
蒸汽机
使用热能的设备
余热回收
新型工厂动力系统的主要内容
新型发动机 新型燃烧器 清洁燃料
低排放锅炉与窑炉 小型热电联产系统 余热回收系统
有机废弃物能源利用 动力系统联产副产品
新型换热器
新型压缩机 大容量蓄热器
新型热媒
燃烧技术的工业应用领域
汽车尾气污染物:碳氢化合物(HC)
• 碳氢化合物,包括未燃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 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物,如苯、醛、 稀和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等200多种复杂成 分。饱和烃危害不大,不饱和烃危害性很大, 甲烷气体无毒性。当甲醛、丙稀醛等醛类气体 浓度超过1×10-6时,就会对眼、呼吸道和皮肤 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浓度超过25×10-6时,就 会引起头晕、恶心、红血球减少、贫血,进一 步增大浓度时会急性中毒。苯是无色气体,但 有特殊气味。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带多环的多芳 香烃,如苯比芘及硝基烯,是强烈致癌物质。
窑炉( 燃烧器 + 炉膛) 机械热泵 ( 压缩机 + 换热器 + 热媒系统 )
高效系统—— 热电联产、余热回收
廉价清洁燃料—— 生物质、洁净煤
企业的对策
燃料成本占比低、高附加值产业
——煤改气、煤改油、煤改电
燃料成本占比高、附加值低的产业
出路之一:大幅度提高系统能效
出路之二:改用廉价的清洁燃料
热电联产与余热回收系统全景
——采购并使用商品燃料、电力、热力 终端能源消费的能量形式:机械能、热能、光
光能消费:用于照明等
机械能消费:用于机械驱动
热能消费:
用作生活热源
能源消费:工厂动力
使用商品能源,用于动力系统
——采购并使用商品燃料、电力、热力 终端能源消费的能量形式:机械能、热能、光
光能消费:用于照明等
机械能消费:用于机械驱动
• 煤烟型污染 • 石油型污染
排烟:燃煤
SOx、NOx、PM • 燃煤是雾霾的重要成因 • 燃煤是酸雨的基本成因
排烟:汽车尾气
• 机动车的有害成份分担率: CO 86% 60% HC 90% 86.8% NOx 56% 54.7%
• 上海 • 北京
内燃机排放的毒性
• HC、CO、NOx、PM、醛类化合物等
现代燃烧技术使命
• 揭示燃烧现象的物理化学过程及其机理 • 达到对燃烧过程的精确控制 • 达到高效、清洁能量转换
化学能向热能的转换
燃烧过程涉及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变化 •形成浓度合适的可燃混合物。 •形成具有连续传播火焰能力的火焰核心。 •急速的燃烧化学反应,释放热量。 •火焰的传播。 •燃烧产物的生成。
课程的主要内容
燃烧理论:
• 化学热力学 • 化学动力学 • 传递过程
着火机理 火焰传播 热量传递(温度分布)
传递过程
质量传递(浓度分布) 动量传递(速度分布)
燃烧设备:燃烧计算,火床、火室、流化床设计
我国的煤炭消费
• • • • • 火力发电 冶金 工业动力与热力消费 日常生活热力消费 工业原料
我国的成品油消费 动力机械大量消耗成品油
货车、轿车、 客车 (46%) 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44%) 铁路、海运、渔业、石油机械(8%) 其他用途 (2%) 内燃机 (61%) 其他 (39%)
大气环境现状
• 内燃机
• 燃气轮机 • 锅炉
• 工业炉 • 消防
能源危机下的燃烧科学与技术
燃烧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进步。 目前人类消费的热力、电力和动力绝大 部分由化石燃料转换而来(转换过程通 常都要经历燃烧过程),化石燃料的储 存量有限的。 —— 能源危机
燃烧科学与技术的新挑战
• 燃料燃烧过程会产生有害的排放物质: SOx、NOx、CO、HC、PM • 燃料燃烧过程会产生温室气体CO2。 —— 环境压力
汽车尾气Fra Baidu bibliotek染物:氮氧化物(NOX)
• 氮氧化物是燃烧过程中形成的。氮氧化物有 NO、NO2、N2O3、N2O5等,总称NOx。NO是 无色无味气体,只有轻度刺激性,高浓度时会 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轻度障碍,NO可以被氧化 成NO2。NO2是一种棕红色强烈刺激性的有毒 气体,1×10-6就感到恶臭,它对人体健康毒害 较大。NO2吸入人体后,和血液中的血红素蛋 白(Hb)结合,使血液输氧能力下降,对心、 肝、肾都会有影响,还会使植物枯黄。
光化学烟雾,刺激眼睛和喉咙,毒害植物
• 微粒物
可入肺,含有致癌物
汽车尾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
• 一氧化碳是燃油在空气不足情况下的燃 烧产物,是汽油车排放中浓度最大的有 害物质。一般说来,汽油车排放中的一 氧化碳浓度约在3~4%范围之内;一氧化 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窒息性有 毒气体。人体吸入一氧化碳以后,因为 一氧化碳比氧气与血红素结合的亲合力 要大210倍,就会使人感到头痛、头晕, 出现中毒现象;
单价(¥/MJ) ~ 0.030 ~ 0.027 ~ 0.033 ~ 0.062 ~ 0.072 ~ 0.11 ~ 0.17 ~ 0.19
相对值 1.0 0.9 1.1 2.1 2.4 3.7 5.7 6.3
柴油
工厂动力系统的核心设备
发动机、燃烧器、换热器、压缩机、蓄热器
组合装备
锅炉 ( 燃烧器 + 换热器 + 热媒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