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和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本科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衔接的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和能力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
综合素质在求职、面试、工作等一系列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由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主要由求职应聘能力、专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情绪调适能力这五种能力要素构成。这五种能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球状结构模型,在各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中,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独特的主导作用,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出发,结合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同要素和结构层次,着重对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地改革研究,提出适应各个就业能力要素与维度的提升途径和方式。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总体评价处于一般水平。
(二)大学生认为情绪调适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比较强,自我发展能力处于一般,而专业能力和求职应聘能力比较弱。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各项具体能力发展不平衡。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本研究通过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其中的优势能力需要肯定和继续保持,而对于就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则主要从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入手,来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各种原因,力求为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对策与建议。
(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人才竞争程度不断加剧,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就业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弊端也显现出来。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雷同化倾向,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差异,造成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同质化,竞争力不足。其次,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社会对本科生的需求体现为复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然而,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过于强调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现代技术的发展;课程体系僵化,过于强调按学科组织课程,缺乏对现实需求的适应性;人才培养模式落后,重理论灌输,轻实际应用,等等。
(二)专业教学忽视技能培养导致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许多应用型本科依然采用采用理论型、书本型以及单向线性讲授型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的系统逻辑性,忽略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课程“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学科本位观仍深植于课程体系中,导致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相割裂的。因此,理论导向的专业教学导致了大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三)实践教学薄弱导致问题解决能力缺乏。
应用型本科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的课时量不足、实践基地的不足、实习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并且,学校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科技竞赛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活动重视度不够,开展的频率比较低,支持力度比较小,导致大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平台。
(四)就业指导内容狭隘导致求职应聘能力低下。
传统的就业指导在时间上缺乏连贯性、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主要集中在大四阶段,内容局限于就业政策、信息的发布,注重应聘技能和技巧的培训,而忽视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其次是就业指导各自为政,高校、市场、中介机构、用人单位缺少深层次的合作,就业指导缺少市场化运作机制;再次难以根据学生情况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这些弊端导致了大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盲目、没有规划性,缺乏求职技巧和应聘能力。
(五)忽视价值观教育导致就业观存在偏差。
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产生偏差,对其在就业方面的观念产生了不良影响。他们在对待从事何种职业,以及就业与择业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为:①从就业的单位属性看,大学生更愿意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②从就业的区域看,许多大学生愿意到环境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就业。③从就业的期限看,很多大学生存在着找一个终身稳定工作的观念。④从就业报酬来看,一些大学生只愿到工作报酬高的单位就业。⑤有些大学生不正确的就业观念还表现为不能正视社会现实和自己的能力,总有着“天之骄子”特殊的优越感。而大学生就业观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校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就业观的教育与引导缺乏力度和实效性而导致的。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在基础和发展前提。没有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谈不上就业能力,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是形式与质料的关系。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必然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1、更新教育理念
首先应转变单纯的专业教育观,树立综合素质教育观。
其次是要转变终结性教育观,树立终身教育观。
再次,要强化创新教育观念。
2 、突出办学特色
应用型他本科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要办出特色。高校所具有的优势的专业、独特的行业和社会联系等构成了院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应该在突出这些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办学特色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有特色的人才,而个人特色或专业特长是个人脱颖而出的支点,
3 、促进个性成长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一般的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没有一般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就如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从发展;而大学生就业能力又是对一般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在这些基础素质和能力之上的经过渗透、协调、统一而形成的与人所从事的专业、职业或人所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个人而言,基础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根基,而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个人和社会创新发展的源泉,随着未来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个人特色或专业特长是个人脱颖而出的支点。因此,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需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充分发展、特长发展,着眼于综合素质培养基础上的个性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