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

合集下载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挑战
中国正面临着从落后到富强的挑战,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提高生产力水平,调整和重组国有资产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2、改革开放的发展需求
1978年至1982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中外联系和经济活动加快,新的社会形态和经济机制形成,社会考虑的问题由“有限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向“如何改善经济组织主体的历史责任”转变。

因此,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美结合起来,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理论和一系列合理的政策措施。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实施改革与发展结合的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实施改革与发展结合的战略,全面推进改革与建设结合的技术装备和产业技术进步。

其中最突出的措施是促进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混合经济,改革传统行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2、形成关于改革与发展新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都必须基于改革与建设
相结合的技术装备和产业技术进步,构建起一个新的改革发展理论,形成一系列以高效为导向的科学政策和措施。

3、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下,对国有经济的改革和非公有经济的开放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此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为当前促进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也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使改革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进而在当今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

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

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会上发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其内容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件”。

这份报告自然也成为许多人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简单地梳理一下这份报告的主要内容,以期给读者一个大致的了解。

文章不会涉及政治问题,而会尽力客观地概述报告。

首先是报告的宏观背景。

它在引言中写道: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和实践上的错误,需要进行认真总结和纠正。

这是我们改革开放的起点:需要认真总结过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报告接下来着重提到了市场经济问题。

它写道,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保证市场的稳定性。

在经济体制方面,报告建议采用“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强调了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

报告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即农村经济改革。

它认为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支持。

报告呼吁:我们需要对农村经济进行改革,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报告认为,农村经济要走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的道路。

接下来报告谈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报告提出,我们需要大力改革国有企业,让它们逐渐向现代企业转型。

报告认为国有企业要走“计划管理的科学化,经营管理的市场化”道路,也就是在国家的计划管理下,逐步引进市场化经营手段。

报告还提出了加强职工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的建议。

最后,报告谈到了科技创新问题。

它认为,科技创新是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报告指出,我们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上是报告的一些主要内容。

当时的中国社会情况和现在有很大不同,所以这份报告的内容显示出来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今天已经不同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是: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_演示文稿PPT课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_演示文稿PPT课件
10
谢 谢 观 赏!
11
2020/1/1
12பைடு நூலகம்
• 2、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就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行程和发展起来的。
8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上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 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 本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上形成的,这次会上还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 6、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 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 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6
2020/1/1
7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 1、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 领导集团,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 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 • 2、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 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 决策。 • 3、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 开放的伟大决策。
5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 4、会议决定调整国民经 济,加快农业发展,解决 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 的问题。
• 5、全会决定加强党的领 导机构,健全党的民主集 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 肃党纪。
很大的发展。 2、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化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1、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邓小平提出的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会议恢复和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2、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全会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党的十一大沿袭“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全会确立的党在新时期政治路线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全会提出了关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及其基本方针.3、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全会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法,建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决定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提出了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要求,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由于1957年以来在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不断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全面地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变,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此,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使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使党的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澡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怅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农业,发展科技、教育。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强调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规党法,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当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简介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被誉为改革开放的关键转折点,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一、内容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三个方面:农村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村经济改革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会议决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了集体所有制,允许农民自愿租赁土地和经营自留地,引导农民发展家庭经济。

这一决策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活力。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也是本次会议的重点议题。

会议决定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引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机制。

这一决策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鼓励企业自主经营,提高了效益和生产力。

最后,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

会议决定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提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扩大社会经济成员的范围。

这一决策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意义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

通过推动农村、国有企业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封闭和落后状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次,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为中国人民的福祉作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再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对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日益崛起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语通过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次会议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名词解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名词解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名词解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中国北京召开。

这次全会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正式拉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参考内容有:1.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经济建设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位置,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基本任务。

这一主张反映出党中央对中国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为后续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具体方向,明确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决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为吸引外资、加强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批判和纠正“四人帮”错误,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思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精神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重要遵循。

4. 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现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互动和有序竞争,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5. 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举措,包括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改革、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军队、法律、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全会的决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了正确的方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故答案为: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实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坚持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五、加强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七、加强社会主义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

八、加强社会主义国际合作,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它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事件。

以下是有关该会议的一些重要信息:一、背景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召开之际,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问题,中国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生产力低下,整个国家举步维艰,亟需采取新的改革政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该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的改革进程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二、议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共计9个日程,会议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关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党的团结的意见。

(2)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的决定。

(3)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关于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决定。

(5)关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决定。

三、重要决定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农村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在农村进行农村包产到户、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试点政策。

(2)推进城市改革。

会议确定了加大对城市和工业改革的支持力度,同意试行企业自负盈亏制度。

(3)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展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责任制试点,试行经营自负盈亏、合同包干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4)深化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改革。

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人才培养,重视科技发展。

四、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引发了改革开放的总体方向,是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的实行也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展开的。

其次,会议提出的改革措施也在不断深入,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最后,该届三中全会还加强了党的领导,巩固了党的团结,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其决定和措施推进了中国的改革进程,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试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试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近代我国历史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对我国社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全面的评估和深度的探讨,探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并对其影响进行全面、深刻的回顾性总结。

1. 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此重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召开的,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改革的重要决策,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深入探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措施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决策和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收外资、发展对外贸易,以及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等。

这些举措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措施对我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打开了新的局面,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与此这些改革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包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等。

这些变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挑战。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次全会所做出的决策和措施,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揭示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我国的社会和政治发展。

总结回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这次全会的历史意义和对我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我看来,继续深化改革,解决改革中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和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毛泽东领导我国十五年改革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使我国从陈旧的指导思想到现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中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

全会确定以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为指导,采取“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方向,坚持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方针。

主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直接由社会主义存在而肇生的,充满着对社会主义的思想色彩。

此外,全会还要求将“四棵大树”进行锚定,即: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

全会为实施社会主义改革提出了重大构想,第一,提出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思路。

它把改革和发展融为一体,宣布社会主义发展要走市场经济道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有效运用市场机制,形成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第二,提出实施改革的步骤以及准备进行改革的步骤。

第三,对国家机关的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宣布实行国有企业的责任制原则,提出调整工业结构的改革目标,从而使得国有企业的地位得以恢复、经济运行得到恢复、社会秩序得以恢复。

全会所提出的思想、改革和发展成果,对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封闭,把改革开放放在全社会的基础上,为我们国家在今后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此外,全会还开展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建设,完善行政制度和社会关系,强调文化建设,使国家政治结构得到完善,社会环境得到改善,国民生活水平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它既使我国从计划经济制度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又将注意力转移从经济发展转移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之中。

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改革步伐,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向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主要决定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主要决定有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主要决定有
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11月24日-12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是毛泽东去世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和事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重要转折点。

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双轨制、计划与市场并存、三个代表与改革开放理念、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等方面的主要决定。

首先,改革开放、践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会议特别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的
政策,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建立一种以政府指导,市场经济决定经济结构的混合经济体系,这是中国发展的新路径。

其次,双轨制、计划与市场并存。

会议提出,兴起双轨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建立完善的计划与市场并存的体制,让计划经济中庸而有力,让市场经济引领发展力量。

第三,实行三个代表与改革开放理念。

会议提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
要思想,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把它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最后,大力发展现代化建设。

会议强调,要以改革开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
化建设,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国梦。

以上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主要决定。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当时的
领导者们特别注重改革的内容和力度,为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了信心和动力,迈出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重要一步。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过程和会议内容。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过程和会议内容。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过程和会议内容。

一、引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

本次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革。

二、会议过程1. 会议背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外部上,世界各国开始主动融入国际经济,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冲击。

内部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并存,亟需进行改革。

2. 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历时11天,是我国历史上开会时间最长的一次。

会议召开地点位于北京市。

全会由主持,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军委和以及中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3. 会议讨论在全会上,各级代表就当前国内外形势,国内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和总的任务等都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会议内容1. 确定改革开放政策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确定了党的总纲,在这个总纲中确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这一方针指出,我们党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积极地利用各种资源,吸取各种有用的社会力量,进行各种改革,并且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 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的总纲中明确提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使得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次全会决定,在城市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行市场调节价格,扩大企业自主权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都为推进我国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回顾本次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里程碑,它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总体方向和具体内容,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具体政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本人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名词解释十一届三中全会

名词解释十一届三中全会

名词解释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一次中央全会。

这次全会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的改革进程的全面展开。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全会通过了《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决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任务,并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此外,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正式恢复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重视,鼓励科学研究和学术自由。

在文化领域,全会提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并倡导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的开放与国际交流。

总体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深远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深远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深远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会议,全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题,全面审议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了当时的改革方向。

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党的根本任务,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党的最终目标,把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情况中去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是提出了改革发展经济的重要思想,指出要把改革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路线,以改革发展经济为中心,把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逐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建设。

三是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思想,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法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稳定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在于: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情况中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它被誉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历史性转折点,也是新中国发展的里程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12月18日,期间共进行了41天,发布了由毛泽东、邓小平、朱德等指导思想和经济改革方面的共同判断。

全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领导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作为党的未来发展方向,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总体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并确定了进行对外开放、推行体制经济的改革措施,以及全面恢复和改善生产、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举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领着中国从革命时期向现代化时期跨越,开始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经济改革,为中国走出社会主义自我改造道路提供了思想指导。

由于全会出台的方针政策,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各界经济、技术、文化等科学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政策方针是以科学精神和责任感改善社会经济,同时也是扩大中国社会参与国际经济金融交流的重要转折,增强国家的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使国家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走向一个发展和繁荣的国家,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成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的标志,更是中国新世纪的里程碑,它创造性的开拓和构建了新的中国发展的道路、模式和理念,历史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为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为世界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
恩格尔系数
人均GDP
低标准、偏物质、不均衡
15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的提出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16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和谐社会的目标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1
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共 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2
全会的中心议题:把全党的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到来了
4
三条主线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真理标准大讨论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主义本质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统筹国内发展和对 外开放
26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性举措包括:
发展战略或战略性举措
新 农 村
结 构 调 整
区 域 发 展
城 镇 化
两 型 社 会
科 技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对 外 开 放
和 谐 社 会
27
(三)战略举措——促进四个和谐
1、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人类过度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人 类必须重新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寻找新的 生存发展方式
8
党的十七大
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个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
十七大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 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7
和谐社会的目标
经济建设
政治 建设
文化 建设
经济 建设
社会 建设
文化 建设 政治 建设
18
和谐社会的目标
物质文明
政治 文明
精神 文明
物质 文明 生态 文明
精神 文明 政治 文明
19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 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 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 会理想。”
战略路径: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体制改革
5
改革开放三十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2) 拨乱反正和改革
起步的四年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彻 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第二阶段(1982—90年代初)开始全面改
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道路、基 本路线并大胆探索改革目标的十年
40
3、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和谐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 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
地区发展放到了重要位置。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41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 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形成合理 的空间开发结构。
3.5 3 2.5 2 1.5 1 0.5 0
我国80年代 我国90年代 我国2000年 我国2005年 我国2006年 多数国家
38
3.22 2.8 2.5 1.8
3.28 城镇 农村
1.5 1 1 1 1 1 1
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是农村面貌落后。
14 12 10 8 6 4 2 0
——胡锦涛
20
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
21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发展和发展观——发展观是一种关于发展的
世界观和价值观。
发展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
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2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经济增长论——发展经济学(二战后兴起 工业化和GDP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理念)
13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
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 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政府职能
公共管理和社会公正
35
3、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和谐
(1)城乡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
3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
农村。
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
37
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拉大。
1956年,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 党的八大指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邓小平先后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发展是硬
道理”论断,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
展战略、“三个文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发 展战略
(3)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和平崛起论——和平发展论——新的大国安全发展观
51
4、人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
幸福指数
核心价值观
52
为什么要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核心
“为谁发展?”“靠谁发展?”——以人为
Hale Waihona Puke 本是发展的目标和动力 “怎样发展?”——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是
发展的灵魂
5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道
28
人与自然的和谐
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29
资源环境约束:资源短缺
100% 80% 60% 40% 20% 0%
我国部分重要资源人均水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41.9%
55.4% 27% 32% 7.7% 7.1%

世界平均水平=100%
13% 10% 9% 0.3% 4.5%
47
48
禁止开发区域
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
49
禁止开发区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共243个,总面积8944.1万公顷 共31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
共187个,总面积927万公顷
共565个,总面积1100万公顷
国家地质公园
共138个,总面积48万公顷
50
3、社会各组成部分的和谐
1992年,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 理论。
第四阶段(2002—)第四大段落,进一步明确界定
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更高地举起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六年。
2007年党的十七大,针对某些社会思潮,旗帜鲜明地坚持 改革开放不动摇 7
路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走出这样一条道路,是一种过程。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和平发展
54
55

增长极限论(20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梅多 斯《增长的极限》) 综合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社会 指标运动)
循环经济的发展观(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
学家K〃波尔丁提出)
可持续发展观(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
出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
23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3645亿元——246600亿元 经济总量世界第10位——世界第4位 粮棉肉、钢铁、煤炭、化肥、水泥产量世界首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137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33元——4100元
绝对贫困人口2.5亿——2000千万 进出口贸易总额200亿美元——21700亿美元 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外汇储备世界首位
42
优化开发区域
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开始减弱的区域。
43
优化开 发区域
44
重点开发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 件较好的区域。
45
重点开 发区域
46
限制开发区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 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 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三步走” 发展战略。
6
第三阶段(1992—2002)经受住政治和金融风波考
验,有系统地确立指导理论、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实现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 破的十年
13年
7年
城镇
农村
人均受教育年限
3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破
解“三农”问题。
第二,通过改善农村整体面貌破解“三农”
问题。
第三,通过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范围破解
“三农”问题。
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大扶贫减 贫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