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专业化与边缘化浅析

合集下载

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代中国社会作用之研究

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代中国社会作用之研究
虚 与 麻 木 、 理 道 德 的颓 败 与 沦 丧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文 知 识 等 自由知识分子甚至不满足于书生议政 , 接进 入权力 中心 , 伦 人 直
分子不是龟缩到学术的象牙塔中 , 而是要挺 身而 出, 以一种批 组成所谓“ 好人政府 ”试 图以知识 分子的理 想改变政 治运作 。 , 判 的态度 , 对畸形发展 的社会 以及人 世间 种种不 合理 的现象 梁漱溟 、 阳初分别在 山东邹 平 、 晏 河北 定县尝试 “ 乡村建设” ,
第 2 卷第 5 3 期
21 00年 9 月
潍 坊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O F WEIANG F EDU C ONA CO L L L EGE
V 2 No 5 d. 3 . S .0 0 印 2 1
人 文 知 识 分 子在 当代 中 国社会 作 用之 研 究
予 以揭露和抨击 , 以求建立公正 、 合理 、 和谐 的社会 。
探索中国农村 发展 之路 。13 95年 , 年学生走 上街头进 行抗 青
本文拟从人文知识分子在现代 中国历史进程 中地位 与作 议 , 要求 国民党 当局停 止 内战 , 一致抗 日;96年 , 14 在昆 明、 北
用 的起伏变化的考察人手 , 通过 对 国内外 专家学 者关于人 文 平 、 上海等城市 , 又是知识分子 以各种形式反对 国民党发动 内 知识分子相关问题 论述 的分析 , 结合 当今 中国在 全球一 体化 战 , 要求政治协商 , 民主建 国。不 难看 出 , 中国现代史上 每一
制度 , 以往 “ 学得文武 艺 , 卖与帝 王家 ” 的读 书人做 官 、 晋身之 制的一部分 。而现代知 识分子 的特 性之 一就是保持 独立性 ,

晚清民国年间 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

晚清民国年间 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

晚清民国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本文主要探讨晚清民国年间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问题。

主要通过与传统知识分子的比较,突显出知识分子转型后的不可忽视的特征。

与中国传统士大夫相比,这一转型期的知识分子其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已发生了巨大转变。

标签:知识分子;现代转型;社会角色;社会地位晚清民国年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逐步转型为现代知识分子。

其社会角色与从事的职业已不再类同于传统的士大夫阶层,他们涉猎了社会的各行各业。

对于其社会地位,宏观上来说呈现一定的政治边缘现象,而在以知识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在文化层次又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具有文化核心地位。

一、社会角色的转变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士大夫这一知识分子阶层为中心的“四民社会”,士居首位。

但是到了晚清,社会动荡不安,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四民社会”的解体,传统的知识分子阶层被彻底颠覆,他们失去了其安身立命之阶梯,无法像传统士大夫一样科举进仕来获得传统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功名,于是开始寻求其他的出路,在新形势下获取了不同于传统的社会角色,有的成为地方社会的权威,或成为近代商业的经营者,有“绅商”之名,或靠打击其他派别迎合权力斗争之需,进而提高自身的地位。

传统的知识分子发生了现代转型。

在传统中国,士集道统与政统于一身,士绅集教化、伦理、祭祀、宗教等一切社会职能与权力于一体,成为控制乡土社会的主要权威。

但是到了20世纪,整个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生活方式和文化气息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在新形势之下产生的现代知识分子由于接受的教育已不同于传统的儒家学术,而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些知识分子开始从事各种不同类型的职业,扮演着不同于传统的社会角色。

如政府官员、商人、律师、记者等等,涉及到各行各业。

在邓若华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地方精英转型—以20世纪前半期江苏常熟为个案的考察》一文中有明晰的调查。

邓若华对民国后期常熟地区的18个乡的地方精英做过深入的调查,从其抽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当时常熟这一地方知识精英的职业构成情况.这些知识分子有当地行政人员,教育文化工作者,医生、工商业者,外地行政人员,律师,记者、编辑、技术人员,地方武装首脑,人民团体领袖等等。

建国以来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历程及当代启示

建国以来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历程及当代启示

建国以来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历程及当代启示作者:李鹏杨帅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8期摘要: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知识分子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即从失误到调整,从调整到失误到最终改革趋于成熟。

回顾这一曲折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知识分子认识知识分子政策知识分子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他们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保健等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积累、传播、管理和应用,是科学文化的载体。

同时他们与政党、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否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影响着国家政权的长治与久安和国家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

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过程呈现出一个曲折发展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6年(建国初)正确认识初步形成阶段,1957-1976年(艰难探索)是失误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熟与新发展阶段。

梳理这一认识历程对我们当下的知识分子政策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毛泽东向来重知识、重人才。

他认为,知识分子的参与与革命的成败有密切关系。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充分认识到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

1949年建国初,中国的知识分子由三个部分构成:①历经革命的知识分子。

这批知识分子因战争而成长成熟,在知识分子队伍中居于核心地位②旧社会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

如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医生、工程师、记者、教师等,他们构成了知识分子的主体;③建国前夕的大批在校及已毕业的青年学生。

中国共产党对不同的知识分子采取了相对应的政策。

如针对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党待他们与党的领导骨干政策等同;针对以前属于地主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党待他们与待反动阶级政策等同;而对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党采取了既团结又限制、改造并举的政策。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当下状况及重建必要

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当下状况及重建必要

二是公共利益的泛化倾向。逃避现实固然有悖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但大而无当的公共诉求未必见得就是圆满的社会介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以忧国忧民的姿态感时伤世,一度形成众声喧哗的嘈杂局面。譬如,“2000年前后,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刻,改革面临原来没有料到的新问题。主流意识形态两侧形成了‘公共知识分子’新的左右对垒。尽管中国普通百姓对‘新左派’与‘新自由主义’之间这场论战并不十分在意,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也不置可否,因此有人戏之为‘茶杯里的风暴’。但是,内外知识界对它十分关注,甚至誉之为‘跨世纪的争论’。这场争论并非所谓‘普世性’、‘超然性’的学理之争,而是中国知识界着眼于中国改革的实践对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的‘介入性’思考,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二十多年改革的时限和时下体制改革的视阈。……(他们中的一些人)以体制外甚至局外人的口吻就许多‘公共问题’纵论天下,不断扩展公共话语内容:一是对中国目前社会现状的看法;二是对‘两极分化’、社会公正、平等优先还是效率优先等问题的看法;三是关于公民社会或曰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转型问题;四是对国际问题的争论;五是其他一些相关学理问题,诸如‘告别革命’与民粹主义问题、公共性的差异性与社会现代性认识问题、‘第三条道路’的存否问题等等。”[18] 这类关怀并非不好,只是其中的不少话题已经脱离了中国的现实语境,客观上已经陷入了另一条纸上谈兵的学术歧路。难怪有人质疑,“中国现今的公共知识分子们最踊跃发言的是哪类话题呢?很明白,如‘9·11’,如伊拉克战争……对此,网上签名发表宣言,搞得不亦乐乎。确实,这也是巨大的公共利益话题。但是,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对比,我愈发怀疑中国当代的公共知识分子对于公共利益关怀的真正动机和信仰。”[19]
毫无疑问,公共知识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仍然是知识分子,只不过较一般专业知识分子更多地显示出社会参与性和公共影响力罢了。所以萨义德说:“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to)公众以及为(for)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或意见的个人。”[1] 在为BBC电台所开设的讲座上他讲得更明白——纯属个人或纯属公众的知识分子都不存在,只要用文字表达,就意味着进入公众视野。“因而,学院和知识领域的藩篱将在商业社会受到更大的挑战,面向公众发言的知识分子的声音在现今媒体发达的时代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2] 布迪厄则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切入,认为知识分子其实就是统治阶级中被统治的一部分文化人,他们由于占有文化资本而被授予某种特权。

当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和公共性的丧失

当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和公共性的丧失
维普资讯
重庆师院学报( 学社套科学版 ) 哲
20 阜 第 2期 (2  ̄
当代 知识 分 子 的边 缘 化 和公共 性 的丧 失
孛 庄
( 西南师 范大学 中国新 诗研 究所; 重庆 4 01 ) 0 75
摘要 : 随着杜套 经济文化 的急剧转型 . 当代 中国知识界和 思想界 发 生了 巨太的 变化 { 当代知 识分子 也对 自
文截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96 20 ) 一07 —0 10 —93 {02 ̄ 06 4


知识 分子 、 共性 及 其历史探 源 公
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来讲述知识分子 ( tl t l , Ieeu s 尤其是当代 中国知识分子 呢?美国社会学家 n lc a ) 席尔斯认为 , 知识分子就是社会 中那些频繁地运用一般抽象符号去表达他们对人生、 社会、 自然和宇宙
术领域, 也逐渐形成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格局。“0 9 年代国家控制下的知识体制和教育体制 的 日益完 善、 世俗社会的功利主义 、 工具理性大规模侵人学界” 也使得学术呈现出职业化和技术化的取向。一 ⑤,
部分知识分子有了一种学术的 自觉。19 90年代初的“ 重建学术规范” 更加强了他们 的这种 自觉。知识 结构 的精细化和学术领域分工的细化使知识分子逐渐学院化。社会公共生活不再成为他们 的课题 , 他 们也在逐渐淡化这种兴趣。“O 8 年代的那个知识分子阶层逐渐地蜕变为专家 、 学者和职业工作者。@ ”
焉附?著名东方学家萨伊德则将知识分子理解为精神上的流亡者和边缘人 , ” 是真正的业余者 , 是对权势 说真话的人 。福柯认为知识有一种权利特性。在人类相当长的~段历史时间内, 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意 味着真理 、 价值 ; 拥有知识便意味着拥有真理 , 也便有了一种启蒙的权力 , 可以为世俗生活制定法则。并 且, 在一定程度上 , 知识的拥有者也被人们视为道德标本。从上面这些描述可 以这样理解 : 知识分子是 知识的拥有者、 阐释者和传播者; 他们因拥有知识这样一种文化资本 而具有精神的独立性 , 却又可以服 务于任何一个阶级 , 同时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

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思想变革

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思想变革

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思想变革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知识分子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既是国家的引路人,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在近代,中国经历了诸多思想变革,知识分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智慧,涵养着中国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

他们不仅具备高度的学识,还有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可以为社会动荡时提供稳定的思想支持。

在这个时代,中国社会充斥着封建思想和旧有观念的阻碍。

知识分子能够洞见这一现状,并提出反思和解决方案。

他们以创新思维和敢于突破的行动,在传统社会中引领了一股知识的浪潮。

二、思想变革的驱动力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思想变革,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呼声。

他们认为,中国应该摆脱旧有观念和封建社会的束缚,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首先,知识分子强调现代教育的重要性。

他们主张改革传统的科举制度,提倡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

这种教育应以科技、科学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基础,培养新一代的领导和创新人才。

其次,他们呼吁社会平等和人权的尊重。

知识分子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认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限制了社会的进步。

他们提倡平等的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并大力倡导个人自由和人权保护。

最后,知识分子强调民族独立和国家崛起的重要性。

他们认识到,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日益衰落,必须觉醒并实行现代化建设。

他们不仅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也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他们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科技和管理经验,使中国摆脱贫困和落后。

三、知识分子的影响力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其独立思考和积极行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他们建立了许多现代学校和大学,引进了西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这为培养新的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其次,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起到了组织和鼓舞的作用。

他们通过创办刊物和宣传,将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广大的人群,激发了社会的变革意识。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知识分子角色研究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知识分子角色研究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知识分子角色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起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是社会思想的引领者,也是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本文将从知识分子的地位提升、社会变革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的实践中,分别探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的角色。

首先,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从边缘转向中心。

他们成为了社会中的精英,拥有高学历和扎实知识,被需要和尊重。

传统的士人文化,注重的是文化修养和道德伦理,强调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人格修养。

而近代社会变革中,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和发扬。

其次,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扮演了思想启蒙的角色。

他们以自己的学识和思想为武器,宣传推动社会发展的理念和观念。

例如,戊戌变法时期,知识分子们积极主张变法开放,推动社会改革。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如报纸、刊物、演讲等,向社会大众普及新思想,教育启发人们的思想,引导大众的意识觉醒。

知识分子们的思想启蒙活动为近代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和思想的支持,并为社会迈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最后,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积极参与实践,并推动变革的进程。

知识分子们不满于旧有的社会秩序和制度,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积极寻求新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

例如,五四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探索中国发展问题的出路。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社会的中心人物;他们通过思想启蒙引领了社会变革的方向;并积极参与实践,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可以说,知识分子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中流砥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德布雷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论文-当代中国论文

德布雷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论文-当代中国论文

德布雷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论文当代中国论文二十世纪的法国,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不但影响了西方世界,而且对中国也有深刻的影响。

我们可以罗列出一长串名单:萨特、马尔罗、罗布-格里耶、巴尔特、福柯、德里达、德勒兹、拉康、利科、布尔迪厄、托多洛夫、克里斯蒂娃……等等。

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不同的作用。

这里,我打算选择一个目前在中国可能不知名、尚未被关注的法国作家德布雷(regis debray)作为一个论题。

德布雷的《教师,作家,名流:现代法国知识分子》(teachers, writers, celebrities: the intellectuals in modern fran ce, london: new left books, 1979)在西方学术界是一本重要的讨论知识分子的论著。

我所以选择他作为论题,旨在通过他的理论视野来透视中国知识分子问题。

在汗牛充栋讨论知识分子的著述中,德布雷的研究可谓独树一帜。

用萨义德的话来说,他是一个"多才多艺、足智多谋的法国知识分子"。

[1]他是一个积极活跃的左派,50年代末古巴革命成功后,他到哈瓦那大学任教,后因与格瓦拉的关系被玻利维亚当局判处30徒刑,服刑3年后回到法国。

社会党上台后他又出任密特朗的顾问。

所以萨义德说:"这种独特的际遇使他得以了解知识分子和体制之间的关系;此一关系从来不是固定的,总是在演变中,其复杂性有时令人吃惊。

"[2]如萨义德所述,德布雷的知识分子研究最著名的就是他深入讨论了法国知识分子与制度的复杂关系。

这一研究对于我们思考中国当代知识工业和知识分子的制度化问题尤有参照价值,这是因为在中国面向现代化的艰难历史进程中,制度化、专业化和媒介化作为一个必然趋势,正在不断地改变或塑造着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及其角色。

透过这一独特视角,我们可以瞥见一些知识分子角色的微妙转变。

教师、作家、名流:法国知识分子的三步曲德布雷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现代社会制度的作用。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阶层的自我边缘化思想——以瞿秋白为个案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阶层的自我边缘化思想——以瞿秋白为个案

在重塑着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形象, 他们主动参与甚至推动了自身阶层的边缘化。瞿秋 白的思想证明了这一点。具
备 了马克 思主 义思 想方 法的瞿秋 白思 索 了士 阶层 没 落的 多种 原 因 ;剖 析 了 “ 、 士” 过渡 时期 的 “ 文人 ”新 兴知识 分子 、
三类知识分子形象, 对他们的特点、 社会 角色和功能进行 了分析和评价 ;他还将知识与劳动的关 系进行 了颠覆性的
节 母 亲 为 “ ”所 逼 , 择 了 自杀 ,一 家 星 散 , 穷 选 “ 我 兄 弟 三人 住 北 京 , 有 两 弟 一 妹 住 在杭 州 四伯 父 还
跟 前 , 亲一 人 在 山东 。 l( 瞿 秋 白的文 章 中还 父 ”5 ’ I
自己 家庭 的破 产 是 因随 着 资 本 主义 的入 侵 , 阶 士 层 社 会 地 位 根 本 动 摇 , 家 族 生 产 制度 破 产 而发 大 生 的 , 的家 族 是众 多 破产 的大家 族 中 “ 其 ” 士 尤 不 得 不 破 产 的一 类 :中 国社会 组织 , “ 有几 千 年 惰 性 化 的 ( 史 学 上 又 谓 之 迟 缓 律 ) 济 现 象 做 他 的 历 经 基 础 。家 族 生 产 制 , 治 者 占 阶级 的 寇 盗 、 皇 及 帝 与 半 治 者 阶级 的 ‘ ’ 政 治 统 治 包 括 尽 了一 部 士 之
治边缘化的过程中, 知识分子 自身也 “ 主动” 参与 甚 至推 动 了这个 过 程 , 四新 派知 识 分 子对 知 识 五 分 子 和劳 工 两 个 阶层 社 会 地位 与功 能 的 思考 , 不
仅 改变 了 自我 阶层 认 知 , 在 重 塑着 这 二 者 的社 也 会 形 象 , 动 了 自身 阶层 的边 缘 化 。在 五 四新 派 推

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及其命运

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及其命运

近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及其命运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也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自清朝末期至今,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命运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

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渊源与特征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阶层的渊源主要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引进。

自晚清时期以来,随着中华文明面临重大冲击和挑战,知识分子阶层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

而向西方国家学习作为文化启蒙的主要手段,也促使知识分子阶层在文化价值观上产生了深刻变革,他们对中西文化进行了聚合、变异和创新,不断地推进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人数众多,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大专以上科技人员、文艺从业者和哲学思想家等。

这些人的共性是他们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能够担当思想家、文化交流者、道德宣传者、社会改革者和国家建设者等多种角色。

而这一阶层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使得中国知识分子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力推进者和重要的文化领袖。

二、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历史角色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在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上的推进,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在清末时期,知识分子阶层是中国的主要反映器和改革推动者。

由于清朝政府与传统思想的脱节,经济衰败和顽固保守的社会结构等多种原因,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不满和思想变革。

此时知识分子开始充当舆论的纪录者、社会发展的催动力,早期的新文化运动也源自于知识分子阶层的倡导和推动。

在中华民国时代,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和活动得到了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

他们成为新生的政治力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提出了众多的思想主张和社会改革方案,其中包括了科技创新、文化开明、民主进步等多种立足于中国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而这些对于现代中国来说,是异常重要的催化和支撑。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心态与感伤体验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心态与感伤体验
年 的创伤性 体 验是 如何 化为 伤感 的记忆 印烫在 作 家记 忆 的深 处 , 是 如何 因 现实 的感 触 而 将 这种 又
20 0 9年 5月
南京 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Ju a o aj gN r a U i r t( oi c ne or l f ni om l n esy S c l i c ) n N n v i aS e
M a 20 9 y, 0 No 3 .
第 3期
中 国现代 知识 分 子 的边 缘 心 态 与感 伤体 验
受 , 而 在创 作 中表 现 出与 主 流话 语 的游 离 。在 从
250 209 经验 如果 在一个 很 短 暂 的时期 内 , 心 灵 受 一种 使 最 高度 的刺激 , 以致 不能用 正 常的方 法谋求 适应 ,
从 而使心 灵 的有效 能力 的分 配 受 到永 久 的 扰乱 ,
作者简介: 陈亚平 , 士 , 州大 学文学 院副教授 博 扬 现代 中 国的感 伤 , 于 时 代 的 大变 动 与 生 活 源 在这 个时 代 的个 人对 它 的承受 能力 。在 中 国文 学 现代 化 的历史进 程 中 , 蒙 、 启 革命 和 救亡无 疑处 于 主流话 语 的地 位 。但 是 , 为 一 个 特殊 而 敏 感 的 作 人群 , 家对 时 代 的感 受 必 然是 复杂 的。在 启 蒙 作 与革命 的潮起潮 落之 间 , 然 会 有 一些 作 家 基 于 必 自我 内心要 求 去抒写 他们 对人 生和 生命 的独特 感
陈 亚 平
摘 要: 现代作 家的感伤 倾 向 , 大程度 上 来 自于他 们创 伤性 的体验 , 其是 童 年 时期 的缺 失 很 尤
性体验 , 成 了一种 潜在 而 固定 的心理 结构 。如果 说 感伤记 忆主要 带有 个人 色彩 , 么边缘体 验 形 那

近三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分析

近三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分析

近三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是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形象从“圣人”到“神人”再到“俗人”的蜕变现象作一个梳理,并以此来探讨这一文化现象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近三十年;中国知识分子形象;文学作品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变化、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以及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中国当代文学就开始进入以工农兵为人物形象的文学阶段,知识分子形象一直处于一个被改造的低位。

即使到了新时期,农村题材的小说还是占主流地位,所谓的现实主义小说也主要是指这类文学。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城市题材的小说逐渐占上了上风,知识分子题材才渐渐成为了作家们书写的重要内容。

但从目前的书写状况来看,这类题材的作品还没有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绩,因此,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与创造空间。

而学界上对知识分子形象的研究却是由来已久,据笔者的统计调查:从“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的每一个发展演变阶段,在相应的小说中都有比较鲜明逼真的叙述,而对于每一个阶段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又都有研究者做出了相应的归纳和总结。

这其中既有对单篇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个案分析,又有对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研究,还有描写海归知识分子的小说和相关的评论。

当时成就很大的鲁迅就写过不少关于知识分子形象的小说,无论是《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还是《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抑或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都是非常具有时代性和深刻性的,也引起了当时的学者的热议。

要研究知识分子,就要弄清楚知识分子的特性。

萨义德把知识分子定义为“流亡者和边缘人,业余者,对权势说真话的人”。

[1]以萨义德的理解,知识分子要敢于为真理说真话,为自由和民主而战。

他们不为任何利益集团代言,远离政治中心,却时时干涉政治,永远处于批判者和流亡者的角色。

知识分子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他们首先必须要掌握知识(真理),然后才能用自己的学识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

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个变化中,阶层分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始于改革开放以来。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主要分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级。

然而,改革开放后,私营经济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创业或投资获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

他们成为了中国社会中一个新的阶层,拥有较高的收入和较好的教育背景。

这部分人群通常居住在城市,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其次,农民工阶层的形成。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这部分人群通常在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较差。

他们与城市中的其他阶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人因失去土地或其他原因迁居到城市,但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他们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和合适的住房。

这部分人群通常生活在城市的底层,面临着贫困和社会排斥。

二、阶层分化的原因阶层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阶层分化。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是阶层分化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名校,而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使得那些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很难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

此外,户籍制度也是阶层分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村户籍和城市户籍,农村户籍的人在城市享受的福利和机会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农民工和城市贫困人口在城市中的边缘化和贫困化。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困境和出路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困境和出路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困境和出路摘要: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曾对人类文明有过重大的贡献,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同时,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

本文从经济收入、历史包袱、文化地位、价值取向、内部矛盾、社会角色几个方面考察知识分子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其出路,从而继续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使知识分子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文化地位(一)历史包袱沉重近代社会赋予中国知识分子双重角色:“一方面,它是民族文化的社会载体;另一方面,它又是国家政治实体中不可或缺的社会精英一。

所以,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学术与政治的双重功能。

知识分子因其怀疑与批判的性格,先天地与政治权威保持着微妙关系:一方面,知识分子要与政治权威保持距离,以保有他特殊的怀疑者和批判者的身份;另一方面,他又要与政治权威接近,以实现他的主张。

怎么样处理这两者的关系不仅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是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必须加以重视的现实问题。

(二)文化地位退化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主流社会进入专家治国,社会意识形态谈化。

知识分子“不必也不可能拥有传统社会士大夫的政治权力,不必也不可能再扮演革命家或社会精神领袖。

社会也不需要知识分子来做齿轮和螺丝钉一。

于是,操持政治话语和人文话语的知识分子逐步退出了社会文化主流地位。

知识分子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这种危机感使一部分知识分子感到失落,导致心理上失去了平衡。

(三)价值取向冲突市场经济对知识分子的挑战不仅是经济、政治上的,并且也是观念上的。

几千年来。

不论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还是近代知识分子,都恪守重义轻利的信条”,而市场经济则把一向为“君子”所不齿的“利”作为衡量价值的基本尺度。

于是,知识分子面临着一个二难抉择,在价值观念和取向上出现了矛盾和冲突。

要么下海经商,这样就适应了当前发展的形势,有古人所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意味。

要么坚守信念,远离物欲纵横的社会,做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

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与思想解放

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与思想解放

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与思想解放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知识分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思想解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指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人士,他们通常担负着传播知识、引领思潮和参与社会改革的重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社会发展遇到了诸多挑战,这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推动社会进步的机会。

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受到了封建体制的束缚,但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奋斗来改变中国的命运。

二、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发展和外国思想的引入,知识分子开始逐渐接触到新的思潮和观念,并逐渐产生了思想解放的倾向。

他们开始对传统观念和封建礼教进行反思,试图找到现代化的出路。

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逐渐在知识分子中流行起来,他们开始挑战旧有的体制和权威,追求个人解放和社会进步。

三、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对社会的影响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近代知识分子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为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们的思想解放鼓舞了社会进步的动力。

知识分子通过发表文章、举办讲座、组织团体等形式,积极传播现代思想,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社会改革的进程。

再次,他们的思想解放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转型。

知识分子提倡文化自信,不再盲目崇拜外来文化,而是积极探索中华文明的瑰宝,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四、知识分子思想解放的成果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带来了多方面的成果。

首先,他们提倡了近代教育的兴起,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知识分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倡导普及教育,并积极参与创办学校、培养人才。

其次,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得社会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

知识分子积极研究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余英时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余英时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我想借这个机会提出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供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牵涉的范围太广,而我自己的思考也远远未达成熟的地步。

现在我只能写出一个简单的提纲,我的目的是在提出问题,因为我也没有自信这里的提法是否合适。

文中所表示的看法都属未定之见,尤其要声明一句的是:我所想做的是尽量客观地展示历史的问题,不是下价值判断。

这里并没有「春秋笔法」。

一、从士大夫到知识分子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或「士」)今天叫做知识分子。

但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实质的改变。

这一改变其实便是知识分子从中心向边缘移动。

1.传统中国的士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士」号称「四民之首」,确是占据着中心的位置。

荀子所谓「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大致点破了「士」的政治的和社会文化的功能。

秦汉统一帝国以后,在比较安定的时期,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的维持都落在「士」的身上;在比较黑暗或混乱的时期,「士」也往往负起政治批评或社会批评的任务。

通过汉代的乡举里选和隋唐以下的科举制度,整个官僚系统大体上是由「士」来操纵的。

通过宗族、学校、乡约、会馆等社会组织,「士」成为民间社会的领导阶层。

无论如何,在一般社会心理中,「士」是「读书明理」的人;他们所受的道德和知识训练(当然以儒家经典为主)使他们成为唯一有资格治理国家和领导社会的人选。

「士」的这一社会形象也许只是「神话」,也许只能证明儒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特别成功,但这不是我所要讨论的问题。

我想这一形象足以说明一项基本的历史事实:在传统中国,「士」确是处于中心的地位。

2.知识分子的出现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中国的状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士」已从这一中心地位退了下来,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知识分子。

后者虽与前者有历史传承的关系,然而毕竟有重要的差异。

如上所述,「士」在传统社会上是有定位的;现代知识分子则如社会学家所云,是「自由浮动的」("free-floating")。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专业化与边缘化浅析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专业化与边缘化浅析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专业化与边缘化浅析摘要: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专业化与边缘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一现象是国家权力话语、学术机制、消费主义与世俗化、全球语境下后现代理论的引入等多方合力的结果。

为解决自身的危机,确立存在的合法性,知识分子纷纷提出了重建公共性引导下的知识分子新形态的设想。

关键词:知识分子;边缘化;专业化在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化界与知识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参与者们针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商业化、世俗化所引发的人文危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其间,知识分子的定位、走向、“为何”与“何为”等问题,是本次讨论的热点。

在十余年后的今天,知识分子愈加明显的受到知识的专业化、文化的商业化以及“宏大叙事”消解的夹击,内部出现了分化的现象,一部分知识分子融入商业市场,而更多的的知识分子则走进书斋,走向专业化与边缘化的道路。

本文将着重讨论知识分子的专业化问题。

一何为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为何?葛兰西、曼海姆、福柯、萨义德、布迪厄、鲍曼等西方思想大家在不同的语境和理论框架下分别对此有着精彩的论述,各家观点各虽有侧重,但大都赞成两项基本标准,一为知识与理性,二为批判精神,对真理与正义的守护。

在中国现代语境下分析知识分子专业化的问题,首先要追宗溯源,考察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知识阶层——士,东汉刘向对于“士”有一个高度概括的定义:“辨然否,通古今,谓之‘士’。

”(《说苑·佾文》)尽管古代士人与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可完全划等号,但古代士人的思想精神风貌在今天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传承性还是十分明显的。

古代知识阶层始于春秋、战国之交,孔子被视作中国第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知识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候,孔子便努力给它灌注一种理想主义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1]他们“以道自任”、“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发表政治主张,参与社会政治改革,由于“道”作为政治社会秩序重建的最高理想与基本依据,缺乏具体形式,士人只有借助自身的内向超越,才能彰显他们所代表的道,抗礼王侯。

论“边缘化”

论“边缘化”

论“边缘化”
辰目
【期刊名称】《出版发行研究》
【年(卷),期】2004()11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出版工作;社会责任;工作作风;出版管理
【作者】辰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0
【相关文献】
1.边缘化与反边缘化:农民工退城回村的行动逻辑 [J], 马池春;窦雅珺
2.边缘化"危机"与边缘化"意识"——论"五四"参照系中当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J], 王玉春;涂鸿
3.从主动边缘化到被动边缘化——幼儿园边缘幼儿的行为分析 [J], 徐冉;
4.社会福利的边缘化——读《边缘化与中国的社会福利》 [J], 张文雪
5.“边缘化”初中的去边缘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 也未 完全 绝 迹 。正 是 因为 这 些人 物 的前 仆 后 继 ,
向 专 业 化 与 边 缘 化 的道 路 。 本 文 将 着 重 讨 论 知 识 分
子的专 业化 问题 。
何 为 知 识 分 子 与 知 识 分 子 为 何 ? 葛 兰 西 、 海 曼 姆 、 柯 、 义 德 、 迪 厄 、 曼 等 西 方 思 想 大 家 在 不 福 萨 布 鲍
定 位 、 向 、 为 何 ” “ 为 ”等 问 题 , 本 次 讨 论 的 走 “ 与 何 是 的 深 厚 关 怀 。 [ 他 们 “ 道 自任 ”、 ”1 ] 以 “以 天 - V为 己 任 ”,
积极 发 表政 治 主张 , 与社 会 政治 改革 , 于“ ” 参 由 道 作 为 政 治 社 会 秩 序 重 建 的 最 高 理 想 与 基 本 依 据 , 乏 缺 具 体 形 式 , 人 只 有 借 助 自身 的 内 向 超 越 , 能 彰 显 士 才
在 中 国 现 代 语 境 下 分 析 知 识 分 子 专 业 化 的 问 题 , 先 要 追 宗 溯 源 , 察 中 国 古 代 社 会 中 的 知 识 阶 首 考
层 — — 士 , 汉 刘 向 对 于 “士 ” 一 个 高 度 概 括 的 定 东 有
义 : 辨 然 否 , 古 今 , 之 ‘ ’ ” 《 苑 ・佾 文 》 尽 “ 通 谓 士 。(说 ) 管古代 士人 与现 代意 义上 的知识 分 子不 可完 全 划等 号 , 古 代 士 人 的 思 想 精 神 N, 在 今 天 中 国 知 识 分 但 I 貌 子身上 的传 承性 还是 十分 明显 的 。
阶 层 “以 天 下 自 任 的 ”的 使 命 感 与 责 任 感 一 脉 相 承 , 始 终 站 在 话 语 权 力 的 中 心 。 然 而 , 新 中 国成 立 后 , 在 中 国的知识 分 子成 为思 想改 造 的对象 ; 革期 间 , 文 更 是 成 为 社 会 反 动 力 量 而 受 到 非 人 的侮 辱 与 迫 害 。 文
他 们 所 代 表 的道 , 礼 王 侯 。 这 正 是 孔 子 所 谓 “ 能 抗 人
热 点 。 在 - 余 年 后 的 今 天 , 识 分 -= 加 明 显 的 受 I - 知 7愈 到知识 的专 业4 、 化 的商 业 化 以及 “ 大 叙 事 ” t 文 = 宏 消 解 的 夹 击 , 部 出 现 了 分 化 的 现 象 , 部 分 知 识 分 子 内 一
关键阑 : 知识分子 ; 缘化; 业化 边 专
文章编号 :7 —7 O 1 —4 2 (0 0 0 一O 3 2 9 8 —8 7 2 O —3 2 1 ) 2 4 —0
在 中 国 上 世 纪 J,- 代 , 化 界 与 知 识 界 掀 起 t I年 - 文 了 一 场 关 于 “ 文 精 神 ”的 大 讨 论 , 与 者 们 针 对 转 人 参 型 期 的 中 国 社 会 , 业 化 、 U俗 化 所 引 发 的 人 文 危 机 商 t: 展 开 了 深 入 的 思 考 和 热 烈 的 讨 论 ; 间 , 识 分 - 的 其 知 T -
I N的 语 境 和 理 论 框 架 下 分 别 对 此 有 着 精 彩 的 论 述 , 各家观 点各 虽有 侧重 , 大 都赞 成两 项基 本标 准 , 但 一
中 国 今 天 才 依 然 存 在 着 一 个 不 绝 如 缕 的 知 识 分 子 的
传 统 。, ] 种 理 想 主 义 、 德 化 的 倾 向 , 为 天 - ,2这 [ 道 好 V师 的传统 在今 天依 然余 韵 未绝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当代 中国, 在 知识分 子 的专 业化 与边 缘化趋 势 日 明显, 一现 象是 国家权力 话语 、 益 这 学术机制 、 费主 消
义与世俗 化、 全球语境下后现代理论 的引入 等多方合 力 的结 果。为解 决 自身的危机 , 立存在 的合 法性, 确 知识分 子
纷纷提 出了重建公共性引导下的知识分子新形 态的设想。
融 人商 业市 场 , 更多 的 的知识 分子 则走 进 书斋 , 而 走
弘 道 , 道 弘 人 ” ( 论 语 ・ 灵 公 》但 从 历 史 实 践 非 。 《 卫 ) 上 看 , 乎 “ 人 ” “ 人 ”的 道 德 修 养 标 准 却 让 执 近 圣 与 完 行 变 得 困 难 重 重 。 自秦 、 之 后 , 着 大 一 统 体 系 的 汉 随 建 立 , 长 道 消 之 势 日益 明 显 , 无 恒 产 ” 士 人 为 实 势 “ 的 现 政 治 理 想 居 身 庙 堂 , 不 免 要 受 到 势 的 左 右 。 曲 却 学 阿 世 、 道 从 势 者 不 在 少 数 ,宋 、 以 来 ,其 书 则 枉 “ 明 ‘ 经 , 人 则 纬 ’ 伪 道 学 更 是 指 不 胜 屈 。但 是 从 正 面 其 的 看 , 道 不 屈 的君 子 , 使 是 在 中 国 史 上 最 黑 暗 的 阶 持 即
第 2 卷第 2 8 期
V o. 8 No 2 12 , .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a o ilS in e ’ n S ca ce c
21 0 0年 4月
Ap ., 2 0 r 01
当代 中国知识分子 的专业化与边缘化浅析
康 雅 雄
( 陕西 师 范大 学 陕 西 西安 706 ) 1 O 2
为 知 识 与 理 性 , 为 批 判 精 神 , 真 理 与 正 义 的 守 二 对
护 。
近 现 代 史 上 的 中 国 知 识 分 子 作 为 新 知 识 、 思 新 想 的 先 驱 , 处 “ 千 年 未 有 之 大 变 局 ”, 直 致 力 身 三 一 于 社 会 改 造 与 民 族 救 亡 运 动 , 精 神 与 封 建 时 代 士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