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农二代”就业转型评价及实现路径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互动、 节 约集 约 、 生态 宜 居 、 和谐 发展 为基 本 特征 , 大
中小城 市 、 小城 镇 、 新 型农 村社 区协调发 展 、 互促 共 进 的城镇 化 。新 型城 镇化 的核心 是 “ 人” 的城 镇化 , 即农
村人 口转 移到 城镇 , 完成 农 民到市 民身 份 的转变 。 《 国
学 与教研 。
招 生 与就业
2 0 1 7 . 1 2 职 业 教 育 研 究
对 这 一 问 题 ,笔 者 对 湖北 省 襄 阳市 的农 村 转 移 劳 动 力 进 行 了调研 。据 2 0 1 7年全 省农 业 转移 人 口基 本 现 状统 计 , 2 0 1 6年 襄 阳市 农 业 转 移 人 口 6 . 4 6万 人 , 本 省 和 市级 转移 人 口 占 5 5 %, 跨省 转移 人 口 占 4 5 %。根
的城 镇化 。 随着 城镇 化进 程 加 速 推进 , 将 有 上亿 的 农 民转 移 到城 市 ( 镇) 中来 , 从 事 非农 产业 。如何 提 高 这 些转 移 到城 市 的农 民的就 业 能力 ,使 其 顺利 就业 , 将 直接 影 响我 国城镇 化 的进 程及 其 成败 。 笔者 以湖 北 省 襄 阳市 为调 查研 究 对象 , 分 析 城镇 化转 移 农 民 的就 业 能力 现状 . 从 职 业教 育 与培 训 的视 角探 讨 提 高其 就 业能力 , 使其在城市( 镇) 安居乐业 , 加 速 我 国新 型城 镇 化进 程 的途径 。
镇. 这 些人 就 业渠 道 的 8 3 . 4 %是靠 亲 友介 绍 或 自发 外
城 市 和 省 域 副 中 心城 市 的建 设 发 展 , 到 2 0 2 0年 襄 阳 市 农 村 转 移 就业 人 口将 呈 急 剧 上 升态 势 ,总量 将 达
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措施与经验
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措施与经验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促进农民工就业,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产业转型升级措施,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政策和实践。
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民工就业的核心任务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
传统产业面临诸多问题,例如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等,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也限制了农民工就业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更新、设备升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鼓励企业向绿色环保产业转型,提供更多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岗位。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和创新性,能够提供更多符合农民工技能背景和就业需求的岗位。
例如,人工智能、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为农民工就业带来新的机会。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并鼓励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创业机会和职业培训。
除了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农民工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人口,教育水平较低,技能水平有限。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合作,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认证服务。
这样不仅能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也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产业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为他们提供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
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侵权行为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劳动合同制度的落实,打击非法招用劳动者的行为。
同时,还要加强对劳动仲裁机构和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建设,为农民工提供有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措施中,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政策和实践。
首先,政府、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加强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针对性。
其次,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市场调研,了解其就业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转型的实现路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转型的实现路径作者:黄兴华来源:《锋绘》2019年第03期摘要:城镇化引发了农民的群体流动、收入的增长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与此同时,在城镇化发展另一面向中,农民受到了户籍、就业和土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和歧视,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因此,农民转型势在必行。
农民转型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制度革新是保障,教育培训是关键,组织建设是平台。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转型;制度革新;教育培训;组织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一方面是城镇的发展,另一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转型。
因此,厘清新型城镇化对于农民的影响和农民在城镇化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民转型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的变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变迁。
1.1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群体的流动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
90年代末以来,城镇化由过去偏重速度向质量和效益提高转变,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城镇劳动力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纷纷流入城市或城镇。
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因此,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农民增加工资收入,另一方面,农民进入城市,参与城市建设,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2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收入的增长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进城农民的“半城镇化”现象,他们虽然长期在城镇生活,但工资待遇较低,且无法享受城镇居民享有的各项公共服务,只能将农村的房屋、土地等作为自己的基本保障,因此留守农村的农民就无法占有大量生产资料,形成规模化生产,最后就形成了进城农民的低工资和留守农民的低收入现象,城乡差距不断被拉大。
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途径
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途径在当今社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了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路径和途径。
一、发展农村产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路径和途径就是发展农村产业。
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业现代化等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升级。
二、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发展农村服务业,如农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为农村企业和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促进农村人才培养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持。
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激发农村土地资源的活力,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七、发挥农村合作社作用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要发挥农村合作社在资源整合、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八、加强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对接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与城市产业的对接。
要加强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农村经济的升级。
九、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总抓手。
要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升级发展。
十、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政府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
农村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农村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机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农村转型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让农村转型发展成为可持续的、质量好的过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
本文将从农村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机制两个方面来论述。
一、路径路线确定是任何事物取得成功的前提,农村转型发展也不例外。
目前,农村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有以下几个:1. 差异化发展农村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
其中水资源、气候、人口等因素都参与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借助贴近地方实际情况的差异化政策,有助于农村地区的各种问题得到解决。
比如,应该给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政策,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差异化对于农村地区的具体审慎政策、落实过程的具体据点和灵活调配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知识与科技创新随着信息传播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农村地区应加强知识的领域和技术创新的应用,包括加强非常规农业产业的培养,提升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当前已经出现一些涉及智慧农业、无人机、新型太阳能发电和其他高科技成果的项目,带动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3.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迈向现代化、推动农村转型的关键要素之一。
随着科技和资金的支持,农村地区的道路、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解决农村地区的实际问题上,例如建造脱贫攻坚产业的物流仓储设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等等。
二、机制机制建设是农村转型发展的关键,既可以推进改革、提升治理能力,也可以掌握全局、贯穿各领域发展。
当前,农村领域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种:1. 驱动机制构建农村转型发展的驱动机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创新,是推进农村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但是在中国的应对方案中实施了一批面向未来的重大科技计划,支持了高科技领域的研发、设施建设、培训和就业。
农民工就业转型的途径与策略
农民工就业转型的途径与策略农民工就业转型一直以来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转型成为城市居民,是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转型的途径与策略,旨在为农民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教育培训是农民工就业转型的基础和关键。
农民工需要接受相关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这包括技术培训、文化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方面。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民工教育的投入,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为农民工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
二、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产业升级是农民工就业转型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附加值,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加大对农村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工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收入和地位。
三、拓宽就业渠道与创业机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创业机会是帮助他们完成就业转型的重要策略之一。
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还应提供创业培训和金融支持,鼓励农民工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就业转型。
四、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是农民工实现就业转型的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确保农民工享受到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同时,企事业单位也应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人文关怀,增加他们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五、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农民工就业转型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和维权工作,打击非法雇佣和拖欠工资等现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总结起来,农民工就业转型的途径与策略包括教育培训、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拓宽就业渠道与创业机会、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以及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效果评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与效果评估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与背景在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
通过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乡风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乡村治理和党的建设。
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且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选择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选择是关键。
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推动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通达度和居住舒适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要推进农业现代化。
通过技术创新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拓宽农村经济发展渠道。
此外,还应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生态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评估指标为了评估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应该建立一系列的评估指标。
首先,可以从农村经济增长角度评估。
通过统计农村经济总产值、人均收入、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指标,衡量乡村经济发展情况。
同时,还可以从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文化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估。
此外,还需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教育水平提高和乡村治理机制建设等综合指标,全面评估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
四、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之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应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路径分析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如何找准农村经济转型的路径,促进农村经济升级,实现农村全面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探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一、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首先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向现代农业转型。
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科技创新引领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培育科技人才,加强科技研发,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人才培养和流动要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流动。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激发农村人才的创新潜力,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经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性支持和合理的政策保障。
五、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健全的基础设施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完善的灌溉、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六、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生态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七、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注重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学校和教育机构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素养,推动农村文化振兴,培育农村产业发展所需的文化人才,有利于催生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八、农村精准扶贫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精准扶贫。
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提高他们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路径选择与实施效果评估
乡村振兴路径选择与实施效果评估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路径选择和实施效果评估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农业结构、农民收入、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环境和乡村治理等五个方面展开回答,并对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第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在路径选择上,我们需要优化农业结构,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这不仅意味着依托科技和创新,实现粮食、畜牧、渔业等农业的高效生产,还包括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实施效果评估主要关注农业总产值、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和农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程度。
第二方面:农民收入提升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
路径选择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民的创业和发展,也是重要途径。
实施效果评估主要关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程度。
第三方面: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路径选择方面,我们需要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品质。
同时,应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
实施效果评估主要关注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科技应用程度和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情况。
第四方面: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路径选择方面,我们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还要加大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促进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实施效果评估主要关注土地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改善程度。
第五方面:乡村治理与社区建设乡村振兴需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群众自治参与度。
路径选择方面,我们应加强乡村组织建设,培育乡村治理能力和乡村社区。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效果评估主要关注乡村组织建设的程度、群众自治参与度和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情况。
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与效果评估
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与效果评估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一战略旨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全面振兴乡村经济、壮大农村社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以及评估其效果。
一、农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农业结构调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比重,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全面现代化,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益。
此外,科技创新是农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农村产业发展与乡村经济增长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来推动乡村经济增长,首先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优势,打造有竞争力的乡村品牌。
其次,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要注重农民创业就业,提供各种培训和创业支持,激发农民的发展潜力。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产权保护乡村振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产权保护。
首先,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明确土地权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其次,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市场建设,支持农民通过流转、出租土地增加收入。
四、农民收入增长与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
其次,要完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提高其收入水平。
此外,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养老、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保障。
五、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农民生活环境改善乡村振兴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提高农民生活环境。
首先,要加强农村环境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中国制造2025视阈下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中国制造2025视阈下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转型的对策建议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转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农业转移人口是指从农村地区迁往城镇地区或者从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产业就业的人口,他们的就业转型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如何让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适应新的产业要求,实现就业转型,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背景分析1.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庞大,就业需求巨大。
据统计,中国农村劳动力约占总人口的半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业转移人口。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增加。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对技术和熟练工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转型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农业转移人口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他们需要接受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城市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专业技能人才匮乏,这就需要农业转移人口进行更专业的职业培训。
3.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工业制造业将面临更大的转型和发展。
工业升级和转型将带动更多的就业需求,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来支撑产业发展。
二、对策建议1.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建议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业转移人口参与职业培训,并设立相应的经济奖励措施,以鼓励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接受职业培训。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职业培训,提高培训教育的实效性。
2.积极开展产教融合。
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展产教融合,将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帮助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适应新的职业要求。
产教融合可以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
这种模式的推广可以有效缩小技能人才的缺口,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3.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创业。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自主创业。
比如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创业者更多的税收优惠,提供更多的创业贷款和创业指导服务。
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路径对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现代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是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现代农业强调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和资源高效利用。
在现代农业的模式下,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理念,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是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多以种粮、养殖为主,农民收入多来源于农业生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外流,农业生产规模逐渐减小,农民收入增长空间受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
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村土地的流动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收入。
要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农民土地的产权确权。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经营方式,加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
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
如何找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特色产业的培育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之一是培育农村特色产业。
通过深入调研和市场分析,确定农村区域内潜在的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发展与当地资源和环境相适应的产业。
例如,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培育种植特色水果或蔬菜,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农村资产的整合与优化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之二是整合和优化农村资产。
过去,农村地区存在土地分散、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通过整合和优化农村资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可以通过实施土地流转、组织农户合作社等方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四、农村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之三是推广应用农业科技。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例如,引进新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农村金融的支持与引导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之四是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与引导。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理财,提高他们的金融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六、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创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之五是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创建。
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从单纯的原始生产转变为具有一定附加价值的加工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七、农民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之六是提升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推动农民参加职业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只有培养具有现代农业观念和科学管理能力的农民,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与效果评估
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与效果评估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为了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其效果。
一、农民工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针对农民工的就业困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扶持政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安置政策以及工资支付保障政策。
首先,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培训补贴等。
经过多年的实施,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工就业。
数据显示,农民工就业率逐年提升。
其次,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安置政策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了城市就业机会。
另外,还建设了一批农民工集中就业市场,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工的就业压力。
最后,工资支付保障政策对于农民工的就业保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严格监督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处罚,并加大了对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的曝光力度。
这些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农民工的权益,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二、农民工就业政策效果评估尽管农民工就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农民工就业能力相对较弱,培训补贴政策应更注重质量和实效。
其次,农民工仍面临着一些不平等的就业机会。
尽管农民工集中就业市场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但一些高技能、高薪资的岗位往往并不适合农民工,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同等的发展机会。
另外,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拖欠工资问题的处罚力度,但仍有企业故意逃避工资支付责任。
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机制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但目前仍有许多农民工没有得到有效覆盖。
实现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职业技术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路径
实现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职业技术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路径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涉及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在城市就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积累后,再次转移到高技术产业领域进行就业。
这种“二次转移”需要通过持续的职业技术技能提升来实现。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通过技术技能的提升,农村劳动力可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更好地融入,并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将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需求。
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的顺利进行,需要通过技术技能培训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技能提升,实现他们的二次转移就业。
1.2 问题提出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即指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或其他地区进行就业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在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技术技能不足的问题,制约了他们在城市就业的能力和竞争力。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对于现代化、城市化需要的职业技能了解不足;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不清晰;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不足,导致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时遭遇困难。
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二次转移”过程中的竞争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有效的技能培训和提升,才能为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实现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职业技术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路径。
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从需求推动和技术技能培训的角度,深入探讨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的途径,并就政府支持和社会参与提出建议。
农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实施方案
农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农业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农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实施方案展开回答写作。
一、资源优化配置农业转型升级首先需要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农民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农产品需求进行合理的种植和养殖规划。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划定农用地区域,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农民需要通过引进改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政府可以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并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
三、绿色生产方式农业转型升级还需要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在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中,要遵循绿色环保原则,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和奖励制度来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方式。
四、农投资扶持农投资扶持是实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提供农业生产资金和技术支持。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装备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五、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业转型升级还需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与营销。
政府可以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农民也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应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政府可以支持农民发展农业、农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
农民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灵活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
七、农业人才培养农业转型升级需要培养专业化的农业人才。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提高农业人才的培养水平。
农民也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八、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制度是保护农民利益和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
农民就业转型的经验做法
农民就业转型的经验做法农民就业转型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需要转型升级自己的就业方式,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就业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农民就业转型的经验做法,以供参考。
一、培训提升技能农民在就业转型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技能。
可以选择参加技能培训班、职业学校或者通过自学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例如,学习电子商务技能可以帮助农民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学习养殖技术可以帮助农民从事现代农业养殖业等。
通过提升技能,农民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创业致富农民可以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转型。
可以选择开办农产品加工厂、农村旅游观光点、农产品电商平台等。
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同时也需要有足够的市场调研和资金支持。
农民可以与当地政府、农业合作社等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共同开展创业项目,实现致富的目标。
三、转岗就业农民可以选择离开农村,到城市或者其他地区寻找就业机会。
可以选择从事城市建筑、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
在转岗就业之前,农民需要了解目标行业的需求和就业前景,并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
同时,也需要关注就业地的生活成本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做好适应和准备工作。
四、农村创业就业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农民的就业转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创业就业政策支持。
例如,提供创业贷款、创业培训、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
农民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支持,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就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
五、开展合作社经营农民可以通过加入合作社来实现就业转型。
合作社可以集中资源,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可以选择加入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等。
通过合作社经营,农民可以分享资源、减轻风险,并且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六、利用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农民的就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
实现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职业技术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路径
实现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职业技术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及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他们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一般较低,很多人在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从而导致他们陷入了就业困境。
实现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职业技术技能提升,不仅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也有利于改善城市劳动力的结构和素质,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村劳动力“二次转移”职业技术技能提升,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同发展。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大赛、技能培训课程、技能等级认证等方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2、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培养一批具有职业技能的农村劳动力。
可以通过农民夜校、职业培训学校、技工学校等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4、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提升提供保障和支持。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职业技能扶持政策和资金,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提升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5、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倡导全社会关注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提升,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职业技能提升的良好氛围。
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宣传教育、举办职业技能展示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社会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的关注和支持度。
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
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土地流转困难、农业效益不高等问题。
因此,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寻找合适的路径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传统农业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应当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农业新兴产业,发展适合农村的服务业。
同时,还要倡导农民多元化经营,引导他们从传统农业中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如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乡村特色工艺品等。
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是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科研机构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荣誉感,鼓励他们深入农村开展实际调研和科技示范。
此外,应该加强农村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促进科技创新在农村产业中的应用。
三、提升农民素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素质水平。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要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市场意识,学习经济数量,掌握市场情况和竞争态势,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改善对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应该加强对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支持,提供农村小微企业的贷款政策和金融创新产品,解决农村资金问题,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还应该完善支付体系,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方便农民的消费和生产活动。
五、优化农村物流网络农村物流网络是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应该加大对农村物流网络的投资力度,建设完善的农村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和质量保障,减少农产品的损耗和浪费。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的流通效率,促进农村物流与市场的对接。
六、培育农村创业环境农村创业环境的改善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经济 贸 民工 就业 质量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本研 究 以新 生代 农 民工 为 研 究 对 象 ,通 过 构建 三 级 指 标 体 系评 价 农 民 工就 业转 型状 况 ,进一 步提 出农 民工就 业转 型 的实 现路径 。
二 、农 民工就 业转 型概 念诠 释
1 .就业 转 型是一 个相 对 的概念
新生 代农 民就 业转 型 问题 与经济 社 会 发 展 阶段 息 息 相 关 ,不 同发 展 阶段 农 民就 业 转 型 内涵不 同 ,就
业转型衡量标准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农 民工就业条件改善与工资一样都属于企业负担的成本 , 都 是劳 资成 果 的分 配形 式 。在 产业需 求 和 劳 动生 产 率 没 有提 高 的情 况 下 ,政 府 过 分 地 干 预 劳动 条 件 必 然 抬 高企业 用 工成 本 ,企业 的 自主 用 工 和理 性 决 策会 加 剧 失 业 。 “ 据美 国麻 省 理 工 学 院奥 利 维 尔 ・ 布 兰 查 德 、哈佛大 学贾 斯廷 ・ 沃 尔弗 斯对 欧 盟 1 5国 以及 美 国 、加拿 大 、澳 大利 亚 、 日本 等 2 0国从 1 9 6 0 -1 9 9 9 年4 0年 有关 数据 的分 析发 现 ,那些 实施 严 格保 障法 规 的 国家 只 会使 那 些 失 去 工 作 的工 人 更 难 找 到 工 作 , 使就业环境进一步恶化。 ” 农民就业转型标准应该根据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确定 ,不能盲 目提高 , 劳 动标 准设 定 和劳动 者保 护政 策应 与 经 济 发展 水 平 相 一致 。现 阶 段 ,劳 动行 政部 门必 须 监 督企 业 改 善 农 民工 劳动安 全 、劳动 保护 和劳 动卫 生条 件等 ,确 保农 民工 身心健 康 。 2 .就业转 型 本质是 劳动 本位 回归 农 民就业转型是劳动本位价值观的体现。劳动本位就是将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即将 劳 动作为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的价值标准和导 向。劳动本位表 明,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求并使人们 的各 种需求 得 到满 足 。 由于受 到 生产 力 和 生产 关 系 的制 约 ,劳 动 者 没 有 真正 回归 劳 动本 位 ,导致 劳动 异 化 。异化 的劳 动是 不 自主 、不 自愿 的劳 动 ,无 法 实 现 人 的发 展 。异化 劳 动 表 现 为 被 动性 劳 动 和 被 迫性 劳 动两 种形 式 。被动 性劳 动不 是为 了实现 自我 ,而 是 为 了 生存 而 不 得 已 的谋 生性 劳动 。传 统 农 业 劳 动 就 是 如此 。受 农业 生产 技术 条件 和工 业偏 向政 策 约束 ,传 统 农 业 高 强 度体 力 劳 动 和 简 陋 的生 产 条 件 给农 民 带 来的是痛苦而不是乐趣 ,劳动收入仅能维持低水平 的生存状态。这样 的劳动不是农 民的 自愿选择 ,而是 户籍 制度 将农 民束 缚在 土地 上 。农 民就 业 转 型需 要 依 托 农业 技 术 进 步 发 展 现代 农 业 ,提升 自身 技 能 以及 农业 政 策扶持 。被迫性 劳 动是被 迫 或 强 制 的 劳动 ,劳动 遭 受 资 本 的 控 制 和剥 削 ,资本 使 劳 动 异 化 。农 民 工 的劳 动就是 一种 被迫 性 劳动 。源 于产业 技术 进步 缓 慢 ,传 统产 业利 润 空 问有 限 ,用 工 单位 为抬 高 利润 , 极 力压 缩用 工成 本 ,千方 百计摆 脱 劳 动 合 同 法 约束 。农 民工 劳 动 安 全 保 障缺 位 ,劳 动卫 生 条 件 简 陋 ,工 资水平压至生存极限。这样劳动创造的价值被资本过多 占有 ,劳动者 自身健康得不到基本保 障,劳动力 再 生产 难 以维 系 ,劳 动力 变成 了 消费 品。这 样 的劳 动 与 被 动性 劳 动 一 样 ,同样 是 一 种 自我 牺 牲 、 自我 折 磨 的 劳动 。农 民就业 转 型就是 让农 民的 劳动 异 化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回归 劳 动本 位 。无 论 是 被 动 性 劳 动还 是 被 迫性 劳动 ,都 没有 实现 人 的发 展 。随 着新 生 代 农 民 劳动 就 业 观 念 的转 变 ,这 样 的用 工 方 式 将 难 以为 继 。 经济社 会发 展 为新 生代农 民就 业转 型 奠定 了物 质 基础 ,新 生代 农 民劳 动 就 业应 该 实现 与 现 阶 段 经 济发 展 水 平 相对应 的转型发 展 。 3 .就业 转型需 要 政府 干预 由于受强 资本 弱劳 动和农 民谈 判 能 力 的 约束 ,农 民 就业 质 量 总 是 滞后 于经 济 社 会 发 展水 平 。农 民就 业 转 型不 是 自动实 现 的 ,需要 政府 政 策 干 预 。 当前 劳 动力 供 给 进 入 短 缺 阶段 ,有 利 于农 民劳 动 要 价 和就 业条 件 的改善 。但 农 民
第l 7卷
第 5期
首都 经济 贸 易大 学学报 ( 双 月- T I J )
J o u r n a l o f C a p i t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c o n o mi c s a n d B u s i n e s s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 了一个特殊 群体 “ 农 二代 ” ,即第二代农 民工 ( 本文也称为新 生代农 民工 ) 。 多数学 者认 为 ,第二 代农 民工是 指 2 0世 纪 8 O年代 后 期 出生 的 年 龄在 1 8—2 5岁 的进 城 务 工 的青 年 农 民。 与同龄的城市工人相 比,“ 农二代”除劳动力之外几乎没有代际转移的资产 ,打工就业是维持城市生存的 唯一出路。改善进城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就要提高就业质量 ,实现就业转型。就业转 型是指就业状态 从 劳 动力粗 放使 用 的低质 量就 业 向 以劳动 者 为本 的稳 定 体 面就 业 转 变 ,本 质 是 就业 质 量 的提 高 。刘 素华 ( 2 0 0 5 )认 为就业 质量 是反 映整个 就业 过程 中劳 动者 与生产 资料 结合 并 取得 报酬 收 人状 况 之优 劣程 度 的综 合性 范 畴 ,其 中 ,劳动 者对就 业状 况 的主观评 价是评 判就 业质 量 的标准 之一 。她进 一步构 建 了包括 4个一 级评 价指标 ( 聘 用条 件 、工作环 境 、劳动 关系 和社会 保 障 ) 和 1 7个 二 级评 价指 标 的就 业 质量 评价 指 标体 系 。张桂宁 ( 2 0 0 7 )认为就业质量应涵盖工作性质 、工作条件 、工作安全 、尊严 、福利 、培训可能性 、 平等参与和晋升机会等一切与就业者工作状况相关的要素 。就业转型概念于 1 9 9 6 年提出 j ,但就业转 型 内涵研 究 尚未得 出一致 结论 。农 民就 业 转 型 问题 也 就是 农 村 劳动 力 转 移 就业 问题 J ,新 生 代 农 民 工就 业转 型亦 即农 民工就 业结 构 的优化 ,进 城 农 民就 业 转 型核 心 是 改 善劳 动 条 件 和劳 动 收 入 ,实 现 稳定 就 业 和市 民化 。 以往研 究对 就业 质量 评 价 和就 业转 型 概 念进 行 了多 角度 探 索 。 以人 为 本 的经 济 社 会 发展 目标 要求 改善 民生 状态 ,共享 发展 成 果 。劳 动就 业 既 是 一种 工 作 状 态 也是 一 种 生 活状 态 ,经 济 社 会 转 型 相应地要求劳动力就业转型。国家中长期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将 1 亿农业转移劳动力市 民化 ,l 亿 中西部 地 区人 口就地 城镇 化 。就业质 量 提高 是农 民工 市 民化 和 新 型城 镇 化 的基 础 ,新 “ 四化 ” 同步发 展 对 进 城
研 究采 用 A H P方法 构建 了6个一级指 标 、2 1个二 级指 标和 2 9个 三级 指标 的评 价 指标 体 系,利 用 3 4 0 2个 问卷调 查样 本对 农二代 就 业转 型进 行 评 价 。评价 结 果 显 示 ,从 全 国 ( 以 东部 地 区为主 ) 看 ,衣 二 代 就 业
转型 尚处在 窗 口期 ,农 民工就 业质 量仍 未 满足 生存 基 本 需 求。从 东部 各 地 区看 ,长 三 角地 区等农 二 代 就 业转 型度较 高 ,已率先 步入 就 业转 型期 ,而京 津和珠 三 角地 区就业 转 型度较 低 ,仍 处在 就 业转 型 窗 口期 。
研 究据此提 出 了窗 口期 内重点检 查 劳动合 同签 订状 况 ,转 型 期 内注 重查 处 农 民工 劳动 权 益侵 害 问题 ,并
Vo 1 .1 7. No. 5 S e p. 2 01 5
2 0 1 5年 9月
城镇 “ 农二代 " 就业转型评价 及 实现路径
刘洪银
( 天津 农学 院
摘
人文学 院 ,天津
3 0 0 3 8 4 )
要 :城镇 “ 农 二代 ” 就 业 转 型是 “ 两 个一 亿 ” 市 民化 工 程 的基 础 保 障 ,也 是 劳 动本 位 的 回归 。
收 稿 日期 :2 0 1 5—0 5— 2 0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 基金重点项 目 “ 产城融合视 阈下稳步城镇化与新生代农 民就业转型协同机制研究” ( 1 3 A J Y 0 0 8 )
作者简介 :刘洪银 ( 1 9 6 8 一),男 ,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经济与管理 ,农村经济。
以制 度设计 解 决农 民工 欠薪顽 疾等 建议 。
关键词 :城 镇 “ 农二代 ” ;就业 转型 ;就 业质量
中 图分 类 号 :F 0 6 1 . 1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8—2 7 0 0( 2 0 1 5 )0 5— 0 0 8 0— 0 7
一
、
研 究背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