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一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一句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一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一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全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是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歌《己亥杂诗·其五》。

全诗如下: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花:比喻国家。

即:到。

4、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
平。

浩荡:无限。

大概意思: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具体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一)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其含义主要体此刻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广泛好处上的崇高
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

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

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那里典型的诗人本色。

紧之后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构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情绪。

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二)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

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潜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

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三)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
烟;另一方面,离别是简单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笼,能够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齐,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证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四)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

诗人离京时,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那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

诗人为了衬托离愁,个性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晚景衬托离愁。

诗人透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

天涯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
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秀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五)
这首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含义主要体此刻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既有抒情,又有叙事,诗人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感慨的是离别之忧伤;洒脱的是最后逃脱了令人窒息的官场樊笼,能够简单愉快地到外面的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齐,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夕阳斜晖,又有广阔天涯。

这是诗人当时复杂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的心境,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年事已高,告老还乡,
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仍要做些于国于民有益的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经典名句,它一方面是诗人的抒怀言志,另一方面也是诗人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真实写照,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诗人以“白日斜”来烘托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官场事故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诗人辞官情绪是极其复杂的,也是极其痛苦的。

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六)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

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用心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

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晚清思想家,史学家。

一名巩祚,字瑟人。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二十七岁为举人。

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

九年,始成进士。

官至礼部主事。

十九年,弃官南归。

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

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

应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

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他的思想为之后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
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

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推荐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

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

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

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他生平诗文甚富,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