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浅谈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浅谈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学校的治理中,诸如违规收费、安全事故、有偿家教、体罚学生、校园欺凌、推销资料和挤占课时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存在严重的不足与缺陷,教育领域必须进行综合改革。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从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激励引导、强化检查监督、营造良好氛围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在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实现教育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教育治理的能力和效率,科学、民主、依法地实施教育治理,从而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学校教育的制度与规范体系,主要表现为有关学校教育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章程等制度性文件,核心层包括共同治理、学校自治与依法治校。
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学校教育制度与规范的执行力、协调力和调整力等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处理好主体多元化与共同治理、客体类型化与学校自治、权利义务的规范化与依法治校等问题。
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学校完善与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与规范体系的过程。
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学校教育制度与规范执行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两者是学校组织体系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于学校的教育实践中。
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条件,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有力助推与促进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可见,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是前提,学校治理能力的提高是根本。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治理的呼唤,正是对制度变革的呼唤;对治理的要求,也正是对制度变革的要求。
那么,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哪些措施呢?(一)、加强学习,改变理念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必须深化学校变革。
而深化学校变革首先要改变理念,提升认识。
教育者已意识到教育改革须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
在学校发展的目标设立、体系建构、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多元的探索。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路径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二、建设目标1.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
2. 增强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4. 建立健全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学校依法自主办学。
5. 提高学校教职工素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三、建设路径1. 优化学校治理结构(1)建立健全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学校董事会、监事会、校务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2)完善学校领导体制,落实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3)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组织的作用。
2.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1)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学校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2)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
(3)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
3. 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1)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减少政府对学校的直接干预。
(2)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允许学校自主设置专业、课程、招生等。
(3)鼓励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学校国际竞争力。
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结构。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2)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办学条件。
(3)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6.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1)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教育合力。
提升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几大措施
B usiness看点提升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几大措施文/邰向民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场所。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组将河南省高校治理现代化作为课题内容,围绕如何推进河南省高校治理的主题国际化、管理制度化、工作协同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以下是相关调研成果和建议。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联系高校治理现代化,是指高校通过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
高校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为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高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
两者之间的主要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为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
高校治理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具有一致性,国家治理现代化可以为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
从短期来看,二者都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高校治理现代化旨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从长期来看,二者都是国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国家发展为大全局,旨在为人民实现幸福生活提供制度支撑与理论基础。
高校治理现代化则是以服务师生为出发点,旨在运用科学制度引导和服务师生,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标志是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高效化和协同化。
高校作为承担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等重要使命的战略要地,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而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高校治理现代化目标的一致性,则为高校治理丰富治理内涵、优化治理程序和结构以及完善治理方式与制度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内部审计助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内部审计助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O陈琴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求。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治理的重要一环,在促进学校完善治理、实现目标方面,同高校治理目标髙度契合。
高校内部审计通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工程审计等业务,在优化高校治理结构,提高高校治理绩效,助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部审计助推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内部审计有利于推动高校体制机制改革。
实行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核评价,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设计性缺陷和运行性缺陷,推动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通过这种方式,由点到面,积少成多,促进学校层面体制、机制与制度的完善与优化。
而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34卩2020年增刊问题和审计整改中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涉及体制机制问题,可以由分管校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并落实到位,促进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性。
(二)内部审计有利于强化高校风险防范管控「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揭露、处理问题的免疫系统功能。
将具有普遍性的风险领域和风险点列入重点审计内容。
重点加强对校内重大资金、重要部门的审计监督,对涉及人、财、物等重要岗位进行岗位风险评估和排查.对招标采购、基建项目、科研经费、合作办学与投资、校办企业监管等重要领域进行业务管理流程的审查和评估,揭示单位运行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风险隐患,及时提出预警防范信息,督促各单位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切实防范各类风险。
(三)内部审计有利于促进高校权力规范运行。
实行审计全覆盖,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下属单位的财务审计、学院自主内审♦2020•增刊理财审计及工程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依照高校的规章制度按不同的周期实现对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情况、经营性国有资金使用情况、学院自主理财情况、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等领域的审计全覆盖,建立常态化的内部审计全覆盖的工作机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发挥了内部审计查错防弊的作用,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分析。
在引言中,介绍了背景情况,阐述了问题的提出,并分析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探讨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措施和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在结论部分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措施、路径、重要性、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意义分析、现状分析、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逐渐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对外竞争力。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指出我国高校治理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如决策权过于集中、缺乏透明度、学术权威受挑战等。
同时也要提出我国高校治理能力现状不足的问题,比如管理粗放、决策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完善高校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有高校治理体系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机制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部分高校领导层决策权过于集中,导致高校治理效率不高,决策不够科学合理。
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容易造成腐败现象的滋生。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高等教育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的发展和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求1. 迎合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断创新,高校治理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现代高校治理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要求高校管理者能够更加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发展环境,提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治理理念和方法。
2. 保障高校内部治理的公平与公正高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和冲突。
现代高校治理要求能够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的决策机制和治理体系,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来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各方利益的合理权益。
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治理环境下,高校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科研的功能。
3. 适应国际化办学的需求随着中国高校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治理体系必须要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现代高校治理需要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要能够充分吸纳国际化的治理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二、实现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1. 加强法治意识,规范治理行为法治是现代治理的核心理念,也是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当尊重法律,依法治校,使学校内部的各项管理规则和制度都有法律依据,通过法治手段来确保高校治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健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健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是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明确各个管理层级的职责和权限范围,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或滥用。
还应当加强各种规范性文件的立项和审批程序,提高治理效率和透明度。
3. 加强高校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和机构管理的重要模式,而高校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同样非常重要。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摘要: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对于激发办学活力、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推动权责重心下移,完善教授治学模式,发挥师生主体作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立学校与社会联动发展机制。
关键词:高校;改革;治理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加快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抓手,在内部治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制订实施学校章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改革背景下,依法治校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进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
高校要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坚持以章程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一要坚持将章程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法。
大学章程是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大学治理中的具体体现。
要通过章程制定,弘扬大学精神、规划未来远景、突显办学特色,同时完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的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定位,巩固和推进学校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同时,应根据章程规定,积极做好学校规章制度的“废、改、立”以及汇编公布工作,着力加强学校法律事务机构的建设,重视学校各项政策措施出台前的专业把关和各类文本签发前的依法审读,充分保证章程规定在具体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中得到有效落实。
二要依法完善学校领导体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同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
要通过不断修订完善学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规则,明确党委全委会议、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的职责定位、议事规则和议事范围,党委重在把好方向、抓好大事、用好干部、出好思路,行政负责贯彻落实各项重大决策。
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是适应社会变革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要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学校治理体系是学校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它包括学校组织结构、管理机制、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等方面。
在建设学校治理体系时,我们应该注重科学性、民主性和规范性,确保权力合理分配、机制健全运行。
此外,还应注重参与性和协作性,鼓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有效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治理体系,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第三,要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治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遇,可以提高信息传递和沟通效率,加强教育教学监管和学校自评自查。
因此,对于学校治理而言,要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和智能化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决策支持和服务能力。
最后,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和合作。
学校治理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还需要与社会各方面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合作。
在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家长、企业和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治理的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总之,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建立起科学、民主、规范和有机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加强信
息技术应用和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才能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助力学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高校治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高校治理包括了高校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决策机制、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等方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高校治理需要不断的现代化和改革。
这其中,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会影响高校的管理效率、管理水平和学术发展水平。
1.优化高校的组织架构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体系,组织架构应该合理、科学和高效。
建立和完善高校的内部管理体系,以提高组织效率和整体效益。
同时,在组织人员编制和管理方面也应当注重效率和公正性。
2.现代化高校决策机制高校内部的管理决策机制,应当通过公开透明、科学决策的方式来提高管理水平和学术水平。
加强高校内部咨询机制的建设,能够为学校的管理层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辅助支持学校的发展方向。
3.规范高校的内部监督机制高校治理的关键性在于内部监督机制,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可以确保学校内部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得到合理执行。
为了确保内部监督的有效性,需要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依靠科技手段来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数据管理等系统。
1. 提升高校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高校管理者应该具备国际化、创新性和企业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需要高校通过培训和招聘等方式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来推动高校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 优化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高校教育的质量管理是高校治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
为了实现高校办学目标,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核心,要建立“多元化、学生为本”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和培养效果。
3. 重视高校科研管理高校科研是高校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加强科研管理就必须要配备专业化的科研人员和各种仪器设备。
同时,高校科研管理需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标准化管理流程,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研究成果的实现。
总结: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是实现高校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governance,这个词在我脑海中回荡。
大学治理,它不仅仅是管理,更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我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眼前的一堆资料,心中构思着这个方案的大概。
一、背景与目标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治理结构的完善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在治理结构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提出这个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旨在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治理之路。
1.1背景分析1.学校内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2.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不够清晰,行政化倾向明显。
3.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尚未理顺,学术氛围受到影响。
1.2目标设定1.建立起权责清晰、管理科学、监督有力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
2.优化学校内部权力配置,提高治理效率。
3.加强学校与政府、社会的联系,促进资源共享。
二、改革措施2.1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2.1.1完善学校决策机制建立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决策机构,由校长、副校长、各学院院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
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2.1.2强化学术委员会作用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学术事务的决策机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进行监督和指导。
同时,学术委员会要独立于行政体系,保障学术自由。
2.1.3建立校院两级治理体系学校层面设立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学院层面设立院务委员会、学术分委员会、教职工大会等机构。
通过校院两级治理,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监督。
2.2加强学校与政府、社会的联系2.2.1建立政府、学校、社会三方协调机制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要建立紧密的协调机制,共同参与学校治理。
政府要转变职能,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为学校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学校要主动与社会对接,争取社会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2.2.2加强校企合作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学校治理现代化与教育质量提升
学校治理现代化与教育质量提升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教育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学校治理现代化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日益重视,学校治理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标准。
本文将深入探讨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实施路径以及其对教育质量提升的具体影响。
学校治理现代化是指通过引入现代管理理念、技术手段和制度安排来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这不仅包括对学校内部管理的优化,还涵盖了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调整。
现代化的学校治理要求将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以及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首先,学校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方面是信息化管理的引入。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学校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分析和共享。
这些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学生成绩的管理,还可以用于教师的考核、课程的安排以及资源的分配。
例如,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系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同时,这种系统还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整体运作的效率。
其次,学校治理现代化还体现在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职能分工的明确。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通常以行政命令为主,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现代化的学校治理模式强调权力的分散和职能的协同。
通过建立更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学校可以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的效率。
此外,职能分工的明确化有助于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设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可以专注于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改进,从而推动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管理现代化还涉及到对学校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
在现代化的治理模式下,学校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学校文化的建设需要强调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高校治理体系是指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权力运行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安排。
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完善治理结构。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包括校董事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构建权责清晰、协调有序的治理体系。
2. 强化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高校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各项制度的内容和依据,确保规章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增强高校治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包括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等,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4. 推进权力下放。
高校应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权力下放和责任下移,营造积极、开放、活力的管理氛围。
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1. 健全管理团队。
高校管理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懂得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协调和领导团队,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2. 加强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的高校决策机制,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培养高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3. 拓展合作交流。
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和管理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4. 推动信息化建设。
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服务,为高校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有助于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增强高校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能力。
2021年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学校(英语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
名称起源于民国。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供大家参考。
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在做客新华网《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云课》时表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立国表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他认为,教育评价体系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第二,坚持“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
何谓“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就是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
同时,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第四,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李立国表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层面,发展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读懂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信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新华网倾力打造的《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云课》系列网络视频云课隆重登场。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高校已经齐齐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而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了高校向着这个目标迈进的必要条件。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加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设。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这个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由校内各类机构、部门参与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等一系列治理结构,使高校的管理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
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高校内部自我评估工作,评鉴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性和健全性,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高校管理制度建设也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根据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积极研究和制定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如学术评估、招聘、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
同时,制度执行和监督,也是高校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环节,要建立相应的责任、激励和问责机制,确保制度执行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三、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高校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师资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全体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教师培训和考核机制,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提高高校教师整体水平。
这样才能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要求,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
高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优秀人才,促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校可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优秀科研人才及外部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
此外,高校还可以适当拓宽校园交流与推广平台,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促进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营造有益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和努力,共同携手推进高校现代化进程,为构建现代化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三大转变,推进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实现三大转变,推进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路径,特别是通过实现“三大转变”来推动这一进程。
我们将首先概述当前中国大学治理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接着,我们将阐述“三大转变”的内涵,包括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变,从封闭的办学模式向开放合作的办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从单一的质量观向多元的质量观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实现这些转变来推进中国大学治理的现代化,包括改进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推动治理创新等方面。
我们将总结实现“三大转变”对于推动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大学治理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国大学治理的三大转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中国大学治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大学治理的现代化,我们必须明确并理解中国大学治理正在经历的三大转变。
第一,从行政管理向学术治理的转变。
过去,大学的治理主要依赖于行政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自由和创新。
现在,我们正在努力推动大学治理向学术治理转变,让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大学治理中达到平衡,从而保护和激发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从封闭管理向开放治理的转变。
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往往是封闭的,缺乏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然而,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大学治理也需要向开放治理转变。
我们需要加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大学的治理,同时也要鼓励大学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创新活动。
第三,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
在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中,往往是单一的管理主体在主导大学的治理。
然而,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单一的管理主体已经无法满足大学治理的需求。
我们需要推动大学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让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大学的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总结【三篇】
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总结【三篇】第一篇: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经验和成效。
首先,我们着力加强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
我们注重完善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团队和运行机制。
通过成立学校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管理规定和工作手册,确保学校治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学校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改革,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原则,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其次,我们注重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我们通过培训、学习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专业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我们注重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搭建了发挥教职工作用的平台。
我们还注重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交流,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最后,我们注重创造有利于学校治理现代化的环境。
我们积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职工工作的良好环境。
我们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出了“分层次、分类别、明责任、有效益”的资源配置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我们注重激发学校的活力和创造力,鼓励教职工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篇: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重整体规划、明确职责、强化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 引言1.1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性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性在于,高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不仅关乎高校的发展与建设,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能够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创新和改革,进而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高校内部的组织运作和发展方向的影响。
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能够更好地激发高校内部的创造力和活力,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增强高校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能力,使高校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教育环境。
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内在需要。
只有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高校才能更好地履行其使命,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1.2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任务,而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改革。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高校具备更高水平的治理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需要根据新的挑战和机遇及时调整治理策略和措施。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提高高校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关键。
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规范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竞争力。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能够促进高校内部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可以建立更加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增强高校内部成员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推动高校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和民主化。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时代发展、提高高校竞争力、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外部要求的统一体现。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高校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如何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了当前高校管理和治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管理和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需要,提高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更好地构建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高校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
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类治理机构和治理主体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2. 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的专业化和民主化。
要建立高校治理体系的专业化和民主化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师生和工作人员的主体作用,促进高校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 加强高校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运行机制,提高高校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提高高校治理能力1. 加强高校治理能力的培训和提升。
要开展高校治理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工作,加强高校领导人和管理人员的治理能力培训,提高高校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3. 建立高校治理能力的评估机制。
要建立高校治理能力的评估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提高高校的治理能力水平,促进高校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三)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高校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推动学校现代转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
在教育改革领域,《决定》指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却凸显了执政理念的升华。
相对“管理”而言,“治理”更强调主体的多元性、参与性、协同性,它要求学校建立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的治理体系,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学校现代转型。
一、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目的意义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以及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求学校创新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一)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学校是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本组成单位,其治理水平的高低,影响到整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转型的大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校也要明确认识到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的重要意义,坚持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适应社会和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二)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必然要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这就必然要求学校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依法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权力“放而不乱”,使学校真正成为独立办学主体。
当前,学校管理活动的自主性、复杂性、权利义务关系的多样性显着增强,法律问题、管理漏洞与矛盾纠纷日渐突出。
学校只有不断优化内部治理,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并且重视对自身法定义务的遵守,依法实现与公民、社会其他组织的对话与合作,才能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三)优化学校内部治理是推动学校改革创新和构建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在旧有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框架之内,学校的改革创新可能会遇到瓶颈性的问题。
比如,推进课程整合实验,学校内部组织部门如何重新架构?课程资源如何开发?评价标准如何确立?学校与家庭的利益关系如何协调?诸如此类问题,都要求对现有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
学校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利益共同体。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就是要实现对权力合理分配,明确各自职责,在学校内部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
这样才可能保障学校调动各方主体参与改革、支持改革,让学校改革符合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组织结构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中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会影响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在学校治理的过程中,学校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结构组合关系决定了学校治理的整体功能。
优化学校内部组织结构,可以促进学校治理功能的优化。
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学校特点和需要,科学设置学校内部组织职能机构。
(一)完善行政领导与管理组织。
校级领导机构和中层管理部门,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力量。
学校管理不能行政化,但离不开学校行政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
一是健全校长负责制,提升行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治理能力,建立有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完善民主决策程序。
校长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但校长的决策应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二是健全学校中层管理机构,根据学校改革的实际需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二)构建学术支撑组织。
提升专业水平是现代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学术管理方面,学校在已有的教科研部门的基础上,可成立由具有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师、校外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
在机构设置和职能上,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则相对独立行使。
让其拥有教育教学改革、管理的话语权,同时赋予学术委员会对教师评价、职称考核、岗位聘任等更多的管理职责,以发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作用,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健全民主管理组织。
一是要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
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事务,要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权、考核权。
二是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
学校应当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学校实施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要提交家长委员会讨论。
要积极探索完善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避免家长委员会成为摆设。
(四)丰富学生自治组织。
学生自治组织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
另外还要营造一种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学生参与机制,增强学生对本校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保障各种学生团体正常运行。
三、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规章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制度在学校内部治理中起着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学校只有建立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规范有序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制度体系,才能保证内部治理有条不紊地运行。
(一)制定符合实际的学校章程。
章程是学校办学活动必备的自律性文件,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是校内管理的依据和师生的基本行为规范。
中小学校要按照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规范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的原则,开展章程建设。
章程要充分反映广大教职员工、学生的意愿,凝炼共同的理念与价值认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学校办学、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成为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履行公共职责的基本规则。
(二)形成科学易行的制度体系。
完善学校制度体系需要注意几点。
一是确保制度的合法性。
章程及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要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符合理性与常识,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和教育需要增加义务,不得设定罚款,或者其他可能侵犯师生基本权利的处罚事由和惩戒办法。
二是保证制度的科学性。
要依据法律和章程的原则与要求,制定并完善教学、科研、学生、人事、资产与财务、后勤、安全、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避免各规章制度之间相互抵触,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
三是注意制度形成的公正性。
要遵循公开、民主的程序,在学校内公开征求意见、充分讨论,重大问题要采取听证方式听取意见,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四是注意制度的操作性。
制度不是贴在墙上的装饰,制度内容只有具体,可操作性强,易执行,才能发挥其作用。
(三)建立动态更新的制度审查与清理机制。
学校要设立或者指定专门机构,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对校内规章制度进行审查。
对与上位法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相抵触,不符合学校章程和改革发展要求,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保证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
要建立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定期清理制度,清理结果要向师生公布。
新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或者重要文件发布后,要及时对照修订校内相应的规章制度。
四、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的运行机制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要求在学校内部建立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保证管理与决策执行的规范、廉洁、高效。
(一)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一是要依法明确、合理界定学校内部不同事务的决策权,健全决策机构的职权和议事规则,完善校内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规则,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二是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师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在各级决策机构中增加广大师生、家长代表的话语权,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
三是建立重大决策的论证评估机制。
对有关学校发展规划、基本建设、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等决策事项,应进行合法性论证,开展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建立完善职能部门论证、邀请专家咨询、听取教师意见、专业机构或者主管部门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机制。
(二)建立规范有序的执行机制。
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工作重心之一是聚焦学校内部运行机制。
这要求中小学校重视管理创新;调整机构设置,降低管理重心;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绩效管理;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反馈激励,充分调动中层干部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校有限的人、财、物等达到最佳组合。
比如,走班制是学校内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从班级授课制转向走班制的治理变革,需要学生物品存放管理制度、班级事务管理制度、学生活动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等相关教学支持系统及制度与之相配套和衔接。
学校要制定新的学生课表、安排场地存放学生的物品、确定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和新的班级管理职能、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场所等,否则走班制改革就会出现教学管理混乱。
(三)建立有效制衡的监督机制。
学校内部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制衡的管理体系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优化学校内部治理要有过程思维,除了要建立起制度或规则、程序,还要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建立相应问责机制。
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学校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了解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
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和组织结构有效运转。
(四)重视学校文化等非制度性因素的激励作用。
营造现代学校非制度文化氛围,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有效推力。
它弥补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正式制度的生硬与漏洞,使得正式制度在学校文化土壤中更有效地发挥效能。
当然,校园文化只有在与之相容的制度下才能存活并得以滋养,同样,正式制度只有在成熟的文化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效能,校园文化与正式制度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张力。
因此,学校要将自身的文化积淀和长期实践凝聚的管理经验提炼出来,营造和谐氛围,使学校的内部治理上升至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推动学校现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