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doc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一分:第-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第一部分:第-章)————————————————————————————————作者:————————————————————————————————日期:《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5号宋体,22磅行距)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护理学基础_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患者自身 动物感染源 医院环境
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感染原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接
空
饮水
治
生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触 传
气 传
饮食 传
疗 传
媒介
播
播
播
播
传播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医院布局设施合理 人员控制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医院感染教育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 医院感染
概念
医院内感染
是指住院患者、探视者和医院 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 。
• 《地点》 • 《对象》 • 国外:3—17%,死亡的第10位,40多亿 • 国内:4—18%,死亡的第14位。
医院内感染的分类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是指病原体来自 于患者体外,通过直 接或间接感染途径, 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 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 感染。
是指患者自 身携带的病原体 引起的感染。
院内感染的形成
• 1、传染原:内源性,外源性, • 2、传播途径: • 3、易感人群:
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感染源
病原 微生物 自然生存 繁殖及 排出的 场所 或宿主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在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方面,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共同努力,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避免感染传播。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1、熟悉感染源:医务人员应该了解不同感染源的特点,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感染传播途径。
2、严格遵守消毒规范:各种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具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病人体液的频率较高,要经常进行手部的洗涤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各类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5、保持医疗环境清洁:医院的环境要保持清洁整洁,防止细菌、病毒在环境传播,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6、提倡患者自我防护:医院在入院时要告知患者一些防护方法,建议他们多洗手、佩戴口罩等。
7、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感染难度。
8、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9、强化空气净化措施: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医院应该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良好运行。
10、实施疫情监测:如出现传染病疫情,医院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1、建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医院可设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应对感染传播。
12、监督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医院要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障医疗安全。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基础护理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演示文稿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供应室(自学)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 任何人员在医院内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
-物品洗净不留污垢,防焦化 -物品包装:不宜过大,高度不要超过2/3 -物品放置:灭菌物品勿与烤箱的底部与四壁直接接触物品之间留
有空隙,粉剂油脂不宜太厚 -灭菌时不宜中途打开烤箱放入新的物品 -灭菌时间从标准温度时算起
条件致病菌
动物感染源 医院环境
老鼠、蟑螂
设备、食品、垃圾 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 血液制品、药物
幻灯片7-3
传播途径
内源性感染:移位 外源性感染: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水和食物
-共同媒介传播
污染的血液、血制品
-生物媒介传播
输液制品
幻灯片7-4
易感宿主
严重慢性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 皮肤粘膜屏障作用损害;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接受介入性检查、器官移植的病人; 休克、昏迷、术后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
产妇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特点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高 -多数细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为主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
05-基础护理学1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的感染
目录1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医院内感染的概述 (2)1.1.1医院感染的概念 (2)1.1.2医院感染的形成条件 (6)1.1.3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9)1.2清洁、消毒、灭菌 (10)1.2.1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10)1.2.2消毒、灭菌的方法 (11)1.3手卫生 (20)1.3.1WHO手卫生的5个时刻 (20)1.3.2手卫生定义 (20)1.3.3手卫生的场景 (20)1.3.4手卫生方法 (21)1.3.5手卫生注意事项 (21)1.4无菌技术 (21)1.4.1无菌技术的概念 (22)1.4.2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22)1.4.3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法 (23)1.5隔离技术 (26)1.5.1隔离的概念 (26)1.5.2隔离病区的管理 (26)1.5.3隔离原则与隔离种类 (27)1.5.4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30)1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目标: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掌握医院感染的形成及预防措施熟悉常见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隔离的种类和措施了解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和管理了解供应室的的工作程序能力目标:能熟练掌握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操作素质目标:培养消毒隔离的护理职业观念教学重点: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医院感染的形成及预防措施常见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操作教学难点:常见的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无菌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操作课时:8时教学方法:讲授【导入】医院感染事件1955年春天,美国Cutter实验室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在用福尔马林灭活病毒时不够彻底,导致接种该疫苗的12万名儿童中4万名染病,56名儿童患上麻痹型脊髓灰质炎,使得这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再幼儿中再次传播,最终导致113人终生瘫痪,5人死亡。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第一部分:第1-5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5号宋体,22磅行距)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基础护理学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 基础护理学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
的应用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 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03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某大型综合医院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 ,有效降低了手术室和新生儿病房的感染 率。
某传染病专科医院采用空气净化技术和独 立通风系统,显著减少了呼吸道和接触性 感染的发生。
某儿童医院通过推行预防接种计划,有效 控制了儿科病房的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的传 播。
医院感染暴发的应对措施
01
02
03
措施一
建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 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 调机制。
措施二
加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的 快速识别与控制,及时隔 离患者和疑似感染者。
措施三
强化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确 保个人防护措施到位。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角色与责任
01
02
03
04
角色定位
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的主要执行者,需具备高度的
医疗废物处理
总结词
医疗废物处理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合理、安全、环保的方式处理医疗废物,降低其对环 境和公众健康的危害。
详细描述
医院应制定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处理流程,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等环节进行规 范管理。同时,应加强医疗废物处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护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否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基础护理学》课件:第四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5版
一、概述
基本概念
1.手卫生(hand hygiene):是医务人员洗手、 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 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的过程。 将手涂满肥皂并对其所有表面进行强而有 力的短暂的摩擦,产生大量泡沫,然后用 流动水冲洗的过程。 ——(CDC)
油、膜粉的、医膏疗等用首品选必干须热消灭毒菌。;
不耐热但耐潮湿的物品选用化
根据物品污染后学的灭危菌险法;性选择 根据微生物污染的的空动种气态类消净毒化和处处数理理量应方首法选选。用过方滤除法菌
和使用剂量
根据消毒物品的对环性非境致的质病处选性理择微可生采物用轻清度洁污的染器物具湿品式及 严格遵守消毒程清序扫、擦拭、清洗、自然通风净化
是指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 在医院内受到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 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包括 •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 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 • 入院前已开始 • 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同种同源感染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属于医院感染的有: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 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 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手消毒方法:
• 快速手消毒剂(美逸柔)揉搓双手15s以上 • 用消毒剂(如0.5%碘伏)浸泡双手
第四节 无菌技术
1.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
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 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 (aseptic supply)
微生物
部分含氯类
低效消毒剂
最新《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一至十八章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电子文字简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适用范围:护理学本科专业章节:共十八个章节目的:提供电子简版,以备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使用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五章患者的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第六章患者的清洁卫生第七章休息与活动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九章冷热疗法第十章饮食与营养第十一章排泄第十二章给药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十四章标本采集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第十六章病情观察与危重患者的管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第十八章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第一章绪论(回目录)一、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一)课程的地位1.是护理学科的基础2.是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3.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4.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的基本任务1.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护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2.使护生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履行护理人员的角色和功能二、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1.获得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三、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1.实践学习法:实验室学习、临床学习2.反思学习法第二章环境(回目录)第一节环境与健康一、环境概述1.定义: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分类内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气候影响、地形地质影响、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文化因素、卫生服务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护士的职责:帮助发现环境中对人类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因素。
基础护理学--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ppt课件
1、热力消毒灭菌法:
干热法: 燃烧、干烤
湿热法
煮沸消毒法 压力蒸汽灭菌 低温蒸汽消毒 流通蒸汽消毒
30
(1)干热灭菌法
1)燃烧 适用于: •无需保存的物品:焚烧 •接种环:火焰烧灼 •急用的器械: •金属:火焰烧灼 •搪瓷:酒精燃烧
31
注意事项
贵重器械及锐利刀剪,禁用燃烧法。 酒精燃烧法中,不可在火焰未熄灭前加酒精,以免引起烧伤或火灾。
外源性感染
5、患者自身正常菌群
内源性感染
18
(二)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最常见)
直接接触:如母婴传播 间接接触:有媒介参与
(如医护人员的手、未严格灭菌的医疗仪器设备)
19
(二)传播途径
2、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
以空气为媒介,如流感、肺结核
3、飞沫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 内)
32
2)干烤:
利用特制烤箱进行灭菌,灭菌效果可靠 适用于:耐高温物品 灭菌温度:从达到灭菌温度时算起,中途不可放入新的物品
33
(2)湿热法
煮沸消毒法 压力蒸气灭菌法 低温蒸气消毒法 流通蒸气消毒法
34
1)煮沸消毒法
简便经济,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
煮沸消毒锅
35
方法:
洗刷干净→加热煮沸 不同物品放置方法与放置时间不同 计时:水沸后开始计时,若加入新物品,则从第二次水沸时重新计时。 煮沸时间:
卧式 39
40
分类:--预真空式
41
分类:--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42
压力蒸汽灭菌
43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注意:物品尽快使用,不能储存,无有效期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非无菌区(non-aseptic area):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非无菌物品(non-aseptic supplies):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
(基础护理学)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 作者:
———————————————————————————————— 日期: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第一节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s)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类
中效消毒剂
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其他微生物
乙醇、碘伏、部分含氯类
低效消毒剂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
新洁尔灭、氯己定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浸泡法(immersion):大多数物品
-擦拭法(rubbing):物品表面、皮肤的消毒
-喷雾法(nebulization):空气、物表的消毒
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⑷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
1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
2同一个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
3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5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
6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
7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卫生手消毒【注意事项】
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遵循洗手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一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判断医院感染的原则-时间:有潜伏期的:住院日>潜伏期;无潜伏期的: >48小时-部位:不同部位-病原体:新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机体内在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心理因素机体外在因素:诊疗活动(侵入性诊疗机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院环境、医院管理机制(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感染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是导致感染的来源◆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采取行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使消毒的对象达到无害化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干热:燃烧、干烤湿热:压力蒸汽、低温蒸汽、流通蒸汽辐射消毒法日光曝晒紫外线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机械除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喷雾法、擦拭法、熏蒸法—紫外线消毒法—-设备:低压汞石英灯管—-杀菌波长:250~270nm—-用途:空气、物品表面、液体消毒—(1)空气:每10m2用一盏30w灯—有效距离不超过2m,消毒时间为30~60min—(2)物表:30w、25~60cm、20~30min,物品应摊开—(3)液体:水内照射法/水外照射法,水层厚度应小于—2cm,并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
—紫外线消毒法注意事项—-保持灯管清洁:定期擦拭以除去灰尘和污垢—-消毒条件:温度20~40℃,湿度40%~60%—-消毒时间: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作好记录:使用时间不超过1000h—-加强防护:保护眼和皮肤,照射后应通风—-定期监测灭菌效果:强度>70µw/cm2。
—方法:紫外线强度仪、化学测试法、—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浸泡法(immersion) :大多数物品—-擦拭法(rubbing) :物品表面、皮肤的消毒—-喷雾法(nebulization):空气、物表的消毒—-熏蒸法(fumigation):空气、物表、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第三节手卫生手卫生(hand hygiene)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hand washing)指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 rubbing)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tic)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洗手【注意事项】⑴血液或肉眼可见污染时,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未有血液或肉眼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⑵洗手方法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
⑶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⑷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①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②同一个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③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④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⑤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后⑥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前⑦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卫生手消毒【注意事项】⑴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遵循洗手的注意事项⑵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时方法正确,注意手的各个部位都应该揉搓到⑶卫生手消毒指征:①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②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③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④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⑴原则:①先洗手,后消毒②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⑵洗手之前摘除手部饰物,指甲长度不能超过指尖⑶手消毒过程中,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涂抹消毒剂、揉搓、流水清洗、擦干,顺序手部→前臂→上臂下1∕3⑷用后的清洁用具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每人使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⑸术后摘除外科手套之后,用肥皂清洁双手第四节无菌技术一、概念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无菌区(aseptic area):指经灭菌处理且未必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non-aseptic area):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ies):指通过灭菌处理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非无菌物品(non-aseptic supplies):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2、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要求-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戴好帽子和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管理有序规范-存放环境-标识清楚: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使用有序-储存有效期4、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⑴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⑵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⑶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⑷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⑸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⑹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⑻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⑼一套无菌物品供一位患者使用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2)无菌容器的使用(3)无菌包的使用(4)铺无菌盘(5)取用无菌溶液(6)戴、脱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取放时,应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③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就地使用,到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④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无菌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⑤无菌持物钳一旦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⑥干燥保存法,4~8h更换一次⑦湿式保存法: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消毒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使用频率较高的部门应每天清洁、灭菌;放入无菌持物钳时需松开轴节有利于钳与消毒液充分接触无菌容器【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的内面与边缘③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④避免容器的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⑤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一旦打开,使用时间<24h无菌包的使用【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无菌包包布通常选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棉布制成③打开包布时手仅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④包内物品未用完,应按原折痕关包,系带横向扎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24小时内有效⑤无菌包应定时消毒灭菌,有效期7~14天;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需重新灭菌铺无菌盘【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铺无菌盘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宽敞③铺盘时,非无菌物品和身体应与无菌盘保持适当距离,手、衣袖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不可跨越无菌区④铺好的无菌盘应尽早使用,有效时间<4h取无菌溶液【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开瓶时手不可触及瓶口和瓶塞内面③倒溶液时,勿沾湿瓶签,勿使瓶口接触容器口周围④不可将物品伸入到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⑤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戴、脱无菌手套【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②选择合适手掌大小的手套尺码;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③戴手套时,防止手套外面(无菌面)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④戴手套后始终双手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如发现手套有破损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避免强拉,注意勿使手套外面(污染面)接触皮肤—隔离(isolation):—-概念: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目的:切断感染链中三者的联系,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工作人员及媒介物中扩散。
—隔离区域的设置—-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公共场所—-传染病区由隔离室和其他辅助房间构成—-设置隔离室的可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减少传播机会—-传染源、非传染源使用不同的出入口:入口处有更衣换鞋的过渡区、备有隔离衣、口罩、帽子、手套等;出口处有洗手、处理废弃物的装置—-同种病人同住一室,单间用于未确诊、已确诊混合感染或危重病人具强烈传染性者—工作区的划分—-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隔离标志明确,卫生设施齐全—进出隔离室符合要求—分类处理隔离室内物品—每日消毒隔离室环境—加强隔离患者心理护理—掌握解除隔离的标准—加强终末消毒处理:病人、个人用物、病室单位—穿、脱隔离衣的注意事项—-隔离衣的要无破洞、不潮湿、全部遮盖工作服;—-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穿脱隔离衣过程中始终保持衣领清洁;—-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不接触清洁物品;—-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他物品;—-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