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设计理论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路基?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1、交通部颁发的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路基的定
义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2、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路基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经济合理的要求,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要求设计符合环保的要求。
3、沥青路面规范: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水、地下水侵入路基路面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强度、稳定性。设计宜使路基处于干、中湿状态,E0>30MPa,重交通E0>40MPa。
二、苏州地区(太湖流域)水文地质的特点:
苏州地处江南,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地表均为粘性土,且地下水位高。
三、路基填土高度:为了保证路基处于较为干燥的工作状态,就要求路基填土高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1、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对路基干湿类
型的规定:
干燥H0>H1潮湿H3 中湿H2 式中:H0——不利季节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的高度; H1、H2、H3——分别为干燥、中湿、潮湿状态路基的临界高度。 苏州Ⅳ-1 H1=1.7~1.9,H2=1.2~1.3,H3=0.8~0.9 H0——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的高度; h1——原地面距地下水位的高度; h2——路基设计高度; h3——路面结构厚度。 2、我院设计的普遍情况: ①一般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填土高度均较小,除桥头较高外,一般h2=0.5cm 左右。 地下水位:苏州普遍情况,一般为黄海标高1.2~1.5m,即距原地面 1.0~1.5m左右≈h2。 ②正常情况,一般路基设计标高控制在3.0m左右,距地下水位1.5~1.8m, 基本处于中湿状态(H0=h1+h2-h3=0.9~1.4m) 当道路处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如苏北大丰),地下水位距地表仅0.5m,这时处于潮湿状态。 所以我院在市政工程设计的道路工程,其路基的工作状态,基本都处于中湿~潮湿状态,为此路床要求掺灰土处理,分层压实,来保证其强度。四、关于低填方路基处理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3.3.5条“地基表层处理”中第4点规定: 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三、四级公路不应小于85%。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Za)。 本条规范需解决如下三个问题: ③路基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工作区深度; ④什么是重型汽车荷载; ⑤路基的处理深度。 1、工作区深度: 根据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的《公路设计手册》“路基”(第二版),车辆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分布深度,即工作区深度Za的近似值为: Za 式中: Za ——路基工作区深度,m ; K ——系数,32π ≈0.5; P ——车辆荷载,kN (单轴单轮荷载); r ——土的容重,kN/m 3; 1/n ——系数,1/n=1/5~1/10,即n=5~10。 本图为车辆荷载P 及土体自重在路基土体中按深度分布的应力。 当路基土体达到一定深度时,车辆荷载P 引起的应力σ2与路基土体自重所引起的应力σB 的比值,即5~10B Z n σσ=≤时, 可以得出工作区深度计算的简化公式: Za = 亦即1/n=1/5~1/10,即n=5~10。 2、 重型汽车荷载: ①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车辆荷载BZZ-100, 单轴双轮轴载为100kN ; 单轴单轮轴载为50kN ,即P=50kN 。 计算工作区深度:n=5 Za=1.9m; n=10 Za=2.4m。 ②公路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公路-Ⅰ、Ⅱ相同) 单轴单轮140/2 kN: n=5 Za=2.13m; n=10 Za=2.69m。 ③取超重车辆300kN: 后轴单轮荷载100 kN: n=5 Za=2.40m; n=10 Za=3.03m。 3、路面结构厚度的换算: ①路基、路面由不同强度的材料组成,在计算工作区深度时,应将路面折 算为路基同一性质的厚度再进行计算,即当量厚度; ②柔性路面的当量厚度换算公式: Ze h 式中:Ze——路面换算为路基土层的当量厚度,m; h1——路面结构厚度,m; E1——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MPa; E0——路基土的回弹模量,MPa; m——指数,2.5,多层弹性体m=2,多层刚性体m=3. ③我院设计中,路面结构厚度大体为: 主干路:h1=0.65m; 次干路:h1=0.55m; 支路:h1=0.45m. 基层材料:一般为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底基层为石灰土。 E1:水泥稳定碎石1300~1700 MPa; 二灰碎石1300~1700 MPa; 石灰土400 ~ 700 MPa; 沥青混凝土1000~1400 MPa; E0:土基E0取3.5 MPa。 为说明问题,简化计算: 组合一: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石灰土基层,取E1=1050 MPa; 组合二:水泥稳定碎石(二灰碎石)+石灰土基层,取E1=700 MPa。 组合二为保守值。E0=35 MPa ④组合一的路面结构厚度,换算成工作区的当量厚度为: 主干路:h1=0.65m,Ze=3.9×0.65≈2.5m; 次干路:h1=0.55m,Ze=3.9×0.55≈2.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