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纺织产业集群
打造珠三角旅游休闲名镇——西樵冲刺佛山首个5A级风景区
可抵达 :离佛 山市 区约 3 O公里 ,仅半d 1车程 ,已完全融入一小时的广佛都市圈和广佛经济 \- ] J 圈 ,是珠三角地 区的游客短途旅游、度假 、休 闲理想之所。 再次是产 业优势。西樵产业多样 、齐备 ,已形成纺织 、旅游 、陶瓷、五金 、电器 、印刷包 装 ,商贸服务 、酒店饮食业等多 元化 发展的产业体系。 第四是基础优势。 作为旅游休 闲名镇的主导产业旅游业、 酒店服务业 , 西樵发端得比较早 , 基础扎实 。目前镇 内拥有酒店 宾馆 3 多家 ,其中星级酒店就有 1 多家 , O O 四星级 1 , 家 准四星级 1 ,三星级 3 家 家。此外 ,一批高等级的酒店 陆续兴建。 目前 ,西樵正着力创建佛 山市首个国家 5 A级旅游景 区,努力实现 “ 南海西南板块的中心 和珠 三角旅游休 闲名镇 ”的 目标。一是丰富西樵旅游文化 内涵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 是全力推进 “ 5 大 A旅游 景 区 ”系 统 工程 建设 。 “ 5 大 A旅 游 景 区 ”系 统 工 程 的顺 利 推 进 ,将全 面提升西樵的大环境 , 营造发展氛围 , 推动西樵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把西樵打 造南海西南板块的中心和珠 三角 旅游休 闲名镇 ,建设 “ 纺织名镇 、生态城市 、旅游新城” !
打 造 珠 三 角 旅 游 饰 阑 名镇
西樵冲刺佛山首改革开放 , 南海西樵得天下风气之先 ,收获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励精图治 ,政 通人和:求真务实 ,百业俱兴。西樵 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农村为主战场 ,以
加快发展纺织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
加快发展纺织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作者:刘彦威来源:《纺织导报》2013年第04期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第二、第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
纺织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纺织制造工业提供服务,本身不直接生产纺织工业产品,但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服务,纺织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可实现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升,生产服务的价值通过纺织企业的产品得以体现。
纺织行业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纺织工业的产业链,涵盖化纤、棉纺、麻纺、毛纺、丝绸、印染、服装等行业。
2013年3月5日,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
”纺织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纺织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纺织工业的发展趋势,更是实现纺织强国的重要途径。
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纺织产业链整合的根本手段之一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涉及范围广,涵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包括科研设计、管理服务、品牌服务、市场服务等行业的核心业务。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开拓行业国内外市场,提高行业产品附加值,实质上都需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阶段,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网络建设缺乏、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产业转移进程缓慢等系列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程度低、发展不平衡。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工业与服务业 训练题
工业与服务业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甘肃白银市地处通向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走廊和现代能源物流通道。
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曾有丰富铜矿及伴生矿产资源,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祥地。
经多年利用后出现矿产资源枯竭和萎缩,2008年被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后,通过梳理分析区位、政策、土地和能源资源等优势条件,以经济转型带动社会、生态、文化全面转型。
下图是甘肃省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银市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祥地的有利条件是()A.有丰富非金属、能源矿产资源B.丝绸之路各国对工业品需求C.临近水源,拥有便利交通条件D.科技人才众多,劳动力丰富2.白银市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最适宜发展的是()A.利用古丝绸之路文化沉淀,单一发展旅游产业B.利用交通优势,重点转型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C.发挥土地优势,重点培育农业、食品加工产业D.建设高技术产业集群,培育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镁是生产镁合金的主要原料,多蕴藏于白云石中。
2002年,陕西省府谷县镁业开始起步,独创了利用兰炭产生的煤气和热源冶炼镁技术,突破了传统炼镁耗电大的不足。
2020年,府谷县原镁产量约为4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2%,被誉为“世界镁都”。
但2021年9月起,府谷县40余家镁厂通过停产、减产等方式整体压减产量。
下图示意府谷县镁业产业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府谷县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镁都”,主要得益于()①原料丰富②技术改良③成本低廉④资金充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21年府谷县整体压减原镁产量,主要目的是()A.提高原镁市场价格B.降低镁产品市场风险C.降低能耗,保护环境D.维持产业链供应稳定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是中国近代纺织产业发源地,西樵镇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广纱甲天下,丝绸誉神州”的美誉。
魅力西樵发展攻略
; “ 成 千家厂 、 千家店 、 万台机 、 亿 的产销体系 ,成为全国最大的化
E 产 和销 售 基地 之 一 。 0 2 , 生 2 0 年 中
进纺织产业升级 和集群建 没。 规划产业基地 广东 西樵纺 织产业 基地位于西樵镇西南部,于 1 9 年开发 99 建没 ,规划面积为 2 . 平方公里 , 73 3 分为 A、B两大板块 。A板块主要发展纺织印
现 出较 强的产业集群优势 。先后涌现 了 樵 利化纤 、吉贝牛仔 、德耀 、合兴 、裕 牌 、湘隆 、冠旺龙等一批 上规模 、 E档 次的品牌企业 。 近年来 , 西樵紧紧围绕 “ 五个一” 基 (
地 、平 台 、 系 、市场 、品牌 ) 面推 体 ,全
料年交易额 1 ( 元,交易量 占全国自 71 亿 1 %,占广东省的 4) s ( %,远销 日本 、 罗斯等海内外 近年来 ,西樵轻纺城 据商业营销模式转变和销售 刚络 的完善 大力推进 “ 展示为主 , 现场销售为辅”自
为 一 体 的 家 用纺 织 城 搭 建 创 新 平 台。 在 广 东 南 方 技 术 刨 新 中心 搭 建 南 方纺 织 产业 创 新 平 台 ,推
包装 ,统 一宣传 ,实现 资源共 享 、品
牌共 建 、发展共赢 。西樵的纺织产品在 每年举行 的春夏季 和秋 冬季 “ 中国流行 面料 ”评选中均取得佳绩 ,目前已有 3 0 多家企业的 l( () )个以上产 品获得 “ 中国流 行面料 ”吊牌销售资格。 纺织业 已成 为西樵的名片 ,是 中国 纺织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型发展道 路 ,实现 产业发展与环境保j 的协 调统 一。同时为入 园企业营造了i 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 减轻了治污负担 , { 出了深受省 、 、 市 区推 崇的 “ 西樵模式 凭着这 个环 保配套优势 ,纺织产业基±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名城、产业名镇)
中国绢纺织名镇·浙江省桐乡市河山镇
中国亚麻纺织名镇·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
中国亚麻蚕丝被家纺名镇·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
中国家纺布艺名镇·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
中国针织名镇·浙江省绍兴县漓诸镇
中国经编名镇·福建省长乐市金峰镇
中国针织名镇·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
中国经编家纺名镇·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浙江省海宁市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广东省开平市
产业名城
中国革基布名城·福建省尤溪县
中国针织文化衫名城·山东枣庄市市中区
中国无缝针织服装名城、中国袜业名城、中国线带名城·浙江省义乌市
中国棉纺织名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
中国棉纺织名城·山东省广饶县
中国针织名城·浙江省瑞安市
中国袜业名城·吉林省辽源市
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山东省临清市
中国棉纺织名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中国半精纺毛纱名城·山东省禹城市
浙江省浦江县·中国绗缝家纺名城
中国印染名城·山东省昌邑市
中国过滤布名城·浙江省天台县
中国纺织机械名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
中国苎麻业名城·湖南省益阳市
中国针织名城·山东省即墨市
中国织造名城·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
中国服装商贸名城·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
中国针织服装名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
中国童装名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
中国羽绒服装名城·江西省共青城
中国童装加工名城·河北省磁县
中国毛衫名城·山东省海阳市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江苏省常熟市
中国针织塑编名城·辽宁省康平市
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福建省石狮市灵秀镇
【商标抢注】纺织类商品商标案
纺织类商品商标案江南布衣赢得第一宗商标抢注案核心提示:“我们马上就要把专卖店开到台湾地区了。
”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倪国昌在接受《市场导报》笔者采访时满是喜悦。
一个月之前,台湾地区商标主管机构“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出具了商标评定书,撤销台湾某公司7年前抢注的“JNBY”商标,并受理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的“JNBY”商标在台的注册申请。
这不仅为江南布衣在台湾地区发展打了通路,更是大陆企业在台湾赢得的第一个商标抢注案。
注册遇阻江南布衣是国内较早开发女装品牌的企业之一,也是杭派女装中的知名商号。
“2006年的时候,‘JNBY’不仅获得了‘浙江省著名商标’的称号,还在16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商标注册,我们的专卖店也从国内各地开到了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法国等多个国家。
”倪国昌说,他们的品牌发展意识很强,2002年之后积极开展海外注册,但是2003年在台湾地区申请注册时,却遇到了麻烦。
“JNBY”已被台湾某公司在“服、洋装、休闲服、披肩、女装、棉袄、女鞋、围巾、帽子、服饰用手套、腰带、围裙”等商品项目上抢先注册,要注册,只能申请“鞋钉、袜子、绑腿、尿布、围兜”几个项目。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产品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入台湾市场。
”积极斡旋为了打开宝岛的市场,江南布衣公司也是不遗余力。
倪国昌说他们曾多次向国家工商总局、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进行咨询,寻求对策,但碍于诸多因素,苦无进展。
2007年,事情开始有了转机。
杭州德龙商标代理服务有限公司在香港设有分公司并代理过台湾方面业务。
下城工商牵线,由“德龙”公司作为“江南布衣”的代理,向台湾商标主管部门提出撤销台湾公司“JNBY”商标的申请。
经过9个月的补充证据材料、答辩等过程,台湾商标主管部门终于认定:“JNBY”为“大陆地区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首创使用于女装品牌之商标,1999年即于大陆获准‘JNBY’商标注册”,该“‘JNBY’手写体商标陆续在法国、意大利、新加坡、英国、香港、美国等国取得多件商标权”,“并在大陆地区开设逾300家专卖店,已被评为中国浙江省著名商标”、“更在俄罗斯、日本等国拥有多家专卖店及进行技术交流和产品宣传”等理由,认定台湾某公司“应有以不正当竞争行为抢先申请注册之情事”,于2008年7月16日下达商标评定书撤销了被台湾公司抢注的“JNBY”商标。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中国企业应对后配额时代
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中国企业应对后配额时代五大措施提升产业竞争力□中共河北省南宫市市委书记毕世杰配额取消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良好机遇。
对此,我们将紧紧抓住机遇,发挥“中国羊剪绒毛毡名城”效应,加大四大特色产业的对外宣传,提升产业知名度。
同时,引导延长产业链条,增强龙头辐射功能,壮大产业加工群体,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南宫是华北南部棉花收购与加工集散地,羊绒、羊剪绒、毛毡三个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培育了“吃棉花饭、发羊财”的县域特色经济,其产业集群在周边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今年预计棉花加工企业可实现产值2亿元,创利税3100万元;“三毛”产业可实现增加值9.09亿元,上交税金4032万元。
2005年我们的主要思路是对羊绒、羊剪绒、毛毡、棉花四大特色产业分类指导,加快发展。
具体措施是:一是育龙头,搞辐射。
对四大行业龙头实施政策倾斜,予以重点扶持,形成大的产业集群。
二是建小区,育市场。
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次征地、预留厂区、随时入区、统一管理”的原则,逐步实现产业的集聚。
三是建协会,组舰队。
引导四大特色产业的龙头组织搞好合作,提高行业和企业知名度。
四是抓技术,上水平。
组织引导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强化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和新材料的应用。
五是抓管理,上档次。
促使四大特色产业突破家族作坊式企业管理模式,推进企业产权由单一化封闭式向多元化开放式转变,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进能人管理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本报记者徐国营摄影徐峰采访整理着力打好“三张牌”□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共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工委书记张远航荣膺“中国针织名镇”的广东张槎,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针织产业集群基地,辖区内拥有针织企业1600多家,年针织业产值60多亿元,交易额100多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
面对后配额时代,我们认为只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有形之手”,高效、有机地运用市场的信息、劳动力、技术、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的资源,采取科学合理的引导措施,张槎针织完全可以在后配额时代进一步做大做强。
重构竞争新优势 实现跨越式成长——聚焦2012中国纺织创新年会
中国纺织 工业 联 合会 名誉 会长 杜钰 洲也 出席 了 本次论坛 。 他表示 , 产 品创新 对于推动纺织行业 的整体 创新 , 其 突出意义在 于 : 产 品是 技术 、 文化 、 组织 、 生产 力、 生产关系 、 生产方式的结合点 。产 品是行 业创新要 素的综合结果 , 反 映产 业时代性 , 也 反映产 业竞争 力 。
新体 系。
此外 , 王 天 凯 在 发 言 中还 指 出 : 行 业 要 避 免 以单 纯 的投 资 驱 动 、 规模 扩 张 求增 长 的发 展 方 式 , 要特别重视 、
关注有可能再发生 的过度竞争 。 尤其是一些所谓一般产
能 的纯 粹 规模 型扩 张 : 要 进 一 步建 立 和 提 升创 新 联 盟 建 设, 加 大 关键 技 术 、 关键产品的开发 , 提升联盟水平 ; 要 加快行业“ 制造服务化 、 生产智能化 、 组 织 网络 化 ” 的“ 三 化” 建 设 。这 同时 涉 及 到产 品创 新 、 技术创新 、 营 销模 式
整, 行业 生产成本 上涨过 快 、 资源 环境压力 加大 、 获取
各 项 技 术 难 度 逐 渐 增 加 等现 实 问题 突 出 。党 的十 八 大 提出, 要 用全球视 野来谋划 , 要加 快原始创 新 、 集 成 创 新 以 及 引 进 消 化 吸 收 再 创 新 的 能力 ,纺 织 工 业 要 着 力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 市场为导 向 , 产 学 研 用 相 结 合 的创
新期待 ” 、 “ 新技术 与新需求 ” 、 “ 新模 式与新价值 ”为 主
西樵,先实现数码纺织
3 20 0 0 2卓蒋4螂
;
维普资讯
后期开始 了信息化 建设。19 年 5 , 织企业 引进 国际先进无棱织 机1 万多 98 月 , 5 西樵轻纺 城组建 了全国第 一家社会化 台 , 占织 机总数 的一半以上 。 占地 11 00 3 纺织面料技术开发 中心 ;西樵面料工 多亩 的西樵轻纺城 ,商铺全部 是精美 艺制版 公司 ,投资 上千万 元建立起面 的别墅式建筑 , 包括台湾、 香港在 内的
西樵 距广州 市区不足百里 ,是国 业要生存 , 产业集群要发展 , 就必须 创
家 A A级旅游景 区。 AA 古镇青 山为屏 , 新 , 必须尽快打 出 自己的旗帜。 西樵轻 可避 免的话 , , , 产业走向成 熟过 那厶 在 碧水绕城 ,被海 内外游 人誉为岭 南山 纺 城管委会文任潘洪 生说 ,跟在别人 程 中, 创新则是必由之路 从模仿到创
年来 ,当地用信息 化带 动传统产业升 业的萌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具 能有高效益 。 品是一分一分地赚钱 , 产
级, 增强 了经济竞争力。 西樵 , 这个经 有纺织业悠久 的西樵 ,得改革开放 风 品牌是一元一元地赚钱。 纬 千年 的锦绣 古镇 ,在全 国率先 实现 气之先 ,农 民纷纷洗脚 上 田开办纺织
比例不到 7 %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出口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广东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市南 海 区西 樵镇 纺 织 产 业 集 群 、 山市 佛 南海 区大 沥 镇 有 色金 属 产 业 集群 、 莞 东
引入外部技术资源 。通过政府整合 ,形
成 有 效 的技 术 创 新 能 力 : 珠 角 产业 在 集 群 区域 的政 府 必须 积 极 介入 扶 持集 群
东制 造 业 的 薄弱 环 节 。 产业 集群 打 造 成 全 球 性 的 区域 品稗 , 自主创 新 的 基 础 在 上 实施 开 拓 自有 品 牌与 引 进 国际 品 牌两 项 品牌 战 略 ,塑造 区域 品牌 , 快 区 域 加 品牌 建设 步伐 ,提 升 区 域 品牌 形 象 ,成 为世 界 产业 的品 牌 聚集 地 , 广 东 产业 是 集 群 成 功 的 重 要 标 志 。 经 过 多 年 的 发 展 , 东 出 口导 向型 产业 集 群 目前 已树 广 立 了一些 行 业 区 域 品牌 , 国家 确 定 面 如 料 名 镇 西樵 、内衣 名镇 盐 步 、 织 名镇 针
地 区的要 素流 动 , 更 高层 次 } 补 互 在 互
惠 ,带 动 广 东 经 济协 调 发 展 日前 ,广
企 业 集 群 发 展 的 特 点看 , 决 集 群 成 员 解
销等支持体系 , 突破广东出 口导向型 是 产业集群升级制约的一个关键因素。 要
整体 上提 升 集 群企 业 的竞 争 力 和 实现 产 业 升 级 , 须培 育 促 进 新 产 品 开 发设 计 必
自身研究开发能力不足的有效措施是完
技 术 服 务 中心 等措 施 , 成 为 有效 的选 应
区,为服务企业建立 了营销 、 设计 和出 口服务中心以及各种企业联合 体 , 为中 小企业网络在技术创新 、 营销和市场信 息获取等方面提供 了大量 的公共产品或 准公共产品的支持 , 大大推动了这些工
我国产业集群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珠三角地区广东省是国内最早出现集群经济形式的省份之一,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规模大、层次高、能力强、数量多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发展过程中, 许多产业集群突破了原来的行政区划分范围, 迅速向周边扩散, 形成了带状产业集群或集团式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更进一步地促进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20 世纪80 至90 年代)。
在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凭借其具有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通过“三来一补”、依托当地各种资源、民营企业崛起等,形成了产业集群的起步阶段。
一是以深圳、东莞、惠州等珠江东岸城市为代表的在“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外向型加工业集聚区。
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香港加工业出现土地紧张、成本上涨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珠江东岸地区由于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香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这也成为珠三角承接境外产业转移的先机。
在这一有利时期,珠江东岸地区发展出一大批以简单代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如东莞虎门服装、大朗毛织、惠州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
到了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珠江东岸地区又承接国际及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二次转移,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如东莞石龙电子、石碣电子、常平光电等集群。
二是以佛山、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为代表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内向型产业集群。
相对于珠江东岸的几个城市而言,珠江西岸的区位优势相对较弱,接受港澳台产业辐射的影响较少,外资企业与境外各类要素流入也较少。
但这些地区鼓励和引导集体所有制及非公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民营企业为主体、内向型发展的产业集群。
如佛山容桂、北滘等镇区的家电产业集群,南庄、石湾的陶瓷产业集群,西樵纺织产业集群,大沥的有色金属加工业产业集群,中山小榄的五金产业集群,古镇的灯饰产业集群,大涌的家具产业集群,东凤、南头的家电产业集群等。
(二)快速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至2008 年前后)。
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分析——基于江苏的数据
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分析——基于江苏的数据周敏李;薛恒新;张洪珍【摘要】本文从农村经济产业集聚度的视角,基于江苏省2001-2008年的数据,对农村经济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通过农村经济产业集聚弹性的测算,分析了不同产业集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而对我国农村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选择提出建议.本研究对探索我国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及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技术经济》【年(卷),期】2010(029)007【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农村经济;产业集群;集群效用;集聚弹性【作者】周敏李;薛恒新;张洪珍【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产业集聚对一个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功能扩大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情况和产业集聚理论表明,产业集聚的效应体现在集聚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带动效应、品牌效应、扩张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6个方面[1]。
其中,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集聚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3个方面。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地区拥有有效的产业集群,再加之其生活环境和商业环境的优越,这个地区就会出现世界级的产业[2]。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外部环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定位、产业结构以及工作措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迫切需要走出一条新型的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之路,大力提升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
有的学者认为要通过提高农地耕作规模来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3],但我国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城市之前,尚不具备模仿美国模式的要素禀赋条件。
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还要利用产业集聚这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来实现,从而达到小农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困境与突破
产业集群 由于社会 网络增进 了信任和联系 , 促进 了信息 和知识的流动 , 有利于 隐含知 识和敏感 信息 的传播 , 来了 带
技术创新 的优势嘲 。中国多数传统产业集群是在创始企业分 蘖和邻 近模仿 的基础 上形成 的 , 因而 , 在集 群 内部 , 在血 存
较弱陶
摘 要 : 统产业集群是 中国产业集群主导类型, 传 面对新 的竞 争态势 , 创新发展 问题 日益 凸显 。在传统产业集群 中, 社会 网络关 系较 强, 少数集群企业模仿创新 活动较为活跃 , 创新 支持机构也开始发挥 作用 ; 但总体看 , 多数产业集 群处于要 素依赖和低成本竞争阶段 , 企业创新不仅 受资金 、 技术、 织结构等 内部 因素的约束 , 组 企业创新能力较 弱 , 而
缘、 亲缘 和地缘关系 , 社会资本较丰厚 。企业之 间的技术 、 经
瓷、 具、 玩 家具 、 五金 等类 型的劳动密集 型制造行业 , 这些 行 业技术 门槛和进入壁垒较低 。因而 , 多数集群 中, 不仅企业规 模较小 、 数量多 , 而且组织形式相似 、 术同构。在这样的集 技
营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等往往通过非正式途径交流 , 这特别
本 和交易成本 , 减少 了创新 的静态 和动态不 确定性 , 为学 并 习过程提供 了持久的基础与保证L l 1 。中国传统产业集群 同样
具有一般集群创新环境的优势 。但 由于多数集群成长历史较 短, 发展成熟 度不高 , 品的创新更 多地表现 为衍 生性 的渐 产 进模 式, 即产品品种 、 花色 、 规格 、 型号 、 款式 、 质量 、 品牌等渐 进“ 差异化” 。如河南 禹州钧陶瓷业集群 的产品创新模式就具 有代表性 , 集群主要生产工 艺观赏性 陶瓷产 品, 该 近几 年的 迅速发展主要得力于企业不断创新 。该集群企业 的创新过程 并不表现为推 出全新产 品 , 是在继承传 统的基础上 , 应 而 适 现代 人的审美情趣和家居特点 , 增加新器 型和花色。浙江永
重构竞争新优势实现跨越式成长叩响下一个春天的门扉
同 时 ,鉴 于在 推动 中小 纺织服 装 企业做 !
开发 工作 方面 做出 的突 出业绩 ,浙江海 !
生 产力促 进 中心和 广州 白马服 装市 场有 I
荣获了 “ 2 O 1 2年 度 中 国 纺 织工 业联 合
开发 推动 奖” 荣誉称 号 。
会 议 通过 主 题大 会 和创 新 论坛 两 大板 块 ,
一
围绕上 述发 展命 题 ,设计 了以 “ 新 瓶颈 遇” 、“ 新格 局与 新期 待 ” 、“ 新 技术 与新 “ 新 模 式 与 新 价 值 ” 为 主题 的论 坛 重
并 且展 开精 辟论 述和 深 入探 讨 ,为行业 持 续发 展把 脉 、为 产业实现 转 型升 级论:
会 议 期 间 ,中 国 纺 织 工 业 联合 会 {
张 莉 宣读 了授 予 2 0 1 2年 度 “ 中 国纺 织 合 会 产 品开 发 贡 献 奖 ” 荣 誉称 号 的决 : 鲁 宏业 纺织 集团有 限 公司 、江苏 联发 纺 有限 公司等 5 6家 企 业 被 授 予 “ 2 0 1 2 j
国 纺织工 业联 合会 产 品开发 贡献 奖” 荣翟
野来 谋划 ,要加 快 原始创 新 、集 成创 新 以及 引进 消化 吸收再 创 新的 能 力 ,
纺织 工 业要 着 力构 建 以企 业 为主体 ,市场 为 导 向 ,产 学研 用 相 结合 的创
新体 系 。
杜 钰 洲
攻 艰 克 难 , 依 托 产 品 剑 新 引 领 行 业 竞 争 新 优 势
WWW. c h i n a a p p a r e 1 . c o n. r c nj
.
躏国造 服 务化、生 产 智能 化与组
广东西樵 中国面料名镇
息、教育 、培训等配套服务 。 为增可持续发展能力 ,西樵镇的纺织企业在设 备改造 、技术创新上不断增加投入。2 0 0 9年全镇共引 进国 内外先进纺织及染 整设备 10 2 0台套 ,投入金额
近 5亿元 。
家 ;服装类企业 3 6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 1 6 , 0 家 占纺织企业总数的 1 . %。纺织行业从业人员约 5 1 4 3 万
台套 ,2 0 0 9年西樵镇纺织业新增投入约 1 亿元。 0
西 樵 镇 生产 的 纺 织 产 品 主 要 有 牛 仔 、西 装 、女 装 、衬 衫 、 童 装 面 料 及 家 纺 布 ,其 中 牛 仔 布 约 占
7 %。西樵镇生产的面料一直引领国内纺织 品的时 尚 0
污 水 处理 的 “ 三统 一 ” 能 力 ;五 是 进一 步 提 升 和 利用
域 品牌 ” 五位 一体 、相 互 支 撑 的 格 局 。截 至 2 0 0 9年
底 ,全镇共有纺织企业约 8 0 ,占各类企业总数 的 1家 3 %。纺织产业链条延伸至纺纱 、织造 、印染和服 装 6 制造 ,发展 比较 完善 。其 中 ,纺 纱 、织造 类企业 约
6 0 ;漂染 、印花 、定型 、防缩 等 后 整理 类 企 业 3 5家 7
力求通 过 六大 措施 来进 一步 提升 西樵 纺织 产 业 :
一
同比上升 91 %。2 0 . 9 0 9年纺织税收 23 .亿元 ,同比上 升 1 .9 97 %。全镇共有纺织机 2万多台套 ,其 中进 口
高 速 剑 杆 机 和 喷气 织 机 约 4 0 0 0台 ,印 染 设 备 6 0多 0
人 。2 0 年 纺 织 总 产 值 8 . 09 64 8亿 元 ,同 比 2 0 年 上 08 升 96 %。其 中规 模 以上 纺 织 企 业 总 产 值 6 . 元 , . 8 89亿
基于复杂系统观点下的西樵和Prato纺织企业集群研究
方面的生产, 其中布类纺织企业有 6 8 家 , 3 8 纺织制造业企业
中 意纺 织企业 集群简介
中 国 西 樵 纺 织 企 业 集 群 是 中国 最 大 的的 纺 织 产 业 及 群 之 一 。在 西樵 纺 织 企 业 约 有 l3 家 , 业 人 员 6 2 万人 , 30 从 .9 其 中 民营 经济 成份 占 9 % 上 , 亿 元 产 值 企 业 有 9 ,0 万 O以 超 家 50 元 以上 产 值 企 业 有 5 家 , 经形 成年 产 各 类纺 织 面料 l 0多 已 0 亿 米 的生 产 能 力 , 织 企 业 总 资产 8 .l 元 , 产值 7 . 纺 15 亿 年 32
装鞋帽市场第三名 , 在一级批发市场 中排行 第二,0 3 2 0 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易额 1 0 6 多亿 元 , 是全 国 三 大 纺织 面料 交易 市 场 之 一 , 同时 也
目的 ; 具有稳定性能力 , 保证 系统结构稳定和功能稳定 , 具有
一
定 的 抗 干 扰 性 ; 同环 境 的 相 互 作 用 中 , 有 不 断 复 杂 化 在 具
有序化发展 , 并涌现 出独特的整体性特征 。 4 、非周期性与开放性 : 非周期性 展现 了系统演 化的不
规 则 型 和 无 序性 。系 统 是 开放 的 , 与 外 部 相 互关 联 、相 互 是 作用的 , 系统 与外 部 环 境 是 统 一 的 。开 放 系统 还 具 有 自组 织 能 力 , 通 过 反 馈 进 行 自控 和 自调 , 达 到 适 应 外 加 变 化 的 能 以
有 7 4 家 ; 从 业 人 员 方 面 , 个 地 区 总 共 有 8 7 9 从 事 47 在 这 09 人 纺 织 方 面 的 生 产 , 中布 类 纺 织 企 业 的从 业人 员数 为 3 3 3 其 8 0 人 , 织 制造 企 业 的从 业人 员数 为 4 4 6 。8 年代 初 期 开 纺 29 人 0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什么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企业集中在同一产业,在相关机构的支持下互相之间既合作也竞争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或企业制度。
例如我省西樵的纺织、古镇的灯饰、石龙的电子等。
产业集群是广东经济的特色,也是形成广东的竞争优势、推动广东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制度。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如何我省初期产业聚集主要发生在镇域范围,呈现“一镇一品”的格局,镇政府是推动产业聚集的重要行动主体。
广东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种产业集群的形态称之为“专业镇”。
省科技厅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协助下率先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通过建立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试点推动专业镇的发展,并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打下基础。
随着产业聚集的发展,一些企业在专业镇的周边落户,产业逐步超出镇域范围。
同时出现了跨镇域的分工格局,例如顺德乐从以家具销售为主,龙江以家具生产闻名,伦教以木工机械见长,形成跨镇域的生产链条。
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产业集群重复产生的现象,例如在汕头市的16个产业集群中,有4个与服装有关,分属4个不同的区县。
在这种情况下,镇之间相互竞争,重复建设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综合利用。
再以专业镇指称这种产业聚集现象已不合时宜,以没有行政管辖范围指向的产业集群来概括产业聚集的现象比较合适。
产业集群升级有哪些模式产业集群升级是指通过创新实现集群整体附加值的提高和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的增强,升级有4种形态。
一是流程升级:通过重组生产系统或引入高级技术使投入产出更有效;二是产品升级:通过转向更高端生产线增加产品单位价值;三是功能升级:进入价值链的较佳环节,如从单纯生产进入研发和营销,或者沿着基本加工→贴牌生产→自主设计制造→自有品牌制造的方向提升;四是部门升级:将从一个领域获得能力应用到新领域或进入新的全球价值链。
例如从电视机产业转向计算机产业。
我省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阶段,部门升级的时机尚未成熟,但是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已经开始并有成功的经验。
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分布
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江苏吴江横扃镇山东省胶南市王台镇 · 中国家纺绣品名镇——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 · 中国家纺绣品名镇——江苏省通州市川港镇· 中国家居服装名镇——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 · 中国经编名镇——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 · 中国经编名镇——浙江省海宁市马桥镇 · 中国静电植绒名镇——浙江省嘉兴市油车港镇· 中国毛衫名镇——江苏省常熟市新港镇· 中国毛衫名镇——江苏省吴江市横扇镇· 中国棉纺织毛衫名镇——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 · 中国面料名镇——广东省南海市西樵区· 中国内衣名镇——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 中国内衣名镇——广东省南海市盐步区 · 中国内衣名镇——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 ·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开平市三埠镇 ·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 · 中国女装名镇——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 中国丝绸名镇——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 中国童装名镇——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环市镇· 中国童装名镇——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 中国袜子名镇——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 中国袜子名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 · 中国袜子名镇——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 中国西裤名镇——福建省石狮市蚶江镇·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 ·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 ·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 · 中国休闲服装名镇——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 广东省佛山南海区西樵镇 浙江省嘉兴市油车· 中国羊毛衫名镇——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 中国羊毛衫名镇——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 中国羽绒家纺名镇——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镇· 中国运动服装名镇——福建省晋江市新塘街道· 中国运动休闲服装名镇——福建省石狮市灵秀镇· 中国针织名镇——广东省佛山市张槎镇· 中国针织名镇——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 中国针织名镇——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 中国针织内衣名镇——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 中国织造名镇——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 中国织造名镇——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 中国织造名镇——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樵纺织产业集群
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 2008.06.11 [字号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西樵镇概况
西樵镇地处佛山市南海区西南部,是广东省中心镇之一,面积177平方公里,下辖4个城区、2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4万,其中农民14万人,人均2.5亩地,流动人口约7.5万。
2004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145.71亿元,同比增长16.9%,机械化普及70—80%,西樵镇以纺织业、陶瓷业和旅游业为主要的经济支柱,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的景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将西樵确定为重点跟踪和扶持的产业集群。
2003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西樵“中国面料名镇”的称号,目前是国内继浙江绍兴之后第二大纺织面料生产和销售基地。
二、西樵镇纺织产业集群
1、西樵纺织业的发展历史
西樵纺织业历史悠久,据文字记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1873年,陈启沅在西樵简村创建继昌隆丝厂,开辟我国机器缫丝的新纪元。
1924年,西樵有丝织机12000台,占珠江三角洲总机台数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发以后,西樵纺织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以合纤织造为主的民营纺织厂迅猛发展,仅在民乐就有400多家个体纺织厂,织布机约5000台,60—70%的家庭都从事纺织行业,很快在西樵形成了“千家厂,千家店,万台机,亿米布”的产销体系,迅速成为全国主要纺织品生产和销售基地之一。
进入90年代中期,全球纺织业结构性相对过剩,中低档纺织面料为主的西樵纺织业面临严峻挑战。
1995年开始,西樵镇实施“科技兴纺”战略,积极引导纺织企业开展设备技术改造,企业数量及织机数量迅速增加至90年代末的最高峰(2000多家企业)。
2、纺织行业现状
2004年西樵镇的纺织业产值50.39亿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35%,生产各种面料4.1亿米,出口值为3.9亿元,纺织从业人员32000万人,纺织企业约1330家,超亿元产值企业有9家,与纺织相关的第三产企业2000多户,1万人就业,产值2亿元。
西樵纺织行业以面料织造业为主,此外还有染整、服装、原料及其它配套行业,基本情况如下:
(1)织造及配套行业
西樵织造业现有织布厂1259家,企业总资产68.49亿元,占全行业的84.02%,产值62.411亿元,占全行业的85.26%。
现有织机29707台,其中进口高速织机400多台;国产高速机4779台,占18.5%。
年生产能力约10亿米。
织造业主要集中在化纤织物、棉型织物、工业用布、装饰布等四方面,其中化纤织造企业699家,织机14076台,生产能力3.71亿米/年;棉织造企业395家,织机10190台,生产能力4.72亿米/年,产品主要是休闲面料与牛仔面料;工业布及其它织造企业127家,3801台织机,生产能力1亿米/年;装饰布织造企业38家,织机1640台,生产能力1.26亿米/年。
(2)染整行业
现有各种印染企业30多家,总资产7.28亿元,年产值4.7亿元;其中,染色整理厂10家,包括化纤染整与针织染整,其中化纤染整的主要设备为高温高压喷射染色机、热定型机、蒸呢机等,年生产能力4.1亿米,总资产4.054亿元,年产值2.38亿元,针织染整年生产能力
7.7万吨,总资产2.616亿元,年产值1.33亿元,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渍缸漂染、拉缸漂染等;印花厂18家,主要设备有圆网印花机、平网印花机、转移印花机等,年生产能力1.8亿米,总资产3500万元,年产值7300万元;干定型厂5家,主要设备有洗水缸、定型机、脱水机等,年生产能力1亿米,实际生产能力6500万米,总资产6500万元,年产值2600万元。
(3)服装行业
现有服装厂26家,其中加工型20家,产销型企业6家,规模较小,从业人员1826人,缝纫机2067台,总资产9100万元,年生产能力1100万元,实际产量880万件。
(4)其它行业
除以上各行业企业外,西樵还有2家化纤原料企业,拥有POY生产线3条、加弹机13台、复合丝生产线1条、FDY生产线3条,总资产3.5亿元,实际产量2.65万吨;有无纺布企业1家,主要设备为纺粘法无纺布生产线1条,总资产120万元,产量0.3万吨;此外,还有少量棉纺、针织企业。
3、西樵轻纺城市场情况
西樵轻纺城市场占地66万平方米,是中国第三大纺织品综合批发市场、广东省重点扶持的六个大中型高级批发市场之一。
现有铺位2001间,实有经营户818户。
其中,原料厂206间,占25.2%;面料企业260间,占31.8%;牛仔布67间,占8.20%;装饰布285间,占34.8%。
市场内有70%左右的厂家直销产品,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一级纺织品批发交易市场。
2003年西樵轻纺城的市场交易额约160亿元,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百强市场”中,西樵轻纺城是纺织服装鞋帽市场第三名,在一级批发市场中排行第二。
三、建立西樵纺织产业创新平台
为了推动西樵纺织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阶段的首要措施是尽快建立产业创新平台。
产业创新平台吸收了发达国家纺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的经验,由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主要功能是扶持中小企业的提升和发展,例如意大利克墨地区的纺织技术服务中心。
在西樵建立产业创新平台有良好的条件,早在2000年就投资近8000万元人民币建成了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大楼。
产业创新平台包括以下五大支柱体系:(1)产品研发体系。
该体系主要包括:流行趋势研究发布,新产品开发技术中心,产品创新信息源(纺织科技图书资料、新产品信息查询系统),在西樵建立以产品开发基地企业为核心的中国流行面料南方产业研发基地。
(2)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
包括纺织工业(南方)面料检测中心建设,开展产品质量检测和质量认证工作,结合“中国流行面料工程”,推广“中国流行面料”吊牌。
2005年2月,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正式通过了纺织工业(南方)面料检测中心的CNAL认证。
自此,纺织工业(南方)面料检测中心的检测数据,不仅在中国范围内,而且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世界上40多个签署ILAC-MRA(互相承认协议)的国家(地区)也得到了认可,具有法律效力。
(3)教育和培训体系。
建立培训交流中心,开展技术、管理、质量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和交流活动,进而提供技术咨询和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档次。
(4)信息化服务体系。
包括建立综合网络信息平台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中心。
(5)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
包括建设西樵面料数据库,结合网站信息平台和中国流行面料电子商务拓展活动,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系统。
构架西樵与国内外的物流配送系统。
建设产业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和运行机制
1、为了保障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佛山市、南海区和西樵镇政府的主要领导挂帅,为项目建设工作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2、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前期基础性投入由地方政府负责筹集,确保建设资金按计划到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3、产业创新平台五大支柱体系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后,各体系按照市场化的模式,分别采用相应的运行方式开展业务,使之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佛山市、南海区政府高度重视西樵产业升级,2004年5月18日佛山市政府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合作,正式启动西樵纺织产业示范区项目,共同促进西樵纺织产业集群的提升和健康发展。
争取通过3年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使西樵纺织产品上升到国内中高端市场,以高质量、高品位、多品种、多名牌提高附加值,打造西樵集群区域品牌,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同年12月3日全国纺织集群产业创新现场会在西樵举行,把产业升级的初步经验向全国的纺织产业集群推广,使西樵的纺织产业升级在同行乃至其他行业集群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承接“5.18”活动和佛山新纺集团进驻西樵的带动效应,国内外纺织客商纷纷看到西樵纺织的发展前景,2004年全镇共引进百万元以上项目41(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4个)、计划投资24.3亿元。
其中区外来投资的企业占90.1%,目前还有39个项目,合计计划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项目正在洽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