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17讲18讲(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班次与时间:

课题名称:

第六章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

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形成及特点、类型、社会功能,了解培育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知识点: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形成过程、特点、类型,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培育。

三、教学重点: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类型、社会功能功能。

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社会功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讨论、多媒体课件。

说明:

一、教案还应包含教具、幻灯、电化教学(若使用)使用手段的说明;新课内容小结;

作业布置;后记

二、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

三、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直线左边,其他内容书写右边

四、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

【主要内容】

第一节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形成及特点

本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习:少年儿童和青年组织的形成及特点、少年儿童和青年组织的类型和社会功能、少年儿童与青年组织的培育。

组织是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集合体。在此架构系统中成员在实行人力分工和职能分化的基础上充发挥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各种活动。少年儿童和青少年组织是多种多样的,良好的儿童青少年组织对国家、对社会、对儿童、青少年的意义和影响都很深远。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组织的培育。2012年5月份,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启动“中国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研究计划”,将在全国选定60所小学,建立首批“中国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研究基地”。此计划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第六次全国少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促进辅导员发展为宗旨,通过在全国建立一批稳定的研究基地、培养一支专业的科研队伍,构建一个全国性少年儿童组织教育科研网络。

一、少年儿童组织

少年儿童在维持生存和身心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自然需要,有着区别于成人生长发展的独特规律和顺序。但是,少年儿童作为社会人,他们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语言、思维、意识、智力、能力、个性与创造性等都离不开社会的物质供给。按照马克思的话“个体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所以,在成人倡导下成立相应的儿童组织,并在成人指导下开展相应的组织活动,使他们在团体中以共同兴趣为基础,交朋友,学习成年文化等行为都有利于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一)少年儿童的主要目标:从成长的角度上看,组织中的控制帮助儿童学习规范,养成自律的能力,少年儿童要在组织适应中学会社会规则,通过与组织达成一致,逐渐学会面对和适应外部环境。所以,通过建立适合儿童发展的组织,有利于促进儿童在心理、情感上的飞跃式发展。

(二)儿童组织行为的特殊性

凯尔曼关于个体社会化的三阶段理论:顺从,个体在不相信或接受团体的观点以前,会遵从团体;认同,个体接受团体的观点,将其作为认同的对象;内化,团体观点真正成为个人的信念,被采用来解决个体问题。少年儿童受组织的影响要高于成年人。

少年儿童的意识和活动在外界环境的教育影响下,依靠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立自主性。家庭是人社会化的开端,在进入托儿所、幼儿园

庭以外的社会仅属间接联系。随着生活接触面的日益复杂,社会角色也多元化起来,在加入组织后,社会性就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成为一个自觉的、有组织的、有领导的少年儿童社会的正式成员,以集体的主人身份、地位来参与特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会表现出适应、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冲突以及沟通。

二、青年组织

(一)什么是青年组织:是青年正式群体中的高级形式。由一定年龄规定的年轻人组成并相对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存在的形式化的社会群体。

(二)青年组织产生的历史:

在历史的角度上看,是近代社会产生的。最早的青年组织是以学生组织和宗教组织为代表的。例如,国外的——德意志大学生协会,英国的基督教青年组织。中国历史上不同类型、规模、性质的“青年组织”,明朝末期出现的士林结社和东林党之类的组织。现代意义上的青年组织是20世纪初的学生组织或新知识分子社团,1902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青年会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年龄特征和革命倾向的青年组织。在它影响下,相继出现了爱国会、学生救国会、同盟会等青年组织。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青年组织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高潮。

(三)青年组织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开展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吸引青少年,壮大组织。实现组织自身目标和提高青年的自身素质。包括单位团体开展的微观活动和在团组织的号召下,各类青年组织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

(四)起源时期中国青年组织的特征:外来影响和外来社会思潮的输入,在此影响下,海外政党观念和团体制度开始传播,留学生组织的诞生。学生比重高;政治性强,组织的活动都是服务于政治需要的,或者是受政治力量的支配与影响。

(五)青年组织的性质:肯定具有社会组织的一般特性(主体的目的性、客体的系统性、行为的有序性)青年组织共有特性:成员同辈性、队伍流动性、结构松散性、行为多样性、活动业余性及群众性、灵活性等。

考察青年组织与整个社会相互关系时,尤其要注意的是它还具有两重性状态这样一个明显的特点。从社会组织结构上看:亚属性和前喻性。亚属性是指青年组织在组织结构体系中不占据第一层次,以其他社会组织为生存基础。一个员工首先是企业中的一员,其次才是共青团员。前喻性是指青年组织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后来逐步会发展成为主流社会和主要政党组织的纲领、行动。蕴含着超越并影响较高层次社会组织的潜力或能量。从社会政治层面上看:附属性和先锋性。附属性是指要受到政党或政治集团的支配领导,尤其是在物质资源和活动条件上,依附于政治力量。先锋性是指站在社会运动前列去发挥先锋作用、带头作用。正面反面例子,文革的红卫兵组织和五四的学生组织。从社会教化力量上看:辅助性和主导性。在社会化过程中,在有些领域一般起着辅助力量的作用。在某些特殊领域可能会起着主导性作用。从社会生活角色看:准备性和创造性。青少年时期尚未走上社会,是一个过渡阶段,要为进入社会和未来的独立做准备。青少年的特点是独立、反叛和创新,在展望未来和开拓世界中必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