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

合集下载

国产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与影响力分析

国产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与影响力分析

国产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与影响力分析国产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对国产影视作品海外传播与影响力的分析:1.海外传播现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产影视作品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如国际影视节展、海外电视台、网络流媒体服务等,逐渐走向世界。

一些国产影视作品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口碑,如电视剧《琅琊榜》《甄嬛传》,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

2.影响力分析:国产影视作品海外传播的影响力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文化输出、商业收益、国际形象提升等。

文化输出方面,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中国丰富的文化传统、现代社会发展成就以及人民生活状态得到展现,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理解和交流。

商业收益方面,国产影视作品的海外发行和版权交易,为中国影视产业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国际形象提升方面,高质量国产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有助于塑造积极、开放、进步的中国形象,提升国家品牌和国际地位。

3.传播策略:为了更好地海外传播,国产影视作品需要结合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本土化改编和营销策略。

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如YouTube、Netflix、Twitter、Instagram等,进行作品的推广和互动,以扩大海外影响力。

4.面临的挑战:国产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面临着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市场竞争等挑战。

同时,需要处理好版权保护、内容审核等问题,确保作品能够在海外市场的健康发展。

5.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对国产影视作品海外传播至关重要。

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激励、国际合作等方式,可以促进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

国家电影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机构在推动国产影视作品海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国产影视作品的海外传播与影响力是衡量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政策支持,国产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可以取得更好的表现,为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做出更大贡献。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一、本文概述1、全球化的背景及其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现象、艺术形式以及传播媒介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交融与碰撞。

全球化不仅加速了经济的流通,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得各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跨越国界,进入其他文化语境。

这一变革对于文化传播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化语境下,其跨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全球化使得中国电视剧有机会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适应不同文化语境、如何进行有效传播的问题。

全球化的背景为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传播渠道的拓宽上,更体现在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念的交流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观众对于电视剧的需求和审美也在发生变化。

他们希望看到更多元化、更具深度的文化内容,这也促使中国电视剧在跨文化传播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要考虑如何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不仅能够推动中国电视剧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还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及国际传播现状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澜壮阔,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紧密相连。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电视剧诞生之初,便以短小精悍的剧集形式和贴近生活的题材,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电视剧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飞跃,更在题材、制作水平和艺术表现力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电视剧的制作逐渐走向专业化、产业化,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作品层出不穷,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李思从80年代开始,中国影坛渐渐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中国电影在国际上频频获奖,东方影像愈来愈鲜明地震撼着西方的视听。

但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也正在经受西方电影和本土商业化大潮的冲击,站在选择的浪尖上。

在这样一个带有鲜明特征的时代里,“生存还是毁灭,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怎样才能既不在西方的强势话语面前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同时又能拍出让全世界观众都能理解和接受的电影呢?也许通过哈贝马斯的“社会公共领域”理论,我们能惊喜地发现,那条道路其实就在我们面前。

一、电影文化与社会公共领域在进入转型期后,宽松的环境赋予了我们“意见的自由市场”,正当我们翘首期盼一个广阔交流的公共场所时,却失望地发现,不止是在电影业,在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我们期待的“公共领域”都并未出现。

反而是人们的信仰与价值观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和缺失,分极愈演愈烈——不是过于私人化(精英化),就是过于商业化(大众化),这成为转型期文化领域的普遍标识。

公共领域是一个将私人经验与大众共识辩证统一的场所。

一方面,如果不对过于私人化加以限制,人们的交流会产生障碍;另一方面,二者又血肉相连。

就电影领域来讲,导演们将自己的私人经验寄托于镜头语言,公众则在观看时寻找与自身原有经验相近的部分,从而产生共识。

共识——广泛的共识,是公共领域存在的基础。

而要达成共识,离不开相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作为支柱;在西方,这个支柱表现为对人性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同信仰。

这就是在西方“意见的自由市场”背后,共识仍牢不可破的秘密。

可我国在进入转型期后,原有的共同信仰在市场的冲击下岌岌可危:伦理文化被推翻,政治文化被消解,缺乏批判精神的消费意识虽占据主导,却终究难以服众;公共领域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支柱——用以达成共识的主流意识形态尚未确立。

在这种情况下,持续的“自由争鸣”只能让我们离得更远:精英化与商业化的分野不断加剧。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进程加速成为全球电影市场重要竞争者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进程加速成为全球电影市场重要竞争者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进程加速成为全球电影市场重要竞争者中国电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际化进程逐渐加速,使其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竞争者。

本文将分析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的现状、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的现状中国电影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票房收入在全球排名位居前列。

同时,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认可和奖项也在逐渐增加。

这些都是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进程加速的体现。

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海外上映,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例如《战狼2》、《流浪地球》等电影在海外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为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地位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的影响1. 经济影响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对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

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和版权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为电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带来了利益。

同时,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电影制作、电影院线、影视文化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2. 文化影响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也有助于推广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电影的媒介传播,外国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也为中国电影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认可。

中国导演、演员在国际电影圈中崭露头角,为中国电影人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三、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 加强与国际电影界的合作中国电影产业应积极与国际电影界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外国电影制片公司、导演、演员的合作。

通过共同制作电影,分享资源和技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提升电影制作水平中国电影产业需要不断提升电影制作水平和专业素养,提高电影的艺术性和实力。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培养优秀的电影制作人才,推动中国电影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转变。

3. 加强文化自信中国电影产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坚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导读:本文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新时期以来国际传播语境的中国电影范志忠吴鑫丰提要: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语境中分别呈现为“输入式影响”、“输出式影响”和“输入与输出交互影响”三个历史阶段,表现为巴赞纪实美学与新时期反思电影、国际节展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海外大片输入与国产电影输出等不同发展形态,中国电影呈现出从拿来主义到本体觉醒、从理念输入到观念输出、从个体表达到产业共进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时期国际传播中国电影新时期以来,全球化潮流深刻改变了中国电影的传统格局。

一方面,各种外来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催发了中国电影的演变与转型,诸如第四代反思电影、第五代新民俗叙事、“第六代”个人叙事,以及中国电影的产业转型和商业大片的崛起,都烙印着外来影响的痕迹;另一方面,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逐步走出国门,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

以西方为中心的欧美学术界,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重视了解和研究中国电影,命名为Chinese Cinema或者Chinese Film的课程也开始在西方的学院体制内出现,这客观上促进了中外的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圈的交流,拓展了跨国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的新视野。

一1978年,中国进入政治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文化目标都发生巨大转型的新时期。

作为“拨乱反正”的标志,新时期对“文革”中被禁锢的电影予以重新审查和解放。

建国十七年来视为毒草的六百多部影片先后解禁,苏联电影《母亲》、《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英国电影《雾都孤儿》、《百万英镑》,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朝鲜片《卖花姑娘》等外国电影,以及《红旗谱》、《平原游击队》、《上甘岭》、《南征北战》、《烈火中永生》等新中国红色经典陆续公映,引起了饱受禁锢之苦的观众的观影热情。

据报道,1979年全国电影市场创下了全民平均观看电影达28人次、全国观众达293亿人次的空前纪录。

浅析“后殖民”国际化语境下中国电影中民俗文化走向及意义

浅析“后殖民”国际化语境下中国电影中民俗文化走向及意义

境 中展现 出 的民族 文化 独立 性 。


民 俗 文 化 与 电影 的 相 互 渗 透 与 影 响
“ 电影” 简直 是一 对 风 马 牛不 相 及 、 么也 搓 不 到 怎

民俗 是创造 于 民间 , 又传 承于 民间 , 括思 想 包 与行为 在 内的事 象 , 它依靠 习惯 势力 , 传袭 力量 和 心 理信 仰来 约束人 们 的行 为和 意识 , 世代 相习 , 它 是 一个 民族 精神本 质 的集 中体 现 。民俗 以其历 史
收稿 日期 :0 00 — 5 2 1 - 7 1
作者 简 介 : 恒 ( 9 4 )男 , 兰 18 一 , 四川 内 江 人 , 教 。 助
的 中 国 电影 在 文化 上 还 需要 贯 注 一 种 民 族 自强 意 识 。
关键 词 : 国 电 影 ;红 高 粱 》《 王别 姬 》 中 《 ;霸
在 二 十世纪 八 十年代 末 以前 ,西 方人 几 乎没
听 说 过 什 么 中 国 电 影 ,在 他 们 看 来 ,“ 国 ” 中 和
为处在 这一 时期 的 中国深刻 地 影 响 到 中 国 电影 的意 识形 态 、 化 、 文 艺 术 、 济 策略 , 勾 画 了中 国电影在 当今 世界 电影 经 也
格局 中 的地位 。 自《 黄土 地 》 告 中 国第 五代 电影 宣 导演 的 诞 生 以来 ,中 国电影 异军 突起 , 以其 特 有
的夺 目色彩 出现 在世界 荧 屏上 ,夺走 了一个 又 一
相应 的社 会风 俗 , 会 生 活从 来 都 是 民俗化 了 的 社 社 会生 活 ; ( 括 电影工 作者 )从 来都 是 民俗 化 人 包 了 的人 。 民俗 在 人 类 生 活 中 占有 相 当重 要 的 地 位 。本 尼迪 克特 甚至 说 :习俗 在经 验和信 仰方 面 “

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及发展

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及发展

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及发展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一直备受关注,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及发展进行探讨。

1. 受众认知度不高虽然中国电影市场在国际上逐渐崭露头角,但是大部分国产电影在国际上的受众认知度仍然不高。

很多国外观众对中国电影了解甚少,导致他们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度和接受度不高。

2. 电影主题文化差异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主题和内容并不被所有国家观众广泛接受。

部分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独特的文化魅力,难以引起国外观众的共鸣。

3. 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和宣传力度不足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和宣传不足,导致很多优秀的国产电影未能获得足够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在国际影展上,中国电影的宣传力度相对较弱,无法与国外影片竞争。

4. 语言和字幕问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存在语言和字幕的问题,部分国外观众不擅长中文,导致对国产电影的理解和接受存在障碍。

5. 国外市场准入难度大由于国外市场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准入难度较大。

很多国产电影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和许可程序,才能在国外市场上进行放映和发行。

以上问题都制约了国产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解决。

1. 增加国际影展曝光度加强国际影展资源的整合,提高国产电影在国际影展上的曝光度。

通过参展、互动等方式提升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 深化国际合作加大国际合作力度,与国际知名电影公司、导演、演员等进行合作,提升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合作,学习国际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和营销方式。

3. 强化文化传播注重国产电影的文化元素,在国际市场上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播,引导国外观众更多地了解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元素,为国产电影赋予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跨文化消费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跨文化消费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2 - . 1 5
中国加入 WT O。简 单地 说 , 就 处 于尹 鸿 总 结 的第 二
这其 中最 重 要 的是 电 影 机 制 和 电 影 观 念 的 转
电影 生 产 。从这 个 角度 看 , 以 电影 消 费 来 看 待 电影 和第 三 阶段 。
摘要 : 全球化 时代 , 电影进行 跨文化生产 、 传播 和消 费的趋势 越来越 显著。 中国电影 能否在 国际化 市场 中有所 收获 , 了解 跨文 化观 众是 重 中之 重。 中国 电影在跨 文 化消 费 中存 在 的 突 出问题是 要走 出政治化 的观 影期待 , 同时要警惕海 外功夫
为 了论述 的方 便 , 本文所言的 “ 全球 化语境” , 指 的
电影 生 产规 定着 电影 的 消 费 , 而 电影 消 费 也 制 约 着 是始 自2 0世纪 9 0年 代 中期 迄 今 、 中 国 电影 在 国 内 电影 的 生产 。 电影 的消 费不 仅指 票 房 、 电影拷 贝 、 录 改革 和世 界一 体化 浪潮 夹击下 开 始产 业化 转 型这 一 像带 、 光 盘购 买 等商业 行 为 , 同时 也 指观 众 对影 片 的 话语 背景 。标 志性 的事件 是互联 网在 中 国的 发展 和 观赏 、 批评 等 艺术 接受 活 动 , 都 直 接 或 间接 地影 响着 生产 — —具 体 而 言 , 以跨 文 化 的 电影 消 费状 况 探 讨 全球 化背 景下 中 国电影 的 出路— — 应该 是 当前 很 有 现实 意 义 的研 究 课 题 。 由 于学 力 和 现 有 资 料 所 限 , 本 文 仅 提 出了 中 国 电影 跨 文 化 消 费 中的几 个 问 题 ,
变。首先 , 市场化 的经济体制改革对 中国电影行业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摘要】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紧密相连。

本文首先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了中国电影的后现代表现形式,以及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创作的启示。

接着介绍了中国电影文化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发展,以及中国电影在壮大过程中与国际文化的互动。

总结了后现代语境对当前中国电影文化的启示,展望了未来中国电影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发展,并进行了结语。

通过对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电影、文化影响、创作启示、发展趋势、国际互动、展望、结语。

1. 引言1.1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网络科技的普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也逐渐影响到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

后现代语境给当前中国电影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时也对中国电影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和多元化的环境下,中国电影不断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试图在后现代语境下找到新的定位和表现方式。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审美和题材选择上,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对电影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改变。

中国电影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开放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方式和文化观念,而是更加注重个体、情感和视觉的表达,打破了传统的局限,展现出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艺术风貌。

中国电影的后现代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中,从叙事结构到摄影手法,从音乐配乐到文化符号,中国电影正在逐渐摆脱过去的束缚,呈现出更加自由和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观念和精神层面上,激发了中国电影人更加开放和追求独特性的创作欲望。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后现代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电影在融合传统文化和国际影响的也在探索自身的独特表达方式和文化特色。

中国电影文化的壮大与国际文化影响的互动将会推动中国电影迈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展现出更加多元和富有活力的影响力。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向全球扩张,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和合作。

中国电影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尤其在一些国际电影节和奖项上取得了成功。

与此中国电影也在与世界各国电影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加深。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电影有望继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前景看好,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品质和创新力,塑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拓展国际市场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电影、发展、挑战、机遇、竞争力、影响力、交流、合作、发展前景、作用、文化交流、角色1. 引言1.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发展中国电影的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电影产业正面临着全球化的压力和机遇。

全球化使得中国电影产业更加开放和国际化,吸引了更多外国投资和合作。

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认可。

中国电影也受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竞争,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提高质量,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中国电影的发展不仅关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也关乎中国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地位和声誉。

中国电影需要在全球化进程中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更大的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将面临更多挑战,但同时也将获得更多机遇,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前景。

2. 正文2.1 中国电影产业的全球化趋势1. 国际化制作: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渐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企业开始与国际公司合作,共同制作电影作品。

这不仅能够提高影片的制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能够让中国电影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2. 投资海外市场:中国电影产业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投资并收购海外电影公司,寻求在国际市场上的更大发展空间。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电影不仅能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也能够吸引更多国际观众。

关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现象学之思--以电影《梅兰芳》为例

关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现象学之思--以电影《梅兰芳》为例

【 关键词】 《 梅兰芳》 全球化 文化传播 电影 媒介
情怀与对同胞的深沉的爱而不低头于侵略者的 暴力( 影片 中的梅兰芳对 日本军官 、 少佐 田中隆 政 文化理解 以及生活方式 单就 本文的标题而言 , 我们可 以做一些语 的经济市场、 治理念 、 发 出了“ 欲征服支那, 必先征服 支那文化: 欲征 一般 的被分阶段 的理 解, 早期是 服支 那文化 、 义 分析, 或能更好 的把握该 问题 的意义 。 显见, 的融合与共化 。 必先征服梅 兰芳 ” 调的反征服) 论 , 该题 目涉及到三个 关键词 , 全球化 ” “ 即“ 、文化 随着 国家殖 民活动而产 生的资本和商 品、 货物 等等。 这些均是活的历史中的中国文化的给予。 传播 ” 以及“ 中国电影 ”下面我们试 着分 别简析 的流动 所带来 的政治体 制的融合与 共化, 。 而之 因此 , 可见 影片通过故 事和人物 所意 向展 示的 之。 后发展阶段便 过渡到了文化 、 思维和生活 方式 是活在 当下的文化理念。 其实 , 这些理念也 有通
似 电影 梅兰芳 为例
【 摘要】 全球化如今已然成为事实, 因此我们需 要的不是对此的否定, 而是代之以新的 诠
释, 在对 文化 全球化 的新 的理解 境遇 中方 可 实现 更好 的文化 传播 模 式和 理念 。 而新 的全球
化 视 域的 生成在 新 的媒介 技 术条 件 下并 非异 想 。 当下 多媒体 技 术通 过 直观 形 象传递 的信 号可在 不 同语 言的 民族文化 间实现共 享 。 如互联 网和 电影便 是优 秀 的媒 介 资源 例
拍摄 的电影《 梅兰芳》 为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电影《 梅兰 芳》 是一部人物传记 电影, 其通 过对人物所经历故事和人物性格的直观展示而 彰显 的是影片 中人 物某些被认可 的积 极成分。 如对 传统文 化的维新精 神 , 对艺术人格 的尊 如 重 而不甘于 “ 相公堂 子”如对 民族 的理解 , 是 中 。 就 的融 合, 再者 随着当下互联 网技 术的普遍, 全球 过其 它媒介而 向他 者文化 传播共享 , 但电影媒 国人 制作 的电影 , 但是这一行 为的背后 涵义是 信 息的传播 共享 , 全球化 的标志具体 的体现 在 介之优 势恰在于 它能克服语言障而通过直观 的 丰富 的, 因此直观 的理 解恰恰是一种 匮乏, 而需 了个体 的身上。 就全球化的成果来看 , 我们直观 方式 引起观者 的情感共 鸣、 而成功的传播 文 进 展示其背后的涵义。 自然,中国电影” “ 必然的被 的接 受到的信号便是我们生活方式和内容 突破 化理念。 可见, 电影媒介在跨文化传播 中的功能 赋予 着处 于活的历史 中的 中国文化 意义 本文 了地域和 民族 的限制并实现着全球 共同秩序 和 是强大 的, 甚于 能更深刻地 表达理念 的文字文 以为这倒是 中国电影之为 中国 电影 的本 体。 例 思维方式 、 文化特征的建立。 如跨 国公司的发 本的媒介 。 例 国际市场的建立 、 国际组织的活跃 以及 民族 如 中国电影 ~个 陌生女人 的来信 》 《 其所依 原 展 、 再者, “ 熟识 梅史 ” 的人都知道, 陈凯歌导演

《2024年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探析》范文

《2024年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探析》范文

《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探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产动画电影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多元文化交融与市场变革,国产动画电影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的发展与突破,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从全球化语境的背景出发,探析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现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

一方面,国内市场对动画电影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也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然而,国产动画电影在全球化市场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市场竞争等。

三、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1. 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应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和故事,使国产动画电影在国内外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例如,《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通过运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成功塑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2. 创新技术手段,提高制作水平技术创新是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动力。

国产动画电影应不断引进和运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制作水平。

例如,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逼真的观影体验。

同时,国产动画电影还应加强与国际先进制作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制作技术和经验,提高国产动画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

3. 拓展市场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渠道是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重要策略。

国产动画电影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与各大院线、网络平台的合作,提高影片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同时,国产动画电影还应开发衍生品市场,如玩具、游戏、图书等,延长产业链,增加收益来源。

此外,国产动画电影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

四、结论在全球化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应以文化自信为基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提高制作水平;以市场拓展为目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的对比

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的对比

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的对比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在内容、审美风格、制作水平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进行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互补,希望能够窥见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的趋势和发展。

一、主题取向中国电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讲述革命、抗战为主题,强调国家情怀和集体意识。

这与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观念的更新,中国电影的主题取向也逐渐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政治、历史题材,开始涵盖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个体命题。

相比之下,国际电影的主题取向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国际电影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电影,如爱情、科幻、动作片等。

国际电影更注重个体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刻画,呈现更具细腻和深度的故事,更具有普世价值观。

二、审美风格中国电影的审美风格主要受到传统文化和现实环境的影响。

中国电影追求的是内敛、含蓄和诗意的表达方式。

这种审美风格常常体现在影片的构图、色彩运用和细节描绘中。

而国际电影的审美风格则更加注重自由、开放和多元化。

国际电影的导演们善于运用各种影像手法和技巧,以悬疑、惊悚等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国际电影在画面表现、剪辑和音乐运用上更加突出,呈现出更加前卫和独特的审美效果。

三、制作水平中国电影工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制作水平一度无法与国际接轨。

然而,中国电影近些年来在技术设备、制作团队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电影开始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了电影的制作质量和艺术水平。

与此同时,国际电影的制作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制作经验使国际电影在特效、动作场面和情节发展方面一直具有优势。

结语中国电影与国际电影在主题取向、审美风格和制作水平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但两者也都各具特色,相互借鉴。

中国电影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了传统束缚,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具有个体价值的作品。

国际电影则通过与中国电影的交流和合作,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市场需求,并为观众呈现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及中国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及中国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开展中国电影的一种试金石,而一切试图通过电影来传达的人文理想和意识形态观念也必须借助于市场才能成为现实。

因此,适应市场需要进展产业化改革,应该成为新世纪中国电影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主题。

最大的政治: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转型尽管中国电影业具备着自己的生存和开展优势,但是这是优势目前根本上只是作为一种潜力而存在。

所以, "生或者死"这句无数次被人们重复的疑问,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现实困境。

一方面,随着WTO的临近,好莱坞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工业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早已经虎视眈眈、弯弓待发,另一方面,中国电影自己却仍然徘徊无路、步履维艰。

一方面,中国电影具有文化传统、外乡现实、市场潜力、国家保护等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又没有利用这些优势来开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一当中国电影真的被纳入世界电影的整体格局中,中国电影将何以面对好莱坞的威胁?中国电影业将何以面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庞然大物?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继续利用国家力量限制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如限制进口影片配额、限制外资电影院线的建立、限制外资控股、采用严格的电影审查批准制度、规定国产那么采取各种政治经济措施扶持支持国产电影的生产和发行。

应该说,这些中国目前正在采取的政治策略,无疑有它的现实合理性。

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不愿意将电影列入"贸易自由化"的交易X围之中,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过资金方式支持外乡电影的开展。

例如,90年代初,美国推出"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口号,企图把影视产品纳入贸易自由化X围,垄断欧洲市场,但法国等欧洲国家却明确要求将文化产品排除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乌拉圭谈判协定X围之外,提出至少对电视、电影产品的贸易应该给予必要的限制,从而阻止好莱坞影视节目对世界市场的倾销。

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采取了程度不同的措施来限制美国电影的自由输入。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要点一
机遇
要点二
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文化的崛起,中国电影面临着巨 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借鉴好莱坞等国际先进经验,中国电 影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制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中 国电影也可以借助海外市场的拓展,实现全球化发展。
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国内 电影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市场监 管。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还处于初级阶 段,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研究。此外,中国电影还需 要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
票房收入
随着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其票房收入也在稳步增长,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国际获奖情况
奖项认可
中国电影在各大国际电影节和奖项中屡获殊 荣,如金熊奖、金棕榈奖、奥斯卡最佳外语 片等,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实 力和影响力。
艺术价值
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艺术认 可和赞誉,如《活着》、《霸王别姬》等影 片,展示了中国电影在艺术创新和表达上的 独特魅力。
收购
通过收购或兼并国内外电影公司 ,好莱坞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 ,并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渠道。
跨文化传播
文化元素的融合
好莱坞电影中经常融合各种文化元素 ,以吸引全球观众的关注,同时促进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跨国合作与制片
好莱坞与世界各地的电影机构合作制 片,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和故事资 源整合到电影中,实现跨文化传播。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未来展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文化的崛起,中国电影面临着 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电影可以通过借鉴好莱坞 等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品牌建设、多元化发展和技术创 新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制作水平和市 场竞争力,实现全球化发展。

电影产业中的国际合作案例

电影产业中的国际合作案例

电影产业中的国际合作案例电影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艺术形式,不仅能够传递各种价值观和思想,还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电影产业中,国际合作案例屡见不鲜,不仅推动了电影行业的发展,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精彩的影视作品。

一、中美合作案例:《功夫熊猫》系列《功夫熊猫》系列是中美两国合作的一部成功案例。

该系列电影由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与中国大陆的华谊兄弟影业共同制作,既融入了中国的功夫元素,又具有国际化的制作水准。

该系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还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中韩合作案例:《速度与激情》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是中韩两国合作的一部成功案例。

该系列电影由美国环球影业与中国大陆的北京文化共同制作,不仅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还吸引了大量亚洲观众的关注。

该系列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还为中韩两国电影产业的合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三、中印合作案例:《达芬奇密码》《达芬奇密码》是中印两国合作的一部成功案例。

该电影由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与印度的UTV Motion Pictures共同制作,不仅融入了印度的文化元素,还吸引了大量印度观众的关注。

该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还为中印两国电影产业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中欧合作案例:《卧虎藏龙》《卧虎藏龙》是中欧两国合作的一部成功案例。

该电影由中国的李安导演与法国的高希帕提斯公司共同制作,既融入了中国的武侠元素,又具有国际化的制作水准。

该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还为中欧两国电影产业的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中非合作案例:《赛德克·巴莱》《赛德克·巴莱》是中非两国合作的一部成功案例。

该电影由中国的魏德圣导演与台湾的中影公司共同制作,不仅融入了中国的历史元素,还展现了非洲的文化风貌。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

为了使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中国电影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传播策略。

首先,中国电影需要加强国际市场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市场需求、消费观念以及竞争对手情况,中国电影可以更好地了解目标受众的喜好和需求,从而调整电影内容和创作风格。

只有了解目标市场,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

第三,中国电影需要加强本土优秀电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通过培养和引进本土优秀电影人才,中国电影可以提高电影的质量和传播的效果。

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等电影人才的加入可以使中国电影更符合国际观众的口味和审美趋势,从而增加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中国电影需要加强电影节的参与。

参与国际知名电影节可以为中国电影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国际观众了解和接触中国电影。

通过电影节的参与,中国电影可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声誉,增加电影的销售和票房收入,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

最后,中国电影需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和推广中国文化。

中国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应该积极保护知识产权,以防止盗版和侵权现象的发生,从而保护中国电影的利益和形象。

同时,中国电影也应该积极推广中国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影创作中,以增加电影的国际吸引力,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结起来,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包括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与国际制片公司合作、培养和引进本土优秀电影人才、参与国际电影节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和推广中国文化等方面。

通过制定这些传播策略,中国电影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提高电影的传播效果,增加中国电影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承认的焦虑”: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从电影《战狼2》的海外冷遇谈起

“承认的焦虑”: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从电影《战狼2》的海外冷遇谈起
河南 省优势特色学科平台熏点项 目 ‘‘报刊 书写与晚清文人价值认同研究” (项 目编 号:2017一xwxy-O05)之阶段性成果。

2018生
第 12期
国总票 房为266.9万美元 (约 合 1725.4万元人 民币 ),
面 向国际 传 播市场 ,中国电影 始终 伴 随着 一种
力打 磨 中国电 影 ,构 建 现代 传播 体 系 ,提 高 国际 传 电影 《战 狼2》的热映 成 为中国家 喻户晓的 一个 “现
播 能 力。但需 要看 到 ,中国电 影在 国际 传 播 方面 不 象级 ’’事件 。由吴 京执 导并 主演 的电影 《战 狼2》通
尽 如人 意 。以2017年8月火热 的电影 《战狼 2》为例 , 过对 英雄 冷锋 的 “脱 冕 ”与 “重塑 ”,完成 了从 主 旋
币 )。『2 与此 相较 ,比 《战狼 2》早 两个多月上 映 的印 准 的不确 定 。这种 “承 认 的焦 虑 ”有 时 由潜 藏 的问
度 电影 《摔 跤吧 !爸爸 》在北 美票房达 到 了12397 ̄"美 题 转 变成公 开 的问题 。例如 有一篇 《战狼 2可能跻 身
元 ,而在 中国内地票房 高达7.82亿 元 。
在 国 内市场票房 一路 飘 红 ,造 就了现 象级 的观 影记 律 电影 单向度 的宣教 到观 影受众 发 自内心真诚 的接
录 ;而 在 国 际市场 却 连 连 遭受 冷 遇 ,造成 了心理 失 受与认 同,同时 打破 了华 语影 史单 片单 曰票 房纪 录
衡,而 中国电影在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的巨大 落差 ,让 4.3亿 元 、连续 10天单 日票房 破2亿 元 、华 语片总 票房 中国 电影人也 在不觉 中滋生一种 希望被 国际 市场 承 85/J ̄,H@破 亿 元 、中 国影史单 片票 房最 快 (167/J% j-)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影视剧中京味文化的传播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影视剧中京味文化的传播

932020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丰硕的文化底蕴,以古都意象、京味文化创作的影视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起创作数目就不断攀升,其丰富多姿的城市形象也随之成为了艺术体验与想象化的各种流动性的投影。

影视作品中对于北京城的整体想象更是历经了从动荡皇都、故土北平、城市建设和国际北京的各种变化。

北京也逐渐显现出国际化大都市和著名古都的两面性。

这种时尚与神秘的双向面貌,使得北京以传统与现代两种想象出现在影视剧作中,进一步丰富了地缘文化所打造的影视剧,成为当下地方影视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标志。

近年来,随着大众媒介对京味文化的渲染,出品了《老炮儿》(管虎,2015)、《我在北京,挺好的》(姚远,2014)、《什刹海》(付宁,2020)等影视剧,带有京味文化的影视作品引发了大众的热议,京味文化也再次得到关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影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中国影视剧中的京味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应如何既对其中传统的文化资源部分进行保护与传播,但同时又能面对机遇与挑战,解决影视剧中京味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式表达,使京味文化真正“走出去”,展现给全世界。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影视剧中“京味文化”传播的必要性在全球化趋势日渐显著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这一倡议中,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沟通与交流达成了共识基础,其中影视文化率先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联结、艺术交流、产业互融互通的重要媒介和使者。

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发展迅猛,优秀作品井喷,国际影响力也逐步上升。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传播中,中国影视剧正在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大众传播的影视剧,其自身能够传达较为完整的形象与价值,更加易于跨越不同区域与文化背景,以最为便捷的方式传递中国价值观念、促进文化交流,成为当下各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华语电影跨域交流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华语电影跨域交流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华语电影跨域交流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一、华语电影在跨域交流中的地位华语电影,指以汉语为主要表达语言的电影作品,是指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地区制作的电影作品。

华语电影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全球观众的喜爱。

尤其在亚洲地区,华语电影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票房和口碑,成为了该地区最为活跃的电影市场之一。

在跨域交流的过程中,华语电影通过电影节、国际演艺活动、外国市场的引进等方式,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中国内地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香港导演李安的电影作品更是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等国际大奖,为华语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和认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身份认同在跨域交流中的重要性文化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在跨域交流过程中,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在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和融合时,每个个体都需要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新的文化环境。

而电影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其呈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也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文化身份认同对于华语电影在跨域交流中的影响至关重要。

三、华语电影中的文化身份呈现1.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华语电影通常会从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中寻找切入点,探讨人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认同和纠葛。

例如《大话西游》中对传统神话故事的重新解读,以及《活着》中对传统家族观念与现代个人价值观念的对立,都是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呈现和探讨文化认同的问题。

2. 文化地域差异的挖掘华语电影在跨域交流中,还会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展现,来呈现出不同地域下的文化身份差异。

例如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传统,制作了大量描绘文化地域的电影作品,从而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3.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认同华语电影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通过与国外文化的交流,不断探讨和挖掘华语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III 艺术策略••••对于早已对好莱坞模式烂熟于心的西方人来说,他们希望能够从东方电影中看到某种对好莱坞的超越或者背离,因为他们始终是将中国电影看着是一种边缘、一种点缀或者一种补充。

因而对于中国大陆电影来说,如何用一种不同的"讲述"来讲述一个发生在东方神秘背景中的故事便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策略。

••••所以,多数被国际承认的中国大陆电影都在试图寻找一种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一种似乎反模式化的艺术电影范型。

这一艺术策略主要体现为:一、非缝合的反团圆的叙事结构。

象张艺谋、陈凯歌的影片一样,这些影片在叙事上放弃了经典好莱坞那种"冲突-解决"、善恶有报的封闭式结构,往往以叙事主体的被否定为结局,从而形成对人生悲剧现实的理解。

二、自然朴实的蒙太奇形态。

无论是所谓的中国的"西部片"或是后来的"江南片",这些国际化影片多数都不采用好莱坞电影那种夸张、跳跃、紧促而戏剧化的蒙太奇形式,不象好莱坞电影那么追求画面外在的运动感和外在的节奏感,而是大多采用一种相对静止的画面,比较平缓的蒙太奇联结,有时甚至有一种中国山水画、水墨画的韵味,画面开阔、造型平缓,具有一种空间感,这与西方文化往往喜欢将东方文化看着一种空间文化不谋而合。

三、纪实化风格。

有相当一部份得到国际认同的中国大陆影片在叙事风格上都采用了一种反好莱坞的纪实手法,一开始是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然后是宁赢的《找乐》(北京电影制片厂1993年出品)和《民警故事》(北京电影制片厂1995年出品),更年轻一代导演的影片如章明的《巫山云雨》(北京电影制片厂1996年出品)和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1993年摄制)。

一方面是采用长镜头、实景、偷拍、同期录音、非职业表演、甚至黑白胶片等纪实性的技术手段来与好莱坞的浮华伪饰相区别,另一方面也用那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还原来与主流电影的戏剧性和梦幻感相区别。

应该说,国际化背景为中国大陆艺术电影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缝隙。

此外,如象赵季平的电影音乐那样基本模式化的对中国民间民族音乐的使用,对中国造型艺术美学传统的强化等。

这种与主流好莱坞电影迥然不同的电影风格,几乎是恰到好处地为欧美主流电影提供了一种复调、一种背景,而中国大陆电影也利用?"世界"这一多元需要,寻找到了走向世界的艺术策略。

••••IV 经济策略••••由于电影的企业化和市场化,中国大陆电影走向世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行为,而且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这不仅表现在大陆电影正在广泛地吸收国外和海外投资,弥补电影资金的短缺,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试图使中国电影能够进入国外和海外电影市场获得经济效益。

••••中国虽然是人口大国,电影观众人次在绝对数上也相当可观,但是有两个重要因素制约着中国电影的经济回收。

首先,电影平均票价低。

尽管中国大都市的电影票价已经达到很高水平,但更多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票价依然很低,使电影的票房收入仍然相当有限。

其次,中国大陆电影观众平均文化水平较低,艺术电影市场极其狭窄。

在大量低俗电影的包围之中,中国艺术电影必须通过境外市场的补充才能维护最低限度的再生产。

••••走向境外市场的中国大陆电影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较高制作成本的影片,这些影片在制作水平、工艺水准上已经基本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如张艺谋、陈凯歌的影片,如《兰陵王》(上海电影制片厂1995年出品)、《秦颂》等,这些影片试图进入境外国家或地区主流商业发行渠道获得票房收入。

尽管在发行规模和效果上,这些影片显然不能与好莱坞黄金大片相比,但由于它们的制作成本也相应较低,其利润回报比率有时可能并不低。

另一类是低成本影片,尽管它们在制作工艺上还比较粗糙,但是因为对国际化电影策略的合理利用使之具有某些可以辨认的文化特征,通过各种国际获奖而获得一定知名度。

尽管这些影片很难进入主流商业电影机制,但却可能进入一些独立的电影放映院线或者电视播放系统,而因此获取的发行放映权收入相对于这些影片平均不到200•万元人民币的成本来说,往往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境外的资金和市场对于中国大陆电影的观念、制作方式和生产方式都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这种影响一方面是促使中国电影在风格形态上更加本土化,以获得国际定位,但另一方面又促使大陆电影在制作观念上更加国际化,以有利于国际交流和国际对话。

•••应该说,中国大陆电影的国际化策略的探索在80年代以后是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的。

80年代以前,中国大陆电影几乎还与世隔绝,但现在却已经在世界电影格局中占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位置,获得的国际奖项几乎已经难以作出准确统计,包括戛纳电影节在内的世界所有A级电影节的奖杯上都镌刻有中国电影的名字,•从《红高粱》以后,柏林(前西柏林)电影节几乎每届都有中国电影获奖,中国大陆电影已经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张艺谋、陈凯歌,甚至巩俐都已经已经作为国际性的电影艺术家成为各电影节的评委、各种电影专业杂志介绍的热门人物、甚至成为大众娱乐杂志的封面形象,一些获国际大奖的中国大陆影片还作为电影百年的经典进入了各欧美大学的影视课堂,而且在许多国家的商业性电影录相租赁点里也能够找到中国大陆电影的目录。

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书写20世纪末期的世界电影史时,中国大陆电影无疑占有一席之地。

••••••••••••国际电影节:中国大陆电影的国际化通道•••••••••••••中国大陆电影走向世界,获得一种国际性的声誉和地位,应该说是从参加国际电影节开始的,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几乎都是以国际电影节为通道获得国际关注的。

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电影节的数量可能接近三位数,但是真正具有"权威"性的电影节主要还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办的如威尼斯、嘎纳、柏林、东京电影节。

电影节是电影的展示场所,是电影的多元文化节,是收集了各种奇珍异宝的电影博物馆。

作为一种博物馆,这些电影节大多体现了几个明显的共同性:一、对非主流的具有一定艺术个性的影片的偏爱。

二、对非欧美主流的多元文化特别是边缘文化的重视。

三、对传统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坚持。

而这三个特点其实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许多西方知识分子看来,当今欧美的主流文化和主流电影往往背弃了西方传统的人文主义理想,而恰恰在非欧美主流之外,人文主义价值得到了传播和表达。

正因为如此,往往许多热门的欧美电影并不能在这些电影节获奖,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影片却可能获得肯定。

这确实为包括中国大陆电影在内的许多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电影提供了一个获得国际承认的机会。

•••••而对于中国大陆电影导演--正如对于许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导演--来说,国际获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正如"居高声自远"的道理一样,知名度的提高可以增强导演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支配力,使他们在电影操作过程中拥有更大的自主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吸收资金、获得信任的能力。

其次是可以增加他们影片的经济效益。

国际获奖不仅意味着一定的国际电影市场的潜力,而且也意味着它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民众的一种潜在的"崇外"情结在国内市场获得一种相当具有效果的广告功能,得到一种外销/内销的特别价格。

••••正是因为国际电影节对于中国大陆电影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相当多的中国电影导演具有一种自觉的电影节意识。

从80年代以来,据统计,中国大陆故事影片在国际上获得的奖项已经接近200项。

电影界有个略显夸张的笑谈,•说现在我们不必问中国大陆电影获得了那些电影节的大奖,而只需问还有什么电影节中国电影没有获过奖。

无论是欧美国家或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只要那里有电影节,那里就很可能有中国大陆电影参加评奖。

那么,这种电影节情结对于中国大陆电影的制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首先,强化了电影的民族文化意识。

许多电影导演都意识到,中国大陆电影很难以其制作规模、常规技巧、主流形态与好莱坞以及欧洲电影竞争从而被国际认可,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边缘状态,用故事、人物、造型、风格和叙述上的民族特色来突出一种民族个性,中国大陆电影才可能以其独特的文化个别性确立自己在世界电影中的位置。

应该说,对于西方世界来说,中国电影的确已经具有了一种民族电影的定位,黄土地、大宅院、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造型,京剧、皮影、婚殇嫁娶、红卫兵造反的场面,与乱伦、偷情、窥视等相联系的罪与罚的故事,由执拗不驯的女性、忍辱负重的男人以及专横残酷的长者构成的人物群像、由注重空间性、强调人与环境的共存状态的影像构成所形成的风格,使中国电影具有了一种能够被辨认的能指系统。

正是这种民族性的强化,为中国大陆电影走向世界创造了一种商标或者说品牌。

••••其次,强化了电影的国际通用意识。

国际化使中国大陆电影人意识到电影已经是一种跨国流通的文化产品,因而必须具备一种国际通用性。

这种通用性体现在两个基本层面上。

一是硬件层面,指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工艺水平应该达到国际通用标准。

二是软件层面,指电影的文化/•艺术层面应该能够与国际通用状态沟通交流。

正是这两个层面的意识,使那些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中国大陆影片在技术指标、叙事形态、人文意蕴、声画质量、电影语言等方面具备了世界流通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可能性,从而也带动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作为一种新电影类型,这些国际化电影因为具有一定的叙事魅力,融合了电影视听艺术的修辞经验,表达了某种现代人文价值观,能有效地吸引投资、并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所以它们对于中国大陆电影文化的积累、对于提高中国常规电影的制作和创作水平、对于通过类型成规来满足消费需要,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值得探讨的是,在我们谈到的这种后殖民的国际化语境中,中国大陆电影的这种国际电影节情结是否也可能会助长一种"伪民族性"的出现呢?真正的民族电影应该是吸取本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植根于民族现实的土壤,用一种积淀了民族审美经验和感情的艺术形式去关怀民族和这一民族的各个个体的生存、发展、进步。

然而,由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西方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道路存在着巨大差别或者不平衡,因而处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背景中的人们对于中国的真正的民族文化、民族现实乃至民族电影往往相当隔膜,他们仅仅只能以一种很难避免的西方视野来理解中国的民族电影。

例如,我在多伦多作访问学者时,目睹一种现象。

曾经在1994年海峡三地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荣誉,倍受国内电影界赞誉的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西安电影制片厂1994年出品)在这座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放映,尽管这部电影在制作、剧作、表演、摄影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准,特别是对人物塑造、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揭示都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蕴,但是西方观众却反映极其冷淡,相反,几乎同时放映的另一部由台湾出品的制作粗糙、叙事混乱的影片《诱僧》却大受亲睐,甚至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排队购票的景象,影片中的复仇、武打、和尚与尼姑的偷情似乎更是他们所理解的中国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