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测试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测试题
1、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主要矛盾与次
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下列表述蕴涵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相统一哲理的是()。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B.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
C.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D.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项出自《荀子•大略》,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能透彻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把事物中的疑难探究清楚。

有感性认识也有理性认识,既看到浅显的道理又看到深入的道理,同时强调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都要深入,抓住重点难点。

体现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故D 项当选。

A项:体现质量互变规律,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避免出现类似蚁穴溃堤的现象。

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

B 项:出自南北朝庾信《徵调曲》,意思是吃到果实,便想到了结果实的树;
喝到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来源。

强调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懂得感恩回报。

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

C项:出自沈德潜《古诗源•古诗二首》意思是:瓜虽甜,蒂却是苦的,枣虽好吃,枣树上却有刺儿。

体现了矛盾相互依存。

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

故本题选D。

2、“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
人之心。

”该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体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
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意识体的主观精神
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心虽主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万事,而实不外于一人之心。

”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把人的
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故本题选A。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下列蕴含哲理一样的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古人常用浮云蔽日来比喻邪臣蔽贤
的忧虑,但是本句诗人加上“不畏”二字,体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这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们不能只看见眼前的
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高度决定眼界。

“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意指要想看到无
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

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
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因此,D项当选。

A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
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
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

B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春日》。

这两句写的是满目春光,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这百花争艳的景象,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点染而成的。

体现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

C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不深刻,想要透彻理解还需要亲自实践。

这首诗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

故本题选D。

4、张某的新车出了车祸,他认为是选了个尾号为4的车牌号不吉利造成的,这种做法()。

A.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B.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C.违背了事物的普遍性
D.违背了事物的同一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是不因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

张某的新车出了车祸,他硬要把车牌号中的数字和车祸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典型的人为制造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故本题选A。

5、朱自清夏夜走过月光朦胧的荷塘,写下散文名作《荷塘月色》,这表明()。

A.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D.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本题考查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月光下朦胧的荷塘是一个具体事物,也就是客观存在,而《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所写文章,是一种意识活动,但是《荷塘月色》创作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造,而是依据现实的荷塘写作而成,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故B项当选。

A项:马克思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即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A项表达没有问题,但是不契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这句话是错误的,意识的源泉应该是劳动,而不是大脑,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载体。

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意识歪曲反映客观事物”这句话是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故本题选B。

6、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
B.事物的发展主要是外因起作用
C.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诗句的意思是说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这里主要体现了山下人间四月天和山上寺庙的气候条件这种外因,导致了山寺的桃花盛开时节要比山下晚,也就是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故D项当选。

A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山寺桃花和山下的桃花都是桃花,不是不同事物。

不符合题意。

A项错误。

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

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该项本身说法错误。

B项错误。

C 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该项本身说法错误。

C项错误。

故本题选D。

7、下列成语或俗语与哲学观点对应错误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守株待兔——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C.田忌赛马——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观点
D.吃一堑,长一智——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吃一堑,长一智”的意思是说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

这里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不是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D 项当选。

A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是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

这里比喻事物因受灾害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它体现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属于间接联系。

A项正确。

B项:守株待兔是指相传在战国时代的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旁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这里体现了把偶然事件当作必然联系。

B项正确。

C项:田忌赛马的意思是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分别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比赛,结果都输了。

后来通过调整了不同等级马出场的顺序,事物结构的量变,最终转化为赢得比赛的质变。

这里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的观点。

C项正确。

故本题选D。

8、“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事物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内外因的统一
C.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往前一步是黄昏,退后一步是人生”是说固执向前的话面临的是绝境,而退后一步则是新的希望。

“黄昏(绝境)”和“人生(希望)”是一对矛盾,这体现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故本题选C。

9、爱因斯坦提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说明()。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汇集
B.哲学对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
D.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题干中强调“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起到指导的作用。

A项: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汇集,他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方面是有区别的。

A项错误。

C 项: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题干内容说反了。

C项错误。

D项: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但是此内容和题干表述不相符。

D项与题意不符,因此不当选。

故本题选B。

10、下列选项中,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A.“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B.“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国语?周语下》,指众人的言论一致,能够熔化金属;流言诽谤多了,骨肉至亲也可以消灭,比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质量互变规律,强调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指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雕出花饰。

体现的哲
学道理是经过不断地量变的积累终将发生质的改变,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

故D项当选。

A项:“大勇若怯”,指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大智若愚”,指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

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汲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强调因果关系,要根据因果联系总结经验教训。

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指治学的实质就在于实践。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故本题选D。

1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绝对的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静止是相对的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出自荀子《天论》,其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会桀的暴虐消亡。

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故D项当选。

A项:运动是绝对的。

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但是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项: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但是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静止是相对的。

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但是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故本题选D。

12、如果你把一个坏苹果放在一筐好苹果里,结果你得到的将是一筐烂苹果,这就是“坏苹果法则”。

“坏苹果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B.人们能够改变和创造联系
C.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题干中一个坏苹果相对于一筐苹果而言就是部分,而一筐苹果相当于一个整体。

“坏苹果法则”说的是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强调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影响。

C项当选。

A项:“要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这个观点强调的是整体统率部分,但是题干强调的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人们能够改变和创造联系”的说法是错误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变和创造联系,只能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 项:“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的说法是错误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故本题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