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一、给水系统设计概述1. 设计原则给水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卫生、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供水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水源情况、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给水方案。
2. 设计内容(1)水源选择与保护;(2)取水工程;(3)水厂工程;(4)输配水管道工程;(5)用户用水工程设计。
3. 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水源、地形、地质、气象、用水需求等;(2)确定设计规模;(3)选择水源及取水方式;(4)确定水处理工艺流程;(5)设计输配水管道;(6)计算设备选型及参数;(7)编制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二、排水系统设计概述1. 设计原则排水系统设计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确保排水畅通,减轻环境污染。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排水体制、排水区域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
2. 设计内容(1)排水体制选择;(2)排水管网设计;(3)污水处理设施设计;(4)排水泵站设计;(5)雨水收集与利用。
3. 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包括地形、地质、气象、排水现状等;(2)确定设计规模;(3)选择排水体制;(4)设计排水管网;(5)计算设备选型及参数;(6)编制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三、水源选择与保护措施1. 水源类型水源类型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
在选择水源时,应充分考虑水源的水质、水量、地理位置等因素,确保水源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2. 水源保护(1)设立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2)水质监测: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3)生态修复:对受损的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水源地自净能力。
四、水处理工艺选择与设计1. 水处理工艺选择根据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和供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水处理工艺。
常见的水处理工艺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2. 水处理工艺设计(1)混凝沉淀池:设计合理的池型、尺寸和混凝剂投加量;(2)过滤池:选择合适的滤料、滤速和反冲洗方式;(3)消毒设施:确定消毒剂种类、投加量和接触时间;(4)污泥处理:设计污泥浓缩、脱水等处理设施。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第五册: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章:水排水系统概述1.1水排水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收集、输送和处理建筑物内部的污水和雨水,保证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居住者的舒适度。
1.2水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水排水系统由排水管道、污水处理设备、雨水收集系统等组成,其中排水管道又包括卫生管道和雨水管道两大类。
卫生管道主要用于排放卫生间和厨房产生的污水,而雨水管道则用于排放屋顶和地面积水。
1.3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水排水系统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管道布局合理、流速控制稳定、施工方便维护便利、设备选型合理等方面。
第二章: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2.1各种需求与设计标准的了解在进行水排水系统设计之前,需要对建筑物的各种需求和相关的设计标准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物类型、使用人数、使用用途、当地的法规要求等。
2.2制定水排水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管道布局、设备选型、管道直径、施工工艺等。
2.3进行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对水排水系统进行各项设计参数的计算,包括污水流量计算、管道压力损失计算、泵的选型计算等。
2.4编制水排水系统施工图纸根据设计方案和计算结果编制水排水系统的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等,以供施工参考。
2.5水排水系统设计方案的审核和调整设计方案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核和调整,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三章:卫生排水系统设计3.1卫生排水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卫生排水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污水的排放、处理和管道的布局等情况,同时还需要遵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法规。
3.2卫生排水管道的布置卫生排水管道的布置需要考虑到管道的坡度、连接方式、施工工艺等问题,确保污水能够顺利地排放到污水处理设备中。
3.3污水处理设备的选型根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和污水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格栅过滤器、生物处理设备等。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摘要:一、概述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简介三、常用资料分类四、设计手册内容详解五、应用实例及案例分析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概述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是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的一本重要参考书籍,其中第1册为常用资料,涵盖了广泛的设计内容,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实用信息。
本手册以其权威性、全面性和实用性,成为了给水排水行业的设计标准工具书。
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简介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共分为16册,第1册为常用资料,其余各册分别涵盖了建筑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城市给水排水等方面的内容。
本手册系统地阐述了给水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计算公式、施工要求等,旨在为设计师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设计依据。
三、常用资料分类第1册常用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设计基础资料、设计规范和标准、工程材料和设备、设计方法和技巧、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资料是设计师在进行给水排水设计时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四、设计手册内容详解设计手册中的内容详尽丰富,以下简要介绍几个重点部分:1.设计基础资料:包括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等基本资料,为设计师提供项目选址、工程规划等方面的依据。
2.设计规范和标准:涵盖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等,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严格遵循。
3.工程材料和设备:介绍了给水排水工程中常用的材料、设备及其性能、选型、安装等要求。
4.设计方法和技巧:阐述了给水排水设计的原理、方法、技巧等,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5.施工和管理:介绍了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施工现场提供指导。
五、应用实例及案例分析手册中收录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和案例分析,展示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学习这些实例,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设计手册,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参考,对于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第一章:引言1.1概述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负责排除建筑物中产生的废水,并确保建筑物内部的供水畅通无阻。
因此,水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手册旨在提供水排水系统设计的一般准则,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确保水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
1.2目的本手册的目的是为设计师和工程师提供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
第二章: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2.1设计目标水排水系统的设计目标是确保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和排水操作顺畅、高效。
2.2设计准则在设计水排水系统时,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考虑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2.3设计步骤设计水排水系统的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布局设计、管道设计、设备选型及系统调试等环节。
第三章: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3.1建筑物类型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进行定制。
例如,住宅的水排水系统设计与商业建筑或工业建筑的设计差异较大。
3.2用水量估算合理估算建筑物的用水量是设计水排水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
用水量的准确估算将直接影响系统的管道布局和设备选择。
3.3排水管道布局合理的排水管道布局能够减少管道长度、降低管道阻力,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4设备选型选择合适的水泵、阀门、排水设备等关键设备是设计水排水系统的重要环节。
设备选型应综合考虑性能、可靠性、耐用性等因素。
第四章:水排水系统设计的经典案例4.1住宅区水排水系统设计案例以某住宅区为例,介绍其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案。
4.2商业建筑水排水系统设计案例以某商业建筑为例,介绍其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案。
4.3工业建筑水排水系统设计案例以某工业建筑为例,介绍其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案。
第五章:水排水系统设计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5.1智能化水排水系统介绍智能化水排水系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原则1、给水排水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2、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当地水质、水源条件,采用最佳的技术方案;3、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水质、水量、水压、温度等因素,保证给水排水系统正常运行;4、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给水排水系统的结构、管径、型号、材质等,保证给水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5、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建筑形式、结构形式、给水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保证给水排水系统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6、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给水排水系统的排水设施,保证建筑物内部的排水顺畅;7、给水排水设计应考虑给水排水系统的检修、维护等事宜,保证给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要点1、水源设计(1)水源的选择:建筑物的给水一般采用城市给水系统,也可以采用地下水、水库等水源。
(2)水源的质量:水源的质量是影响建筑物给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水源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给水设备,保证给水质量。
(3)水源的量:水源的量是影响建筑物给水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水源的量选择合适的给水设备,保证给水量。
2、给水管网设计(1)给水管网的安装:给水管网的安装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保证给水管网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2)给水管网的管径:给水管网的管径应考虑水量、水压、温度等因素,保证给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3)给水管网的材质:给水管网的材质应考虑当地水质、水源条件,采用最佳的技术方案,保证给水管网的安全可靠。
3、排水管网设计(1)排水管网的安装:排水管网的安装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排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保证排水管网的安装工作顺利进行。
(2)排水管网的管径:排水管网的管径应考虑水量、水压、温度等因素,保证排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3)排水管网的材质:排水管网的材质应考虑当地水质、水源条件,采用最佳的技术方案,保证排水管网的安全可靠。
(4)排水设施:排水设施是给水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建筑物的排水量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保证建筑物内部的排水顺畅。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目录壹、设计原则 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 3 (二)设计范围 3 (三)室外给水设计 3 (四)室外排水设计 3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4 Ⅰ、说明.4 Ⅱ、给水系统.4 Ⅲ、消防系统13 Ⅳ、热水系统29 Ⅴ、排水系统37 Ⅵ、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二)图纸目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十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五、设计图纸校对63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项施工图名称内容图纸次比例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2 排水横主管3 排水立主管4 横支管5 器具排水管6 通气主立管7 通气支管8 管道间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4 清扫口位置详细尺寸5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1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2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3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4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5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6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1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2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3 伸廷通气管的位置4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5 清扫口的位置6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1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2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3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4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1 管道转向位置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1 坡度2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4 管路转向位置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电气)。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某高层住宅楼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某13层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学生姓名张卜丹/舒雯学号20122363036/学院滨江学院专业给水与排水工程指导教师于江华二O一四年一月三十日目录某13层住宅楼建筑给排水设计张卜丹(20122363036)、舒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理学系给水排水工程,南京2100440.1摘要本次设计对象为某13层住宅楼,该住宅楼共2个单元,每单元每层3户,每户按3.5人计算,进行给水、排水、消防系统中各数据的初步计算。
0.2关键词高层住宅给水设计排水设计消防设计第一章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本次设计对象为某13层住宅楼,该住宅楼共2个单元,每单元每层3户,每户按3.5人计算。
1.2 给水管网基础资料该住宅楼以城市给水管网作为水源。
市政给水管道位于建筑东侧的街道下,管径为DN300。
市政管网常年可用水头为0.35Mpa,管道埋深为室外地平下2.30米。
给水系统管材为铸铁管。
1.3 排水管网基础资料该城市排水管网为污废水合流制排水系统,管径DN400,管道敷设在室外地平下3.60米。
1.4 室内配备卫生器具每户卫生间设大便器1套,洗脸盆1个,浴盆1个。
每户厨房设洗涤盆1个。
1.5设计参数生活用水定额:q=250m/(人/d);小时变化系数:k=2.5;每户人口:3.5人;1.6设计内容1.建设给水系统设计2.建筑排水系统设计3.建筑消防系统设计4.雨水排水系统设计5.材料说明表6.绘制施工图1.7设计成果1.给水系统设计计算书;排水系统设计计算书;消防系统设计计算书;雨水系统设计计算书;2.施工图纸一份;1.7任务分配本设计由张卜丹负责。
舒雯负责。
由。
负责统一定稿。
第二章设计要求2.1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要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生活给水设计标准与参数进行用水量计算;2、进行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及室内所需水压的计算;3、完成水力计算表。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实用设计手册课程设计 (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用设计手册一、设计要求1.1 规范要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应遵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并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材料和设备。
1.2 经济合理性要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不断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1.3 安全性设计应保证水的供应量和质量,家庭用水、消防用水、生活排水和污水排放应分开收集、分别处理,确保用户用水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设计流程2.1 需求分析在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之前,需要对该项目的需求进行充分分析。
包括项目地点、用水量、排水量、用水质量、污水处理等多个方面。
然后再考虑采用何种给水、排水方案,并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材料。
2.2 绘制设计图纸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需要绘制相应的设计图纸,包括水压力计算图、给水管道排布图、排水管道布局图等多个方面。
2.3 设备选型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图纸,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如水泵、管道、阀门、过滤器等。
2.4 安装和调试在选型完毕后,需要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测试水压力、水流量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5 使用和维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投入使用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监测,及时清洗过滤器、更换消耗品,确保设备和管道的正常运行,提供优质的用水和排水服务。
三、设计技术指标3.1 给水设计技术指标1.日供水量根据现有用水计算日供水量,确保供水满足日常需要。
2.供水压力按照用水、消防、灌溉等不同需求,计算相应的供水压力。
3.室外水龙头户数根据室外取水口数量,计算水龙头的户数,确定室外水龙头的数量和规格。
4.消防水量根据消防需求计算消防水量,确定消防水池容量和供水主管道规格。
3.2 排水设计技术指标1.日排水量根据日生活污水、雨水等计算日排水量,确保排水正常。
2.排水管道规格根据日排水量和排水管道长度、坡度确定排水管道规格。
3.排水井的设置根据排水情况,确定设立排水井的位置、数量和规格。
四、结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需要充分的需求分析,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优质材料的选择和设备选型,以及严格的安装和调试、使用和维护。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 第三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第三版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工程参考书,它涵盖了众多与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相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知识。
这本手册对于工程设计师、建筑师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本设计手册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您呈现一份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
第1章:给水排水系统概述在这一章节中,设计手册首先介绍了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包括对给水排水系统的定义、组成部分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设计手册还探讨了给水排水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于保障人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和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对给水排水系统基本概念的系统介绍,为后续章节的内容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2章:给水系统设计本章着重介绍了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以及给水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其中,设计手册对给水系统的水质要求、水压要求、管道布置、设备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解析。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释,读者能够对给水系统设计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能够有效应用这些知识。
第3章: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是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手册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建筑物内排水系统和外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布置要求、材料选择等内容。
设计手册还对排水系统中的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检查井等关键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
这一章节的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排水系统的工程设计要点,还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排水系统设计难题。
第4章:给水排水系统施工和验收最后一个章节涵盖了给水排水系统施工和验收方面的内容,包括给水排水系统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验收标准及方法等。
在这一部分中,设计手册通过对施工和验收流程的详尽描述,帮助读者了解工程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做到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和验收。
总结回顾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第三版涵盖了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从概念定义到具体设计步骤,再到施工和验收,几乎涵盖了整个设计实践的方方面面。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全套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全套第一章:引言1.1本手册的编写目的1.2本手册的适用范围1.3本手册的结构和内容安排第二章:水排水系统基础知识2.1水排水系统概述2.2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3水排水系统的原理和工作过程2.4水排水系统的基本参数和设计要求第三章:建筑物排水系统设计3.1建筑物排水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3.2排水管道的布置和设计3.3排水管道的材料和规格选择3.4排水设备的选型和设置3.5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第四章:雨水排水系统设计4.1雨水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用途4.2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4.3屋面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设计4.4地面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设计4.5雨水管理和污水分流设计第五章:特殊条件下的水排水系统设计5.1层高大的建筑物水排水系统设计5.2地下建筑物排水系统设计5.3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排水系统设计5.4抗震设防要求下的排水系统设计第六章:水排水系统施工和验收6.1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准备6.2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6.3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6.4水排水系统竣工验收要求第七章:水排水系统的运行与维护7.1水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7.2水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7.3水排水系统的故障处理和应急措施7.4水排水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第八章:水排水系统的节能与环保8.1水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原则8.2水排水系统的节能技术应用8.3水排水系统的环保要求8.4水排水系统的环保措施和实施效果第九章: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案例分析9.1高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案例9.2地下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案例9.3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排水系统设计案例9.4水排水系统的节能与环保设计案例第十章:水排水系统的现代化技术应用10.1智能化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0.2基于信息技术的水排水系统管理10.3水排水系统的先进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10.4水排水系统的国际标准和发展前景结论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全套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水排水系统设计手册,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适用性强。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述
1.1排水系统的作用和意义
1.2排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1.3排水系统的原理和设计要求
第二章: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2.1自然排水原理
2.2引力排水原理
2.3泵水排水原理
第三章:排水系统的设计步骤
3.1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3.2排水系统设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3.3排水系统设计的参数计算和选择
3.4排水系统设计的管道布局和连接第四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4.1地面排水系统设计
4.1.1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
4.1.2地下室排水系统的设计
4.2屋面排水系统设计
4.2.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
4.2.2屋面污水排水系统的设计
第五章:城市排水系统设计
5.1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5.1.1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设计
5.1.2雨水排放系统设计
5.2污水排水系统设计
5.2.1污水处理系统设计
5.2.2污水排放系统设计
第六章:排水系统的监测与维护
6.1排水系统的监测方法
6.2排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6.3排水系统的故障排查和处理
第七章:排水系统的节能与环保
7.1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
7.2排水系统的环保理念
7.3排水系统的绿色建设
结语
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建筑和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本手册的学习,相信读者能够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为建筑和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本手册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BR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MBR 工艺计算案例:资料:某住宅小区将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中水回用,经过水量平衡计算后,确定处理水量为1000m ³/d ,中水原水BOD 5=200mg/L ;中水用水量为900 m ³/d ,中水出水要求的BOD 5≦10 mg/L ,中水站建站可利用场地约为20×20m 。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最后确定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MBR )。
现将方案设计举例如下: 1. 中水设施处理能力确定中水设施每日设计运行时间按24小时计算,则:h m t Q q py /7.41241000/3=÷==2. 调节池容积计算调节池容积可按日处理水量的35%-50%计算,取40%,则3400%401000m V =⨯=调调节池水深设计为3500mm 。
池体尺寸布置为16600mm ×7800mm ×3500mm ,其有效容积为16600mm ×7800mm ×3100mm ≈401m ³。
3. 膜生物反应器(MBR )池容积计算 1) 膜组件的选型a) 膜通量(η)膜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水量(单位:m ³/㎡·d )。
膜通量的选择与原水水质、污泥过滤性能及设施运行的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取值范围为0.4~0.6 m ³/㎡·d ,本例取η=0.4 m ³/㎡·d b) 本例所采用的膜支架有效面积S=0.8㎡/张 c) 膜支架张数计算()s Q n py •=η/=1000÷0.4÷0.8=3125张 d) 膜组件选型本例选用每组200张膜的膜组件,即N=3125÷200=16组e)考虑到灵活运行,膜装置分为2个池设计,每个池设8个膜组件。
2)M BR池有效容积计算按膜组件安装尺寸计算,一个系列的平面布置尺寸为:4.3×8.3m,池深为3.5m,有效水深为3.1m。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水力计算表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水力计算表
【最新版】
目录
1.概述
2.手册内容介绍
3.水力计算表的应用
4.使用水力计算表的注意事项
5.结论
正文
1.概述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是我国建筑行业必备的一部工具书,它包含了大量的设计规范、计算方法和技术参数,对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中,第一册水力计算表是手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给水排水工程的水力计算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和表格,极大地便利了工程师们的设计工作。
2.手册内容介绍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水力计算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管道水力计算的基本公式和图表、不同管道材料和直径的摩擦系数和粗糙度、各种管道附件的局部阻力系数、不同流态下的管道流量和压力损失计算等。
这些内容全面覆盖了给水排水工程的水力计算需求,为工程师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3.水力计算表的应用
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水力计算表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当设计一根给水管道时,工程师可以根据管道的材料、直径、长度和流速,查询相应的摩擦系数和粗糙度,然后使用基本公式计算管道的流量和压力损失。
同样,当设计一根排水管道时,工程师可以参考水力计算表选择合适的管道附件,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4.使用水力计算表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水力计算表时,工程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正确的表格和公式,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其次,正确输入管道的几何参数和流体性质,避免因数据误差导致的计算结果偏差;最后,注意单位的统一,确保计算结果的可比性。
5.结论
总的来说,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水力计算表为工程师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水力计算方法和数据,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度。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常用资料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常用资料一、《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常用资料简介《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是一部权威、实用的工程技术书籍,对于水利、建筑、市政工程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内容包罗万象,包括了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理论、实际操作、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等方面的资料,成为了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日常工作和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常用资料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本书的精髓。
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常用资料详解1. 设计理论与实践:本书首先从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理论和实际操作入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设计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实践技巧。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工程应用,展示了设计理论如何贯穿于实践操作之中,使读者能够从中学习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相关规范和标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还认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包括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等,为读者提供了一揽子的设计依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现实工程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实用案例分析:本书充分运用实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将设计理论、规范标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真实工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教训。
这些案例不仅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储备,也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设计手册中的理论知识。
4. 其他相关资料:《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还涵盖了一系列与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相关的资料,包括管道材料、设备选型、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设计参考资料,极大地方便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对《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 常用资料的深入探讨和全面评估,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

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1. 介绍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它包含了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规范和要求,涵盖了从建筑物基础设施到室内设备的各个方面。
设计手册的第三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对新的技术和标准进行了深入解析和介绍。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2. 深度评估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在深度方面的评估主要涉及系统的技术要求、安全标准和实际应用。
设计手册对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解释,包括流体力学、水力学和管道设计等方面,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设计手册结合了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对给水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进行了严格要求,保障了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设计手册以案例和实用技巧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到实际工程中,提高了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 广度评估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在广度方面的评估主要包括系统的覆盖范围、适用对象和行业应用。
设计手册不仅包含了建筑物的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还涵盖了城市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相关内容,对于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衔接起到了重要作用。
设计手册适用于各类建筑,从住宅小区到商业办公楼,从工业厂房到公共设施,都能找到相关的设计指导。
设计手册的内容涉及了建筑行业的多个领域,如建筑设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保护等,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 总结和回顾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综合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通过对设计手册的全面评估,我们对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设计手册的内容丰富、权威,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设计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
它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要求,还结合了实际案例和应用技巧,使得设计人员能够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到实际工程中。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第一章:概述本手册是针对给水排水设计工程的规范和要求,旨在帮助设计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手册的内容包括给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管道材料选用、泵站设计、水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工程设计时,应当严格按照本手册的要求进行,以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二章:给水系统设计1.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给水系统设计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可靠、经济的原则,同时考虑到用水的质量、数量、压力等因素,确保给水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给水系统的管道布置与选材在给水系统的设计中,应当合理布置管道,保证管道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同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管道材料,确保给水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3.给水系统的防护与安全给水系统的设计应当考虑到给水设备的防护与安全措施,确保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并且能够提供安全的用水服务。
第三章:排水系统设计1.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排水系统设计应当注重排水的畅通、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安全地排放废水,避免污水积聚和滞留。
2.排水系统的管道布置与选材在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应当合理布置排水管道,避免管道的堵塞和积水等问题。
同时,应当选择适合的排水管道材料,确保排水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3.排水系统的防护与安全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当考虑到排水设备的防护与安全措施,确保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并且能够提供安全的排水服务。
第四章:管道材料选用1.管道材料的种类与特点本章介绍了常见的管道材料种类和特点,包括金属管道、塑料管道、复合管道等,以及它们在给水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2.管道材料的选择原则在设计给水排水系统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考虑到管道的使用环境、水质、耐腐蚀性等因素,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3.管道材料的保护与维护设计人员在选择管道材料时,应当考虑到管道的保护与维护措施,确保管道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建筑给水排水手册第三版

建筑给水排水手册第三版建筑给水排水手册第三版第一章引言第一章主要内容为引言,包括手册的编写目的、适用范围、参考文献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给水系统设计第二章主要内容为给水系统的设计,包括给水系统的定义、设计原则、水压计算、管网设计、水泵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2.1 给水系统的定义给水系统是指将水源经过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建筑内各个用水点的系统。
根据用水点的不同需求,可以分为自来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
2.2 设计原则给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安排管网布置,确保供水合理分布;2)合理选用管材,确保管道的耐压和耐腐蚀性能;3)合理选择管径,确保供水压力和流量的合理分配;4)根据用水需求确定水泵的选型和布置;5)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水压计算给水系统的水压计算是确定管道的尺寸和水泵的选型的重要依据。
水压计算应考虑到建筑的高度、布置及用水点的用水量等因素。
2.4 管网设计管网设计是给水系统设计的核心工作之一,涉及到管道的布置、管径的选择、管道的支撑等问题。
管网设计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管道,确保供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5 水泵选型水泵选型是给水系统设计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水泵的选型应根据供水系统的需求和用水点的用水量来确定,确保水泵具备足够的扬程和流量。
第三章排水系统设计第三章主要内容为排水系统的设计,包括排水系统的定义、设计原则、排水管道的选型、排水泵的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3.1 排水系统的定义排水系统是指将建筑内的污水、雨水等排出建筑的系统。
根据排出的水源不同,可分为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
3.2 设计原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安排排水管道的布置,确保污水和雨水的顺利排出;2)合理选择排水管道的材料和规格,确保排水管道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3)合理设立检查井和渗水井,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安全;4)根据建筑的地势,确定排水泵的选型和布置。
3.3 排水管道的选型排水管道的选型是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与管理手册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与管理手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给水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安全。
本手册旨在为建筑师、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关键的指导原则和最佳实践,以确保建筑物的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和管理达到高效、可靠和可持续的水平。
第一章:给水系统设计1.1 给水系统的基本原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给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给水系统的设计应该满足建筑物的用水需求,包括冷水、热水和消防水。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用水量、水质要求、水压和供水方式等因素。
1.2 给水系统的布局给水系统的布局应该合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道长度和压力损失。
设计师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将给水管道布置在合适的位置,同时考虑到维修和清洁的便利性。
1.3 给水系统的材料选择给水系统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应该考虑到材料的耐用性、耐腐蚀性和环境友好性。
常见的给水管道材料包括铜管、钢管和塑料管等。
第二章:排水系统设计2.1 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该保证建筑物内的污水和废水能够顺利排除,同时避免污水倒流和异味扩散。
设计师应该了解排水管道的原理和设计标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排水系统的布局排水系统的布局应该合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道长度和阻力。
设计师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将排水管道布置在合适的位置,同时考虑到维修和清洁的便利性。
2.3 排水系统的材料选择排水系统的材料选择同样重要,应该考虑到材料的耐用性、耐腐蚀性和环境友好性。
常见的排水管道材料包括铸铁管、塑料管和不锈钢管等。
第三章:给水排水系统的管理3.1 维护和保养给水排水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
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和清洁管道,修复漏水和堵塞问题,并确保设备和阀门的正常工作。
3.2 节水和节能给水排水系统的节水和节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管理人员应该采取措施减少用水量,如安装节水器和回收系统,并优化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2.3.1 最高日和最大 时生活排水量计算
• 居住建筑 给水量的0.85~0.90
• 公共建筑 排水量=给水量
• 综合建筑区 居住水量+公建水量
注意:
* 绿化、道路浇洒水, 冷 却塔补水,水景补水 不计入水;
* 室外污水管计算时, 适当考虑进污水泵排水流 量
伸顶通气立管排水能力 Q(L/s)
目前流量负荷对应的负压远大于
+
40mm水柱
提高排水能力措施
• 负压形成原因: 空气芯在水流拖拽下向下流动,支管 入水在立管横断面上形成水舌,使过 气断面收缩,气流形成很大的局部气 压损失,压力突降
谬论:水向下气向上;通气改善水流状 况等
• 减小压力提高排水能力措施 : O设通气管道-气流绕过水舌 O特殊接头(含三通)-消除水舌,增
DN 50 75 (mm) 塑料管 1.2 3.0
铸铁管 1.0 2.5
新规 90o顺水 0.8 1.3 三通 45o斜三 1.0 1.7 通
90 100 125 150
3.8 5.4 7.5
- 4.5 7.0
范
-
3.2 4.0
12.0 10
5.7
-
4.0 5.2 7.4
有专用通气立管排水能力Q (L/s)
为何这么大变动?目前数据存在什么 问题?
• 立管内流量与压力的关系 • 排水能力的确定
立管内流量与压力关系
P=40mm
排水能力的确定
Q
• 气压沿立管的典型分布:
上部负压,底部正压; 最大负压值大于底部正压。
• 压力和水流关系
流速越大→ 水流量越大→负(正)压值越大→
水封损失越多。
P -
• 流量负荷=40mm负压对应的流量
2.1 排水系统的分类与选择
生活污水 生活废水
合流或分流。建筑标准高、废水回 收、地区因素可考虑分流
机房、开水间排水 最好单独立管排,到明沟或室外井
公共厨房含油废 单独排到隔油池或油脂分离器
水
洗碗机水间接排
医院污水
排放到污水处理站
放射性污水单排到衰减池
汽车冲洗台废水 单独排到隔油池
超过40℃的排水 单独排到冷却池
• 环境温度可能出现0℃以下的场所、连续排 水温度大于40℃或瞬时排水温度大于80℃ 的管道,应采用金属排水管。
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接口
卡箍式柔性接口排水铸铁管的卡箍材 料和紧固件材料均应为不锈钢。
塑料排水管
• 建筑排水用塑料管主要为UPVC管 ,大多采用专用 胶水粘接,螺旋管一般采用螺纹接头。
• 采用UPVC螺旋管时,立管用螺旋管,横管应采用 光滑管,连接管件及配件应采用螺旋管件。
转弯。 O宜明设,也可在管槽、管道井、管窿、管沟或吊顶内
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在全年不结冻地区,可沿建筑外
墙敷设。
O排水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横管与横管或立管的连接优先选45°斜三通或45°斜四 通,其次顺水三通或四通
连接要求-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 支管连接
立管层数
≤4
5~6 7~12
距离h1
单立管排水系统 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系统 环形通气排水系统 器具通气排水系统
2.2 卫生器具及卫生间
2.2.6 高档卫生间设计要求
星级宾馆、总统套房、高级公寓、 办公楼总经理办公室
• 冷、热水管道—铜管或不锈钢管, 排水管—机制铸铁排水管;
• 设有管弄、管道井; • 有的设按摩浴缸、带冲洗功能坐便器;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建筑排水
内容变化
原手册(25页)
• 3.1 排水系统 • 3.2 卫生器具及卫生间 • 3.3 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 3.4 通气管系统 • 3.5 管道布置 • 3.6 单立管排水系统 • 3.7 污废水提升
新手册(68页)
• 2.4 排水管道的材料与接口 • 2.6 通气管布置 • 2.7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 2.8 同层排水系统 • 2.9 几种特殊排水 • 2.10 压力排水与真空排水 • 2.11 高层建筑排水 • 2.12 事故排水对策 • 2.13 建筑室外排水 • 2.14 排水管道验收
过气面
O螺旋立管 O加吸气阀、等
P -
+
2.3 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 原规范塑料立管排水能力比铸铁管大是错 的
• 原规范所有单立管排水能力偏大,是不安全 的
• 手册编制时经过权衡仍沿用原规范数据(时
间不允许等规范)
• 排水试验急需制定标准
2.3 排水系统水力计算
UPVC塑料管道最小坡度
• UPVC塑料管横管坡度比铸铁管小很多 • 建筑层高紧张时有优势
≥0.45 ≥0.75
1.2
立管层数
13~19 ≥20
距离h1
3.0 6.0
注:l.当横干管比 与之连接的立管大 一号管径时可将距
离缩小一档。 2.当塑料立管的排 水量超过铸铁立管 的排水能力时,不
宜按注1执行。
新规范有修改
DN(mm) 75
塑料管
-
铸铁管 5.0
通气管 -
新 DN75
3.0
规
范 通气管 -
DN100
-
100
10.0 9.0
5.5 4.4 8.8 4.8
125
16.0 14.0
-
150
28.0 25.0
-
立管排水能力
新规范报批稿立管排水能力两大变动:
• 塑料立管负荷降低与铸铁管持平。 • 负荷值大幅度降低,比如单立管5.4→3.2
管径DN 75 塑料管 0.01 铸铁管 0.015
100 0.005 0.012
150 0.003 0.007
200 0.003 0.005
2.4 排水管道的材料与接口
• 建筑内排水管道应采用: 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及相应管件。
• 对防火等级要求较高、要求环境安静的场 所,不宜采用塑料排水管材。
2.2 卫生器具及卫生间
2.2.6 高档卫生间设计要求 • 尽量采用器具通器,如条件限制,也应是环形
通气连接; • 卫生间可不设地漏; • 优质的热水供应,龙头打开3—5秒就出热水;
(滞水长度不大于5m) • 单独的淋浴采用大水量,多变化的淋浴头,淋
浴排水宜DN75
2.2 卫生器具及卫生间 排水支管避梁安装示意
• 当采用UPVC螺旋管时,立管上的三通、四通必须 采用侧向进水型管件,横管接头宜采用螺母挤压 密封圈接头,也可采用粘接接头。
2.5.1 排水管道 敷设的原则和不准设置的场所
建筑物内排水管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O卫生器具至排出管的距离最短,管道转弯最少。 O立管靠近排水量最大、最脏、杂质最多排水点.尽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