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小知识

火花塞小知识
火花塞小知识

火花塞分类及优缺点

火花塞分为电阻型火花塞和非电阻型火花塞两种。一般小方火花塞都是带阻值,电喷发动机应使用带阻值的,否则干扰其电脑使用,好车一般都用带阻值的;一般大方火花塞都是不带阻值,不带阻值的应用于化油器车,单也有带阻值。

F6RTC中的R指带阻值的,博世W代表大方,F代表小方;而国产正相反。

1、电阻型火花塞

非电阻型火花塞在发动机高压点火时,其点火回路中所发射出的无线电波会对通讯电波造成干扰,特别是应用了电脑监控引擎技术,配备了DVD、AM/FM、电话和GPS系统等装置的高档车,这些干扰会对发动机产生某些影响,比如怠速不稳,高速时不跳火或某些转速范围内动力下降或异常燃烧,也会对其它装置和环境起干扰作用,国家已对这种干扰作出了限制规定。电阻型火花塞具有抑制这些电磁干扰的功能,因此,我们强力推荐使用AGA电阻型火花塞,使你的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

2、铂金火花塞

铂金火花塞,即中心电极端面焊接有直径小于1mm的铂金丝,有时侧电极也焊有铂金属(称双铂金)。铂金属能使火花塞的各种性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a 提高了点火可靠性。由于中心电极变细,其加热中心电极所耗热量少,火焰

核易于扩散。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能得到更多一些点火能量,燃烧更加充分。

b 提高点火性能。由于中心电极发火端变细容易集聚较多的电能,尖端放电更

易击穿火花间隙。铂金电极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铂金属具有较低的电子发射势垒(electron escape barrier),即在同样大小的放电间隙和电极尺寸的条件下,击穿铂金电极间隙所要求的电压较低。汽油机在起动和急加速运转时,点火线圈产生的二次电压较低,若采用铂金火花塞,它的铂电极仁能够跳出稳定的火花,保证汽油机有良好的起动性、怠速稳定性和急加速性,这表明在冷机至正常工作转速运转时,铂金火花塞有着良好的点火性能。

c 容易稳定在自净燃烧和炽热燃烧之间的最佳温度范围内。由于中心电极变

细,就能保持电极较高的温度。提高热范围的下限,比较容易控制在500~800℃之间。这一温度,也就是火花塞的最佳工作温度。

d 优良的耐久性。由于铂金的熔点高(熔化温度可达到1800℃,耐氧化性和耐

烧蚀性良好,能较好地承受燃气和残渣的化学腐蚀,并能长时间保持初始火花间隙,从而延长了火花塞的使用寿命,是一般普通型火花塞寿命的5倍,双铂金火花塞平均寿命能达到16万公里。

3、铱金火花塞

铱金火花塞除了上述铂金火花塞特点外,铱金的熔点更高达2447℃,因此其耐氧化性和耐烧蚀更强。

AGA铱金火花塞,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各种铱金比例的产品,从10%比例开始。

沿面跳火火花塞的优越性:

(1)绝缘体裙部更多的暴露在燃烧气体中,吸收较多的热量,在低速、低负荷运转时有较高的工作温度。避免油污积碳;在高速、高负荷情况下,

暴露情况相同。但此时汽缸内气体流动也较强烈,高温度提高不多,有

效地扩大了热值的适应范围。

(2)放电距离长,电极的"消焰作用"大大降低,电感放电持续时间长,所

产的火焰具有高能量。且处于电极间的混合气绝对量大,点燃这一部分可燃混合气体所产生的热量,大大超过向周围混合气体散发的热量,使火焰得以迅速传播。具有优良的着火性。并使混合气体燃烧完全,有害活性气体的排放量低,可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然油经济性和运转性能指标。

(3)由于沿面跳火,电火花将绝缘体放电的表面的油污积碳烧尽,避免电极之间的跨连,也避免了空气间隙跳火火花塞容易产生的绝缘体和壳体之间因附着燃烧沉积物导致电流泄漏而不跳火的现象,在怠速工况下,跳火可靠性仍然得以保证。

(4)由于中心电极处与外露长度缩短,大大减少烧蚀,特别在持续高速、高负荷、大排量的工况下,一般的三侧极火花塞中心电极因外露长度太长,极易烧蚀,沿面跳火避免了这个缺陷。

因此,这种火花塞可适用于高热值燃料、高压缩比、大功率的发动机。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二、试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答:(一)基本内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核心观点:自然界绝对不变。在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处于搜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形成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二)局限性:它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不是把自然界看作是运动的,而是看作静止的;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不是看作活的,而是看作死的。这种观点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所以,恩格斯指出:“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了古希腊,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低于古希腊。” (三)进步性: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则又可以看到形而上学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1、形而上学自然观在反对宗教神学、解放人类思想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认,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从细节上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自然界内部,取得了一大批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它所倡导的实践、观察、实验、归纳、分析、演绎等方法以及数学、力学的方法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创立提供了准备和前提。从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过程)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说,作为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含义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是实用的、有效的。 形而上学自然观本身是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它的形成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它对近代、现代人类科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基于动力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基于动力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综述 摘要:结构损伤识别问题是桥梁健康监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众多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中,基于动力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凭借其一系列独特的优点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的热点。该研究能适合工程实际应用,并且损伤识别结果可靠准确,该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较为成熟的结构损伤动力特性识别方法。 关键词:损伤识别;健康检测;动力特性 Research on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Dynamic Abstract: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is the basis and important part of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 and i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bridge.Among the numerous methods of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the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 is becoming a hot spot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This study can be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and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result is reliable and accurate,the method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Some mature methods of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Damage identification;Health detection;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0 引言 结构损伤识别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对损伤的诊断和修复,它更积极的意义 在于使人们重新认识结构的特征,并指导设计人员对以后的类似结构进行修改和 重新设计。在工程上,大部分结构损伤的产生都是由于长期外界因素的作用而累 积形成的疲劳失效。损伤的位置可能是受影响最剧烈的位置,可能是自身的材料 缺陷导致,也可能是结构设计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些因素往往是结构设计中没有 考虑到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损伤识别的结果可被用于探寻结构中较刚度和强 度薄弱的区域,对结构的后续设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此外,我国正处于社会 建设的全面发展时期,大批原有的工程结构需要进行损伤评估。对于轻微损伤的 结构,进行及时的补救,使之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对于严重损伤的结构,进行 二次再利用,发挥其仍有的价值。这与现如今提出的绿色、节能、低碳的可持续 发展战略也是相适应的。因此,损伤识别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实验科学,同时对现 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完整意义上的结构损伤识别包含以下四个任务:(1)判断结构是否存在损伤。 通常需要对结构进行长期的监测,或者事先获得该结构健康状态下的损伤评判指 标;(2)损伤的定位。在确定结构发生损伤后,采用损伤定位指标来确定损伤发 生的具体位置;(3)损伤的程度分析。该问题可以分为相对损伤程度和绝对损伤

形而上学的两种定义

形而上学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位移)。 两种意思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

查出《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下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下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这就是你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因为,我们可以想,当我们用自

界的本质(理性主义),有人主张必须通过直观经验去把握(经验主义)。这个就是“认识论”,广义上的形而上学,应该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 广义上说,研究超越感性经验存在的学问,都可以叫做形而上学。而开头给出的形而上学的定义,指的就是这个。“实在”指的是事物被现象掩盖了的本质(其实没有不被掩盖的本质,这种说法本来就欠妥,此处这么用乃是便于理解),人们通过一个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但是人类的认识是发展的,许多过去认识到的“实在”被新的科学发现证明也只是现象,因此人们必须思考,一个事物存不存在终极的实在。有认为存在终极实在的,即世界的原理事先已有定论的;也有认为认识是不断发展,不存在终极实在的。此外,如果存在终极实在,人类能不能掌握这个终极实在也是一个问题。如果掌握了,就等于掌握了宇宙根本规律,算命等就具有了科学性。 因此,简而言之,大概可以这样认为,形而上学就是研究本质的学问。它是高于物理学的,物理学研究现象及规律,而形而上学研究其存在及实质。 在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著作里,“形而上学”,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先说个古老的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传统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是即是,非即非,所以,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是先有鸡,就是先有蛋。然而,这种思维方式在这里陷入了窘迫之境:如果先有鸡,那么这只鸡是怎么孵出来的呢?如果先有蛋,那么这个蛋是怎么生出来的呢?从而陷入了无穷的循环之中。 科学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鸡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鸡,意为鸡不一定从来都是孵化出来的;蛋,也不是从来就是这样的蛋,也不一定从来都是鸡生出来的。而是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这样的形态的。这就跳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完成了一个“对立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因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鸡和蛋是进化而来的这只是依据,并非问题的答案,题目要求是分先后,也就是时间顺序。如果解决问题找不到答案,就可以弄一种模棱两可的说法,然后以之为真理的话,那么世界上所有的无赖都是先知了。 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鸡和蛋作为一种存在,鸡生蛋,蛋成鸡,交替出现这是一种存在形式。在时间轴上,鸡和蛋的形态一直在变化,如果把当今存在的鸡和蛋的形态作为标准,则

马克思 如何看待形而上学

在当代的哲学环境中为形而上学正名显得不但不合时宜,而且显得困难重重。这主要是由于从近代哲学开始的对形而上学的据斥和科学主义的滥觞所形成的对形而上学问题理 解的混乱。虽然形而上学在历史上多次受到批判,但是,从来也没有象当代这样对待形而上学---无论中外哲学都对形而上学形成了严厉的批判和据斥。可以说,形而上学被康德在他的古典阶段证明了是一种科学的形式而后被黑格尔完善为古典形式的形而上学大成以后,形而上学的哲学前途被人类的意志取消了,形而上学的前途被科学的前途所取代。但是,正象我们看到的科学在当代所经历的那样,当科学本身的形而上学本质逐渐暴露出来,对科学的本体论反思发现它的形而上学的特征以后,以至于它的发展及其需要形而上学的哲学的支持时,形而上学的哲学复兴将是一种历史的和理性的必然。 之所以形而上学在哲学中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在哲学中,“存在”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是所有哲学都在回答却始终存在的问题。随着理性的进步,应该认为存在问题是哲学应回答的最大的哲学问题。“存在”究竟怎样存在,或者说应当怎样存在是我们的当代的哲学要回答的。人类的知性能否认识存在,以及认识的存在是否就是存在的自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的过程构成形而上学的问题。我们所熟悉的西方哲学的形式化的形而上学在证明着存在的形式化,以形式作为把握存在的方法---从存在到存在形式的思维形式构成的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方法不能引导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存在之为存在的问题时---当存 在的形式出现了形式化的困难之后,当代的哲学必须首先对存在何以为存在的问题给予回答。 但是,我们在回答存在问题之前,首先要考查主体自身的存在,这一作为人的主体性存在的形式问题,由于人类对自己的存在---形式的自在从来都没有被怀疑过,这就引起我的怀疑,这一问题就是:人怎样证明自身的存在。我的研究发现,西方哲学除了把人的存在作出 形式化的证明之外,即人具备的时空形式和人以自身的时空形式所进行的思维以外,没有对存在和存在的形式化给出更为可靠的证明,由此,我提出的进一步的问题就是,人类怎样证

火花塞拆装教案

重Array庆 工 商 学 校 科 目教案 2015年———2016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School)重庆工商学校 学科(Subject)电控发动机维修 年级(Grade)二年级 备课教师(Teacher)罗彪 重庆工商学校制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引入新授实训演示讲解分组 环视一周,检查出缺席及设备情况。 回顾上次课点火线圈的作用以及每条线的作 用。 火花塞的检测与更换 新课引入 教师创设情景 车主:我的汽车出现起动后自动熄火,熄 火后不能起动,熄火前动力不足,提速无力 等症状。 师傅:那您讲讲,是什么行驶多少里程了, 有没有按时保养? 车主:我的车大约行驶3万公里,我都按 时保养了的啊。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师傅:嗯,那我检查一下吧。 提问 1.到底故障的原因是什么? 故障出在发动机的机体上 故障出在油路上 故障出在气路上 故障出在火花塞上 新课授予 一、火花塞的作用 汽油发动机是通过燃料和混合气体的适时燃 烧使之产生动力,但是作为燃料的汽油即使处于高 师生互致问 候。 学生回忆上次 课的内容,回 答教师所提出 的问题 教师叙述故障 学生领会对话 意图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 学生回忆 教师讲解 学生回忆 教师图片展示 学生观看学习 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 师 进行巡回指 1分 1分 2分 3分 2分 2分 2分 10 分 50 分 8分 2分 10 分

练习温环境下也很难自燃,要想使其适时燃烧有必要用 “火”来点燃。 这里说的火花点火便是“火花塞”的作用。发动机 整体性能的好坏完全是取决于火花塞闪出火花的 良否来决定的。我们往往把发动机比作为“汽车的 心脏”,但是更能把火花塞比作为“发动机的心 脏”。 介绍火花塞常见的故障现象 1、积碳严重 2、机油沉积 3、铅沉积 4、粉尘状沉积 5、温度过高 6、间隙异常 实训部分 一:工具的准备与检测 确认工具车、一字起子、指针式扭力扳手、万用 表、抹布等工具准备齐全。 二:安全确认 确认点火开关off、档位P或N、手刹拉起、排 气管连接、打开发动机舱盖并记录。 三:讲解操作步骤 1、圈插头(先解锁卡子在拔下插头;正确放置点火 线圈)用一字起子翘起点火线圈(翘点火线圈头 导,及时指出 并纠正学生操 作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及错 误。 教师总结,学 生跟教师共同 复述一遍课堂 所学知识。 教师Ppt展示 作业 学生记录作业 学生打扫卫生

损伤识别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综述 摘要:首先阐述了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在桥梁结构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用于桥梁结构的各种损伤识别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损伤识别,桥梁结构,神经网络,曲率模态 引言 桥梁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损伤,导致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的降低,甚至会导致桥梁的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性,需要及时的发现桥梁结构存在的损伤情况。目前,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 国内外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 损伤识别最早用在航天及机械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健康监测引起普遍关注的同时被应用在桥梁领域。鉴于桥梁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及结构特性的随机性,桥梁的损伤识别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准则参考,实际的应用也较少,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 自70年代以来,随着振动测试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广泛开展了应用振动技术对机器设备与工程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和监测的研究。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利用振动模态分析理论进行结构损伤识别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识别方法。早期,主要是以Vandiver和Begg[9]等的研究工作为基础,根据模态频率的变化来探测桥梁结构的损伤。Spyrakos[5]进行了一系列的桥梁模型试验,分别测试了模型梁在不同类型、位置和程度损伤条件下的低频自振特性,发现一定水平的损伤与结构动态特性有确定的相关性,但是仅用频率改变作为结构损伤因子是不充分的。Aktan等则从结构静力柔度阵出发,根据桥梁载重汽车静力测试结果,通过对比观测模态柔度和静力测试柔度,评估了模态柔度作为损伤指针的可靠性。除了这些较为零星的工作以外,美国通过I-40桥梁项目和Alamosa峡谷项目,对桥粱健康诊断中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振型关于结构损伤识别伤较为敏感。Stubbs等[8]也对I-40桥进行了损伤识别的研究,利用振型曲率计算了结构局部应变能,通过应变能的改变来识别桥梁的损伤。这种算法能在未知结构材料特性的条件下,进行结构损伤定位。Farrar和Jauregui仍然以I-40桥为研究对象,认为振型数据对损伤定位和定量的研究更加有用。同时,运用神经网络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也被推广到桥梁工程中。1997年worden用神经网络作为自联想器来对结构进行异常检测,并提出了自联想器的形成、异常指标、模式识别的特征及学习方法。 国内对结构损伤识别问题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关于结构损伤识别,袁万城等[10]将其分为模型修正法和指纹分析法两大类。模型修正法主要用试验结构的振动反应记录与原先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利用直接或间接测知的模态参数、加速度时程记录、频率响应函数等,通过条件优化约束,不断地修正模型中的刚度分布,从而得到结构刚度变化的信息,实现结构的损伤判别与定位。秦权等以香港青马大桥为背景,对桥梁健康监测中的模态识别、损伤识别、传感器优化布置和误差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青马大桥健康诊断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损伤识别是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结构模态参数(固

火花塞拆装教案

火花塞拆装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重庆工商学校科目教案2015年———2016年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School)重庆工商学校 学科(Subject)电控发动机维修 年级(Grade)二年级 备课教师(Teacher)罗彪 重庆工商学校制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引入新授实 训 演 示 讲 解 分组练习环视一周,检查出缺席及设备情况。 回顾上次课点火线圈的作用以及每条线的作用。 火花塞的检测与更换 新课引入 教师创设情景 车主:我的汽车出现起动后自动熄火,熄火后不能 起动,熄火前动力不足,提速无力等症状。 师傅:那您讲讲,是什么行驶多少里程了,有没有 按时保养 车主:我的车大约行驶3万公里,我都按时保养了 的啊。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师傅:嗯,那我检查一下吧。 提问 1.到底故障的原因是什么 故障出在发动机的机体上 故障出在油路上 故障出在气路上 故障出在火花塞上 新课授予 一、火花塞的作用 汽油发动机是通过燃料和混合气体的适时燃烧使之产生 动力,但是作为燃料的汽油即使处于高温环境下也很难自燃, 要想使其适时燃烧有必要用“火”来点燃。 这里说的火花点火便是“火花塞”的作用。发动机整体性能的好 坏完全是取决于火花塞闪出火花的良否来决定的。我们往往把 发动机比作为“汽车的心脏”,但是更能把火花塞比作为“发动 机的心脏”。 介绍火花塞常见的故障现象 ◆1、积碳严重 ◆2、机油沉积 ◆3、铅沉积 ◆4、粉尘状沉积 ◆5、温度过高 ◆6、间隙异常 实训部分 一:工具的准备与检测 确认工具车、一字起子、指针式扭力扳手、万用表、抹布等 工具准备齐全。 二:安全确认 确认点火开关off、档位P或N、手刹拉起、排气管连接、 打开发动机舱盖并记录。 三:讲解操作步骤 1、圈插头(先解锁卡子在拔下插头;正确放置点火线圈)用 一字起子翘起点火线圈(翘点火线圈头部实心位置) 2、拆卸点火线(先解锁卡子在拆卸) 3、确保火花塞附近无异物(讲解有异物可能掉进气缸损坏发 动机) 4、确认火花塞套筒型号组装工具(讲解工具组装的要点、火 师生互致问候。 学生回忆上次课 的内容,回答教 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叙述故障 学生领会对话意 图 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 学生回忆 教师讲解 学生回忆 教师图片展示 学生观看学习 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 进行巡回指导, 及时指出并纠正 学生操作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及错 误。 教师总结,学生 跟教师共同复述 一遍课堂所学知 识。 教师Ppt展示作 业 学生记录作业 学生打扫卫生 1分 1分 2分 3分 2分 2分 2分 10分 50分 8分 2分 10分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36596199.html,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综述 作者:贾明晓连鑫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11期 摘要:我国的地貌丰富,为满足交通需求,大批跨河桥梁和高架桥应运而生,而随之到来的桥梁结构损伤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在交通量大且运营压力大的今天,桥梁经常超载运营,再加之各种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使得桥梁结构疲劳损伤日趋严重。出现这些问题,首先要对桥梁工作状态,损伤程度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然后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国内外学者们提出许多关于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桥梁检测技术的综合叙述,阐明了桥梁检测的主要项目。从而系统梳理桥梁检测技术知识和提高桥梁损伤识别的有效性。 关键词:桥梁检测;损伤识别;识别方法 Abstract:China is rich in landscape, to meet the traffic demand, a large bridge across a river and viaduc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and then come the bridge structure damage problem also gradually attention. In today's traffic flow and operation pressure big, Bridges often overload operation, plus all sorts of unpredictable natural disaster, the bridge structure fatigue damag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the face of these problems, first of all to work state of the bridge,the damage degree and safety assessment,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fter year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put forward a variety of structural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bridge detection technology, illustrates the main bridge detection project. Furthermore, combing the knowledge of bridg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bridge damage identification. Keywords:bridge detection;damage identification;identifying methods 桥梁是满足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但桥梁结构在长期超载运营中肯定会出现损伤以及安全隐患[1]。想要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就必须不时的对桥梁 进行整体检测,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结构的损伤识别[2]。桥梁检测能准确地检查诊断出 桥梁内部的各种损伤[3] (如裂纹、磨耗和钢筋锈蚀等),对裂缝及其他损伤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从而能更好的保护桥梁结构。 一、传统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内外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开发了多种损伤检测方法[4]。主要有 半损检测和无损检测两种。由于需要修复的桥梁一般在役,用于桥梁结构检测的主要是无损伤的识别方法,无损伤的识别方法包括结构局部识别方法和结构整体识别方法。而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根据是否反演又分为模型修正法和动力指纹法。此外,自计算机技术发展以来人工神经元

损伤识别的方法

Wavelet packet based damage identi?cation of beam structures Jian-Gang Han a ,Wei-Xin Ren a,b,* ,Zeng-Shou Sun a a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b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75,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Received 1August 2004;received in revised form 6April 2005 Available online 8June 2005 Abstract Most of vibration-based damage detection methods require the modal properties that are obtained from measured sig-nals through the system identi?cation techniques.However,the modal properties such as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 are not such a good sensitive indication of structural damage.The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 (WPT)is a mathemat-ical tool that has a special advantage over the tradi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in analyzing non-stationary signals.It adopts redundant basis functions and hence can provide an arbitrary time-frequency resolution.In this study,a damage detection index called wavelet packet energy rate index (WPERI),is proposed for the damage detection of beam structures.The mea-sured dynamic signals are decomposed into the wavelet packet components and the wavelet energy rate index is computed to indicate the structural damage.The proposed damage identi?cation method is ?rstly illustrated with a simulated simply supported beam and the identi?ed damage is satisfactory with assumed damage.Afterward,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tested steel beams with three damage scenarios in the laboratory.Despite the noise is present for real measurement data,the identi?ed damage pattern is comparable with the tests.Both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WPT-based energy rate index is a good candidate index that is sensitive to structural local damage.ó2005Elsevier Ltd.All rights reserved. Keywords:Damage detection;Wavelet packet transform;Energy rate index;Beam;Dynamic measurement;Signal process 1.Introduction During the service of beam structures such as large-scale frames,long-span bridges and high-rise build-ings,local damage of their key positions may continually accumulate,and ?nally results in sudden failure of 0020-7683/$-see front matter ó2005Elsevier Ltd.All rights reserved.doi:10.1016/j.ijsolstr.2005.04.031 * Corresponding author.Address: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Fuzhou University,523Gongye Road,Fujian Province,Fuzhou 350002,China.Tel.:+8659187892454;fax:+8659183737442.E-mail address:ren@https://www.360docs.net/doc/936596199.html, (W.-X.Ren).URL:https://www.360docs.net/doc/936596199.html, (W.-X. Re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42(2005) 6610–6627 https://www.360docs.net/doc/936596199.html,/locate/ijsolstr

读书心得三之《形而上学》

读书心得三之《形而上学》 作者:祁璇 班级:10级中澳3班 写作日期:2010年6月1日 形而上学的常见问题 ●什么东西用作维持物体的性质?物体外在性质改变后,该物体是不是还是同一个物体?什么东西支撑着它是同一个物体,还是已经是不同的物体? ●人如何维持其同一性?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是不是同一个我,是因为灵魂相同还是身体相同?还是有其它的原因? ●因果关系。是不是凡事有因果关系?是不是因已经决定了果?人有没有自由意志?第一因是什么? ●世界的起源是什么?由什么组成的?地水火风、理气?还是原子? ●物体能否从虚无到存在又从存在到虚无? 哲学的形而上学 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有其在哲学史中的起源。当哲学作为对知识的反思,在古希腊成为知识形式以后,由于所形成的哲学决定于其思维方式,就是对存在之为存在的形式化的理解——对追寻独立于人的客观基本存在的目的而导致对存在之形式的研究不断深入,尽管柏拉图曾告诫应注意理念的作用,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还是把存在归结于形式,并以此使哲

学集于形式化之大成,建立了持久而影响西方哲学进程的古希腊哲学体系。把存在形式化必然把精神也作为独立的形式与之区分,在实现了文艺复兴对上帝的否定从而使笛卡尔把存在与思维作了明确的二元分离之后,存在与思维的关系就在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化的西方哲学中为发现存在与思维的形式并力图使之同一,就成了西方哲学家千秋百代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 当文艺复兴产生了唯理论和实证论的哲学以后,以形而上学作为区别科学的哲学形式开始使用。从此,哲学从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中分离出来而为形而上学,物理学也从这一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中分离出来而为自然科学——随着对存在的形式化的哲学不断的形式化使自然科学的形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当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以致于当自然科学以牛顿物理学体系的成功并在之后把以进行物理实验的技术手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时,丰富的物质利益产生了科学主义的思想,一方面唯科学是从的价值观开始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存在之为存在的形式化自律的本体论困难使形而上学受到疑难。从此开始了在哲学史上不断发生的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潮和从而导致的形而上学形式的不断改变,笛卡尔---培根反对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形而上学而创知性论形而上学,黑格尔在康德对知性批判的基础上反对知性论形而上学而创辩证法形而上学,当代的科学唯物主义和实证论反对一切形而上

步态识别方法的分类及各类方法的比较

步态识别方法的分类及各类方法的比较 程汝珍1,2 1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2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 E-mail:chengruzhen@https://www.360docs.net/doc/936596199.html, 摘要:步态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它旨在根据个体的行走方式识别身份。步态识别主要是针对含有人的运动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处理,所涉及到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视频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步态识别分析可以划分为特征抽取、特征处理和识别分类三个阶段。在最近的文献中已经有许多研究尝试,提出了许多步态识别的具体方法。但国内外尚无将步态识别技术分类,本文提出了步态识别的六类分类法,且初步比较了每类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使读者较为全面了解步态识别技术现状。 关键词:步态识别;分类;适用范围;优缺点;比较 中图分类号:TP391.4 1.引言 步态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它旨在根据个体的行走方式识别身份[1]。根据早期的医学研究[2]人的步态有24个不同的分量,在考虑所有的步态运动分量的情况下步态是唯一的。精神物理学[3]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通过受损的步态信息人们也能够识别出身份,这表明在步态信号中存在身份信息。 步态识别主要是针对含有人的运动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处理,所涉及到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视频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4]。步态识别分析可以划分为特征抽取、特征处理和识别分类三个阶段[5]。 步态识别部分 图1 步态自动识别系统框图 Fig1 the framework of gait automatic recognition system 步态识别系统的一般框架如图所示[6]。监控摄像机首先捕捉监控领域来人的行走视频,然后送入计算机进行检测和跟踪,提取人的步态特征,最后结合已经存储的步态模式进行身份识别。若发现该人是罪犯或嫌疑人,系统将自动发出警告。

桥梁损伤识别

桥梁结构的损伤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桥梁建设的持续发展,桥梁结构的形式和功能也日趋复杂,桥梁的修补和加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桥梁建成通车后,由于受气候、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构材料会被腐蚀和逐渐老化,长期的静、动力荷载作用,使其强度和刚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这不仅会更会使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更严重的会影响交通行车安全,危机人的生命。桥梁结构的检测、监测作为结构安全养护、正常使用的保证措施之一受到关注,如何对桥梁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和安全监测也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桥梁结构损伤识别 引言:桥梁结构作为现代交通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运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国内外桥梁垮塌事件屡屡发生,如,1999年重庆彩虹桥垮塌、2004年辽宁盘锦大桥垮塌、2006年广东深汕高速公路桥梁垮塌、2007年中国广东佛山九江大桥垮塌、2008年云南曲靖独木水库孙家马场大桥垮塌、2009年黑龙江省哈伊公路铁力路段西大桥垮塌等事件,严重威胁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为保证桥梁结构安全与健康的运营,确保人民生命、国家财产的安全,对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已成为业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一、结构损伤识别理论 目前结构的损伤识别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类,1)静态识别法:基于静态测试数据,施加的主要是静力荷载;2)动态识别法:基于振型、振型曲率、结构固有频率、结构柔度、频响函数等动力特性变化的识别方法;3)智能识别法:利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小波变换属于智智能识别法。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实际测量数据,对结构是否有损伤、损伤种类、损伤位置、损伤程度等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大致可分为局部法和整体法两大类。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局部检测法具有目标针对性强,检测结果具体、准确等优点;同时也存在需要预先知道损伤部位,且受检测部位的测试条件限制较大,无法对大型结构进行全面检测等不足。 桥梁结构整体损伤识别主要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特征点数据(位移、应变、内力、频率和振型等)的检测,并结合结构自身的力学特点,来对整个桥梁结构的损伤状况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整体法可分为静态识别法和动态识别法。整体法中因动态识别方法具有现场工作量小,实验时间短,经济代价低,也可以实现实时、在线监测等优点,以动态识别方法为主。

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年)的重要的哲学著作。由吕克昂学园第十一代继承人安得洛尼可(鼎盛年约公元前40年)编成。由于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集中,本书排在有关物理学著作的后面,故名为“Metaphysic”,意思是“物理学之后”。本书所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哲学问题,如存在的根本原因和本原问题等。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传》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确切地反映了本书的内容。本书的中文译本可看:《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卷四讨论了形而上学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形而上学研究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考察万物的本原或终极原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术语,通常有两种含义: 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它。 “形而上学”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传》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关于“形而上学” ( 2003-1-30 15:41 ) 唐君毅先生在他的《哲学概论》一书如此说: 在西方哲学中,所谓Metaphysics形而上学,原为后物理学之义,可包括Ontology与Cosmology。后物理学之一名,虽由安德罗利卡斯Andronicus编亚里士多德书而来,但其所以将亚氏论第一原理之书,编次于物理学后,亦可涵有视此部之学问之讨论,乃“自然物之所以为自然物”之进一步或上一部的研究之义。此正略同形而上之义。Ontology之语根Onto指“实有”,Cosmology之语根Cosmos指宇宙。则西方之此诸名之义,正为研究宇宙万有或全体实在事物共由之道或普遍表现之原理之学。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的分歧表现在四个方面, 1.即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则是二者的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这四点分歧并不是并列的,其中关于事物发展原因问题上的分歧是它们的根本分歧,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任何事物都包含了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性,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其次,矛盾的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则主张用孤立点看问题。 第三,矛盾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也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认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则主张用静止点看问题。它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归结于外力的推动。 从而可见,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种种分歧,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一分歧从根本上决定了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决定了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唯心主义的人就是相对来说比较迷信一点,就是相信鬼、神、上帝一类的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错误地回答了意识和物质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它根本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真实关系。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看做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存在于“我”的意识之中,是“我”的感觉、观念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如“世界理性”、“理念”、“绝对精神”等。唯心主义是信仰主义的一种精巧圆滑的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通常是反动阶级和保守势力的世界观,是反动阶级维护其阶级利益和对劳动人民进行精神奴役的工具。 唯物主义的人就是不相信鬼、神、上帝,不迷信的,也就是很现实的 客观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认为自然规律改变世界,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人们不能改变客观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知的,客观世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的,人们既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不能利用客观规律。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它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作了正确的回答,承认宇宙统一于物质,精神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客观物质世界离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唯物主义通常总是反映先进阶级或集团的利益的。在中国,唯物主义的代表有战国时的荀子,东汉的王充,南朝的范缜,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清代的戴震等。在西方唯物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古希腊罗马的朴素唯物主义;十六—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十九世纪以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

步态识别论文

课程论文 步态识别 学号:12426009 班级:通信122 :楚舒琦 目录 摘要 (3) 一、背景介绍 (4)

二、相关研究 (4) 三、主题(算法) (5) 3.1基于线图模型的动态特征提取 (6) 3.2基于整体的静态特征提取 (8) 3.3识别 (9) 四、实验 (9) 五、结果讨论 (12) 六、总结 (12) 七、应用前景 (13) 八、技术难点及解决途径 (14) 8.1技术难点 (14) 8.2解决途径 (15) 九、参考文献 (16)

摘要 步态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旨在通过人们走路的姿态进行身份识别,与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步态识别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和不容易伪装的优点。在智能视频监控领域,比面像识别更具优势。对步态识别的优缺点以及步态识别所涉及到的运动分割、特征提取与选择、模式识别算法进行了综述,并对步态识别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物特征识别;步态识别;特征提取;运动分割;动态时间规正

一、背景介绍 步态是指人们行走时的方式,这是一种复杂的行为特征。罪犯或许会给自己化装,不让自己身上的哪怕一根毛发掉在作案现场,但有样东西他们是很难控制的,这就是走路的姿势。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系的马克·尼克松教授的研究显示,人人都有截然不同的走路姿势,因为人们在肌肉的力量、肌腱和骨骼长度、骨骼密度、视觉的灵敏程度、协调能力、经历、体重、重心、肌肉或骨骼受损的程度、生理条件以及个人走路的"风格"上都存在细微差异。对一个人来说,要伪装走路姿势非常困难,不管罪犯是否带着面具自然地走向银行出纳员还是从犯罪现场逃跑,他们的步态就可以让他们露出马脚。 人类自身很善于进行步态识别,在一定距离之外都有经验能够根据人的步态辨别出熟悉的人。步态识别的输入是一段行走的视频图像序列,因此其数据采集与面像识别类似,具有非侵犯性和可接受性。但是,由于序列图像的数据量较大,因此步态识别的计算复杂性比较高,处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尽管生物力学中对于步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基于步态的身份鉴别的研究工作却是刚刚开始。步态识别主要提取的特征是人体每个关节的运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商业化的基于步态的身份鉴别系统。 二、相关研究 信息融合:感知融合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本能之一。人类可以非常自然地运用这一能力把来自人体各个感知器官眼耳鼻四肢的信息图像声音气味触觉组合起来并使用先验知识去估计理解和识别周围的环境以及正在发生的事情。融合理论正是对人类这一本能的模仿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序获得的多源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策和估计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一样充分利用多源信息通过对这些多源的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源信息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按照信息抽象的个层次可将信息融合分为3级(像素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 像素级融合是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上进行的融合是原始测报未经预处理之前就进行的综合和分析是最低层次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