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代舞蹈艺术

合集下载

浅析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及剧目赏析

浅析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及剧目赏析

浅析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及剧目赏析舞蹈,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在中国,汉唐古典舞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舞蹈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对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一些经典剧目进行赏析,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汉唐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一)形态之美汉唐古典舞在形态上注重线条的流畅与舒展。

舞者的身体线条犹如行云流水,轻盈而灵动。

通过手臂的舒展、腰部的扭转以及腿部的屈伸,展现出一种优美而自然的姿态。

例如,在“长袖舞”中,舞者运用长袖的挥舞和身体的起伏,营造出飘逸如仙的视觉效果,线条的美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韵律之美韵律是舞蹈的灵魂,汉唐古典舞在韵律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其节奏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明快有力,形成了丰富的变化。

舞者在舞蹈过程中,通过呼吸的控制和身体的律动,将韵律融入每一个动作之中。

这种韵律之美不仅让人感受到舞蹈的节奏之美,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起伏。

(三)文化之美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汉唐古典舞承载了这一时期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舞蹈的动作、服饰到表现的主题,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礼仪制度和审美观念。

例如,一些舞蹈作品展现了宫廷的奢华与庄重,一些则体现了民间的欢乐与质朴,文化之美在舞蹈中得以传承和展现。

(四)意境之美汉唐古典舞注重营造意境,通过舞蹈的表现将观众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

舞者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传达出一种情感和氛围,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产生联想和共鸣。

在意境的营造中,常常借助舞台布景、灯光和音乐等元素,共同打造出一个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的空间。

二、剧目赏析(一)《踏歌》《踏歌》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汉唐古典舞作品。

舞蹈通过一群少女在春天踏青的欢乐场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者们身着翠绿的长裙,手持彩巾,动作轻盈欢快,脚下的舞步错落有致。

在韵律上,节奏明快活泼,体现了少女们的青春活力。

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

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汉唐舞蹈是将民间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丰富多彩的艺术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

下面店铺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点吧!一、汉唐古典舞的历史背景汉唐盛世,百姓富足,政治安定清明,实行修生养息之策,以民为本的思想,使得君臣关系和谐,民族和平稳定。

因此,这么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给予了汉唐舞蹈独特的灵魂。

汉代文化艺术基础相对于以前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当时太乐和乐府两个音乐机构对汉代音乐和舞蹈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现在的舞蹈审美风格和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汉唐古典舞教研室2001 年在北京舞蹈学院正式成立。

至今, 汉唐派古典舞体系已走过了十多年风雨。

在孙颖教授二十余年的理论思考、创建筹备和严谨考察中,从文化体系切入进行研究再到实践,以多种学科作为建设基础,发展起极具中国特色的舞蹈汉唐派古典舞。

二、汉唐古典舞的风格特征和审美观任何艺术都是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所折射和反映出来的,通过简单的生活特征, 表现出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情感。

舞蹈是艺术种类之一,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按照艺术规律、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对社会生活进行客观的总结、提炼、升华、想象,体现出一种创造性的反映。

现实生活的各种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大家对于每个舞蹈的审美和评定。

在物质生活丰富、社会安定的汉唐时代,舞蹈呈现并留给大家的印象是轻盈快活、优美俏丽。

舞蹈《踏歌》就通过轻快优美的风格,体现了汉唐时代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和谐安定的闲适生活,展现出了汉唐乐舞的基本面貌和舞蹈风格。

本文就以《踏歌》为例,说明汉唐乐舞的艺术风格。

(一)袖出轻盈柔美在舞蹈艺术中,袖是最具特色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它不同于手绢花、扇子等道具,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形状和类型来使舞蹈更加丰富,使舞台效果更加理想。

《踏歌》的表现形式主要为舞袖,其中包含很多舞袖的技巧,例如:搭袖、拂袖、振袖、翘袖、抛袖、打袖等,塑造了舞蹈的基本形态且丰富了舞姿的多变元素。

中国舞蹈史汉代舞蹈的发展

中国舞蹈史汉代舞蹈的发展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3 、论礼乐的社会作用
继承儒家学说 ,重视礼乐、夸大礼乐社会作用。
“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夫 功成制礼,治定作乐 。礼乐者,行化之大者也 。”
——《说苑·修文》
也有唯物主义的见解:
“礼者,上所制,故曰制;乐者,下所作,故

作 。天下太平颂声作 。” ——王
中国舞蹈史
百戏中的剑器表演 汉
剑舞 汉 建鼓角力图 汉
河南南阳画像石鸿门宴 汉
中国舞蹈史
中国舞蹈史
中国舞蹈史
跳弄四剑舞 汉
山东沂南画像石“顶杆悬孩 ” 汉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3 、情节舞
以歌舞形式表现简单故事的成为情节舞。
汉代著名情节舞—— 《东海黄公》
“吞刀吐火,云雾杳冥 。画地成川,流渭 通泾 。东海黄公 ,赤刀粤祝 ,冀厌白虎,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七 、乐舞理论
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乐舞理论继承 的主要是儒家学派思想; 发展部分主要是对民间
俗乐舞从理论到实践所采取的开明态度。
1 、论舞自心出
强调舞蹈要表现内心感情 ,只有发自内心的乐
舞 ,才能感人。
“故不得已而歌者 ,不事为悲;不得已而舞者 ,
不矜为丽 。歌、舞而不事为悲、丽者, 皆无有根
中国舞蹈史
第3讲 汉代舞蹈的发展
• 一 、“百戏 ”舞蹈 “百戏 ”是包括音乐 、舞蹈 、杂技 、武
术 、幻术 、滑稽表演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 合性演出形式 ,在汉代亦称“角抵戏 ”。
古老的“角抵 ”,犹如今天的“摔跤 ”, 是一种比力度的竞技运动 ,汉代则泛称乐 舞杂技为“角抵戏 ”,与“百戏 ”是同一 概念。 “角抵戏本六国时所造 ,秦因而广之 ,汉 兴虽罢 ,至武帝复采用之 。”——《乐书》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舞蹈的发展也可谓是中国舞蹈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形式多样化。

汉代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有宫廷舞、祭祀舞、娱乐舞等多种类型。

宫廷舞常见的有《高阳鼓舞》,祭祀舞有《献公太原舞》,娱乐舞有《云门舞》等。

不同的舞蹈形式适应了不同的场合和需要,展现了汉代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二、轻盈秀美。

汉代舞蹈以轻盈秀美为特点。

舞者的肢体动作轻灵、优雅,注重舞者的肢体协调性和舞蹈的流畅性。

舞者在表演时以柔美、平缓的动作手法展示着舞蹈的韵律之美。

三、注重肢体表达。

在汉代舞蹈中,舞者的肢体动作是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舞蹈的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舞者的肢体姿态、动作和表情等来表达,舞蹈动作和肢体动作的灵活运用是汉代舞蹈的一大特色。

四、注重情感表达。

汉代舞蹈着重于情感的表达,舞者通过舞蹈的形式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舞蹈中常出现的饶舌、哭泣、喜悦等动作,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舞者的情感世界。

五、注重服饰和道具的运用。

汉代舞蹈不仅注重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表演技巧,还注重服饰和道具的运用。

舞蹈的服饰和道具往往能够增强舞蹈的艺术效果,扩大舞蹈的视觉冲击力。

汉代舞蹈的服饰多样化,常以华服、宫廷服装为主,并且还使用了一些道具,如手帕、扇子等。

六、神话传说与历史叙事。

汉代舞蹈常常以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舞蹈来讲述故事和叙述历史。

比如《献公太原舞》中的舞蹈形象展现了献公等历史人物和太原城的情景,体现了汉代舞蹈作为艺术表达的功能。

综上所述,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舞蹈形式多样、轻盈秀美、注重肢体表达、注重情感表达、注重服饰和道具的运用,以及神话传说和历史叙事等方面。

这些特征不仅展现了汉代舞蹈的独特魅力,也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汉代舞蹈

总结汉代舞蹈

总结汉代舞蹈引言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舞蹈艺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汉代舞蹈继承了秦代舞蹈的传统,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对汉代舞蹈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对后世舞蹈艺术的影响。

舞蹈的地位和重要性汉代舞蹈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庆典、娱乐等各种场合。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还是人们进行社交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

在宫廷中,汉代舞蹈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仪式,皇帝和贵族们经常举办舞会来展示自己的权势和财富。

同时,汉代舞蹈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媒介。

通过舞蹈,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审美观念。

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对后世的舞蹈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汉代舞蹈的特点动作表演汉代舞蹈注重动作表演的艺术性和技巧性。

舞蹈动作多样,既有柔美的舞蹈动作,也有刚劲有力的动作。

它们通过动作的变化和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

在舞蹈中,演员通过舞蹈动作的表演,传递出情感和意境,从而打动观众。

舞蹈服饰和道具汉代舞蹈的服饰和道具也是其特点之一。

舞蹈演员身着华丽的衣裳,头戴华盖或花冠,手持长幅华丽的舞扇或舞剑。

通过服饰和道具的运用,舞蹈演员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汉代舞蹈的风采和特点。

音乐的配合汉代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配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进行舞蹈动作的变化和转换。

同时,舞蹈音乐的风格和曲调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汉代舞蹈的影响汉代舞蹈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为后世的舞蹈表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现手段。

汉代舞蹈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的传递,这一特点一直延续至今。

同时,汉代舞蹈的动作和技巧也被后世的舞蹈艺术家所借鉴和发扬光大。

在舞蹈教育方面,汉代舞蹈也为后世的舞蹈培训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舞蹈学校和舞蹈教育机构以汉代舞蹈为参考,设计舞蹈课程和教学大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的舞蹈文化。

结论汉代舞蹈作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汉朝的音乐与舞蹈曲艺传统的开创者

汉朝的音乐与舞蹈曲艺传统的开创者

汉朝的音乐与舞蹈曲艺传统的开创者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其音乐与舞蹈曲艺传统在古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作为一个开创者和继承者,汉朝对音乐和舞蹈曲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汉朝的音乐与舞蹈曲艺传统的开创者,并阐述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重大贡献。

一、汉武帝与现代戏曲的奠基汉武帝是汉朝开创音乐与舞蹈曲艺传统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他的统治下,汉代戏曲艺术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汉武帝曾提倡戏曲演出,并注重培养演员的才艺。

他甚至亲自撰写了一些剧本,推动了现代戏曲的奠基。

汉武帝还在京城修建了一座专门用于演艺的场所,称为“乐坛”。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门用于表演戏曲的剧场。

乐坛为古代戏曲演出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也为后来的戏曲艺术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汉乐府与民间音乐传承在汉朝时期,乐府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乐府是古代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融合的产物,它吸收了大量民间音乐元素,在古代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乐府的创作形式多样,包括乐府诗、乐府曲、乐府舞曲等。

其中,乐府诗最为著名,成为汉朝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很多乐府诗描绘了农民、士兵等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乐府文化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古代音乐和舞蹈曲艺的内容,也为后来民间音乐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三、舞蹈曲艺传统的开创者汉朝时期还出现了一批舞蹈曲艺传统的开创者,他们以其独特的才艺和创作风格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1. 杨国忠杨国忠是汉朝时期的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

他精通各种表演艺术,擅长演唱、舞蹈等多种技艺。

他的表演才华和创作才能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杨国忠创作和演绎的《长平颂》等作品被誉为汉朝舞蹈曲艺的经典之作。

2. 陈霸先陈霸先是汉朝时期的舞蹈家和编舞大师。

他在改编传统舞蹈和创作新舞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陈霸先将舞蹈技巧与故事情节相融合,创造了一种新的舞蹈形式。

他的作品《洞房春曲》等被誉为汉代舞蹈曲艺的杰作。

3. 吴骠骑吴骠骑是汉朝时期的曲艺表演艺术家。

汉代舞蹈的特点

汉代舞蹈的特点

汉代舞蹈的特点
汉代舞蹈的特点:
1、艺技相融
在汉代,舞蹈多在音乐、歌舞、杂记等场景中出现,这也导致了当时舞蹈和杂技相结合,在跳舞的时候会通过长袖的舞动表现情感,并加入了在盘和鼓上踏蹈腾跳等杂技动作,让舞蹈更具表演性,将舞蹈的柔韧之美和杂技的力量融为一体。

2、刚柔并济
汉代舞蹈的表现形式多以“刚”为表现风格,十分热烈奔放,这一点在“绣舞”上就有体现,这类舞蹈舞衣较短,袖子尺度也比较短,在表演的时候更注意身姿和腰部动作,舞姿更加豪迈。

3、以悲为美
从汉代辞赋的描写来看看,当时所崇尚的艺术风格是以悲为美,表演歌舞大多十分悲怆,多用来表达一些极为哀伤的感情,例如《西京杂记》中记载:“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

”说的就是歌舞带来的一种悲伤的氛围。

汉代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

汉代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

汉代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舞蹈的一个重要时期。

汉代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廷舞、民间舞、宗教舞等,在艺术形式上继续发展了秦代的特点,同时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汉代舞蹈风格。

汉代宫廷舞是当时最为重要的舞蹈形式之一,其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宫廷舞和园林舞。

宫廷舞主要在宫廷内进行,舞者多为宫廷女子。

宫廷舞以婉约的舞姿和细腻的动作为主,舞蹈形式轻盈优雅,给人一种优美、绚丽的感觉。

园林舞则是在宴会等娱乐活动中进行,多为男女合舞。

园林舞注重舞者间的配合与对称,更加注重舞蹈的整体感和视觉效果。

此外,汉代民间舞也发展得非常繁荣。

由于汉代辽阔的国土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交融,各地的民间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

例如,川峡之间的川剧舞蹈以其独特的身段动作和舞台表现形式被称为"川剧脸谱"。

北方地区的龙、狮子舞蹈则以勇猛威武的舞姿和韵律明快的节奏而著名。

而江南地区的歌舞娱乐形式较为丰富,有水上古丝舞、穿水舞等,舞蹈形式细腻多变,动作流畅,给人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在宗教方面,汉代亦有一些特色的宗教舞蹈。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道教舞。

道教舞通过特定的舞蹈形式和动作,表达对天地自然的崇拜与礼敬。

道教舞蹈注重舞者与自然的融合,舞蹈动作舒展流畅,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此外,佛教舞蹈也在汉代得到了发展,如列车舞、拟姑尸、恶鬼退火舞等。

这些宗教舞蹈形式不仅是对教义的表达,更是一种宗教仪式的载体。

汉代舞蹈的发展受到了其他文化的影响。

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文化的交流也得到了加强,各种舞蹈形式互相影响、融合。

例如,汉代继承了战国时期的琴舞文化,不仅在宫廷舞蹈中广泛运用,也为后来的舞蹈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汉代还吸纳了胡、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中,丰富了舞蹈的形式与内涵。

总而言之,汉代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体现了宫廷舞的婉约和园林舞的整体感,还表现了民间舞蹈的独特风情以及宗教舞蹈的崇拜与仪式感。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技相融:汉代舞蹈经常出现在音乐、歌舞、杂技等表演场景中,将舞蹈的柔韧性和杂技的力量、技巧感相互融合。

2. 刚柔并济:汉代舞蹈以“刚”为主要表现风格,展现出热烈奔放的特点,同时也注重身体的柔韧性,使得舞蹈动作既有力量又不失灵活。

3. 以悲为美:受到汉代文学氛围的影响,汉代舞蹈也呈现出以悲为美的特点。

这种美学倾向使得汉代舞蹈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沉、内敛,给人一种悲壮、神秘的感觉。

4. 神秘奇异:汉代舞蹈中融入了阴阳五行变化的观念以及祥瑞的征兆等思想,使舞蹈具有一种高深莫测、令人神往的魔力。

5. 融合多元文化:汉代舞蹈融合了南方人妖娆、柔美、潇洒的性格特征和北方人忠厚、殷实、平淡的心境,同时还融入了黄老之术、儒教文化等元素,使得舞蹈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6. 磅礴、雄壮的气势:汉代画像石砖上的雕刻形象展现了汉代舞蹈磅礴、雄壮的气势,这种气势使得汉代舞蹈在表演时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体现在艺技相融、刚柔并济、以悲为美、神秘奇异、融合多元文化和磅礴雄壮的气势等多个方面,这些特征为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舞蹈知识点总结大全

汉代舞蹈知识点总结大全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舞蹈艺术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汉代舞蹈知识点的总结。

一、汉代舞蹈背景汉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汉代,舞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宫廷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也是民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在汉代,舞蹈广泛流传于社会各个阶层,对后世的舞蹈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代舞蹈形式1. 宫廷舞蹈汉代宫廷舞蹈是以宫廷为场所,以宫廷宴会、祭祀仪式、宫廷节日等为活动载体的舞蹈形式。

它的舞曲旋律优美,舞姿优雅,表达着宫廷文化的尊贵和华丽。

宫廷舞蹈在汉代宫廷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间舞蹈汉代民间舞蹈是以庙会、喜庆活动、丰收节日等为场所和载体的舞蹈形式。

它的舞曲朴实活泼,舞姿豪放自然,表达着人们对丰收、祈福、庆祝等情感和愿望。

汉代民间舞蹈是汉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汉代舞蹈特点1. 舞蹈服饰汉代舞蹈服饰以华美、大气为特点。

宫廷舞蹈服饰多采用丝绸、金银线等贵重材料,色彩绚丽,款式繁复,体现出汉代宫廷文化的奢华和富丽。

而民间舞蹈服饰朴实大方,多使用棉麻布料,色彩简单明快,体现出汉代民间文化的朴素和真挚。

2. 舞蹈内容汉代舞蹈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宫廷舞蹈表现皇室尊贵、祭祀崇敬等主题,也有民间舞蹈表现丰收喜庆、祈福庆祝等主题。

宫廷舞蹈注重表现舞蹈者的高贵和华丽,以舞姿优美、动作繁复为特点;而民间舞蹈注重表现人们的朴素和真挚,以舞姿豪放、动作简单为特点。

3. 舞蹈形式汉代舞蹈形式多样,有舞曲、舞蹈、舞剧等。

其中舞曲是最为流行的一种形式,它以旋律明快、节奏活泼为特点,适合宫廷和民间舞蹈演出。

而舞蹈则是以舞姿、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蹈形式,它注重形式感和美学效果。

舞剧则是以舞蹈为表现手段,辅以音乐、戏曲等元素,注重叙事性和戏剧性。

1. 传承汉代舞蹈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后世的舞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也为后世舞蹈家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汉唐舞蹈剧目

汉唐舞蹈剧目

汉唐舞蹈剧目1. 引言汉唐舞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

汉唐舞蹈剧目是指以汉唐时期为背景或主题的舞蹈作品。

本文将介绍汉唐舞蹈剧目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详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 起源与发展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舞蹈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宗教仪式、娱乐活动等各个领域。

汉唐舞蹈剧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最早的汉唐舞蹈剧目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和西晋时期。

当时,一些富有创造力和才华出众的艺术家开始将传统民间舞蹈与戏曲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的舞蹈剧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剧目逐渐演变成了独立完整的舞蹈作品,成为汉唐舞蹈剧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代,汉唐舞蹈剧目达到了巅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饶和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被创作出来,并得到广泛传播和演出。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特点汉唐舞蹈剧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精致华美汉唐舞蹈剧目注重造型和服饰的精细处理。

演员们穿着华丽的古装,头上戴着精美的发饰,身上佩戴各种珠宝和装饰品。

他们通过优雅而流畅的动作展示出古代贵族阶层的风采和高贵气质。

同时,舞台布景和灯光效果也非常精致,营造出浓厚的古代氛围。

3.2 富有叙事性汉唐舞蹈剧目通常具有明确的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

通过舞蹈动作、表情和音乐等手段,演员们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和事件发展。

观众可以通过欣赏这些剧目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

3.3 技巧高超汉唐舞蹈剧目对演员的技巧要求非常高。

演员们需要具备优雅的身体姿态、灵活的肢体协调能力以及精准的舞蹈技巧。

他们需要通过复杂而独特的舞步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他们还需要与其他演员进行默契配合,保持整体的舞蹈效果。

4.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4.1 《长恨歌》《长恨歌》是一部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悲剧为主题的舞蹈剧目。

汉代舞蹈知识点总结

汉代舞蹈知识点总结

汉代舞蹈知识点总结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化繁荣,舞蹈艺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代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成为了当时的一种重要文化载体。

在汉代舞蹈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学、音乐等元素,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舞蹈形式和风采。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汉代舞蹈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汉代舞蹈的历史、特点、流派、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代舞蹈的历史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音乐舞蹈成为了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代舞蹈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在汉代的漫长历史长河中,舞蹈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对后世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代舞蹈的特点1. 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在汉代舞蹈中,融合了音乐、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舞蹈艺术与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和繁荣。

汉代舞蹈以其多元的艺术融合和跨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综合性。

2. 丰富的题材内容汉代舞蹈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宫廷生活、农耕生活、战争、祭祀等各个方面。

汉代舞蹈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今人了解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 独特的舞蹈形式汉代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如宫廷舞、民间舞、祭祀舞等等。

其中,宫廷舞在所有舞蹈形式中地位尊崇,舞姿多为优美轻盈、优雅柔美,展现出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典雅。

4. 丰富的表现手法汉代舞蹈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舞蹈者在表演时既有器乐、歌唱、动作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配合,也有衣饰道具、布景等的辅助。

汉代舞蹈以其多元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当时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汉代舞蹈的流派1. 宫廷舞宫廷舞是汉代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流派,它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典雅。

汉代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汉代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汉代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中国的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汉代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代舞蹈不仅是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后来的舞蹈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代舞蹈的重要意义首先体现在它对中国舞蹈发展的影响上。

在汉代,舞蹈开始融入宫廷文化,成为宫廷娱乐的一部分。

汉代舞蹈形式多样,有宫廷舞和民间舞两大类。

宫廷舞以庄严、雍容的舞姿为主,展现了皇室贵族的尊贵和高雅。

民间舞则更贴近百姓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

这种多样性的舞蹈形式为后来的舞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思路。

汉代舞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代舞蹈继承了先秦时期的舞蹈传统,同时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汉代舞蹈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优美的舞姿和动作,注重舞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种风格特点在后来的舞蹈发展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舞蹈在舞蹈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代舞蹈中,舞者开始运用面具、戏服、道具等元素,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形式。

通过面具和戏服的运用,舞者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道具的运用则增添了舞蹈的视觉效果,使舞蹈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创新的舞蹈表现手法,为后来的舞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汉代舞蹈在舞蹈艺术教育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代,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开始被系统地传授和学习。

宫廷舞蹈成为皇室贵族的教育内容,这为后来的舞蹈教育奠定了基础。

汉代舞蹈教育注重舞姿的训练和舞蹈技巧的培养,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舞蹈艺术家。

这些舞蹈家在后来的舞蹈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舞蹈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舞蹈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对中国舞蹈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汉代舞蹈的出现和发展,为后来的舞蹈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思路,同时也为舞蹈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提供了范例。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

汉族有哪些民间舞蹈汉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美的舞姿,向人们展示了汉族人民的生活与情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汉族的著名民间舞蹈,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著名的《扇子舞》。

《扇子舞》是一种充满优雅和灵动的舞蹈,最早出现在汉代。

这种舞蹈以扇子为道具,舞者们手持扇子,展示出舞姿翩翩的风采。

舞蹈动作轻盈飘逸,舞者们时而摇动扇子,时而舞动纤纤玉指,展现了女性柔美的形象。

通过这种舞蹈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女性的婉约之美和内敛之情。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特色舞蹈。

这种舞蹈要求舞者穿着高跷,通过对高跷的稳定掌握和灵活运动来展示舞蹈的魅力。

踩高跷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和节奏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舞蹈既体现了汉族人民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又展示了他们对身体控制的灵巧和敏感。

除了以上提到的舞蹈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著名的民间舞蹈,如《双龙戏珠》、《蜀绣舞》和《葫芦丝舞》等。

《双龙戏珠》是西南地区常见的汉族舞蹈,它展示了两条龙在舞动中交织、腾飞的壮观景象。

而《蜀绣舞》则是以中国川绣为主题的一种舞蹈形式,通过舞者们身上绣着的蜀绣,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华丽之美。

《葫芦丝舞》则是一种以葫芦丝音乐为伴奏的舞蹈形式,通过舞者们的身体动作和音乐的合奏,展示了传统乐器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这些汉族民间舞蹈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汉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也为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这些舞蹈,我们可以感受到汉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崇尚。

在今天,虽然现代舞蹈形式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但汉族的民间舞蹈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并且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婚庆仪式还是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中,这些舞蹈都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感受到汉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艺、技相融,以舞为重我国古代的“乐”是由诗、歌、曲、舞组成,那么究竟以何为骨干?我国古代的舞论强调没有舞就没有整个乐,真正的乐是以舞的存在而完成的。

“乐以舞为主”的观点,深刻积淀着音乐舞蹈起源发展的古老历史.以舞为重是指“舞艺"的分量之“重”,技巧含量之“重”。

汉代的舞蹈将舞蹈的舞艺和杂技的技巧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舞”更复杂、更惊险、更高难,强化了舞蹈本体的审美特性,这是中国舞蹈的一个“质”的飞跃。

汉代的舞蹈多在音乐、歌舞、杂技、角抵幻术等百戏中演出,艺、技相融,以舞为重的特征也正来源于此.代表的作品为《盘鼓舞》,《盘鼓舞》的主要特征是舞蹈与杂技相结合,舞蹈的特征是通过长袖的舞动,舞姿的“进退曲伸”得以体现;杂技的特点是通过在盘和鼓上的踏蹈腾跳得以表现。

“振朱屣于盘樽,奋长袖之飒纚”,“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轩跱”,柔和、飘逸、高雅的舞蹈姿态与矫捷、迅猛、惊险的杂技腾跳相结合,舞蹈的柔韧美与杂技的力度感融为一体,技中有艺,艺中有技,刚柔相济,美感丰富,构成了中原汉代舞蹈艺术的一种重要特征.在艺、技交融的基础上,汉代舞蹈“舞"的语汇和动律也得以丰富和强化,突出地表现在“舞袖”、“舞腰"、“舞足”三个方面。

以袖作舞是汉代舞蹈中常见的舞态,以飞扬的长袖作为舞动的主要手段,为汉代舞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

长袖是舞者手臂的延长,舞者运用手臂的暗力将长袖横向甩过头部,在头顶划成一道弧形,另一臂反方向将长袖从体前甩过髀间,这两袖形成一个弧度很大的“S"形;身体的曲线随舞袖而动,同时形成一个弧度较小的“S”形;两个“S”型套在一起,形成一幅极其优美的造型,这一造型每每出现在中原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中,如郑州新通桥出土的汉画像砖中的长袖舞即典型再现了这一动作造型特征。

代表作为《长袖舞》。

“舞腰”在汉代舞蹈中表现的十分突出。

腰是身躯的中心枢纽,灵活曲折的转动,既牵动上身,又牵动下肢。

汉代舞蹈的艺术形式与特征

汉代舞蹈的艺术形式与特征

汉代舞蹈的艺术形式与特征
汉代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阶段,其艺术形式与特征如下:
1. 宗教性质:汉代舞蹈往往与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相联系,扮演着祈福、驱邪和祭祀神灵的角色。

2. 社交娱乐性质:汉代舞蹈也在社交娱乐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宴会、庙会和娱乐场所等场合进行表演。

3. 周密的编排结构:汉代舞蹈以圆形为基本形状,舞者以圆周运动为主要表现手法。

舞蹈编排讲究整齐规整、节奏明快的动作,多以花果鸟兽为题材。

4. 表演形式多样:汉代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舞剧、群舞、独舞和器乐舞等。

其中鼓舞、鸾舞和乐舞等被视为汉代舞蹈的代表作品。

5. 丰富的服饰和道具:汉代舞蹈的表演时常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服饰和道具,如舞衣、舞裙、头饰、羽毛和扇子等。

这些服饰和道具的运用使舞蹈更加生动、形象。

6. 神态和表情的描绘:汉代舞蹈注重舞蹈演员的神态和表情,在舞蹈中通过肢体和面部表情来表现情感和意境。

总体而言,汉代舞蹈具有宗教性和社交娱乐性的双重特性,以圆形为基本形状,注重节奏明快的动作编排,表演形式多样,且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服饰和道具。

古代中国的舞蹈和舞台艺术有哪些经典作品

古代中国的舞蹈和舞台艺术有哪些经典作品

古代中国的舞蹈和舞台艺术有哪些经典作品知识点:古代中国的舞蹈和舞台艺术经典作品古代中国的舞蹈和舞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经典作品传承至今。

以下是一些古代中国的舞蹈和舞台艺术经典作品:1.汉赋:汉赋是汉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包含了许多描写舞蹈的篇章。

如《上林赋》、《长杨赋》等,这些赋文描绘了宫廷舞蹈的场景和形式,反映了汉代舞蹈的艺术特点。

2.唐代乐舞:唐代是中国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乐舞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经典作品有《大漠孤烟直》、《霓裳羽衣舞》等,其中《霓裳羽衣舞》是杨贵妃主演的舞蹈,以其优美的动作和华丽的服饰著称。

3.宋代杂剧:宋代杂剧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中包含了许多舞蹈元素。

经典作品有《白蛇传》、《南柯记》等,这些杂剧中的舞蹈表演形式多样,丰富了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

4.明清戏曲: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的成熟阶段,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舞蹈元素。

经典作品有京剧、昆曲等,这些戏曲中的舞蹈表演精美,如京剧中的《贵妃醉酒》、《梨园春》等,昆曲中的《牡丹亭》、《长生殿》等。

5.民间舞蹈:中国古代民间舞蹈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茉莉花》、《跑旱船》等,这些舞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表现了民间生活的喜悦和祈福。

6.宫廷舞蹈:宫廷舞蹈是古代中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十六罗汉舞》、《八卦阵舞》等,这些舞蹈在宫廷中表演,以其精美的动作和严格的仪态展现了皇室的尊贵和威严。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舞蹈和舞台艺术经典作品丰富多样,展现了古代中国舞蹈艺术的繁荣和魅力。

习题及方法:1.习题:汉赋中哪篇作品描绘了舞蹈场景?解题方法:回顾汉代著名赋文,查找其中描述舞蹈场景的篇章。

答案:《上林赋》2.习题:唐代乐舞中,哪部作品以杨贵妃主演而著名?解题方法:回顾唐代乐舞作品,找出与杨贵妃相关的舞蹈。

答案:《霓裳羽衣舞》3.习题:宋代杂剧中,哪部作品包含了丰富的舞蹈元素?解题方法:回顾宋代杂剧作品,分析其中舞蹈元素的存在。

答案:《白蛇传》4.习题:明清戏曲中,哪部京剧作品包含了舞蹈表演?解题方法:回顾京剧作品,找出包含舞蹈表演的剧目。

中国汉代舞蹈概论

中国汉代舞蹈概论

中国汉代舞蹈概论
中国汉代舞蹈是指中国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时
期的舞蹈形式和风格。

汉代舞蹈受到古代舞蹈的影响,继承了先秦时期的舞蹈传统。

汉代舞蹈以宫廷舞和民间舞为主要两个方面。

宫廷舞主要是专门为皇帝、皇后等贵族阶层表演的舞蹈,显得庄重优雅。

而民间舞主要是为普通民众表演的舞蹈,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汉代舞蹈的特点是舞姿端庄、舞步细致、舞态优美。

舞蹈的动作注重外形美和形态美,锻炼舞者的身体灵活性和平衡感。

在舞蹈音乐方面,汉代舞蹈常常伴随着齐声歌唱或乐器演奏。

舞蹈的表演场合多种多样,包括宫廷仪式、宴会、农民节日等等。

汉代舞蹈在后世舞蹈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它保留了古代舞蹈的一些传统元素,并为后来的舞蹈艺术提供了基础。

同时,汉代舞蹈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入了一些外来元素,为中国舞蹈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汉代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细腻的舞步和丰富的表演形式,成为古代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后来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舞蹈音乐艺术

汉代舞蹈音乐艺术

汉代舞蹈音乐艺术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其文化和艺术成就也十分显著。

特别是汉代舞蹈音乐艺术,不仅道出了当时最真实的生活,还深刻反映了汉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为大家详细解析汉代舞蹈音乐艺术。

一、汉代舞蹈的历史背景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稳定的时期,这也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汉代舞蹈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由于当时的战争和争夺,许多无主的艺术和文化资源从其他国家进入中国,也就整合了更多多元化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使得汉代舞蹈音乐更加多彩。

二、汉代舞蹈的表演特点汉代舞蹈的表演特点是动作生动、形态优美,更加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在音乐的基础上,舞蹈既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又突出展示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例如《红拂夜奔》中,舞者通过丰富的身体语言和肢体表现,将红拂情感中的愤怒、悲痛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汉代音乐的分类汉代音乐在曲式上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分别对应着五行。

同时,在宗教和民间活动中,还有一些特有的乐器,如钟鼓、铃、磬、箫、琴等。

其中,汉代流行的乐器以笛子、琵琶居多,它们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作为伴奏乐器。

四、汉代音乐的传承汉代音乐的传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从祭祀、宫廷中的官方乐队传承下来的正式音乐;二是从百姓、民间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

在正式音乐中,由于当时剧场文化不发达,所以很多宫廷乐器都是在庙会、祭祀等场合展示。

而在民间音乐中,则更注重舞蹈的精髓和流传。

五、汉代舞蹈的流派汉代舞蹈的流派丰富多彩,形成了多个派别和表现风格。

如明传世唯一流传下来的《白牡丹》就属于行云流水轻盈的飘逸派,而动作简洁鲜明的掩口双舞则既清新又饱满,在集美观赏、赞颂于一体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爱情的崇尚。

六、汉代舞蹈音乐的影响与价值汉代舞蹈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尤其对于我国舞蹈音乐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舞蹈音乐艺术的创作中,我们可以引用、借鉴汉代音乐的元素,注入新的思维和表现方式,发掘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汉代舞蹈艺术
汉代统治时期,为了适应封建统一国家的需要,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并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在其政治、经济稳定的社会背景下,乐舞艺术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尤其是表演性的女乐歌舞。

两汉的乐舞融汇了各民族民间乐舞的内容和表演技巧,舞蹈艺术水平大为提高,构成了我国乐舞历史发展的新高峰。

汉代是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它表现在舞蹈活动的普遍兴盛,乐舞百戏等表演艺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舞蹈和舞人;西域乐舞杂技幻术和边疆少数民族舞蹈的传入,以及乐府在汇集民间乐舞中的重要作用等等。

然而汉画像砖石是最能反映汉代舞蹈形象的珍贵史料,它向我们展示了汉代舞蹈的百态风貌。

由于汉代舞蹈经常与“百戏”中的其他节目掺杂或相间演出,偏重技巧表演的杂技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舞蹈的发展。

汉代舞蹈具有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

同时汉代充分利用舞具、舞服,抒发感情、加强美感,成为我国传统舞蹈的特色之一。

汉代舞蹈具有技艺结合、
技艺并重的特点,“女乐”也不例外。

这一特点,至今仍保存在我国的许多传统舞蹈中,成为中国舞蹈的特色之一。

南阳出土的汉化像石中,有两个“女乐”舞人在四乐人的伴奏下,并列齐折腰,舞人脚下还有四个圆形状物,可能是盘和鼓。

这证明了汉代表现腰功的折腰动作,是《盘鼓舞》中的重要技巧。

又如戚夫人的“翘袖折腰之舞”,所谓“翘袖折腰之舞”,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题动作的艺术舞蹈,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

从汉画像石所见舞姿,多为舞袖、折腰,可见这是当时常用的舞蹈动作。

山东画像石有一乐舞图,一人仰面,深下腰,另一人倾身面向折腰者,挥袖而舞。

两人姿态各异,却彼此呼应协调。

山东安丘汉画像石中,有好几幅细腰长裙,盛装打扮的人物形象,他们手执长巾,缭绕空际,那圈纹、波纹的流动线条,显示了舞巾的动态。

浙江海宁出土的汉画像石中,那越身腾空的舞巾者,舞姿奔放而优美;脚下有盘,似在表演“盘舞”时同时舞巾。

再现了《巾舞》的形态样貌。

汉画像石中,有很多长裙曳地,微曲身,举袖回头或扬袖叉腰,款款而舞的形象。

这是更富于抒情性的《袖舞》。

在四川彭县出土的汉画像石和江苏扬州出土的玉雕舞人,屡见这类舞蹈形象。

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舞袖》形象,或男女对舞,女子双人舞,或独舞,有的表情柔婉妩媚,有的风格健朗明快。

双人舞往往用两个不同的舞姿,相互呼应,构成一致协调美丽的画面。

各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建鼓舞》的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鼓舞》舞姿多为男子,江苏沛县出土的汉画像石上也有女子建鼓舞的形象。

这种一面击建鼓,一面舞蹈的形式,是汉代最富于粗犷豪放之美的舞蹈之一。

此外,汉代“百戏”中的舞蹈,主要表现鱼龙变化的形态状貌,鱼龙之舞的形象见于山
东安县汉画像石的“百戏图”,下方刻有龙舞,有羽人戏龙、龙口衔鱼;上方刻爬杆、弄丸、弄剑、巾舞。

山东沂南汉画像石“百戏图”中也刻有鱼龙之舞,旁有建鼓、鼓等乐器伴奏。

西汉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繁荣,财富积累为统治阶级的奢靡享乐提供了条件,皇帝及贵族均迷恋于女乐歌舞,汉代女乐歌舞普遍兴盛,遍布皇室及贵族家中。

汉代的女乐,有三:一种是“倡”,是具有奴隶职业身份的伎人;另一种是“舞姬”,是官僚豪门家中的善舞者:还有一种是“歌舞者”,介乎“倡”“姬”二者之间的歌舞专业艺人。

三者的身份虽有不同,但是他们的身份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汉代的女乐主要集中在皇帝及官宦之家,她们的舞蹈特点主要是以手、袖为容,舞姿风格是细腰曲折,长袖飘飞,体态轻盈,动作豪放。

下以具体的舞名分类,以其汉画像砖石中的舞姿造型、动作等加以分析汉代女乐歌舞的动作特征。

山东汉画像石的鼓舞画面中,舞人双脚踏在鼓上仰面折腰的舞姿,正是《盘鼓舞》。

而《盘鼓舞》中表现腰功的折腰动作,是其重要技巧。

山东嘉祥汉画像石上刻绘得生动:地上排列着五面鼓,一舞人穿着宽长袖舞衣俯身鼓上,双膝,双脚趾和一手均触及鼓面,一手反扬舞袖扭头仰视;前后两人跪地,面向舞者,各人左手均持鼓槌,扬臂飞舞,似正与舞者配合表演,相机击鼓。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好《盘鼓舞》俑,舞者着红衣白裙举袖展臂,似正跃身盘上舞蹈。

四川出土东汉石刻有踏盘鼓舞人,一人弓身张臂,双足并与鼓上。

一人双脚踏双鼓,展臂回头而舞。

舞姿造型新颖。

以上的这些舞蹈形象,清楚地显示了当时汉代舞蹈重视技巧的艺术特点。

四川羊子山出土的汉代乐舞百戏画像砖,其中有一舞巾少女,形象生动。

山东临淄汉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中,也有《巾舞》场面,且与踏鼓相结合。

山东安丘汉画像石中,有一挥舞长巾的男舞者,他身穿宽袖紧口袍,束腰;一脚踏鼓,作登弓步状;奋力挥动双臂,舞姿矫捷雄健。

巾越长,要求舞者的臂力、技巧越高。

有好几幅细腰长裙,盛装打扮的人物形象,他们手执长巾,缭绕空际,那圈纹、波纹的流动线条,显示了舞巾的动态。

可见汉代舞巾的技艺水平是相当高的。

浙江海宁出土的汉画像石中,那越身腾空的舞巾者,舞姿奔放而优美;脚下有盘,似在表演“盘舞”时同时舞巾。

再现了《巾舞》的形态样貌。

《巾舞》最突出的特点当然是《舞巾》。

舞者运用手臂,手腕力量的大小变化,带动长巾在空中飘荡,舞出变幻莫测的各式稠花,达到舞者反用双臂或双袖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汉画像石中,有很多长裙曳地,微曲身,举袖回头或扬袖叉腰,款款而舞的形象。

这是更富于抒情性的《袖舞》。

在四川彭县出土的汉画像石和江苏扬州出土的玉雕舞人,屡见这类舞蹈形象。

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舞袖》形象,或男女对舞,女子双人舞,或独舞,有的表情柔婉妩媚,有的风格健朗明快。

双人舞往往用两个不同的舞姿,相互呼应,构成一致协调美丽的画面。

它们表现了“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
“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裙似飞鸾,袖如回雪”的舞容舞态。

汉画像砖中呈现的舞蹈,大都手持舞具,并以舞具作为该舞蹈的名称。

可见,执舞具而舞,并以舞具为舞名,是我国传统舞蹈特色之一。

远古传说中的《干戚舞》,是由舞者所执干、戚而得名。

周代教育贵族子弟的《六小舞》,如《帔舞》、《羽舞》、《旄舞》、《干舞》等,也是以舞具名为舞名。

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尚广为流传的《长绸舞》、《花鼓舞》等,都是
以舞具名、乐器名为舞名的传统舞蹈。

‘《盘鼓舞》、《巾舞》、《袖舞》、《建鼓舞》等等,都是汉代充分利用舞具、舞服,创造的各具特色的舞蹈语汇,舞蹈技巧和舞蹈形象的优秀作品。

运用舞具、舞服,抒发情感、加强美感、深化感染力,是我国传统舞蹈的特色之一。

这一特色,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已经形成了。

大量汉画像砖中保存的各种丰富的舞蹈形象,大多是气势昂扬、雄健有力,充满勃勃生机。

其舞姿风格,则多与汉民族的古典戏曲、传统武术和民间舞蹈相融合。

如与现今常用舞姿动作相近的“起码蹲裆式”、“弓箭步”、“射燕”、“顺风旗”等,在汉画像砖石上屡见不鲜。

从汉画像砖所体现出的艺术特征中,能充分说明了我国舞蹈文化传统的悠久历史。

汉代正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是一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时代。

这种时代精神,比较明显的反映在女乐舞蹈表演艺术中。

大量汉画像砖中保存的各种丰富的舞蹈形象,大多是气势昂扬、雄健有力,充满勃勃生机。

其舞姿风格,则多与汉民族的古典戏曲、传统武术和民间舞蹈相融合。

如与现今常用舞姿动作相近的“骑马蹲裆式”、“弓箭步”、“射燕”、“顺风旗”等,在汉画像砖石上屡见不鲜。

充分说明了我国舞蹈文化传统的悠久历史。

汉代的女乐舞蹈,发展独立的舞蹈艺术,使舞蹈不但在艺术技巧上有很大提高,在抒发人物内心情感、表现诗般的意境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汉代在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被誉为第二个集大成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