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汉字之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NAN UNIVERSITY
《漢字與文化》課程論文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名称:
2010年12月日
近百年来汉字之改革
摘要:汉字,世界上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其发展历程中历经磨难,伴随着中华名族的兴衰起伏跌宕,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与西方,受尽屈辱,仁人志士们思考:中国落后的根源是什么?有人将矛头指向了汉字,汉字拉丁化运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起的。

同时,没有拉丁化那么激进,有人主张简化汉字。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政府主导汉字拉丁化,但最终只公布了简化字。

进入21世纪,汉字繁简之争再起,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汉字改革拉丁化简化繁体简体
文字是辅助语言交际的工具,一种文字,如果它不能很好地完成记录语言的任务,不便于应用,那就得加以改进或改革,在世界文字史上,对某种文字进行改革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土耳其文原先用阿拉伯字母,不适合土耳其语的语音结构,在本世纪20年代改用拉丁字母。

朝鲜和越南原先用汉字,现在都用拼音文字。

日本原先以汉字为主体,搭着用些假名,现在以假名为主体,搭着用些汉字。

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一部分人提出是汉字惹的祸,于是要对汉字进行改革,先后提出了很多方案,国语罗马字运动,汉字拉丁化运动,简化汉字等等。

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汉字进行了一些改革,从而影响我们今天汉字的格局。

一、汉字拉丁化运动及其影响
中西方的交流很早就有了,而不同的文化交流需要语言的沟通,汉字拉丁化可以实现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

近代科学大量引入中国,汉字在这些概念面前变得不够使用,又加上新文化革命风潮,汉字改革成为主流的社会思想。

其中刘半农、鲁迅等提倡尤甚。

(一)、汉字拉丁化的起源
早在明朝时,西方传教士为了学习汉字和传教的需要,就已经开始系统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

1867年,在英国使馆任中文秘书的威妥玛(Thomas F. Wade)创立了一个拉丁化的威妥玛拼音,使用时间很长,对汉字的拉丁化起了重要作用,以后的方案都有参考。

(二)、近代的汉字拉丁化
1928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国语罗马字(简称国罗),特点是用字母的拼法来表示汉语的声调,实际上由于流传时间较短,时间起到的作用不大。

1931年9月26日,在海参崴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瞿秋白发表《中国拉丁化字母方案》。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传到国内,得到文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等688人提出《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指出:“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我们必须教育大众,组织起来解决困难。

但这教育大众的工作,开始就遇着一个绝大难关。

这个难关就是方块汉字,方块汉字难认、难识、难学……中国大众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

这种新文字,现在已经出现了。

当初是在海参崴的华侨,制造了拉丁化新文字,实验结果很好……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

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


(三)、建国以来汉字拉丁化的演变
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开始筹备文字改革了,任命吴玉章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1955年4月7日,吴玉章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报告会上的报告上说:早在一九四○年,毛主席就指示我们:“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七○一页)。

近年来,毛主席更进一步指出了中国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这就是说必须把汉字逐渐改变成为拼音文字。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第二套法定的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使用了26个拉丁字母,用符号表示声调,但是这种符号不易在西式打字机上实现。

拉丁化并没能实施。

1980年代,汉字在计算机面前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拉丁化再次被人们提起,但是在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发明了多种汉字输入法,形成“万码奔腾”的局面,汉字拉丁化已无必要。

目前,已经放弃了汉字拉丁化的计划。

(四)、简评汉字拉丁化运动
汉字拉丁化有其政治的成分,也是一种社会思潮。

现在并未成功,
今天看来,汉字拉丁化有些不可思议,居然有那么多的文化名人要消灭汉字!汉字是我们民族的纽带,我们有那么多方言,如果拉丁化了,失去了汉字这个强有力的文化纽带,中国还是中国吗?我们或许会像欧洲一样走向分裂。

而且,我们的历史是汉字书
写的,我们的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是汉字书写的,如果汉字拉丁化了,再过百年,我们的后代还能读懂自己的历史吗?还能读懂唐诗宋词吗?读不懂本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
族的悲哀,失去本民族的文化精华亦是巨大的损失。

近代,内忧外患的中国,饱经风雨,历尽沧桑。

许多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强盛,愤激之下却把中国落后归咎于孔学和汉字,提出了荒谬的“废孔学、废汉字”的口号。

文字与国家强弱有什么关系呢?虽然我们承认文字有很大作用,但还没到影响国家强弱的地步,仁人志士们应该在其他方面多找找原因,国家的强盛靠的是科技,是经济,是制度,而不是他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所以从文字上找积弱的原因是不明智的,也是不会成功的。

但是汉字拉丁化也有一些影响我们生活的优点,如输入本文所用的拼音输入法。

用拉丁字母注音,易于学习,现在中国的小学生基本依此来学习汉字的读音。

而国家也借此进行了语音的统一。

汉字的认同感提升以后,越发没有改革的必要,加上电脑的使用,进一步减少汉字拉丁化的优点。

当然也有不少人继续向前探索。

二、汉字繁简之争
(一)、历史上汉字的简化
新中国简化汉字以前,其实汉字已经历了几次简化,规模最大的当属周初改金文,秦初改小篆,汉初改隶书。

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汉字就有了简体。

发展到小篆时期,很多字体简化了。

到了隶书和楷书时期,简化的字体更多。

在汉魏六朝的碑刻中,在唐代的写经里,都有不少简体字。

宋代以后,简体字由碑刻和手写转到雕版印刷的书籍上,从而扩大了流行的范围,数量也大大增加。

(二)、近现代汉字简化
到了近代,太平天国在其文书以至玉玺上都使用简体字。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提倡简体字的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

民国时期,部分有识之士号召推行简体字,发表了《整理汉字的意见》、《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等论文,指出:“文字本是一种工具,工具应该以适用与否为优劣之标准。

笔画多的,难写、费时间,当然是不适用。

笔画少的,容易写、省时间,当然是适用。

”,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简体字出版物,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宋元以
来俗字谱》,根据《古烈女传》等12种书收简体字1600多个; 193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

《国音常用字汇》说明中指出:“宋元以来有一种通俗的简体字,旧称破体或小写,其笔画较普通之体锐减,赴速急就,颇切实用。

现在应该把它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故本书对于习见之简体字,酌收若干,用小字附注于普通体之下,以示提倡。


1935年新春由文化界200人和《太白》、《世界知识》、《译文》等15个杂志联名发表“推行手头字缘起”。

在简体字运动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到1935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不得不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

到1936年2月,国民党政府又通令收回。

抗日战争时期,简体字的发展主要在当时的解放区。

解放区的油印报刊采用并创造了许多简体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制《常用简体字登记表》。

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

1955年2月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中央一级的报刊上发表《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1955年9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征求意见结果提出修正草案。

修改后的修正草案经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

1月31日由《人民日报》正式公布。

(三)、当代恢复繁体的呼声
2008年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繁体字的提案”
2009年两会,华侨界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交了一份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建议全国用10潘庆林委员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原因有三:第一,上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第二,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第三,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

(四)、繁?简?
从书法字体的演变,我们清晰的看到,汉字从古至今走的都是简化的道路,我认为恢复繁体字是逆历史潮流的,人间有没有爱看的可不是爱这个字是不是加了个心,因为这个原因恢复繁体字太荒谬了,现在的禾苗的禾长的不像禾苗,而甲骨文里的很象形,
难道要恢复甲骨文?文字适应文化传播就好,没必要瞎折腾。

第二点,就因为用电脑输入汉字,所以更要简化,看繁体网页字小一些是很痛苦的事情,用手机看繁体也会很痛苦,恢复繁体字,恐怕要造成我们民族的近视率飙升了。

第三点,两岸统一与否与汉字有什么关系呢?台湾人很多认识简体。

有必要提出,两岸能否统一,关键在于大陆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而不是汉字的繁简。

至于申遗,台湾迟早要回归大陆,申遗也是中华民族申,何必计较是台湾申还是大陆申呢?台湾申遗成功即中国申遗成功。

恢复繁体字,还会造成文化的混乱,出版物的混乱,信息产业的混乱,数据库要更新,身份证要更新,合同要重写……这样对社会,对文化的稳定都是有很大害处的。

三、汉字未来的发展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汉字应该继续走简化的道路,繁体字是不能恢复的,但简化归简化,必须在汉字系统里简化,而不是搞拉丁化。

唯有如此,我们的汉字才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参考文献:
[1] 倪海曙.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始末和编年纪事[M] .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102.
[2] 吴玉章.关于汉字简化问题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报告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1955-4-7.
[3] 盘和林.应加大对海外华人简体字的普及力度[N] .南方报网,2009-3-6.
[4] 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N] .北京日报,2009-5-13.
[5] 梁文道.汉字、国家与天下[N] .南方周末,2009-4-15.
[6] 高更生.汉字研究[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4-92.
[7] 段生农.关于文字改革的反思[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62-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