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香樟樟巢螟的综合防治
樟巢螟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
香樟瘤丝螟,米虫巨细,身体白色,头黑色,是香樟的首要害虫。
瘤丝螟幼虫吐丝结巢,将数片叶片粘连,叶丝缀叶结巢,幼虫在巢内食害叶片与嫩梢,构成鸟窝状,严峻发作时可将樟叶吃光,仅残留枝埂。
该虫一年二代,幼虫白日很少活动,黄昏开端外出取食。
第一代幼虫损害期在6月中旬,第2代损害期在9月上旬。
药剂防治控制在很多结巢之前,以触杀药为主(如三矬啉),内吸药为辅(如吡虫啉、杀虫单等)的复合药剂作用较好。
防治办法:
1、近期间首要做法:人工摘除虫苞,并带出园外深埋或焚毁,决不能随地丢掉。
2、来年,视病虫发作状况,可采用化学防治。
幼虫防治药物可选用:20%阿维灭幼脲2000~2500倍液、20%虫无赦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
喷药要在黄昏进行,并尽量淋透虫巢。
3、施药适期:应捉住二叶虫苞盛期,一代在6月下旬(发作量大的地段7月上旬再喷药一次),二代在8月下旬9月初喷药。
至9月下旬,漏治地段应及时采摘虫苞,并会集毁掉。
文章来自:河北津城园苗木。
樟巢瘤丛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樟巢瘤丛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作者:孙敏来源:《现代园艺》2010年第05期樟巢瘤丛螟是危害香樟的主要食叶害虫。
近年来,随着樟树市“一大四小”工程的进行,香樟因树形优美、四季常绿做为首选树种而被广泛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樟巢瘤丛螟的危害也日渐严重,树木生长受阻,优美的绿色景观遭到破坏。
本人根据多年来从事林业工作的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樟巢瘤丛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1危害特点樟巢瘤丛螟幼虫吐丝缀叶结巢,在巢内食害叶片和嫩梢。
严重发生时把樟叶食光,仅留枝梗,破坏树木的光合作用,导致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树势衰弱,受害严重时,整株死亡。
2形态特征樟巢瘤丛螟是鳞翅目害虫。
成虫翅展26~33mm,头部灰褐色,触角黑褐色,雄蛾触角基部着生黑褐色夹杂白和赤色鳞毛,聚集成冠状,向后上方斜伸。
胸、腹、足灰褐色,前缘中部有1淡黄色等腰三角形瘤突,内、外横线深褐色,并镶有黄白色边,内横线波状,外横线锯齿状,内横线内、外侧各有1丛竖立的上白下黑的丛毛。
后翅灰褐色。
前、后翅缘毛灰黑色杂有赤色。
卵扁平圆形,直径0.6~0.8mm,卵壳有点状纹,中央有不规则的红斑。
幼虫体长26~30mm,头褐色,体棕褐色,背中线褐色,其两侧各有2条稍窄的纵线。
各体节上有黑色瘤点,每点上着生1根刚毛。
蛹长12~14mm,长椭圆形,赤褐色,臀棘6枚,钩状,中间两枚长而粗,两侧的细而短。
茧土黄色,长圆形。
3生活习性樟巢瘤丛螟在樟树市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树基周围浅土层中结茧越冬。
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旬逐渐羽化为成虫,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化蛹,7月中下旬开始羽化。
2代幼虫于7月下旬至9月上旬孵化,取食至11月下旬,后幼虫老熟落地结茧越冬。
成虫在夜间羽化和活动,有趋光性。
雌蛾产卵于两叶靠拢处较荫蔽的叶面边缘成块。
1头雌蛾产卵20—40粒不等。
幼虫一般多在夜晚或清晨孵出,初孵幼虫在卵壳附近取食叶肉,吐丝缀合临近叶片成巢,随着虫龄的不断增加,缀合的枝叶也不断增多,巢也不断增大,群集其中取食。
樟巢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樟巢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CATALOGUE 目录•引言•樟巢螟的发生规律•樟巢螟的危害特点•樟巢螟的综合防治•樟巢螟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建议01引言樟巢螟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对林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针对樟巢螟的防治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研究樟巢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樟巢螟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探讨其综合防治方法。
研究内容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通过观察、饲养、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方法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林业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樟巢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樟巢螟的危害严重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开展樟巢螟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VS02樟巢螟的发生规律分布樟巢螟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包括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寄主樟巢螟主要危害香樟、红樟等樟科植物,同时还可寄生于一些芸香科植物,如柑橘树等。
樟巢螟的分布和寄主生活史樟巢螟一年发生多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上结茧越冬。
习性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呈鱼鳞状排列。
幼虫孵化后,多在寄主植物的表面取食,形成网状或不规则的斑块。
樟巢螟的生活史和习性1影响樟巢螟发生的因素23气候是影响樟巢螟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温度和湿度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有着极大的影响。
气候樟巢螟的天敌包括寄生蜂、寄生蝇、鸟类等,它们对樟巢螟的自然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天敌人类活动如砍伐、运输和贸易等也可对樟巢螟的传播和发生产生影响。
人类活动03樟巢螟的危害特点幼虫取食香樟叶片樟巢螟的幼虫主要取食香樟树的叶片,严重时可以将整株树的叶片吃光,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取食植物的花和果实樟巢螟的幼虫还会取食植物的花和果实,如桂花树、楠木树等,对其生长和开花也会产生影响。
樟巢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数据分析
说明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以评估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分析
成功因素
分析哪些因素对防治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
效果评价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和数据分析,对防治效 果进行综合评价。
不足之处
指出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需 要改进的方面。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问题。
03
樟巢螟的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定期修剪
定期对樟树进行修剪,去除弱 枝、病枝,以减少樟巢螟的繁
殖场所。
加强水肥管理
合理的水肥管理可以增强樟树的 抗病能力,从而降低樟巢螟的危 害。
秋冬季节清洁林地
秋冬季节及时清除樟树周围的枯枝 落叶和杂草,以减少越冬虫源。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
樟巢螟的天敌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应 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以自然控制樟巢螟 的数量。
物理防治
灯光诱杀
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樟巢螟成虫,可降低繁殖率。
人工摘除虫巢
对于已经形成的樟巢螟虫巢,可以人工摘除并进行集中处理。
04
樟巢螟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方法与体系
监测站点
设立固定的监测站点,进行长期和持续的监测。
调查频次
根据发生规律,确定调查的频次,以便及时掌握 樟巢螟的发生动态。
监测指标
环境因素
气候温暖、湿度较高、樟树密度大的环境有利于樟巢螟的发 生。
02
樟巢螟的危害与影响
对樟树的危害
01
02
03
叶片危害
樟巢螟的幼虫会取食樟树 的叶片,造成叶片缺损和 营养不良,影响樟树的生 长和发育。
枝条危害
幼虫还可能造成枝条折断 ,影响樟树的形态和美观 度。
樟丛螟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樟丛螟的发生与防治措施樟丛螟是一种危害樟树的害虫,对樟树的生长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樟丛螟的发生、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樟丛螟的发生樟丛螟成虫一般在每年春季和夏季进行发生,幼虫在樟树的树叶和嫩枝中进行食害。
樟丛螟生长的最佳温度是20℃左右,同时樟树新梢萌发时也是它的主要进攻时期。
樟丛螟属于昆虫,它的卵在樟树的嫩枝上产卵,孵化后的卵成为幼虫,幼虫在樟树上进行食害,造成樟树的新梢生长受到破坏,严重的会导致樟树的死亡。
二、樟丛螟的危害樟丛螟对樟树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樟树的新梢生长,使树冠形态趋于扁平,严重时会对樟树的形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2. 樟丛螟会使樟树的光合作用减弱,引起樟树的生长缓慢,对樟树的生长和品质产生影响。
3. 樟丛螟的食害还会使樟树的树皮出现裂痕甚至疮痂,极大的破坏了樟树的外观形态。
4. 樟丛螟的食害还会造成樟树的营养失衡,降低樟树的抗病能力和抗虫能力,使得樟树更加容易被其他病虫害侵染,给樟树带来更大的危害。
三、樟丛螟的防治措施为了保证樟树的生长和品质,必须对樟丛螟进行有效的防治。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1. 化学防治樟丛螟的成虫和幼虫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的优势在于时间短、效果明显,但缺点也不能忽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使用不当还会对人体和其他生物造成伤害。
2. 生物防治樟丛螟的生物防治是利用寄生昆虫等生物来控制樟丛螟。
例如在樟树上释放寄生蜂、甲虫等天敌,从而控制樟丛螟的数量。
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对环境无污染,而且可以形成生态平衡,但是其治疗时间较长,效果难以保证。
3. 树干涂胶、黄板防治法通过在樟树干上涂抹胶、悬挂黄色粘板等方式,吸引和捕杀成虫,从而控制樟丛螟数量。
这种方法有较好的效果,而且具有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4. 清除树冠内、下部枯枝及时清除樟树的树冠内、下部枯枝,保持樟树的通风透气,从而降低樟丛螟的发生。
总之,为了防治樟丛螟的发生,我们可以选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树干涂胶等多种方法,都是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对樟树的防治和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樟树樟巢螟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樟树是一种广泛种植的绿化常绿乔木,而樟巢螟是樟树上的一种常见害虫。
它不仅危害树木生长,其所筑的虫巢也影响了樟树的美观。
本文介绍了樟巢螟的形态特征与危害、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园林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樟巢螟;形态特征;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19-0111-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Occurr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rthaga achatina in Camphor TreeHAN Zhi-chao LING Li-hong XIA De-yue(Anhui Land Garden Co.,Ltd.,Hefei Anhui 230088)Abstract Camphor tree is a widely planted evergreen tree ,and Orthaga achatina is a common pest on it.The pest not only harms the growth of trees ,but also builds the nests that affect the beauty of the Camphor tree.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rm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Orthaga achatina ,and put forward the prevntion and cure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garden technicians.Key words Orthaga achatin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harm ;occurrence regularity ;prevntion and cure measure樟树樟巢螟的发生及防治韩志超凌利宏夏得月(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 ),又名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m ,直径可达3m ,树姿优美、树冠宽广、枝叶茂密、气势雄伟、四季常青,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种植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作为城市行道树和小区绿化庭荫的常用树种。
樟巢瘤丛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因树形优美 、四季常绿做为首选树种而被广泛种 植, 面积不断扩大 , 但樟巢瘤丛螟的危害也 日渐严 重, 树木生 长受 阻 , 优美 的绿色 景观 遭到 破坏 。本
人根 据多年来 从事林 业 工作 的经验 ,与 各位 同仁
晨孵 出, 初孵幼虫在卵壳附近取食叶肉, 吐丝缀合 临近叶片成巢 , 随着虫龄的不断增加 , 缀合 的枝叶 也不 断增 多 , 巢也不 断增 大 , 群集 其 中取 食 。
巢螟 都有 很好 的控 制作用 , 注意保 护和 利用 ; 要 严
禁使用高毒、 高残留和对天敌有影响的农药, 应用
绿色 环保 型农药 , 确保天 敌 的生存繁 衍 , 挥天 敌 发 的控 害作用 。
4 化 学 防治 . 4
抓住樟巢螟幼虫孵化盛期的最佳施药期 ( 1
代 6月 中下旬 , 代 8 下旬 ) 2 月 用绿 色农 药喷 药 防 治 , 疑是 控制 害虫为 害的最 佳办 法 。 无 试验 和 生产 实践 表 明 , 生 物 制剂 ( T) 蛾 灵 和 阿 维 菌 素 微 B 灭
茧, 降低越冬虫 口基数和幼虫存活率 。 二是在 l2 、 代樟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老熟幼虫离巢下树前及时采摘虫苞 , 集 中销毁 , 减轻 危害 。
43 保 护 利 用 天 敌 .
蜘蛛 、 猎蝽 、 甲、 步 寄生蜂 、 白僵菌等有益 生 物, 蟾蜍 、 青蛙 等两栖 类动物 及鸡 、 等家 禽 , 鸭 对樟
现 代 园艺
21 00年第 5期
樟巢瘤丛螟发生规 律及综合 防治措施
孙 敏 ( 江西 省樟树 市林 业 局 3 0 3 2 0) 1
樟巢瘤 丛螟是 危害 香樟 的主要 食 叶害 虫 。近 年来 , 随着 樟树 市 “ 大 四小 ”工程 的进 行 , 一 香樟
樟巢螟的防治
樟巢螟的防治樟巢螟,别名樟丛螟、樟叶瘤丛螟属鳞翅目螟蛾科。
主要危害香樟。
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
为害特点樟巢螟以幼虫取食樟树叶片。
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
有的整株叶片几乎吃光,严重影响樟树生长,有的虽对生长影响不大,但树上虫巢多,影响绿化效果。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13毫米,翅展22-30毫米,头部淡黄褐色,触角黑褐色,雄蛾微毛状基节后方混合淡白的黑褐色鳞片,下唇须外侧黑褐色,内侧白色,向上举弯曲超过头顶,末端尖锐。
雄蛾胸腹部背面淡褐色,雌蛾黑褐色,腹面淡褐色。
前翅基部暗黑褐色,内横线黑褐色,前翅前缘中部有一黑点,外横线曲折波浪形,沿中脉向外突出,尖形向后收缩,翅前缘2/3处有1乳头状肿瘤,外缘黑褐色,缘毛褐色,基部有一排黑点。
后翅除外缘形成褐色带外,其余灰黄色。
卵:扁平圆形,直径0.6-0.8毫米,中央有不规则的红斑,卵壳有点状纹。
卵粒不规则堆叠一起成卵块。
幼虫初孵幼虫灰黑色,2龄后渐变棕色。
老熟幼虫体长22-30毫米,褐色,头部及前胸背板红褐色,体背有1条褐色宽带,其两侧各有2条黄褐色线,每节背面有细毛6根。
茧长12-14毫米,黄褐色,椭圆形。
蛹体长9-12毫米,红褐色或深棕色,腹节有刻点,腹末有钩刺6根。
发生规律樟巢螟在湖北孝感1年2代,以老熟幼虫入士结茧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
第1代从5月下旬到7月下旬,7月上中旬是为害盛期,第2代幼虫取食期从8月上旬到10月上旬(少数发育迟的到10月底)幼虫老熟人士越冬。
成虫夜间羽化,无趋光性卵产于两叶相叠的叶片之间,幼虫5龄,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取食叶片.仅剩表皮,肉眼极易识别。
随虫体长大而分巢为害,每巢有虫5—20头,5龄期巢内有长条状茧袋,每袋1条幼虫,昼躲夜出,行动敏捷,受害严重的树木满是虫巢。
防治方法1、人工摘巢,烧毁虫苞。
樟叶瘤丛螟幼虫躲在虫苞内危害,每个虫苞有幼虫5-20条。
人工摘除虫苞,消灭害虫。
香樟树樟丛螟防治方法
香樟树樟丛螟防治方法
香樟树是一种常见的大型观叶树种,它的叶片光滑鲜亮、叶色深绿,常常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园林和城市绿化等方面。
但是,在香樟树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一种害虫的威胁,那就是樟丛螟。
樟丛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害虫,其危害较大,能严重影响香樟树的生长和美观,因此,在香樟树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樟丛螟的防治工作。
首先,了解樟丛螟的特征和危害。
樟丛螟是一种小型昆虫,其翅膀呈淡灰色或浅黄色,身体长度约为3毫米左右。
樟丛螟的卵在春季孵化,幼虫则在夏季开始大量出现,并侵蚀香樟树的叶片,形成大量的草蜢,对香樟树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其次,进行樟丛螟的防治。
首先,可以进行人工捕捉。
在樟丛螟大量孵化时期,可以在香樟树上设置草蜢粘板进行捕捉,有效地防止樟丛螟的繁殖。
其次,可以进行化学防治。
通过喷洒樟丛螟专用的杀虫剂,可以消灭幼虫和成虫,防止其攻击香樟树。
但是,化学防治需要注意安全,要选择合适的剂量和防治时期,避免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危害。
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樟丛螟的防治。
利用自然的敌害关系,通过引进敌害生物进行控制。
例如,可以引进斑腿肥尾蛾、尺蠖、凤凰蛾等昆虫来控制樟丛螟的数量,达到生态平衡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取光化防治方法。
利用樟丛螟喜欢光的特点,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源,诱导害虫的集中,再利用吸虫器进行吸虫或者使用草蜢粘板进行捕捉,达到樟丛螟的防治目的。
总之,针对香樟树生长过程中的樟丛螟危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樟丛螟的数量,保障香樟树的健康,同时避免对人类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樟巢螟的防治技术
樟巢螟的防治技术
道的绿化带和荒护的苗圃地危害尤为严重。
该虫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基周围的浅土层内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
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交尾后产卵于缀合的两叶间隙或叶缘。
卵期8至10天,两代幼虫分别于5月底到7月中旬,8月到10月取食,初孵幼虫群集吐丝两叶片或卷单叶,躲在隐蔽处啃食叶肉。
随着虫龄增长,逐渐将附近枝叶吐丝缀合,形成鸟巢状的虫苞,幼虫在苞内取食,将粪排在苞内。
每虫苞内有幼虫5至20头,龄期相差很大。
幼虫取食近一个月,于7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有的蛹在虫苞内,也有下树入土的。
蛹期10至15天,7月底到8月上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第二代老熟幼虫于10月底开始陆续下树入土结茧越冬。
樟巢螟防治建议如下:1、幼虫期,人工摘巢,剪除带虫枝叶,烧毁消灭巢内幼虫;
2、幼虫初期可用百分之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百分之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可加百分之0.1的洗衣粉以提高药效),百分之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至2000倍液喷雾防治。
3、冬春在树冠下深翻抚育,及时深翻土壤,杀死入土的幼虫,以减少越冬基数。
樟巢螟入侵防治关键
樟巢螟的幼虫以樟树和其他植物的叶子为食,严重时可以将整棵树的叶子吃光,对生态环境和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幼虫食叶
樟巢螟的成虫在树枝上产卵,这些卵会孵化成幼虫,继续对植物造成危害。
成虫产卵
樟巢螟可以通过自然风、雨水、气流等自然力量进行传播。
人类活动也可以传播樟巢螟,例如通过物流、交通运输等将樟巢螟从一处传播到另一处。
缺乏防范意识
人们对樟巢螟的认知不足,缺乏防范意识和措施,使得樟巢螟容易入侵新的地区。
物流活动
04
CHAPTER
樟巢螟防治政策建议
通过立法手段,明确樟巢螟防治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制定严格的樟巢螟防治法规
对于积极采取防治措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对于未能采取防治措施或治理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03
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或专家解读会等形式,及时向公众发布樟巢螟防治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05
CHAPTER
樟巢螟防治研究展望
03
开展生理生化研究
了解樟巢螟的生理生化特性,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
01
深入研究樟巢螟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了解其生活习性、繁殖机制和入侵机制,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人为传播
自然传播
02
CHAPTER
樟巢螟防治关键技术
及时清除樟树周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并集中处理,以减少越冬虫源。
定期清理田园
加强水肥管理
人工摘除虫巢
合理灌溉和施肥,增强樟树的抗虫能力。
在樟巢螟的卵孵化期和结茧期,及时摘除虫巢,并集中处理,以减少下一代幼虫的数量。
樟丛螟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发生规律
发生时期
樟丛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两季更容易成灾,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 是樟丛螟的高发期。
发生环境
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樟丛螟的发生,干旱或寒冷的环境对其繁殖不利。
危害症状
幼虫危害
幼虫在寄主植物的枝条、叶片和树干 上取食,造成叶片缺刻、穿孔,枝条 枯死,树干蛀空。
成虫危害
成虫虽然不取食,但会产卵在寄主植 物上,卵孵化后幼虫继续危害。
预警系统建设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樟丛螟发生 趋势和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 员采取防治措施。
提高植物的抗虫性
选育抗虫品种
通过选育抗虫性强的樟树品种, 提高樟树的抗虫能力,减少樟丛
螟的危害。
加强植物保健
合理施肥、浇水、修剪等,增强 樟树的健康状况,提高其对病虫
害的抵抗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 手段,降低樟丛螟的种群数量,
04
樟丛螟防治的未来展望
持续研究与创新防治技术
深入研究樟丛螟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种群动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开发新型的防治技术,如生物防治、性信息素诱捕等,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创新防治手段,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樟丛螟进行基因改造,降低其繁殖力和适应 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参与国际樟丛螟防治 合作项目,共享防治 经验和资源。
共同开展樟丛螟防治 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提高全球防治水平。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学术交流,引进 先进的防治理念和技 术。
提高公众对樟丛螟防治的认识与参与度
加强樟丛螟防治的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对樟丛螟危害的认识。
鼓励公众参与樟丛螟的监测和报 告,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樟巢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 ,如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防治时机
防治方法
采用喷雾、喷粉、熏蒸等方法进行防 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 法。
在樟巢螟的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进 行防治,效果更佳。
04
防治实践与效果
防治方案
农业防治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如修剪树枝 、清理枯枝落叶等,减少樟巢螟
的越冬场所和食物来源。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 控制樟巢螟的种群数量。
化学防治
在卵孵化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使 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 防治。
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显著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樟巢螟的种 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受害株
率明显降低。
经济效益显著
综合防治措施不仅控制了樟巢螟 的危害,还提高了树木的生长质 量和产量,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
03
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定期修剪
及时修剪樟树上的弱枝、 病枝,减少虫源。
清理枯枝落叶
定期清理樟树下的枯枝落 叶,减少越冬虫卵的滋生 场所。
加强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樟 树的抗虫能力。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源自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对樟巢螟进行 控制。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苏云金杆菌)等,对樟巢螟进行防治 。
监测预警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樟巢螟的监测预警不够及时、准确,缺乏系统的监测网络和 预警体系,无法及时掌握樟巢螟的动态变化。
未来研究展望
1 2 3
加强生物学特性研究
深入研究樟巢螟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活习性、 繁殖能力、迁徙规律等,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 提供依据。
浅析香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第16卷第6期 南方农业 2022年3月Vol.16 No.6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Mar. 2022汪全兵.浅析香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6):26-28.浅析香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汪全兵(潜山市林业局,安徽潜山 246300)摘 要香樟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病虫害,如不能及时防治,病虫害将会大面积发生,对香樟的根、枝、叶、果实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影响樟树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导致香樟大面积枯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此,总结了香樟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措施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香樟;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06.009香樟是安徽省潜山市十分常见的树种,在潜山市有悠久的栽植历史,在2021年潜山市“市树、市花”评选活动中,同银杏、枫香一道被列为优选品种。
近年来,我国不断在营林生产方面加大推进力度,香樟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然而香樟生长过程中易发生多种病虫害,影响香樟的正常生长,导致生产效益降低,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基于此,针对香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有效防治病虫害,确保香樟能健康生长。
1 综合防治措施病虫害的防控目的是将其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内,维持有害生物的影响与林业生产之间的平衡。
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林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要充分利用林业生态中的自然控制作用,通过抗性品种选择、改善生长环境、培养生物天敌、加强检疫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程度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1.1 林业防治1)品种选择。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发挥其抗病、抗虫的特性,达到防控目的。
2)加强管理。
通过合理调控水肥供应,改善香樟的生长条件,使其健壮生长、枝繁叶茂,提高香樟的抗病虫害能力。
此外,要做好清洁,定期清理林地,集中销毁残枝落叶,适时中耕除草,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香樟生长,同时破坏病虫害的寄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香樟树樟丛螟防治方法
经过综合防治,该风景区的樟丛螟数 量明显减少,树木生长状况得到改善 ,景观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同时,防 治过程中采取的环保措施也减少了农 药对环境的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虫情监测
01
02
03
建立健全的虫情监测网络,定期对香 樟树进行虫情调查。
掌握樟丛螟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 ,及时发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对香樟树的枝叶、树皮等进行检查, 发现虫卵、幼虫等迹象,立即采取措 施处理。
加强栽培管理
1
合理灌溉、施肥等措施,增强香樟树的树势和 抗虫能力。
2
定期修剪树枝,清除枯枝、病枝等,保持树冠 通风透光。
香樟树樟丛螟防治方法
2023-10-27
目录
• 香樟树樟丛螟简介 • 香樟树樟丛螟的防治方法 • 香樟树樟丛螟的预防措施 • 香樟树樟丛螟防治实例
01
香樟树樟丛螟简介
香樟树樟丛螟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香樟树樟丛螟广泛分布于我国多个省份,如浙江、江苏、湖 南等。
危害
香樟树樟丛螟对香樟树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危害,导致树 木衰弱甚至死亡。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以减少樟丛螟的数量。 在园林中种植一些对樟丛螟有驱赶作用的花草,如万寿菊、波斯菊等。 利用樟丛螟的性引诱剂进行诱杀。
化学防治
01
在幼虫孵化高峰期或发生严重时,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02
常用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等,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
方式,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香樟树樟丛螟的形态特征
成虫
香樟树樟丛螟的成虫为小型蛾子,体长约为10-15 毫米,翅膀灰褐色,有黑色斑点。
幼虫
幼虫为蛆状,头部黑色,身体白色,背面有黑色纵 条纹。
樟树中樟巢螟的
樟树中樟巢螟的
樟树是一种重要的绿化树种,但在种植中常遭害虫的危害,现将其发生及防治介绍如下:
樟巢螟成虫灰黄色,卵椭圆形、浅绿色。
老熟幼虫灰褐色。
体两侧各具一条灰白色的纵带,光滑无束毛。
发生规律主要危害香樟树,特别是低龄香樟树,尤其是在香樟苗圃地,常发生樟巢螟的集中危害,给苗木造成极大的损失。
以幼虫在树干根部周围土内化蛹越冬,次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外出,交尾后在樟树叶片背面产卵,每蛾产卵20至40粒左右,20天后孵化。
一龄幼虫处于休眠状态,二三龄幼虫开始取食叶片,高龄幼虫大量蚕食嫩叶。
第一代幼虫危害主要在6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主要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防治办法药剂防治最佳适期是在第一、第二代幼虫开始大量孵化取食时,一旦吐丝做苞,防治效果很差。
具体时间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可用灭幼脲2号40毫升加杀虫丹50克,对水50至60公斤喷杀。
灭幼脲为特异性杀虫剂,樟巢螟沾上药液后,不会马上死亡,而是导致其不能正常变态,减少成虫基数。
在大发生年份,对集中危害部位,可实行人工摘除巢状虫苞,然后烧毁或深埋。
在3月下旬,在蛹未孵化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可杀灭大量即将羽化的虫蛹,减少发生基础。
香樟树樟丛螟防治方法
香樟树樟丛螟防治方法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3-30毫米。
体灰褐色。
前翅深棕色,前缘中部有1个淡黄色斑,内、外横线为深褐色波状纹,并镶有灰黄色边,内横线的内、外两侧各有1丛竖起的上白下黑的毛丛。
卵黄褐色,卵块鱼鳞状。
幼虫体长20-23毫米。
棕褐色。
中胸至腹末背面有1条灰黄色宽带,气门上线灰黄色,较狭。
各节有黑色瘤点,点上着生刚毛1根。
蛹体长10-15毫米。
棕褐色,纺锤形。
腹末有一丛钩状臀棘。
茧扁椭圆形,土黄色。
发生与为害:该虫主要为害樟科植物,包括樟树、山胡椒、山鸡椒等。
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在浅土层中越冬。
翌年春季化蛹,5月出现成虫并产卵;卵产于叶背边缘或缀叶内,呈鱼鳞状重叠排列。
6月初第1代幼虫出现,幼虫有群集性。
初孵幼虫先将两片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为害,以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缀叶逐步增多,形成虫巢。
8月出现第2代幼虫。
该虫有世代重叠现象,6-9月虫巢中均有不同龄期幼虫为害,10月幼虫老熟,下树结薄丝茧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
1、10月幼虫下树前,人工剪除虫巢,并及时烧毁,消灭虫源,以减少第二年的为害。
2、当发生严重时,喷施50%优乐得3000倍液防治。
灭幼脲类药剂应在幼虫初孵期使用,尤其缀叶后,应采用具有内吸性药剂防治,才能达到预期防治效果。
香樟樟巢螟防治技术
加强学校教育
将香樟树的养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知识纳入 学校教育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实 践能力。
05
香樟樟巢螟防治技术的实践与推广
实践应用案例
• 案例一:某市园林局针对香樟樟巢螟的治理措施 • 定期巡查:每两周巡查一次香樟树,观察是否有樟巢螟活动的迹象。 • 生物防治:采用释放赤眼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 化学防治:在必要情况下,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 实施效果:经过持续的防治措施,该市香樟树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樟巢螟的虫口密度显著降低。 • 案例二:某县森林保护站的香樟樟巢螟治理经验 • 监测预警:利用智能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樟巢螟的活动迹象。 • 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人工摘除虫巢等方法进行物理防治。 • 生物防治:释放寄生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 实施效果:通过综合防治措施,该县森林保护站成功地控制了香樟樟巢螟的繁殖与扩散。
樟巢螟对香樟树的危害,会间接影响到依赖这些树 木生存的动物和昆虫,进一步影响生物多样性。
污染环境
樟巢螟幼虫在结巢过程中,会大量聚集在树冠上, 导致大量落叶和残枝堆积,污染环境。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影响景观效果01来自樟巢螟破坏了香樟树的形状和结构,影响了城市的景观效果。
威胁公共安全
02
大量的樟巢螟幼虫在树上结巢,可能会引起市民的恐慌,威胁
THANK YOU.
合理施肥
为香樟树提供均衡的养分,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促进树体健康 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病虫害监测
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检查香樟树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 采取防治措施。
合理规划香樟树的种植
1 2
避免连片种植
尽量避免香樟树连片种植,以降低病虫害传播 的风险。
香樟樟巢螟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香樟樟巢螟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袁振亚;王志平;姚维申
【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由于香樟的大量种植以及传统防治方法的效果不如人意,造成香樟樟巢螟的发生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绿化景观。
经过多年摸索,积累了一些樟巢螟的防治经验,在了解和掌握樟巢螟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的同时,阐述了其综合防治方法,以供绿化养护工作者参考。
【总页数】1页(P107-107)
【作者】袁振亚;王志平;姚维申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15427;江苏省太仓市璜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15427;江苏省太仓市城市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722.3
【相关文献】
1.华东地区樟巢螟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J], 温小玲;吴希从
2.樟巢螟成虫对香樟树主要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J], 刘世晶;穆兰芳;周君;叶占峰;朱福官;董双林
3.浅谈香樟樟巢螟的综合防治 [J], 俞振林;李强;徐建峰;夏志萍
4.打孔注射药剂防治香樟樟巢螟试验 [J], 蔡建武;陈荣发
5.香樟樟巢螟的危害及其防治 [J], 戴传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香樟樟巢螟的综合防治来源:上海崇明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作者:杨霞日期:2006-12-281、前言香樟是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其树形饱满,树势高大,枝叶放香,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园林绿化品种。
特别是近二十年,香樟在上海公路绿化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上海公路绿化的主力军,香樟养护质量也就成为影响公路景观的一大因素,其中香樟的主要虫害樟巢螟的防治为重中之重。
一直以来,由于采取的传统防治方法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香樟虫害连年严重,越来越影响公路景观。
本人通过几年来的工作积累发现,在樟巢螟的防治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用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控制香樟樟巢螟的虫口数量,不仅能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防治方法。
2、樟巢螟简介2.1形态特征成虫翅展约28mm,头胸体部呈灰褐色,翅内横线斑纹状,外横线曲折波浪状,内外横线间有淡色圆形斑纹。
卵乳白至浅红色,椭圆,略扁平,长约0.8mm。
幼虫黑灰至棕黑色,亚背线宽而深,老熟幼虫体长约23mm。
蛹棕色,腹末有臀棘8根。
茧扁椭圆形,似西瓜籽大小,长约15mm,白色薄丝状,茧上常粘附泥土。
2.2发生规律樟巢螟一年发生2代,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一年可发生3代。
越冬代是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
翌年春季化蛹,5月出现成虫并在香樟叶背边缘,呈鱼鳞状重叠排列产卵。
6月初出现第1代幼虫,幼虫具有群集性。
低龄幼虫先将两片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为害,以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虫巢。
8月出现第2代幼虫。
樟巢螟有着世代重叠现象,6~10月虫巢内有着不同龄期幼虫的为害,一般在10月份老熟幼虫下树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
3、传统公路绿化养护中香樟樟巢螟防治状况很久以来,在公路绿化养护中,对香樟樟巢螟的防治仅仅注重其发生了虫害喷洒化学药剂杀灭幼虫,一般是在幼虫发生期喷洒敌敌畏、敌百虫之类的有机磷杀虫剂。
这类药剂毒性强、药效期短,污染环境严重,长期使用又会使幼虫产生抗药性。
同时樟巢螟又具有假死性,在喷药或扰动后会出现受惊垂丝下落的现象,除了被药剂触杀死亡的幼虫外,下落的樟巢螟幼虫还会继续上树危害,而药剂没有喷洒到的部位,樟巢螟仍继续危害,经过这些“洗礼”的幼虫就增强了对化学药剂的抗性。
由于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剂,使得樟巢螟的防治出现了越治越严重的现象,树上的虫巢一年比一年多。
为了保持景观面貌,又得花大量的人工摘除虫巢。
一般在夏季的3个月中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人工摘除虫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喷洒化学药剂所引起社会负面效应强烈、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等原因,使用更为合理、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来取代原有的方法势在必行。
我们针对以前在樟巢螟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近几年推行了樟巢螟综合防治理念,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综合防治的应用4.1综合防治的概念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生态学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2综合防治方法我们采取的樟巢螟综合防治方法是首先应用物理方法,加强对香樟的日常养护管理,提高香樟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再结合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出发,逐步降低每年的虫口发生量,以最终达到能自然控制樟巢螟危害的目的。
4.2.1物理方法所谓采用物理的方法防治香樟樟巢螟,包括了最为简单易行的手段:以日常养护管理为抓手,做好香樟的修剪、松土、人工摘除幼虫虫巢等工作,增强树势及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有效的控制樟巢螟发生量。
实践得出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1修剪修剪对提高植物生长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在每年的3-4月香樟新梢生长期,针对一些下垂枝、枯枝、弱枝、过密枝进行修剪;对于一些生长势减弱的大树,对其粗大的主枝进行回缩修剪,以利恢复生长;对长势较旺的树进行疏剪,使香樟树内膛枝条舒展自然,尽量使上下两层枝条错落分布。
修剪的原则是以不影响其树形美观、生长要求为宜。
通过对香樟的适当修剪,在樟巢螟发生时,也提高了喷洒药剂及人工摘虫巢的效果。
几年来对樟巢螟防治分析比较中得出,经过修剪的香樟用于防治樟巢螟的成本明显低于未经修剪的。
同时每年遭受台风暴雨所造成的损失也有所减小,这也是意外收获。
2松土樟巢螟是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结茧越冬的,所以利用樟巢螟的这一特点,在冬季12月至1月间,我们安排的香樟养护工作主要是对香樟树冠投影范围内土壤进行松土(硬质地坪除外),深度在40cm左右。
这样一是有利于土壤疏通透气不板结,二是表土外翻,可将在浅土层中越冬的幼虫消除或外翻露出冻死,以利于减少翌年樟巢螟的发生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松土,我们还在树根周围环状施用复合肥料,以提供香樟养分,增强其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抵抗力。
同时在公路养护中,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不适宜道路桥梁的修建工作,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能合理调配空闲劳动力,来投入到绿化养护中,以起到投入少、收效好,这是极为经济、有效的一种养护组织策略。
3人工摘除虫巢人工摘除虫巢是樟巢螟防治中的对药剂防治的补充措施。
在樟巢螟药剂防治过程中可能由于药剂喷洒时间、喷洒方法、气候等因素而造成效果不佳,在后期出现了虫巢,这时就要及时人工摘除虫巢,并消灭其中的幼虫,以减少虫口数量。
樟巢螟幼虫有着群集生活的特点,缀叶形成虫巢,并在虫巢内生活,一个虫巢内有数条幼虫进行取食危害,所以摘除一个虫巢可消灭数条幼虫对香樟的危害。
我们通常采用的除虫工具是自制的虫钩绑扎于长竹竽上,或使用高枝剪。
人工摘除虫巢的关键是摘巢时间和摘巢方法的掌握,摘虫巢时间过晚,则巢内的老熟幼虫已落地结茧化蛹,摘除的只是空巢,这样就增加了下一代樟巢螟的危害量。
从历年来崇明公路范围内樟巢螟发生的时间记录来分析,通常第一代幼虫在6月上旬出现,而人工摘虫巢的最佳时间为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在8月上中旬出现,人工摘虫巢的时间为9月中旬。
每年受气候影响、樟巢螟发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摘巢的最佳时间前后有变化。
所以掌握摘巢时间可以有效的控制樟巢螟的发生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摘巢方法及虫巢处置的问题。
摘下虫巢后要立即将巢中的幼虫踩死,然后将虫巢放入袋中,并集中烧毁。
公路绿化线长面窄,道班养护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虫巢钩下落地后就算完成了任务,结果虫巢落地幼虫受惊吓后会爬出虫巢,有的入土为安,有的继续上树危害,花了大量的人力并没有很好的控制虫的危害。
现在摘下的虫巢的处置已纳入养护工人的操作要求考核中,养护工人对不当的处置方法而造成的后果也有了清醒的认识,这大大改善了此工序的效果。
4.2.2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药剂防治是樟巢螟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喷洒药剂,是控制樟巢螟扩展的有效方法。
我们采用的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结合的方法,是将无公害药剂与生物制剂的交替或混合使用,以达到速效、长效、降低污染的目的,在樟巢螟防治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整个崇明岛的生态发展要求以及市府提出的环保号召,对公路以前常用的治虫模式有必要进行改进,长期以来由于喷洒有机磷农药使得害虫抗性增强,对人们生活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选用了对人畜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的无公害药剂。
无公害药剂采用的是植物性触杀剂,能迅速并有效的击溃害虫,阻止樟巢螟形成虫巢,以减少人工除虫量。
在喷洒的药剂内,加入生物制剂,利用生物制剂的以细菌治虫原理,使樟巢螟畸形渐渐死亡,即使没有死亡的幼虫也会丧失或减弱繁殖后代的能力,并能将细菌传染到下一代,抑制其下代的幼虫质量和虫口发生量。
香樟的天敌较多,如蟾蜍、蛙类、姬蜂、茧蜂、寄蝇等,使用生物防治还能保护天敌,创造天敌的生存环境,以虫治虫,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治理路线。
近几年来,我们使用的生物制剂和无公害药剂主要有三种,它们的使用要求和特点见下表:表一三种药剂基本情况表名称类别苏力保(生物制剂)灭幼脲3号(无公害药剂)烟参碱乳油(无公害药剂)杀虫机理具有胃毒作用,主要是利用苏云金杆菌进入害虫体腔大量繁殖后,引起败血症而停止取食,同时表现为呆板、腹泻、逐渐瘫痪而死亡。
具有触杀和胃毒兼杀卵作用,无内吸及渗透作用,主要是抑制幼虫表皮几丁质酶的形成,使幼虫蜕皮时不能形成新表皮,虫体畸形死亡。
是一种无公害植物杀虫剂,主要是利用中药植物中的苦参素与烟碱等杀虫成份来扰乱害虫的中枢神经来防治害虫。
使用浓度 1:800 ; 1:2000 ; 1:1000特点对人畜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不伤害天敌。
药效高,残效期可达一个月左右,喷药后3-4天药效逐渐增大明显。
不污染环境,耐雨水冲刷,对人畜、鸟类、天敌安全。
高效、低毒、无污染、无强烈的刺激味,对人畜无害,防治害虫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
注意事项:苏云金杆菌要求的生活条件与一般细菌相似,在温度28-30℃最适宜生长,在30℃以上的高温其稳定性差。
对于老熟幼虫已完成蜕皮过程的,使用效果不明显。
喷洒时可同灭幼脲3号或苏力保混合使用。
喷药时间选择在上午8-10点,下午4-6点为佳。
防治对象适用于防治第一代幼虫适用于防治任何一代幼虫。
一般用在防治第二代世代不整齐的幼虫。
参考价10.5元/公斤35元/公斤52元/公斤崇明岛6月上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30℃以下,此时正是第一代幼虫的发生期,当发现香樟少量树叶两片粘结时,是进行防治的最佳时期。
我们选用苏力保1:800倍液防治。
生物制剂是以菌治虫,喷洒时要按照适宜细菌存活生长的要求进行,喷药时间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及下午4点之后(最好选择在下午4点后喷药,幼虫晚上出来取食,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苏云金杆菌怕强光直射,喷药宜选在阴天进行,喷洒在叶背,防止紫外线的破坏。
喷药要做到雾化,尽可能多的吸咐于叶背,忌雨点状的喷洒,既浪费药剂又达不到防治效果。
防治完成后的几天要巡视检查樟巢螟的存活情况,做好观测记录,积累防治经验。
樟巢螟的第二代幼虫在8月上中旬出现,而崇明地区此时的平均温度一般3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第二代幼虫通常世代不整齐,同一棵香樟树上的樟巢螟虫龄参差不齐,显然此时靠单一防治很难取得成功。
如果说第一代幼虫的防治好坏将影响到第二代幼虫的发生量,那么第二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将影响到翌年樟巢螟的发生量,所以第二代幼虫的防治是香樟樟巢螟防治工作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我们防治时将灭幼脲3号同烟参碱混合使用,灭幼脲3号药效时间长,可以防治陆续发生的低龄幼虫,而利用烟参碱则可速杀已出现的老龄幼虫。
幼虫一般在晚间或凌晨取食,所以喷药的时间要尽可能的选在下午的4点之后,喷洒做到雾化利于药剂吸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