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性发散思维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发散思维是指能够从一个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联想和推断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需要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定期设置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不同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尊重每个人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发散思维,促进他们思维的扩展和深入。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的组合和运用。

在教学一个数学问题的解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是否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类似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范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和图形进行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游戏和竞赛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促使他们不断思考新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的游戏或者数学竞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组合和运用,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及通过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建立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建立一个适合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只是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还要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四、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还能让他们在合作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提倡多种解题方法。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习惯,有些学生喜欢用图像的方式解题,有些学生偏好用符号的方式解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在不同的解题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除了老师的指导,家长、社会等方面也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做好对小学生创新性思索技能的构建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其不但能够促进小学生未来科学研发能力的提升,还可对眼下学习技能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全力调动所有可促进学生革新能力提升的有利因素,促使学生在实践、观测、思索、议论等活动环节中进行深入的学习探求,在思维过程中去发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过程中去展开创新工作,从而强化塑造小学生的创新观念。

标签: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创新性技能:培养路径引言在小学年级的数学课程教学中,老师应强化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索技能,一贯性地打造并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索技能。

创新性观念是属于一款新式的思维形态,其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在自身平时的实践探索活动中,依着自身的追求目标所展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的、自创的、充满新潮特征的思索模式,其是在既有经验水平及储备知识的状况下实施科学性及开拓性的创新集合,打造出新的学术概念及革新成效。

对于我国的小学生而言,一款新兴的答题路径,拟建出一道数学应用题,每一次科学发现、研发创造均是人们创新型思索活动的结晶。

一、构建发散性的思索模式小学年级的数学学习课堂能够给孩子们开拓性思维的构建提供出充沛的空间,发散性思维是属于一款可以由浅入深,实现触类旁通,并且在各个不同事物之间构建出广泛连通式的紧密性的思维网络及处理问题的策略系统。

依托于数学课堂教學中所应用的实际例证能够成功地做好此项工作。

老师在讲解“比较”那一部分的课程内容时,应当把数字的大小、长短、粗细等比较性内容用在启迪性的多想训练活动中。

譬如,a、b、C、d、e这几个字母相对大小的数学性问题,老师适于利用相关的表格来实施学习引导过程,拟建出多款的数学比较类型。

除了前面的比较模式之外,老师们尚可以做出多款式的敞开性思维锻练过程,选取大脑风暴比较法亦为较为成功的比较方法之一。

譬如,我们老师在讲授园的周长求算过程时,能够诱导孩子们来展开发散性思维过程,探索最多化的测定手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发散思维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新颖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要把这些苹果平分给他的2个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平均分配苹果,并且得出正确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培养出问题意识,学会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总结规律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出较强的归纳和总结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形状和图形的特点,并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一、培养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的、富有想象力的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

具体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事物有多角度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

3.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该具有对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盲目接受事实和结论,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思考,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为了达到这些培养目标,需要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和实施途径。

二、培养策略1.注重数学启发式教学。

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培养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实施途径1.借鉴国外数学教育理念。

在国外的一些先进国家,数学教育已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他们倡导数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和教师可以借鉴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作为一门抽象严密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能够从一个问题或情境出发,产生多种可能性、推断和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它不仅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还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课堂活动、引导问题提出、激发学生兴趣和鼓励合作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设计课堂活动1.创设开放性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散思考。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有5根铅笔,你有3根铅笔,我们一共有多少根铅笔?此时,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思路,如将两个数进行相加(5+3=8),或者将其中一个数加另一个数的倍数(3+3+2=8),甚至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运算符或方法进行解答。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

2.美丽的错误。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犯错误,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发现新的思维方式。

当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可以耐心引导他们思考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乘法概念学习中,教师可以出示一道较为复杂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尝试解答,即使答案错误也要给予肯定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从错误中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二、引导问题提出1.激发好奇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数列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小明每天的存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他存了一周,一共存了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多元化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出平行线?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体验到数学思维的多样性。

三、激发学生兴趣1.质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因此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创新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创设充分地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

从低年级我就注意到这一点。

例如.让学生看20以内进位加法表.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看看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教学口算时.我让学生想出不同的口算方法,等等。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例如,教学中年级探索积、商的变化规律.教学高年级探索小数点移动位置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等。

除了教学新知识外,还适当安排一些练习题,适当加强发散思维的练习。

从低年级起我就安排一些题目,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或解答。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解同一个问题。

例如,妈妈有现金人民币2万元,要按定期存人银行。

最多想存4年。

你能给妈妈设计出几种存款的方案呢?用计算器计算一下,其中一种方案到4年满期时,实得利息多少元?这种题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答.因为没有绝对的答案。

只要学生有理由就可以。

这样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在较高年级,我注意适当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这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有一定好处。

二、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思维脉络1、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性教学学习兴趣【摘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当今社会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可以说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响应。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能力,而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因为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朝而成的,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创新性数学教学认为,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1、10、1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

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1元=10角=1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1米=10分米=1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思维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 6 月 下旬 刊
教 学・ 信 息
第一 环节 : ” 看 图想 像 ” 是 给学生提 供 四幅不 同的图 片 。 通过看 图, 你想 到 了什 么 ? 此时 , 孩 子 想 到 的越 多 , 便 越 可 以激 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拓展其思维的广度。 第二环节 : ” 听声 音 想 像 ” 是 提 供 给 学 生 不 同 的 声 音 素 材, 比如 : 狗 叫声 , 咳嗽 声 , 尖 叫声 , 脚 步 声 。请 学 生 以 此 来 推 断. 可 能发 生 了 什 么事 情 。在 锻 炼 想 象 力 的 同 时 , 也 锻 炼 了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环节 : ” 在 游 戏 中想 像 ” 主要 是 ( 一) 以动 手 操 作 七 巧 板, 根 据 自己 的想 象 拼 出各 种 有 趣 的 图形 , 并 以 小 组 讨 论 全 班 交流的方式 , 评 出最 佳 创 意 奖 。 将 获 奖学 生 的作 品展 示 在 黑 板 上, 并 说 说 你 的创 意 。( 二) ” 猜猜 这是 什 么 味道 ?” 将 几 种 味 道 ( 如酸 、 甜、 苦、 辣, 或香 、 臭等) 准备几份 , 并 以 小 组 为 单 位 嗅 一 嗅或尝一尝 。 并 随机 想 像 ” 让我想起了… 一 的味 儿 ” , 看 看 哪 个 小 组 的 想 像 最 合 理 最 具 有 想像 力 ! 拓展结束活动 : 著 名 心 理 学 家 罗 杰 斯 曾说 : 在 现代社会 , 最 有 用 的 学 习 是了解学习过程 , 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 , 并把它们结合进 自
法: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0 1 3 ) 0 6 — 0 1 5 1 - 0 2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和深化所学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谈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广度小学数学知识的交替性特别强,教学时注意发展性思维有助于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形成网络,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节用实验的方法讲解圆面积公式。

我引导学生,能否像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那样把圆转化成已知圆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学生在实验中,有的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有的拼成近似的平等行四边形,我因势诱导:①拼成的近似图形的底与圆的周长,高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②怎样根据这些近似图形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时学生的思维十公活跃,各自抢着讲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通过发散思维沟通各种几何图形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

二、通过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搞清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往由于教师按课本例题一例一例地讲,学生按课后配套作业一例一例地练,当遇到复合应用题时,间接条件和直接条件交错在一起,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教学时根据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先找出中间问题,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注意开发散性思维训练。

训练的方式有:①解答连续两问的简单应用题,使学生认识第一问的答案,就是求第二问的条件,只有求出第一问的得数,才能求出第二问的结果,从而认识“中间未知量”的重要。

如“商店里有彩色电视机20台,黑白电视机是彩色电视机的2/5,黑白电视机有多少台?电视机一菜有多少台?”②变换简单应用题的一个条件,突出“中间未知量”。

如“新华书店运来科技书420本,运来文艺书是科技书的1/6,运来文艺书多少本?”学生计算后要求将“运来文艺书是科技书的1/6”换成“文艺书比科技书少1/6”,“文艺书比科技书多1/6,“科技书比文艺书少1/6”,“科技书比文艺书多1/6”,问题还是求“运来文艺书多少本“。

小学数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法与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探究,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在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后,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

方法二: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三: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创新性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策略一: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

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都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应提供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辅导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策略二:多元化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教具、互联网等各种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数学问题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结合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策略三: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

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式学习和创新思维训练等方法,以及个性化教学、多元化教学资源和团队合作学习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的培养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的培养

径 ,开拓 创新 ,培 养 学生 的发 散 思维 米 = .o米 ,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 2o 例 如 : “ 工程 队,4 6天 共 一 人 能力,动手能力等方 面。 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 小数的性 质”, 修公 路 2 0 。照样计 算 ,8 1 4米 人 2天 关键 词 :发散 思 维创 新 性 思 维 这样 的情 境创 设作 为新 课的导 人 ,形 修公路 多少米 ?”针对 本题 ,我们 应 人 类在创 新 中成长 ,培养更 多的 成悬 念 ,承 上启 下,培养 了学 生对 知 引导学 生进行这样分析 : 适 合时代 的创 新人 才,必须 高度重 视 识探究的兴趣和 良好习惯 。 1 、用由果索因分析 : 要求 出 8 人 创 新教育 。使学 生主 动参与 到教 育教
在小学数 学教学 中 ,如何最 大限 度 地开 发学生 的潜 能,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动机 ,有 目的 、有计 划 、有 步骤 地 层层深 入地培养学生 的创新 思维能力 , 是 小学数 学教 师 当前 务必具 有 的基 本 技 能。 由于小学 生的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 需 要有 一个 长期培 养 的过程 。因此 , 教 师要 有意识 地结 合教学 内容进 行 , 还更 应强调 计算 题 中的一题 多解 ,诱 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 新思维 的 目的。 1 、应用题一题多解 ,改变题 目的 不同条件和问题。
二 、提倡一 题多变 、多解 、诱 导
学 中来 ,在享受 知识 的过程 中提 高 自 学生发散思维 身 的创新 能力 。而培养 与发展 学 生的 数学 教学 中进行一题 多变 ,不 仅 创新意识与意识 , 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 可通 过将应 用题 的条件 和问题 加 以改 , 它 的实施刻不容缓 ,势在必行。 变, 达到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的效果 ,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发散性思维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习惯于机械式的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灵活的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和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提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评价,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培养策略。

通过实践验证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和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通过对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的评价,检验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未来的数学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最终,本研究旨在总结对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的经验和教训,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同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3 意义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发散性思维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针对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综合和创造性的思考,寻找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新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数学课程,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并通过分析、综合和创造性的思维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及策略1.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提供一个积极、开放和接纳不同观点的学习环境。

学生应该感到他们的创新思维是受到鼓励和支持的,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教学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提供一个团队合作的平台,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鼓励学生尝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发散思维的重要阶段,发散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而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思。

本文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发散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发散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而发散思维正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培养发散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创新意识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发育心智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培养发散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持续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问,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2.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考3.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探究的方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4. 注重实践与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培养探究精神、注重实践与应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为未来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性、扩展性、想象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并进行训练与培养,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学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永葆一种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四年级《除法》一课中,我先出示几道简单除法,让学生演算。

由于有除法意义的基础,虽然是四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

而后,600÷200,6000÷20,6000÷200,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演算出来,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能说出60÷20,算理是根据乘法2×3=6,也有的说算理是被除数与除数同时去掉一个0,从而算成6÷2=3……虽然课堂费时间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讲小故事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平行四边形,当提到楼梯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完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家里的“平行四边形”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二、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打破思维定势,而从不同角度——即从创新型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

小学数学课堂“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课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课例分析

给学生一个支点小学数学课堂“发散性思维”培养的课例分析最近听了学校资深老师的几堂数学课,感触很深。

在此表达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摆一摆》二年级上册知识教师最初设计目的是通过摆一个三角形复习有关角的知识,然后通过摆同样的几个三角形,复习倍数知识,从而引入乘法口诀的复习。

有了这个设想,教师第一问:1、用这样的小棒搭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训练学生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模型图,这里只有对“三角形”的特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有模型。

)生1:3根。

师:理由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老师就要多问一句理由,告诉孩子们每次答案都是有根有据的,不是随便喊出来的。

)生1: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要用3根。

生2: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6根也可以?你并没有规定每条边只能用一根小棒,可以每条边有2根,这样就需要6条边。

全班:这样,9根也可以。

(随着这个学生的提示,学生们马上反应过来)第一个环节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思维也在不但发散、拓展。

在此教师如果再进一步挖掘就可以拓展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提问:既然三条边可以是2根也可以是3根,那我可以不可以一条边是1根,另外两条边是2根呢?学生说可以,那就摆摆看。

教师再提问:可不可以一条边是2根,另外2条边是1根呢?没有反应过来的学生肯定会说可以的。

到底行不行,引导学生摆一摆试试,发现是不可以的。

引导学生找出原因是:另外两条边相加正好等于第三条边,所以不可能摆成三角形的。

2、教师搭一个三条边各为1根的三角形,问:看到这个三角形,你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听千课万人黄爱华老师的讲座提到:数学就要给学生大问题,才会有大思考,这个问题不就正验证了吗?)。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创新能力既包括数学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1.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扎实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只有具备了这些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

2.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探究性的数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这种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发现,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更容易产生新的创意和新的思路。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实例或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感知问题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倡导多元化的解题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多元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比较,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集体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培养:1. 提倡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机会进行探索和发现。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让学生观察一种数学模式或规律,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给学生一个数学游戏,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3. 创设情境,激发创意: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物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鼓励多样性思维: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意识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5.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和融合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6. 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7. 提供机会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展示出来。

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些数学展览或演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给予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思考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多样性思维,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并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发布时间:2021-09-22T07:20:20.31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4期作者:刘晓霞[导读] 社会要进步,必须有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为此,笔者就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问题。

刘晓霞商丘市睢阳区东关小学摘要:社会要进步,必须有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为此,笔者就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求异和创新。

三、创设问题新境,诱发创新思维。

四、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情感五、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铡新精神。

关键词:探索鼓励实践合作交流正文:从发展的观点来讲,创新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创新教育是为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能力作准备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创新教育是形成人的创造思维和健全人格的教育。

实践证明,社会要进步,必须有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为此,笔者就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探索情境,激发创新意识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知识,激励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老师在教学计算“26+17”时,可以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同学们,你们会算吗?”面对挑战,同学们主动地进行小组讨论,研究解题的策略,探索出下面几种算法:2个十加1个十得3个十,6个一加7个一得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4个十3个一,也就是43;把17分成13和4,26加4得30,30加13得43;26加10得36,36加7得43;26分成23和3,3加17得20,20加23得43;把26看成30,30加17得47,47减4得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务必具有的基本技能。

由于小学生的教学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

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
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还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目的。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如下:
(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几分之几?(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
(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

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1)25×4×8
(2)25×2×16
(3)25×30+25×2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

照样计算,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分析:1、用由果索因分析: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

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

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

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这种分析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
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最后,再结合以上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法说说每一步表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总之重在说理,以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