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代表的赞美派, 认为英语以其
本身的民主性以及重要人物的使用在全球传播。而 对此提出批评的则有帕尼库克[ 4] 和菲利普森 [ 5] , 其 主要观点是英语的全球化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 , 或 者是美帝国主义的延伸, 其后果是造成了新的文化 和政治上的不平等。到了 90 年代末, 这种严厉的批
收稿日期 : 2005 - 07 - 25
第 33 卷 第 3 期 V ol. 33 N o. 3
Baidu Nhomakorabea
河南师 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2006 年 5 月 M ay. 2006
英语全球化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李文中
(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 河南 新乡 453007)

要 :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是英语运用趋同和变异两 种力量交互的结果 。 英语在中国 的本土化 既指中国英 语
变体 的形成 , 也意味着中国本土文化对英语语言的移入 。 他们不必 因为学习和使用英语而 改变自己 的身份和文 化 价值 观念 , 甚至不必改变自己的思维及行为方式 。 学习和使用英语 只是有助于他们以更开 放的心态 和更开阔的 视 野参 与国际交流 , 英语学习者无须内化英语本族人的文化 标准 。中 国的英语学习者可以通 过本国文 化或其他文 化 学习来促进英语的运用能力 。 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能够促进英汉 界面 的进一步 发展 , 而 英汉两种 语言的互动 将 会互 相丰富而不是污染 。 英语的全球化及在中国的本土化对中国英语学习和运用 者的文化身 份 、 英 汉两种语言 界 面互动 , 以及中国英语学习和教学产生重大的人 文影响 。 关键词 : 英语全球化 ; 本土化 ; 中国英语 中图分类号 : G0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2359( 2006) 03 - 0131 - 04
为三个主要阶段 : ( 1) 排斥和全盘否定阶段。英语在 中国的运用实际开始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关注, 但主 要观点是把中国英语与 中国式英语 或 中国洋泾 浜英语 混为一谈, 认为其不符合英语规范, 在教学 和学习中应作为错误尽量避免 , 基本上采取排斥和 否定态度, 但缺乏严肃系统的理论研究。这种观念 和态度甚至一直影响至今。 ( 2) 概念确立和划分阶 段。 90 年代初期 , 由于英语在中国本土的运用越来 越普遍 , 学界开始认真对待中国英语问题。这个阶 段的研究主要理论是 : 首先, 承认中国英语是一种客 观存在[ 13] [ 14] ; 第二, 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国别变体 , 是两种语言和文化交汇的必然产物 , 中国英语在英 语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 应把规范的中国 英语与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的 中国式英语 区别 开来[ 8] ; 第三 , 认为中国英语研究对中国的外语学习 和教学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研究成果是确 定了中国英语的基本概念 , 在理论上给予界定 , 确立 了中国英语研究的地位和意义 , 引起了外语界对中 国英语的兴趣和关注。综述这一阶段的中国英语研 究, 其特点是对中国英语进行了理论上的严肃探讨 , 确立了中国英语这一概念; 但由于缺乏坚实可靠的 量化研究 , 研究只能停留在概念和态度的讨论层面 , 难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 3) 量化研究和个案研 究阶段。香港学者波顿采用世界英语变体研究中的 历时方法 , 考证了英语在中国南部使用的历史渊源 以及发展脉络。其主要研究依 据一个是史实 的追 踪, 另一个是各种原始文本资料的考证。他在书中 使用了大量的早期航海日志、 贸易记录、 日记、 在中 国的传教士及官员的各种文本资料 , 以及同时代中 国人编写的各种英语词表和词典 , 揭示了中国英语 从 17 世纪早期的语言接触, 到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的 广东行话 、 19 世 纪至 20 世纪初 的 洋泾浜 英 语 及 中国海岸英语 , 直至当今的 香港英语 和中 国各体英语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轨迹。波顿令人信服 地表明, 中国英语从早期的非标准形式发展到当今 的自主变体 , 经历了漫长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尤其 是自 19 世纪末开始 , 中国英语由于学校英语教学的 开展及英语在中国的传播 , 逐步 非洋泾浜化 , 向更 规范的变体形式演变[ 9] [ 10] 。 20 世纪 90 年代末 , 由 于大型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建设和相关研究的开 展, 开始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进行深入系统的 研究。 三、 英语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必然产

对于英语学习而言, 米凯在讨论了史密斯的论点后 , 进一步明确主张 , 学习者无须内化本族人的文化标 准,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 语言, 其 所有权正处于 一种 非国有化 进程 , 而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 够把自己的观念和文化介绍给他人 [ 6] 。在中国关于 英语所有权的讨论, 其意义在于, 如果我们确立英语 作为国际语言这个前提, 并且承认英语在中国是一 种国际交流的工具, 那么 , 当中国人使用这一语言进 行各种目的的交际时, 使用者就同时拥有或者分享 了这一语言的所有权 , 也就是说, 中国人在使用自己 的英语来满足自己的交 际需求, 达 到自己的目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 , 如果英语的所有权分配已重新洗 牌, 无论是二语使用者或者是外语使用者都分享其 所有权 , 这一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又是什么? 在本族 人独享英语所有权的理论范式中 , 英语语言背后的 文化无疑是英语本族文化, 甚至可以说是英美文化 或美国文化, 英语学习与英美文化以及英美文学学 习紧密相联, 不可分割。事实上, 甚至在承认英语本 族人威权的前提下 , 只选择英美文化而排斥其他文 化的英语学习也是不可靠的, 它只是反映了英语教 育实践中的机会主义和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霸权主 义, 因为毕竟英语本族人不仅仅只有英美两个国家。 在国际英语这一理论框架下, 英语语言从其本族文 化的联结中剥离出来, 与其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和运 用者的本土社会文化及环境对接起来。英语在某一 社会环境中的本土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语 言特征的本土化 , 再就是本土文化的融入。换言之 , 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既包括语言上的中国特征 , 即 132
[ 3]
评被更现实的折中考虑所取代。以帕尼库克为代表 的观点认为 , 英语的全球化是一个过于复杂的问题, 不能简单地以好坏论之。另外, 国际英语研究者认 为 , 英语的全球化主要受两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推进, 一种是向心的趋同力量 , 另一种是离心的变异力量。 前者的极端后果可能是英语在全世界形成核心性规 范 , 语言与文化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 并最终消解; 而 后者的极端结 果可能是英语在各种文 化中的本土 化 , 并日益显示出地方特征 , 从而演变为特色各异的 语言变体, 以至变成相互独立的语言。但是, 这两种 力量如此的强大, 使得英语在任何一条道路上都不 可能走得太远。然而 , 全球化进程已经使英语产生 了深刻的变化, 其主要结果就是国际英语以及各种 新变体的形成, 英语本族人的文化与语言威权受到 挑战和颠覆 , 英语与其本族文化的纽带变得愈来愈 薄弱, 其语言中旧有的单一性标准和规范受到质疑, 并逐渐被多元标准和多中心论所取代。那么 , 英语 全球化和本地化势必 带来 一 些新的问题 , 如英语的
131
归属及与其联结的文化是什么 ? 非本族使用者的身 份和地位如何确立? 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对英语学 习及运用会产生哪些人文影响 , 而这些影响又将会 为我们带来什么 ? 一、 英语所有权及文化属性 国际英语理论不仅意味着英语这一语言的运用 范围已超越了英语国家的本土这一地理概念, 也不 仅意味着非本族人的英语使用者人数已远远超过了 本族人这一数量概念 , 其主要意义还在于, 英语的所 有权脱离本族人的掌控, 为全球的英语使用者所共 有, 日益成为一个跨文化跨语言的界面 [ 6] 。英语 不是本族人租赁给其他人的自由 保有的不动产。 其他人也实际上拥有它 。正如一位菲律宾诗人 所言 , 英语现在是我们的了, 我们把它殖民化了 。 而英语全球化背景中世界各种变体英语的出现正是 体现了不同 国家本土的需求、 人格及语 言根源
20 世纪下半叶, 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 , 信息技 术的发展及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 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模式。全球化也为各种不同的 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充分展示及交流的 平台。而英语的全球化正是这种全球化趋势中的一 个主要结果, 即英语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国际语言, 为 越来越多的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学习和使用。 布洛克认为, 英语愈来愈成为一个跨文化跨语言的 界面[ 1] 。英语的全球化实际上代表了英语在世界上 趋同趋势 , 是一种单语言的扩张和延伸力量。20 世 纪 90 年代以前 , 人们对英语全球化的态度形成两极 分化的态势, 一是以克里斯特尔[ 2] 、 麦克科拉姆、 科 兰以及麦克尼尔
[ 8] [ 7]
中国英语变体的形成[ 9] , 也包括中国文化的移入 , 即 英语在中国可 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承载 物和传播媒 介。 二、 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及中国英语研究 根据波顿的研究, 中国英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英国商船到达澳门和香港, 后人把当时中国 本地人使用的英语称为 中国洋泾浜英语 ( Chinese P idgin English, CP E) 、破裂的英语 ( Bro ken Eng lish) 、 行 话 ( Jar gon) 、 漫 画英 语 ( Cart on Eng lish) 、 中国海岸英语 ( China Coast Eng lish) 以及 香港英语 ( H ong Ko ng Eng lish) [ 10] [ 11] 。英语在中 国本土化存在于三个层面: ( 1) 语言层面。从社会语 言学理论上讲, 当一种语言在另外一种语言环境中 运用时, 两种语言必然产生交互影响。而后者对前 者的影响就是该语言的本土化。英语在中国的本土 化即指其语音、 词语、 句法、 语用及篇章等各个层面 都获得中国本土 特征, 其 结果是催生了中 国英语。 广义地讲, 在中国的英语使用者获得该语言的所有 权这一前提下, 中国英语作为一个整体概念, 既包括 中国人与其他国际英语使用者共享的一般规范和可 交际性标准 , 也包括中国本土化特征 , 二者共处在一 个连续体上[ 12] , 具有渐进性和过渡 性, 没有绝对的 分界。狭义地讲, 中国英语也被用来描述已本土化 的部分特征。 ( 2) 文化层面。英语在中国的运用意 味着其文化表述角色的转换 , 即英语被用来表述中 国文化。中国人在国际交流中使用英语表述自己的 历史传承、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 经济生活、 文化教育、 文学以及自己的观点和期望。而这也是中国人学习 和运用外语的深层动机和目标。五四时期 , 西风东 渐 , 中国对西方主要是引进和学习 ;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近十几年来, 中国对国际文化的贡献主要是 向外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文化 , 并融入世界主流文化。 这使得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语言层面的本土化相比 , 英语在中国文化中的本 土化可能来得更彻底, 也更鲜明。( 3) 英语教学与学 习及研究层面。中国的英语教学与学习包括大纲设 计、 教材开发、 教学活动、 学习评估及相关英语教育 研究, 无不与中国本地环境紧密结合 , 旨在充分满足 各种英语学习者的基本需求。中国的英语研究者、 教师以及相关专业的硕士、 博士生无不把自己的研 究深植于中国的本土现实 , 这既是研究者们学术取 向的自觉选择, 也是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互动的必 然。 对中国英语的研究从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可分
物 , 是一种变体, 在语法 和语言运用上 合乎英语规 范 , 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中国的运 用能够促进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对 外交流。 让世界了解中国 的真正意义在于把中国 的先进的文化成果、 文化资源以及旅游资源介绍出 去 , 让世界人民共享, 在世界文化中获得中国应有的 文化话语权利。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其一是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对自我文化身份和 人格的保持。二语或外语学习及运用并不意味着必 须丧失自己的文化身份。中国人学习和使用英语的 目的并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人, 不是要变成 英国人或美国人, 他们不必因为学习和使用英语而 改变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价值观念, 甚至不必改变自 己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只是有助于 他们以更开放 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 参与国际交 流 , 即所谓的 全球性思维 , 地方性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