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
商丘古城城址变迁及原因探析
作者: 刘园园[1]
作者机构: [1]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西安,710062
出版物刊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50-53页
主题词: 东周宋国;睢阳;商丘古城;城址变迁;黄河
摘要:商丘古城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外形独特,整体格局保存完好.1986年,它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商丘古城周围探出了东周宋国城址和睢阳城址.如今,黄河远离商丘北流入海,对商丘影响甚微.然而,历史时期黄河的迁徙改道,使商丘地貌景观的变迁甚为可观.也正是黄河的变迁,导致了商丘古城城址的变迁.。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商丘古城调研报告摘要:通过对商丘古城的调研分析,了解商丘古城的街道空间布局、建筑传统风貌、道路标识系统、停车设施、道路布局、市政设施等现状,结合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知识与保护现状,找出商丘古城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商丘古城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而后借鉴其他优秀古城保护案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提出修改方针与建议。
关键字:商丘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古城简介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的河南省商丘县。
现存地上的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地处豫、鲁、苏皖四声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部门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通讯联系便达,自古就有“中原锁论”之称。
史书上曾记载“备御东南,则九州之奥区;广衍沃壤,则天下之膏腴,襟带河齐,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者。
”1.1古城历史沿革古城历史悠久,在长达四千年的文明史中,做过古帝王都、王国都、郡国都、陪都和附治、州治,也曾做过省府的临时驻地与县府驻地,历史上曾是黄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1城墙商丘古城的城墙有砖城、城郭、城湖部分构成,建于1151年,其走势构成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的内方。
城墙全长9000多米,其中内层砖城周长4347.5米,城楼高6.67米,顶宽6.33米,基阔10米,外包1米宽的砖墙,内为夯土。
城上有角楼四座,炮台13座,警辅32初,垛口3600个,城墙虽然经历战争和风雨水患,但保存基本完整。
城门为拱券式,有东西南北四门,至今保存完好,其中东门名曰宾阳,南门名曰垤泽,西门名曰拱阳,北门名曰拱辰。
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城门外的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有各有一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又有“四门八开”之说。
其中南北城门为歇山重檐式建筑,分上下两层,坐落在古城中轴线上,雄伟壮观。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调研报告商丘古城调研报告(上)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掘其独特的魅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对商丘古城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一、商丘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商丘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商朝晚期。
商丘古城作为商代文化遗址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考古发掘结果显示,商丘古城的规模庞大且布局合理,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特征。
商丘古城内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以古代宫殿和庙宇为主要建筑形态。
其中,商丘圣庙是商丘古城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供奉着中国历史上最崇高的儒家思想代表之一孔子。
圣庙以其庄重肃穆的氛围和精致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二、商丘古城的旅游资源与发展商丘古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址、文化景点和民俗风情等。
其中,商丘古城遗址是商丘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遗址内保存了丰富的商代文物,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此外,商丘古城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纪念馆和艺术馆等景点,展示了商丘丰富的文化底蕴。
商丘古城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商丘古城已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古城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利、设施不完善等。
因此,商丘古城的旅游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三、商丘古城的保护与传承商丘古城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保护。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商丘古城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商丘古城的文化遗产,我们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古城保护的认知和重视。
同时,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定,加强对商丘古城的保护力度。
此外,还应加强研究和合作,吸引专业人才参与古城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关于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doc
关于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doc本调研报告是对河南省商丘市古城区进行的一个实地调研。
商丘古城区是商丘市的核心地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商丘市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了解到商丘古城区的文化遗产、景点、社区建设等情况,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商丘古城的文化遗产商丘古城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具有重要文化遗产意义的区域。
在其范围内,存在着多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商丘城墙、大禹陵、太康城、轨道文化遗址等等。
商丘古城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是商丘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
在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我们发现商丘古城区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保护意识薄弱。
在商丘古城区内,我们发现存在着大量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并没有充分保护和利用。
有些古建筑物已经残破不堪,非常破旧,有些文化遗址则被农村居民用作堆放废弃物的场地。
2、文化遗产利用不充分。
商丘古城区内的文化遗产应该被充分利用,开发成为旅游景点或者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遗产处于废弃状态。
综上所述,商丘古城区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加强,文化遗产利用需要开发。
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同时,需要重视文化遗产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些文化遗产,形成社会共识和保护意识。
二、商丘古城区的景点介绍商丘古城区具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是一个值得游览的旅游区域。
以下是商丘古城区的旅游景点介绍:(1)大禹陵大禹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墓葬,位于商丘市古城区东北部的舒庄乡。
大禹是中国五帝之一,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统治者,他被人们誉为“治水圣人”。
大禹陵的规模非常宏大,建筑造型古朴雅致,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景点。
(2)商丘城墙商丘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位于商丘市古城区内。
商丘城墙始建于春秋时期,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周长4.85千米,高18米,厚10米。
商丘城墙作为商丘古城区的标志性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览。
(3)太康城太康城是商丘市古城区内的又一个历史遗迹。
商丘古城环境调研(精选5篇)
商丘古城环境调研(精选5篇)第一篇:商丘古城环境调研商丘古城环境调研分析及解决措施一、主要论点研究分析 1.1、交通要素分析:商丘位于亚欧大陆桥东段的陇海铁路与全国最长的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交汇处,以及拥有连霍高速公路,是客货集散,内外客流换乘、集散地。
以及城市内部城市公共交通非常便利。
1.2、市场距离要素对客源影响要素分析:旅游区景色特点、文化影响力及市场距离是对客源意向影响的三大重要因素。
尤其是市场距离对客源的影响力最大,即一个旅游区对周围地区居民吸引力,这个距离范围小于等于1000km。
1.3、旅游景点的集群要素:1.3.1、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 年)的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商丘县城,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商丘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1.3.2、古城南门外东侧,便是著名的河南应天书院,它与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并称北宋四大书院;1.3.3、火神台庙会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是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火神)的祭祀演变成盛大的庙会,距今已延续四千多年的时间。
商丘还有“ 白云寺庙会”、“芒砀山庙会”、“ 玉皇庙会”、“ 伊尹墓庙会”、“ 木兰庙会”、壮悔堂、侯氏故居、穆氏四合院、永乐园、张巡祠、八关斋、商祖祠、燧皇陵和文庙等著名旅游景点。
1.4、文化影响力、知名度、名人典故等要素:1.4.1、商丘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亦是中华古老饮食文化的荟萃之地。
此外,商丘还是是中华烹饪鼻祖伊尹的诞生地;1.4.2、因古有宋国、宋州、宋城之称,故商丘手绣亦称“ 宋绣”。
尤其是织工细致、技术精湛、图案美观、色彩素雅的抽纱刺绣,北宋时曾风靡汴梁;1.4.3、北宋宰相、改革家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应天书院求学,家境贫寒的范仲淹“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
改革失败后,范仲淹定居商丘,当时的应天府知府晏殊请他到书院任教,一时间,“从学者不远千里而至”,应天书院由此名声更盛;1.4.4、“清初文章第一家”的侯方域,今人对这位侯先生未免感到陌生,但提起清代著名戏剧《桃花扇》,这部孔尚任所著的传世名作,知道的人应该很多,但对其内容,能说出来的人又屈指可数了。
略谈商丘古城的特色和保护
略谈商丘古城的特色和保护摘要:本文采用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与相关古城进行比较的方法对已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商丘古城进行解读和分析,阐述了商丘古城的特色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开发和保护。
关键词:商丘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保护一、商丘的区位条件商丘地区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商丘自古就有“豫东门户”之称。
交通优势得天独厚,105国道与310国道、连霍高速和济广高速、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均在此交汇,是名符其实的“黄金十字架”。
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使商丘成为东西南北人流和物流的纽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商丘历史悠久,作过古帝王都、王国都、郡国都、陪都和府治、州治,也曾作过省府的临时驻地与县府驻地,历史上曾是黄淮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商丘地区很早以前,就有以游牧为生的商族开始以商丘为中心进行活动,据专家学者考察论证和史料记载,在商丘地区已发现有100多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文化等遗存,燧人氏钻木取火源于商丘;商丘是”商品”、“商业”、“商人”的发源地;商丘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祖籍,文哲大师庄子的故里,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
历史上的大家英才,如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范仲淹等,都与商丘有着不解之缘;永城芒砀山汉墓群、西汉“金缕玉衣”、汉墓壁画(特别是于1986年在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区柿园墓中发现的《四神云气图》,比敦煌壁画还要早上600多年,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久、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被称为“敦煌前的敦煌”,现在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黄河故道自然生态保护区等,无不彰显着商丘的厚重文化。
二、商丘古城的特色商丘古城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历史上的商丘古城遗址,已探明深埋于地下;二是明清归德府城,即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地面上的商丘古城。
由于商丘地区地处黄淮平原,是著名的黄泛区。
境内黄沙淤积很厚,地表所见遗物甚少。
[精选]关于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
[精选]关于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商丘古城是河南省商丘市的历史名城,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约2500年的历史。
经过多次战乱、兴衰,商丘古城至今仍保存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建筑风格,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人文城市之一。
一、商丘古城的历史背景商丘古城地处豫东平原,北临黄河,南接淮河,历经商代、周、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商丘作为古代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多次受到战争的摧残和蹂躏,但也因此保存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
商丘庄周故里、孟子故里、颍川荀家庄园、苏轼题诗处、祖庙、洛阳桥、小吕王城等历史遗迹,见证着商丘古城的辉煌历史。
二、商丘古城的文化底蕴商丘古城的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商丘最古老的文化遗存可以追溯到商初时期,商初遗址是商丘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商丘庄周故里位于古城东北,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故乡,庄周的著名寓言故事《庄子》在这里创作而成。
此外,商丘孟子故里也是商丘古城的一大亮点,孟子被誉为“中国思想家之东方哲学之父”,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商丘古城还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
商丘祖庙是商丘最早的祭祀场所,规模宏大,为河南省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祖庙之一。
洛阳桥是商丘市区内唯一的古代桥梁,建于南北朝时期,现仍在使用中。
小吕王城是南北朝时期吕布的军营,现保存的是小吕王城城墙和城门,是河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
此外,商丘市内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值得一游。
三、商丘古城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商丘古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商丘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如“文化商丘”,“黄帝故里”等计划,力争将商丘古城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城市。
商丘古城的未来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文化旅游投资力度,提高古城保护和文物修缮的工作。
企业需要积极投资,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为商丘古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商丘古城风景区水环境调查与对策
200 m 见方的许多小块,形如棋盘,呈梅花形布局。古城外形如 古铜钱,按八卦修建,内城、城池、城郭“三位一体”格局保留基 本完整,从空中看,古城仿佛是建在水中一样,保存如此完好 的 古 城 ,在 国 内 是 独 一 无 二 的 ,堪 称 中 国 古 城 池 的 典 范 之 余 。 明弘治十五年(1502),黄河泛滥,原归德府城被淹没。弘治十 六年在旧城北复建新城,历时 8 年,于明正德六年(1511)建 成,既为今商丘古城。据史书记载,在此之前,商都南亳城、春 秋宋国城、秦汉睢阳城、北宋南京城、归德府旧城等,皆因兵灾 水患,相继毁坏,埋没于地下。周代曾是宋国都城,北宋时期为 陪都,称为南京、应天府。从历史上看,古城的兴衰都与水息息 相关。
水生态环境方面,已对城湖水生态进行整体保护,禁止向景 区水域内排放污水,禁止排放各种垃圾和污染水源的物品。不允 许私自下湖捕鱼、在规定区域外游泳等破坏活动。
湿地保护方面,湿地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 为人类和鸟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
表 1 商丘古城城湖水质检测结果表
基于古城水环境现状,提出以下对策予以改善:一是全面 迁移城区内排污生产单位,从根源上掐断工业排污;二是增设两 河一环(古宋河、忠民沟、环湖)生态观光景区,植树、植草保护 净化河湖水质;三是建设四处生态水系保护区:包括城湖西北 湿地、古宋河湿地、忠民沟湿地和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湿地;四 是景区内全面采用雨污分流排水方案,污水经统一收集后纳入 城市污水处理体系,雨水自然排放到古城内排水沟,经处理后 排入城湖;五是景区内交通(特别水上交通)工具禁止使用燃油 车船。
上山采野菜。红旗渠工程极其艰巨、险要,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 注释:
有 81 名干部和民工献出了宝贵生命,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 (1)大禹治水见《尚书·皋陶谟》.
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的开题报告
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商丘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是中原文化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然而,商丘位于黄河南岸,因黄河多次洪涝灾害而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近年来,随着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研究的加强,对商丘古城的空间格局也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以商丘古城为研究对象,探讨黄河影响下商丘古城空间格局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探究商丘古城空间格局,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城市布局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对黄河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商丘古城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存,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可以为城市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文献综述在前人研究中,对商丘古城的空间布局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
例如,张锡奎(2012)在他的论文中分析了黄河流域城市的特征和商丘古城格局的演变,指出商丘古城的布局与黄河水文下切和淤积过程有关。
王瑞(2018)则分析了商丘市保护城墙及其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商丘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但这些文献的角度和深度有所不同,有的文献重在对商丘古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进行阐述,有些则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布局规划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
因此,还需对商丘古城的空间格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地调查和历史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商丘古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丘古城的历史地图和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整合,梳理出商丘古城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空间格局,进一步探讨黄河对商丘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
此外,还将结合实地调查和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对商丘古城现有的空间格局和文化遗产进行评价,并对商丘古城未来的城市发展进行预测。
五、初步思路1. 商丘古城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空间格局分析:主要通过分析商丘古城的历史地图和文献资料,梳理商丘古城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实现。
2. 黄河对商丘古城的影响:通过对黄河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演变过程的研究,探讨黄河对商丘古城的影响,深入了解黄河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商丘古城庭院设计说明
商丘古城庭院设计说明
商丘古城庭院设计是以古城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的庭院设计。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说明:
1. 庭院布局:商丘古城庭院设计可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布局,即由四栋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
中心可以设置一个小型花坛或假山,作为庭院的视觉焦点。
2. 树木和植物选择:庭院中可种植传统的中国园林植物,如柳树、桂花、牡丹等,以增添古城的氛围和特色。
可以根据庭院大小和布局,选择合适的树木和植物来打造绿意盎然的庭院环境。
3. 园林构造:可以设置回廊、廊架、假山、水池等传统园林构造,使庭院更具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4. 材质选择:在地面、围墙和建筑材料上,可以选用传统的青砖、琉璃瓦等材料,以体现古城的传统氛围。
5. 色彩运用:可以运用传统的中国元素色彩,如红、黄、绿等,来装饰庭院。
同时,适度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如云纹、龙纹等,来增加庭院的艺术感。
总体而言,商丘古城庭院设计在保持传统氛围的同时,也要注重现代生活的需求,结合自然环境和空间规划,打造一个舒适、具有文化底蕴的庭院。
商丘古城空间形态研究
商丘古城空间形态研究在中国几千年悠远绵长的历史进程中,遗留有大量历经千年岁月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其中完好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却为数不多。
商丘古城就是其中一座,它的历史已超过四千多年。
现存的商丘古城为明代归德府城,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与此同时,商丘古城还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具有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我国有关古城空间形态的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我国城市众多,地域文脉和乡土人情风格不一,同时研究方法过于保守,从而导致很多关于古城空间形态的研究深度不够。
本文致力于挖掘古城市空间形态的本质,并运用城市空间形态原理对商丘古城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商丘古城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研究性性资料和建设性意见。
商丘古城是中国一座重要的非典型古城,其独特的空间形态,融合中国古代城市理论中“理性”与“自然”的概念,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别具一格的规划建设理念,更体现出了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基本研究内容,其中包含了限定本文研究内容的范围,并根据其研究内容提出了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第二,综合阐述了城市空间理论概念的界定,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概念基础;第三,概述了商丘古城的保护历史,并介绍了商丘古城的地理概况,历史沿革以及建城史,从中引申出商丘古城的主要特色与研究现状;第四,从宏观角度将商丘古城空间形态的特征进行大体分析,挖掘商丘古城的主要特色,并为商丘古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第五,通过微观角度对商丘古城空间形态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综合商丘古城空间物质要素的三个方面提出对商丘城有针对性的、可行的保护策略,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第六,本文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商丘古城提出适用于当代的保护策略。
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
商丘古城的调查报告商丘古城是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个古城遗址,位于商丘市的市区内。
商丘古城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调查报告将对商丘古城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析。
一、历史沿革商丘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的商代。
商丘作为一个古代国家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商周时期商丘属于鲁邑,秦汉时期为郡县治所。
唐代初期,商丘被指定为郡治。
宋代时,商丘成为大名府府治。
明清时期,商丘是典型的商贾之乡。
在中国历史上,商丘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文化遗产1.范仲淹祠: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范仲淹祠建于明代,是对这位伟人的纪念和敬意。
2.文公祠:商丘市是文庙所在地,文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丘文庙的规模雄伟,建筑风格独特,是对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纪念。
3.史家墓群:位于商丘市郊区的史家墓群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地方。
墓群中埋葬了许多历史学家和史料学家,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4.宋城遗址:宋城遗址是商丘古城的主要遗址之一,遗址内保存了大量的宋代文化遗存,包括建筑、雕塑和书画等。
三、旅游资源1.古城墙:商丘古城墙是商丘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古城墙周围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商丘的繁荣与辉煌。
2.丹江口生态旅游区:丹江口是商丘古城旁边的一个生态旅游区,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郊野风光和休闲旅游活动。
3.宋城乐园:宋城乐园是商丘古城内的一个主题公园,以宋代文化为背景,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宋朝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四、建议1.加强保护:商丘古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加强对古城遗址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维护其原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商丘古城
问古 题城 及资 解源 决开 措发 施存 在
古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 大的成就,其凭借自身拥有的众多文 化资源,吸引 了一大批游客来此游玩 ,很大的促进了商丘经济的发展。但 是,跟其他的一些古城例如丽江,苏 州,开封等相比,商丘古城旅游资源 的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古城内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全, 文化资源的内涵不能明确展现。 作为 一个旅游景点,古城应拥有完备的配 套设施,但商丘古城游、购、娱等设 施不齐全,甚至连一个清洁卫生的厕 所都不能保证,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古 城的旅游形象。此外,商丘古城拥有 深厚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相应的 导游解说系统,古城内的文化内涵不 能明确展示给游人,甚至连商丘本地 人都不能完全了解其内涵。
其次,开发力度不够,品位不足,层次 不深,特色不浓 由于资金的缺乏,一些极具特色的景点 未能得到开发,对其文化资源造成极大 的浪费。古城内景点品位不高,景点内 管理人员态度冷漠,一些景点的管理人 员为了吸引游客生搬硬套别的一些供观 赏的内容,大大降低了商丘特色的体现 。 最后,古城宣传力度不够,自我推介能 缺乏,商丘古城市场知名度低 由于受观 念、资金投入或是专业水准的制约,古 城的宣传度不够完善,宣传方法单一手 段落后,促销方法平淡。一些单位和企 业未能认识到宣传的古城带来的效益, 没能和政府形成联合,致使商丘古城市 场知名度较低。
商 丘 古 城 的 历 史
现存商丘古城距今已经有500余年的历 史,虽然经历战乱,但保存基本完好,为全 国少见的古城遗存。
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丘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 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成 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 丘作为华夏之邦商业、商品、商文化发源地 之隐喻。目前商丘古城下,同时叠压着春秋 时期的宋国都城、秦汉和隋唐时期的睢阳城、 宋代应天府南京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 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 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六、结论
商丘古城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 风格。在旅游开发方面,商丘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还需要进一步 加强文物保护、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未来, 我们应该继续和研究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5、推动区பைடு நூலகம்经济协同发展
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应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区域合作, 整合周边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例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旅游产业、农业等,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古城的保护提供更多的支持。
总结:
商丘古城作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引入社会资本、提升公众意识、挖掘文化旅 游资源和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商丘古 城。这将使商丘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地方经济发 展的重要引擎和吸引全球游客的文化景点。
谢谢观看
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目录
01 一、商丘古城的历史 文化价值
03
三、商丘古城的发展 策略
02
二、商丘古城的保护 现状与挑战
04 参考内容
商丘古城,位于中国河南省商丘市,是中原地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城 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商丘古城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商丘古城,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 擎,以及吸引全球游客的文化景点。
3、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进一 步提高商丘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 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商丘古城城市空间特点分析
商丘古城城市空间特点分析彭勋(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001)一、前言城市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空间集合体,它集合着人的居住空间、聚会空间、行动空间、文化空间等,一个城市的空间特点其实就是一个城市的形体、容貌和性格,它是城市的重要标志物,因此研究一座城市的空间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商丘古城的区位空间优越特殊商丘古城坐落于商丘市睢阳区境内,商丘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是连接中原和江淮地区的重要枢纽和门户,交通和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商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之一,是商文化和火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许多姓氏的起源地。
另外,商丘还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交叉于此,未来商丘将成为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雄商高铁的交汇点。
因此,可以说商丘古城的区位空间是非常特殊和优越的。
三、商丘古城的格局空间独具特色商丘古城的空间格局分布,深受儒家美学思想的影响,道路街道整齐对称、建筑房屋典雅方正,大路小路秩序井然、尊卑分明,呈现出一种协调统一之美。
同时,这种格局空间也融合了不少道家周易八卦理论,首先商丘古城城内有93条街道,按道家八卦理论解释,“三”和“九”都是重要数字,三代表多和无限,有三生万物的说法,有繁荣之意。
而九在八卦中属于阳数的极限,有长久之意。
此外,古城东西两门为了避免五行中的相克说法,中间错了一个街道。
最后,古城内部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呈“龟背”的形状,这样安排从实际应用上有利于排水,但又暗合着敬畏神明、祈求降临平安祥和的寓意。
四、商丘古城的边界空间保存完整边界空间能够勾勒出城市的形态和轮廓,因此非常重要。
商丘古城的边界从里到外依次为:城门城墙、城湖和城郭。
商丘古城的四门以及城墙保存十分完整,东南西北分别为宾阳门、拱阳门、垤泽门和拱宸门。
商丘古城的城湖分为东西南北四面,现存的南城门外的护城湖面积最大,将近3000亩。
剩下的三湖,商丘正在全力扩容疏浚,争取到2020年恢复商丘古城八千亩水面的奇观。
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_许继清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25-0020-02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收稿日期:2010-05-07作者简介:许继清(1965-),男,博士,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刘利轩(1984-),男,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 450000许继清 刘利轩摘 要: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对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社会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地理环境是古城空间演变的直接动力,经济、制度环境是内在因素,正是基于这三种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商丘目前的空间形态。
关键词:古城,文化生态学,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T U 984.115文献标识码:A1 文化生态学概述文化生态学是20世纪中期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朱利安 斯图尔德于1955年在其理论著作 文化变迁理论:多线进化的方法论 中首次提出的观点。
它是一门融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的,以社会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特定社会环境下文化的适应与变迁过程的新兴交叉学科。
1.1 文化生态学的内涵文化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学的一门学科。
文化学是被研究对象,生态学是研究方法。
司马云杰在 文化社会学 中对文化生态学是这样定义的: 从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规律的一种学说。
研究的目的是要表明文化现象也和自然现象相同,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有自身的内在秩序和规律。
1.2 文化生态学的外延文化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融入了生态学的系统论、环境观和资源观。
它把文化看作一个系统工程,由文化亚系统与其地理亚系统组成文化生态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把 环境 纳入到文化的研究之中,考虑文化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文化生态学的显著特点;把文化作为有形资源看待,运用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对其进行合理地、有效地、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
关于商丘古城调研报告
商丘古城历史街区调研报告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
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
建于明正德六年( 1511 年)。
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
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
城墙周长 3.6 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
城内地势为龟背形。
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
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
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
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
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即在城门外再建一小城,侧面开门,旨在加固城防),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
古城风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今商丘古城内街道仍保持着古代的建筑风貌。
坐落在古城内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的“ 壮悔堂” 招引着八方的游客。
还有名声在外的商丘三杰:职森、屠东、张珂。
在城南古宋河边有名扬中外的、镌刻着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八关斋会报德记》的八关斋。
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
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西周宋国和汉唐朝时的睢阳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几朝古城。
空中俯视,整座古城内方外圆,形成古代的方孔圆钱,寓天圆地方,天地相生,招财进宝之意。
砖城内面积1.13平方公里,93条街道形如棋盘,古四合院鳞次栉比,内有大成殿、明伦堂、壮悔堂等名胜古迹。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丘古城布局结构城内地势呈龟背形状,共93条街道,在古代的八卦学说中,9是最大的数字,而3是万物的源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93是一个吉利的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 6825(2010)25 0020 02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收稿日期:2010 05 07作者简介:许继清(1965 ),男,博士,硕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刘利轩(1984 ),男,郑州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 450000许继清 刘利轩摘 要: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对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社会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地理环境是古城空间演变的直接动力,经济、制度环境是内在因素,正是基于这三种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商丘目前的空间形态。
关键词:古城,文化生态学,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T U 984.115文献标识码:A1 文化生态学概述文化生态学是20世纪中期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朱利安 斯图尔德于1955年在其理论著作 文化变迁理论:多线进化的方法论!中首次提出的观点。
它是一门融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的,以社会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特定社会环境下文化的适应与变迁过程的新兴交叉学科。
1.1 文化生态学的内涵文化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学的一门学科。
文化学是被研究对象,生态学是研究方法。
司马云杰在 文化社会学!中对文化生态学是这样定义的:∀从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规律的一种学说。
#研究的目的是要表明文化现象也和自然现象相同,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有自身的内在秩序和规律。
1.2 文化生态学的外延文化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融入了生态学的系统论、环境观和资源观。
它把文化看作一个系统工程,由文化亚系统与其地理亚系统组成文化生态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把∀环境#纳入到文化的研究之中,考虑文化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文化生态学的显著特点;把文化作为有形资源看待,运用自然资源的保护方法对其进行合理地、有效地、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
2 商丘古城概况及空间特点商丘古城外部∀三位一体#的空间形态明显,内部空间格局完整。
古城外圆内方,像一个铜钱的形状,外侧圆形的是一道护城堤,内侧是古城,以方形城墙界定。
在城墙与护城堤之间是由护城河演变成的∀城湖#,外部三个要素形态特征明显。
城内地势呈龟院的人文环境是由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语言、文化、精神风貌和协作精神所构成的。
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的医护人员队伍是医院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体贴周到、有严格的语言和行为规范。
医院的文化环境最重要的要体现出尊重、关怀、训练有素、协作向上等等。
2.6 服务环境良好的服务环境不仅包括服务项目全面、技术水平领先、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管理到位等等,服务环境是改进医院服务质量的关键。
特别是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比如说,全程陪护服务项目,使病人一到医院就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消除服务断层的环节,全程陪护服务。
3 结语随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医院建筑环境与功能已发生显著的变化,医院环境空间与功能突破传统的交通性空间、功能性空间和辅助性空间,演变成交通性辅助空间、功能性辅助空间、聚合性辅助空间、商业性空间和非功能性辅助空间五大空间构成。
现代医疗理论和实践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医院公共空间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心理、行为和情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医院环境空间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够确保环境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才能使环境空间对病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有着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1] 庄 燕,袁 忠.当代医院建筑环境的健康伦理意义[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27.[2] 巴志强,巴 方.郭锡斌,等.从医院安全管理和感染控制角度审视医院建筑的规划与设计[J].中国医院,2006,10(6):69 72.[3] 苏媛媛,周浩明.医院建筑色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2):28 30.[4] 沈晓东,奚 纯.当前医院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艺术化倾向探讨[J].山西建筑,2008,34(14):51 52.[5] 易 鑫,徐力鹏,曾剑平,等.浅析医院管理创新的动因[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6):7 8.Psychological needs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hospital environment spacesWANG Zhi youAbstract:T he influence of space env ironment on the physic,psychology and behaviors of the patients w as analyzed from t hree aspects o f hospi tal environment spaces,psycholog ical needs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in this thesis that pointed out the arrangement of the hospital public spaces should agree w ith t he using needs of the users for the overall spaces of the hospital,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 he medical buildings to r ealize the people or iented conception.Key words:hospital environment spaces,psy chological needs,management inno vat ion20 第36卷第25期2010年9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 ECTUREVol.36No.25Sep. 2010背形状,道路格局形如棋盘,东西大街不对应,错开一条街,形成与南北大街相交的两个隅首。
3 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城市空间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其产生发展过程与作为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的人类文化密不可分,城市空间与人类文化的这种密切联系集中反映在城市文化之中,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的集中反映。
因此,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环境观,能够比较全面的认识城市空间演变的环境要素。
文化生态学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把生态学的环境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到文化研究之中,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实质上就是对其赖以存在的各种生态环境的适应,笔者认为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
论文从这三方面对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3.1 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社会地理环境商丘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东部,属于黄淮冲积平原,黄河的水灾和沙灾造就了这里的地形地貌,同时也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城市空间。
据统计,1949年以前的3000多年间,黄河下游发生的漫、溢、决口和改道约有1500余次,洪水波及的范围约25万km 2,其间经历了26次大改道,在16,17,19世纪,平均四五年就要发生一次。
受黄河泛滥的影响,平原内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每至汛期便内涝成灾。
据商丘县志灾害和大事记载,从公元1128年~公元1565年,商丘遭受黄河水灾39次,平均11.2年一次;从公元1565年~公元1885年,商丘遭受黄河水灾10次,平均29年一次。
为了减少黄河泛滥带来的水灾和沙灾,商丘人民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如:加固城墙(外包砖),城外修筑护城大堤等。
这正是由特定环境所决定的一种初民社会文化景象。
长此以往,这些人们与黄河搏斗的∀工事#,就成为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文化景观。
E 哈奇在 人与文化的理论!书中这样说到∀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情境下,或许可能存在各种文化形态,但其中一些比较合理,富有竞争力,趋于占优势。
#地处中原腹地的商丘当时经济发达、技术手段比较先进,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这里文化景观并不是简单由自然环境赋予的,而是人类在征服与改造自然过程中得到的。
3.2 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商丘地处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农耕区。
原因有二:1)黄河密集的河湖水系为灌溉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
水是万物之源,地球上任何生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源,农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丰富的河流水源;2)黄河创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地貌。
冲积平原不仅有利于人们长期定居,而且有利于农作物的耕犁和灌溉,便于集体协作。
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丘古城的筑城思想和城市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和政治制度的限制,这种经济形式一直长期存在于古代社会当中。
这种经济制度下产生了众多的传统文化。
1)追求安宁与稳定,崇拜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恋地情节,对土地有着强烈感情,没有极其严重的灾害或战乱,一般不愿离开故土;3)内敛型思想,单个家庭或城池自成体系,很少与外界交流,内部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
3.3 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社会制度环境社会制度环境是指:∀人类创造出来为其文化活动提供协作、秩序、目标的组织条件,包括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制度等结合而成的体系。
#文化的变迁必然通过社会制度表现出来,并反映到城市空间中去。
政治制度、文化习俗、技术规定对商丘古城空间的演变起到了重要影响。
从政治制度方面看,商丘归德府的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城墙内占地规模以及重要建筑的布局和建造形式;从文化习俗方面看,商丘古城内城(以城墙为界的古城)方整规则,遵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观念,而外城(以护城堤为界),则围合封闭表现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因环形护城堤可以有效减缓外围洪水的冲击),这种∀外圆内方#的形态又暗合了古人天圆地方的环境意象;从技术规定方面看, 考工记!是对我国汉代以后古城建设影响最大的一部技术规范,不仅总结了我国近千年奴隶社会都邑营建的经验,而且为建立中国独特的城市形制体系奠定了基础,被人称之为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红线#。
4 结语通过对商丘古城空间演变各种环境运行机制的分析,认为社会地理环境是影响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直接因素,作为外在动力,推动古城空间的发展;而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环境是影响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间接因素,作为内在动因,从思想层面影响着人们的筑城和建造思想。
商丘古城空间的演变始终受到这三种环境的影响,并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空间形态。
参考文献:[1] 戢斗勇.文化生态学论纲[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4(5):9 11.[2] 侯 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8.[3] 俞孔坚,张 蕾.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J].城市规划学刊,2007(5):20 22.[4] 墨 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 E 哈奇.人与文化的理论[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6]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7] 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 郭俊山.社区发展中生态环境规划的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08,34(25):71 72.Analysis on 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hangqiu ancient city space evolutionXU Ji qing LIU Li xuanAbstract:With an application of the cultural ecolog y theory,it analyzes the socio geography environment ,socio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social systems environment of Shangqiu ancient city space ev olution,points out tha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s the direct force of ancient city space evolution,and econo mic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is the internal factor.T he t hre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chieve present spatial form of Shangqiu.Key words:ancient city,cultural ecology,ecological env ironment21第36卷第25期2010年9月许继清等:商丘古城空间演变的文化生态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