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块茎症状为局部的浅层干腐,薯块 表面呈凹陷淡褐色病斑,病斑下面的薯
。 肉有不同深度的褐色坏死
医学课件ppt
9
马铃薯晚疫病田间
医学课件ppt
10
马铃薯晚疫病病叶
医学课件ppt
11
二.病原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菌丝无色无隔膜,孢囊梗 无色,具3-4分枝,无限长, 在产生每个孢子囊的部位,孢 囊梗膨大成节状,节基部钝圆 而顶端尖细。孢子囊单胞无色, 卵圆形,顶端有乳状突起。
其他:支原体病、肿瘤等。
医学课件ppt
2
马铃薯真菌性疾病
医学课件ppt
3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 Late Blight)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 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 的毁灭性病害。
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 区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
曾引起爱尔兰饥饿,导致约100万人死 亡。
医学课件ppt
4
. 常见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
最早发生在下部叶片。叶 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 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
围具浅绿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 大,呈褐色,产生一圈白霉 (孢囊梗和孢子囊),叶背
最为明显。 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
质脆易裂,不见白霉,扩展 慢。茎部或叶柄染病,显褐 色。------
医学课件ppt
17
马铃薯晚疫病
耕作与栽培措施: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平 地较垄地重。密度大或株形大可使小气候 湿度增加,也利于发病。施肥与发病有关, 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土壤瘠薄、缺氮或 黏土使植株生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增 施钾肥可减轻危害。
医学课件ppt
18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十项技术
——美国Dakota大学Gudmeslad博士 1、种植无病种薯,这样风险更低; 2、避免在离树或高压线太近的地方种植,以利飞机喷洒。把没有喷到药 的地方进行人工不喷; 3、进行田间调查,对高发区多加注意; 4、控制杂草和寄住; 5、封垄前至少施用1~2种杀菌剂,因为封垄前很难使杀菌剂到达基地; 6、避免灌溉障碍; 7、采用不同的喷施方式避免漏喷; 8、在马铃薯快速生长阶段和利于晚疫病浸染的天气,要严格按照严密的 防病日程进行防病; 9、如果使用杀菌剂的间隔大于7天,就应该施用较高浓度的杀菌剂; 10、杀死晚疫病的中心病株,并剔除周围大约6米范围内的植株。
医学课件ppt
来自百度文库
5
马铃薯晚疫病薯块
医学课件ppt
6
马铃薯晚疫病病叶薯块
医学课件ppt
7
马铃薯晚疫病病叶
医学课件ppt
8
马铃薯晚疫病 一、症状(symptom)
危害叶片和块茎,叶 片受害, 一般从叶尖或叶 缘开始。病斑初为水渍 状褪绿斑,潮湿时迅速扩大,可扩展到 叶的大半甚至全叶。无明显的病健交界 线,扩展后病斑腐败变黑,病斑边缘有 一圈白色稀疏的霉层,叶背霉层更加明 显。干燥时,病斑干枯呈褐色,不产生 霉层。
医学课件ppt
14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循环图
医学课件ppt
15
四.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病害,气候条件 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以温度,湿度 影响最大。当条件适于发病时,病害可迅速爆发。
(孢子囊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 湿度为最适。孢子囊萌发的方式和速度与温度有关。菌 丝生长适温20一23℃,孢子囊形成适温19—22℃,10一 13℃形成游动孢子,温度高于24℃,孢子囊多直接萌发, 孢子囊形成要求相对湿度高于97%,萌发及侵染均要有 水滴。)
雨水少,温度高,病害发生轻。
品种抗病性: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 很大差异。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病性以下两种:
(1)寡基因遗传的小种专化性抗病性。
(2)非小种专化性的,多基因遗传部分抗病性或田间 抗病性.
医学课件ppt
16
马铃薯晚疫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 播种带苗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 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 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 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 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 相对湿度95%以上、18—22℃条件下,有利于孢子囊的形 成,冷凉(10一13℃,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 于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温暖(24—25℃,持续5—8 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孢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 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 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 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 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0—14 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
传播:病菌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病薯播种 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力或出土前腐烂,另一些病芽尚 能出土形成病苗。病菌以幼苗茎基部沿皮层向上发展, 形成通向地上部的茎上条斑,病苗和病菌长期共存,温 湿度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这种病苗成为田间的中 心病株。病菌能借助土壤水分的扩散作用而被动的在土 壤内移动,还可以在病薯与健薯上繁殖。
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
×××主讲
医学课件ppt
1
马铃薯病害分类
真菌性疾病: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 立枯丝核菌病、粉痂病、叶枯病、 疮痂病、早死病(黄萎病)、 白绢病、干腐病
细菌性疾病:黑茎病(黑胫病)、环腐 病、青枯病、软腐病。
病毒性疾病:卷叶病(PLRV)、X病毒病 Y病毒病、S病毒病、M病毒病等
医学课件ppt
13
马铃薯晚疫病
侵入与发病:低温高湿条件时,孢子囊吸水 后间接萌发,内含物分裂形成6-12个双鞭毛的 游动孢子,在水中游动片刻后,便收缩鞭毛, 长出被膜,成球形,随即长出芽管。当温度高 于15℃时,孢子囊可直接萌发成芽管。
再侵染:中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气流传播, 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周围植株,经过 多次重复感染引起大面积发病。病株上的孢子 囊也可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从伤口、芽 眼及皮孔等处侵入块茎、形成新病薯,尤以地 面下5cm以内为多。
病菌有明显的生理的生理分 化,可分为许多生理小种。病 菌寄主范围窄,自然情况下只 侵染马铃薯和番茄。
医学课件ppt
12
马铃薯晚疫病
三.病害循环
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以 卵孢子越冬,但病株茎、叶上的菌丝体及孢子囊都不能 在田间越冬。在双季作薯区,前一季遗留土中的病残组 织和发病的自生苗也可成为当年下一季的初侵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