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

合集下载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原文及译文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原文及译文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赏析:《己亥杂诗》共315首。

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龚自珍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龚自珍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

“白日斜”是说龚自珍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龚自珍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

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

“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

龚自珍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龚自珍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恩师难遇珍惜的诗句

恩师难遇珍惜的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释义】: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
【释义】: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3、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找一个单纯教书本知识的老师很容易,找一个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教如何做人的老师很难。

4、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出处】:唐·柳宗元《师友箴》
【释义】:当今社会,干老师这一行被人耻笑。

而全社会人都不当老师都不尊重老师,所以整个社会就愈加地背离道统。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处】:清·郑燮《新竹》
【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门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什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什么?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什么?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龚⾃珍的《⼰亥杂诗》。

意思是说,花虽然败落了,化作春泥了,还要为后来的花提供养
料。

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为国家、为⼈民⽆私奉献的精神。

全诗:浩荡离愁⽩⽇斜,吟鞭东指
即天涯。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全诗的前两句:“千淘万漉虽⾟苦,吹尽狂沙始到⾦。

”出⾃刘禹锡的《浪淘沙九⾸》。

其⼤意
是:学会明辨是⾮是⼀个⼗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

全诗:莫道谗⾔
如浪深,莫⾔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苦,吹尽狂沙始到⾦。

龚⾃珍,⼀位反对⼋股科举制,提倡「经世致⽤」的思想家及⽂学家。

认为读书⼈除了要掌握
经史义理外,还要学习农、⼯、商等各门科⽬以⾄西⽅科学,杜绝空谈,⽴踏实学风。

他的诗
集《⼰亥杂诗》亦极有名,我们时常⽿闻的「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即是出于此
诗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衍生意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衍生意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衍生意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绝句》,描绘了枯萎的花朵转化为春泥的过程,展现了一种悲壮而又美丽的意境。

这句诗句不仅仅是表达了花朵的生命力和坚韧,更蕴含着深刻的衍生意义。

这句诗句告诉我们,生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绝望和无奈,而是一种转变和延续。

花朵虽然枯萎,但它们化作春泥,为后续的花朵提供了养分和庇护。

就像人类一样,我们都会面临生老病死的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承下去,为后人提供力量和指引。

这句诗句也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花朵在枯萎之后,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春泥,无怨无悔地为其他的花朵提供生存的条件。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倡导,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以无私的态度去帮助他人,为他人付出,使生活更加美好。

这句诗句也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

花朵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努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意义。

这句诗句还可以引申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类的一生很短暂,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句蕴含着丰富的衍生意义,它告诉我们生命的转变和延续,无私奉献的精神,珍惜眼前的一切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它不仅仅是一句诗句,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

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味和践行这句诗句的深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展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朵开在春天的花,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希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句流传甚广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

这句诗以极简的表达,道出了落花的悲凉与意义。

下面将从诗句的意境、寓意和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这句诗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句的意境来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四个短小的片段勾勒出了一幅幽美的画面。

诗句中的“落红”暗指残败的花朵,而“无情物”则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然而,这残败的落花并没有被冷酷地遗忘,而是化作了春泥,滋养了新的花朵。

诗句中的“护花”一词,更是给人以温暖与保护的感觉。

整句诗渗透着浓厚的禅意和人生哲理,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其次,这句诗的寓意也是深远的。

它通过描绘落花化作春泥的过程,表达了生命的循环和转化。

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在经历了物质的消磨之后,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诗句中的“化作春泥”寓意着“落红”不是彻底的消逝,而是在生命的轮回中得到了延续。

这也启示人们应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因为即便过去的美好消逝,它们仍可以转换成新的力量,孕育新的生命。

再次,这句诗的艺术特点也值得关注。

它简洁明了,字字珠玑,没有一丝多余的修饰。

这种简约的表达使得诗句更加凝练,意境更加深远。

同时,诗句中运用了对仗和头韵,使整句诗音韵和谐。

这种音韵的和谐正好与诗句的意境相呼应,使得诗句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另外,诗句中的“落红”、“春泥”和“护花”等形象描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最后,这句诗的意义也可以延伸到人际关系和社会层面。

人们常常会经历失去和离别,这时候也许会感到迷茫和绝望。

然而,就像落花化作春泥一样,即便失去了某些东西,也会在其他方面获得新的收获。

正因为这种生命的延续和转化,才能使人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境。

此外,诗句中的“护花”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只有相互扶持,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形容老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诗句

形容老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诗句

形容老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3、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4、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明代:刘基《题太公钓渭图》译文:姜太公与周文王的君臣际遇,是作者日思夜想的,怎能不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踌躇思绪呢?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
呢?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译文: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7、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前苏联:斯大林
8、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中国:陶行知
9、身教重于言传。

——中国:王夫之
10、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等到它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原文: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2、浩荡:无限。

3、吟鞭:人的马鞭。

4、东指:东方故里。

5、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6、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7、花:比喻国家。

8、即:到。

赏析: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扩展资料: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白头吟》。

这是一句含蓄而深情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衰老的男女老夫老妻之间的纯洁和珍贵。

这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犹如镜子般反映了人生中老年时期的淡淡忧伤与深深的感伤。

这篇文章将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进行赏析,并探讨其对人性和人生的启示。

首先,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绘了一种衰老的景象。

落红与花相比,属于衰败的、枯萎的阶段。

然而,尽管它们失去了生机与青春,但它们并非无情物。

相反,它们将自己化作春泥,为花的生长提供了养分与保护。

这种转化形成了一幅艳丽的画面,也暗示着人生的变幻无常和阶段性。

人们也是如此,在衰老阶段,虽然容颜不再年轻靓丽,但内在的智慧和经验使他们成为后辈们的养分与指引。

其次,诗句通过“化作春泥”表达了一种无私和奉献精神。

花红愿意放弃自己的美丽和生命,将自己融入泥土中,以滋养新生的花朵。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人们心中崇高的品质,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无私奉献的人往往不求回报,只是默默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反思和学习的。

同时,诗句还体现了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花朵虽然经历了枯萎与死亡,但新一轮的生命仍会在春泥中孕育而生长。

生命的轮回与变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也是人生不可忽视的真理。

衰老和死亡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生命的轮回和传承使人们不断从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和冬天。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所拥有的生命,并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阶段,不断地追求成长和进步。

最后,诗句还透露出一种人生的忧伤和感伤。

诗中的“落红”象征着片刻的美丽与青春的逝去。

人们在年老时,往往会回忆过去,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然而,尽管在时间的冲刷下,一切都无可挽回,但人们依然可以从内心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这是一种忧伤中的慰藉,也是人生智慧和成熟的表现。

《己亥杂诗》其五节奏划分

《己亥杂诗》其五节奏划分

龚自珍《己亥杂诗(五)》原文、注释、翻译【原诗】:己亥杂诗(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1.“浩荡”句: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荡之意。

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2.吟鞭:诗人的马鞭。

吟:指吟诗。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诗人故乡杭州,有版本称这指的是诗人不知今后该何去何从。

3.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4.花:比喻国家。

5. 护:保护。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朗读节奏划分】:己亥杂诗(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写作背景】:己亥,是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法来标记的年月,在诗中它其实就是一八三九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杂诗》诞生了。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

【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高中语文 己亥杂诗·其五拼音版翻译

高中语文  己亥杂诗·其五拼音版翻译

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拼音版注音:hào dàng líchóu bái rìxiá,yín biān dōng zhǐjítiān yá。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luòhóng bùshìwúqíng wù,huàzuòchūn nígèng hùhuā。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其五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比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比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什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拥有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的人;或者用于形容清洁工或者是教师这样具备奉献精神的群体。

出自《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 《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

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

己亥杂诗是什么意思《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

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己亥杂诗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朝代:清代|作者:龚自珍|类型:古诗三百首意思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如果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是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即:到。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创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鉴赏: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

为人民着想的诗句

为人民着想的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译文: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3、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译文: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自:近现代鲁迅《自嘲》。

译文: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译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近代.鲁迅《自嘲》译文:这句话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由此就看出作者爱憎分明,忧国忧民,在充满了骨气与战斗精神的同时又体现出了一种博大深沉的气度。

8、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译文: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译文: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礼记·访记》2.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鲁僖公五年》3.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元.马致远《陈情高卧》4. 病人之病,忧人之忧。

——白居易《策林》5. 每有患急,先人后己。

——陈寿《三国志.蜀志》6.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衍生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衍生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衍生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诗句。

这句诗表达了落花的深情和生命力的坚韧,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衍生意。

衍生意是指从一个概念或诗句中引申出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诗句。

在这个例子中,“落红”是指落花,“无情物”指没有感情的物体,而“春泥”则是指春天的泥土,它们会被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但也可以保护植物。

这个诗句通过将落花和春天的泥土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循环,寓意着即使失去了美好的景象,生命也会继续存在并带来新的希望。

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的衍生意是,即使花儿已经凋零了,它们仍然有着生命力和深情,它们化为春泥,保护着新的生命,带来新的希望。

己亥杂诗其五蕴含的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蕴含的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蕴含的哲理
1、己亥杂诗其五蕴含的哲理:蕴含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2、《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朝代】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白话释义: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4、《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表示守护的诗句

表示守护的诗句

表示守护的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释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二首》王昌龄。

释义: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释义: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李贺。

释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5)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陇西行》陈陶。

释义:发誓要扫平匈奴不顾生死,五千将士在与胡人激战中丧生。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

释义:在马上相逢没有纸笔,就请你给我家里带一个平安的口信吧。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

释义: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8)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代出自蓟北门行南北朝》鲍照。

释义: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

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古诗作品《已亥杂诗》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2、护:保护
3、花:比喻国家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鉴赏】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别离愁绪已经充塞天地、浩浩难禁,何况正值夕阳西坠,日暮摇落之际,诗人此时的心绪,便可想而知。

如果
借用词组结构方式分析其中的意蕴,以“离愁”为中心词的话,那么,“浩荡”是“离愁”的定语,而“白日斜”则是“离愁”的补语。

“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作为自然现象和象征韶光易逝的双重手法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古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

“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

马鞭举处,前面便是离京师越来越远的海角天涯。

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龚自珍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龚自珍的“吟鞭东指即天涯”没有直接说自己是“断肠人”而已。

按理说,龚自珍不满于死气沉沉的礼部衙门生活,毅然辞去礼部主事之职,准备回家乡杭州干一番事业,只身出都,有的只是对旧势力的决裂之感和憎恶之情,不应产生浩荡的离愁。

唐诗人刘皂《旅次朔方》云:“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说由于迁谪到更远
的地方,因此连客舍地也成为故乡了。

不同之处在于,龚自珍虽说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但小时候在北京住过,又在礼部和其他机构做了十余年京官,京城早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虽然龚自珍是主动要求辞职,但辞职的原因却是因为沉沦下僚,生活拮据,事出无奈,客观上是被迫离京出都。

因此,“浩荡离愁”中,含有些许仕途蹭蹬
/c/965htm,不为世用的感叹和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孤独感。

兼之龚自珍当时与妓女灵箫关系十分密切,《己亥杂诗》十分之一的主题都与灵箫有关,其中一首说自己正堕入“红似相思绿似愁”的情场里,虽说灵箫并不在京师,但在这种情况下,与过去的生活告别,缠绵悱恻、依依不舍的“离愁”也就难排难遣。

可见,龚自珍的“离愁”内涵是丰富、复杂和多方面的。

日暮的片片飞花,撩起诗人的离愁。

事业未竟,岁月蹉跎,青春已逝,红日西沉,今番出都,也许不再回还,作为描摹落花的能手,诗人爱“探春”,更爱“送春”,爱花开,也许更爱看花落,他曾在《西郊落花歌》中说纷飞的海棠花是到人间飘泊逗留的奇龙怪凤,把大风中海棠纷谢的奇景比作“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尤神驰”,想像“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他对落花作过那么多美妙的比喻,而如今,诗人突然感到自己像一片飘飞的落花。

辞别京都,诗人乘马车出都,一路情不能已,对着无边的落花,展开丰富的想像。

官场的倾轧,沉重的氛围,窒息的人性,拮据的生活,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融为一体。

“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两字。

在全诗中地位十分重要。

它上承“浩荡离愁”,诗人的离愁不仅有“浩荡”修饰,“白日斜”烘托,“天涯”映衬,还被动态的,由时时拂面而过的“落红”撩起。

这一笔是隐藏在诗内的,因此,“落红”既是对前面离愁内涵的补充,而作为转折,它又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转入下层,为全诗主题升华作了铺垫。

此时诗人在想落红护花。

“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

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许多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落花决不是无情的废物,诗人辞去礼部主事之职,正是为了到家乡主掌书院,聚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以变革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启迪他们,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点力量。

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

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

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来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只是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

落花有情,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护花”。

至此,诗人终于把飞花般纷乱的思绪捉住,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
庄严神圣的境界。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飞花的独自,也是诗人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向黑暗的势力抗争的庄严而神圣的宣誓。

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为了似锦繁花,不惜献身化为春泥。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杜牧《金谷园》甚至把落花比作堕楼美人:“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

”把风吹花落悄无声的自然景象与美人堕楼联系在一起,以粉红的花瓣从枝头飘落比拟红粉佳人堕楼,寓有美人如花,红颜薄命,美好的事物殒于一旦的感叹,讽刺了石崇“金谷园”繁华事散,好景不长的可悲结局,而把花落比作美人堕楼,有些凄楚肃杀,充满浓郁的感伤之情。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乏昂扬向上的精神。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慎虚《阙题》);“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花落春仍在”(俞樾试帖诗),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只见童子的浑朴天真和烂漫之趣,而无伤春惜花之情。

有的充满勃勃生机,有的在飒衰中现出昂奋。

但是,无论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还是“花落春仍在”,比起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境界上要略逊一筹。

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
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