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液晶电光效应综合实验说明书

液晶电光效应综合实验说明书

ZKY-LCDEO-2液晶电光效应综合实验仪实验指导及操作说明书液晶电光效应综合实验仪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一般的液体内部分子排列是无序的,而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分子又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使它呈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是含有极性基团的极性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偶极子会按电场方向取向,导致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液晶的光学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因外电场引起的液晶光学性质的改变称为液晶的电光效应。

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Reinitzer 在做有机物溶解实验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观察到液晶。

1961年美国RCA 公司的Heimeier 发现了液晶的一系列电光效应,并制成了显示器件。

从70年代开始,日本公司将液晶与集成电路技术结合,制成了一系列的液晶显示器件,并至今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液晶显示器件由于具有驱动电压低(一般为几伏),功耗极小,体积小,寿命长,环保无辐射等优点,在当今各种显示器件的竞争中有独领风骚之势。

【实验目的】1.在掌握液晶光开关的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测量液晶光开关的电光特性曲线,并由电光特性曲线得到液晶的阈值电压和关断电压。

2.测量驱动电压周期变化时,液晶光开关的时间响应曲线,并由时间响应曲线得到液晶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3.测量由液晶光开关矩阵所构成的液晶显示器的视角特性以及在不同视角下的对比度,了解液晶光开关的工作条件。

4.了解液晶光开关构成图像矩阵的方法,学习和掌握这种矩阵所组成的液晶显示器构成文字和图形的显示模式,从而了解一般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原理。

【实验原理】1.液晶光开关的工作原理液晶的种类很多,仅以常用的TN (扭曲向列)型液晶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TN 型光开关的结构如图1所示。

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夹有正性向列相液晶,液晶分子的形状如同火柴一样,为棍状。

棍的长度在十几埃(1埃 = 10-10米 ),直径为4~6埃,液晶层厚度一般为5-8微米。

信息技术课信息数字化教案

信息技术课信息数字化教案

信息技术课信息数字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数字化的概念和意义。

2、使学生掌握常见的信息数字化方法,如字符编码、图像数字化、声音数字化等。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信息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字符编码(ASCII 码和 Unicode 码)的原理和应用。

(3)图像数字化(分辨率、颜色深度)的概念和计算。

2、难点(1)声音数字化(采样频率、量化位数)的原理和计算。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化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和误差。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信息数字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演示软件和实际操作,展示信息数字化的过程和效果。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信息数字化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数字化的信息,如数字照片、数字音乐、电子文档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信息与传统的模拟信息(如纸质照片、磁带音乐)的区别,从而引出信息数字化的概念。

2、知识讲解(约 20 分钟)(1)信息数字化的概念解释信息数字化是将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形式的过程,使信息能够被计算机处理和存储。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数字化应用,如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

(2)字符编码介绍 ASCII 码和 Unicode 码。

讲解 ASCII 码用 7 位二进制数表示128 个字符,包括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

Unicode 码则是为了涵盖世界上各种语言的字符而制定的编码标准。

通过实际的字符编码示例,让学生理解编码的原理和作用。

(3)图像数字化讲解图像数字化的两个关键概念:分辨率和颜色深度。

分辨率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颜色深度决定了图像能够表示的颜色数量。

通过计算图像的存储空间,让学生理解分辨率和颜色深度对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的影响。

(4)声音数字化介绍声音数字化的两个参数: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

采样频率决定了声音的保真度,量化位数决定了声音的动态范围。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课件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课件
《电视机教案三基色》 PPT课件
探索电视机及其背后的科学。
什么是三基色
颜色组成
颜色是由光线反射、折射和透过物体以及介质 所形成的。
成像原理
黄色、青色和紫色是由相互混合的两个基本色 形成的。
光学原理
三基色是由三个原色:红、绿、蓝所构成的。
应用场景
三基色是彩色电视和显示器的基本原理。
三基色的原理
光的属性
电影放映机中,控制颜色转换的就是三基色。
数字图像处理
三基色也是数码影像的基础,比如电脑显示器。
其他领域应用
三基色技术在 LED 灯、装饰艺术、医学和科学实验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
三基色的重要性和优势
1 色彩还原度高
将三个基本颜色按不同强度和比例组合可以 呈现出所有颜色。
2 图像更真实自然
对颜色的掌控能力更强,从而呈现出更真实 的自然界色彩。
3 节省了资源
三基色只需要使用三种色波,不浪费过多资 源,成本也更低。
4 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
三基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影视、民防、化学 等领域。
案例分析:三基色技术在电视机和其他领 域的应用
电视机
三基色技术成了电视机色彩重现 的基础。
智能交通
三基色技术是交通信号灯的主要 色彩原理。
电力行业
三基色技术在电力行业用于发展 更清晰、更有效率的电力管理系 统。
光有辐射性、可传递性和波粒二重性。
光源的种类
自然光、人造光、可见光等。
三个基本颜色
红、绿、蓝。
RGB 模式

绿

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构成人 间美。
若不惜权,谁不可成名?若不 困苦,谁能成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 画扇?

电视节目编导实验报告

电视节目编导实验报告

电视节目编导实验报告电视节目编导实验报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项目电视节目制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专题电视节目制作的特点与基本流程,熟悉各阶段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2、熟练掌握电视节目文字稿本、分镜头稿本的编写;3、熟练利用专业设备,根据分镜头稿本拍摄、编辑完成一部完整的电视专题;4、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为今后电视节目的编导制作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1.电视节目编制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2.蒙太奇艺术手法;3.镜头组接的原理;4.编辑与配音技巧;5.新奥特神器800专业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通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工作原理等。

三、实验环境和主要设备(一)实验环境:教育科学实验中心数字媒体实验室。

(二)硬件设备:松下AG-DVC180数字摄录一体机10台;SONY数字录像机2台;监视器,三脚架、采访话筒等。

(三)软件环境:PremierePro非编软件,Cooleditpro音频软件等。

四、实验步骤(内容)(一)稿本阶段1.确定电视专题节目创作选题;2.按照选材原则,选择素材;3.按文字稿本格式要求,编写10分钟左右的专题电视片的文字稿本;4.编写分镜头稿本。

(二)拍摄准备阶段5.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确定人员分工;6.导演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分镜头稿本,拟定拍摄工作计划;7.外景地采访、联系与调查;8.如需演员,做好演员选择、排练工作;9.摄像机、录音设备、三脚架等拍摄器材的准备。

(三)录制阶段10.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拍摄。

(1)在室内拍摄时注意用光;室外拍摄应注意调好白平衡及光圈的使用。

(2)拍摄专题片外场景多,还要跑很远的路,因此拍素材带时要细心,难度较大的镜头要拍2~3遍,避免重拍,同时还应注意主题的深化。

(四)后期加工阶段11.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视音频素材的采集;12.解说词的配音录制;13.以分镜头稿本或拍摄提纲为依据,按照镜头组接原理,完成画面编辑与特技效果制作。

sopc实验指导书(1)

sopc实验指导书(1)

CON目录第一章实验箱简介 (2)第二章EDA实验单元 (5)实验一七人表决器 (5)实验二格雷码变换 (13)实验三BCD码加法器 (15)实验四四位全加器 (17)实验五四人抢答器 (19)实验六四位并行乘法器 (20)实验七设计基本触发器 (21)实验八设计74LS169计数器功能模块 (25)实验九步长可变的加减计数器 (27)实验十可控脉冲发生器 (28)实验十一正负脉宽数控调制信号发生器 (30)实验十二序列检测器 (32)实验十三四位并行流水乘法器 (34)实验十四出租车计费器 (37)实验十五多功能数字钟 (39)实验十六数字秒表 (41)实验十七频率计 (43)实验十八交通灯控制器 (45)实验十九数码锁 (47)实验二十VGA彩条发生器 (49)附录 (51)第一章实验箱简介EDA/SOPC实验箱是集EDA和SOPC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箱,它不仅可以独立完成几乎所有的EDA设计,也可以完成大多数的SOPC开发。

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系列的12万门FPGA为核心,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使得该实验箱的灵活性大大提高。

同时实验箱还提供了丰富的接口模块,供人机交互,从而大大增加了实验开发者开发的乐趣,满足了普通高等院校、科研人员等的需求。

开发工程师可以使用VHDL语言、Verilog HDL语言、原理图输入等多种方式,利用Altera公司提供的Quartus II及Nios软件进行编译,下载,并通过EDA/SOPC实验箱进行结果验证。

实验箱提供多种人机交互方式,如键盘阵列、按键、拨挡开关输入;七段码管、大屏幕图形点阵LCD显示;串口通信;VGA接口、PS2接口、USB接口、Ethernet接口等,利用Altera 公司提供的一些IP资源和Nios 32位处理器,用户可以在该实验箱上完成不同的SOPC设计。

EDA/SOPC实验箱提供的资源有:●Altera公司的EP1C6Q240C8,12万门级FPGA,另外可选配更高资源的FPGA●FPGA配置芯片采用可在线变成的EPC2,通过JTAG口和简单的跳线即可完成设计的固化●1个数字时钟源,提供48MHz、12MHz、1MHz、100KHz、10KHz、1KHz、100Hz、10Hz、2Hz和1Hz等多个时钟●1个模拟信号源,提供频率和幅度可调的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两个串行接口,一个用于SOPC开发时的调试,另一个可以完成其它的通信●1个VGA接口●1个PS2接口,可以接键盘或鼠标●1个USB接口,利用PDIUSBD12芯片实现USB协议转换●1个Ethernet接口,利用RTL8019芯片实现TCP/IP协议转换●基于SPI接口的音频CODEC模块●1个输入、输出探测模块,供数字信号的观察●16个LED显示●8个拨挡开关输入●8个按键输入●1个4X4键盘阵列●8个七段码管显示●1个扬声器模块●1个交通灯模块●1个直流电机模块●1个高速AD和1个高速DA●240×128大屏幕图形点阵LCD显示●存储器模块提供256K×32Bit的SRAM和2M×8Bit的FLASHROM实验箱基本布局如下图1-1所示:图1-1 EDA/SOPC 试验箱系统布局下面就部分模块做简要介绍。

南邮广播电视工程施工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南邮广播电视工程施工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块名称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专业广播电视工程学生班级B130114学生学号B13011413学生XX超指导教师锡林日期:2016 年11 月21 日摘要本次课程设计利用软件premiere进行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

本文首先就本次实验主题归纳总结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方法,接着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软件工具进行系统介绍,主要涉及实验相关借本操作的详细阐述;接下来两大章节部分先从取材、构思角度详细分析此次课程设计所做的主题容与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再从具体操作上分步骤、多角度实现视频序列的制作;最后对本次课程设计的体味与收获进行思考。

此次作品《再次出发》电影鉴赏是将导演约翰卡尼的一部经典音乐影视作品利用premiere软件,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转场特效,关键帧,字幕,音频等功能,并运用多种素材,重新删减编辑,形成一部情节连贯,容完整、主题明确的电影鉴赏短片。

短片的片长时间为9分40秒,大小为720*576,AVI格式,PAL 制式(48Khz)。

关键词: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premiere;视频制作;目录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流程与方法11.1 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11.1.1 前期制作流程11.1.2 后期制作工作流程21.2 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方法21.2.1 ENG方式21.2.2 EFP方式21.2.3 ESP方式3第二章Premiere的功能介绍及操作方法42.1 Premiere概述42.1.1 概述42.1.2 基本操作界面42.2 Premiere的基本操作52.2.1 新建项目52.2.2 新建序列62.2.3 导入素材62.2.4 基本的视频编辑操作6第三章电视节目素材的准备及节目构思103.1 节目构思103.1.1 概念103.1.2 具体构思103.1.2.1 选题103.1.2.2 构思113.2 素材的准备12第四章电视节目具体的制作过程134.1 特技处理134.2 设计字幕144.2.1 打开字幕窗口设置对话框144.2.2 设置绘图区域尺寸154.2.3 显示字幕安全区设置154.2.4 建立文字对象164.3 音频处理184.3.1 添加音频的方法184.3.2 音频素材的剪辑方法184.3.3 编辑音频素材184.3.4 使用“调音台”面板194.3.5 应用音频转场194.3.6 使用音频特效204.4 序列实现20第五章课程设计小结21参考文献22评分表格23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流程与方法1.1 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1.1.1 前期制作流程第一阶段:构思创作(1)节目构思,确立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草拟节目脚本。

《生活中的数字》大班教案9篇

《生活中的数字》大班教案9篇

《生活中的数字》大班教案9篇《生活中的数字》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积极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

2、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作用。

活动难点:尝试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让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数字,并了解他们的作用。

2、物质准备:①收集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②数字卡片、图画纸、水彩笔若干。

③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部、录像带一盘。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自由参观,发现问题)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有数字的物品,我们去参观一下,都有些什么物品?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参观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自然地感受数字和它们的作用。

二、基本部分1、相互交流,分享已有的经验。

提问:⑴、参观时你仔细观察的是什么物品?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⑵、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它们有什么用?2、仔细观察,了解数字的更多作用。

⑴、观看录像后,幼儿交流、讨论。

⑵、提问:录像中哪些地方有数字?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3.利用游戏,升华主题。

游戏《数字排队》:让幼儿自由选择数字,自由进行组合,并充分讲述。

三、结束部分:(活动延伸)想象作画,尝试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的数字》大班教案2设计意图: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在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验中,以捕捉贴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选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数学实例为主,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

教学中,应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孩子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孩子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质量认证JH数字电视实验指导书

质量认证JH数字电视实验指导书

质量认证JH数字电视实验指导书JH8000DTV数字电视实验系统概述 (3)第一章视频A/D、D/A 实验 (6)1.1 实验原理 (6)1.1.1 视频A/D变换器 (6)1.1.2 视频D/A变换器 (9)1.2 实验电路 (23)1.2.1 实验电路总体框图 (23)1.2.2 视频A/D变换电路模块 (23)1.2.3 视频D/A变换电路模块 (27)1.2.4 数字处理模块(可编程器件) (29)1.3 实验内容 (31)1.3.1 实验一视频源的参数调整 (31)1.3.2 实验二亮色延时实验 (34)1.3.3 实验三量化比特数对数字图像质量的影响 (36)1.3.4 实验四视频A/D,D/A参数的观测 (39)1.3.5 实验五数字电视的国际标准(ITU-601号建议) (41)第二章音频A/D,D/A实验 (43)2.1 实验原理 (43)2.1.1 音频信号取样频率的选择 (43)2.1.2 声音信号(双极性信号)量化信噪比 (44)2.1.3 音频信号的量化比特数的确定 (44)2.2 实验电路 (45)2.2.1 实验电路总体框图 (45)2.2.2 音频AD系统模块电路简介 (45)2.2.3 音频AD系统模块电路简介 (46)2.2.4 数据处理与控制模块 (48)2.3 实验内容 (51)2.3.1 实验一抽样频率及量化比特数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51)2.3.2 实验二观测各种时钟数据及其相互关系 (54)第三章 MPEG视频编码 (57)3.1 实验原理 (57)3.1.1 MPEG-2 编解码系统 (57)3.1.2 MPEG-2 压缩编码模块 (62)3.2 实验电路 (71)3.2.1 MPEG编码模块电路 (71)3.2.2 MPEG解码模块电路 (77)3.3 实验内容 (82)3.3.1 实验一节目码流和传输码流实验 (82)3.3.2 实验二包识别码(PID)实验 (84)3.3.3 实验三视频编解码延时实验 (86)2)视音频信源编码、解码模块:按国际上MPEG-1、2压缩标准完成对数字视音频码流的压缩编码。

《光电成像系统数字建模虚拟仿真》实验指导书

《光电成像系统数字建模虚拟仿真》实验指导书

《光电成像系统数字建模虚拟仿真》实验指导书一、实验任务当前,各种基于光电成像系统观测的总体设计中(对地观测、机载平台、舰载平台、车载平台等),对光电成像系统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如何能在设计阶段得知其光电成像性能是提高光电探测系统性能的关键。

根据光电成像系统成像过程,本综合实验按照信息传输通道的组成,对成像过程进行模块化虚拟仿真建模,分别为:大气传输模块、成像系统运动模块、光学系统模块、探测器模块、电子线路模块、显示器模块和人眼滤波模块。

成像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光电成像过程图通常情况下光电成像系统近似为线性移不变系统,可用调制传递函数MTF来描述成像系统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MTF仿真思路是:在频域空间,建立成像系统各组成单元的空间调制传递函数模型,考虑到各组成单元的独立性,系统总的传递函数为各组成单元传递函数的乘积,然后对输入场景图做傅里叶变换,把空域数据转换为频域数据,接着使系统MTF与频域数据相乘,最后做傅里叶逆变换恢复空间场景图,即完成了图像仿真过程。

仿真过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仿真过程图图像仿真从视觉的角度来评价成像系统的质量,为了对系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本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又设计了系统综合评价指标MTF、NETD和MRTD,这样通过人眼主观感受和客观数据来综合评价系统成像质量。

二、实验目的根据光电成像过程,建立大气、成像平台的振动、光学系统、焦平面阵列、电子线路以及显示器和人眼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方式和理论评价模型,设计成像系统性能评价指标MTF、NETD和MRTD计算算法。

三、实验要求根据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信息传递过程,结合影响成像质量的各个环节,完成了光电成像系统数字建模虚拟仿真设计。

设计的基本模块包括大气仿真模块、成像平台运动模块、光学系统模块、探测器模块、信号处理电路模块、成像系统噪声模块、显示器模块和人眼效应模块。

在总体性能评价指标方面采用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噪声等效温差NETD和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来评价成像系统综合性能指标。

微波实验报告

微波实验报告

实验一卫星数字电视接收一、实验目的1、了解接收卫星电视的具体方法。

2、学会使用天线接收机,并掌握接收天线的调整。

3、接收“中星6B卫星电视”,出稳定的节目。

二、实验器材天线、高频头、卫星接收机、电视、馈线三、实验过程与原理1、接收天线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天线是收集和处理远处的卫星发出的高频电磁波信号的装置。

它的通信器件主要包括反射器、馈源、高频头和馈线。

天线是无线电波的输入端口。

机械部件主要包括馈机械部件主要包括馈机械部件主要包括馈机械部件主要包括馈源支撑杆、俯仰角调整机构、方位转动机构和底座等。

2、方位角的计算从接收点到卫星的视线在接收点的水平面上有一条正投影线,从接收点的正北方向开始,顺时针方向至这条正投影线的角度就是方位角,顺时针方向至这条正投影线的角度就是方位角,实际使用时应考虑当地磁偏角数值。

计算结果方位角负值为南偏角。

计算结果方位角负值为南偏西,正值为南偏东,方位角以正南为西,正值为南偏东,方位角以正南为西,正值为南偏东,方位角以正南为西,正值为南偏东,方位角以正南为0º角边。

即实际方位角为:3、仰角的计算从接收点仰望卫星的视线于水平线构成的夹角就是仰角。

即仰角为:在计算方位角、仰角之前先从地图上查出本地站址的经度和纬度4、影响天线效率的主要因素•天空噪声:这是由星体中的能量变换和某些大气层活动造成的宽带辐射大宽带辐射。

这种噪声主要通过主瓣输入,与仰角的大小无关。

•大地噪声:温暖的地面中分子的激发造成的大带宽噪声称为大大地噪声。

在高纬度的低仰角中,它对天线噪声的作用最大。

•人为噪声:机器和设备发出的噪声也会增大天线噪声。

例如汽例如汽例如汽例如汽车的打火系统、剪草机以及萤光灯的开和关。

天空噪声和人为噪声比起噪声的主要成份大地噪声的作用更小。

一般来说,在噪声比起噪声的主要成份大地噪声的作用更小。

一般来说,在仰角低于30°左右时,天线噪声温度会迅速增加。

5、卫星数据接收机及其主要性能•卫星数据接收机,俗称机顶盒,目前没有标准的定义,传统的说法是“置于电视机顶上的盒子置”。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电视摄像》实验指导手册教研室: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编订人:张哲文学与传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一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3)松下DV摄录一体机(AG-DVC63MC)使用手册 (4)一、使用注意事项 (4)二、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4)1.部件及按钮说明 (4)2.电源相关 (6)3.盒式磁带 (9)4.寻像器 (11)5.LCD监视器 (12)6.设置手动或自动操作模式 (12)7.音频输入选择和电平调节 (17)8.显示 (19)9.菜单操作 (26)10.开机拍摄 (29)11.播放 (29)12.将摄录一体机安装到三角架上 (34)实验二摄像机的景别及构图 (35)实验三固定镜头拍摄 (36)实验四推拉镜头拍摄 (37)实验五移摇跟镜头拍摄 (38)实验六摄像综合运动拍摄训练 (39)实验七摄像机综合训练 (40)实验八电视空间构成 (42)实验九电视专题片拍摄(选做) (43)实验十DV作品拍摄(选做) (44)实验十一电视短剧拍摄(选做) (45)附:电视摄像十八忌 (46)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视摄像英文名称:TV Photography设置形式:非独立设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性质:专业实验课程编号:0104704课程负责人:张哲大纲主撰人:张哲大纲审核人:张哲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4实验学时:16课程学分:4二、适用专业及年级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二年级三、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电视摄像实验,是在学生学习掌握电视摄像课程的基本理论之后,将电视摄像理论与基本应用技能融合在一起的一门配合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基础课《电视摄像》非独立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

实验内容包括主要包括技术操作与艺术创作两个方面。

通过对电视摄像技能与技巧的训练,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的调整和使用方法以及基本的拍摄技术,能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画面创作思维,独立完成电视节目的摄像任务。

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校内专业实习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校内专业实习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实习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北京邮电大学实习报告实习名称专业实习(校内全程全网)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实习时间2014.9.1-9.11 实习地点教2楼-4层、5层实习内容1.图像实验讲课2.微波实验讲课及实验3.计算机网络实验4.程控交换讲课5.移动通信讲课及实验6.光通信实验7.电声演播数字电视8.天线、射频讲课及实验9.综合布线学生实习总结(附页,不少于2000字)见附件报告实习成绩评定遵照实习大纲并根据以下三方面按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综合评定成绩:1、思想品德、实习态度、实习纪律等2、技术业务考核、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3、实习报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评语:实习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附录1:实习总结一、综合评价本次专业实习的时间为9月1日到9月11日,实习地点在校内。

在听闻我们的专业实习在校内并且周期为10天时,我的心里有些失望和担心。

我失望的方面在于我希望能够走出学校,像其他同学一样,能够走进通信行业的翘楚公司,去了解未来我们可能工作的公司是怎样运行的,它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架构,它的职员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看看我们在课内学习的理论有哪些是可以运用于实践,并且是怎样运用于实践的。

由于校内实践条件的局限性,起初我并不认为我们的专业实习能够让我们对于全程全网的发展能够有太多了解,毕竟百闻不如一见。

我担心的方面在于本次专业实习的时间占据了我们考研学生们较多的白天的时间,因此对于我们更改考研复习计划以及调整心态有着较大的考验。

从实习内容讲,我发现老师们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吴建伟老师在讲课开始前安抚了无法去校外实习的我们不满的情绪,吴老师说尽管我们没有办法去校外实习,但是老师们尽力地将本次实习各方面的内容变得“职业化”,使得同学们通过本次实习能够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质、积累职业经验、掌握职业技能。

电视摄像实验报告

电视摄像实验报告

《电视摄像》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摄录一体机的安装、调节、使用(一)实验二:摄录一体机的安装、调节、使用(二)实验三:摄录一体机的安装、调节、使用(三)实验四:各种景别、角度的拍摄实验五:电视画面构图实验六:电视固定画面的拍摄实验七:电视运动摄像(一):推、拉、摇实验八:电视运动摄像(二):移、跟摄、升降、综合运动摄像实验九:不同光学镜头的使用实验十:光线与色彩的应用技巧实验十一:电视场面调度实验十二:拍摄校园春色的短片电视摄像实验规则:1、实验之前应认真阅读实验讲义及教材有关章节。

2、实验室内禁止抽烟、禁止大声喧哗。

3、使用实验室仪器和器材,必须按规定登记。

4、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所有仪器设备,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并根据情况进行赔偿。

5、节约使用消耗性材料。

6、注意保持场地清洁,实验完毕,主动协助指导教师清扫整理实验室。

《电视摄像》实验教案实验名称:一、摄录一体机的安装、调节、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SONY数字摄录一体机的结构及安装过程;2、初步掌握摄像机的结构、功能和使用;3、掌握麦克风、电池、录像带的安装;4、掌握彩条带的录制、DV格式和录音电平的设置实验仪器:SONY数字摄录一体机、电池、三角架、DV录像带实验步骤:(一)麦克风的安装和设置1、松开麦克风支架螺丝并打开盖板;2、将机型名称(ECM-NV1)朝上,将麦克风放入支架,关闭盖板,然后拧紧螺丝;3、将麦克风的插头连至INPUT1接口;4、将INPUT LEVEL选择开关设定为MIC或MIC ATT。

当设定为MIC ATT时,可减少音量约20db。

并将+48V开关设定为ON5、使用REC CH SELECT开关选择要使用的声道。

如果录制与INPUT1接口相连的麦克风输出的声音(信号),并且该声音仅位于声道1时,则将其设定为CH1。

如果同时在声道1和2上录制,则将其设定为CHI·CH2。

(二)充电式电池的安装和取下1、安装时,拾起取景器;2、安装充电式电池上的▼标志方向插入并推动充电式电池直至发出咔哒声;3、取下电池时,先拾起取景器,在按着BATT RELEASE的同时,使充电器电池由“先上至外”的方向取出。

《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实践)》实验教学大纲

《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实践)》实验教学大纲

《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实践)》实验教学大纲《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实践)》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lip Art and Practice of Digital 课程编码:130527048 是否单独设课:是课程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 课程总学分:2 实验学分:2 适用专业及年级: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实验教学目的:了解影视剪辑的基本工作流程;熟悉影视剪辑的常见技法;理解和掌握影视剪辑技巧,并进行似动现象验证、镜头的压缩和延伸操作、影视时空构成剪辑、叙事结构训练和节奏练习;能够剪辑影视预告片和影视短片。

2.实验基本要求:每次实验需要准备影视剪辑的相关理论和素材;剪辑完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分析^p 总结剪辑技巧,并保存实验成果或成品。

二、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学时必/选做项目类型每组人数内容提要 1 似动现象对剪辑的影响 4 必做设计性 1-3 理解似动原理,从影视片中选择镜头,验证并思考似动现象对剪辑的影响。

2 剪辑中的压缩与延伸 4 必做设计性 1-3 理解压缩和延伸在剪辑中的作用,从影视片中选择镜头,模仿拍摄和剪辑压缩和延伸时空的短视频。

3 构造时空练习4 必做设计性 1-3 理解影视时空的构成,自主构思并拍摄素材,剪辑一段时空结构的视频。

4 叙事结构剪辑练习 4 必做设计性 1-3 通过挑选影视素材库或自主拍摄素材,运用影视叙事手段,剪辑一段短视频。

三、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实验课与《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的理论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理论以讲授常用的影视剪辑流程和艺术方法,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建立学生的现代影视剪辑观念;实验课程是直接让学生直接上机剪辑影片,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和剪辑创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实践课程考试以做实验作品为考核方式,其中实践报告占30,实验作品占 70。

(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指导书

(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指导书

(VR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指导书虚拟现实技术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字媒体教研室2011年9月前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简介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虚拟现实旅游/虚拟城市漫游(观众融合模式)运用三维动画/3Dmax、虚拟现实引擎U3D、大屏幕显示、人机互动等先进技术,观众可以通过操纵杆在城市、厂区、建筑小区等三维模型场景中进行主动自主式漫游,从而了解企业、建筑小区乃至城市未来规划及发展方向。

考虑到学时为24学时,让学生做大量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实验显然也不太现实,因此,在实验设计时决定以单一内容,从简单练习到复杂场景过渡的培养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最终能自己独立创作能力为主,力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高素质能力。

但至于如何变动更适合教学要求,这有待专家的指导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完善。

也因此,以下实验内容仅为建议采用。

一、实验课程任务与要求1.实验目的虚拟技术实验教学是为了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艺术设计能力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虚拟现实场景的实现,让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应用的虚拟现实技术场景制作的基础。

2.实验基本要求(以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1)上机前应预习实验操作内容;(2)准备好作品操作步骤,上机调试、运行;(3)递交实验结果的作品并演示作品;(4)写出实验报告。

二、实验学时安排(1)3Dmax基本体及扩展基本体的使用(4学时)(2)3Dmax二维转三维,布尔运算、修改图形(4学时)(3)3Dmax多边形建模场景合并(2学时)(4)3Dmax材质与贴图(2学时)(5)U3D导入模型、基本设置(2学时)(6)U3D烘焙光影贴图(2学时)(7)U3D植物、水面特效等(2学时)(8)连续加载场景漫游(2学时)(9)虚拟现实系统综合实例(2学时)(10)考试(2学时)三、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四、实验考核(1)实验签到;(2)上机实际操作,验收;(3)实验设计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电视实验系统实验实训指导书
前言
自从1982年CCIR颁布了电视信号数字化的601规范以来,巳经有25年了,在这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数字电视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数字电视的新技术、新产品如雨后春筍、舖天蓋地而来。

从2007年3月1日起,美国出产的电视机抛弃传统的模拟信号,转为只接收数字信号。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数字取代模拟已成大势,英国已宣布到2010年全部转为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而我国的时间表是到2015年停播模拟电视广播信号。

《数字电视与图像通信》已成为高等院校有关通信、信息处理、电子技术、电子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

本实验及实训指导书是紧密配合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ASTV-2数字电视实验系统和实验实训指导书》是按照数字电视国际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数字电视信号接收、解码与显示实验系统,可以提供数字电视课程所需的若干实验,同时可以作为数字电视有关课程培训时的实训装置。

本实验系统及实验指导书是紧密结合许志祥教授编著的《数字电视与图像通信》教材而研发的,故实验原理部分的某些理论内容请参考该书,这里不再详述。

ASTV-2数字电视实验系统共分五大部分十五个实验。

第一部分为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的总体功能(一个实验),第二部分为模拟电视接收通道及视音频信号数字化(七个实验),第三部分为数字电视接收通道及信道解码(一个实验) ,第四部分为MPEG图像解码及格式转换(四个实验) ,第五部分为LCD显示屏接口及屏体特性(二个实验) 。

使用本教材时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需要选做有关实验。

本实验实训指导书由许志祥教授主编,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王征、柴成梁等。

由于编著水平有限,对书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7.12
目录
实验一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的总体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一体化高频调谐器的性能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视频信号A/D变换以及量化位的改变对图象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视频图像质量参数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亮色延迟对视频质量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数字电视信号ITU-601(ITU-656)及图像缩放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模拟音频信号数字化(A/D变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数字音频参数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九 QAM解调及信道解码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 MPEG编码中的节目专用信息(PSI)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一 MPEG编码参数调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二视音频编解码延迟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三图像缩放及图像格式变换的研究 (80)
实验十四 LCD屏示屏屏体特性与显示格式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五系统原代码开放编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中电视信号源的配置
本实验基本配置连接(建议)
S305E 标准信号源
DVD 播放器 频
道混合器
射频放大器
分配网络
ASTV-2 实验箱
ASTV-2 实验箱
视频分配放大器
MPEG2编码器(4IN1)
QAM 调制器
实验一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的总体功能一实验准备:
1.熟悉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的基本构成
2.结合教材了解其基本功能
3实验所需要仪器:
(1)数字电视实验箱
(2) DVB-C QAM调制器
(3) S305E彩色电视模拟信号源
(4) 4IN1MPEG2编码器(包含复用器)
(5) DVD播放器(选配)
(6)计算机(选配)
(7) USB传输流适配器(选配)
(8) 60MHz双踪示波器
二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
2.熟悉数字电视实验系统各个接口的原理,以及连接方式3.观察彩色电视信号输入输出端的波形。

4. 了解LCD显示和CVBS,SVIDEO,YPBPR显示格式的不同
三系统总体功能图
扫频仪监视器示波器
音视频信号
键盘
模拟及数字集中电视信号源
四.实验原理
1.本实验包含5种输入方式,4种输出方式
输入方式:模拟RF,CVBS,S-VIDEO,YCRCB,数字RF(TS)
输出方式:CVBS,S-VIDEO,YPBPR,LVDS
2.CVBS,S-VIDEO,YCRCB,模拟RF输入的模拟彩色电视信号,经A/D变换,产生ITU BT601/656信号,然后再经压缩解码输出LVDS低压差分信号至LCD,或者压缩解码后通过D/A变换,由CVBS,S-VIDEO,YPBPR输出.
3.数字RF输入的MPEG2TS流信号,经压缩解码输出LVDS低压差分信号至LCD,或者压缩解码后通过D/A变换,由CVBS,S-VIDEO,YPBPR输出.
五实验步骤
1. 开启“数字电视实验系统软件”平台的电源,约10S左右后将在LCD显示屏上出现“欢迎”界面,“欢迎使用ASTV-2数字电视实验系统”,如图1.9所示。

按键盘控制器上的OK键按钮后,便进入主菜单,如图1.10所示。

然后选择你要做的实验。

本节选择〔第一章数字电视实验系统总体功能〕,单击选中,即进入下一级菜单,如图1.1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