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黑龙江大学)

合集下载

2019年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真题回忆

2019年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真题回忆

[2019初试真题回忆]2019年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真题回忆
emmm……其实这个就是完整的真题,一共两门,一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门是中外哲学史(不包括现代部分),以及我虽然考的是中国哲学,但是马哲跟西哲的题应该也是这个,我们试卷是一样的。

以及最后,目前我手中暂时只有马哲的真题,因为中外哲学史的我忘记拍照了…然后被我夹在书里寄回家了…只能等我元旦回家之后补上了…
好了,话不多说,看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朴素唯物主义
2.劳动异化
3.联系
4.理性认识
5.时空的无限性
二、简答(15/60)
1.意识的起源
2.系统及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三、论述(25/50)
1.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试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说明先进文化建设的意义
——以上就是这次的完整真题了,话说专业课的真题只有薄薄一张纸,封在一个类似牛皮纸信封里面,需要你本人用小刀划开,然后再拿出来,我打开看的时候发现上面的题居然是手写出来然后再复印的,我整个人都简直了…
另外一门等我回去之后会补上的…
嗯,以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 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黑龙江大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黑龙江大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黑龙江大学政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C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3.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A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答案:A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

A.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 按需分配C. 按资分配D. 平均分配答案:A6.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是()。

A.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C.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案:A7.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是()。

A. 社会主义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A8.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国务院D. 最高人民法院答案:A9.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国务院D. 最高人民法院答案:C10.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大常委会C. 国务院D. 最高人民法院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有()。

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和谐答案:ABCD2.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含选择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含选择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试卷(含选择题参考答案)
本试卷将带你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核心观 点,为你提供全面的知识与思考。
哲学原理的概述
哲学原理定义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分析其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
哲学原理的分类
探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原理的基本分类。
1 判断题一
2 判断题二
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指导意义。
3 判断题三
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人类发展中的普 遍意义。
4 判断题四
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古代哲学的渊源 关系。
简答题部分
1
简答题一
解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
简答题二
2
哲学原理的意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指导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一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选择题二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选择题三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运用。
选择题四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对比和 辨析。
判断题部分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
程。
3Leabharlann 简答题三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 作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6.科学证明,人脑是(C)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A. 唯物论B. 唯心论C. 辩证法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2.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唯心主义D. 阶级性答案:C3.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A. 黑格尔B. 费尔巴哈C. 马克思和恩格斯D. 康德答案:C4. 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A. 历史唯物主义B. 自然辩证法C. 辩证唯物主义D. 实证主义答案:D5. 下列哪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A. 阶级性B. 唯物主义C. 实践性D. 理论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客观存在7.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_____。

答案:矛盾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______。

答案:生产力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______。

答案:反映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______。

答案:标准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

()答案:错误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答案:正确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正确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答案:正确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辩证法和社会历史辩证法的统一;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7.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①19世纪3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②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③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资本论》等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黑龙江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注意哲学原理试题

黑龙江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注意哲学原理试题

黑龙江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注意哲学原理试题
学科、专业: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公用
考试科目:马克思注意哲学原理
注意:请在答卷纸上回答问题,并注明题号。

在本题签上答题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注意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运动和物质的辨证关系。

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辨证关系
4、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
二、辨析题:每题15分共60分(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象化活动的关系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你思维的现实相和力量
3、一切物质都具有同感觉相似的反映特性,这是唯灵论的观点
4、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用真理的辨证法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哈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复习参考试卷

哈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复习参考试卷

哈师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复习参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物质的可知性B.运动的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发展的规律性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A.运动绝对性原理B.普遍联系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原理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6.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9.量与事物的关系()A.量与事物直接同一B.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C.事物可以没有量D.量可以脱离事物10.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C.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D.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1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2.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3.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是()A.是绝对确定的B.是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1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不同的真理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两种相似的真理D.两种相同的真理15.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这体现了()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16.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工具B.劳动者C.科学技术D.劳动产品17.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无矛盾18.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D.意识形态19.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0.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艺术B.政治法律思想C.哲学D.道德2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2.唯物主义一元论(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23.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4.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5.时间和空间是( )A. 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2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A.辩证法B.直观猜测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27.地理环境是( )A.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C.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7题)1. 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德国的三次大的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2.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4.“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反映的是一种宿命论的历史观。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单选题(23题)1.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恩格斯 C.爱因斯坦 D.牛顿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是( C )。

A. 马克思B.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

A. 阶级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4.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

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5.“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C )。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与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由现行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D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性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趋势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黑龙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哲学共产主义2.异化的含义3.两种生产4.市民社会二、分析命题(每题5分,共10分)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存的。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2. 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3.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4. 马克思的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社会发展五项式2.客观真理3.辩证逻辑四要素4.实践的两大品格二、分析命题(每题5分,共10分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真理是个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列宁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思想?2.如何理解历史的发展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3.什么是实践?列宁对实践内涵的界定有什么样的深刻意蕴?4.列宁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列宁对真理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三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物化2.希望3.额外压抑4. 交往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物化的表现形式2.东方国家没有形成市民社会阶层,东西方国家形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阐释希望哲学对于人的理解。

4.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5.弗洛姆逃避自由理论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矛盾论》2.《实践论》3.源与流4.实事求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毛泽东是如何揭示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3.毛泽东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体现了哪些军事辩证法思想?4.概括《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理论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9、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

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0、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马克思主义哲学_习题集(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_习题集(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习题集【说明】:本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号为01006)共有单选题,论述题,简答题,判断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资本论》的出版C. 唯物史观的形成D. 私有制的消失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

A. 革命性和斗争性B. 先进性和革命性C. 阶级性和先进性D. 先进性和科学性3.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 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 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

A. 普遍联系的观点B. 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 唯物主义的观点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 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级旧社会产阶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考试题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A.作为“4.学习A.5.A.实际存在6.A.7.A.8.A.9.A.10.A.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D)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在强调(B)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A)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16.A.17.A.C.18.A.19.A.20.A.21.A.22.A.C.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D)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2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6.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C)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D.思想路线27.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C)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C.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28.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C)A.29.A.30.A.31.马克思A.C.E.32.A.C.D.力33.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物极必反,乐极生悲34.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ACE)A.否定是自我否定B.否定与肯定的区别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D.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E.否定是“扬弃”35.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ABCD)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E.第二性与第一性的关系36.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BD)A.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C.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E.人口的结构和人口分布状况决定国家的强弱37.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BCD)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B.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C.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D.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E.政治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38.A.C.E.39.A.C.40.A.C.三、简答题41.42.43.44.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

马哲史试题及答案

马哲史试题及答案

马哲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其主要标志是()A. 唯物主义的彻底化B. 辩证法的彻底化C. 实践观点的确立D.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B.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C.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答案:C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实践B. 理论C. 科学D. 真理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人与自然的矛盾D. 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人民群众的实践D. 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A. 主体B. 客体C. 创造者D. 决定者答案:C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A. 反映B. 创造C. 决定D. 影响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A. 线性的B. 循环的C. 螺旋上升的D. 无规律的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社会关系的总和B. 自然属性的总和C. 精神属性的总和D. 物质属性的总和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计划经济C. 按需分配D. 无阶级社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科学性D. 实践性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A. 阶级矛盾B. 民族矛盾C. 宗教矛盾D. 国际矛盾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包括()A. 创造物质财富B. 创造精神财富C. 推动社会变革D. 创造历史答案:ABC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 社会意识可以超越社会存在B. 社会意识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C. 社会意识可以与社会存在同步D. 社会意识可以影响社会存在答案:B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任务是()A. 发展生产力B. 完善生产关系C. 建设精神文明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编测试题、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1.哲学共产主义2.异化的含义3.两种生产4.市民社会、分析命题(每题 5 分,共10 分)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存的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1.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2.马克思的哲学共产主义3.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4.马克思的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四、论述题(每题30 分,共30 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编测试题、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1.社会发展五项式2.客观真理3.辩证逻辑四要素4.实践的两大品格、分析命题(每题 5 分,共10 分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真理是个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列宁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思想?2.如何理解历史的发展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3.什么是实践?列宁对实践内涵的界定有什么样的深刻意蕴?4.列宁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列宁对真理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三编测试题、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1. 物化2.希望3.额外压抑4.交往、简答题(每题10 分,共50 分)1.简述物化的表现形式2.东方国家没有形成市民社会阶层,东西方国家形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阐释希望哲学对于人的理解。

4.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5.弗洛姆逃避自由理论三、论述题(每题30 分,共30 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编测试题、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1.《矛盾论》2. 《实践论》3.源与流4.实事求是、简答题(每题10 分,共50 分)1.毛泽东是如何揭示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3.毛泽东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体现了哪些军事辩证法思想?4.概括《论十大关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理论探索5.《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哲学意义何在?三、论述题(每题30 分,共30 分)如何看待毛泽东晚年的理论失误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关系?2004-2005 学年第 1 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1. 市民社会2.不断革命3. 异化劳动4. 社会有机体5. 社会发展五项式分析命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用直线连接下列相关信息(每题 5 分,共 5 分)《哲学的贫困》恩格斯“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列宁《哲学笔记》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 四、简答题源》马克思(每题10 分,共40 分)1. 概括说明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2. 简述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3.概述马克思两种尺度的思想4.概括恩格斯晚年通信中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五、论述题(每题25 分,共25 分)试述辩证法要素16 条的形成过程、内容及意义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1.市民社会:指城关市民,封建僧侣,封建贵族之外的新兴第三等级,(1 分)引申指财产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

(3 分)2、不断革命:(1)无产阶级应该而且必须积极参加资产阶级革命,并将其进行到底。

(2 分)(2)在条件成熟时,无产阶级应将革命及时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

(2 分)3、异化劳动: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有四个规定: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相异化(1 分);劳动和劳动者相异化(1 分);劳动者和他的本质相宜化(1 分);人与人相异化(1 分)。

4、社会有机体:列宁提出的(1 分);含义:强调了辩证法的客观性、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联系原则、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原则(2 分);体现了列宁永辩证法原则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的原则(1 分)。

5、社会发展五项式:普列汉诺夫提出的(1 分):内容:生产力状况、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人的心理、各种思想体系(2 分);与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致的(1 分)。

二、分析命题(每题 5 分,共10 分)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个命题标志着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原有哲学的思维范式是解释—描述,这种凡是对已有对象的继承,有一种非批判性(2 分)。

而马克思在此将此变革为改造一规范(2 分)。

这种思维方式从人的活动角度来看待人自身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还加进了价值维度,实现了哲学的变革,确立了实践思维的地位(1 分)。

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列宁提出的重要观点(1 分);意思是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认识的方法就是矛盾分析的方法(3 分);是对辩证法理论的重大贡献(1 分)。

三、用直线连接下列相关信息(每题 5 分,共 5 分)《哲学的贫困》:马克思“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列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哲学笔记》·列宁“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恩格斯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1.概括说明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1)阶级的存在仅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3 分)(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3 分)(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阶级、实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4 分)2.简述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1)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对上层建筑、生产关系(1 分)。

(2)上述作用致使归根结底的作用(1 分)。

历史发展中还有许多因素相互作用,历史发展是诸多合力的平行四边形(3 分)。

各种合力相互作用构成历史事件,个人的意志都在历史发展的合力中(2 分)。

区分历史合力与历史动力、历史发展合力思想是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3 分) 3.概述马克思两种尺度的思想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的(1 分),人具有内在尺度(2 分)和外在尺度(2 分)。

外在尺度指人可以按照任何一个物种的尺度来改造世界(2 分),同时人又可以按照自身的内在尺度即美的规律宋活动(2分)。

这两种尺度的思想是马克思对人与动物,对人的本质的理解(1 分)。

4.概括恩格斯晚年通信中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 分)经济决定哲学与宗教(3 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2 分),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2 分)五、论述题(每题25 分,共25 分)试述辩证法要素16 条的形成过程、内容及意义要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表达清楚。

(加 2 分)(1)由黑格尔一句话引起的(2 分);源于黑格尔《大逻辑》结尾部分(2)最初从三方面理解a .辩证法唯物基础和联系发展原则(2 分);b. 事物的矛盾性(2 分)c .认识的辩证法(2 分)在此基础扩展为16 条(3)16 条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的原则第一、以存在为开端(3分);第二、从抽象到具体(3 分)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3 分)第四、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融为一体(3 分)第五、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同一个东西(3 分)2004-2005 学年第 2 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空 4 分,共20 分)(1)物化(2)意识形态领导权(3)单向度的人4)大众文化5)交往二、命题分析(每题 5 分,共15 分)(1)“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

”(2)“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1)简述葛兰西的西方革命观(2)简述弗洛姆关于现代人逃避自由的三种心理机制理论(3)《实践论》关于认识发展辨证过程的理论要点是什么?(4)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四、论述题(每题25 分,共25 分)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路线。

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1.物化:①卢卡奇的思想(1 分)②发达商品的经济条件下,人的活动的结果或人的造物变成了某种自律的反过来统治人的力量(或说主客观两方面含义)(3分)2.意识形态领导权:①葛兰西的思想(1 分)②东西方差异,西方革命观的核心(3 分)3.单向度的人:①马尔库塞的思想(1 分)②人被整合到现存社会体制中,失去否定性,超越性、批判性(3 分),成为肯定力量4.大众文化:①法兰克不要学派思想(1 分)②发达工业社会、艺术在大众化(3 分)普及化的同时视为非创造性商品化大众文化成为欺骗人、统治人的异化的文化。

5.交往:①哈贝马斯思想的重要部分(1 分)②主体间遵循有效性规范(3 分),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而发生的变到性行为,(目的是达到主体间的理解和一致,并由此保持社会一体化有序化、合作化)二、命题分析1.①《启蒙的辩证法》的基本观点②霍克海默阿多诺( 2 分)③启蒙与最初的目的(人的自由、解放)相背、走向人的解放的反面(3 分)2.①哈贝马斯思想②科技是第一位的生产力(2 分)③科技成为新的意识形态(3 分),今天的统治是技术的统治,是以技术和科学为合法性基础的统治(新特点)。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一种间接的实践活动,(2 分)调查研究是获取间接经验,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重要认识途径。

(3 分)三、简答题1.葛兰西的西方革命观:①东西方社会结构差别:( 4 分),市民社会地位不同:东方和西方②差别决定东西方不同的革命策略(2 分)③核心:争夺文化领导权(4分)(阵地战、培养政党、启蒙)2.弗洛姆关系现代人逃避自由的三种心理机制①极权主义:受虐狂与施虐狂的共生(4 分)②攻击性和破坏性(3 分)③舍己的自动适应(3 分)3.《实践论》关于认识发展辨证过程的理论要点是什么?第一,它说明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及其相互之间的辨证关系;(3 分)第二,它指出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和基础;(4 分)第三,它揭示了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伟大意义。

(3 分)4.为什么说《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标志?第一,《反对本本主义》是第一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著;(1 分)第二,它对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相结合做出了哲学论证;(1 分)第三,它从哲学的高度,对违背上述原则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做出了分析和批判;(1 分)第四,它从哲学上阐述了如何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方法;(1 分)第五,它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1 分)立自主四、论述题(每題 5 分,共25分)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