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课程大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系统掌握这一理论,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
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是本课程的最大特点。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1.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充分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2.掌握商品、价格、竞争、供求、产权等诸要素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3.正确理解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手段之间的关系;4.掌握国家、企业、消费者各主体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5.掌握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特征与功能;6.掌握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分配格局;7.了解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以及我国的经济转轨过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本课程内容有联系的相关课程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邓小平理论等。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市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以及学习市场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我党对社会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市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市场经济学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伟大创举。
2、掌握:市场经济学是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3、熟练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及其科学体系;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
第二章商品与市场(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商品的属性、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价值规律等内容。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学大纲与教学进度表授课教师:陈波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程教学总目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理论经济学是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这门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掌握社会基本经济制度选择的必然性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运行的机制和规律性。
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二、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导论:社会主义的科学涵义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专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正确理解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理解公有制及其地位,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的必然性,第二专题过渡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过渡经济学和过渡的含义,中国过渡经济的特征,正确理解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和实质及经验。
第三专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范畴。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市场经济的性质、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功能。
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如何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专题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学习目的和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我国国有企业和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了解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理论前提和研究目标,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设置。
第五专题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第六专题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学习目的和要求:弄清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
第七专题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学习目的和要求:正确对待坚持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正确理解扩大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辩证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正确选择。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大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程大纲经济学院伍装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总目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作为理论经济学是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作为经济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它告诉企业的管理者企业面临的是怎样的经济环境,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而这些经济环境,即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是企业无法改变的外生变量,是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企业策略和企业行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约束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这门课是一个管理者搞好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
参考书目1、伍装<<中国经济转型分析导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2、卫兴华:<<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3、张银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点第一单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和主要焦点问题,从而能够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改革的基本脉络。
2、教学要点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和历程第二节从改革经济学到转型经济学第二单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若干争论问题评析1、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若干焦点问题的争论,从这些争论中学习如何运用马克思经济学观点来看待问题2、教学要点第一节争鸣问题概述第二节劳动价值论争论第三节国企业改革争论第四节贫富差距问题争论第五节社会公正问题争论第三单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1、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及其核心问题。
了解“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与“分级所有、分类管理”的区别2、教学要点第一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脉络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第三节从分级管理到分类管理第四单元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业改革1、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理论前提和研究目标,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设置。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纲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考试参考大纲导论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方法论上的二元性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法论的创新五、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二、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演变和传统形式的形成二、中国社会主义之路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三、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市场经济一、计划经济的弊端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二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三、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渐进过渡第三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竞争主体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三、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三章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第一节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比较一、改革与发展道路的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争二、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比较第二节市场取向改革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一、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二、约束制度供给的因素分析三、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之间的冲突第三节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特殊功能一、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中的“诺斯悖论”二、地方政府在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特殊功能三、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的事后追认第四节从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转换一、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效率导向二、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及市场主体的培育三、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四、对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规范分析第四章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第一节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一、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二、所有权的权能三、所有权各项权能的分离第二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分析二、传统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模式及其效率分析三、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必然性第三节国有产权的多级委托代理及其面临的问题第四节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一、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二、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三、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四、竞争性国有中小企业宜完全放开第五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模式选择一、股份公司的基本特征二、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三、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四、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次授权经营五、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次授权经营第五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第一节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原则一、企业治理的核心是激励与约束经理人的行为二、股东至上主义企业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三、产权的内涵与企业治理结构的主题四、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五、企业治理结构的客体与最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第二节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实证分析一、企业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二、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治理结构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应走出“股东至上”的困境第三节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一、“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共同治理二、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三、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第四节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第三节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一、微观收入分配过程二、宏观收入调节过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第四节微观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第二节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条件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于体制模式的转换三、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第三节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模式的转换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战略三、科学发展观第四节邓小平的经济发展理论一、“分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二、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及衡量指标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原因三、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一、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分析二、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的必要性三、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对策第三节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调整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的演进三、适用技术及其选择依据四、促进技术进步的技术政策选择第九章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一、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逻辑二、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联系第二节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我国对外开放实践一、经济全球化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三、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第三节对外贸易、工业化与我国的经济增长一、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二、对外贸易是突破国内工业化约束的有效手段三、我国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比较优势基础四、我国简单外向型工业化战略形成的国际背景五、我国当前外贸发展模式的问题第四节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金融开放作用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渠道二、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第一节政府调节经济的必要性一、市场机制并非是尽善尽美的二、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能力是有限的三、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合理界定第二节政府干预经济的功能界定与范围界定一、适度政府干预的界定二、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分解三、政府干预经济的制度基础第三节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目标选择一、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二、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三、经济发展中政策目标可能冲突的区域第四节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一、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二、经济政策手段的传导机制与选择原则三、经济政策手段的效率及其选择原则第五节经济政策选择与经济效率一、政策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手段选择和组合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标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第二部分: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第三部分:现代企业制度第四部分: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第一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市场的态度1.莫尔的“乌托邦”2.圣西门的实业制度、3、傅立叶的协作制度、4、欧文的新协和公社及“国民劳动交换市场”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的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斯大林三、社会主义实践中对市场作用的不同认识阶段1.“新经济政策”对“无市场论”的挑战2.第一次理论突破“市场工具论”——兰格模式3.有限市场论:斯大林的市场理论4.市场扩大论:布鲁斯模式及科尔耐模式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1.改革开放以前2.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特点几种代表性的提法市场基础论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一、企业与居民1.市场主体的经济人假设2.企业行为:目标、最大化行为的条件3.居民行为:目标、最大化行为的条件4.企业与居民间的双重循环关系二、市场、信息与交易制度1.市场市场含义市场机制市场体系2.信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主要形式——价格市场经济体制信息传输方式的特点3.交易制度交易制度的基本含义交易制度的特点三、政府国家与政府政府职能分类四、市场经济观念1.信用观念2.法律观念3.机会成本观念政府职能分类表第三部分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制度及其分类1.企业制度的涵义2.企业制度的分类二、企业制度的变迁1.个人业主制2.合伙人制3.股份公司制1 / 12.差异所有者结构与关系的差异企业法人地位的差异债务责任类型的区别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的区别管理结构的差异五、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关系1.产权的涵义2.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的特点产权高度分散化,出现了多元化的产权主体企业的财产关系“裂变”为两个方面的权利:“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六、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1.股份有限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七、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二)内部治理结构1.股东大会2.董事会3.总经理4.监事会(三)外部治理结构(四)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类型(五)委托代理问题第四部分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市场失灵(一)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约束条件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具备1.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2.现实生活中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3.外部经济效应的存在4.交易成本的存在5.市场主体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二)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三)有些市场交易行为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四)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还有培育市场的任务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界定(一)界定与保护产权(二)保护消费者权益(三)保证和促进市场竞争(四)保障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五)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六)提供社会保障(七)调控宏观经济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一)政府失灵理论的主要内容1.政府失灵的表现2.政府失灵的原因根本性原因具体原因(二)转变政府职能1.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2.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三)提高政府效率1.理顺关系2.优化机构3.加强行政立法和行政法制建设4.强化监督5.6.7.8.(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社会主义场经济理论研究》讲课提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讲课提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产生、形成,并得以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我国改革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有两个目的:一是较为科学、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内涵和运行规律;二是紧密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较为全面地了解和熟悉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的最新理论和实践进展。
我们应当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认识还只是初步的、探索性的,所以,要求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解放出来,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二、教学时间及考核方式共安排76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答疑辅导4学时,课外自学48学时;结业考核为开卷考试。
三、授课内容事先需要说明的是,本门课程的教学在结构和体系设计上,既打破了以往政治经济学“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传统框架,也不拘泥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微观—宏观”结构,而是以制度分析为起点,以运行分析为中间环节,以发展分析为终点,采取了“制度—运行—发展”的结构体系,于是本门课程共分三篇。
第一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从基本建立之初,就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第一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生产资料所有制与产权理论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思考题:1. 产权的含义及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戴课程编号:【J1】课程名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2009年修订稿)学时:33课时学分:3学分【课程简述】本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包括MBA、MPAcc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民营经济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问题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分析”等五大专题组成。
本课程旨在使学员认识和理解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改革中的一些重大实践问题,训练和培养对经济问题的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着重于基本理论分析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故要求学员对本课程涉及的文献资料有尽可能多的涉猎、对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热点及疑难问题有较敏锐的感知,目的在于对实践中的经济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讲授中穿插讨论与案例分析,要求学员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
【教学大纲】第一专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教学要求]了解与掌握有关经济体制及经济体制模式的基本理论;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建构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与可能的路径,并能分析经济体制的结构与绩效,明确经济体制的可变迁与可选择性。
[计划课时]7课时。
[主要内容]一.关于经济体制的一般理论(一)经济体制的内涵1.主要观点体制结构论。
美国学者埃冈·纽伯格和威廉·达菲认为经济体制是“社会确立的在生产、消费和分配等三个基本领域内作出的经济决策机制。
经济体制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组成部份——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
”(见《比较经济体制》第9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决策体制论。
瑞典经济学家A·林德贝克认为“一种经济体制即是一套决策机制和制度以及做出关于给定的地域内的生产、收入和消费决策的工具。
”(见《新左派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我国学界对经济体制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形式论”到后来的“机制论”、“多元结构论”等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2.课程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了解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3.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教程》4.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难点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5.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与课外查阅资料相结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课件、板书、视频、音频等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资源及其配置(3学时)1.教学内容(1)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2)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3)资源配置方式。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难点是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4学时)1.教学内容(1)市场与市场经济;(2)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3)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4)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产物;(2)难点是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
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3学时)1.教学内容(1)产权及产权的特征;(2)产权流动与产权交易;(3)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产权流动;(2)难点是产权交易。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学时)1.教学内容(1)计划经济体制及其产生;(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计划与市场;(3)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2)难点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特征(4学时)1.教学内容(1)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3)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学分: 3 总学时: 48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政教师范、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本课程是政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资源及其配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同学们了解本门课程的总体构成。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同样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内容,只有在分析市场经济一般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特征、模式、运行等。
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学习和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一、物质资料的生产与资源二、稀缺资源和资源配置第二节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一、资源配置贯穿社会再生产的始终二、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第三节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一、计划配置与计划经济体制二、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三、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基本方式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本章将对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如市场、市场经济、市场主体、市场运作、市场机制、市场价格、市场格局、市场经济的历史演进以及市场经济规律等进行分析,从而为以后各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入学习提供知识背景。
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与市场经济一、市场、市场主体与市场客体二、市场运行及其条件三、市场经济与经济中的四大基本问题第二节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商品经济及其发展二、市场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第三节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一、古典市场经济或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二、古典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三、现代市场经济及其一般特征第四节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一、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二、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的构成及其作用的条件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存在和运行需要的一系列基础条件,包括自由企业制度、发达的市场契约信用关系和被人们共同遵守的法律法规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学大纲一、前言本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体制、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规则、宏观调控、对外关系及经济发展等都要求结合经济改革的实际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分析。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与讨论、调研相结合,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2)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观察分析我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建构及可能变迁,有初步的认识。
(4)能够掌握一至两种经济分析的方法,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能有较独立的分析与把握。
本课程占2学分。
每周2学时,总学时为36学时。
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设。
二、教学内容(分别把每章的内容装进去即可)三、重点章节:1、导论中的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发展;2、第一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关系;3、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4、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5、第四章第二节:市场体系;6、第五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7、第七章第三节: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8、第八章: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9、第九章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时分配表:1、导论:4课时2、第一章:3课时3、第二章:4课时4、第三章:2课时5、第五章:4课时6、第六章:2课时7、第七章:3课时8、第八章:4课时9、第九章:3课时10、课堂讨论:3课时导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作为导论,主要分析和概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和基本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体制改革实践以及所推动的理论创新。
学习本章,有助于对后面各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本章,要求读者认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等这些基本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教学大纲
1、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深刻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把握市场经济的内涵、产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基础和基本框架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等重要内容,以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为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打开一个窗口,为学生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本课程共有13章,内容可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包括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第二章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第三章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这三章主要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如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特征、发展阶段、运行规律、运行模式等。
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第二个单元模块:包括第四章、社会主义上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六章、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和实践,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这四章主要考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基础等。
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性。
第三个模块包括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市场体系,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开放。
这一单元主要从体制框架的角度考察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市场体系的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等。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
具体课程结构和内容如下: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6学时)第一讲:市场经济的含义第二讲: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第三讲: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上)第四讲: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中)第五讲: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上)第六讲: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运行规律(4学时)第一讲:市场机制的含义、特征与功能第二讲:市场机制的类型(上)第三讲:市场机制的类型(下)第四讲: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第三章: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4学时)第一讲: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第二讲: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第三讲:有计划市场经济模式第四讲: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学时)第一讲: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上)第二讲: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下)第三讲: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程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学时)第一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第二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三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第六章: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理论与实践(5学时)第一讲:中国过渡经济的特征第二讲: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式(上)第三讲: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式(中)第四讲: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式(下)第五讲:中国渐进式改革绩效和面临的主要矛盾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4学时)第一讲:所有制与产权第二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第三讲: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四讲: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4学时)第一讲: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第二讲: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上)第三讲: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下)第四讲: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体系(4学时)第一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第二讲: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第三讲:社会主义的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5学时)第一讲: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第二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第三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调控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5学时)第一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第二讲: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第三讲: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制度(3学时)第一讲: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第二讲: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三讲: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开放(2学时)第一讲: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第二讲: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3、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主讲教师基本信息纪韶,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
研究方向: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研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授课对象(2015、2016级工商管理培训班)一、课程简介(要求对本门课程的内容做简要描述,800字左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这门课,分为社会主义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针对我校MBA专业学生主要来自企业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微观部分主要讲授:1.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行为与产业组织所应遵循的原则;2.企业生产目标的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3.如何计算企业的生产函数;4.如何核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利润;5.如何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内在经济;6.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确定企业的收益标准,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满足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宏观部分主要讲授:1.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收入分配的评价标准和减少贫困的政策;2.我国的税收理论与实践;3.一国收入的衡量标准——GDP的国民和地域概念、我国真实的GDP和名义的GDP的计算方法、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方法;4.我国生活费用的衡量标准;5.通货膨胀的衡量及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6.我国经济转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7.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公共政策的国际比较;8.我国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及国际交易价格计算方法9.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和失业的测量;10.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11.“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分析和预测;12.中国的福利经济学;13.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分析——城市化发展的格局、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14.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二、课程大纲第一单元(2016年9月10日、24日,学时:8)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十大原理1.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1.2迂回生产力的方法1.3市场和生活中的理性经济人1.4激励改变人的行为1.5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方法1.6市场经济中企业如何做决策1.7政府调控市场的结果1.8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能力1.9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的代价2.0社会所面临的通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和取舍2我国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理论的方法2.1对实践的观察和对历史经验分析的方法2.2假设的作用和方法2.3建立经济模型的方法和思路3经济学家制定和分析政策的方法3.1实证分析方法3.2规范分析方法4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4.1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会有不同的科学判断4.2我国学者对工业化、城市化、雾霾、农民工的不同理解5我国企业行为和产业组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5.1企业成本的界定与分类5.2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各种衡量指标5.3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规模经济与内在经济5.4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适度规模5.5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运用第二单元(2016年10月15日、22日,学时:8)6竞争市场中的中国企业6.1我国企业在竞争市场上的主要特征6.2我国企业在竞争市场上的收益标准6.3我国企业在竞争市场上的供给曲线7一国收入的衡量标准7.1GDP的概念界定和方法7.2GDP的测量7.3GDP的组成部分7.4真实的GDP和名义的GDP7.5GDP的平减指数8一国生活费用的衡量标准8.1消费物价指数8.2根据通胀率的影响校正各个经济变量9.收入不平等与贫困9.1一国收入不平等的衡量9.2收入分配的评价标准和减少贫困的政策第三单元(2016年10月29日、11月5日,学时:8)10各国的生产与增长10.1世界各国的生产与经济增长10.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10.3各国经济增长转型的国际比较11我国生产率的决定因素11.1我国人均物质资本的决定因素11.2我国人均人力资本的决定因素11.3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决定因素12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12.1鼓励储蓄与投资的政策12.2鼓励外国资本投资的政策12.3鼓励投资教育的政策12.4改善健康和营养水平的政策12.5保护产权和私人财产不受侵犯的政策12.6鼓励进行国际贸易的政策12.7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究和开发的政策12.8应对人口增长的政策13我国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13.1我国的金融机构13.2我国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和投资13.3国际交易价格与我国的对外贸易13.4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第四单元(2016年11月12日、19日,学时:8)14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和失业测量14.1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体系14.2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体系的经济涵义14.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比较14.4我国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方法15中国宏观经济政策15.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5.2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矛盾15.3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工具15.4宏观的财政政策15.5宏观的货币政策16“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分析16.1从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看,“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将在新一轮周期的适度增长区间运行。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学大纲2015.9
研究生中文教学大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学大纲(15级财富管理)(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授课教师严金强答疑时间:周二下午2:00-4:00办公室: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604电话:55665347E-mail:***********************课程安排说明2015年10月25日-2014年12月13日,共8周,合计32课时周日下午15:40-18:40教室:同德楼111室(武东路校区)期中考试时间:11月22日教材指定教材:杨瑞龙主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张银杰著,《现代企业制度新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卫兴华张宇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吴敬琏著,《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预备知识本课程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我将在假设你们已经掌握《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基本经济学原理的前提下讲授本课程,并且主要是着重于问题本质的分析。
教学目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大体上由三部分构成: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的运行、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并能够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来理解和领会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经济理论素质和认识、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你们需在课前做好教材中相关专题内容的预习。
如果你们事先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做了,这将有助于你们进一步深化理解相关内容。
考核方式我们将有1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并进行课堂讨论,适当布置课后作业。
各部分所占总分的比例如下:课堂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讨论和作业)3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50%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均采取笔试方式(半开卷,允许带教材和笔记)。
教学内容安排注:本课程进度表根据实际教学进程可能会做某些调整。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一讲)教案
“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的灭 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 思《资本论》: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 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 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应当 说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 ,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 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描述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现代企业制度; 市场体系; 宏观调控体系;
4.收入分配制度; 5. 社会保障制度。
1989年,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决定》, 提出要在20世纪末初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政治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 之本。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源自坚持 改革开放。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99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 要内容,包括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 、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方 面。
变革生产关系 ——“一大二公”、阶级斗争。发展生产 力 ——“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 。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讲授课)一、课程分析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2课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经济学的定位,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其他经济学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章重点和难点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定位和主要内容体系框架。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及其创新
一、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二、中国的主流经济学
三、官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学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四、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学的借鉴价值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争论与重构
一、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对象的争论
二、简要的总结和创新的思路
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对象的重构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内容: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中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影响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国内外因素、经济发展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主题和中心任务等各方面的现状、问题及趋势。
本章重点和难点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城融合的制约与趋势。
第一节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后危机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国际、国内影响因素
第二节中国经济“十二五”规划建议
一、“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
二、主要目标
第三节、“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演进趋势
一、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三、经济发展主题
四、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关系
第三章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3学时)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和实践的演进过程,掌握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重点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
本章重点和难点
“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非公经济36条和新非公经济36条的解释和执行中面临的困境。
第一节传统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一、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二、列宁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三、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四、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一、邓小平的理论
二、邓小平的非公经济思想
三、江泽民的非公经济思想(邓创新)
四、1978年以来所有制改革情况
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一、困惑
二、原因
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实现
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五、正确认识“国进民退”
第三节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2005年《非公经济36条》前
二、2005年《非公经济36条》颁布、实施及效果
三、2010年《新非公经济36条》颁布、实施及效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4学时)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深入理解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的含义,掌握市场化过程的方式和路径,掌握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过程、制约因素和突破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
等级规则向产权规则转变的不同道路的特点及其利弊,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供给以及运行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比较
一、“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争
二、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比较
第三节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
一、渐进式改革的过程
二、渐进式改革道路的中国特色
三、渐进式改革的制约因素
四、制约的突破
第五章社会主义企业理论与中国现代企业制度(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入理解马克思企业学说和现代西方企业理论的内容,连接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模式。
本章重点和难点
对马克思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评价,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深化。
第一节马克思的企业理论
一、企业理论—马克思经济学的精髓
二、马克思企业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评价
第二节西方企业理论及其评价
一、新古典的企业理论及其局限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三、对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现代企业制度
一、内涵
二、基本特征
第四节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及面临的问题
一、改革历程
二、改革的成就和经验
三、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4学时)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应该深入理解经典的收入分配理论,了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演进历程以及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问题,正确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的含义与关系。
本章重点和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中国在实践中处理效率与公平的机制。
第一节经典的收入分配理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按劳分配
第二节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一、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二、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三、变化
四、问题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理论依据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三、如何正确理解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第四节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一、按要素分配的内涵
二、相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相结合的两个层面
四、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第五节我国私营企业主的高收入和剥削问题
一、高收入问题
二、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剥削问题
第六节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探讨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中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几种选择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公平目标的机制
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可持续发展(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让学生深入理解四方经济增长理论,了解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掌握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和自然资本约束条件下演化经济增长理论构建的思路与内容。
本章重点和难点
经济增长理论的评价,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分工的关系,将自然资源纳入并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增长。
第一节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与评价
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评价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评价
三、新经济增长理论
四、其他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
一、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
二、马克思的技术创新理论:理论与重构
三、劳动分工—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源泉
四、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分工
第三节自然资本约束条件下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的构建
一、将自然资源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
二、运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增长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二、科学发展观
第五节邓小平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分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八章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4学时)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西方学者对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了解国家国家调控的目标和依据以及当前经济政策的取向,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的经验和国家调控体系的构建。
本章重点和难点
经济过剩和经济过热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并比较,如何通过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第一节宏观调控的理论源流
一、马克思的国家职能说
二、西方学者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节国家调控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的基本特征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的实践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调控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建立健全国家调控体系
一、财税体制
二、金融体制
第四节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主要政策取向
一、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二、宏观调控的政策
第九章社会主义对外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对外开放(2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理解对外经济理论,了解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掌握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势和战略。
本章重点和难点
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经验,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和优化对外投资结构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节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理论
二、西方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历史进程
第三节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和改善贸易结构
一、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二、改善对外贸易结构
第四节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一、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二、优化对外投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