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97

浅论商丘古城的文化内涵

李凤花

(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商丘古城建筑十分独特,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它是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商丘古城的街巷四合院见证商丘明清两代历史的兴衰,商丘古城的近代建筑见证商丘近现代划时代变迁。

关键词:商丘;古城;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297-2

商丘古城位于今商丘市睢阳区,在明代是归德府府城所在地,故又名为归归德古城。它始修筑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经过不断修补与完善,至嘉靖三十七年(1558),才修缮完成,初步奠定了今天商丘古城城市基本格局,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整座古城有砖城、护城河、城廓三部分组成。鸟瞰古城外圆内方,如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其城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古城是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商丘古城的街巷四合院见证商丘明清两代历史的兴衰,商丘古城的近代建筑见证商丘近现代划时代变迁。探讨商丘古城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商宋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

在古代,人民们认为天是圆的,在上为阳,地是方的,在下为阴。上阳下阴的结合,乃为天地之合。“天圆地方”的建筑造型就是上述观念的运用。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古铜钱币”。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个城池便成为阴阳合一、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商丘古城格局更是设计者和建造者对所处环境的精准把握,当时筑城时选址位于黄河与济水之间,历史上洪水、沙灾、战争等天灾人祸不期而至。北宋末年至清咸丰五年的700余年间,黄河改道南流由淮入海,商丘及邻近地区屡遭黄河泛滥,县志、府志多有详细记载。如《归德府志》载:“黄河为商丘大害,土弱地势卑,民贫无恒产。百年之间,重者三溢,轻者二溢,溢则房舍、鸡犬淹没一空。”给商丘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沉重灾难。黄河的决溢、泛滥,屡屡危及城池,甚至淹没城池,历史文献对此记载颇多。如《商丘县志》载:“(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夏六月,河决入城,公私廨舍荡然无余。”“(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夏六月,河决,汜滥于城下,至十九年冬始涸。”《明史・地理志》载:“旧治在南,弘治十五年圯于河,十六年九月迁于今治。北滨河。正统后,河决而南。城尝在河北,正德后,仍在河南。”商丘古城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有“豫东门户”、“中原锁钥”之称。史书

上曾记载:“备御东南,则九州之奥区;广衍沃壤,则天下之膏腴,襟带河济,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者。”古城人与此长期的斗争与适应过程中,用生命和财产为代价换来的一系列应对天灾人祸的宝贵经验告诫建城者,选址之下还依次叠压着元归德府城,宋南京城、唐汉睢阳城,宋国故城等几座城池,为了城池的长久存在,古城设计者与建造者不得不考虑黄河泛滥和战争不期而至的造访。于是商丘古城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反复论证并不懈实践了50多年,现存的商丘古城格局才正式出现。也只有如此,才使得古城历经500余载风雨而传承至今。这是古城设计者与建造者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丘地方文化——商宋文化之精神(此处主要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天人协调思想,此乃是庄周思想的核心)、地形地貌之需求,融会贯通一体运用的典范之作。

二、归德古城的街巷四合院见证商丘明清两代历史的兴衰

归德古城在明清两代出现了“沈、宋、侯、叶、余、刘、高、杨”八大家。明朝嘉庆年间以后,商丘古城走出了吏部尚书宋纁,礼部尚书沈鲤,户部尚书侯恂,工部尚书周士朴,南京兵部尚书余珹,兵部左侍郎叶廷桂,兵部右侍郎杨镐,山海关总兵高第等高官显贵二十余名。入清后,宋权曾任国史院大学士;其子宋荦官至吏部尚书,深受康熙皇帝信任。他们经历了明末清初的风云动荡,其遭遇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清末民初,商丘做官的少了,但大地主依然不少,主要有“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大户。至今在古城,还存有多处“八大家七大户”的故居。

其中,穆氏四合院便是七大户之一穆氏故居。穆氏即穆炳坛家,兄弟八人未做官,有田百顷。穆氏四合院原有房舍80余间,是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坐北面南的清代建筑群,现存四合院是中宅院和楼院,共31间。穆氏四合院是按一定的轴线组合成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它反映了上尊下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礼制。在中宅院正堂内,陈列着一张精美的雕花床,是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的红木床。床上的雕刻和床壁上镶嵌的一片片彩瓷,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其薄如纸,堪称珍贵文物,更令专家们叹为观止。这张床清光绪年间曾流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98

落到进士蔡同春家,20世纪80年代初又辗转流落到穆氏四合院。

古城内刘隅首东一街2号为侯氏故居。侯氏故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明崇祯年间户部尚书侯恂故居退思堂,为一宅三院的四合院式建筑格局,中原现为两进院,前院有大门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有过厅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堂楼三间,东耳房二间,西跨院有堂屋三间,过厅三间,三院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一处具有豫东地方特色的明清建筑群。二是侯恂之子、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故居,是一处四合楼院古建筑群,现有堂楼五间,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东西楼各三间,过厅五间,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走廊上的堂楼、东西楼栏杆具有西洋风格,柱角雀替分别雕饰凤凰牡丹和鳌鱼喷花图案。前过厅的门楣和檀条之间镶嵌着九组透空木雕图案。分别为:鹤鹿同春,麒麟望喜,松鼠望果,双狮戏球,青云得意,马到成功,锦上添花,福寿双全,喜事连枝。整座建筑群古朴典雅,庄重别致。堂楼名曰“壮悔堂”,是侯方域念起一生的坎坷经历,自己在学业上的成就不令人满意,而得名。东楼是侯方域和原配夫人常氏的住室,后侯方域常和雪苑六子在这里吟诗作赋,研究文学,所以又名曰“雪苑社”。楼院共有建筑四座,侯氏故居是古城旅游区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由于其保存良好,且价值较高,2001年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古城小隅首东二街路南的陈家四合院,即陈宗石故居,为清代七大户之一的陈氏宅院,规模宏大,路南路北全是陈氏住宅。陈家可谓是大家族,为当时古城富户之首。陈宗石为清初诗人,亦是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门婿。陈宗石故居,是古城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占地2万平方米,现遗存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故居整体建筑以四合院为主,院院相连,分布规整,体现了专制社会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社会规范,现存宅院大门、中院、东西院、东跨院等建筑,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出后包,青砖灰瓦,古色古香,显示了中原地区四合院建筑深邃幽静、典雅别致的艺术魅力,也是研究豫东建筑史和陈宗石生平的重要历史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科学和历史价值。

位于中山东街的归德府文庙是古城内最大的古代建筑,也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现存的归德府文庙,西侧为归德府学明伦堂。归德府文庙大成殿、泮池、明伦堂等这些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独特完美的古建筑,是中华文化的杰出物质载体,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象征。保护好归德府文庙建筑群,对于研究豫东地区的儒学史、地方文化和明清时期的建筑历史和艺术特色有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归德古城的近代建筑见证商丘近现代划时代变迁 归德古城的最南端娄隅首街,清康熙年间为仁义巷,俗称南马道,又称兵街,分布有清代的参将府、中军守备署,民国时期的省立商丘中学、张岚峰司令部及其公馆、豫鲁烟厂等建筑群,是商丘古城极具文化内涵的街区。

娄隅首东街东端分布着清代重要的军事设施——参将府,俗称镇衙,后面为中军守备署,为清代商丘古城的重要军事驻地。现存的张岚峰“豫皖剿共司令部”旧址,面阔9间,2层建筑为民国时期近代建筑的杰作,见证了汉奸军阀张岚峰的兴衰史。张岚峰司令部北侧现存有省立商丘中学钟楼,四角攒顶式建筑,端正典雅,独具特色。光绪三十一年(1905),“范文正公讲院”改为“归德府中学堂”。民国元年(1911),“归德府中学堂”改名为“河南省立商丘中学”。省立商丘中学是商丘近现代的最高学府,为现在的商丘师范学院的前身。位于娄隅首西街的豫鲁烟厂,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民国时期建筑群,是商丘民族新兴工业的见证,也是民国时期古城经济发展的时代印证。

位于娄隅首西街现睢阳区委党校,曾为张岚峰公馆,是一处典型的民国时期特色的建筑群。主体建筑,面阔9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大方,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1月31日至2月8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在商丘城内圣公会礼拜堂举行,此处为会议秘书处。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秘书处旧址是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邓子恢、宋任穷、李达、陈赓等战斗、工作过的重要革命史迹,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解放战争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东坡.黄河在商丘的迁徙及其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清・叶澐.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卷一[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3]河南省商丘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归德府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P19

[4]吴朋飞.商丘古城发展研究——兼析明代商丘城市的历史地理问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陈道山.商丘古城:“世界遗产标志城”[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5).

[6]陈华光.商丘古城变迁及其文化内涵[J].中州今古,2002(2).

[7](清)张廷玉.明史・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p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