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爱情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爱情故事
整理收集苏高宁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而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们的爱情故事更是跌宕起伏,感人心扉,令人荡气回肠!今搜集整理,以飨读者!
唐:
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王维、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崔灏、王翰、王之涣、孟郊、贾岛、李贺、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杜牧、李商隐、李煜宋:
苏轼,欧阳修,陆游,秦观,晏几道,李清照,辛弃疾,秦观,杨万里,范仲淹,柳永,王安石,朱熹
元:
马致远,王冕,
明:
于谦,袁宗道
清朝:
曹雪芹、袁枚、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纳兰性德,袁枚,龚自珍,郑板桥
李白一生,先后有过四个妻子。

1.许氏,结发妻子,高宗时期的宰相许圉师(许绍最小的儿子)的孙女。

2.刘氏,南陵名家之女儿,同居后分手。

3.某氏,姓氏不详,东鲁人。

李颇黎的生母在李白的侧室以外不详。

4.宗氏,最后一个妻子,中宗时期宰相宗楚客的孙女。

第一个妻子,是公元727年在湖北襄阳经过朋友孟浩然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

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

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

其子名:伯禽,(小字明月奴);女名:平阳。

许氏于公元738年去世。

第二个妻子,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妻子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

不久,因为刘氏有些看不起李白,李白愤而离开。

第三个妻子,公元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

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

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

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

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四个妻子,公元744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然后歪歪倒倒的走了。

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

正好梁园的人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并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

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

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可以说和李白是志同道合。

在李白因李璘案下狱,发配夜郎时,宗氏还多次施救,从此两人没再见面。

李白很喜欢最后一个妻子宗氏,曾作诗《自代内赠》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像有宫闱秘史说李白喜欢杨贵妃的,本人无法苟同。

至于他究竟有没有爱过,世人想必早已不得而知了。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
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唐代诗圣杜甫在三十岁的时候娶洛阳司农杨怡的女儿杨氏为妻。

杜甫娶妻的时候,家境已经开始败落,父亲杜闲去世,自己又有病,哮喘病伴随一生。

杨氏聪明贤惠,为杜甫生有宗文、宗武、宗红两男一女,还有一个孩子,在出生不久饿死了。

杜甫因此写有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杜甫被困在长安住了几年后,才带着妻儿来长安的。

后发生安史之乱,妻子杨氏自己在家靠乞讨和种植土地养活儿女,杜甫被困长安,后逃出金光门,投奔凤翔肃宗所在。

这几天里,杜甫在凤翔做谏官,左拾遗官职,从八品。

因房琯门人案件,杜甫受到牵连,虽未治罪,也被肃宗反感。

杨氏在家不知杜甫的情况,独自带着孩子生存,还受兵荒马乱之扰。

杜甫被“放假”回到羌村,不久因饥饿,举家搬迁秦州,到了秦州投奔老友和尚主持赞公,见不是安全之地,被白水一官员骗到了白水,冬日里茅屋被大雪压塌。

一家人只好随着逃亡的人流,奔往成都。

到了成都,在高适和严武的帮助下,盖了草堂。

这些年日子是安逸的,妻子杨氏陪伴杜甫散布,在河里划船,画棋格供杜甫下棋。

高适和严武相继去世,杜甫失去了政治靠山,只好到了夔门。

在夔门是杜甫一生最富有的时候,拥有四十多亩的枣园,一家人思乡心切,三年后就沿江而下,到了湖北的**,来到岳阳、耒阳一带,在船上漂泊了四年之久。

在湖南潭州还遇到了骚乱,多亏苏涣相助,摆脱了骚乱。

正往家走,遇见了昔日的李龟年。

杜甫在四十岁的时候,出入洛阳岐王府,时常听李龟年唱歌,“岐王
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刻此诗是有着无限的感伤的,李龟年因安史之乱逃亡到江南,每每唱歌都让人落泪,流亡之人,感伤不已,尤其是怀念唐玄宗皇上。

杜甫自然是一阵感伤。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好不容易可以往家乡走了,遗憾的是有发生了大水。

杜甫一家被困在船上,五日没有吃饭,聂县令派人送来牛肉,一家人食后,杜甫病逝。

三十多岁的杨氏,只好将杜甫的尸体厩在湖南,带着孩子回乡,四十三年后,杜甫的孙子才将杜甫的尸骨迁回到河南,安葬在偃师的首阳山。

杜甫的妻子杨氏,自进了杜家的门,就没有享受到所谓的幸福,整日为吃穿犯愁。

然而,她的贤德和贤能,给杜甫带来了慰籍和欣慰。

杨氏可以称谓华夏最贤惠的女人,堪称为人妻的榜样。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
说起元稹,不得不说其相貌,在唐朝这些个诗人中,元稹算是相当帅的,而且这种帅在小时候就有苗头,所以,他年轻时,那绝对是个万人迷,能以一个小官就能攀上了韦夏卿这个高枝,不光有才,帅也是他征服韦丛的一把利器。

元稹雕像
再说元稹的才,那绝对也是翩翩公子,才华横溢,年少既有才名,从流传至今的诗篇来看,他绝对也是一个走心的好诗人,才气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那是很重要的。

江湖传言,男人要么帅,要么有才,二者一定要有一样,这样才能征服女人,而元稹两样都有,不得不感叹命运有时候是偏向某些人的。

更可怕的是,他元稹一个帅才,偏偏又很勤奋,你说他不成名都对不起这条件,白居易牛逼,但白居易和元稹一起考上大学的时候,白居易比元稹大了八岁,这就意味着白居易高考参加的可不是一回两回了,元稹本身就聪明,再加上勤奋,早考取功名也在情理之中。

元稹后来虽然一直混在官场,大官小官也都当过,贬来贬去,浮浮沉沉,也是家常便饭,政治嘛,本身就没有对错,关键要看站队,元稹一辈子过的还算凑和,政绩不明显,但也不算庸官。

元稹以诗名流传,他的诗歌评价最高的算是离思悼亡诗,那这和他细腻的感情和几段感情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崔莺莺、韦丛、薛涛个个都是个人物,个个都是激发元稹诗性的催化剂。

元稹终年53岁,死在被贬值的武汉镇署之中,也算善终了。

元稹怎么读
这个问题的矛头应该指向“稹”,作为一个明显的形声字,它的读音不麻烦,即使不知道怎么读,也会莫名其妙地读成“真”,但其实,人家读三声“珍”,这字一般很少见,但在唐代文学史中出现频率颇高,只因为唐朝有个大诗人叫元稹,这也算是字凭人贵的一个典型吧。

元稹,唐朝大诗人,“曾经沧海”的男主角,“巫山不是云”的感叹者,写诗很走心,浅显易懂,但情感真挚,而这种感情真挚的诗句大多是悼念亡妻韦丛所作,也正是因为这些诗,才使元稹在唐朝几万多诗人中脱颖而出。

但元稹诗名流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有一个更有名的好基友白居易。

说起白居易来,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把他李白、杜甫一起说,但其实白居易和元稹才是一个年代的人。

白居易大元稹八岁,二人同年考取功名,结下了友谊,而且二人的文学主张也很合拍,经常诗歌唱和,绝对是绝佳的好基友。

另外元稹还和两个比较有名的女人发生过关系,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崔莺莺,因为崔莺莺这个文学形象就是出于元稹之手,而这个故事正是元稹经历的真人真事,崔莺莺也有其人,只不过,年少时的元稹为攀高枝,劈了崔莺莺的腿,现在看来,这段情史算是元大帅哥人生中的一个污点。

另外一个女人那更是声名在外,唐朝三大美女诗人之一的薛涛,当年那可是和元稹流传了一段众人皆知的“姐弟恋”,二人暧昧由来已久,但最终没能厮守一起,很遗憾,但也并不可惜,毕竟命运之手,变幻无常,薛涛没嫁给元稹,也算是薛涛的另一种美好的结局吧。

薛涛与元稹
也许那天和元稹的相见,对薛涛来说本身就是个备胎的开始。

一个是翩翩公子,青年才俊,诗人中的翘楚,正如日中天;一个是风韵犹存,成熟魅力,营妓中的大姐大,正炙手可热。

薛涛雕像
一个是见花爱花的多情种,一个是感情真空期的痴情女,这样的相见注定会擦出不一样的男女之火,尽管年龄悬殊,尽管元稹当时是有妇之夫,郎才女貌,干柴烈火,怎能轻易舍得?薛涛好好的大姐大不当,偏偏被元稹这小子给迷住了,就这样活生生地被元稹给毁了下半辈子。

那年,31岁的元稹迷恋上了42岁的薛涛,两人同居了三个月,天天在一起缠绵,也许这三个月对42岁的薛涛来说,才是真正的爱情,这三个月她真正地找回了曾经丢失的少女怀春之情,而元稹本身
就是一个多情的种子,处处留情,但身份、年龄的巨大差距,终没有让这段感情走到最后。

三个月后,元稹从成都调离,不得不离开薛涛,接着元稹被贬洛阳,期间老婆韦丛病故,而他却厚颜无耻地纳了一个小妾安仙嫔,也许元稹这人克妇,安仙嫔短命早死,元稹后来被贬往江陵,这时候,连遭变故的元稹正是一个失意的中年男人,薛涛天真地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她固执地穿过千山万水,走了大半个中国找元稹,但最后又不得不返回,期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从薛涛后来的诗句中可以了解到,她过的并不快乐。

后来,元稹又被贬通州,为了仕途,又娶了裴淑,直到后来当了宰相,薛涛等了很久,但终究死心,出家做了道姑。

公元831年,元稹在武昌节度使任上离世,次年薛涛病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正妻:杨汝士的妹妹
小时候,经常听语文老师讲,白居易写完诗之后,都要念给不识字的妇女儿童听,然后修改,直到他们听懂为止。

当时我就想,写诗至此,还能叫诗吗?不如叫歌谣算了,因此对白颇有不敬。

长大后,特别是读了白《琵琶行》和《长恨歌》后,我对白的态度彻底改变了。

我由
衷地佩服他,试想中国古人还曾有谁写过这么长的叙事诗,又写得如此凄婉动人。

这里只说《长恨歌》,历来有关此诗的主题有争议,不过现代的大部分读者都会把它看成一首爱情悲剧诗。

白写《长恨歌》时,已三十五岁,但还未婚。

一个大龄的未婚之人,竟然写出了这么一出让时人(据说《长恨歌》写出之后,立马传遍大江南北,曾有娼妓应聘的时候把此作为法宝:“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

白居易到别人家作客的时候,那些歌伎一见到他就纷纷指点:此乃长恨歌歌主也。

可见此诗的流行程度),让后人不住感慨的故事,以至于一些历史书在写到唐玄宗如何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时也引用《长恨歌》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甚至写到安史之乱时,也来一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我的问题是:白居易一个光棍汉,如果没有情感经历,他又如何能写出这种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苦呢?查一下书,看一看白所写的诗歌。

明白了,白有一个相好,而且是青梅竹马,她就是湘灵!
白有一首《邻女》的诗是写湘灵的: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白居易没事干,竟欣赏起邻居家一位15岁的姑娘,并且观察得这么仔细,还写到绣床,如果不是写湘灵,那白居易绝对是个不怀好意的色狼。

但我们都知道白居易不是色狼,所以这首诗只能是写15岁的湘灵。

据推算,白这时19岁。

也可以说白居易19岁时,和邻家15
岁的湘灵确立了恋爱关系。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能结合呢?白居易27岁的时候,他离开湘灵(即离开徐州符离的家)到江南叔父家时,一路上写了三首诗给湘灵。

第一首的题目就是《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他想湘灵想得泪眼朦胧,真是个有情男子!
第二首《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

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从这首诗中看,白居易与湘灵的关系已发展到很深的地步了,深到什么程度,借用《长恨歌》的话应该是:“翡翠衾寒谁与共,孤灯挑尽未成眠。


第三首《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唉,读到这里,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两人15岁(从湘灵的角度看,白居易当时19岁)就认识了,至今整整苦恋了8年(白居易27)。

是什么阻碍了他们?门第。

当白居易29岁终于考上了进士,就向母亲恳请与湘灵结婚,遭到了母亲无情的拒绝,理由仍然是门第。

白居易的《生离别》诉说了自己的苦衷: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人生最痛苦之别莫过于生离别。

若是死离别,时间还可以逐步把痛苦减轻,然而生离别会让人一辈子挂念和痛苦。

白居易30未到,就已生白发,可见相思之苦了。

白居易33岁的时候,在长安已作了校书郎,仍得不到母亲的允诺,其《潜别离》揭示了这一苦楚: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相思之深,潜离暗别之苦,直让人慨叹白居易的生不逢时了。

连送别都只能悄悄地进行,这是何等的无奈。

白居易以不婚来抗争(白直到38岁才结婚),但无济于事。

他也只能用诗来表达了:
《冬至夜怀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

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

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

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

瞑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正是有如此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白居易在写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的时候,特别是写到两人的生死相别之后的那些大段大段地抒情描写,入骨三分,要把人的肠子都化了,一个没有类似情感经历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因此与其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写唐明皇和杨玉环的,倒不如说是写他自己的!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我们后人读这样的诗歌,同样长恨绵绵啊!
(附注:文中观点主要参考了王用中《白居易初恋悲剧与〈长恨歌〉的创作》,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当然有些地方纯属推测,并不严谨。

不过作为八卦还是值得一信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