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污水管道顶管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3ﻩ
1.1.编制依据 (3)
1.2.编制原则 .................................................................................................................... 3第2章.ﻩ工程概况. (4)
2.1........................................................................................................................ 工程概况4
2.2.ﻩ地质条件4ﻩ
2.3.ﻩ水文地质条件 (5)
2.4.岩土评价5ﻩ
2.5.ﻩ (6)
第3章.ﻩ施工部署与安排 (8)
3.1.施工组织机构8ﻩ
3.2.施工准备 .................................................................................................................... 83.3.ﻩ施工区域划分 (8)
3.4.施工顺序 (9)
3.5.劳动人、机械设备投入9ﻩ
3.6.施工进度计划 .......................................................................................................... 10第4章.施工技术措施 (12)
4.1.ﻩ顶管设备的组成 (12)
4.2.................................................................................................................... 设备安装13ﻩ4.3.ﻩ测量放线与纠偏 (16)
4.4.顶管测量记录17ﻩ
4.5.地面沉降监测17ﻩ
4.6.防范预案与措施 (20)
第5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5)
5.1.ﻩ质量控制和质量验评标准25ﻩ
5.2.ﻩ混凝土管施工质量控制26ﻩ5.3.顶进过程中地面沉降控制27ﻩ5.4.ﻩ质量保证措施27ﻩ
5.5.ﻩ施工安全管理措施27ﻩ
第1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本工程图纸、设计说明及招标文件;
《顶管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1.2.编制原则
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已完成部分管线的施工状态、分析已施工管线存在的技术、质量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实际,编制经济科学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质量目标明确,施工中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严格管理,保证措施完善,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工期目标明确,合理高效安排施工进度,科学划分施工区段,协调统一,确保工期顺利完成。安全目标明确,安全措施可靠,制度完善确保施工安全。
第2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广州市滨江东路延长线(xxxx~xx路)整治工程x段污水管道工程采取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械施工方式,管道处于松散、稍密、中密砂层中。顶管采用F型Ⅲ级钢筋砼管,管径d=1000mm,坡度i=0.001,污水沿滨江东路往西排,其下游接入滨江东路现状污水管道。并排入5号泵站,经提升最终进入沥窖污水处理厂。
2.2.地质条件
本工程顶管主要穿越在砂层,各土层的性质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根据地勘报告,场地出露的岩土层可分为六层: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3fgl)和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2)砂岩、泥岩。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人工排水的补给,覆盖层中地下水通过基岩裂隙渗入岩体形成基岩裂隙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多顺自然斜坡向冲沟下游及低洼处排泄。地下水水位及水量俱随季节呈动态变化特征,水位变化幅度1~2
1.2.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耕植层(Q4ml)
(1)、杂填土:分布大部分场区,呈层状分布。褐红色、褐黄色、深灰色、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建筑垃圾及粘性土组成,硬质物含量约为20~30%。此层均出露于地表,层厚0.5~5.3米,平均2.75米。
(2)、素填土:分布于部分场区,呈透镜状分布。褐黄色,松散。主要由人工填砂及亚粘土组成。层顶埋深0~4米,层厚0.80~6.10米,平均2.93
米。
1.2.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 mc)
主要揭露为淤泥:分布于部分场区,呈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部分地段由于含砂量偏高,相变成淤泥质亚砂土或淤泥质细砂。深灰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层顶埋深0~6.1米,层厚1.00~10.10米,平均3.44米。
1.2.3、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 al)
总厚度2.00~13.20米,按岩性及状态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1)、松散~稍密细砂: 分布较为广泛,呈透镜状或层状分布。成分以细砂为主,局部相变成粉砂、粗砂、砾砂。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为主,局部为中密。质不纯,含少量淤泥,局部夹薄层淤泥质,粒径较均匀。层顶埋深2.00~11.20米,层厚0.60~12.20米,平均3.80米。
(2)、中密细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呈层状分布。局部相相变成中砂、粗砂、砾砂。灰色,饱和,中密。质较纯,粒径较均匀。层顶埋深3.50~12.90米,揭露厚度1.00~10.00米,平均4.45米。
2.3.水文地质条件
1.3.1、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层孔隙水。
(1)、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人工填土层分布广,厚度较大,
(2)结构疏松,含上层滞水。但含水量不大,其动态受季节性控制。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的渗入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