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一课(王步高老师版本) (108面)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蒹葭》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解题
•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 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 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 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从之,宛在水中沚。
27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1)苍苍:茂盛的样 子
• (2)伊人:那人,指 所爱的人
•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 (4)从:追寻 • (5)阻:艰险 • (6)溯 游:顺流而下 • (7)宛:好像、仿佛
12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 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 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汉书·食货志》)
13
•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 之民间求诗。…故王者不出 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 堂而知四方。”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24
五、农事诗《七月》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31
• 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 • 以好战乐斗之邦 • 忽过高超远举之作 • 可谓鹤立鸡群 • 倏然自异者矣。---方玉润
32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 (1)萋萋:茂盛的样 子
• (2)晞:干
• (3)湄:岸边,水草 交接的地方
•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 边。
3
1、了解《诗经》全貌。 2、《诗经》“六义”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 歌优美的意境。 4、把握 “伊人”的形象。 5、通过蒹葭的学习,对《诗经》 中的爱情诗歌有较深入的了解。
1.《诗经》本名《诗》,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 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 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 称《诗经》。
• (4)跻(jī):高
• (5)坻(chí):水中高 地
25
蒹葭
《诗 经》
26
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 葭 萋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
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
28
• 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 ---姚际恒
• 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 成绝唱 ---方玉润
29
• 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 • 心绪迷离,神思恍惚,亦真亦幻
• “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 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 者。”(《诗经原始》) ----方玉润
30
• 赋中见兴的笔法 • 空灵缥缈的意境 • 落寞悲凉的氛围 • 《人间词话》:“《诗经·蒹葭》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14
孔子删诗说
•司马迁:“古者诗三 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 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史记·孔子 世家》)
15
• 班固:“……孔子 纯取周诗,上采殷, 下取鲁,凡三百五 篇。”(《汉书·艺 文志》)
16
• 《墨子·公孟篇》:“儒者诵诗 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
23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17
昔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 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 相高,故有齐、鲁(韩、毛) 四家之目。
〔唐〕皎然《诗式》 “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
18
•《论语·子罕》: “吾自卫反鲁,然 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
《诗》三百篇,大抵贤 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21
二、颂歌:《小雅·鹿鸣》《小雅·南有嘉鱼》
《周颂·维天之命》《商颂·殷武》《大雅·江汉》
三、怨刺诗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汉书》
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郑玄《诗谱序》
22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一、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些 传说和英雄史迹。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īn )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生民(一)》
• “风”、“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 源头
9
2、关于《诗经》的编集 • 献诗说 •采诗说 •孔子删诗说
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 以颂美或者讽刺
11
采诗说
•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 民情。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 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诗经“六义”:
• “《诗》文宏奥,包韫六义。”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 指风、雅、颂、赋、比、兴。
6
周南、南、邶、鄘、
风
卫、王、郑、齐、魏、
唐、秦、陈、桧、曹、
豳
大雅
周
雅
颂
商
小雅
鲁
7
“笙诗”
《南陔》,《白华》、《华黍》、《由 庚》、《崇丘》、《由仪》六篇有 目无辞,被称为“笙诗”。
8
“风”、“骚”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解题
•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 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 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 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从之,宛在水中沚。
27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1)苍苍:茂盛的样 子
• (2)伊人:那人,指 所爱的人
• (3)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 (4)从:追寻 • (5)阻:艰险 • (6)溯 游:顺流而下 • (7)宛:好像、仿佛
12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 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 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汉书·食货志》)
13
•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 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 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 之民间求诗。…故王者不出 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 堂而知四方。”
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24
五、农事诗《七月》 六、征役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31
• 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 • 以好战乐斗之邦 • 忽过高超远举之作 • 可谓鹤立鸡群 • 倏然自异者矣。---方玉润
32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 (1)萋萋:茂盛的样 子
• (2)晞:干
• (3)湄:岸边,水草 交接的地方
•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皆生于水 边。
3
1、了解《诗经》全貌。 2、《诗经》“六义” 3、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 歌优美的意境。 4、把握 “伊人”的形象。 5、通过蒹葭的学习,对《诗经》 中的爱情诗歌有较深入的了解。
1.《诗经》本名《诗》,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 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 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 称《诗经》。
• (4)跻(jī):高
• (5)坻(chí):水中高 地
25
蒹葭
《诗 经》
26
蒹葭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央。
• 蒹 葭 萋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
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
28
• 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 ---姚际恒
• 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 成绝唱 ---方玉润
29
• 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 • 心绪迷离,神思恍惚,亦真亦幻
• “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 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 者。”(《诗经原始》) ----方玉润
30
• 赋中见兴的笔法 • 空灵缥缈的意境 • 落寞悲凉的氛围 • 《人间词话》:“《诗经·蒹葭》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14
孔子删诗说
•司马迁:“古者诗三 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 重,取可施于礼义……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史记·孔子 世家》)
15
• 班固:“……孔子 纯取周诗,上采殷, 下取鲁,凡三百五 篇。”(《汉书·艺 文志》)
16
• 《墨子·公孟篇》:“儒者诵诗 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
23
四、婚恋诗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 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 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之。
——《周南·关雎》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
17
昔仲尼所删诗三百篇,初 传卜商,后之学者,以师道 相高,故有齐、鲁(韩、毛) 四家之目。
〔唐〕皎然《诗式》 “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
18
•《论语·子罕》: “吾自卫反鲁,然 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
《诗》三百篇,大抵贤 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义
21
二、颂歌:《小雅·鹿鸣》《小雅·南有嘉鱼》
《周颂·维天之命》《商颂·殷武》《大雅·江汉》
三、怨刺诗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汉书》
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 ——郑玄《诗谱序》
22
《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一、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大雅》中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诞生到周武王灭商的一些 传说和英雄史迹。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yīn )克祀。 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 ,时维后稷。
——《生民(一)》
• “风”、“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 源头
9
2、关于《诗经》的编集 • 献诗说 •采诗说 •孔子删诗说
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 以颂美或者讽刺
11
采诗说
• 周代设采诗官到民间采诗,以了解 民情。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 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艺文志》
诗经“六义”:
• “《诗》文宏奥,包韫六义。”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
• 指风、雅、颂、赋、比、兴。
6
周南、南、邶、鄘、
风
卫、王、郑、齐、魏、
唐、秦、陈、桧、曹、
豳
大雅
周
雅
颂
商
小雅
鲁
7
“笙诗”
《南陔》,《白华》、《华黍》、《由 庚》、《崇丘》、《由仪》六篇有 目无辞,被称为“笙诗”。
8
“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