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摄影与绘画

合集下载

摄影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摄影对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1939年摄影术在法国诞生以来,深深影响了人类的视图习惯。

摄影诞生初期以其逼真的影像效果及便利快捷的纪实功能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和传播,与此同时也对当时以记录和再现为使命的写实绘画艺术形成了极大地威胁,致使很多当时技艺精湛的肖像画家纷纷失业,这是摄影对绘画带来负面影响,也迫使绘画不得不重新找寻自己的定位。

这正是摄影术为绘画带来危机的同时所带来了新的使命——抽象分离化。

摄影术取代了绘画的写实记录功能的同时也把绘画从具象写实的泥沼中解放出来,从而让绘画重新思考自身的发展之路,也使绘画以更为单纯的方式继续行使艺术审美的职能。

绘画从此从具象写实走向了抽象分离的阶段。

艺术家更加单纯的只关注绘画最根本的元素,点、线、面、形、空间等,绘画更加关注艺术家的情感表达。

摄影也为绘画带来了更多新的创作元素,将绘画推向一个全新也更为多样的阶段。

关键词:摄影绘画现代艺术可复制性平面化解放绘画抽象Abstract Key words:1摄影1.1摄影的含义:摄影俗称拍照,照相。

英文photography来源于希腊语φω phos(光线)和γραφι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 graphê,大致可以解释为“以光线绘图”。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出自百度百科)摄影包括拍照和录像,本文中主要讲解的为拍摄静态的图片摄影。

1.2摄影技术的原理1.2.1 小孔成像的原理相机的成像原理其实就是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在物体与屏幕之间放置一个带有小孔的平板,由于光沿着直线传播,从而当光线穿过小孔后在屏幕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的影像,移动中间带有小孔的平板,屏幕上的影像大小清晰度也将会发生变化。

其实对于光与影的发现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纪,当时古希腊人发现当光线经过小孔时,经过小孔的光线会在墙壁上形成倒立的景象。

摄影风格发展史

摄影风格发展史
摄影中的超现实主义者也象达达派摄影家一样,利用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景象加以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诞而又神秘的。
该流派的创始人是英国摄影家丝顿和美国的布留奎尔(1880-1945)。真正完成者为英国舞台摄影家马可宾(1905-?),他在自己的创作中,把"超现实"的虚和现实中的实揉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既虚幻又实在的境界。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创作的《马可宾的自画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现实作品,它是运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摄出来的--一次正面,两次侧面和一次一只眼睛。
摄影风格发展史
绘 画 主 义 摄 影
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菜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抽象摄影的发轫者为泰尔博(1800-1877)。开始时,作品画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认性。至一九一七年摄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摄的《波尔多画报》就已完全不可辨认了。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画家莫荷利纳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从理论上予以确立。随后,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进了显微摄影和X光摄影,从而大大扩大了抽象派摄影的表现范围,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语言,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并风行于欧美等国。

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作者:关晓娜来源:《活力》2013年第16期[摘要]绘画和摄影作为平面视觉传达艺术的同胞兄弟,在构图、审美,表现方式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实质表现。

两者不仅不能相互替代,而且两者都在进行着各自的发展。

[关键词]绘画;摄影;构图;审美;表现方式摄影和绘画同属于平面范畴的视觉艺术,虽然绘画存在的时间远比摄影要久远的多,但是摄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会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两者在表现美,再现生活和记录生活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

绘画和摄影作为创造视觉对象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人类对此方面的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地位,体现着人类不同的生活理念。

世界上包括音乐、美术、建筑、摄影、设计、书法、雕塑、文学等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

虽然这些艺术门类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了解了这些,将更加有助于人们的审美修养的提高。

一、摄影与绘画的构图和技法毛泽东说:“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多样化,就像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大体相同,但是仔细看,每片叶子又略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相异的地方。

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

”构图一词,是常用的绘画术语,学习西画这是一门基本课程。

构图在中国画论中叫“布局”,也有称“章法”、“置阵布势”等。

中国画的意思就是把形象在画面上组织起来加以安排,更加艺术化、条理化。

无论东方或是西方,构图都不能脱离内容,为构图而构图,必然陷入形式主义。

中国画论上讲,先立意后为像就是这个道理。

构图是画面中“形”的处理和安排,就其实质来说,是解决画面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正如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在构图方面不仅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而且两者也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如绘画艺术中画面的分割方法、画面中虚实疏密之间的关系、画面中的点、线、面;黑、白、灰的穿插关系;绘画色彩方面的相似、互补、对比;都可以很好地应用在摄影艺术领域中。

摄影与绘画:艺术间的相互启发

摄影与绘画:艺术间的相互启发

摄影与绘画:艺术间的相互启发摄影与绘画,这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的长河中却常常相互借鉴、启发。

它们之间的互动不仅丰富了各自的表现手法,还拓宽了艺术家们的视野,使得创作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多元和广阔。

绘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阶段。

而摄影则是现代科技的产物,诞生于19世纪。

尽管两者在时间线上相隔甚远,但摄影的出现并没有使绘画失去光泽,反而促使绘画探索新的表现领域。

画家们开始尝试从摄影作品中寻找灵感,学习如何通过画面构图、光影处理来增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

反过来,摄影也从绘画中汲取养分。

许多摄影师受到古典绘画大师如达芬奇、维米尔等人作品的启发,学习他们对于光线、色彩和细节的处理技巧,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摄影创作中。

比如,模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风格进行拍摄,或是利用光影效果营造出类似油画中的温暖和深邃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摄影与绘画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

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使得摄影师能够像画家一样在照片上“作画”,使用各种滤镜和工具创造出超乎现实的画面。

同时,一些现代画家也借助高清扫描和打印技术,将自己的画作转化为具有摄影质感的复制品,或是直接在数字设备上完成作品的创作。

此外,街头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兴起,也为摄影与绘画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媒介的限制,他们利用墙面作为画布,将绘画带入公共空间,而这些作品往往通过摄影被记录和传播。

摄影不只是记录这些艺术作品的工具,更是扩散和重新诠释这些作品的媒介。

在教育领域,摄影与绘画的结合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艺术院校鼓励学生们跨越专业边界,让未来的画家们学习摄影的基础,让摄影师们了解绘画的理论。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艺术视角,激发创新思维。

总之,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启发,不仅限于技术和表现手法的借鉴,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艺术观念的更新和艺术表达方式的革新。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跨界融合已成为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摄影与绘画的交融无疑为这一过程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活力。

绘画与摄影的关系

绘画与摄影的关系

绘画与摄影的关系作者:晚安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一直是一种越界与驱逐、吸引与排斥、同化与异化的似敌似友的关系。

摄影和绘画,同样都是属于在一个二度空间的平面上开展造型活动的艺术。

他们的关系,按说应如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互帮互学,共同发展,一起前进。

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俩的关系,却是时好时坏。

有时好得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有时又闹到誓不两立,视若寇仇。

跟绘画的历史相比,摄影还很年轻。

从法国达盖尔正式宣布银板摄影术试验成功的一八三九年算起,到现在也只有一百四十多年。

摄影发展史中出现的第一个流派就是“绘画派”。

这一派的摄影家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把自己所拍的照片,弄得象一幅画。

如果有人看了他的照片,惊叹备至:“简直象画一样!”这就是对摄影家的最高赞誉。

“绘画派”在摄影发展史中,历史最长,人数最多,至今仍在世界各国的摄影领域中保持着巨大的影响。

但是,绘画界对摄影术的出现,却并不那么高兴。

开头,他们担心摄影术有朝一日会取代绘画的功能,担心“摄影术发达之时,便是绘画术灭亡之日”。

接着,绘画界又流行起一种“摄影根本不是艺术”的观点。

他们认为摄影术纯粹是镜头的光学作用和底片的化学作用,对于现实生活,不过是一种“机械的翻版”,是一种毫无思想感情可言的“冷漠的纪录”,因而根本不配进入艺术的殿堂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摄影术逐步成长和完善起来。

于是出现了一个主张发挥摄影术自己的本性和特质,坚决反对模仿绘画的“纯影派”。

他们认为:一个摄影家在进行创作时,只有从自己的头脑中坚决清除掉绘画的影响,才有可能拍摄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对于这一派的作品,如若有人评论它们“简直象画一样”,那就会被认为是最大的侮辱和最恶毒的咒骂。

近代西方绘画中,抽象派曾盛极于一时。

然而,发展到了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抽象派似已山穷水尽,再也“抽”不出什么新鲜的“象”来了。

于是,物极必反,极端写实的“超级写实主义”派便应运而生。

画意主义摄影发展历程

画意主义摄影发展历程

画意主义摄影发展历程画意主义摄影是一种倾向于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摄影风格,追求艺术感和抽象表现,而不仅仅是记录现实。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画意主义摄影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摄影术刚刚问世,这个新的媒介引起了许多艺术家的兴趣。

他们开始将摄影与绘画相结合,试图通过摄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摄影师们主要以风景和人物为主题,追求光影和构图的美感,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法国摄影师亨利·卡尼。

到了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和艺术观念的变革,画意主义摄影开始蓬勃发展。

画意主义摄影的核心思想是摄影师可以通过构图、光线和处理手法来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图像。

这时期的画意主义摄影师开始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摒弃了对现实的直接记录。

他们将摄影看作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与绘画和音乐一样,可以通过抽象表现来传达情感和观念。

1920年代,欧洲爆发了一场艺术革命,被称为达达主义。

达达艺术家们以反传统和批判社会为目标,他们尝试挑战已有的艺术规则和观念。

不少摄影师受到了达达主义的影响,开始将摄影视为一种宣泄情感和思想的工具。

他们运用纯粹的抽象形式和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此反映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叛。

20世纪中期,画意主义摄影开始逐渐向全球传播。

美国的安塞尔·亚当斯和爱德华·韦斯顿等摄影师通过自然景观的拍摄,强调摄影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的独特性。

中国的摄影家林则徐重视画意主义摄影对个性创作和艺术性的追求,对中国摄影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摄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数码摄影的出现使得摄影师可以更加自由地创作,后期处理变得更加方便。

画意主义摄影师们开始运用数码技术的优势,将数码摄影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他们通过后期调整和图像处理来创造出更加个性化和独特的作品,进一步丰富了画意主义摄影的表现形式。

画意主义摄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摄影艺术的历史。

绘画与摄影

绘画与摄影
达盖尔在天之灵若有知,由他发明的摄影术经过160多年的历史已经风行世界,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推动科技发展进程到左右消费趋向;从反映政治风云、揭示社会矛盾到立此存照到此一游;170年的摄影已形成了与上万年历史的语言、数千年的文字绘画等并驾齐驱的、独立的一种艺术样式时,他当然会感叹不已并含笑九泉了。
下面对摄影与绘画的异同作一个分析:
相同点:
1.都是视觉艺术。摄影和绘画都是读者用眼睛直接看到具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2.都是瞬间艺术。这是将摄影与绘画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而方言的。如话剧、音乐等,它们展示的都是时间的过程,而摄影和绘画是表现某一固定时刻的。
3.都是平面艺术。摄影和绘画都用二维的平面展示艺术形象。它们不同于雕塑和舞蹈。
摄影作为一种瞬间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也因此赋予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和美学价值。如果始终将他与其他艺术混在一起,用其他艺术的美学标准来衡量,就只会模糊摄影艺术的概念,对其发展产生束缚与制约。因此只有当把摄影艺术同它最亲近的姐妹艺术绘画区别开来的时候,才能清晰地勾划出摄影艺术的特性。一味地强调摄影与绘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摄影艺术的特性就永远模糊不清。
然而摄影与绘画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各自有着不同的特性,“每一门艺术遵循艺术的一般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独特规律;艺术的一般规律,正是通过各艺术部门的特殊规律表现出来的。”因此,要想促进摄影艺术的发展,就应该更多地从摄影艺术的特性思考问题,摄影界必须从摄影的历史与现状、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掌握中,找到属于摄影艺术的自身规律。
2.瞬间的表现。
摄影与绘画都要凝固瞬间,然而摄影对瞬间凝固的方式是受天、地、人的严格限制的,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过了这村没这店”便是指此而言。“摄影家只能在顷刻之间完成,不能拖延,不能停顿,不能修改,不能再作考虑。在他打开镜头的一刹那,所有细节全被记录,甚至比他用脑筋记忆还要快。”威斯顿《以摄影的方式看摄影》绘画则不同,它虽然也只能表现某一个历史瞬间、某一个生活断面,但它显得从容自由,画家完全可以将反复构思的瞬间凝结,存之于心,随后在画室胸有成竹地反映出来。绘画中的瞬间是经过画家感受生活、决定主题、构思画面、打出草稿、反复修改、最后固定下来的。而摄影的画面瞬间则是摄影家现场看到、想到、抓到的。绘画的着眼点,受人眼自然的、生理条件的制约。画家只能画人眼所见到的。如对奔跑的骏马四蹄的画法,就曾为哪个蹄子着地争论不止。而摄影是科学的记录,它往往能摄到人眼看不到的,因为在观察事物上,相机的镜头要比人眼来得精确。人眼的视觉只能停留在第—认知层次上,而镜头视觉甚至可以延伸到原子核的内部。

摄影发展历史简介 16

摄影发展历史简介 16

摄影发展历史简介 16摄影发展历史简介摄影是一种通过光学设备将现实世界转化为图像的艺术和技术。

自19世纪开始,摄影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和媒体工具,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摄影发展历史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以下几个章节:1.前摄影时代在摄影技术出现之前,人们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来表达视觉形象。

然而,直到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开始研究将物体的光影投影到感光表面上的方法。

2.早期摄影技术19世纪早期,一些早期的摄影师试图寻找一种可靠的方法来固定图像。

他们尝试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包括银板摄影、胶片摄影和幻灯片摄影。

3.摄影艺术的崛起到了19世纪中期,摄影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许多摄影师开始通过视觉构图、光影处理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摄影技术的革新20世纪初,摄影技术经历了许多革新和进步。

彩色摄影、35毫米胶片、单镜头反光相机等新技术的出现,使摄影更加便捷和普及化。

5.数码摄影时代的到来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摄影的方式。

数码相机、存储卡和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灵活。

6.当代摄影艺术当代摄影不仅仅是记录现实,还包含着更多的艺术表达和社会批判。

许多摄影师通过摄影作品传递他们对社会问题、个人经历和自然环境的思考。

附件:1.摄影历史图片展示2.名人摄影师作品集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指保护摄影师对其作品的版权,防止他人未经允许使用或复制作品。

2.隐私权:指个人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和信息保密的权利,摄影师在拍摄时需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3.道德伦理:指摄影师在拍摄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尊重被摄对象的尊严和权益。

摄影的艺术流派

摄影的艺术流派

摄影得艺术流派摄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得艺术流派,随着时间得推移,一些流派逐渐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响至今。

纵观摄影发展史,曾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艺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得有:一、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得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得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得效果,或“诗情画意”得境界。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得拉斐尔与摄影得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得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就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她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就是绘画主义摄影得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得画意效果》一书,她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得情感与深入得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得摄影家。

无疑,摄影术得继续改良与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得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

但技术上得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得前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就是一种带引到更高得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得、具有文艺复兴风格得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得成熟。

这一时期得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得规喻性。

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与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得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得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与构图仍具学院派得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得情感、意境与形式得美,依旧就是它得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得能力与艺术得修养。

(完整版)19世纪美术

(完整版)19世纪美术
代表人物:柯罗 和 米勒 库尔贝 和 杜米埃
19世纪西方美术 现实主义
柯罗
《孟特芳丹的回忆》
19世纪西方美术 现实主义
米勒
出身于农民世家,被称为“农民画 家”。他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 才,曾画了一些有罗可可风格的裸 女画,但他更希望能描绘法国农民 淳朴的形象。
名作《播种者》(1850) 、《牧羊 女》(1852) 、《拾穗者》(1857)、 《晚钟》(1859) 、《扶锄的男子》 (1863)、《喂食》(1872)等等,都 是在这里完成的。他从不虚构画面 的情景,每一幅画部是从法国农民 的真实生活中而来。米勒发现了平 凡的劳动者生活的诗情画意。他笔 下的农夫是疲惫、穷苦、终日操劳 的贫困者,肌肤黝黑,这便是米勒 的美学,是米勒赞颂的法兰西农民 形象。
巡回展览画派
1863年11月9日,以克拉姆斯科伊为首的彼得堡艺术学院的一 批毕业生与学院公开决裂。1870年由莫斯科画家米亚索耶多夫、 佩罗夫发起成立,得到克拉姆斯科伊等人的响应,正式成立全俄 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美术史上称该协会画家为“巡回展览画派”。 这一画派的画家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主张真实地描绘俄 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的专制和农奴制, 以绘画反映当代现实生活。
巡回展览画派把俄罗斯美术推向了辉煌的高峰,它与俄国的文学、 戏剧、音乐相配合,形成了19世纪后期强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运动。
19世纪西方美术 俄罗斯
克拉姆斯科伊 他(1837~1887)是巡回展 览画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他主张绘画应具有民族性、 思想性,既具有时代感又 有高度的美学价值。他的 肖像画多充满诗情画意。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游泳池》
19世纪西方美术 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美术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摘要】摄影与绘画自诞生以来就密不可分,19世纪尤其是两者相互影响最为显著的时期。

本文旨在探讨摄影与19世纪绘画之间的互相渗透。

19世纪摄影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技术手段对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绘画则在构图和题材选择上对摄影产生了启发。

摄影与绘画的衔接与结合为艺术探索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两者互相借鉴并共同对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艺术创新和进步。

未来,摄影与绘画将继续在艺术领域中相互交融,共同引领着艺术的发展趋势,开拓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方式。

摄影和绘画之间的互相影响不仅丰富了艺术形式,也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为艺术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摄影,绘画,19世纪,影响,结合,题材,构图,互相渗透,贡献,发展趋势1. 引言1.1 摄影与绘画的关系摄影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在19世纪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摄影的诞生为绘画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挑战,而绘画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摄影的发展方向。

摄影和绘画在艺术表现手段和理念上各有特点,但二者之间的互相渗透和相互借鉴,却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绘画和摄影的关系在19世纪逐渐加深,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摄影的出现使绘画艺术家面临更大的挑战,他们不再是唯一的“镜头”,需要思考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摄影也受到了画家们构图和色彩运用的启示,不断探索更具艺术性的影像表达方式。

摄影和绘画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促使两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和艺术观念上不断创新和进步。

1.2 本文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摄影与19世纪绘画之间的互相渗透关系,深入分析它们在艺术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19世纪摄影对绘画的影响、绘画对摄影的影响以及二者结合的形式进行详细剖析,揭示摄影和绘画在创作手法、表现风格和艺术理念上的交汇与碰撞。

本文将探讨摄影对19世纪绘画题材的影响以及绘画对摄影构图的影响,揭示二者在创作实践中的相互借鉴和启发。

摄影史从早期摄影到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摄影史从早期摄影到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摄影史从早期摄影到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摄影艺术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视觉表达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摄影技术问世,到现代的影像艺术创作,摄影在社会和艺术领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摄影史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早期摄影的发展19世纪初,摄影技术的发明为摄影史的起点。

法国化学家尼埃普斯·尼埃普斯于1826年发明了银版减色术,开创了世界上第一张摄影作品,这一创举被视为摄影技术的开端。

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师们开始探索更多的摄影方法和主题。

1851年,英国摄影师罗杰·弗恩特利利用碘和汞的光敏度,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这一突破性的发明让摄影技术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二、摄影技术的革新与实验20世纪初,摄影技术开始发生重大革新。

著名摄影师曼·雷发明了著名的Leica相机,开创了35毫米胶片摄影的时代。

这种相机不仅便于携带,还能够拍摄高质量的影像,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同时,摄影师们开始在摄影中添加更多的实验元素。

达达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多布布斯将摄影与绘画相结合,创造了以实验手法和抽象形式为特点的摄影作品。

这种实验性的创作方式为当代摄影带来了新的风貌。

三、新技术与商业化摄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也随之发展。

20世纪中叶,彩色摄影成为了主流。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更真实地还原场景的色彩,还能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商业化摄影的发展也为摄影带来了新的趋势。

摄影师开始积极参与广告、时尚、纪实等领域的创作,通过商业化的手法将摄影作品推向了更广泛的受众。

四、当代影像艺术的崛起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当代影像艺术开始崛起。

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摄影师们可以更方便地拍摄、编辑和分享作品。

此外,数字技术还赋予了摄影师更多的后期处理和创作的自由度。

当代影像艺术以多种形式呈现,如摄影装置、数字合成、数据可视化等。

摄影师们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创作出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

浅析摄影与19世纪绘画的互相渗透摄影术诞生于19世纪初期,对当时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绘画艺术家的创作中,同时也使得摄影术本身受到了绘画艺术的启发与渗透。

19世纪的绘画与摄影艺术之间的互相渗透,不仅是一种形式的交流,更是一种思想的碰撞。

本文将从19世纪摄影与绘画的渗透入手,浅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转化过程。

摄影术对绘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摄影术的出现改变了艺术家对于物象表现的方式。

传统上,绘画是依靠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对物象进行再现并进行艺术加工的,而摄影术则是直接通过镜头捕捉客观存在的物象。

这种对于客观事物的直接呈现,使得绘画艺术家不再需要一味追求真实性,而是可以更加注重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在这一方面,摄影术的影响使得19世纪的绘画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和富有个性化特点。

摄影术的出现也改变了绘画的题材和主题。

摄影术的诞生使得绘画艺术家不再需要过分追求客观真实,而是可以更加关注主观情感表达。

这种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得19世纪的绘画作品更加富有个性,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摄影术的成熟也使得19世纪的绘画作品融入了更多的摄影元素。

例如生活照片、人物肖像、风景画等,19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更多的以摄影术为参照的表现手法,从而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这些摄影元素的渗入使得19世纪的绘画作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也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

与此绘画艺术也对19世纪的摄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绘画艺术为摄影术提供了大量的表现手法和审美标准。

19世纪的绘画作品不仅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丰富多样,同时也在光影处理、构图布局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心得。

这些绘画艺术的经验和心得为19世纪的摄影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发。

例如在人物摄影、风景摄影等方面,19世纪的摄影术受到了大量绘画作品的启发,从而丰富了摄影术的创作手法和审美标准。

绘画艺术也对摄影术的发展路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世纪的绘画作品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浅析“图像时代”给架上绘画带来的冲击

浅析“图像时代”给架上绘画带来的冲击

浅析“图像时代”给架上绘画带来的冲击[摘要] 19世纪摄影的出现迅速取代了油画的主要视觉意象的地位,在摄影卓越的纪实和传播功能的挑战面前,画家们开始发掘不同于摄影的更加独特的艺术个性、观念性、实验性等可能性。

在摄影的冲击下,很多画家们纷纷逃离摄影的阴影,努力寻求逃离的途径,有的开始怀疑甚至挑战现实,不再坚守传统绘画艺术,开始倡导标新立异的精神和画法,使古典绘画一时间裂变为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同现代艺术风格和流派,使绘画艺术进入现代艺术时代(约1880年至1980年)。

[关键词] 图像时代架上绘画冲击如今,世界进入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的图像时代。

因为摄影术直接刺激着图像,随着摄影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科技信息手段的普及和民用化,以及照相机的日益普及,大众逐渐成为潜在的图像制作者和消费者,并且会越来越习惯于用图像进行信息乃至文化艺术的交流。

越来越多的新时代的年轻人拿起相机,用图像来记录生活,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享受摄影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及这个记录的过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来进行摄影实践,而且它的方便快捷和直观表达符合了“速食”时代的步伐,画家群体对图像的使用率和持有率更是高的惊人,这样我们便进入“全民皆拍”的年代。

随着摄影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文化上进入“图像时代”,摄影作为人的眼睛的一种延伸,把我们不可能亲历的丰富多彩的视觉世界带到我们的面前,与此同时,人际交往方式也因为摄影图像而改变了。

《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的作者福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瓦尔特·本雅明预见复制图像决定性地改变了视觉艺术,复制图像主要由印刷完成,随着科技发展,图像时代也越来越不仅仅是依靠印刷,而是印刷等媒体方面的工作已经被图像文化所改造了。

这种图像本身便承载着大量时代信息,更可见的是摄影已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们认同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艺术媒介,被广泛应用在当代艺术创作实践中。

“图像时代”图像资源的多元化趋势已成为了不可争辩的事实。

摄影流派

摄影流派
6.新即物主义摄影
新即物主义摄影又称“支配摄影”、“新现实主义摄影”。为本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的艺术特点是在常见的事物中寻求“美”。用近摄、特写等手法,把被摄对象从整体中“分离”出来,突出地表现对象的某一细部,精确如实地刻画它的表面结构,从而达到眩人耳目的视觉效果。它不考虑艺术的本质在于提示对象的本质,因而其美学思想是属于自然主义范畴的。例如,摄影家帕邱在一九二三年拍摄的火车头的回转轴就是用近摄手法,表现了火车头回转轴运转时的状态,由于画面摒弃了其他细部因而给予观众的视觉印象是强烈的。
4.自然主义摄影
1899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鉴于绘画主义创作的弱点,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的摄影》的论文,抨击绘画主义摄影是支离破碎的摄影,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创作灵感。他认为,自然是艺术的开始和终结,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艺术,才是最高的艺术。他说,没有一种艺术比摄影更精确、细致、忠实地反映自然,“从感情上和心理上来说,摄影爱好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记录下来的,没有经过修饰的镜头景象。”该派另一位大师A·L·帕邱说得更明确:“美术应该交给美术家去做,就我们摄影来说,并没有什么可借重美术的,应该从事独立性的创作。”
这一派著名的摄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威尔钦逊(1857-1921)、葛尔(?-1906)、搔耶(1856-?)、萨特克利夫(1859-1940)等。
5.纯粹派摄影
纯粹派摄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纪初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1864-1946)。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把它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总之,该派摄影家刻意追求所谓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的光、色、线、形、纹、质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艺术的媒介。

媒介互动——论摄影和绘画的相互影响

媒介互动——论摄影和绘画的相互影响

媒介互动——论摄影和绘画的相互影响发表时间:2012-01-11T10:40:23.1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01月总第47供稿作者:褚红红李振慧[导读] 媒介,是通过负载、传播信息,使人、事物之间产生联系。

◆褚红红李振慧山东大学(威海)264209摘要:媒介,是通过负载、传播信息,使人、事物之间产生联系。

摄影与绘画作为媒介传播的两种形式,向人们传达着各种情感思想,进行着态度的抒发。

本文将通过研究摄影诞生以来与绘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来阐释摄影和绘画之间互动所带来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摄影绘画媒介互动19世纪的欧洲画坛处在一个辉煌的时期,先后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几个时期。

自达芬奇之后,画家严格遵循焦点透视、明暗投影等光学效果,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立体真实的效果,绘画似乎变得无可替代。

而30、40年代的写实绘画惟妙惟肖,达到了逼真的效果。

它使得瞬间场景定格并为人们欣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也值得人们深思。

如米勒的《拾穗者》描绘了三个正在弯腰拾穗的农村妇女形象。

罗曼·罗兰曾评说“米勒画中的三个农妇是法国的三个女神”,有力地指出了写实绘画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写实绘画通过对社会生活场景的再现,准确传达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激起了人们的革命热情。

然而,每幅画的创作都需要耗费画家极大的心血:首先是对现实场景的构思,图画背景与人物之间的组合,再加上比例分析、色彩搭配,都是非常繁杂的工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求一种能够迅速记录生活场景的工具。

1839年,当法国学术院向全世界公布摄影术的诞生后,摄影以其迅速逼真捕捉形象的能力使画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摄影作为科技发明的一种,只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能将想要的场景拍摄下来,可以准确记录下事物的形象和瞬间的真实,而不再需要长时间在架上绘画来表现。

摄影的风靡给绘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画像的真实性被摄影照片所取代,任何绘画都不可能做到如摄影照片般逼真。

影像发展历史

影像发展历史

影像发展历史一、概述影像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的发展历史也愈发丰富多样。

本文将从早期的绘画、摄影发展到电影、电视和数字影像的时代,详细探讨影像发展的历程。

二、绘画时代早期的影像创作主要通过绘画来实现。

在史前时代,人类利用壁画、岩画等方式记录生活和表达思想。

在古代,绘画成为宗教和政治的重要表达形式,如古埃及的壁画和古希腊的陶瓷绘画。

随着绘画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油画和水彩等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了影像的表现力。

三、摄影时代19世纪初,摄影术的发明改变了影像的创作方式。

法国人尼埃普斯·尼埃普斯于1826年首次成功拍摄出一张照片,开创了摄影时代。

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影像创作更加便捷和精确,人们可以通过相机捕捉真实的影像,并将其永久保存。

摄影的出现使影像艺术成为一种更加广泛传播的媒体。

四、电影时代20世纪初,电影的发明使影像创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电影是通过在屏幕上连续播放静止影像的方式来创造动态效果的艺术形式。

首部商业电影是由美国人爱德华·默里奇于1894年制作的《小火车进站》。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人们娱乐和艺术欣赏的主要方式。

电影不仅具有故事性和娱乐性,还成为表达社会问题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五、电视时代20世纪中叶,电视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影像的发展。

电视是通过电子技术传输和显示影像的媒体,它使得影像可以直接进入家庭,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和信息来源。

电视节目的种类多样,包括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电视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数字影像时代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影像成为了影像创作的主流方式。

数字影像是通过数码相机、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创作和处理的影像作品,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活性。

数字影像技术的普及使得影像创作更加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或相机拍摄和编辑影像。

浅析摄影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浅析摄影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浅析摄影与绘画之间的联系作者:叶燕秋包福生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2期摘要:绘画的基本功能是记录功能,对社会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十九世纪初摄影技术产生了,它强大的记录功能和价格低廉被世界广泛的使用。

在这种语境下,摄影与绘画之间产生了剧烈的变化,产生了不可调和矛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从相互抵触慢慢走向融合。

关键词:摄影;绘画;抵触;融合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48-01进入20世纪的中国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展开,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步入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图像的大量生产与消费。

以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例,我们已经离不开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甚至街头广告等充斥于我们视网膜的各种图像,它们无时无刻地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系统和无边的消费欲望。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也越发多样化。

20世纪前半叶摄影成长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加入到电影艺术与现代印刷术中。

摄影文化给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在某种意义上讲剧烈的冲击了绘画的记录功能。

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意味着“图像时代”的到来。

自然生活在这个图像时代的艺术家其创作方式无不受到摄影图片的影响,同样作为视觉艺术的架上绘画在这种变化中有怎样的生存状态和复杂的关系呢?摄影在进入社会交流的过程中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以此同时逐渐会超越本来的含义和功能形成有力并有影响的文化意向,对于艺术家来说摄影成为其可以利用的资源与材料。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当代艺术中大量的艺术家开始利用各种摄影创作作品。

借助摄影是当代架上绘画的重要形式,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在多元化的今天,摄影与造型艺术中的油画、国画、版画等传统画种越来越紧密。

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是互相欣赏,彼此成就呀。

摄影的出现实现了人们批量复制图像的愿望,传统绘画的记录和传播功能被取代。

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

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

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19世纪的欧洲画坛处在一个辉煌的时期,先后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几个时期。

自达芬奇之后,画家严格遵循焦点透视、明暗投形等光学效果,使画面呈现出一种主体真实的效果。

在30、40年代的写实绘画惟妙惟肖,达到了逼真的效果。

例图:米勒的《拾穗者》1839年当法国学术院向全世界公布摄影的诞生后,摄影以其迅速逼真捕捉形象的能力,使画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绘画发生了变革,接受了摄影的瞬间印象,绘画开始由具象转向抽象,例图:莫奈《日出·印象》消除了绘画的呆板,展现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后印象主义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立体主义、野兽主义。

例图:塞尚梵高高更印象派画家影响了20世纪艺术,后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实际上是吸收了东方绘画因素。

例图:xx梵高一、xx诗画与xx风光摄影的关系中国画的“意境”也就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传统美学概念。

如绘画中的一些术语“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言外之意”,如古诗中谈到的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讲形似,情境讲情感,意境就是用我们现代人常用的情景交融来形容。

意境之意,早用于诗,晚用于画,在诗画中有意境者多为写景抒情之作。

例图:写意与写实不同,它更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

简单的说,写意创作就是“发现”与“表现”的过程,写意创作最初萌发于意外的发现,一旦锁定了拍摄目标,就可以考虑如何去表现,也就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

中国风光摄影就应该像中国诗画一样,追求写意营造意境,带来完美。

二、风光摄影的意境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绘画衍生了中国的风光摄影。

所以在我们创作拍摄影像作品时,就应依据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和观念,从研究中国绘画入手,去破解中国风光摄影的灵魂“意境”。

例图:三、xx风光摄影应掌握的几点要素:难、真、xx、实1、难:风光摄影xx,难精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莎· 博纳尔《马集市》(1853-55)
• 出人意料地,一个外省的年轻收藏家以可观的3000金法郎 买下这张画。似乎有很多情况阻止阿尔弗雷德 · 布律亚 (Alfred Bruyas)买下这个粗俗的动作:一个有身份有地位、 思想开明的收藏家;画幅的尺寸完全不适合中产阶级家庭 布置;朋友的劝告;作品的丑闻已经传到他的家乡蒙彼利 埃。但布律亚显示出与画家一样的勇气,他的购买基于一 种朋友关系,他追求确保库尔贝的艺术真理的胜利的梦想, 他的经济独立保证他摆脱所有官方责任的限制。
19世纪的摄影与绘画
——艺术风格形成的条件
艺术史的演进规律
• • • • 风格的发展史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格 艺术家的独创与特定的历史条件 艺术家怎样在具体的(社会)条件下执行 风格的创造

巴克桑达尔将他的艺术史方法称为艺术社会史,他说:“一幅15世纪的绘画 系某种社会关系的积淀。一方为绘画作品的画家或至少是此画的监制者;另 一方为约请画家作画、提供资金、确定其用途者。双方均受约于某些制度和 惯例——商业的、宗教的、知觉的,从最广义上说,社会,这些不同于我们 的制度和惯例影响着该时代绘画的总体形式。” 贡布里希研究了一个视觉图 像是如何在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艺术家的思想来源是什么。巴克桑达尔进一 步强化了社会的作用,艺术家及其作品本身都是社会的产物,艺术家的创造 性功能也是置于社会关系之中,一定的社会“制度与惯例影响着该时代绘画 的总体形式。”巴克桑达尔特别指出了艺术家的形式是怎样受制于特定时代 的视觉环境,正是视觉环境决定艺术家的形式选择。在形式主义看来,艺术 史就是风格演变的历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风格,社会与历史的条件 可能影响和延缓某种风格的发生,但新的风格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新的风格 都是通过伟大的艺术家体现出来的。
1862
1865 《18尔-贝伊画了同样的《维纳斯和普赛克》,《睡》是两个女裸体 的动机,其性感不如前一件作品。两个女人,一个金发,一个褐发,在一张 有蓝色床单的大床上紧紧拥抱。奢华舒适的环境暗示了这是一个妓院:如布 鲁诺· 福卡尔(Bruno Foucart)所指出的,刺眼的蓝色和粉色的混合,与俗不可 耐的各种器具搅乎在一起,回到了弗朗索瓦· 布歇的《褐发宫女》。自1830年 以来,女同性恋的题材在文学中得到赞美,如巴尔扎克的《金眼女孩》、提 奥菲尔 · 戈蒂埃的《莫平小姐》和查尔斯 · 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一首诗 “戴尔芬和希波吕忒”,都被认为从库尔贝的画获得灵感,在戈蒂埃和波德 莱尔的觉醒中,库尔贝使用的东西成为 19世纪萨孚文学的共识:一个黑发的 近乎男子气的女人和一个金发美女之间的爱 —— “强悍的美向脆弱的美屈 膝”。约安娜· 赫菲南,惠斯勒的情人,无疑扮演了后者。戈蒂埃让莫平小姐 说到她:“她是那样精致、苗条,那样明亮、天然和娇美,即使对我来说, 她都是一个女人,我自己是一个女人,在她就边上就像海格里斯。”

• 朱利叶· 沃隆· 德· 维伦内夫(Julien Vallon de Villenve)出生于一个富裕 的家庭,他和他的兄弟提奥多拉(Theodore),一个创作了一百多个话 剧和歌剧剧本的作家。朱利叶在19世纪20年代初跟达维特学习绘画。 1824 年他第一次参加沙龙展览,展出英国题材的素描,从 1827 到 1841年,1844到1849年,经常在沙龙展出油画、素描和版画。他也 参加外省的沙龙,包括30 年代早期在杜安和1835 年在鲁昂,《阁楼 上的爱》获了奖,这幅感伤的风俗画捐赠给了鲁昂博物馆。 • 除油画外,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做版画,沃隆非常自信地把准确的线条 与对构图和细节的敏锐感觉结合在一起。
• 他在什么时候怎样学习摄影不得而知。他的第一批照片肯定是1849年: 一组负片现在奥赛博物馆,似乎说明他是跟这个有才华的业余摄影家 学的摄影,他和希波利特· 巴亚尔(Hippolyte Bayard)一道,在40年代 进行改进制版的工作。很有可能,他是和安德列 · 吉罗克斯 (Andre Giroux)一起开始摄影的,他经常和他一起参加各种沙龙展览。
1855

彼特鲁斯· 波雷尔(Petrus Borel)首先引用了画家给阿尔弗雷德 · 布律亚的信, 有关《画室》的构图:“就此而言,你务必寄给我……我跟你说过的那张裸 体女人的照片。她位于画中间我的椅子后面。”完全可能,提到的照片是维 莱伦瓦的收藏之一,一个站立的正面全身全裸,摄影家最好的裸体之一,低 着头,身披一块大白布。提奥菲尔 · 希尔韦斯特雷 (Theophile Silvestre) 在 1876年的《加内里尔· 布律亚》的文章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看法:《女人习作》, 他说,“如夏尔丹一样优美和高雅,更加流畅,这个理想化的真实人物一定 是能够带来激情的某个人。这是Mme或Mlle X,《浴女》中的一个,从水里 出来的那个……在这张肖像习作中,库尔贝理想化了他的模特儿,用《浴女》 中对比的方式,X小姐更白,更苍白一些,可能更有区别,而且区别很大。所 有的特征都使她可识别,最精致的是鼻子,平静、放松和优雅的动作。”
• 《睡》把一个下流场面提升到历史画的规模,不仅超出古 典绘画再现的规范,而且那些展柜绘画,它颠倒了镜像观 看:场景不是在窥视孔的另一边,而是来自室内,讨好哈 里尔-贝伊的色情要求。 • 《奥林比亚》傲慢的凝视取笑了观众,她坚硬的轮廓似乎 承诺不抛弃;《睡》中的恋人完全被她们自己淫荡的快感 所陶醉,否认观众的凝视。
• 一种新风格怎样产生,一种新形式怎样创造,有无特定的 语境,有无特定的动机或契机,似乎都不是风格史家的工 作。李格尔在谈到风格起源时说过,“社会和宗教的现象 是与艺术相互平行的现象,而不是影响艺术起源与发展的 潜在原因。而这些平行现象的背后,是不可捉摸的世界观, 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起着支配作用。”帕诺夫斯基在 解释李格尔的“艺术意志”时也说过同样的意思,文化的 整体运行支配个别的艺术事实。

1840年代发明现代的镜头;1851年的“湿板”过程和1871年的“干板”过程;1890年 代后期和1900年代初发明的胶片取代了玻璃和金属板的曝光过程。1888年,乔治· 伊斯 曼(George Eastman)发明了第一台能够批量生产的照相机(“柯达”),发明了满足 业余需要的胶片和加印技术。由此,摄影确立了最流行的媒介的地位。 巴黎的透视画家路易斯 -雅克 -曼德 · 达盖尔 (Louis-Jacques-Mande Daguerre, 17871851)。达盖尔直到1839年才公布他的新摄影方法——银版照相(daguerreotype)。涅普 斯把日光仪定义为“在暗箱里获得形象的自动复制,在日光作用下,具有其由黑到白 的色调层次”,达盖尔自己的过程也回应了这个定义。银版照相是“在暗箱里接收的 自然形象的自然复制”,是使自然“复制自身”的“化学与物理的过程”。在一种 “自然的”复制模式的观念中包含的惊奇的感觉在当时产生轰动的反应。 1839 年, 《法国时报》宣布“发明”具有深远意义,它“颠覆了所有关于光线与视觉的科学理 论,将给图画艺术带来革命”。没有什么事情比“固定形象的方式”更有可能。达盖 尔成功地制作了一种“可以使物体脱离现时的 ……固定的和长久的印象”。难怪画家 保罗· 克拉罗什(Parl Delaroche)哀叹:“从今天起,绘画死亡了。”
普吕东《维纳斯与马尔斯》
安格尔 《瓦平松浴女》(1808)
德 拉 克 洛 瓦 《 萨 尔 丹 纳 不 勒 之 死 》 (1827-28)

费尔南德· 柯尔蒙(Fernand Cormon, 1845-1924). 法国画家。最初在布鲁塞尔学画。1863年回到巴黎,当 三年亚历山大· 卡巴莱的学生。他的作品《拉瓦那国王之死》(1875,图鲁兹博物馆)来自印度传奇史诗 《拉摩雅那》,受到题材模糊不清的指责,但仍获1875年沙龙大奖。随后他离开巴黎到突尼斯。1877年 回来,定期在沙龙展出,直到去世,他都是以历史与宗教题材画家著称,他也作一些肖像画。他的所有 作品都是没有特征的学院风格。后期作品包括《石器时代猎熊归来》(1884)。
《奥尔南的葬礼》1849-50
《浴女》1853

在沙龙前不久,库尔贝说,“要给有点惊人的屁股遮上点儿”。这个显得有 些羞涩的动作并不能平息对它的指责,开展之前,皇帝和皇后来看了这幅画, 公开表示了他们的不满。当皇后的眼光被罗沙· 博纳尔(Rosa Bonheur)的《马 集市》(1853-55;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吸引,巨大的画面上有两匹斑点马, 马屁股对着外面。欧仁皇后问道,为什么它们的形状完全不同于她熟悉的那 些优雅的动物。一会,来到《浴女》面前,她用幽默的提问表示她的迷惑: “这也是一匹佩尔什马吗?”后来的传说是,波拿巴皇帝假装用他的马鞭抽 打浴女的屁股。 一些批评家对作品的技术特征表示认可,大部分评论还是表示厌恶、不可理 喻和嘲讽。漫不经心的动作、肮脏的脚和掉落的袜子都是污秽的象征,没有 道德的事情。模特儿的体格,违背了学院的标准,像有意的冒犯:最客气的 批评家,泰奥菲尔 · 戈蒂埃 (Theophile Gautier) ,把它称为“霍屯顿的维纳 斯”。
• 每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艺术,每个时代的艺术都具有不同 于其他时代的艺术特征,李格尔说,作为个别的艺术家可 能会失败,但一个时代的艺术意志必定会实现。一个伟大 的艺术家,往往是新风格的创造者,同样,衡量一个艺术 家是否伟大,就在于是否创造了新的风格。一个艺术史的 阶段也是以某种独特的风格为代表,其起源与发生,成熟 与鼎盛,没落与衰败;然后,新的风格诞生,新的时期开 始。风格学以风格的发生和演变为对象,通过形式的分析 与类比,在历史的尽头寻找形式的证据,从而开始风格史 或形式史的演进。
奥古斯特· 克莱辛格《被蛇咬的女人》
• 现实主义绘画与摄影不仅受批评家的严厉指责,也有法律制度的批评, 社会道德受到嘲讽。真实地描绘裸体女人既违背了学院的标准,也违 反了社会的规则,淫荡形象的制造和流通是被严格地控制和禁止的 — —淫荡的定义,如第二帝国时期巴黎警察记录所证明,纯粹依赖于提 出指控的人的主观判断。1861年,在对“淫荡裸女照片”的创作者的 指控中,帝国检查官琴德瑞(Gendreau)没有指名地攻击库尔贝。对琴 德瑞来说,艺术家拒绝理想的美是基于美学的堕落,以此解释淫秽形 象的流行:“直到最近,在绘画领域,我们看到一种所谓学院的‘现 实主义’的出现,以制度的名义违背美……取代意大利和希腊的美女, 一些种族不明的女人令人遗憾地在塞纳河两岸留下了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