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

合集下载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诸葛亮D. 曹操答案:C2. 《出师表》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A. 诗歌B. 散文C. 议论文D. 小说答案:C3. 《出师表》中提到的“先帝”指的是谁?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袁绍答案:A二、填空题4. 《出师表》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答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 文中“________”一句,诸葛亮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答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简答题6. 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一是开张圣听,希望后主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二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表明内外政令应当一致;三是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强调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四、阅读理解7. 阅读《出师表》中的以下段落,回答问题:“臣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1)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什么的认识?答: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法律制定和执行、听取意见和意见效果的认识,强调了执行法律和意见的实效性比制定和听取本身更为重要。

(2)诸葛亮在这段话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诸葛亮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对于国家的治理,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建议,更要确保这些法律和建议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

五、写作题8. 以“忠诚与责任”为话题,结合《出师表》的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六、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出师表》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内涵的忠诚、责任和智慧等价值观,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学习到诸葛亮的优秀品质,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4),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西藏自治区)
(5)《出师表》中点明诸葛亮受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而有所担心的原因的句子是:,。(2019年泉州市)
【参考答案】(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不宜妄自菲薄(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受任于败军之际(5)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备战2020中考专题复习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 刘兵舰
(一)课文默写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营口市)
(2)恢弘志土之气,,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19年自贡市)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广东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寄臣以大事 设官以治民
B.陛下亦宜自谋 无功亦无罪
C.攸之、祎、允之任 三载考绩之谓何
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3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______年写的,是一篇______文。

答案:227年,辞赋。

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够被刘备重用,是因为______。

答案:先帝不以臣卑鄙。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他之所以能够被刘备重用,是因为______。

答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他忧叹的是什么?A. 国家的未来B. 个人的前途C. 百姓的疾苦D. 以上都不是答案:A2.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到的“先帝”是指:A. 曹操B. 孙权C. 刘备D. 董卓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的“忠臣”形象。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忠臣”形象是忠诚、勤勉、谦逊、无私。

他自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表明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

同时,他强调自己“不敢妄自菲薄”,表明他虽然谦虚,但对自己的能力和贡献有着清晰的认识。

2.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于“先帝”刘备的忠诚。

答案: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深厚忠诚。

他提到自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明他对于刘备的遗命和国家的未来深感忧虑。

同时,他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说明刘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而诸葛亮则以实际行动回报这份信任,体现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

四、论述题:1. 论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展现了极高的忠诚精神。

他不仅忠诚于刘备,更忠诚于国家和人民。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如“夙夜忧叹”和“恐托付不效”,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诸葛亮的这种忠诚精神,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成为了忠诚和智慧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五、翻译题:1. 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十年中考试题汇编含2019年

《出师表》十年中考试题汇编含2019年

《出师表》十年中考试题汇编2019年(2019·安徽省)【三】(15 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

③狎:亲昵,亲近。

译文: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兰芷与鲍鱼在一起,就与鲍鱼一起腐化,对自己的习尚、爱好要慎重,不能不好好考虑。

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

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

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痛恨: ..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物私: (5)今则不然.然: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答案13. (5分) (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14. (4分) (1)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___所作。

2. 文中“先帝”指的是_________。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描述的是_________。

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臣”指的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出师表》中提到的内容?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A. 忠诚B. 疑惑C. 愤怒D. 悲伤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何要出师北伐?2.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表现。

四、论述题1. 论述《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亮2. 刘备3. 诸葛亮自己4. 诸葛亮自己二、选择题1. C2. A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出师北伐是为了继承刘备的遗志,完成统一大业,恢复汉室江山。

2. 《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先帝的忠诚表现在他对先帝的遗愿念念不忘,即使在先帝去世后,也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并且亲自带领军队北伐,以实现先帝的未竟事业。

四、论述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体现在他深知国家存亡的重要性,能够洞察形势,提出合理的政治主张和军事策略。

他的军事才能则体现在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指挥能力,以及在困难时期仍能保持冷静,制定出有效的军事行动计划。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原因是“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是“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原因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5.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原因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6.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7.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8.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9.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0.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自己“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原因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二、选择题1. 下列对《出师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B.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效忠刘备父子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强决心。

C. 文章语言质朴、恳切,表现了诸葛亮忧心时事、鞠躬尽瘁的精神。

D. 文章中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表明北伐的迫切性。

答案:B2. 下列对《出师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

《出师表》中测验题汇编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世界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微薄,引喻掉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如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旦之理,不宜偏私,使表里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雷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D. 使表里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应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表里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雷同的两个词分离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懂得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剖析蜀汉的危机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看重.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前提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路处理奖惩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正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奖惩严正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归纳综合作者主意的一句话. (二)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秋:②后值倾覆 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当,不该该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答复)(4分)10.笫3段文字侧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离用四字成语答复.(4分) (三)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 ) 报( ) 光( ) 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引喻掉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剖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晦气的客不雅前提,又指出了有利的主不雅前提,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假如不如许做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2分)A. 从“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小我.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四).臣本平平易近,躬耕于南阳,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显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奔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泸,深刻不毛.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华夏,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臣本平平易近平平易近: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③遂许先帝以奔走奔走:④深刻不毛不毛: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雷同的一句是()(2分)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当奖率全军,北定华夏,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剖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体裁.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本身的“感谢”和“忧叹”之情.C.作者把“北定华夏”看作本身“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动人之深.(五)出师表(原文)34.加点字意思雷同的一项是()(2分)A.此皆良实居心良苦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C.逝世节之臣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太息仇恨于桓.灵也36.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②.(用原文答复)37.联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劝戒刘禅任用贤良.(2分)(六)38.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遂许先帝以奔走:③深刻不毛: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衔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40. 第3段文字中,标明出师前提已具备的语句是:(七)4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远: (2)所以: (3)是:4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1)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显达于诸侯(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合:(2分)卑鄙古义:今义:44,第一天然段中,作者提出了(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45.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八)48.选出诵读时节拍划分准确的一项()(1分)A.苟全 /生命于乱世B.先帝不 /以臣卑鄙C.受任 /于败军之际D.至于推敲 /损益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雷同的一项()(2分)A.(1)元方入门掉落臂(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执策而临之,曰:“世界无马!”50.“先帝之殊遇”表如今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九)5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雷同的一组是()————声嘶力竭————道听途说57.翻译句子①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8.请从文中摘录表示诸葛亮对后主殷切愿望的句子.60.诸葛亮是聪明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表现这一特色,如“摆八卦阵”, , .(十)6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日夕) B.攘除奸凶(消除.铲除)C.以告先帝之灵(奉劝) D.以彰其咎(标明.显扬)6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66.朗读节拍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恐/拜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堪受恩感谢 D.进尽/忠言67.用选段中的原话答复下列问题.(4分)(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前提是什么?(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十一)(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7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未尝不太息仇恨于桓.灵也()(3)其谁可而为之()(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合.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圣人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答复)78.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发. (十二)[甲]先帝知臣谨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寝食不安.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蒲月渡沪,深刻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成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言,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7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8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雷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严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言D.每有会心,便欣然忘食8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雷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言顾王业不成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所以人多以书假余82.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蒲月渡沪,深刻不毛,并日而食83.纵不雅甲乙两段内容,扼要归纳综合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来由(3分(十三)浏览两则短文,答复问题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往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气,好坏得所.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洋洋得意,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不雅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认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厥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认为大夫.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分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虑的器械.⑥自下:谦逊.⑦自损抑:抑制本身,保持谦卑.⑧对:答复.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好坏得所:(4)洋洋得意:(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今者妾不雅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18.选出懂得和剖析有误的一项.()A.甲文是奏章,是典范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绪周密;直截了当,让人轻易接收.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寄义深刻,含蓄地标明不雅点.解释道理,说服力强.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根本目标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诚情绪.D.乙文异常细腻地论述了一个故事,虽光鲜活泼,但读者难以掌控作者的真实意图.用如许的手段推举国度大臣,似乎也不敷郑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联合选段用本身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尺度有何不合.(4分)(十四)出师表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代的,这篇文章是他写给的.(1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11.古之贤者擅长以史为鉴,察治国度兴衰之理.作者蜜意地回想先帝“太息仇恨”的情况有什么意图?(2分)1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成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示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逝世尔后已.用平生血汗实行着本身神圣的职责.请联合原文中你感触感染最深的一点谈谈,在看重责随意率性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力将会对你产生如何的影响?(3分)(十五)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蒲月渡沪,深刻不毛.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华夏,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推敲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堪受恩感谢.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2 分)A夙夜优叹(日夕) 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全军(部队的统称) D至于推敲损益(铲除)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译文:21 .朗读节拍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2 分)A .恐/拜托不效B .深追先帝/遗诏C .臣/不堪受恩感谢D .进尽/ 忠言22 . “先帝知臣谨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世界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表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十六)《出师表》原文6解释下列加点次在文中的寄义(4分)(1)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秋:(2)躬耕于南阳躬:(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4)至于推敲损益益: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雷同的一项是()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B.如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缺少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个中(《狼》)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诸葛亮在本文中重要表达了什么情绪和决心(3分)《出师表》中测验题汇编答案:1.A.C(2分)2.这确切是危机存亡的时刻啊! (2分)3.妄自微薄作奸犯科 (2分.一词一分)4.宫内朝廷宫中府中(2分,答对两个得一分)5.C (2分)6.诚宜开张圣听(2分)11时酬报发扬光大壅塞 12普遍地听取他人的看法措辞不适当13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展忠志之士的气节.14广开言路以塞忠谏之路15 D16.(3分)秋:时刻光:发扬光大义:合适.适当17.(3分)①宫廷里侍奉保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②先帝不介怀我的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③后来正遇危亡关头.18.(2分)开张圣听妄自微薄引喻掉义以塞忠谏之路19.(2分)三顾草庐临危受命29-33.略 33①诸葛亮,是聪明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批示若定,请联合《三国演义》中的故工作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批示的两个战例.(2分)②中国汗青上还有很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汗青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业绩.34.B 35.答案示例: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②先帝活着的时刻,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太息.痛心和圆满的.36.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37.答案要点:①为懂得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38. ○1低微而鄙陋○2奔波效劳○3 ○4把(4分,各1分)39. 在兵败的时刻接收重担,在危难的关头衔命出使(东吴)(2分,“于”译错扣1分)40. (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2分,多答扣1分41. 3分疏远;的原因;此(这).42.4分 (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生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2)日夕忧闷太息,放心先帝拜托的任务不克不及完成.43. 2分 (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2)良好(不道德). 44. 1分亲贤远佞.45. 2分 (1)蒲月渡泸,平定南边;(2)北定华夏;兴复汉室.48.C 49.C 50.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担.③临崩寄大事.51.“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52.(1)地位低温,学识浅薄(2)奏效,实现(3)明见,贤明 53.B 54.(1)我本来是平平易近苍生,在南阳亲自耕种地步.(2)这就是我酬报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55.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实坚毅.尽心尽职的贤臣56.B 57.略.(应留意“故”“寄”“所以”“职分”等词义的解释及句意翻译的通顺) 58.“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59.报先帝忠陛下60.例:空城计火烧赤壁六出祁山64.C 65.愿望您把伐罪奸贼.兴复汉室的义务交给我,假如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掉职的罪恶.66.B 67.(1)南边已定,兵甲已足.(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6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75. (4分)每小题1分(1)赐与 (2)痛心圆满 (3)做.担任 (4)过了76. (4分)每小题2分.(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77. (4分)每处2分(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78. (4分)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交友同伙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全阐述即可得满分.79.(2分)①寄:拜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当④适: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80.(2分)B81.(2分)D82.(4分)①这就是用来酬报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蒲月度过泸水,深刻到不长庄稼的荒漠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准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83.(3分)①是本身酬报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边兵变已经平定,兵器设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器械方威逼,正处于疲乏之时.(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准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6.(1)提拔;(2)填补缺陷和疏漏之处;(3)才干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失态等;(5)在诸侯列都城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情操行仁慈公平,周全懂得军事方面的工作.(2)今天我看他出门,固然志向弘远,深谋远虑,却老是显出本身很谦逊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请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举文武大臣的原则:忠实.仔细.能干.公平,久经锤炼和考验.晏子的尺度则是:有了缺陷能虚心接收看法,并实时加以纠正. (甲)9诸葛亮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10.①时②发扬光大③提拔④讯问(共2分,每小题0.5分)11.环绕“借先帝之意,申饬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答复即可.(共2分,环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复也可以得满分.或环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度强大成长”答复也可得满分.或环绕“亲贤远佞,才干治理好国度”答复亦可得满分)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正奖惩,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插内政.军事人才.(或答复“推举人才”)③平定南边,使后方稳固,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预备.(共2分,答岀个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个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13.环绕“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当尽职尽责,尽心努力作好分内的事”来答复即可.(共3分,联合原文内容1分,能环绕“对本身.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随意率性一个角度来谈本身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乙)14.①平昔(或“一贯”,或“日常平凡”)②到(共1分,每小题0.5分)15.环绕“郭伋比商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放心本身掉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预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答复即可.(共2分,环绕“放心本身掉信于孩子们答复即可得满分)16.环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热和气的人”答复即可.(共2分,能环绕“讲信誉,爱好儿童”答复亦可得满分)19 . D 20 .译文:愿望您把伐罪奸贼,兴复汉室的义务交给我.假如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掉职的罪恶.21 . B 22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秋——时.时代.时刻;躬——亲自.本身.本身;简——提拔.遴选.选;益——增长7.D8.(1)略.打分点:愿.则.计日而待(2)略.打分点:顾.以.“咨臣以当世之事”倒装句翻译要准确.(以上分离是1分)9.重要表达了她酬报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尽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谢);“北定华夏”.“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同一全国)。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3、①对先帝的感激之情。②对刘备父子的忠心。③^复汉室的决心。(意思对即可u—点1分,共3分)
4、①颇具政治远见。②忠心赤诚。③感恩图报。④治国有方。⑤用兵仁义。(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2019年贵港市)
【甲】水调歌头
4、(2分)B
5、(3分。关键要答出“勤政尽责”,“廉洁”这点不答出也可得)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附:《郑苏仙梦冥府》译文
北村有位叫郑苏仙的人,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到了冥王府,看见阎王爷正在登记刚抓到冥府的人。有一个穿官服的人气昂昂地进了大殿,自称在世时所到之处只喝老百姓的一杯水,现在对鬼神没有愧疚。阎王微笑着说:“设立官制是为了治理国家、造福百姓,下到管理驿站、闸门的小官,都是按着理法来权衡利弊。只说不要老百姓的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这官听了又辩解道:“我虽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呀!”阎王又说:“你一生处处求的是保全自己,某个案子,你为了避开嫌疑没敢说话,这不是辜负了百姓吗?某件事情,你怕麻烦没有上报朝廷,这不是辜负了国家吗?(对为官者,)三年要考察一次政绩,为什么?无功就是罪啊!”当官的大吃一惊,非常不安,刚来时的傲气一下子就消减了。
【参考答案】1、(2分,每多划一处扣1分)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2、(共4分,每小题1分)(1)怠慢 (2)询问 (3)只 (4)立刻(或忽然)
3、(共4分,每小题2分)
(1)(2分)(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2)(2分)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及阅读练习答案《出师表》中考试题一、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夙夜优叹(早晚)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21、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恐/托付不效B、深追先帝/遗诏C、臣/不胜受恩感激D、进尽/ 忠言2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 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南昌市(09江西省)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2019-中考语文上册《出师表》试题大全

2019-中考语文上册《出师表》试题大全

2019-2020 年中考语文上册《出师表》试题大全班级姓名学号(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紧迫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自轻自贱,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非法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A. 以光先帝遗.德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C.此诚紧迫存亡之秋也D.使内外异法也..河曲智叟亡以应 ( 《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E.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 《〈孟子〉二章》)2.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此诚紧迫存亡之秋也3.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 它们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4.“使内外异法”中 , “内”指 _________________, “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诸葛亮解析蜀汉的紧迫形势 , 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良志士因感怀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办理赏罚之事, 以显示公正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紧迫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自轻自贱,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九下语文出师表2019-2020中考题答案版

九下语文出师表2019-2020中考题答案版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11.2.6.1出师表2019-2020中考题答案版2020年1. 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一)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8-11题。

(17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敗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甲】亮躬耕陇亩①,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④崔州平,颍川⑤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⑥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⑦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⑧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陈寿《隆中对》节选)[注释]①陇亩:田地。

②《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

③管仲、乐毅:管仲,名夷吾,春耿时齐桓公的国相。

乐额,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

博陵:东汉郡名,现河北蠡县一带。

③颖川:东汉郡名,包括现河南中部一些地区.⑥先主:指刘备。

⑦卧龙:这里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

⑧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

⑨猖蹶:这里是失败之意。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组是(3 分)A.躬耕于.南阳(介词,在)B.先主遂.诣亮(连词,就)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形容词,熟悉)D.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C9.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中考文言文试题—《出师表》(5)

中考文言文试题—《出师表》(5)

中考文言文试题—《出师表》(5)
[题目]
《出师表》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之前写的,他在这篇文章的末尾写
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他既然是带兵出师伐魏,为什么“临表涕零(哭泣)”呢?请依据课文内容分析其“临表涕零”的原因。

[题解]
答案一:因担忧而泣。

想到眼前各种处境触景生情,忧戚而泣(要点):一是忧国。

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先帝又中途去世,国家处于艰难与险恶的环境之中;二是忧君。

想到后主幼弱,朝政治理困难太多。

答案二:因感恩而泣,从思念先帝三顾草庐,临崩托孤的知遇之恩角度谈。

答案三:因关爱而泣,从视自己为老父老母关爱幼主、教育幼主、劝谏幼主之情角度谈。

答案四:因伤离别而泣,从远离难舍之情角度谈。

(完整版)《出师表》中考题型大全及答案

(完整版)《出师表》中考题型大全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集萃(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常用的成语,它们是妄自菲薄和作奸犯科。

2、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3、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C、E)。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的建议。

E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F .文中“先帝”“陛下”不是指同一个人。

【解析】C项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议“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E项显然纯出于望文生义。

余四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4 、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开张圣听,不应该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请用原文回答)。

5、“开张圣听”意为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引喻失义”意为说话不恰当。

6、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作者认为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二)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完整版)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doc

(完整版)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doc
攘除奸凶, 复 室, 于旧都。此臣所以 先帝而忠陛下之 分也。至于斟酌 益, 尽忠言, 攸之、 、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 复之效,不效 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 德之言, 攸
之、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 ,以咨 善道,察 雅言,深追先帝 。臣不 受恩感激。
( 自 葛亮《出 表》)
9.下列句子中,加点 的意 相同的一 是(
那些军官们听说了, 个个暗自高兴, 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
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江苏省盐城市】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
10-13题。(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分)
10.我本来是个平民, 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 侯中 名 达。(4分)
11.B(“南北已平定 ”表述不准确。)(
3分)
【江 省淮安市】二(二) 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达于 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
,..
解析:此 考 文言 的含 。目中的 都 文言 ,要注意 的一 多
和古今异 。
8.⑴三次到草 来拜 我,拿当代的大事来 我⑵ 就是 信离开的原因。(4分)。
解析:此 考 文言文的翻 。要注意关 的落 和特殊句式的运用。⑴关
“ ”“咨”和倒装句式。⑵关 “所以”“去”。
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 刘禅明白 的 ,(1分)从而 ,不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5出师表.docx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5出师表.docx

2019-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5出师表1 作者:是时期家、家。

本文是作者出师,写给后主刘禅的2、重点字词。

(1)崩殂:崩:殂:( 2)之( 20)躬耕:秋:( 21)驱驰:(3)光先帝遗德:( 22)夙夜:(4)盖追先帝之殊遇:( 23)不毛:(5)妄自菲薄:( 24)庶:(6)恢弘:( 25)竭:(7)引喻适义:引喻:义:( 26)驽钝:驽 :钝:(8)陟罚臧否:陟罚:臧否:( 27)攘除:(9)刑赏:( 28)此臣所以:(10)是以( 29)斟酌损益:损:益:(11)简拔( 30)彰其咎:彰:咎:(12)以遗陛下( 31)咨诹善道:诹:(13)悉以咨之:(32)慢:(14)性行淑均:淑:(33)雅言:(15)所以( 34)临:(16)倾颓:( 35)涕:(17)卑鄙:( 36)良实:(18) 猥:( 37)偏私:(19)倾覆:( 38)优劣:3、通假字:( 1)阙:( 2)简:( 3)有:4、古今异义字:(1)卑鄙:今:( 4)开张:今:(2)感激:今:( 5)布衣:今:(3)痛恨:今:5、一字多义:(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众议举宠为督深追先帝遗诏( 7)以咨臣以当世之事(2)效恐托付不效。

寄臣以大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先帝不以臣卑鄙(3)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遂许先帝以驱驰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以光先帝遗德(4)行性行淑均以塞忠谏之路也行阵和睦( 8)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5)为俱为一体每与臣论此事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1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四、理解记忆:(1)、赏罚同一标准:(2)、三条建议是:最重要的一条是:(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②有利的主观条件:(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6)、先后汉兴衰原因:(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9)表达感情:默写形式:(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出师表》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出师表》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出师表》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各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干涸(hé)溺死(nì)滑稽(jī)陛下(bì)B . 打鼾(hān)饶赦(shù)赎罪(shú)牛虻(máng)C . 执拗(ǎo)吟唱(yín)眺望(tiào)菜畦(jí)D . 戏谑(xúe)步履(lǚ)笑靥(yǎn)深邃(sùi)2. (2分)下列加线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猥(wěi)斟酌(zhēn zhuó)疲弊(bì)B . 夙夜(sù)攘除(răng)驽钝(nú)C . 裨补阙漏(bì)崩殂(cú)恢弘(hóng)D . 陟罚臧否(zhì pĭ)咨诹善道(zòu)3. (2分)下面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 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B . 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 . 立闻亮卒卒闻有所获D . 发病而死发闾左谪戍渔阳4. (2分)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B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秋天啊!C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D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

5. (2分)对下列加横线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B .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仇恨)C . 先帝不以臣卑鄙(道德低下)D . 谓为信然(动词,“是”)6. (2分)为句中划线字选取正确义项()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2020 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题。

(10 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10.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达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面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首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规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良策。

【答案】⑴9.A(鄙:目光短浅.B 答应/表大约;C 把/因为;D 增加/愈加)(3 分)10.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4 分)11.B(“南北已平定”表述不准确。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出师表》是______(朝代)时期______(作者)所著的一篇______(文体)。

2. 文中“先帝”指的是______,而“陛下”则是指______。

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三顾”指的是______(事件)。

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描述的是______(人物)的事迹。

5.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臣”指的是______。

答案:1. 三国;诸葛亮;表文。

2. 刘备;刘禅。

3. 刘备三次上山请诸葛亮出山。

4. 诸葛亮。

5. 诸葛亮。

二、选择题1. 《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表明了作者的什么身份?A. 农民B. 隐士C. 士族D. 官员答案:B。

2.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指的是什么?A. 秋天B. 时期C. 收获的季节D. 国家答案:B。

3.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表明了什么?A. 南方已经平定,军队已经强大。

B. 南方已经平定,军队已经装备完毕。

C. 南方已经平定,军队已经准备充分。

D. 南方已经平定,军队已经足够强大。

答案:C。

三、简答题1.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答: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对国家存亡的忧虑以及对北伐的决心。

2.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的什么精神?答: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即使在北伐未成功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使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出师表》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 文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建议?答: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加强国内治理、选拔贤能、亲贤臣远小人、北伐中原等建议。

2.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深厚感情和对即将离开的不舍,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北伐任务的责任感。

以上为《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出师表》【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10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10.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达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面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首愿受罚。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规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良策。

【答案】⑴9.A(鄙:目光短浅.B答应/表大约;C把/因为;D增加/愈加)(3分)10.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望在诸侯中扬名显达。

(4分)11.B(“南北已平定”表述不准确。

)(3分)【江苏省淮安市】二(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

(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

②萧何:刘邦的丞相。

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⑴臣本布衣..()..()⑵先帝不以臣卑鄙⑶何闻.信亡()⑷王许.之()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⑵此乃信所以去也。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答案】7.⑴平民,⑵身份低微⑶听说⑷答应(4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8.⑴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⑵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4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运用。

⑴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

⑵关键词“所以”“去”。

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

(2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

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参考译文】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

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

”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

”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

”汉主说:“那么让他做大将。

”萧何说:“太好了。

”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

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

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

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江苏省盐城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15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

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

③峭直:严厉刚直。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此悉贞良死.节之臣()⑵先帝不以臣卑鄙..()⑶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⑷平居无私书.()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先汉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兴隆也所以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D.奉命于.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12.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⑵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5分)⑴【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分)⑵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

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⑶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1分)【答案】10.⑴为……而死⑵身份地位,出身低下(或见识浅陋)⑶给予,送给⑷书信(4分)11.C(2分)12.⑴(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⑵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4分)13.⑴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2分)⑵亲贤远佞;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2分)⑶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1分)【江苏省镇江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3分)【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公①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②难行者。

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

”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

”公曰:“是不难。

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

”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

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

”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

公曰:“此赀③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

倘再犯,不恕汝也。

”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

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

”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④。

【注释】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

②窒碍:阻碍。

③赀:通“资”。

④没(mò)世: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⑵随命仆市.棉花斤余:⑶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⑷是.不能改矣: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

(4分)⑴陟罚臧吾,不宜异同。

译文:⑵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译文: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

(3分)答: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的观点,在此2分)【答案】9.⑴“显示”或“表明”⑵买⑶偶尔⑷“这”或“这种人”“这人”(一个1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涉及的同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10.⑴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